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_第1頁
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_第2頁
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_第3頁
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_第4頁
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你破解孩子成長過程中18個不正確行為現(xiàn)象一、大脾氣典型表現(xiàn):稍微不順心就大哭大鬧、大吵大叫,甚至摔東西、撒潑打滾,而且很難平息,有時候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很難勸阻。成因: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經(jīng)類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氣往往是伴隨著自我意識發(fā)展而來的。對于那些語言能力還比較局限的孩子來說,脾氣一般起因于有了需求主張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養(yǎng)護者無法及時滿足這種需要甚至無視這種需要時,小脾氣便被引爆了;對于那些已經(jīng)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來說,脾氣則可能起因于驚恐、孤獨或不被贊賞的負面情緒。對策:1、父母首先要意識到發(fā)脾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千萬不要把孩子容易發(fā)脾氣視為家庭教育的失敗,而

2、且根據(jù)美國親子溝通專家帕蒂的提法,發(fā)脾氣其實是孩子的心理康復機制之一,借助這個過程,孩子將發(fā)泄掉許多不良情緒,比如沮喪和無助感。所以不要輕易用強制的辦法終止這一過程。2、沒有無緣無故的脾氣,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還應學會查找脾氣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項需求?是否自己處理沖突的方式讓孩子產(chǎn)生了不公平感?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學習障礙?如此等等,這類追問更容易幫自己對癥下藥,而孩子也將從父母善解人意的處理方式中學會設身處地,得到成長。3、學會接納孩子的脾氣固然重要,但如果還沒有足夠的耐心處理孩子的脾氣,就不要硬撐著,可以讓其他家人幫著留心脾氣風暴中的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個房間冷靜一下,離

3、開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釋一下,比如“媽媽感到自己的腦袋都快爆炸了,看來媽媽需要冷靜一下”之類的,但千萬不要說些“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哭夠了再來找我”之類的話,我們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極限,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二、愛打人典型表現(xiàn):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動輒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上去就打人。成因:孩子出現(xiàn)打人行為,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有如下幾種:(1)交往技能不發(fā)展,遇到問題時不懂得藝術地解決問題,便簡單地采取了打人的策略。特別是在多次動手打人都能達到預期效果后,就更容易認為“打人”是他左右這個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就會頻繁借助它的威力了。(2)安全感不

4、鞏固,遇到非常態(tài)的環(huán)境,就容易緊張,進而通過打人來先發(fā)制人、自我保護。(3)教養(yǎng)方式不當。如果養(yǎng)護者在教育過程經(jīng)常采取暴力方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消極影響,一來孩子可能會習得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二來受到責打的孩子可能把不良情緒發(fā)泄在其他人身上。對策:1、適時進行交往技能的教育,引導他通過非暴力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并及時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2、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鑒于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需要專門撰文論述,不擬在這里展開。3、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給他講一些正面的故事,為他樹立一個榜樣原型供他模仿。同時停止打罵的教育方式,對寶寶的交往圈子最好有個控制,少讓他和一些愛動手的孩子來往。4、對于已

5、經(jīng)具有一定語言能力的的孩子,可以誘導他說出打人的原因,對癥下藥,及時處理,逐個“擊滅”。三、好勝心強典型表現(xiàn):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爭第一,達不到目的就灰心喪氣甚至耍小性子。成因:孩子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會逐漸喜歡在有意無意的橫向比較中確認自己的本事和價值,這就是競爭意識的來源。所以,“好勝心”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應該說是一種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層面的意義。當然,孩子喜歡爭強好勝,還可能是因為家長不經(jīng)意間給了他們這樣的暗示,即孩子表現(xiàn)好了就高興,表現(xiàn)不好了就不高興,以成敗論犒賞,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形成了一定錯覺:爸爸媽媽只喜歡強勝的我,如果輸給了別人,他們就可能不喜歡我了。于

