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龍門起重機設(shè)計計算一設(shè)計條件1. 計算風速最大工作風速: 6級最大非工作風速:10級(不加錨定)最大非工作風速:12級(加錨定)2. 起升載荷q=40噸 3. 起升速度滿載:v=1 m/min 空載:v=2 m/min4. 小車運行速度:滿載:v=3 m/min空載:v=6 m/min5. 大車運行速度:滿載:v=5 m/min空載:v=10 m/min6. 采用雙軌雙輪支承型式,每側(cè)軌距2 米。7. 跨度44米,凈空跨度40米。8. 起升高度:h上=50米,h下=5米 二 輪壓及穩(wěn)定性計算(一) 載荷計算1起升載荷:q=40t2自重載荷 小車自重 g1=6.7t龍門架自重 g2=260t大車
2、運行機構(gòu)自重 g3=10t司機室 g4=0.5t電氣 g5=1.5t3 載荷計算 名稱正面?zhèn)让骘L力系數(shù)c高度系數(shù)kh擋風面積a計算結(jié)果ckha高度h風力系數(shù)c高度系數(shù)kh擋風面積a計算結(jié)果ckha高度h貨物1.21.622242.8501.21.622242.850小車1.11.71611.3681.11.71611.368司機室1.11.514.57.5401.11.5135.040門架1.61.51188454.2441.61.5114234344大車1.11.022.20.51.11.022.20.5合計51844.8404 工作風壓:q=114 n/m q=190 n/m q=800
3、n/m(10級) q=1000 n/m(12級) 正面: fw=518x114n=5.91n fw=518x190n=9.86n fw=518x800n=41.44n (10級) fw=518x1000n=51.8n (12級)側(cè)面:fw=4.61n fw=7.68n fw=32.34n (10級) fw=40.43n (12級)(二)輪壓計算1 小車位于最外端,類風垂直于龍門吊正面吹大車, 運行機構(gòu)起制動,并考慮慣性力的方向與風載方向相同。龍門吊自重:g=g1+ g2+g3+g4+g5=6.7+260+10+2=278.7t 起升載荷: q=40t 水平風載荷:fw=9.86t水平風載荷對軌
4、道面的力矩:mw=9.86 x 44.8=441.7 tm水平慣性力:fa=(g+q) x a =(278.7+40) x 0.2 x 1000 = 6.37 x 10000 n =6.37 t水平慣性力對軌道面的力矩:ma = 6.37 x 44=280.3tm總的水平力力矩: m1 = ma+ mw=722 tm小車對中心線的力矩:m2=(6.7+40)x 16=747.2tm最大腿壓: pmax=0.25 (g+q) + m1/2l + mq/2k =0.25 318.7 + 722.0/48 + 747.2/84 =79.675+15.04+8.9 =103.6t最大工作輪壓:rmax
5、= pmax/4 =25.9t =26t(三) 穩(wěn)定性計算 工況1:無風、靜載,由于起升載荷在傾覆邊內(nèi)側(cè), 故滿足m0 工況2:有風、動載,m=0.95 (278.7+40) 12-628.3 =3004.9 0 工況3:突然卸載或吊具脫落,按規(guī)范不需驗算 工況4:10級風襲擊下的非工作狀態(tài): m=0.95 278.7 12 1.15 41.44 44 =3177.2-2668.7 =1080.30 颶風襲擊下: m=0.95 278.8 12 1.15 51.8 44.8 =508.50 為防止龍門吊傾覆或移動,龍門吊設(shè)置風纜。 三 起升機構(gòu)設(shè)計計算(一) 設(shè)計參數(shù)1 起重量: q=40t
6、2 起升速度: v吊=1m/sv空=2m/s3 鋼絲繩倍率: q=4(二) 鋼絲繩計算smax=q/(qa)q=40t=4000kgq倍率, q=4a 卷入卷筒根數(shù) a=2=0.97smax=q/(qa)=40000/(240.97)=5.1510kg選擇 6w(19)-20-185-光sp=s=0.8530.25=25.70t n smax=5 5.15=25.75t(三) 電動機的選擇及校核 kw選擇變速調(diào)速電機 ytsz180l-8 額定功率: 11kw 額定轉(zhuǎn)矩: 140.1nm 額定轉(zhuǎn)速: 735r/min 轉(zhuǎn)動慣量: 0.285kgm2 重量: 250kg 過載系數(shù):2.8過載校核
