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_第1頁
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_第2頁
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_第3頁
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_第4頁
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史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導學案一、知識梳理二、重難點分析1重點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備了傳統(tǒng)所謂的“六書”:即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等六種造字方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學已經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科。目前見到最早的歷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歷法,它是一種陰陽合歷,是我們祖先的一項發(fā)明。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民間的文學形式,采用方言音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離騷等作品,對我國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翻譯成多種外

2、國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把屈原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國為他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以上三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其影響至今,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學生應該重點掌握。2難點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甲骨文距今久遠,學生識別和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由于教師及學生在古代歷法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故理清和理解商代歷法也是有一定困難的;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但由于是用楚國方言寫成,為學生所不熟悉,很難領會其意義。故以上三點為教學難點。三、學法指導1文字識讀法漢字是維系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學生對漢字還是很感興趣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

3、的文字,但我們又很難識別它,所以可以采用小組活動法(需要課前準備)?;顒樱骸白哌M甲骨文”活動可分以下幾步驟:(1)由學生介紹甲骨文的由來,并用課件解說甲骨文的精美骨片;(2)學生講述甲骨文的典故與逸聞趣事;(3)師生一起嘗試解讀某些甲骨文字的意思;并讓學生嘗試用橡皮雕刻或在紙上繪制一幅甲骨文作品;(4)教師對活動進行簡單評述。2圖示法使學生對漢字的發(fā)展歷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1)(2)教材39頁“馬”字的演變。3表格歸納法通過表格,歸納出天文、歷法和醫(yī)學的成就。朝代成就地位天文商代甲骨文中有關于日月食的記載經現(xiàn)代科學家驗證都很準確周朝詩經中有關于日食的記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戰(zhàn)

4、國魯國天文學家觀測并記下了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是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確切記載歷法夏朝有了歷法“夏歷”今天的農歷來源于夏歷商朝一年分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歷法逐漸完備戰(zhàn)國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是歷法上的重大成就醫(yī)學戰(zhàn)國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總結出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對我國文字的演變,可以設計如下表格:文 字甲骨文金文(銘文)大篆出現(xiàn)時間商朝商周時期西周晚期發(fā)展趨勢由成熟走向規(guī)范,字數(shù)由少到多;書寫材料由龜甲、獸骨到青銅器再到竹簡和絲帛;書寫材料由刀變成毛筆 4講故事法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甲骨文、扁鵲、屈原等的故事,在課堂進行講故事比

5、賽,增強其對歷史人物、歷史事物的了解和興趣。為加深學生對扁鵲在中醫(yī)學方面的貢獻,可向學生講述以下故事:相傳,有一次扁鵲路經虢國,聽說太子已病死半日。扁鵲詢問了太子的病情,斷定太子氣息尚存,可以救活。虢君急忙請他醫(yī)治。扁鵲一面切脈,一面觀察太子的氣色,還不時向虢君詢問太子的病情,最后確定太子是休克,命弟子進行針刺治療。太子很快就蘇醒了。根據(jù)上述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分析:扁鵲生活在什么時期?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扁鵲運用了中醫(yī)學上的哪些診病方法?也可以結合扁鵲見蔡桓公這篇課文,來加深學生理解本課所學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掌握扁鵲診病的基本方法。還可以設計一個學生感冒后去找醫(yī)生看病的情景,通過

6、現(xiàn)實情景來加深對“四診法”的認識,使學生明白,直到今天,醫(yī)生診斷病情時仍在使用“四診法”。5詩歌、名句交流感悟法(1)背誦24節(jié)氣歌(學生比較熟悉,小學背過的);或讓學生說出某個節(jié)氣的含義。例如:驚蟄,地里昆蟲開始蘇醒,蛇出洞。(2)讓學生說出屈原的名言名句或詩歌里的句子,生生交流,理解體會屈原的偉大愛國情懷。例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彪x騷“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睗O父一、知識梳理二、重難點分析1重點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備了傳統(tǒng)所謂的“六書

7、”:即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等六種造字方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學已經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科。目前見到最早的歷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歷法,它是一種陰陽合歷,是我們祖先的一項發(fā)明。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民間的文學形式,采用方言音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離騷等作品,對我國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把屈原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國為他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以上三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其影響至今,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學生應該重點掌握。2難點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

8、藝術成就甲骨文距今久遠,學生識別和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由于教師及學生在古代歷法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故理清和理解商代歷法也是有一定困難的;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但由于是用楚國方言寫成,為學生所不熟悉,很難領會其意義。故以上三點為教學難點。三、學法指導1文字識讀法漢字是維系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學生對漢字還是很感興趣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但我們又很難識別它,所以可以采用小組活動法(需要課前準備)。活動:“走進甲骨文”活動可分以下幾步驟:(1)由學生介紹甲骨文的由來,并用課件解說甲骨文的精美骨片;(2)學生講述甲骨文的典故與逸聞趣事;(3)師生一

