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報告單的判讀_第1頁
臨床檢驗報告單的判讀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臨床檢驗報告單的判讀“參考值”是以一定數(shù)量的、具有明確背景資料的(可區(qū)別于陽性狀況的)人群所測得的結(jié)果,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包括95%測定值)得到的范圍。有時對定性測定結(jié)果,用“正常結(jié)果”代替“參考值。臨床實際應用中,還會采用''醫(yī)學決定水平或''臨界(Cutoff)值,''醫(yī)學決定水平”系指經(jīng)綜合分析參考值與病理值的分布并結(jié)合專家的臨床經(jīng)驗而制定的,可作為臨床處理的“閾值”?;灲Y(jié)果會因生理變異和實驗變異造成誤差,'醫(yī)學決定水平”往往能夠避免由此導致錯誤的治療。例如:葡萄糖的參考值為3.66.1mmol/L,若空腹血糖7.0mmol/L可考

2、慮為糖尿病,v2.8mmol/L為低血糖癥;血清鉀的參考值3.55.3mmol/L,若3.0mmol/L為低血鉀、且應予治療,5.8mmol/L應查找原因,7.5mmol/L須予以治療。這些提示不同處置的各個閾值統(tǒng)稱為'醫(yī)學決定水平”。凡疑有肝臟疾病或其他疾病影響肝臟者,必須檢查該組合。肝功能包括以下指標。1、肝細胞損害指標: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或稱GPT)代表胞漿酶,肝細胞炎癥腫脹、膜透性改變時進入血漿而增高,300U/L提示急性肝細胞損害;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或GOT)主要代表線粒體酶,其增高提示相當一部分細胞發(fā)生壞死或崩解。2、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有白蛋白(ALB)、凝血酶原、

3、膽堿酯酶和前白蛋白等,它們?nèi)艚档吞崾靖闻K合成功能下降。ALB減少可造成白/球蛋白(A/G)比例倒置。前白蛋白的半衰期比白蛋白短得多,故更為敏感可靠3、肝臟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標:總膽紅素(TB)包括結(jié)合與非結(jié)合膽紅素,前者可由直接膽紅素(DB)代表,非結(jié)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可由TB和DB相減來估計。膽汁形成和分泌減少(如膽囊炎)會造成結(jié)合膽紅素增高。膽紅素產(chǎn)生增多(如溶血性疾?。⒏闻K攝取障礙(如Gilbert?。┮鸬狞S疸是非結(jié)合(游離)膽紅素增高,由于非結(jié)合型膽紅素不能透過腎小球,此時血漿膽紅素很高、尿膽紅素卻陰性;若血漿和尿液中都陽性則提示結(jié)合膽紅素升高。4、肝功能正常與否的最敏感指

4、標:總膽汁酸(TBA),唯有肝功能完全正常時,TBAv10umol/L。餐后2小時TBA(參考值v20umol/L)則是更敏感的肝功能指標。5、其他指標:r-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堿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脫氫酶等在肝功能異常時都可增高,淀粉酶在肝功能衰竭時極度降低。GGT150U/L常有肝膽系統(tǒng)病變。用以觀察腎臟的排氮功能是否滿足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平衡1、尿素(URE,BUN):氨基酸分解代謝的終產(chǎn)物,在肝臟合成,經(jīng)腎小球濾過,測定血中尿素可了解腎小球濾過功能。尿素在17.935.7mmol/L時,常見于尿毒癥前期,在35.7mmol/L以上常見于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尿毒癥。2、肌酐(Cr):系