7、: pn=11kw5.9kw 滿足要求。四 小車機構(gòu)設(shè)計計算(一) 確定車輪直徑小車采用四輪布置,軌距2m,輪距2.5m。小車自重引起的輪壓rt 起升載荷引起的輪壓 最大輪壓: 最小輪壓:車輪的等效疲勞計算載荷 采用圓柱車輪和鐵路軌道,初選車輪直徑400,鐵路軌道p43,車輪材料為45號剛,踏面硬度hb=300380,硬度層為15mm,p43軌道是凸形,曲率半徑r=300mm. 車輪的許用輪壓為: c1-車輪轉(zhuǎn)速系數(shù),車輪的轉(zhuǎn)數(shù) c2-運行機構(gòu)工作級別系數(shù),1 k2-與車輪材料有關(guān)的電接觸應力系數(shù),0.1 r-曲率半徑,為300mm m-曲率半徑的比值所確定的系數(shù),為0.45 n(二) 運行阻
8、力計算1 運行摩擦阻力ff=wg, w=0.008 2 坡度阻力 3 風阻力 nf=ff+fr+fw=(3.74+4.61+6.1) 103=14.58 103n(三) 電動機的計算 kw四 減速器以及鏈傳動計算總傳動比i=940/2.39=393.3i=i1i2初估鏈傳動比i2=2輸出轉(zhuǎn)速n=2.392=4.78 r/min選擇sew生產(chǎn)的斜齒輪減速電機型號:r103dv112m6輸出轉(zhuǎn)速:nout=5.5 r/min則鏈傳動比 i2=5.5/2.39=2.3z1=17, z2=39, i1=39/17=2.3五、大車運行計算(一) 確定車輪直徑大車采用44輪布置,軌距2m, 輪距1.8m由
9、總體計算,可知大車輪的最大輪壓 rmax=26t.最小輪壓: rmin=13.9t 14t等效計算輪壓:rc=16.5t初選大車車輪直徑600,軌道p43車輪的許用輪壓:rc=c1c2k2 (n)c1為轉(zhuǎn)速系數(shù),車輪的轉(zhuǎn)速: n= =c1=1.17c2=1k2=0.1r=300m=0.3388rc=1.1716.5104n滿足要求。(二) 運行阻力計算1運行摩擦阻力 ff = wgw = 0.007g280 t2坡道阻力 3. 風阻力:fw = 475111n =5.42 總阻力:f= (1.96+2.8+5.42) = 10.18104n滿載阻力:f =11.35104n, f/f=1.12(三)電動機選擇 總功率 n= kw 由于速度低,選二套驅(qū)動pj= k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簡易版食堂運營承包合同
- 品牌鞋類代理合同書范本
- 勞動合同續(xù)簽合同(范本)
- 國際技術(shù)許可合同范本解析
- 汽車配件供需合同四
- 農(nóng)村建房工程承包合同
- 簽訂合同承諾書(完整版)
- 清潔能源供應合同(2篇)
- 湖泊山川巡游合同
- 環(huán)藝設(shè)計中的材質(zhì)與質(zhì)感現(xiàn)代辦公空間應用案例
- 土方轉(zhuǎn)運方案
- (11.3.1)-10.3蒸汽壓縮制冷循環(huán)
- JJF(紡織)064-2013織物防鉆絨性試驗儀(摩擦法)校準規(guī)范
- JJF 1905-2021磁通計校準規(guī)范
- GB/T 21797-2008化學品有機磷化合物28天重復劑量的遲發(fā)性神經(jīng)毒性試驗
- 2023年湖北成人學位英語考試真題
- 園區(qū)保安巡邏崗標準作業(yè)規(guī)程
- SJG 112-2022 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性鑒定技術(shù)標準高清最新版
- 旅游文本的翻譯課件
- 最全新能源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189張課件
- 申論詳解(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