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匯總詳細版測量運動和力_第1頁
知識點匯總詳細版測量運動和力_第2頁
知識點匯總詳細版測量運動和力_第3頁
知識點匯總詳細版測量運動和力_第4頁
知識點匯總詳細版測量運動和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理中考知識點匯總(詳細版)一、參照物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第十一章運動和力復習提綱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_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3、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4、 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練習1、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 和“是船行”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船和山。2、坐在向

2、東行使的甲汽車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同時又看到乙汽車也從甲汽車旁向后退 去,試說明乙汽車的運動情況。分三種情況:乙汽車沒動 乙汽車向東運動,但速度沒甲快乙汽車向西運動。3、解釋毛澤東送瘟神中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為參照物,地面繞地心轉八萬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體為參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 許多河流。二、機械運動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 最普遍的現(xiàn)象。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4、B、C、D、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百米

3、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練習:體育課上,甲、乙、丙三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他們的成績分別是14.2 S, 13.7S,13.9S,則獲得第一名的是同學,這里比較三人賽跑快慢最簡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時間短運動的快 。分類:(根據(jù)運動路線)曲線運動直線運動I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定義: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計算公式:v=.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換算:1m/s=3.6km/h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變速運動:定義

4、: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 叫變速運動I 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 v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 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 V2vV1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 5m7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 900km/h 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比較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B、變形t =弋s = V tm/s 運輸中單位 km/h兩單位中 m/s單位大。I 。人步行速度約 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5、 人勻速步行時 1秒中運動1.1m 飛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勻速運動的物體速 度V是個恒量與路 程S時間t沒關系高速小汽車速度 108km/h 光速和無線電波 3X l08m/sm實驗中數(shù)據(jù)的記錄:設計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 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的組數(shù),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jù)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 格。練習某次中長跑測驗中,小明同學跑1000m小紅同學跑800m,測出他兩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分別是秒和三分20秒,請設計記錄表格,并將他們跑步的路程、時間和平均速度記錄在表格中。解:表格設計如下:4分10跑步路程時間平均速度

6、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紅800m3分20秒4m/s三、長度的測1、長度的測量 學探究的基本 尺。2、國際單位制中,m),纟納米(nm)。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33691 km=10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u m 1m=10 u m 1m=10 nm,c3u m=10 nm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shù)不變,等量代換”。4、 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 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測量方法:A、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

7、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答:數(shù)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shù)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 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shù)學表達式。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shù)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 D2=0.3N1/N2 mm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

8、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 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shù),可算岀曲線 長度)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直尺三角板輔助法。、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 測周長求直徑。

9、、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 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長度的主單位是 m ,常用單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1mm 、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L查出比例6、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A、“選”: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B、 “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 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 磨損

10、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D、“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12.82cm,乙測得結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 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 沒有估讀值。F、 “記”:測量結果由 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 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 量時都沒有錯誤,那么結果不同的原因是: 值都是mm,則 丄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7、誤差:(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2)產(chǎn)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huán)境人為因素。(3)減小誤差的方法: 多次

11、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 避免,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四、時間的測量:1、單位:秒(S)2、測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脈搏等現(xiàn)代:機械鐘、石英鐘、電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chǎn)生的條件:必須有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物體間必須有 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3、 力的性質(zh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 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和物體的運動方向4、 力的作用效果: 力

12、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 是否改變5、 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1N。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6、力的測量: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測力計: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diào)”:調(diào)零:“讀”:讀數(shù)=掛鉤受力。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D、 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

13、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六、慣性和慣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實驗:三次實驗小車都從 斜面頂端 滑下的目的是: 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實驗得出得結論: 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伽利略的推論是: 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伽

14、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 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2、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nèi)容是: 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說明:A、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 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 明牛頓第一定律。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C、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 不需要力,即力

15、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 產(chǎn)生或 維持運動的原因。3、慣性:定義: 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 叫慣性。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O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 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 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 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 時,慣性表現(xiàn)為“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 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 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七、二力平衡:1、定義:物體在受到 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 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二力平衡條件:獨特方法一一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原來運動的物體實踐的檢驗所實驗來直接證,不管原來做什,物體受非平衡力(不要求解釋)。答:利用: 小型客車前排乘稱二力平衡。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物體受力條件物體運動狀態(tài)說明不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