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2013年《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_第1頁
海南大學2013年《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_第2頁
海南大學2013年《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_第3頁
海南大學2013年《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_第4頁
海南大學2013年《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作物栽培學復習資料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義及主要作物的起源地。意義:(1)人類可以了解眾多的植物遺傳資源并建立“基因庫”,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現有的作物并選育新品種為人類所利用(水稻的兩次綠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態(tài)地理條件,達到人為控制作物生長的目的;(3)進一步研究人類的農耕文化。中國北部:黍、稗子、大豆、赤豆、桑、人參。中國云南、印度北部(包括東南亞):水稻、蕎麥、大麻、黃麻、胡椒、茶。中亞:蠶豆、鷹嘴豆、生菜、芥菜、亞麻、棉花。近東:小麥、大麥、黑麥、紅花、小苜蓿、紫花苜蓿。地中海:蠶豆、油菜、蕪菁、甜菜、啤酒花、白三葉。西非、埃塞俄比亞:臺麩、高粱、

2、珍珠粟、咖啡、芝麻、龍爪稷。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棉花、可可。2、作物生產的意義。(1)人民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2)工業(yè)生產的重要原料;(3)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物資;(4)重要的生物質能源3、作物栽培學的研究領域與面臨的問題。研究領域:構筑“高產-低環(huán)境負擔”的作物生產技術,擴大植物資源的多樣性,提高作物產量、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穩(wěn)產性能等。面臨問題:快速增長的人口要求進一步擴大糧食等有用植物資源的生產。由于生產的擴大,勢必會帶來地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環(huán)境的破壞,威脅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4、S生長曲線在生產上的應用。作為檢驗作物生長發(fā)育進程是否正常的依據之一:在作物生育過程中應密切注視苗情,使之達

3、到該期應有的長勢長相,向高產方向發(fā)展。決定調控時間:作物的生長發(fā)育是不可逆的,各種促進或抑制作物生長的措施,都應該在作物生長發(fā)育最快速度到來之前應用。作為調節(jié)各器官平衡生長的參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過S形生長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異,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時,應注意這項措施對其他器官的影響。5、種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主要處理方法。胚的后熟: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組織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備發(fā)芽能力。這類種子可通過低溫和水分處理,促進后熟,使之發(fā)芽。硬實:硬實種皮不透水,不透氣,故不能發(fā)芽,如豆類作物在干燥、高溫、氮肥多的環(huán)境下種植常易產生硬實。一般采用機械磨傷種皮或用酒精、濃硫酸等化

4、學物處理使種皮溶解,增強其透性。抑制發(fā)芽的物質:如因脫落酸、酚類化合物、有機酸等。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改變光、溫、水、氣等條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過氧化氫、硝酸鹽等化學物質予以處理,使休眠解除。6、如何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的一致性。水分:不同作物種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種子吸水量較少;含蛋白質、脂肪較多的種子則吸水量較多。溫度:種子發(fā)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參與下進行的,而酶的催化與溫度有密切關系。不同作物種子發(fā)芽所需最低、最適、最高溫度不同,即使同一種作物,也因生態(tài)型、品種或品系不同而有差異。氧氣:種子發(fā)芽過程中,旺盛的物質代謝和物質運輸等需要強烈的有氧呼吸作用來保證,因此

5、氧氣對種子發(fā)芽極為重要。各種作物種子萌發(fā)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豆、棉花等種子含油較多,萌發(fā)時較其他種子要求更多的氧。(1)對種子進行處理,可提高發(fā)芽率。如浸種,播種前用冷水或溫水浸種2-24小時,可使堅硬的種皮軟化,有利于催芽;對種子或果殼堅硬的不易發(fā)芽種子需將其剝除或挫傷后再播種;通過酸堿處理種子,使種皮軟化提高發(fā)芽率;細小的植物種子,用細土拌種后播種有利播種均勻,提高發(fā)芽率。(2)低溫清種,高溫發(fā)芽7、葉片功能期及其主要作物的判斷標準。葉的功能期:葉從開始輸出光合產物到失去輸出能力所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判斷:禾谷類作物一般為葉片定長葉片1/2變黃所持續(xù)的天數;雙子葉作物則為葉平展葉片1/2變黃