5、肌酸在肌肉組織內(nèi)脫水產(chǎn)生,經(jīng)腎臟排出,內(nèi)源性肌酐十分恒定。腎臟疾病初期血清Cr并不升高,直至腎實質(zhì)損害才升高。Cr達到76353pmol/L時,提示中度至嚴重腎損害。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是一個計算值,意為1分鐘清除的肌酐所對應的血漿毫升數(shù),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其值降低提示腎小球損害3、尿酸(UA):系食物及體內(nèi)核酸中嘌啉的最終分解產(chǎn)物,在肝內(nèi)生成。腎功能正常時90%被重吸收。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痛風、重癥肝病等增高,UA640pmol/L為痛風和腎結(jié)石高度危險。(三)血糖類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診療,1、葡萄糖(GLU):空腹GLUM.Ommol/L,服糖2h后GLU>11.1mmol/L

6、)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可能需要糖耐量試驗(糖尿病服糖后峰值增高并后移)。還可診斷兩種糖尿病早期病變:僅有空腹GLU6.1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IFG),同時伴有服糖2h后GLU7.811.1mmol/L為糖耐量受損(IGT)。2、糖化血紅蛋白(GHb/HbA1c):代表近兩個月左右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3、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GSP/SFA):代表近兩周平均血糖控制狀況。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鑒別:1型糖尿病發(fā)病于幼年(多數(shù)35歲以下),抗胰島的自身抗體(胰島細胞抗體和/或谷氨酸脫羧酶抗體等)發(fā)病前就陽性;2型糖尿病發(fā)病于成年,抗胰島的自身抗體始終陰性。(四)血脂1、甘油三酯

7、(TG):血清中的中性脂肪,以各種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的形式存在,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以上為嚴重高脂血癥。2、總膽固醇(TC):主要由肝臟合成,以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方式存在。用于高脂血癥的診斷和分類、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評估。一般認為濃度在5.696.47mmol/L時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邊緣,高于7.76mmol/L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度危險水平、且與冠心病高度相關(guān)。小于3.0mmol/L為低膽固醇血癥。更要注意增高的膽固醇屬于高密度脂蛋白還是低密度脂蛋白。3、載脂蛋白A1(ApoA1):系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成分,若降低則動脈硬化的危險性提高。4、載脂蛋白B100(Ap

8、oB100):系低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成分,若增高則動脈硬化的危險性提高。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臨床意義同ApoA1。6、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臨床意義同ApoB100。(五)血清電解質(zhì)主要包括鉀、鈉、氯、鈣、鎂、磷等,用于診斷腎功能不全、酸緘失衡、水電解質(zhì)紊亂和重癥監(jiān)護1、鉀(K+):K+主要存在于細胞內(nèi),并受酸堿平衡影響,酸中毒時細胞內(nèi)鉀向細胞外流出,堿中毒時相反。血清K+低于3.0mmol/L或高于7.5mmol/L,需要采取治療措施;在此范圍內(nèi)有超出參考值范圍者,應引起注意,采取進一步診斷措施。2、鈉(Na+):Na+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陽離子,與水代謝和滲透壓

9、平衡密切相關(guān)。血清Na+低于115mmol/L需要采取治療措施,若僅低于135mmol/L或高于150mmol/L應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因。3、氯(Cl):系體內(nèi)重要的陰離子,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維持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平衡。低于90mmol/L或高于112mmol/L,應引起注意,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因。4、鈣(Ca):血清Ca包括鈣離子(Ca2+)、絡合鈣和蛋白結(jié)合鈣,具有生理活性的是Ca2+,其缺乏與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毛細血管通透性、血液凝固等功能有關(guān)。血清Ca增高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代謝性酸中毒等,降低則見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低血鈣和堿中毒等。5、鎂(Mg):人體只有少量的Mg,且多存在于

10、骨骼中,血清中僅占1%,Mg缺乏時神經(jīng)肌肉的應激性增強??稍谀I臟疾患中增高。6、無機磷(iP):體內(nèi)的磷中99%與鈣一起存在于骨骼內(nèi),其余多以有機磷存在于細胞內(nèi),極小部分以無機磷存在于血清中。iP增高常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骨髓瘤和骨折愈合期等。iP降低常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代謝性酸中毒、腎功能衰竭、長期腹瀉和維生素D缺乏等。(六)血氣分析用于評估由心、肺、肝和腎等器官功能不全造成的血液氣體和酸堿平衡失調(diào)。1、動脈血酸堿度(pH):pH在7.357.45,認為基本保持了平衡;pH在7.17.3是嚴重的失代償酸中毒,pH在7.57.6是嚴重的失代償堿中毒,pH小于7.1

