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_第1頁
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_第2頁
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_第3頁
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_第4頁
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李可染桂林熔湖鑒賞實錄 【摘要】本學(xué)期的專業(yè)課有一門書畫鑒賞,恰逢老師講的極是生動,漸生出對此門功課的興趣來,有閑暇的時候也隨老師或同學(xué)出去跑跑,在一些拍賣行、畫廊也追尋藝術(shù)的腳步,希冀憑我的眼力也能瞧出一些門道來。這不,某個周末,在一家畫廊,巧遇一幅畫,初看格局生動,意象磅礴,不是凡品,遂拍之,欲留紀念,好搜尋資料以印證。當然,用上老師教我們的鑒定方法,也是此中真意。即有此文。【關(guān)鍵詞】 書畫鑒賞 用墨 李可染 真?zhèn)?這幅畫作名為桂林熔湖,粗看遠山層疊,松映蒼翠,亭臺樓閣,相映其間,此時應(yīng)為夕陽斜照,落日余光似是給山頂,樹梢披上一層金邊,用色尚可。整幅畫面布局鋪滿,竟無絲毫余地,落款寫著“

2、桂林熔湖邊上久坐,夕陽斜時得此景象,全以己意為之,以出古法為快,一九二三年秋九月可染作于渤?!?。以我的目力來看,也覺得是一幅好畫,否則也不會進入市場了。但細看這幅畫的落款是李可染,心想李可染的畫怎么會藏身于這樣的小地方,而且這幅畫中還有些細微局部沒處理好。那么此畫真?zhèn)慰删椭档猛魄猛魄昧?。畫家介紹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別名李永順,生于江蘇省徐州市,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中國畫家,國畫大師。自幼習(xí)畫,早年先后入上海美專、國立西湖藝術(shù)院學(xué)習(xí)。1946年任教于北平藝專。1956年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shù)萬里旅行寫生。其山水畫早年取法八大,筆致簡率酣暢,后從齊白石習(xí)畫,用筆趨于凝練。

3、曾任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圖一(疑作)代表作有漓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享年82歲。 李可染是一位入世的藝術(shù)家,他愛家愛國,更熱愛生活和祖國山河。因此,他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種崇高而靜穆的情感因素。而作為一位極具使命感的中國畫家,他的實踐充滿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和嚴肅為藝的治學(xué)精神。這些便決定了李可染對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十分認真,全力以赴,凡是他自己不認可的作品絕不會流向社會。況且,李可染本人對自己的勞動成果也十分珍重,作品極少送人。因此,李可染的作品流傳于世的數(shù)量并不太多。亦因此造假李可染便成為藝術(shù)市場的一個熱門。一方面作品很少,一方面市場需求很大

4、,一方面價格較高,于是“為利”而“起早”者便大量出現(xiàn)了。李可染的山水畫作品給人以橫空出世、氣象萬千的美感,在構(gòu)圖上平中求奇,實中見虛,如巫山云雨圖高巖晨嵐圖黃山攬勝圖等。李可染的一大藝術(shù)風格是積墨法,李可染善于以色墨積染法畫祟山峻嶺和茂林飛瀑。另外,李可染的山水畫還有一種風格是清新俊爽,嫵媚空靈這類作品,多畫江南水鄉(xiāng)的空薄、雨景,如杏花春雨江南漓江秋雨細雨山亭等等。疑點 一:用墨圖二(真作) 圖三(疑作) 在近現(xiàn)代書畫名家中,有很多人用墨非常講究,比如張大千畫侍女就用松煙墨,于非用的墨都是自己調(diào)出來的。李可染用的是乾隆御制墨,有人說李可染的山 水畫有光感,這種光感是李可染受西洋畫的訓(xùn)練,追求一

5、種光的效果,而且在一片暗色調(diào)中總有一道白瀑布作為亮點。除了這些人為的手段以外,還有一點就是用墨。御制墨的特點就是黑里發(fā)紫,紫里閃光,能夠充分發(fā)揮李可染要的這種層層皴染的效果。所以說李可染的墨筆山水,有時根本不用仔細鑒定,只要看一下墨色就 能斷定真?zhèn)巍?而此幅畫中墨色沉滯,墨光呆板,再來與李可染的真跡相對比,就相形見絀了。其一是黑。大家知道,黑是由于李可染愛用潑墨和積墨法,他又借鑒西畫的逆光畫法,留白留高光,所畫山林多處于頂光、側(cè)光狀態(tài)。因此,山林深邃、巖堅幽奧、運水潑墨,猛看如黑漆漆一片,細辨卻層次井然,這一特點,從他1956年第二次寫生作畫就已呈現(xiàn),至六、七、八十年代而登峰造極。左圖用墨厚重