6、所持續(xù)的天數。8、作物的三性(溫、光、基本營養(yǎng)生長特性)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作物必須經歷一定的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后,才能從營養(yǎng)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進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進而才能開花結實。作物對溫度、光周期誘導反應的特性,稱為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作物的生殖生長是在營養(yǎng)生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即使作物處在適于發(fā)育的溫度和光周期條什下,也必須有最低限度的營養(yǎng)生長,才能進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稱為基本營養(yǎng)生長特性。應用:在引種上的應用:不同地區(qū)的溫光生態(tài)條件不同,在相互引種時必須考慮品種的溫光反應特性。在栽培上的應用:品種選用、播種期、密度、施肥。在育種上的應用:在制定作物育種目標時,要根據當地自然氣候

7、條件,提出明確的溫光反應特性。在雜交育種(或制種)時,為了使兩親本花期相遇,可根據親本的溫光反應特性調節(jié)播種期。為了縮短育種進程或加速種子繁殖,可根據育種材料的溫光反應特性決定其是否進行冬繁或夏繁。9、作物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殖的關系,舉例說明調節(jié)兩個生長方法。(1)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間相互依賴。生殖生長是營養(yǎng)生長的基礎;營養(yǎng)生長是生殖生長的基礎。(2)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相互制約。作物生長前期:營養(yǎng)生長過旺會使花芽分化緩慢、花芽數減少、花器官轉化為營養(yǎng)器官;生殖生長過旺會抑制營養(yǎng)生長植株矮小,難以高產如番茄第一果枝著果數。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期:營養(yǎng)生長過旺,水稻小麥:葉片肥大株高增加,容易引起

8、后期倒伏;影響幼穗分化,造成穗多、粒少、空殼多,減產。棉花大豆:枝繁葉茂,蕾鈴(花莢)大量脫落,導致減產。營養(yǎng)生長不良:生殖生長受到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實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導致減產。生殖生長期:雖然營養(yǎng)生長的量少,但是營養(yǎng)器官的生理過程還在進行,營養(yǎng)生長過旺貪青晚熟,影響種子和果實的形成。營養(yǎng)生長不足早衰,同樣影響種子和果實的形成。10、地上部生長與地下部生長的關系,如何調控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相互促進與依存關系:地上部與地下部物質的相互交換,地上部:碳水化合物,氧,維生素,生長素,地下部:水,分裂素,赤霉素,礦質養(yǎng)分,脫落酸進入地表。根對葉的作用:“根深才能葉茂”、“壯苗必先壯根”;根系生

9、長不好,會影響地上部的生長;作物生長后期,根系早衰會導致整個植株早衰,干物質生產能力下降,產量降低。葉對根的作用:葉的光合能力強,可以為提供根系生長發(fā)育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促進根系的生長;葉片早衰(特別是下部葉片),則向根提供的碳素減少,導致根系早衰。調控:根冠比:根系重冠部重。在各自的生長過程中,由于生理的協(xié)同與競爭,對同化產物的需要與積累,在重量上表現出一定的比例??勺鳛榭刂坪蛥f(xié)調根系與冠部生長的一種參數。一般作物的根冠比,前期大、后期??;塊根塊莖作物的根冠比,前期小、后期大。環(huán)境條件和栽培技術措施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的影響不一致:一般而言,土壤三相、水、氣、熱、肥協(xié)調、充分:對地上部莖葉

10、生長有利;反之:則可促進根系生長;在極端情況下: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都有不利影響。11、在生產如何協(xié)調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并舉例說明。(1)作物個體和群體之間互相聯(lián)系又互相制約;(2)合理的種植密度有利于個體與群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3)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在栽培上的應用。例:反饋:個體生長群體結構變化田間環(huán)境變化個體生長,反饋作用自動調節(jié)。例:密度影響群體光合效率,密度光、CO2環(huán)境,密度病蟲害、倒伏,合理密度提高群體產量。例:栽培條件、水平密度,品種密度,生育期密度,調控措施密度。12、舉例說明作物同伸關系在生產上的應用。同伸關系:在同一時間內不同器官之間,呈有規(guī)律的生長或伸長,同伸器官:同時生長(或