6、是便出現(xiàn)了為了討爸爸媽媽歡心而好勝的行為。對策:1、認識到好勝行為在某個年齡階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囊龑?,讓孩子的好勝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動時,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反應,不要過分在意他們的輸贏,否則就可能“逼”出一個好勝的孩子。3、如果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過分好勝的習慣,正確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競爭,而是讓孩子明白失敗了并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孩子和別人玩“扳手勁”失敗了,您可以這樣安慰他,“雖然你的手勁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不可能事事都比別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論成敗,自己都是父母最愛的那個

7、小孩。4、日常生活中,父母還可以有意創(chuàng)造一些教育契機,比如,在跟孩子比賽時故意輸?shù)?,然后學著孩子的樣子生氣地罷工并說些“輸了,不玩了,真沒勁”的話,如果孩子反過來懇求繼續(xù)玩,則在繼續(xù)玩的時候贏她,觀察她輸了之后的反應,如果她輸了就像平時一樣不開心甚至罷工,就引導孩子反思剛才自己輸了罷工時她作為贏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機給她講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輸了能夠做到繼續(xù)努力,就借機表揚她“輸?shù)脷狻钡挠職?,然后,家長在接下來的游戲中故意讓她贏,進一步引導她體驗“輸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棄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同伴交往或閱讀繪本、觀看碟片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機滲入相應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漸漸明

8、白了最重要的游戲或交往本身的快樂,而非誰強誰弱這個結果。5、必要時,家長甚至可以淡化對孩子成功成績的反應,強化對其“輸?shù)闷稹敝袨榈目隙ǎ斎?,這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矯枉過正,否則,孩子果真一點競爭意識都沒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四、不收拾玩具(歸位意識較差)典型表現(xiàn):玩具玩完后滿地狼藉也不管,或者就地一扔就干別的事情去了。成因:孩子不愛收拾玩具與歸位意識發(fā)展不力有關,再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秩序感。對策:歸位習慣的背后是良好的秩序感,但對于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秩序感的發(fā)展還不會很充分,所以家有這個年齡寶寶的家長不要期望值過高,3歲之后的孩子,隨著秩序敏感的加強,就有可能以歸位為樂了。但

9、孩子不會天然發(fā)展出歸位意識,需要父母做如下方面的引導:1、注意言傳身教,養(yǎng)成用過的東西及時歸位的習慣,并及時通過語言強化這樣做的道理,一來這樣可以喚起孩子的秩序感,二來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示范,因為孩子是“偷學大師”。2、多給孩子看一些帶相關情節(jié)的繪本或碟片,引導孩子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學習。3、如果不管大人想什么辦法孩子都不配合歸位,則可以引入強制措施,比如孩子玩喜歡的玩具的時候,不及時歸位就把這個玩具“沒收”,讓他們體驗不及時歸位帶來的負面結果,而且,給孩子制定的歸位規(guī)則就要執(zhí)行到底,一旦破壞就果斷地給孩子“懲罰”,不破例,不讓孩子心存僥幸。另外,家里玩具太多有時候也會讓孩子隨便亂扔,可以把孩

10、子不大用的玩具收起來,就留幾個常用的在外面,這樣孩子就知道珍惜了。五、說不知輕重的“狠話”典型表現(xiàn):喜歡說一些很厲害、很難聽的話,比如,“我要把你從樓上踢下去”、“你真是個大笨蛋”、“我要掐死你”之類的。成因:套用敏感期的理論,這種“狠話”就是孫瑞雪老師所謂的“詛咒式語言”,一般發(fā)生在語言敏感期的某個階段,而且,由于孩子說這類話的初衷時體驗語言的力量,大人越是重視她這種表達,反應越劇烈,她用的越來勁。當然,狠話也可能是模仿來的。如果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類語言,則善于模仿的孩子便可能“偷學”過來。對策建議:1、孩子說狠話時,家長不妨以冷處理為主,當做沒聽見,當他們發(fā)現(xiàn)這種語言其實沒有產(chǎn)生什