9、起嘗試解讀某些甲骨文字的意思;并讓學生嘗試用橡皮雕刻或在紙上繪制一幅甲骨文作品;(4)教師對活動進行簡單評述。2圖示法使學生對漢字的發(fā)展歷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1)(2)教材39頁“馬”字的演變。3表格歸納法通過表格,歸納出天文、歷法和醫(yī)學的成就。朝代成就地位天文商代甲骨文中有關于日月食的記載經現(xiàn)代科學家驗證都很準確周朝詩經中有關于日食的記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戰(zhàn)國魯國天文學家觀測并記下了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是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確切記載歷法夏朝有了歷法“夏歷”今天的農歷來源于夏歷商朝一年分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歷法逐漸完備戰(zhàn)國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

10、是歷法上的重大成就醫(yī)學戰(zhàn)國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總結出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四診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對我國文字的演變,可以設計如下表格:文 字甲骨文金文(銘文)大篆出現(xiàn)時間商朝商周時期西周晚期發(fā)展趨勢由成熟走向規(guī)范,字數(shù)由少到多;書寫材料由龜甲、獸骨到青銅器再到竹簡和絲帛;書寫材料由刀變成毛筆 4講故事法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甲骨文、扁鵲、屈原等的故事,在課堂進行講故事比賽,增強其對歷史人物、歷史事物的了解和興趣。為加深學生對扁鵲在中醫(yī)學方面的貢獻,可向學生講述以下故事:相傳,有一次扁鵲路經虢國,聽說太子已病死半日。扁鵲詢問了太子的病情,斷定太子氣息尚存,可以救活。虢君急忙請他醫(yī)治。扁

11、鵲一面切脈,一面觀察太子的氣色,還不時向虢君詢問太子的病情,最后確定太子是休克,命弟子進行針刺治療。太子很快就蘇醒了。根據(jù)上述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分析:扁鵲生活在什么時期?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扁鵲運用了中醫(yī)學上的哪些診病方法?也可以結合扁鵲見蔡桓公這篇課文,來加深學生理解本課所學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掌握扁鵲診病的基本方法。還可以設計一個學生感冒后去找醫(yī)生看病的情景,通過現(xiàn)實情景來加深對“四診法”的認識,使學生明白,直到今天,醫(yī)生診斷病情時仍在使用“四診法”。5詩歌、名句交流感悟法(1)背誦24節(jié)氣歌(學生比較熟悉,小學背過的);或讓學生說出某個節(jié)氣的含義。例如:驚蟄,地里昆蟲開始蘇醒

12、,蛇出洞。(2)讓學生說出屈原的名言名句或詩歌里的句子,生生交流,理解體會屈原的偉大愛國情懷。例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睗O父四、中考命題分析本部分在中考命題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通常結合圖片和新情景來命制試題。主要考查的內容有:文字的演變、甲骨文的地位、商朝的歷法、扁鵲的四診法、屈原的文化成就及愛國思想、戰(zhàn)國編鐘等。五、中考試題分析1春秋戰(zhàn)國盛行“鐘鼓之樂”,在湖北隨州出土的大量鐘鼓樂器中,最為珍貴的是A司母戊鼎 B整套編鐘 C青銅神樹 D四羊方尊解析:本題考查了戰(zhàn)國編鐘的出土情況及地位

13、。本題題干中提到“鐘鼓之樂”,考察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樂器,而在備選項中A、C、D三個答案分別屬于青銅器中的禮器、酒器。答案:B2中國古文字金文隸書甲骨文小篆,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應為A BC D解析:本題考查了對中國古文字產生的先后順序的掌握情況。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其次是商周青銅器上的金文(銘文),再次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答案:D32008年元旦,國務院新修訂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開始實施,其中新增的且傳說與屈原有關的放假節(jié)日是 ( )A元宵節(jié) B清明節(jié) C端午節(jié) D中秋節(jié)解析:本題由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情景,來考查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傳說

14、屈原因救國無門,遭到流放,最終因悲憤于五月初五投江自殺。答案:C4.1978年5月,在湖北省隨縣擂鼓墩出土的整套編鐘是( )A青銅器 B陶器 C鐵器 D瓷器解析:本題主要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所學知識可知:湖北隨州出土了很多戰(zhàn)國時期的樂器僅編鐘就有六十多件。編鐘由青銅鑄成,排列在刻滿彩繪花紋的鐘架上。答案:A5. 右圖是“記有日食的甲骨文”,這是哪個朝代的記載?(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解析:本題主要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的考查,本題以圖文的形式出現(xiàn)。解題的關鍵是明確甲骨文出現(xiàn)的朝代商朝,便可直接選出答案。答案:B六、同步檢測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

15、歷史開始于商朝,是因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確切紀年 C有了史書 D留下了記載歷史資料的甲骨文2商周的“金文”是一種什么文字( )A.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B.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D鑄刻在鐵器上的文字3下列關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確切的是( )A它是指在“殷墟”發(fā)現(xiàn)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會狀況D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商朝的歷史有了確切紀年4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歷法,將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這個歷史時期是(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東周 5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個節(jié)氣,這個歷史時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zhàn)國6下列哪一項史實不是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A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年月日記錄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