11、伸長)的器官。應用:判斷作物的生育進程,如水稻的幼穗分化合理調控作物:同時促(控),選擇性促控,如水稻的穗分化與基部節(jié)間伸長。13、產量因素在其形成過程中具有自動調節(jié)現象與應用。產量因素的形成是在作物整個生育期內不同時期依次而重疊進行的。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3個階段。產量因素在其形成過程中具有自動調節(jié)現象,這種調節(jié)主要反映在對群體產量的補償效應上。調節(jié)能力:分蘗分枝作物強,如:水稻、小麥,主莖型弱,如:玉米、木薯。14、作物群體干物質生產的主要影響因素、理想的作物群體結構。作物產量形成的全過程包括:光合器官、吸收器官、產品器官的建成,這些離不開干物質的形成、運輸、分配和積累。從物質生產的角度

12、分析,作物產量實質上是通過光合作用直接或間接形成的,取決于光合產物的生產、運輸、分配與積累。在適宜范圍內,光合面積愈大,光合時間愈長,光合速率又較高;光合產物非生產性消耗少,運輸暢,分配利用較合理,就能獲得較高的經濟產量。干物質生產、運輸、分配和積累,隨生育時期、栽培條件以及作物(品種)而異。群體構造的主要因素有:LAI、葉面積密度、葉的傾斜角度、方位、葉的空間配置;單葉光合能力;光照、氣溫、風、空氣濕度。優(yōu)良的群體結構的特點:群體內植株地上部各個器官(主要指葉片)的數量及其空間配置有利于最有效地利用太陽輻射能,地下部根系的數量和分布有利于最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yǎng)分,最終有利于同化物的積累

13、和經濟產量的形成。15、源與庫的關系與應用。關系: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有時可以相互代替;源是庫形成、充實的物質基礎;源和庫通過篩管“網絡”彼此連接,在同一植株體中一般同時存在多個源和庫;庫對源能有反饋作用;庫源功能的相對性。應用:根據品種特性、氣候、種植水平確定庫容(大小),并將構成庫容的各要素生產目標具體到各個生長發(fā)育時期。實時監(jiān)控各要素生產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以求源庫協(xié)調。類型:源限制型:這種類型的品種其特點是源小而庫大,源的供應能力是限制作物產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應能力滿足不了庫的需要,結實率低,空殼率高。主攻:增源。庫限制型:這類品種的特點是庫小源大,庫的接納能力小

14、是限制產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應能力超過庫的要求,結實率高且飽滿,但由于粒數少或庫容小,所以產量不高。主攻:增庫。源庫互作型:此類型的品種,產量由源庫協(xié)同調節(jié),可塑性大。只要栽培措施得當,容易獲得較高的產量。16、同化產物在作物體內轉流的一般規(guī)律。(1)裝載:指被轉流物質從葉肉細胞轉流進入篩管的過程。裝載的過程:葉肉細胞薄壁組織細胞:通過胞間連絲擴散。薄壁組織細胞篩管:有兩種途徑。共質體途徑:通過胞間連絲從薄壁組織細胞直接進入篩管分子。質外體途徑:裝載的主要途徑。(2)卸出:是指被輸送物質從篩管進入庫的過程。和裝載一樣卸出也存在兩種可能性,即共質體途徑和質外體途徑。共質體途徑是被輸送物質通過