11、么力量時,就沒有繼續(xù)的動力了。2、為孩子提供健康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無從模仿。六、頑皮淘氣典型表現(xiàn):喜歡搗鬼搞怪,且以成功引起他人注意為樂。成因:孩子喜歡調皮搗蛋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1)體驗自己的力量。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漸漸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有關系的,自己的言行可能會引起別人不同的情緒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她體驗到自己的力量,進而喜歡上通過搗鬼左右別人的情緒。(2)自我發(fā)泄。孩子的大動作技能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之后,喜歡到處探索,交往意識也日漸加強,但由于活動和交往空間的限制,這些意愿通常難以得到滿足,在旺盛的精力還沒有更理性的宣泄渠道之前,搗亂、搞鬼當然成為一種選擇。(3)引起大人注意。有

12、時候孩子淘氣則是因為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想借此引起大人注意,進而獲得關愛。對策建議:1、認識到淘氣是這個年齡段正常的行為表現(xiàn),不給孩子亂貼“多動癥”、“皮的要死”之類的標簽,以免讓孩子受到負面的心理暗示。2、耐心分析孩子淘氣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比如,如果是因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給予更多的關愛,如果是因為旺盛精力無處發(fā)泄,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給孩子找個玩伴,讓孩子更妥當?shù)蒯尫抛约旱哪芰俊?、當孩子通過淘氣來試探我們的行為反應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借機幫他們調整行為底線。比如,當孩子拿著插頭玩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妥善制止,平靜地把孩子抱開,告訴他們插頭是用來通電的,不是用來玩的,

13、并進行更安全的防護。4、淘氣有時候也為密切親子關系提供契機,所以有時候我們也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勢,同正在淘氣的孩子鬧作一團,則親子之愛很可能在這種沒有“年齡界限”的打鬧中得到提升。5、當孩子在淘氣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意時,我們還可以因勢利導,將孩子淘氣的能量導向更理性的軌道,比如,當孩子把布娃娃扔的到處都是時,我們不妨蹲下來抱起布娃娃,溫柔地哄她睡覺,或許,受到感染的孩子也會因此跑過來,跟我們玩起“過家家”的游戲呢。七、執(zhí)拗典型表現(xiàn):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盡管有時候這種意愿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胡鬧,但一旦被拒絕,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難以平息。一般來說,孩子的執(zhí)拗敏感最容易出

14、現(xiàn)在3-4歲。成因:1、秩序感作怪。孩子喜歡尊重既定的習慣或程序做事,并期待世界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戰(zhàn),他就會為了維護這種秩序而抗爭。比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有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喜歡穿著外套睡覺,即使阿姨需要給他換內衣的時候,他也認為不能把他的外套脫下來,但是還內衣必須把外套脫下來,結果他就大哭大鬧不已.2、兩歲以后的孩子,隨著生活范圍的擴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控制越來越多的東西,由此也變得喜歡挑戰(zhàn)大人,并從中體會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常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jīng)進入了“第一個心理反抗期”。對策建議:1、認識到執(zhí)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甚至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階段,做

15、好耐心陪孩子渡過這段時期的思想準備,不過多限制他們的淘氣行為,因為我們缺乏耐心的簡單處理,可能不利于孩子順利走出這個敏感期,從兒對他們今后的心理發(fā)育產(chǎn)生負面影響。在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雙方在孩子最好統(tǒng)一認識,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孩子鬧起來時兩個人反差較大的處理方式,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鉆空子”。2、盡量滿足那些合理的或者是非原則性的需求。對于那些原則性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滿足,也要理解孩子,做好慰撫工作,通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痛苦。3、多體察孩子的秩序要求,盡量順從他們這種要求,在吃不準的情況下,還可以多征求他們的意見,以免不小心惹火了小家伙。八、占有欲強典型