11、或大于7.6是危及生命的。2、動脈血氧分壓(P02)、氧飽和度(SatO2)和氧含量(02Ct):這些指標用于判斷不同程度的缺氧和呼吸衰竭,PO2小于7.98kPa(60mmHg)提示缺氧;PO2小于6.65kPa(50mmHg)提示呼吸衰竭;PO2小于3.9kPa(30mmHg)提示危及生命°SatO2更能夠反映機體的供氧,85%的SatO2是生命的臨界點,低至此值應立即干預。3、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和總二氧化碳(Tco2):酸堿失衡中的呼吸因素,其異??梢允且?、也可以是果。例如,過度換氣可使動脈血Pco2降低,由此發(fā)生呼吸性堿中毒,反之因為呼吸衰竭導致動脈血Pco2升高

12、,由此發(fā)生呼吸性堿中毒。此外,代謝性酸堿失衡會導致Pco2的代償性改變。4、堿剩余(BE)和(實際)碳酸氫鹽(AB或HC03-):酸堿失衡中的代謝因素。在代謝性堿中毒或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中都增高,在代謝性酸中毒或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中都降低。5、標準碳酸氫鹽(SB):可作為呼吸對酸堿平衡影響的指標,SBAB提示通氣過度6、酸堿失衡的簡單判斷:z看pH>7.45還是<7.35確定是酸血癥還是堿血癥。若pH(先)降低,可判斷原發(fā)失衡為酸中毒,若pH(先)增高,可判斷原發(fā)失衡為堿中毒。z看Pco2(呼吸因素,與pH負相關(guān))和BE(或AB,代謝因素,與pH正相關(guān)),何者跟pH值的變化一致,以

13、確定呼吸性還是代謝性酸堿失衡。pH降低,若Pco2增高為呼吸性酸中毒,若BE(或AB)降低為代謝性酸中毒;pH增高,若Pco2降低為呼吸性堿中毒;若BE(或AB)增高為代謝性堿中毒。z決定了原發(fā)性酸堿失衡之后,若存在代償反應,則另一成分將會發(fā)生改變。若有代償,應進一步判斷是完全代償,還是部分代償?完全代償時pH接近參考值范圍一側(cè)。z對于復雜的混合型病例,需結(jié)合臨床和其他檢查,分析何為起因、何為代償?(七)心肌損害指標1、心臟標志:包括肌紅蛋白(心梗后14小時出現(xiàn),持續(xù)不足1天)、肌鈣蛋白(cTnl/cTnT,心梗后4小時可檢出,并持續(xù)1周)、CK-MB(質(zhì)量濃度,除以CK活性為CK指數(shù),>

14、;6%可診斷心肌梗死,心梗后4小時可檢出,并持續(xù)4天),這些指標在發(fā)生胸痛6小時內(nèi)呈陽性對診斷有價值,胸痛發(fā)生10小時仍然陰性可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若胸痛發(fā)生在24小時前,只要測定cTn即可。2、心肌酶譜:包括CK、CK-MB(活性)、LD、AST等,價值不如以上''心梗組合”(八)心力衰竭指標1、腦鈉肽(BNP):無癥狀心衰早期診斷及左心室超負荷的指標,目前已得到廣泛認可。(九)胰腺炎指標1、淀粉酶(AMY):血液和尿液都可測定。2、脂肪酶:胰腺炎的特異性指標。臨床免疫學檢驗(一)免疫功能檢驗:1、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成分:包括IgG、IgA、IgM、C3、C4等,用于體液免疫功