15、胞間連絲從篩管分子直接進入庫細胞;質外體途徑是首先將被輸送物質輸送到細胞外層空間,然后被庫細胞吸收。(3)集團流:隨著蔗糖、氨基酸等物質高效率地從篩管源端的泵入和在篩管庫端的卸出,使篩管兩端間的溶液濃度形成很大的落差,由此產生的強大滲透壓,推動溶液向低濃度方向快速流動。規(guī)律:局部的源庫之間存在優(yōu)先輸送關系,但并不是固定的;源庫間的轉流速度決定于篩管兩端溶質的濃度差;篩管對轉流的阻力較小,一般不會影響轉流速度;“裝載”和“卸出”是限制轉流速度的瓶頸。17、作物產量與品質的關系。作物產量及品質是在光合產物積累與分配的同一過程中形成的,因此,產量與品質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從人類的需求看,作物產品的

16、數量和質量同等重要,而且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高成分,特別是高蛋白質、脂肪、賴氨酸等含量很難與豐產性相結合。禾谷類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其籽粒蛋白質含量與產量呈負相關。一般認為,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往往會增加蛋白質含量,提高蛋白質含量的多數農藝措施往往導致產量降低。水稻的產量與稻米蛋白質含量呈負相關,但也有二者呈正相關或不相關的情況。18、育苗移栽的意義。集中管理培育壯苗;確保大田種植密度;減少種子及管理成本;緩和季節(jié)矛盾、拓展生育期。19、地膜覆蓋的效應與覆蓋技術。效應:提高覆蓋保護地的膜下土壤溫度;穩(wěn)定覆蓋保護地淺土層的土壤濕度;促進耕作層土壤微生物活動;改善土壤結構性狀,加速土壤可利用

17、養(yǎng)分的轉化;防止鹽堿地土壤返鹽堿;改善近地光照條件(地膜反光作用);除草膜覆蓋殺死雜草。技術:覆蓋地膜的農田要平整、施足基肥、土壤含水量適宜;覆蓋地膜時應壓嚴膜邊;幼苗出土后及時放苗并用細土封口;需要適當抑制開花前作物的營養(yǎng)生長勢;非除草膜覆蓋須配套除草措施;做好地膜覆蓋田的地膜回收工作,避免污染;即使追肥,防止早衰。20、為什么番茄適宜于無土栽培。沒有連作障礙,無須和其它作物搭配種植,可以連年栽培。各種栽培類型的品種齊備,可周年性生產銷售。在栽培方法上,有12段的低段栽培,有20段以上的多段栽培,還有連續(xù)摘心利用側枝的栽培技術,因此番茄是適應范圍非常廣的作物。番茄不僅可以獲得比土耕栽培更高的

18、產量,而且獲得非常好的品質。21、以番茄育苗為例說明培育壯苗的方法。(1)普通固體基質育苗,a播種:炭化谷殼、砂、蛭石以及混合等均可,基質要求無病。將基質裝入約5-6cm的育種盤中,播前濕透水后,澆灌廣普性殺菌劑。間隔5cm打上橫記,按粒間距離2cm播種。播種后覆蓋0.5-1cm厚的土,最后上濕報紙。為了防止蚜蟲,苗床可以用防蟲網圍蓋。b管理:注意澆水,保持表土濕潤。開始發(fā)芽后揭去報紙。間苗,除去弱小、畸形苗。溫度,晝28、夜25為宜。發(fā)芽后將最低氣溫降至16-18,真葉展開時降至14左右。如遇高溫,可在中午前后覆蓋遮陽網。待種子出苗后, 澆山崎番茄配方或1/2 倍的園試配方稀釋液。(2)假植

19、:普通固體基質育苗需要進行假植,假植的基質及其處理同育苗。在1-2片真葉時(播種后2周左右)假植。假植的前一天裝缽,充分濕水。移栽后可覆蓋遮陽網1-2天。假植到移栽期間的適宜溫度,晝溫25-27、夜溫15-20。注意缽和缽之間距離,葉不搭葉。(3)水培或巖棉培方式育苗:可直接用巖棉育苗塊或聚氨酯泡沫育苗塊育苗。將種子播于孔內,出苗前澆清水,一般在播種后第7d 開始澆灌營養(yǎng)液。隨著苗子的長大,逐漸擴大株距,隨著苗床營養(yǎng)液的減少,及時補充營養(yǎng)液,只有當發(fā)現苗的葉、根出現異?,F象時,才需更新營養(yǎng)液。(4)決定定植苗齡的原則:決定定植時間是育苗管理的重要技術。和土培一樣育苗期間的長短對番茄以后的生長發(fā)

