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動物營養(yǎng)考試大綱.doc_第1頁
2019年教育部動物營養(yǎng)考試大綱.doc_第2頁
2019年教育部動物營養(yǎng)考試大綱.doc_第3頁
2019年教育部動物營養(yǎng)考試大綱.doc_第4頁
2019年教育部動物營養(yǎng)考試大綱.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專業(yè)科目考試大綱數學I考查目標農學門類數學考試涵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等公共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tǒng)的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數學的基本方法,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H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三、試卷內容結構數極限的定義及其性質 函數的左極限與右極限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概念及其關系無窮小量的性質及無窮小量的比較極限的四則運算極限存在兩個準則:單調有界準則和夾逼準高等代數56%線性代

2、數22%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22%四、試卷題型結構單項選擇題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填空題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解答題9小題,共94分皿.考查范圍高等數學一、函數、極限、連續(xù)考試內容函數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復合函數、反函數、分段函數和隱函數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初等函數函數關系的建立數列極限與函則兩個重要極限Lim sinx/x=1, Lim (1 +1 ) x=eX函數連續(xù)的概念-rm函數斷點的類型初等函數的連續(xù)性閉區(qū)間上連續(xù)函數的性質考試要求1. 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表示法,并會建立簡單應用問題中的函數關系式。2. 了解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

3、周期性和奇偶性。3. 理解復合函數及分段函數的概念,了解反函數及隱函數的概念。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了解初等函數的概念。5. 了解數列極限和函數極限(包括左極限和右極限)的概念,6. 了解極限的性質與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掌握極限四則運算法則,掌握利用兩個重要極 限求極限的方法。7. 理解無窮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掌握無窮小量的比較方法, 了解無窮大量的概念及其與 無窮小量的關系。8. 理解函數連續(xù)性的概念(含左連續(xù)與右連續(xù)),會判別函數間斷點的類型。9. 了解連續(xù)函數的運算性質和初等函數的連續(xù)性,理解閉區(qū)間上連續(xù)函數的性質(有界性、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等),并會應用

4、這些性質。二、一元函數微分學考試內容導數和微分的概念; 導數的幾何意義; 函數的可導性與連續(xù)性之間的關系; 平面曲線的 切線和法線;導數和微分的四則運算;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復合函數和隱函數的微分法; 高階導數;微分中值定理;洛必達(LHospital )法則;函數單調性判斷;函數的極值;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拐點及漸近線;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考試要求1. 理解導數的概念及函數的可導性與連續(xù)性之間的關系, 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 會求平 面曲線的切線方程和法線方程。2. 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及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會求 分段函數的導數,會求隱函數的導數3. 了解高階導數的概念

5、,掌握二階導數的求法。4. 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導數與微分之間的關系, 會求函數的微分。5. 理解羅爾( Rolle )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 )中值定理,掌握這兩個定理的簡單 應用。6. 會用洛必達法則求未定式極限7. 掌握函數單調性的判別方法, 了解函數極值的概念, 掌握函數極值、 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求法及應用。8. 會用導數判斷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注:在區(qū)間( a、b內),設函數f (x)具有二階 導數。當f(x) 0時,f(X)的圖形是凹的;當 f(x) 0時,f(x)的圖形是凸的), 會求函數圖形的拐點和漸近線(水平、鉛直漸近線)。三、一元函數積分學考試內容原函數和不定積分的

6、概念; 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 基本積分公式; 定積分的概念和基 本性質;定積分中值定理;積分上限函數及其導數;牛頓萊布尼茨(Newton Leibniz )公式;不定積分和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反常(廣義)積分定積分的應用。考試要求1. 理解原函數和不定積分的概念, 掌握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積分公式, 掌握不定 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2. 了解定積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質,了解定積分中值定理。理解積分上限的函數并 會求它的導數,掌握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3. 會利用定積分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和旋轉體的體積4. 理解無窮區(qū)間上的反常積分的概念,會計