15、能,腎功能,感染的治療及預后觀察,免疫球蛋白增高見于感染、多發(fā)性骨髓瘤及某些自身免疫??;免疫球蛋白減低見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降低。補體成分C3和C4增高見于急性炎癥,減低見于自身免疫反應后;其缺乏可與反復感染有關(guān)。2、淋巴細胞亞群計數(shù)(絕對值和百分比):也稱為T、B、NK淋巴細胞亞群流式分析,包括T細胞、B細胞、NK細胞、CD4細胞、CD8細胞和CD4細胞/CD8細胞比值等項。T細胞系在胸腺成熟的一群淋巴細胞包括CD4和CD8細胞,代表細胞免疫功能。B細胞系在骨髓成熟的一群淋巴細胞,代表體液免疫功能,其增加見于淋巴組織增生失調(diào)即病毒感染早期,B細胞缺如見于原發(fā)性B細胞缺陷病和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等。N

16、K細胞即天然殺傷細胞,其增多見于病毒感染,腫瘤早期患者,其減少見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藥物使用后或腫瘤晚期。CD4細胞即輔助性T細胞,其減少見于免疫機能障礙或缺陷(尤其是艾滋病患者都低于200/mm3),而其增多系細胞免疫反應增強。CD8細胞即抑制性和細胞毒性T細胞,其增多見于機體對各種病毒感染及腫瘤的免疫反應,減少見于免疫缺陷、腫瘤晚期或嚴重免疫系統(tǒng)損傷。3、活化淋巴細胞亞群:活化CD4細胞、活化CD8細胞、活化B細胞和活化NK細胞等。它們代表了免疫活性動員的狀態(tài)。有些人容易感染病原體,可能是某些亞群活化細胞比例降低所致。使用免疫抑制及化療和放療,就需要以此監(jiān)控,防止繼發(fā)化膿性感染。處于活

17、動期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活化淋巴細胞亞群往往會增高。4、細胞因子:臨床常用的有腫瘤壞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IL-8等TNF增高見于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感染、多器官衰竭、自身免疫病和各種惡性腫瘤,降低見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IL-6增高見于各種嚴重感染、自身免疫病和惡性腫瘤,動脈硬化時增高程度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正相關(guān),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腦梗急性期、大面積燒傷、急性感染和移植排斥等急性損傷可在數(shù)小時升高23倍。IL-8增高見于各種炎癥,自身免疫病和惡性腫瘤。(二)常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TM)系存在或產(chǎn)生于腫瘤本身、抑或宿主對腫瘤反應所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在腫瘤患者

18、中的濃度常會高于飛腫瘤患者。但是,并非所有腫瘤患者都能檢出陽性的TM,而陽性的TM也并非一定是腫瘤。一般只有出現(xiàn)明顯或進行性增高的TM、或存在相關(guān)的臨床癥狀時才予以考慮。目前主要用于療效評估、治療方案的調(diào)整、以及復發(fā)或轉(zhuǎn)移的監(jiān)測。腫瘤患者治療前務必確定一項用于日后療效評估和監(jiān)測的TM。一般手術(shù)或其他治療后,每兩周測定一次該TM,直至正常人水平或穩(wěn)定水平。以后兩年內(nèi),每3個月測一次。第34年內(nèi),每半年測一次。第5年開始每年測一次。期間若有一次高于累計“基線”25%,則要間隔兩周測定,若呈進行增高,提示復發(fā)和轉(zhuǎn)移的可能。1、甲胎蛋白(AFP):80%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升高,常以400pg/L

19、作為診斷腫瘤的臨界值。2、癌胚抗原(CEA):較廣譜的腫瘤標志,常用于大腸癌和消化道腫瘤治療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提高了靈敏度,10pg/L為診斷腫瘤的臨界值,510pg/L為可疑值。3、CA19-9(癌抗原19-9或糖類抗原19-9):消化道腫瘤(尤其胰腺癌)敏感的血清標志。其他消化道腫瘤的標志還有CA242、CA50、CA724。4、CA125:卵巢癌的標志,建議5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測定,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惡性病灶。良性病變(比如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也會增高,但一般不超過100pg/L。其他婦科腫瘤亦可增高。5、CA15-3:乳腺癌治療檢測標志,若與CEA同時測定可提高陽性率。6、角蛋白19片斷(