16、表現(xiàn):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動,別人一動就大吵大叫地嚷著“這是我的!”、“不讓弟弟坐我的小凳子”之類的,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則想占為己有。成因:一般來說,這種行為是孩子兩歲左右之后才出現(xiàn)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漸漸出現(xiàn)了對自身所有權的主張,并嘗試著努力維護這種所有權,而且,有時候這種所有權意識來還來的相當廣泛,即使那些原本不屬于他的,但看起來很好或者只是他先發(fā)現(xiàn)的好東西,也會去主張自己的所有權,于是就發(fā)生了這樣那樣在成人看起來有點“自私”、“霸道”的獨占行為。但這種行為只是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分享意識的發(fā)展,這種獨占現(xiàn)象將有所減緩。對策:1、認識到這種行為只是階段性的,是孩子自我意識

17、發(fā)展進程中的正常表現(xiàn),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動機,理解和包容他們的行為,不給亂給他們帶“自私”、“小氣鬼”之類的帽子。2、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意識,可以給孩子講分享的道理,但不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孩子在剛剛學會主張自己權益的時候就習慣被剝奪,成人后容易養(yǎng)成依附人格。九、說謊典型表現(xiàn):喜歡說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話,有時候還一臉的無辜。成因:說謊是幼兒期常見的行為,主要成因如下:1、孩子想像力有了一定發(fā)展之后,有時會出現(xiàn)難以分清想像與現(xiàn)實的情況,所以很容易把想像出來的東西當成現(xiàn)實來表述,產(chǎn)生說謊行為。2、如果父母處處以“好孩子”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在這種壓力之下,就可能會認為:只有我做個好孩子,爸爸媽媽才會喜歡我

18、,如果我承認了某件“不乖”的事情,比如弄臟地板,他們就不會喜歡我了。同樣,她還會認為,如果我說明已經(jīng)做過某項“好事”,比如分享。爸爸媽媽就會更高興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很容易出現(xiàn)說謊行為。3、有時候說謊還是孩子逃避某項“苦差事”的借口,比如,當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時候,就可能聲稱自己還有別的事做,試圖“逃過一劫”。對策建議:根據(jù)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1、如果孩子因為想像和現(xiàn)實混淆而說謊,我們就不妨多琢磨一層,看看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或擔憂是什么,然后在找到這個根源的基礎上,跟孩子共情,引導孩子說出謊言背后的真實意圖,并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或排解他們的擔憂。2、如果孩子迫于“乖寶寶”的壓力

19、而說謊,我們就要檢查一下是否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設定自己的期望標準,讓孩子有機會按照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節(jié)奏展示自己。3、如果孩子實在想逃避一件不想做的事情而說謊,我們就不妨看看是否孩子必須做這件事,如果可作可不做不妨放孩子一馬,如果必須要做,則要給孩子講情道理,支持孩子面對屬于自己的責任或義務十、喜歡咬人典型表現(xiàn):喜歡咬人,有時候甚至在沒有任何征兆就突然下口。成因及對策:孩子咬人的原因多種多樣,對策也應有所區(qū)別,下面就分不同情況進行介紹:1、長牙原因:長牙期的寶寶由于往往由于乳牙萌出時刺激牙床而出現(xiàn)牙癢現(xiàn)象,而孩子的20顆乳牙一般在2-2.5歲出齊,所以,如果2.5歲以內的孩子

20、出現(xiàn)了咬人現(xiàn)象,父母應該優(yōu)先考慮是否在長牙。對策:給孩子提供一些稍硬的食物供他們咀嚼,借以緩解出牙期的不適,減少孩子的咬人沖動。2、口腔敏感期沒有充分發(fā)展原因:孩子一歲之前往往要經(jīng)歷一個口腔敏感期,喜歡把拿到手的東西塞進嘴巴里進行探索行為,但有的成人怕這樣不衛(wèi)生,看到孩子用嘴巴咬東西就會制止,以致孩子的口腔探索欲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出現(xiàn)滯后或補償?shù)默F(xiàn)象,其表現(xiàn)之一就是喜歡咬人。對策:給孩子提供不同質地、硬度、味道、形狀的干凈東西,供他撕咬和品嘗,以補償孩子錯失的探索機會,但也有時候,孩子覺得皮膚之外的東西“不解渴”,果真如此,我們也不妨犧牲一下,拿洗凈的胳膊等痛覺不明顯的部位讓她咬幾次,不要擔心