7、算無窮區(qū)間上的反常積分。四、多元函數微積分學考試內容多元函數的概念; 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 二元函數的極限和連續(xù)的概念; 多元函數偏導 數的概念及計算;多元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和隱函數的求導法;二階偏導數的求法;全微分; 多元函數的極值和條件極值;二重積分的概念、基本性質和計算考試要求1. 了解多元函數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2. 了解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xù)的概念。3. 了解多元函數偏導數和全微分的概念, 會求多元復合函數一階、 二階偏導數, 會求全 積分,會求多元隱函數的偏導數。4了解多元函數極限和條件極限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數極限存在的必要條件,了解二 元函數極限存在的充分條件。5了解二重

8、積分的概念與基本性質,掌握二重積分的計算方法(直角坐標、極坐標)。五、常微分方程考試內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變量可分離的微分方程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考試要求1 了解常微分方程及其階、解、通解、初始條件和特解等概念。2 掌握變量可分離的微分方程和一階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線性代數一 、行列式 考試內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 考試要求1. 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質。2. 會應用行列式性質和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計算行列式二、矩陣 考試內容矩陣的概念 矩陣的線性運算 矩陣的乘法 方陣的冪 方陣乘積的行列式 矩陣的轉置 逆矩陣的概念和性質 矩陣可逆的充分必

9、要條件 伴隨矩陣 矩陣的初等變換 矩陣的秩 矩陣 的條件 考試要求1. 理解矩陣的概念,了解單位矩陣、對角矩陣、三角矩陣的定義及性質,了解對稱矩陣、反對稱矩陣及正交矩陣等的定義和性質。2. 掌握矩陣的線性運算、乘法、轉置以及他們的運算規(guī)律,了解方陣的冪與方陣乘積 的行列式的性質。3. 理解逆矩陣的概念,掌握逆矩陣的性質以及矩陣可逆的充分必要條件,了解伴隨矩 陣的概念,會用伴隨矩陣求逆矩陣。4. 了解矩陣的初等變換和初等及矩陣等價的概念,理解矩陣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 變換求矩陣的逆矩陣和秩的方法。三、向量考試內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線性組合與線性表示 向量組的線性相關與線性無關向量組的極大現行無關

10、組等價向量組 向量組的秩向量組的秩與矩陣的秩之間的關系考試要求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與數乘運算法則2、理解向量的線性組合與線性表示、向量組線性相關、線性無關等概念,掌握向量組線性 相關、線性無關的有關性質及判別法。3、理解向量組的極大線性無關組和秩的概念,會求向量組的極大線性無關組及秩。4、了解向量組等價的概念,了解矩陣的秩與其行列向量組的秩之間的關系。四、線性方程組考試內容線性方程組的克萊姆 (Cramer)法則線性方程組有解和無解的判定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和通解 非齊次線性方程組的解與相應齊次線性方程組解之間的關系非齊次線性方程組的通解考試要求1、會用克萊姆法則解線性方程組

11、2、掌握非齊次線性方程組有解和無解的判定方法。3、理解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的概念,掌握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和通解的求 法。4、了解非齊次方程組的結構及通解的概念。5、掌握用初等行變求解線性方程組的方法。五、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考試內容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 性質 相似矩陣的概念及性質 矩陣可相似對角化的充分 條件及相似對角矩陣 實對稱矩陣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對角矩陣考試要求1 理解矩陣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陣特征值的性質,掌握求矩陣特征值和特 征向量的方法。2 了解矩陣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矩陣的性質,了解矩陣可相似對角化的充分必要條件,會將 矩陣化為相似對角矩陣。