20、育有很大的影響。一般愈是小苗定植,定植后長勢愈強。凡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育苗,秋季延遲栽培的秋番茄或越冬長期栽培的番茄,宜以幼齡苗定植為好,可維持其必要的生長勢,增加產量;而在適溫適期下定植的春番茄,則以大苗定植為宜。(5)定植方法:巖棉栽培移栽時可將巖棉育苗塊直接放在巖棉種植墊上;水培番茄移苗時將幼苗連同育苗基質一起從育苗穴盤或育苗杯中取出,放人定植杯中,用少量小石礫固定即可立刻定植到種植槽中;基質栽培番茄移栽時直接將小苗從育苗穴盤或育苗杯中取出后定植到種植槽或種植袋中。22、番茄整枝的一般方法。整枝:為了防止養(yǎng)分的無謂消耗和通風,摘除果以下的葉。摸腋芽:番茄栽培多采用單莖整枝法。當主莖腋芽長到牙

21、簽大小時摘去,避免雨天進行,為了防止病毒傳播禁止使用剪刀等。摘心:當主莖達到預計的果枝數后,在最上層果枝上留2片葉摘心。蔬果:大番茄:果枝結果過多時要疏果、35個/枝;櫻桃番茄:一般不摘果。摘葉:為了通風防病,減少養(yǎng)分消耗,摘除收獲段以下的葉及病葉。23、水稻生產的特點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特點:特點高產、復種指數高;抗逆性強、穩(wěn)產;無連作障礙。關系:無水土流失等;要求充分的水資源保證。24、水稻曬田的作用與方法。作用:控氮、促根,調整長相;改善體質、防倒伏、提高后期光合利用率。更新土壤環(huán)境,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活力。控制N吸收,控制分蘗,控制葉的生長。促進莖稈中碳水化合物的積累,為壯稈、大穗打

22、基礎。避開對水的敏感始期。時期: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從曬田到效應發(fā)揮需要一個過程,4-6天,故要提前一個葉位曬田。25、水稻各生育期水分管理的原理與原則?,F青扎根期:不完全葉長出后,秧苗明顯呈現綠色,即為現青。扎根立苗。調水供氧是關鍵,實行露田濕潤管理。幼苗期:促不完全葉發(fā)根,打好壯苗基礎,重點是調整好水氣關系。水:2葉前露田濕潤管理、2葉期后淺灌。成苗期:水:淺灌。返青分蘗期:主要生長分蘗、根系、葉片;是擴大再生產時期;既是有效穗的決定期,又奠定幼穗發(fā)育、抽穗結實好壞的基礎。既要爭取早發(fā)多分蘗,又要控制蘗的生長、達到狀蘗足穗。水分:適宜的水分。水與氣、水與溫;深水、曬田抑制分蘗;土壤持水

23、量80%分蘗發(fā)生最多。拔節(jié)長穗期: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植株生長量迅速增加、根系生長量最大、LAI達到最大;穗迅速分化。在保蘗增穗的基礎上,促壯稈、大穗,防瘋長、倒伏。淺水灌溉、濕潤管理;陳水不干、新水不上。抽穗結實期:是決定粒數、粒重的關鍵時期。提高結實率,爭取達到90%以上,并提高粒重。水:揚花期:保持淺層水。灌漿期:淺灌、濕潤管理,灌一次水、2-3田自然落干、濕潤1-2天后上新水。黃熟后開始排水落干,促進成熟、便于收割;忌斷水過早,影響粒重、品質。26、水稻上氮肥施用的主要時期、施肥的主要目的及其量的把握。主要時期:一是增加有效穗數的施肥時期,以基肥和有效分蘗期內施用促蘗肥效果最好。二