21、孩子會上癮,就像孫瑞雪老師所說:“咬皮膚似乎能很快滿足這一敏感期,并讓孩子迅速度過去。然后,兒童會出現(xiàn)高度的寧靜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用咬人來表達愛意原因:兩歲以后的孩子,盡管交往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但交往技能卻沒有相應地發(fā)展,以至于把咬人作為表達愛意的方式,尤其是對那些經(jīng)常被爸爸媽媽親吻的小朋友來說,這種方式更容易被采用,因為小家伙被爸爸媽媽親吻時感覺很好,于是便模仿著去親愛別人,但由于尚不懂得如何把握“親吻”的度,結果把牙齒也用上了。對策:遇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我們要相信,隨著孩子交往技能的發(fā)展,用咬人來表達愛意的行為會漸漸消失,另一方面,也不妨通過積極引導或避免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示范讓

22、孩子放棄或忘記這種表達方式,比如,跟孩子在一起時,盡量別再用親吻來表達愛意,以免孩子進行不恰當?shù)哪7拢⒆颖磉_愛意的方式進行指導。4、好奇心作怪原因:兩歲的孩子好奇心特別強,連他人的表情都可以進入他們的探究之列,如果哪天小家伙無意中基于其他原因咬了別人,碰巧發(fā)現(xiàn)被咬者的應激反應很好玩,就很可能戀上這種搗鬼的感覺,借以觀察千變萬化的表情。對策:既然孩子是因為好奇而咬人,就不妨拿更新奇的事物來轉移她的注意力,如果再不奏效,就索性嚴肅地告訴孩子,“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咬的!”并果斷地用行動制止,很可能開始孩子會不聽勸告,甚至會哭鬧地堅持,但重復幾次后,孩子就會接受“人不是用來咬的”這個“探究結

23、果”。5、無聊或發(fā)泄情緒原因:像大人一樣,孩子也有無聊或郁悶的時候,由于幼小的他們尚未掌握理性的宣泄渠道,咬人有時候就成了發(fā)泄的方式。對策:給孩子充分的關愛、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消極情緒而減少咬人機會,當然,如果孩子仍然有因情緒而咬人的機會,在上述轉移注意力、勸導等處理辦法無效的情況下,就耐心傾聽孩子哭吧!十一、不守規(guī)則典型表現(xiàn):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我行我素,沒有規(guī)則意識。一般發(fā)生在低幼兒,特別是沒有上過幼兒園的1-2歲孩子身上。成因:由于低幼期的孩子還處于自我中心階段,即使與小伙伴一起玩耍,他們感興趣的也不是小伙伴本身,而是他們共同的玩具或活動,因而容易出現(xiàn)旁若無

24、人的“獨自游戲”情形,而不會遵循什么規(guī)則。對策:1、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不要強求孩子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因為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游戲只是一種帶來快樂體驗的本能宣泄,如果過早予以干預和限制,則不利于他們的心理發(fā)展。2、規(guī)則意識可以在同伴合作游戲中逐漸形成,為此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在交往中認識遵守規(guī)則所帶來的良好結果,增強相應的愉悅情緒體驗,并適時予以語言強化,以此幫孩子建立對規(guī)則的積極態(tài)度定勢。3、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比較容易逆反,正兒八經(jīng)的說教可能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適當借助繪本或其他形象的教育手段,并注意保持隨機、及時的原則可能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十二、喜歡重復典型

25、表現(xiàn):喜歡重復地做同一件事,比如,一本書看了十幾次、一首歌聽了十幾遍還樂此不彼,一要求她換一個就不開心。成因:孩子喜歡重復,主要跟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心理發(fā)展特點有關。一方面,幼小的孩子,由于記憶力和理解力還相對有限,一個新奇的概念、詞句、旋律或事物往往需要經(jīng)過多次的重復,才能在不斷的強化中將他們納入長時記憶,成為可以隨時提取的表象、語言等創(chuàng)造素材。另一方面,在“全能”的父母面前,幼小的孩子常常因為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身外的物質世界而感到自卑。而“重復”,卻使兒童感受到力量和獨立,因為,如果孩子能夠“重復”進行一種活動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她能夠自主地控制那種行為(熟練地在瓶子里裝、倒豆子)、擁有選擇