12、3 了解實對稱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質。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一、隨機事件和概率考試內容隨機事件與樣本空間 事件的關系與運算 概率的基本性質 古典型概率 條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獨立性獨立重復試驗考試要求1. 了解樣本空間的概念,理解隨機事件的概念,掌握時間的關系及運算。2. 理解概率、條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質,會計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減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貝葉斯(Bayes)公式。3. 理解事件獨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獨立性進行概率計算;理解獨立重復試驗的概念, 掌握計算有關事件概率的方法。二、隨機變量及其分布考試內容隨機變量隨機變量分布函數的概念及其性質

13、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連續(xù)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常見隨機變量的分布隨機變量函數的分布考試要求1. 理解隨機變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數F (x) =PX x(8 x0)的指數分布E (入)的概率密度為F(x)=x 込0, x . 1 x2 , -x r Gm?。?5、掌握由標準摩爾生成焓計算化學反應的 rH?。?6、 掌握由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化學反應的G?。Q7、掌握由標準摩爾生成熵計算化學反應的 rS?。8、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熱力學第二定律) 的計算及溫度對反應自發(fā)性的影響。9、掌握化學反應方向的自由能判據。三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考試內容化學反應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 反

14、應速率理論 化學平衡及移動考試要求1 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基元反應、復雜反應、反應級數、活化分子、 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2 掌握質量作用定律及化學反應速率方程式的書寫。3 掌握濃度、溫度及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4 掌握化學平衡常數的意義及表達式的書寫。5. 理解化學等溫方程式的意義,掌握 rGm?與Km ?的關系。6 掌握濃度、壓力、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7. 掌握化學等溫方程式和平衡常數的有關計算。四、物質結構考試內容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 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不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質的周期 性變化 離子鍵和共價理論 雜化軌道理論 分子間力考試要求1 了解波粒

15、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 、波函數 (原子軌道 )、幾率密度(電子云) 、 能級、能級組、屏蔽效應、鉆穿效應、能級交錯等概念。2 掌握四個量子數的物理意義及取值規(guī)律。3 掌握核外電子排布原理及方法。4 理解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系之間的關系,掌握元素周期性質的周期性變化。5 理解離子鍵與共價鍵的特征及區(qū)別,掌握鍵和 見得形成及特點。6. 掌握雜化軌道(sp、sp2 sp3)的空間構型、鍵角及常見實例,不等性sp3雜化 軌道( H2O、 NH 3)等的空間構型。7. 掌握元素電負性差值與鍵極性、偶極矩與分子極性的關系,分子間力(色散力、 誘導力、取向力和氫鍵的概念及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五、分析化學

16、概論考試內容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有效數字及運算規(guī)則 滴定分析法概述考試要求1. 掌握誤差分類與減免方法,精密度與準確度的關系。2. 掌握有效數字及運算規(guī)則。3 . 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應的要求與滴定方式、基準物質的條件、 標準溶液的配置及滴定結果的計算。六、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考試內容酸堿質子理論 酸堿平衡 緩沖溶液 酸堿滴定法考試要求1. 了解質子條件式的書寫,掌握弱酸、弱堿溶液酸堿度的計算。2. 掌握質子酸、質子堿、稀釋定律、同離子效應、共軛酸堿對、解離常數等基本概念。3. 掌握緩沖溶液的類型、配制、有關計算及在農業(yè)科學和生命科學中的應用。4. 掌握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一元酸

17、(堿)滴定過程中PH 的變化規(guī)律及常用指示劑的選擇。5. 掌握一元酸(堿)能否被準確滴定的條件,多元弱酸(堿)能否被分步準確滴定的 條件。6. 掌握酸堿滴定的有關計算。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考試內容沉淀溶解平衡 熔度積原理 沉淀滴定法考試要求1. 掌握溶度積與溶解度的換算2. 掌握由溶度積原理判斷沉淀的生成與溶解。3. 了解分步沉淀的沉淀轉化的條件。4. 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銀量法莫爾(Mohr)法、佛爾哈德(Volhard)法、法揚司(Fajans) 法滴定終點的確定。八、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滴定法考試內容氧化還原反應 電極電勢及其應用 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 氧化還原滴定法考試要求1