24、是增加每穗粒數的施肥時期,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是追肥,有促進一、二次枝梗和穎花分化的作用,增加每穗穎花數,稱為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施肥,能減少每穗的退化穎花數,稱為?;ǚ省H翘岣咔ЯV睾徒Y實率的施肥時期,水稻在抽穗后有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強度,增加粒重,減少空秕粒的作用。目的:隨著水稻生育進程,植株干物質積累量增加,植株養(yǎng)分含量漸趨減少。量的把握:應根據目標產量的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決定。其中,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與肥料種類、施肥方法、土壤環(huán)境等有關。27、作物生育期的相關概念概念: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整個生長發(fā)育所需時間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

25、數表示。其準確計算方法是從籽實出苗到作物成熟或收獲的天數。作物生育期長短主要是由作物的遺傳性和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決定的。早熟品種單株生產力低,晚熟品種單株生產力高。28、作物產量、品質的相關概念作物產量:是作物一生所生產的產品數量。作物產量通常分為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生物產量:作物全生育期內通過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過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所生產和累積的各種有機物的總量,計算生物產量時通常不包括根系(塊根作物除外)。經濟產量:栽培作物的目的是獲得較多的有經濟價值的產品。經濟產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產品收獲量,即一般所指的產量。經濟系數或收獲指數:經濟產量占生物產量的比例,即生物產量轉化為經濟產量的效率

26、。品質:是指產品的質量,即達到人們某種要求的適合度,直接關系到產品的經濟價值。作物產品的品質:取決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質,如貯藏態(tài)蛋白質、脂肪、淀粉、糖、纖維,以及特殊的綜合產物如單寧、植物堿、萜類等的數量和質量。作物品質隨作物品種和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作物品質的形成:是由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兩個方面決定的。遺傳因素是指決定品種特性的遺傳方式和遺傳特征。非遺傳因素是指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如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栽培措施、礦質養(yǎng)分等。29、生長分析的有關概念生長分析:通過測定干物質重、葉面積等的指標來理解和分析干物質增加規(guī)律的方法。絕對生長速率(AGR):指單位時間內的絕對增長量。絕對生長速

27、率(RGR):單位時間單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葉面積指數(LAI):單位土地面積與該面積上生長的總葉面積的大小之比。凈同化率(NAR):單位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的干物質增長量。葉面積比率(LAR):葉面積與植株干重之比率,即單位干重的葉面積。作物生物率(CGR):群體干物重增長速率稱作物生長率。它表示在單位時間、單位土地面積上所增加的干物重。土壤耕作:是利用農用機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變土壤物理性狀的農作技術。設施育苗:采用某種覆蓋物或調節(jié)溫濕度和光照的設施進行育苗的方式。地膜覆蓋栽培:指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超薄型)覆蓋農作物地面的保護地栽培。30、源庫的相關概念源:生產和輸出光合同化物的器官。

28、就作物群體而言,主要是指群體的葉面積及其光合能力。源能:同化產物的供給能力和強度。源能的表示方法:葉面積大小、光合速率、葉面積/穎花數、葉面積/粒數。源能的影響因素:單葉的光合速率、葉面積大小、群體結構。庫:接納或消耗同化產物的器官。從產量形成的角度看,是指產品器官的容積和接納同化產物的產品器官。庫容:庫的容積。包括庫的數量、大小。庫容的構建表現在整個生育時期,一般數量決定于前期,大小決定于后期。流(轉流、調運、轉運):同化產物的輸送過程。流的主要器官:葉、鞘、莖中的維管系統(tǒng)。作物必須經歷一定的溫度和光周期誘導后,才能從營養(yǎng)生長轉為生殖生長,進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進而才能開花結實。作物對溫度