6、中,透著一種毛茸茸的溫潤感,透氣而活潑。右圖雖然形似,但筆墨呆板單一,零碎未成。疑點二:用筆圖四(疑作)一般偽作多能得李可染山水大概風貌,卻不能深入,又難于總體深入體現(xiàn)在細節(jié)微未處,如留白、房舍、舟船、點景人物、題字鈐印、溪口路徑等;總體則指李可染山水特有的那種雄渾景象、大氣磅礴、渾然一體的整體山川精神。簡括地說,其筆墨從未脫離表現(xiàn)對象而主觀表現(xiàn),都是在主客觀高度統(tǒng)一之后的錘煉所得。披麻、亂云、雨點皴等既成法可以表現(xiàn)以草為主的山巒,林木茂盛的山巒則不合適宜,至于折帶、斧劈一類的皴法則主要適于表現(xiàn)山石峰巒。李可染創(chuàng)造的“可染皴”卻很準確生動的表現(xiàn)了以林木為主的山巒,它不是一棵樹一棵樹的畫,而是一

7、片一片地畫,這種不見山石的山坡在千筆萬墨中蔚然而成,所謂草木蔥蘢之感油然而生。李可染畫林巒是前見樹木,后見森林,同中有異,整體而富于變化。其筆凝重沉厚,剛勁之線(樹干)與蓬松之墨(樹葉、草)交互為用,又蒼又潤,亦蒼亦渾,有一種渾然一體的氣象(如圖二山村飛瀑)。濃、重、焦、干、濕、淡六種墨色的疊置、并置,形成了“干裂秋風、潤含春雨”(黃賓虹語)的效果,這種山水畫面,千古一人,生面別開。真可染在此,假可染也在此,從中可一判真?zhèn)?。圖五(真跡)“可染皴” 圖六(疑作)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李可染的林木畫法更為深厚黑幽,較之七十年代的樹頂留白,一變而為郁勃蒼澤,不見筆墨之痕跡了(如圖三萬山紅遍)。然而,偽

8、贗之作也便在此露出馬腳。如圖八山水偽作的山林畫法,便生硬、單薄、突兀、花膩、散氣而乏真品的整體效果蒼渾。疑點三:書法 圖七(真跡) 圖八(疑作) 蓋中國書法為中國畫之基礎(chǔ),書畫同源而畫從書出,畫可以做,字則必須一筆見神形意態(tài),不容造作,故書法往往使假作敗露,故鑒定傳統(tǒng)型中國畫當重視題字書法。 李可染書畫全集書法卷序中說:“書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藝術(shù)活動的重要部分。說余事,因為書法只占用他從事繪畫以外的較少時間,并且與繪畫的數(shù)量比較占據(jù)次位。但是,從書畫理法相同的意義來說,從筆法與結(jié)構(gòu)的最抽象的原則來說,書法就不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藝術(shù)十分重要的基礎(chǔ)工程了。”李可染先生擅書法,又喜搜

9、書帖,尤愛魏碑,他書法早年學(xué)王羲之、趙孟兆頁、石濤諸帖,深得精髓,融會貫通,與早年繪畫一樣入古出新,脫化而出。其上世紀40年代的書法,獨幅作品已極少見,從大多題畫書法看,大都用筆靈活多變,氣韻生動,意趣酣暢,體勢跌宕,與晚年書法的沉重凝練不同。上世紀60年代“文革”中作畫甚少,常以習(xí)字為日課,臨摹顏真卿八關(guān)齋帖、魏碑、漢隸諸帖,自創(chuàng)了一種采眾家之長的一家之體“醬當體”(李可染自戲名之)。以此字體來糾正自己書風中的“流滑”之病?!搬u當體”的由來,據(jù)畫家回憶說,是源于舊時醬園招牌上工匠所寫的大字,多是筆畫粗重平實,線條缺少韻味和變化,即近于“橫平豎直”的一種極其刻板的書體。李可染先生曾說:“字體削

10、瘦容易,豐厚難。就像人的肢體,要有骨力、有彈性、蒼而潤。瘦筆只見骨頭,比較容易,若在豐厚之中見出筋力就好了。豐厚比瘦削好,傳世多顏字是有道理的,顏字有廟堂之氣。”以后,他的書風有了突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輕靈優(yōu)美變?yōu)槌翆嵑裰亓恕R牲c四:時間及地址李可染1923年入上海美術(shù)專門學(xué)校普通師范科,學(xué)習(xí)圖畫、手工兩年。此間,得見吳昌碩真跡。在學(xué)校一次紀念會上,聽康有為演講,言數(shù)年來周游全球,確認中國唐宋繪畫為世界藝術(shù)高峰,激發(fā)可染立志獻身繪畫藝術(shù)。1925年畢業(yè)創(chuàng)作以其王石谷派細筆山水中堂名列第一。劉海粟校長為之題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師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藝專任教至1928年冬。李可染生于1907年,1954年到1965年才到桂林去寫生,而這落款的時間是1923年,彼時可染先生方值16歲,還在徐州家中習(xí)畫,如何去得桂林,又如何在渤海作畫呢?總結(jié) 有了諸多疑點,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幅畫是偽作了,何況遍尋李可染先生的作品集也找不到這幅桂林熔湖來。但是一般金主都存在一種撿漏的心理,總以為明珠蒙塵,得虧自己慧眼識珠,大意之下就買了假畫回去。其實買賣人傻子也不多,要是名家的畫作,早就抬高幾倍價錢了,還輪得到你來買。所以,我們在收藏的同時,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從多個方面去推敲畫的真?zhèn)?,是真的,果斷出手就是。若是假的,也不用惱,正好鍛煉了自己?/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