18、掌握氧化數、氧化與還原、氧化態(tài)、還原態(tài)、氧化還原電對、原電池。電極電勢、 標準氫電極等基本概念。2掌握用電池符號表示原電池及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3掌握能斯特方程及濃度(或分壓) 、酸度對電極電勢影響的相關計算。4掌握電極電勢的應用 (判斷氧化劑或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確定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 向、次序和程度) 。5掌握原電池電動勢與氧化還原平衡常數的關系,了解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6了解氧化還原滴定方法的特點,氧化還原指示劑分類。7掌握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方法(重鉻酸鉀法、高錳酸鉀法、碘量法)及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九、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考試內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配位平衡

19、配位滴定法考試要求1 掌握配合物定義、組成及命名,了解影響配位數的因素。2. 理解配合物的價鍵理論要點,掌握有關外軌型配合物( sp、sp2、sp3、sp3d2)和內軌 型配合物(d2sp3、dsp2)的特性。3. 掌握配位平衡與其他平衡的關系,掌握影響配位平衡移動的因素及相關的計算。4. 了解螯合物的結果特點及螯合效應。5.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點及 EDTA的性質。6. 掌握金屬離子能被準確滴定的條件,配位滴定所允許的最低pH 及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7. 了解金屬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常用指示劑及指示劑使用條件。8. 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應用。十、分光光度法考試內容分光光度法概念 吸收定律

20、 顯色反應 分光光度計及測定方法考試要求1.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朗伯 -比耳定律的原理、應用及摩爾吸光系數,了解引起偏離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3. 掌握顯色反應的特點和顯色條件的選擇。4.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應用和測量條件的選擇。十一、電勢分析法考試內容電勢分析法基本原理 離子選擇性電極考試要求1. 了解電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理解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的含義3. 了解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測定方法。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結構、 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合成 方法及其應用, 有機化合物各種內型的異構現;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與理化性質之間的關系, 典型有機化

21、學反應機理。 要求考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具有獨立分析解決 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一、有機化學概論考試內容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 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有機化合物結構特點與反應特性??荚囈?. 掌握有機化合物種的共價鍵,碳原子的雜化軌道,b鍵和n鍵,碳原子的特性及有 機化合物分子的立體形象。2. 掌握有機化合物結構與物理性質的關系,分子間力對物理性質的影響。3. 了解有機化學反應特征及基本類型。二、飽和脂肪烴考試內容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31. 掌握碳原子的 sp 雜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 烷烴分子的構象表示方法 (Newman 投影式和透視式) ,重疊

22、式與交叉構象及能壘,環(huán)己烷的構象。2. 掌握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法及習慣命名法。3. 了解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物理性質。4. 掌握烷烴的化學性質(鹵代) ;了解自由基反應機理,掌握不同類型碳自由基結構與穩(wěn) 定性的關系。5. 掌握環(huán)烷烴的化學性質(三元環(huán)、四元環(huán)的加成反應,五元環(huán)、六元環(huán)的取代反應)。三、不飽和脂肪烴考試內容烯烴、二烯烴和炔烴的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雙鍵碳原子的sp3雜化、烯烴的異構現象,三鍵碳原子的sp雜化,共軛二烯烴的結 構、共軛效應。2. 掌握烯烴的命名,構型的 順、反和 Z、 E 標記法,次序規(guī)則;掌握炔烴的命名。3. 了解烯烴和炔烴的物理性質。4. 掌握烯烴