26、自由(比如,指示媽媽給她放某首歌)或者體驗熟悉的場景(比如溫習同一個睡前故事)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通常能夠控制局面而獲得一種力量,進而產(chǎn)生心理的安全感。對策:既然“重復”是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獲得心理能量的基礎,我們就不妨多一份耐心,在陪孩子“重復”做事的過程中分享他們成長的快樂,這即是對他們學習方式的尊重,也是對他們選擇自由的肯定!十三、多動典型表現(xiàn):喜歡爬上爬下、扔來扔去、鉆進鉆出、東摸西動,仿佛沒有停歇的時候。成因:發(fā)展心理學中有個“自發(fā)使用原理”,即有機體內部的某些機體功能形成和發(fā)展到一定水平后,嬰幼兒就會自發(fā)地加以充分利用。所以,隨著孩子大小動作技能的發(fā)展,孩子便可能在自發(fā)運用這些

27、技能的過程中變得十分“多動”。對策建議: 1、剔除不合理的“乖寶寶”情結,認識到一個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兩歲孩子,本身就是活潑愛動的,只有那些患有營養(yǎng)不良或其他疾病的孩子才懶言少語。2、順勢而為,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更積極的做法則是適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3、不要給孩子亂扣“多動癥”的帽子,否則,孩子輕則會感到逆反而愈加好動,重則將受到負面的心理暗示而將自視異于常人,這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行為導向是極為不利的。4、如果實在無法忍受孩子漫無目的的亂動,也可以引導孩子合理釋放旺盛的精力,比如,運用比較有意義的活動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等新奇的空間

28、,在滿足孩子探索欲的同時拓展他們的視野。十四、粘人典型表現(xiàn):一刻也不想離開媽媽,媽媽在場就不想讓別人抱,媽媽離開就大哭大鬧難舍難分。成因:粘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1)媽媽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孩子對媽媽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2)尚未同媽媽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系,離開媽媽便感到不安。(3)突發(fā)事件的影響,讓孩子的秩序感受到?jīng)_擊,產(chǎn)生了“無法掌控局面”的不安全感。對策建議:1、認識到“粘人”不是壞習慣,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用家庭教育專家小巫的話說,這說明孩子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他能夠判斷自己單獨做事與跟媽媽在一起的不同,也有能力做出讓自己更快樂的選擇跟媽媽在一起。2、孩子粘

29、人時,千萬不要強行推開,以為那樣就可以培養(yǎng)獨立性,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一相情愿。只有從媽媽那里得到足夠的情感滿足,孩子才會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系。3、把自己交給孩子去“粘”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對他的引導,在放手陪孩子的同時,不妨加強對他獨立性的培養(yǎng),比如有意識地陪孩子做些游戲或簡單家務,并不時夸贊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這樣就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強他“掌控”生活秩序的信心。再比如,日常生活中不要吝惜表達自己的愛,有時候一些看似無力的話,如“你是媽媽的最愛”、“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媽媽都愛你”等,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承諾,是他對我們愛之確認的重要基礎。反之,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

30、說“大灰狼來了”、“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否則孩子的安全感將受到傷害!十五、故意惹大人生氣(叛逆)典型表現(xiàn):孩子變得不那么“聽話”了,以拂逆大人的意志為樂,處理不當了,他還會爆發(fā)嚴重的執(zhí)拗,有時候都讓人手足無措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容易發(fā)生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成因: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但成人出于社會規(guī)范的限制,往往會對孩子實行這樣那樣的限制,偏偏幼小的孩子尚不懂得拐彎抹角,于是便經(jīng)常公然反抗,以至于有“故意作對”之嫌。對策:1、認識到“叛逆”是每個正常孩子都必然會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調試自己的心態(tài),適應孩子特殊階段的表現(xiàn)。2、就具體事件講究