20、CYF21-1):主要用于非小細胞性肺癌鑒別和治療監(jiān)測的標志。7、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于小細胞性肺癌鑒別和治療監(jiān)測的標志。8、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游離PSA%(fPSA%):前列腺癌活檢前篩查的標志。有人建議5069歲的男性每年做PSA測定和前列腺指檢;若PSAv4pg/L為陰性,10pg/L建議活檢,410pg/L須測定fPSA%,后者25%陰性。9、鐵蛋白(Fer):增高見于AFP不增高的肝癌和部分乳腺癌等患者,現(xiàn)在有人認為對于肝癌的特異性和靈敏度都比較高,尤其當AFP不增高時。10、VCA-IgA和EA-IgA:系鼻咽癌的血清標志,前者靈敏度高而特異性差,但滴度

21、高于1:40一般已可確定該病。后者特異性強,若1:10陽性即可認定已患有鼻咽癌。11、磷狀細胞癌抗原(SCCA):系鱗狀細胞癌的血清標志,可在宮頸癌、消化道鱗癌和皮膚癌患者中檢出。(三)肝炎病毒學清標志1、甲肝病毒IgM抗體anti-HAV陽性提示患者處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期。2、乙肝三系:俗稱“乙肝兩對半”,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的組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提示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或攜帶者;表面抗體(HBsAb)陽性提示患者曾感染或接種疫苗后獲免疫力;e抗原(HBeAg)陽性提示乙肝病毒在復制,傳染性強;e抗體(HBeAb)陽性提示病毒復制減弱,傳染性弱;核心抗體(HBcAb

22、)可在乙肝病毒感染后長期存在;核心抗體-IgM(HBcAb-IgM)陽性指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期、有較強的傳染性。3、乙肝病毒前S2(pS2)陽性提示乙肝病毒復制活躍。4、丙肝病毒抗體(anti-HCV)陽性提示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5、丁肝病毒抗體(anti-HDV)陽性提示患者丁型肝炎病毒感染。6、戊肝病毒抗體(anti-HEV)陽性提示患者戊肝病毒感染。(四)自身抗體風濕病有關(guān)的自身抗體有ANA(抗核抗體)、抗ENA多肽抗體譜等;還有許多器官特異性的自身抗體。1、抗核抗體(ANA):針對細胞核成分的抗體的總稱,呈現(xiàn)陽性的疾病包括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為代表的風濕病,以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等

23、。2、SM抗體:SLE的特異性標志抗體,陽性率達95%。3、雙鏈DNA(dsDNA)抗體:僅能在SLE患者中發(fā)現(xiàn)的自身抗體,陽性率為60%90%。是SLE的重要診斷依據(jù)。若健康人血清中檢到此抗體,其中85%會在今后5年內(nèi)發(fā)生SLE。4、核小體抗體:SLE的更為特異性自身抗體。5、組蛋白抗體:主要存在于在藥物性狼瘡,陽性率為90%。6、Jo-1抗體:多發(fā)性肌炎及皮肌炎的標志抗體。7、Scl-70抗體:系統(tǒng)性硬化癥的標志抗體。8、RNP(U1RNP)抗體:在混合性結(jié)締組織?。∕CTD)陽性率95%100%,且滴度極高(1:1000)。9、SS-A抗體和SS-B抗體:干燥綜合癥(SS)標志抗體,SS