29、、光周期誘導反應的特性,稱為作物的溫、光反應特性。溫:低溫誘導、積溫;光:光周期的長短。光周期現象:為作物對白天和黑夜的相對長度的反應。溫度對作物生長發(fā)育的意義:作物的生命代謝活動要求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積溫是指某生育時期或某一時段內,高于一定溫度的逐日平均氣溫的累積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長、發(fā)育對熱量的要求和評價熱量資源的一種指標。32、種植制度的相關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指一個地區(qū)或生產單位的作物結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配置,以及所采取的復種、休閑、輪作、連作、單作、間作、混作、套作等種植方式所組成的一整套種植體系。作物布局:是指一個地區(qū)或一個生產單位種植作物的種類及其品種的種植面積、比例以及

30、它們在時間、空間上的配置。輪作:在同一塊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內有計劃地順序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復種方式的種植方式稱為輪作。連作:在同一田地上連年種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復種方式的種植方式,前者稱為連作,后者稱為復種連作。復種:是指在同一塊地上一年內接連種收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因而復種多熟就成為南方種植制度的重要特點之一。休閑:是指耕地在一定時間內不耕不種或只耕不種的方式,可分為全年休閑和季節(jié)休閑兩種。撩荒:是指耕地連續(xù)兩年以上不耕種的方式。單作:是在同一塊田地上只種植一種作物的種植方式?;熳鳎菏前褍煞N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jié)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塊田地上同時或同季節(ji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種植的種

31、植方式。間作: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內,在同一塊田地上分行或分帶間隔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jié)相近作物的種植方式。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長后期在其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33、整地的相關概念作物播種或移栽前進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總稱。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tài) ,協(xié)調水分、養(yǎng)分、空氣,熱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條件。在中國,整地的主要作業(yè)包括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鎮(zhèn)壓、平地、耖田、起壟、作畦等。起壟是在田間筑成高于地面的狹窄土壟 。能加厚耕層、提高地溫、改善通氣和光照狀況、便于排灌。34、補充。作物(廣義):人工定向選擇、馴化改

32、良并用適當方法種植管理的植物。作物(狹義):主要指農田大面積栽培的農作物,一般稱大田作物或莊稼。作物栽培學研究的對象是大田作物。作物栽培學的定義:在擴大和深化大田作物、資源植物及其生產利用理論的同時,將各種知識系統(tǒng)化、體系化,在此基礎上,根據人類對有用植物資源的需要,建立符合目的并且能持續(xù)生產的栽培理論和技術的科學。生長:指作物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的增加,是一個不可逆的量變過程。發(fā)育:指作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形成過程。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現象,如植物發(fā)芽、開花等。物候期:生物周期性現象變化的時間點。葉齡余數法:作物某一品種一生的總葉數減去已抽出的葉數,即為葉齡余數。葉齡

33、指數法:作物某一時期已抽出(或已展開)葉數占總葉數的百分數,即為葉齡指數。種子的萌發(fā)分為以下3個階段:吸水:種子吸收水分膨脹達飽和,貯藏物質通過酶的活動,水解為可溶性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萌動:這些物質運運輸到胚的各個部分,轉化合成胚的結構物質,從而促使胚的生長。生長最早的部位是胚根。當胚根生長到一定程度時,突破種皮,露出白嫩的根尖,即完成萌動階段。發(fā)芽:萌動之后,胚繼續(xù)生長,禾谷類作物當胚根長至與種子等長,胚芽長達到種子長度一半時,即達到發(fā)芽階段。 種子的壽命:指種子從采收到失去發(fā)芽力的時間。種子的休眠:在適宜萌發(fā)的條件下,作物種子和供繁殖的營養(yǎng)器官暫時停止萌發(fā)的現象。種子休眠的原因及處理辦法:胚的后熟: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組織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備發(fā)芽能力。這類種子可通過低溫和水分處理,促進后熟,使之發(fā)芽。硬實:硬實種皮不透水,不透氣,故不能發(fā)芽,如豆類作物在干燥、高溫、氮肥多的環(huán)境下種植常易產生硬實。一般采用機械磨傷種皮或用酒精、濃硫酸等化學物質處理使種皮溶解,增強其透性。抑制發(fā)芽的物質:如因脫落酸、酚類化合物、有機酸等。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改變光、溫、水、氣等條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過氧化氫、硝酸鹽等化學物質予以處理,使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