23、的加成反應(加鹵素、鹵化氫、水、硫酸、次鹵酸、催化氫化、自由基加成反應),氫化反應,a 氫的鹵代反應;了解親電加成反應機理(Markovnikov規(guī)則);掌握不同碳正離子結構和穩(wěn)定性的關系。5. 掌握炔烴的加成反應(加鹵素、鹵化氫、水、 HCN ),氧化反應,金屬炔化物的生成。6. 掌握共軛二烯烴的1, 2加成和1,4加成(加鹵素、鹵化氫)、雙烯合成(Diels Alder 反應)。四、芳香烴考試內容芳香烴的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了解芳香烴的分類和結構,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2. 掌握苯的結構、方向性及 Huckel 規(guī)則。3 了解苯的物理性質。4 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親電取代

24、反應(鹵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側鏈的 氧化反應,側鏈的鹵代反應;掌握萘的親電取代反應(鹵代、硝化、磺化),氧化反應,還原反應。5 了解芳環(huán)親電取代反應機理,掌握芳環(huán)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guī)律及其解釋。五、旋光異構考試內容旋光異構的基本概念 構型的表示及標記方法考試要求1 掌握偏振光與旋光性、 旋光度與比旋光度旋光度手性分子與手性碳原子旋光度對稱因素 與旋光活性、對應體與非對應體、內消旋體與外消旋體等基本概念。2 掌握旋光異構體構型的 Fischer 投影式;掌握構型的 R/S 和 D/L 標記法。3 了解環(huán)狀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結構。六、鹵代烴考試內容鹵代烴的分類、結構

25、、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鹵代烷的異構、分類和命名2 了解鹵代烷的物理性質3. 掌握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 (與H2O,NaOH、NaCN、RONa、氨或胺、AgNO 3/乙醇反應)、 消除反應( Saytzeff 規(guī)則)、與金屬 Mg 的反應。4. 掌握親核取代反應的 Sn1、Sn2機理;理解消除反應的 E1、E2機理。七、醇、酚、醚考試內容 醇、酚、醚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醇、酚、醚的分類、結構和命名2. 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質3. 掌握醇與金屬 Na、Mg、Ca的反應,醇在低溫下與濃強酸作用,醇的鹵代反應(與 HX、 PX3、PX5、氧化甲砜、Lucas試劑

26、的反應),醇的脫水反應反應(分子內、分子間脫水), 醇的酯化反應,醇的氧化反應。4. 掌握酚的酸性及影響因素,酚芳環(huán)上的親電取代反應(硝化醇的酯化反應,磺化醇的酯 化反應,鹵代),酚的氧化反應,酚與 FeCL3的顯色反應。5. 掌握醚在低溫下與濃強酸作用,醚鍵的斷裂;了解醚過氧化物的生成醇的酯化反應,檢 驗和處理。6. 環(huán)氧乙烷的開環(huán)反應(加水、氨或胺、醇、鹵化氫、格式試劑)。八、醛、酮、醌考試內容醛、酮、醌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 掌握醛、酮、醌的結構、分類和命名。2. 了解醛、酮、醌的物理性質。3. 掌握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與 HCN、 NaHSO3、 RMgX、 RO

27、H/H+ 、氨的衍生物、 H2O 的反應),a 氫的反應(a 鹵代、羥醛縮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應 (Ca nn izzaro反應),醛、酮的還原反應。4 了解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機理。九、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考試內容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分類、結構和命名。2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物理性質。3 掌握不同結構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熱分解反應,羧酸的還原 反應,羧酸a 氫的鹵代反應。4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應,Claisen 酯縮合反應,酯的還原反應,酰氨的酸堿性,酰氨的 Hofma

28、nn 降解反應。5. 掌握各種羥基酸的脫水反應,a -羥基酸及a -酮酸的氧化反應,a -酮酸及3 -酮酸的分解反應,3 酮酸酯的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 成法。十、胺考試內容 胺的結構、分類、命名和理化性質 重氮鹽的制備及應用 尿素的性質 考試要求1.掌握胺的結構、分類、命名。2.了解胺的物理性質。3.掌握不同結構胺的堿性,烷基化反應,酰基化反應,磺?;磻?電取代反應(鹵化、磺化、硝化)。Hinsberg 反應)及親4.掌握重氮鹽的制備及反應(與 H2O、 H3PO2、 CuX、 CuCN 反應),重氮鹽的 偶聯反應。5.掌握尿素的堿性,水解反應,二縮脲的生成及