24、-A陽性率為50%65%,SS-B陽性率為30%50%,在SLE中的陽性率為20-30%。10、著絲點(CEN)抗體在進行性系統(tǒng)性硬化癥局限型患者中特異性高。11、中性粒細胞胞質(zhì)抗體(ANCA):主要有胞質(zhì)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兩種,cANCA的靶抗原是蛋白酶3,pANCA的靶抗原以抗髓過氧化物酶為主。cANCA是活動性Wegener肉芽腫和多發(fā)性微動脈炎的標志;pANCA陽性多與顯微鏡型多血管炎、腎小球腎炎、肺毛細血管炎相關(guān)。ANCA還見于變應性肉芽腫性脈管炎、炎癥性腸病和系統(tǒng)性風濕?。ㄈ鏡A、SLE、SS、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等。12、類風濕因子(RF):即變性免疫球蛋白G

25、的自身抗體,陽性見于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RA)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特異性不高。13、自身免疫性肝病組合:自身免疫性肝炎(抗核抗體、平滑肌抗體、肝腎微粒體抗體、肝細胞質(zhì)抗體和可溶性肝抗原抗體/肝胰抗體),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線粒體抗體及M2抗體),以及硬化性膽管炎(ANCA)。14、與不孕不育有關(guān)的自身抗體:精子抗體(SPA)、卵巢(OVA)及其透明帶抗體都與不孕有關(guān),而心磷脂抗體則與習慣性流產(chǎn)有關(guān)。15、其他常用的自身抗體還有:子宮內(nèi)膜抗體(EMA,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腎上腺皮質(zhì)抗體(Addison?。?、腎小球基底膜抗體(GBMab,Goodpasture綜合征、心肌抗體(AHA)、心磷脂抗體(ACA,

26、血栓形成及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PA,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胃壁細胞抗體和內(nèi)因子抗體(PCA和EF,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等)。(五、常用激素分析1、甲狀腺功能:該測定組合包括垂體前葉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和甲狀腺分泌的激素:(總)甲狀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離T4(fT4)和游離T3(fT3)。一般情況下,測定TSH、fT4和fT3足夠。TSH降低時,若fT4(或fT3)增高為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若fT4和fT3正常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若fT4降低則為繼發(fā)性(垂體性)甲狀腺功能減退。TSH增高時,若fT4降低為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若fT4正常為亞臨床甲

27、狀腺功能減退,若fT4增高則為繼發(fā)性(垂體性)甲狀腺功能亢進。fT3和fT4比T3和T4受甲狀腺結(jié)合球蛋白干擾小,結(jié)果更為可靠。從以上判斷規(guī)律可見,若垂體前葉激素TSH與甲狀腺激素(fT4和fT3等)的變化不一致時,病變在甲狀腺;若一致的話,病變在垂體或下丘腦。大約80%的甲狀腺疾病屬于自身免疫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陽性是這類疾病的標志,若橋本氏病此抗體滴度較高。fT4能準確監(jiān)測治療過程的轉(zhuǎn)化,TSH則準確指示甲狀腺功能的狀況。2、性激素:測定性激素主要用于閉經(jīng)和其他性激素分泌失調(diào)的病因診斷,該組合包括垂體前葉分泌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激素(LH、和促乳素(PRL),主要由卵巢分泌的雌二醇(E2)和孕酮(P),以及主要由睪丸分泌的睪酮(T)組成。應注意這些激素的性別差異及在女性體內(nèi)的經(jīng)期變化。從甲狀腺功能測定結(jié)果判讀獲得的規(guī)律可以推廣到所有下丘腦-垂體調(diào)節(jié)的激素:垂體激素的異常與內(nèi)分泌腺激素的異常一致時,病變在垂體;內(nèi)分泌腺激素的異常與垂體激素的異常不一致時,病變在內(nèi)分泌腺。比如,某女性患者,F(xiàn)SH和LH升高,E2降低,可判斷是卵巢功能降低,若年輕為卵巢早衰,若年齡大則考慮更年期。又比如,F(xiàn)SH、LH和E2都降低,則要考慮垂體的病變(席漢綜合征)。3、皮質(zhì)醇和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ACTH):ACTH是垂體前葉激素,其對應的內(nèi)分泌腺體是腎上腺皮質(zhì),后者分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