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__先秦諸子百家之春秋時期_第1頁
第1課__先秦諸子百家之春秋時期_第2頁
第1課__先秦諸子百家之春秋時期_第3頁
第1課__先秦諸子百家之春秋時期_第4頁
第1課__先秦諸子百家之春秋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明的軸心時代 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 “ 軸心時代 ” 。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 “ 軸心時代 ” 里,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產(chǎn)生了 “ 終極關懷的覺醒 ” 。古印度誕生了“ 吠陀文獻 ” 與 “ 佛經(jīng) ” ;古希臘誕生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等哲人的著作;中東地區(qū)誕生了 舊約全書 ;中國誕生了 詩 、 書 、 禮 、 易 、 春秋 等具有“ 元典 ” 意義的文本。 文明的軸心時代 這些軸心時代所產(chǎn)生的文化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候,人們總要回顧“軸心時代”,從“元典”中尋找智慧,“并被它重新燃燒起火焰”。例如,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頭古希臘,使歐洲文明重新燃起新光輝,從而對世界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中國的宋明理學(新儒學)在受到印度佛教文化沖擊后,也是再次回到先秦的孔孟,而把中國本土哲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多種文化的發(fā)展也是對兩千多年前的“軸心時代”的一次新的飛躍。 文明的軸心時代 為什么人類要屢屢從 “ 元典 ” 中汲取力量? 這和 “ 元典精神 ” 有直接的關系。 “ 元典 ” 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著作,它是一個民族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總結的產(chǎn)物,是一種文明的結晶和升華。它的思考總是指向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普遍性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各個時代的人類始終關心的。同時, “ 元典 ” 在回答這些始終困擾著人類的普遍性問題時,提供的又是一種哲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實證性的結論;是一種開放式的原型,而非封閉的教條。這就使得“ 元典 ” 能超越時空,一再發(fā)揮著巨大的啟迪功能。所以, “ 元典 ” 雖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chǎn)物,它的基本精神卻能關照久遠的歲月,在時間與歷史的長河中永葆光輝。 第 1課 孔子與老子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政治 : 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逐漸崩潰,諸侯爭霸、禮賢下士,士大夫崛起,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經(jīng)濟: 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促進井田制走向瓦解,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新階級興起,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物質和階級條件。 文化: 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私學興起,專業(yè)文化階層形成,為學術繁榮提供社會力量和輿論陣地。 一、從“禮崩樂壞”到諸子百家 根本原因: 社會大變革 , 使思想言論空前自由,代表不同階級立場的思想家提出不同的主張 諸子百家 不同階層的政治理想 1、儒家: “ 王者之師 ” 的秩序追求 2、道家:濃厚的哲學色彩與亂世下的隱遁 3、法家:新貴族的政治藍圖 4、墨家:小生產(chǎn)者的太平理想 (沒落貴族 ) (新興地主階級) (小生產(chǎn)者) 二、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 (一)孔子學說 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文化貢獻 領域 核心 思想學說 政治思想 哲學思想 教育思想 文化貢獻 仁學、禮學、為政以德 敬鬼神而遠之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 創(chuàng)辦私學、整理文化典籍(六經(jīng)) ( 論語 ) 影響: 對當時: 對以后: 未受太多重視 漢代大一統(tǒng)后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 設計出一整套發(fā)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有利于緩和矛盾、穩(wěn)定秩序,為鞏固政教體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 討論:閱讀教材第 4頁 “ 閱讀與思考 ” , 分析為什么孔子學說會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的正宗? 后代的儒家學者發(fā)揚儒學中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提出適應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的主張 二、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 (二)老子 ( 道德經(jīng) ) 領域 核心 內(nèi)容、評價 思想學說 哲學思想 政治主張 思想影響 道 ” 是萬物的本源 辨證法思想 擯除 “ 天命 ” 的絕對權威 事物是矛盾對立的,可以互相轉化 不妄為以 “ 無事取天下 ” ; 小國寡民,愚民政策,有消極的因素 “ 無為而治 ” 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孔子與老子思想的比較 人物 學派 政治思想 哲學思想 教育思想 影響 孔子 老子 道 家 無為而治 道是萬物本原 辯證法 儒家 仁、禮、為政以德 敬鬼神 而遠之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學思結合 漢代后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 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 其“仁”的思想包括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反對暴政 和任意刑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這對 抑制統(tǒng)治者的暴政,緩和階級矛盾,調整人際關系, 穩(wěn)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作用,對現(xiàn)代所提倡的人 本理念也具有借鑒作用。 其“禮”的思想,意在“克己復禮”,承認等級和階級剝削,壓制人民斗爭的消極性,具有保守性,后來被發(fā)展為壓制人性的工具。 結合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試分析其政治思想的積極性與保守性。 “仁者愛人” “為政以德”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 哲學辭典 中稱頌孔子: “ 我全神貫注的讀了他的這些著作,我從中汲取了精華 ” 有西方學者直接認為 “ 孔子是 18世紀啟蒙運動的守護神。 ”孔子思想不僅是法國大革命的動因,更成為西方 “ 平等、仁慈、博愛 ” 觀的源泉。在這里孔子的哪些思想令西方思想家如此癡迷?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啟示我,如何把記憶抱緊; 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 輕輕地告訴我,不要喧嘩。 聞一多 祈禱 中國科學院院士,前華中理工 大學校長楊叔子教授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有兩本書不得不讀, 一本是 論語 ,一本是 道德經(jīng) 。 樊遲問仁。子曰: “ 愛人 ” 。 曾子曰: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子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貢問曰: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 子曰: “ 其恕乎! ”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含義: 仁者愛人 途徑: 為政以德 ; “忠恕 ” 之 道 ;克己復禮 ; 論語之仁 特點: 通過人際關系的和諧,來穩(wěn)定社會秩序 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普通人:理解和體貼他人 子曰: “ 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 子曰: “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焉。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子曰: “ 必也正名乎。 ”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 論語之禮 含義: 西周時的等級名分制度,即周禮 途徑: 克己復禮 正名 這則小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什么思想?實質是什么?應該怎樣看待? 某天,魯哀公請孔子進宮敘談。哀公請孔子吃桃子,邊上還有一盤黍子??鬃訁s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來的黍子,是用來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對哀公說:“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來祭祀天地及宗廟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較低賤的,祭祀時從不用。用尊貴的東西去擦拭低賤的東西,是君子所不為的。今天用五谷之長的黍米去擦拭低賤的桃子,臣以為這是違背周禮的。故我不敢那樣做?!濒敯Ч犃耍蠹淤澷p地說:“夫子所言,真是妙極了?!?親親是親近、照顧關系親密者,從孝順父母做起,然后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由厚而薄的與人互動;親親擴大到社會政治領域就成了尊尊,也就是尊敬、服從地位崇高者,從忠君做起,然后由尊而卑、由上而下、由恭而倨的與人周旋。換言之,儒家主張人與人交往時,應當先從親疏和尊卑兩個面向來衡量彼此之間的角色關系,厘清彼此關系的親疏遠近、地位的尊卑上下后,再采取適宜的行動來親其所當親、尊其所當尊。 “仁” “禮” “仁者愛人”道德、修養(yǎng) “克己復禮”規(guī)范、準則 內(nèi)在自覺 自律 外在約束 他律 仁與禮的關系? 論語 之 鬼神觀 對鬼神的存在持懷疑態(tài)度,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 子曰: “ 未知生,焉知死。 ” 子曰: “ 不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子曰: “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可謂知矣。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柔弱勝剛強。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禍兮福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