31、說服策略,不動輒用“你要聽話”來訓導孩子。因為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教可能會有兩個負面后果:一,讓他們更加逆反而故意不聽大人的話;二,如果孩子經(jīng)常迫于大人的權威而變得“聽話”,則他們表達自我的主張就容易被壓抑,甚至形成一種“奴性人格”。3、“欲擒故縱”+“君子協(xié)定”,讓孩子自覺就范。比如,我的女兒桐桐不愛睡覺,有時候晚上9點多了還在床上跟我們鬧騰或看書,如果強硬逼她睡覺,肯定難以達到目的,這個時候,我們便先退一步,跟她商量個“君子協(xié)定”,允許她再玩或再看一會兒書,比如5-15分鐘,但玩完或看完就得睡覺,往往就能達到讓她睡覺的目的。4、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來個正話反說、聲東擊西,比如,桐桐

32、有時候挑食,很難勸她吃進去某個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我就把這個食物準備好之后,先拿給桐桐爸,等桐桐爸吃的津津有味時,我再故意說:“別讓桐桐看見了,她可不能吃這個”,小家伙一聽自己不能吃,拗勁就上來了,非要跟我們搶著吃,往往她原本不要吃的東西就在這樣的爭搶中吃進去了。5、應對逆反期的孩子,雖然要以寬容、尊重和藝術地處理為主,但有種情況也需要父母堅持一下底線,那就是當孩子的“叛逆”會招來生命危險、健康風險或妨礙他人時,比如,不讓他動插座,他偏要動,大冷天的讓她穿衣服,她偏不穿,不讓他打小朋友,他偏要打。而且,這個時候往往由不得父母“迂回”制止,當下的強硬阻止便成為不可少的應對之策,只是事后最好

33、跟孩子講清個中的道理。孩子也需要這樣的規(guī)范來明白行為的限度,這有助于他們的正常社會化。十六、“人來瘋”典型表現(xiàn):家里一來客人,就開始出風頭,上躥下跳,過分活躍,甚至動輒打擾大人和客人之間的談話,給父母帶來尷尬。一般發(fā)生在3-7歲孩子身上。成因: “人來瘋”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種:(1)渴望得到關注。平素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夠,致使孩子不得不想辦法吸引家長的注意;(2)空虛無聊。家長忙于招待客人,使得孩子因寂寞難耐而尋機作亂。(3)家長平時對孩子管的太嚴,孩子的情感被壓抑,客人的到來,讓他們找到了發(fā)泄機會;(4)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孩子有了本領,就會有自我表達的欲望,而客人的在場,則給他們提供了舞臺。對

34、策:1、為了避免孩子因為被忽視而作亂,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參與招待活動,比如,鄭重向客人介紹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幫父母擺擺桌椅碗筷,給客人拿個水果,給孩子適當插話的自由等。2、尊重孩子愛表現(xiàn)的特點,因勢利導,給孩子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本領的機會,比如背一首唐詩、跳個舞等等,一般來說,表演完畢客人總會給孩子一定的夸贊,孩子的“向好心理”也會因此被強化,如果此時家長再對孩子進行禮貌待客之類表揚與心理暗示,則孩子一般就不好意思再作亂了。3、即時孩子的鬧騰影響了主客之間的交流,最好也不要當面懲罰和訓誡孩子,以免孩子因自尊受傷而“破罐子破摔”大哭大鬧,采用轉移注意力等比較緩和的辦法更為可取。比如,給孩子一件她從來沒有玩過的玩具;借機讓孩子搭個積木給客人看看等等。4、對于那些人來瘋傾向比較明顯的孩子,家長除了平時做好禮貌待客的規(guī)矩教育之外,還可以在來客之前給她打個預防針,比如明確告訴孩子如果客人來了做個乖寶寶就給她買想要的玩具等等。十七、膽小典型表現(xiàn):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怕這怕那;公眾場合不敢放開自己。成因:孩子膽小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1)家長平時對孩子呵護的太緊,動輒提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