29、反應。十一、雜環(huán)化合物考試內容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吲哚、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命名。2.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結構與芳香性的關系,結構與親 電取代反應活性的關系。3. 掌握吡咯和吡啶的酸堿性,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親電取代反應(鹵代、磺化)。 還原反應,吡啶側鏈的氧化反應。十二、碳水化合物考試內容碳水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掌握核糖、2脫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的鏈狀結構(Fischer投影式)、變旋現象和環(huán)狀結構(H aworth式和構象式)。2. 掌握核糖、2脫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 半

30、乳糖、 果糖及其糖苷的結構及命名。3. 掌握單糖的異構化、氧化、還原、成脎、成苷、醚化和?;磻?。4掌握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蔗糖的結構(組成及連接方式)和理化性質(還原 性和非還原性) 。5 .了解淀粉和纖維素的結構,淀粉的鑒別。十三、氨基酸、肽考試內容氨基酸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二肽和三肽的命名考試要求1 了解氨基酸的分類、結構和命名,了解氨基酸的理化性質。2 掌握a-氨基酸的兩性性質和等電點,氨基酸的化學性質。3 .了解二肽的生成和三肽的命名。十四、類脂考試內容油脂、蠟、磷脂的組成和結構油脂和高級脂肪酸的命名油脂的理化性質考試要求1. 掌握油脂、蠟、磷脂(腦磷脂、卵磷脂)的組成

31、和結構,油脂和高級脂肪酸的命名。2. 掌握油脂的皂化反應。3了解皂化值、碘值、酸值的概念。IV .試題示例一、單項選擇題:1 - 30小題,每小題 請出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試題示例1 .要使溶液的凝固點降低1C,必須向值是 1.86 Kg mol-1)A. 0.018 molC. 0.045 mol2.下列氧化劑中,其氧化能力與溶液A.K 2 C2。7C. 122分,公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100ml水中加入CaCI2物質的量是(水的K 1B. 0.027 molD . 0.54 molpH大小無關的是B. PbO23. 欲配制pH = 7.0的緩沖溶液,應選用 A .甲酸(

32、pkae=3.75)-甲酸鈉C. NH3 (pka =4.75)-NH 4CI4. 下列基團中,若連在苯環(huán)上,對苯壞產生A.羥基C.硝基5 .化合物A . 2Z, 5R二、填空題: 試題示例:Cl CH3H3CH2C I C2H5ClB. 2E, 5RB. HAc(pk a =4.75)-NaAcD. Na2HPO4(pka =7.20)- NaH2PO4+ C效應大于一1的是B.醛基D.氨基的構型是C. 2E, 5S 35空,每空1分,共25分。D. 2E, 5SD. H2O21. 配合物K3Fe(CN)5(CO)中心離子所采取得雜化軌道方式為,配離子的空間構型為,屬磁性物質。2. 原子序數

33、為29的元素是,電子排布式為,屬第周期,第族,區(qū)。3. 苯、吡啶、吡咯三者進行親電取代反應活性順序由大到小為。4. 內消旋酒石酸的Fischer投影式式。5. 乙苯在光或高溫條件下與氯氣作用的主要產物的結構是。三、計算、分析與合成題:8小題,共55分。1. 當a -D-葡萄糖溶解于水中,部分轉變?yōu)?3 -D-葡萄糖。在溫度為 25C已達平衡時,3 -D- 葡萄糖占63.6%。計算在該溫度下, a -D-葡萄糖轉變?yōu)? -D-葡萄糖反應的 K和厶rGm(R=8.31J mol-1K-1)2. 為什么Na2HPO4溶液是堿性得,而 NaH2PO4溶液是酸性的?既然 Na2HPO4溶液是堿性 的,為

