“馮盎,高州良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_第1頁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_第2頁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江西上高二中 2011 屆高三第一次月考 (一)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開皇中為宋康令。仁壽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馳至京,請討之。文帝敕左仆射楊素與盎論賊形勢,素曰:“不意蠻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奔戳畎话l(fā)江、嶺兵擊之。賊平,授金紫光祿大夫,仍除漢陽太守。 武德三年,廣、新二州賊帥高法澄、冼寶徹等并受林士弘節(jié)度,殺害隋官吏,盎率兵擊破之。既而寶徹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為渠帥,盎趨往擊之。兵交,盎卻兜鍪 大呼曰:“爾等頗識我否?”賊多棄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潰,擒寶徹、智臣等,嶺外遂定?;蛴姓f盎曰:“自隋季崩離,海內騷動。今唐雖應運,而風教未浹,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嶺二十余州,豈與趙佗九郡相比?今請上南越王之號?!卑辉唬骸拔峋幽显?,于茲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門,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貴,如我殆難,??指タ素摵?,以墜先業(yè)。本州衣錦便足,余復何求?越王之號,非所聞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眾降。貞觀五年,盎來朝,太宗宴賜甚厚。俄而羅竇諸洞僚叛,詔令盎率部落二萬為諸軍先鋒。時有賊數萬屯據險要,不可攻逼。盎 持弩語左右曰:“盡吾此箭,可知勝負?!边B發(fā)七矢,而中七人,賊退走,因縱兵乘之,斬首千余級。太宗令智戴還慰省之,自后賞賜不可勝數。 (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注】唐朝起信宜(現廣東西南境內)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羅竇洞僚”的稱呼。 (二) 貞觀初,嶺南諸州奏言高州酋帥馮盎、談殿阻兵反叛。詔將軍藺謨發(fā)江、嶺數十州兵討之。秘書監(jiān)魏徵諫曰:“中國初定,瘡痍未復,嶺南瘴癘,山川阻深,兵遠難繼,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馮盎若反,即須中國未寧,交結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年,兵不 出境?此則反形未成,無容動眾。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觀察,即來朝謁,恐不見明。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碧趶闹?,嶺表悉定。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授金紫光祿大夫,仍除漢陽太守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還慰省之省:看望 C賊退走,因縱兵乘之乘:追趕 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觀察就:立即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直接反映馮盎英勇善戰(zhàn)與不貪名利的個性的一組是 A盎馳至京,請討之本州衣錦便足,余復何求? B詔令盎率部落 二萬為諸軍先鋒??指タ素摵桑詨嬒葮I(yè) C因縱兵乘之,斬首千余級四年,盎以南越之眾降 D連發(fā)七矢,而中七人越王之號,非所聞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仁壽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馮盎親自前往京師請旨討伐。文帝詔左仆射楊素與他議論敵方形勢,盎分析得頭頭是道。楊素很為驚嘆,于是命他領江嶺兵進行討伐。 B唐武德三年,馮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亂,當時有人游說馮盎稱王。馮盎不貪求稱王稱霸而是歸降高祖,體現了他的明智。 C貞觀元年,有人舉報馮盎反叛,說他已起兵 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議,派人招降了馮盎,終使嶺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勝于十萬兵”的美談。 D文段(一)記敘了馮盎英勇善戰(zhàn),以民族統(tǒng)一為重,平定戰(zhàn)亂的事跡;文段 (二)借魏徵進諫的史實讓我們看到納諫與進諫的君臣形象,同時也讓我們看出馮盎反叛一事缺少真憑實據。 13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 1)不意蠻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 3 分) ( 2)人生富貴,如我殆難,常恐弗克負荷,以墜先業(yè)。( 4 分) ( 3)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 3 分) 【參考答案】 10、 D(就:到達,接近) 11、 D( C 項第一句表明的是善于指揮作戰(zhàn),而非本人的英勇善戰(zhàn)。) 12、 C(魏征的建議不是招降,而是安撫曉喻;太宗是派人安撫曉諭而非招降) 13、( 1)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很令人感到罕見。( 3 分?!耙狻?1 分,理解為“料想”“想到”“意料到”等均可;“奇” 1 分,理解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感到罕見”“感到不尋?!钡龋痪湟?1 分) ( 2)人生富貴,能像我這樣的恐怕很難,我常常擔憂不能擔負起重擔,而毀了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 4 分?!按薄翱恕薄皦嫛备?1 分,句意 1 分 ) ( 3)現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訴他們,不必動用大軍,他們就會自己來歸順朝廷。( 3 分。“遣”“致”各 1 分,句意 1 分) 【參考譯文】馮盎,是高州良德人。少年時就有軍事謀略。隋開皇中任宋康縣令。仁壽二年,潮(今潮陽縣西北)、成(今封開縣東南賀江中)等五州僚人造反。他馳馬前往京師,請旨討伐他們。文帝詔左仆射楊素與他議論敵方形勢。楊素說:“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十分值得驚嘆?!庇谑敲活I江嶺兵進行討伐。平亂后,授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今肅禮縣西南)太守(明嘉靖廣東通志載為漠陽太守)銜職 。 唐武德三年( 620),廣州、新州(新興)的高法澄、冼寶徹等共同受林士弘調遣,殺朝廷官吏。盎率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亂。不久。不久寶徹哥哥的兒子智臣又在新州聚集兵力,自己擔任魁首,馮盎率兵前往打擊他。交戰(zhàn)時,盎(在陣前)除去甲胄大聲說:“你們認識我嗎?”智臣的士兵大多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叩拜,眾士卒于是潰散,盎擒獲寶徹、智臣。嶺外于是得以平定。有人游說馮盎說:“隋朝已滅亡了,國內外到處很亂,唐朝雖應運而生,但政教還未孚眾望,嶺南尚未有所歸屬。你現在已攻克了五嶺二十多州,著哪里能與趙佗的九郡相提并論,現在 還是請你自稱南越王吧!”盎回答說:“我世居南越,迄今已五代。作為嶺南邊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錢財我都有了,人生大富大貴像我一樣的恐怕很難達到。我常常擔憂的,是不能承擔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我常常擔憂不能擔負起重擔,而毀了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怎敢擅自稱王呢?越王的封號,這個不是我所希望聽說的?!?武德四年,盎率領南越之眾歸降高祖。貞觀五年,馮盎來到朝廷,唐太宗賞賜十分豐厚。不久,羅竇(今信宜鎮(zhèn)?。┲T洞僚人叛亂,太宗詔盎率二萬兵眾為各路軍先鋒進行剿除。當時僚人數萬人據險固守,不可強行進逼進攻。他手拿著弓箭對部 下說:“我的箭射盡,勝負便可見曉?!彼B發(fā) 7 箭,命中 7 人。僚人退卻逃走,盎趁勢率領部眾乘機沖殺,殺死僚人千余。太宗派智戴歸省慰勞,自此以后賞賜不可勝數。 (二)貞觀元年( 627),嶺南諸州上奏說高州的酋帥馮盎談殿起兵拒境反叛。太宗昭示右武衛(wèi)將軍藺謨率領江、嶺十州的兵力準備討伐。魏徵進諫說:“中原政權剛剛建立,國家貧弱尚未恢復,嶺南又流行疾病,山川阻塞幽深,援軍難以接上。疾病如果產生,或許不能如意,追悔莫及。況且馮盎如果真的造反,就要等到中原不安定,結交遠處的兵力,分派兵力阻隔險要地勢,擾亂侵略周邊的周縣, 部署官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