34、什么溶液中 HPO42一又能作酸?請作簡單解釋。 (H2PO4:心=7.58 X 10-3 , Ka2=6.30 X 10-8, , Ka3=4.37X 10-13)3. 用簡便并能產生明顯現象的化學方法分別鑒定下列兩組化合物(用流程圖表示鑒別過程): 環(huán)戊酮、2-戊酮,戊醛;1-戊烯、1-戊炔、正戊烷。4. 化合物A( C6H10O2),能夠使溴水褪色,與稀硫酸水溶液共熱后生成B(C3H4O2)和C(C3H8O)。B呈現酸性,C與碘中和氫氧化鈉反應能夠生成黃色沉淀。試寫出A、B和C的結構式,并寫出相關反應式。5. 按照要求制備下列物質(寫出每一步的反應方程式和主要反應條件)由制備 BQH2C

35、HCH2COOH;IBrCH 2CHCH 2COOH由甲苯合成間氯苯甲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I .考查目標動物生理學1. 系統(tǒng)地掌握動物生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試驗技能,能夠從細胞、組織、器 官、系統(tǒng)以及整體水平認識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2. 能夠運用動物生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生物化學1. 了解生物化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及發(fā)展簡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有關的概念、理論以及 實驗原理和方法。2. 能夠運用辨證的觀點正確認識生命現象的生物化學本質和規(guī)律,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36、,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均為閉卷三、試卷內容結構動物生理學 50 生物化學 50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30 簡答題6實驗題2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分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48分 小題,每小題 10分,共 20 分 小題,每小題 13分,共 52 分分析論述題 4m.考查范圍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概述 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 機體與內環(huán)境1 生命現象的基本特征2 機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及生理意義 動物機體生理功能的主要調節(jié)方式1 神經調節(jié)2 自身調節(jié) 機體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統(tǒng)1 非自動控制系統(tǒng)2 反饋控制系統(tǒng)3 前饋控制系統(tǒng)、細胞的基本功能

37、 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1 主動轉運2 被動轉運3 出胞與入胞 細胞的興奮性與生物電現象1 細胞的興奮性及其周期性變化2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 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1 化學突觸2 電突觸 肌肉的收縮1 骨骼肌細胞的超微結構2 骨骼肌的收縮和興奮 - 收縮偶聯3 影響骨骼肌收縮的因素 實驗1 蛙坐骨神經 - 腓腸肌標本制備2 刺激強度、刺激頻率與肌肉收縮的關系 三、血液(一)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功能3、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細胞及功能 1紅細胞生理 2白細胞生理(三)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2抗凝系統(tǒng) 3纖維蛋白溶解和抗纖溶系統(tǒng)(四)血型1紅細胞凝

38、集與血型2、輸血原則及交叉配血 3動物血型(五)實驗 1紅細胞比容測定 2紅細胞沉降率測定3、血紅蛋白測定 4紅細胞脆性實驗 5血細胞計數 6血液凝固四、血液循環(huán)(一)心臟生理 1心肌的生物電現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心臟泵血功能(二)血管生理 1各類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2血液動力學;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 3血壓及影響因素 4微循環(huán)及物質交換 5組織液和淋巴的生成與回流(三)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 1心臟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 3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4體液因素(四)實驗 1離體蛙心灌流 2期前收縮和代償性間歇 3蛙心起搏點觀察 4蛙的微循環(huán)觀察 5動脈血壓的測定五、呼吸(一)肺

39、通氣 1肺通氣的原理2肺容量與肺通氣量(二)肺換氣與組織換氣(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1氧的運輸 2二氧化碳的運輸(四)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五)實驗 1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2胸內壓的測定六、消化(一)消化概述1 消化與吸收2 消化方式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口腔消化 1攝食方式、飲水、咀嚼和吞咽 2唾液的性質、組成與生理作用 3唾液分泌及其調節(jié)(三)單胃消化 1胃液的性質、組成與生理作用 2胃液分泌及其調節(jié) 3胃的運動及調節(jié) 4胃的排空(四)復胃消化 1前胃的運動及調節(jié) 2反 及其機制 3瘤胃及網胃內的消化與代謝 4瓣胃消化 5皺胃消化(五)小腸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2膽汁的生理

40、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3 小腸運動及其調節(jié)(六)大腸內消化 大腸的消化功能及排糞反射。(七)吸收 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機制。(八)實驗 1小腸吸收和滲透壓的關系 2膽汁的分泌 3胃腸運動的直接觀察七、能量代謝和體溫(一)能量代謝 1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和呼吸熵2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 3基礎代謝與基礎代謝率(二)體溫 1體溫的概念及正常變動 2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3體溫調節(jié)(三)實驗 小動物能量代謝的測定八、泌尿(一)腎臟的結構與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腎單位3腎血流量及其調節(jié)(二)腎小球的濾果作用及影響因素(三)腎小管與集合關的泌尿功能(四)腎臟泌尿功能的調節(jié)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41、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3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五)尿液的濃縮與稀釋(六)實驗 影響尿液生成的因素九、神經系統(tǒng)(一)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二)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三)突觸傳遞 1興奮性突觸后電位 2、抑制性突觸后電位3、突觸傳遞的過程、特點和原理 ( 四)中樞抑制1、突觸后抑制2、突出前抑制(五)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功能1、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2、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激動系統(tǒng)(六)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1、脊休克2、牽張反射3、去大腦僵直4、基底神經節(jié)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5、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6、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7、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七)中樞神經系統(tǒng)

42、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特征(八)腦的高級功能(九)實驗1、反射弧的分析2、脊髓反射3、大腦皮層的運動區(qū)4、去大腦僵直十、內分泌(一)內分泌的概述1、內分泌和激素的概念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機制3、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二)下丘腦和垂體1、下丘腦的內分泌功能2、垂體激素的生理作用3、腺垂體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三)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四)甲狀旁腺、降鈣素和 1,25- 二羥維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五)腎上腺1、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2、腎上腺髓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3、應激與應急(六)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和分泌調節(jié)(七)實驗1、胰

43、島素和腎上腺素對血糖的調節(jié)2、切除腎上腺對動物的影響 十一、生殖與泌乳(一)雄性生殖生理1、睪丸的生理功能2、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二)雌性生殖生理1、卵巢的功能2、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3、發(fā)情周期及其調節(jié)(三)生殖過程1、受精與授精2、妊娠3、分娩(四)泌乳1、泌乳的概念2、乳腺的發(fā)育及其調節(jié)3、初乳及其對幼畜的生理意義生物化學 一 、生物化學概述(一)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和基本內容(二)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二、蛋白質化學(一)蛋白質的概念和生物學意義(二)氨基酸1 氨基酸的基本結構和性質2. 根據R基團極性對20種蛋白質氨基酸的分類和三字母縮寫(三)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1. 肽的

44、概念和理化性質2. 蛋白質的初級結構3. 蛋白質的高級結構(二級結構、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三級結構、四級結構)4. 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四)蛋白質的理化性質1. 蛋白質的相對分子量2. 蛋白質的兩性電離及等電點3. 蛋白質的膠體性質4. 蛋白質的紫外吸收特性5. 蛋白質的變性和復性(五)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1. 蛋白質的抽提原理及方法2. 蛋白質分離與純化的主要方法:電泳、層析和離心3. 蛋白質的定量方法三、核酸化學(一)核酸的種類和組成單位 核酸的分子結構1. DNA的分子結構:DNA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2. RNA的分子結構:tRNA的結構、Mrn的結構、rRNA的結構(二)核酸的理化性質1. 核酸的一般性質2. 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3. 核酸的變性和復性四、酶(一)酶的基本概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