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PPT課件第十三章--新聞述評_第1頁
新聞評論PPT課件第十三章--新聞述評_第2頁
新聞評論PPT課件第十三章--新聞述評_第3頁
新聞評論PPT課件第十三章--新聞述評_第4頁
新聞評論PPT課件第十三章--新聞述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章:新聞述評內容提要: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第十三章:新聞述評本章學習要點:1,述評是事實信息相對完整的新聞評論。2,述評的對象是相對宏闊、分散、復雜的事物。新聞述評到底是“述”還是“評”呢?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定義:述評是新聞領域的一種邊緣體裁,以融新聞和評論與一體為基本特點。述評介于新聞與評論之間,兼有兩者的特點和優(yōu)勢。它既報道事實,又對事實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評價。 胡文龍、秦珪、涂光晉新聞評論教程新聞述評到底應該以“述”為主還是以“評”為主呢?學界認為,述評是“以評為主”的。但是也有人認為述評是“以述為主”。敘事通常會在述評當中占據大部分

2、內容,是文章的主體;不過評論的內容雖然少,卻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是述評的靈魂和核心。述評可以看做是有著完整事實材料的新聞評論。 馬少華新聞評論 219頁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述評區(qū)別于一般的新聞評論之處在于:一般的評論是間接引用不完整的事實信息,一般不需要進行獨立的調查和采訪;述評則綜合了比較完整的事實信息,經常需要進行獨立的采訪和調查研究才能搜集到一些比較隱蔽的信息。在西方新聞界,社論作者和專欄作家往往要自己采訪,許多社論和專欄文章都有第一手的新聞來源。 我認為,評論好比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新聞提要,把事實羅列起來,引出一種必然的結論。至少對我來說是一種必然的結論。評論的內容,部分是報道,部分是分

3、析。 約翰錢塞勒、沃爾特米爾斯記者生涯現(xiàn)在美國新聞業(yè)務漫談81頁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而在中國新聞界,評論人員一般沒有采訪的任務,限于核實的條件,評論中一般也沒有什么第一手的新聞資料。在評論人員不了解新聞事件發(fā)展的完整經過的情況下,述評通常是由記者寫的,因此述評在我國往往稱作“記者述評”。這樣一來,評論工作與報道工作截然分開的傳統(tǒng)就被打破了,這也是述評被稱作“邊緣文體”的原因。 本來,新聞評論是就新聞發(fā)表的評論,材料是新聞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新聞評論不同于一般政治評論和思想評論的顯著特征??墒牵捎陂L期以來在報刊實踐活動中,新聞和評論分離,配套供應,逐漸形成了一種定見:新聞只報道事實,評論

4、只與新聞作由頭。特別是黨報新聞評論常常被認為是發(fā)言論,講道理的文章,更形成了忽視材料的偏向?,F(xiàn)代報刊的新聞,已經突破了只報道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事實,不提供分析的框框,朝著夾敘夾議的方向發(fā)展,這已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而新聞評論仍滿足于大發(fā)議論,企圖靠議論去說服讀者,不注意運用材料,靠事實去說服讀者,這個問題同樣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范榮康新聞評論學224225頁新聞述評這種文體是否違背“評論與事實必須分開”的新聞規(guī)范呢?當然,如果將述評看作是報道,它就違背了這個規(guī)范,但是如果將述評看作評論的一種,它就不違背這個規(guī)范,因為評論中當然可以引述事實,這是毋庸置疑的。述評既傳播觀點,也要報道事實,因

5、此保證事實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這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舉例:以下是新華社2008年12月15日 的一篇新聞述評。述評:從“小三通”到“大三通” 新華網福州月日電 新華社記者許雪毅 從近在咫尺不能通到“小三通”的突破,從“小三通”的不斷擴大到日“大三通”的基本實現(xiàn),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參與并見證了兩岸直接“三通”的種種歷程, 這一歷程顯示兩岸和平發(fā)展大潮勢不可擋,今日的直接“三通”將開啟兩岸交流新篇章。 日是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的日子,在大陸首航臺灣的艘船舶中,福建共有艘船舶分別從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開往高雄港、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安平港。兩岸“三通”基本實現(xiàn)來之

6、不易,它最典型地反映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大趨勢。 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xiàn)通郵通航”。大陸有關方面和兩岸同胞一起,排除種種干擾,率先在閩臺通航上取得了突破。 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的通航,采取由民間行業(yè)組織進行協(xié)商并達成共識,逐步實現(xiàn)海上直航,從個案到相對固定再到通案,從一個口岸到多個口岸,從客到貨的突破?!靶∪ā焙骄€的客流自年的萬人次,發(fā)展到年的近萬人次,年平均增長九成以上,顯示了兩岸同胞對通航的強烈需求,兩岸直接“三通”符合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勢在必行。 年多來,閩臺在協(xié)商溝通中不斷磨合、完善對航線、航班、運力投放、海事安全等的管理方式,創(chuàng)造性第一節(jié)

7、:述評文體的性質提出直航進入對方港口時掛公司旗等做法,顯示了兩岸同胞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兩岸協(xié)商中的一切問題。 通過“小三通”航線,福建與金門、馬祖、澎湖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經貿往來,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也使得兩岸間的文化和社會互動日益增多,彼此間減少了誤解和隔閡,縮短了心理上的距離。這種影響是深刻的,也是長遠的。 兩岸不僅在經濟上“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而且在感情上血濃于水,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今天,兩岸終于實現(xiàn)了從“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轉變,實現(xiàn)了從間接、單向、局部通航向直接、雙向、全面通航的轉變,這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大趨勢。 “大三通早應該到來!”采訪中

8、,記者多次聽到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這樣一句話。從“小三通”到“大三通”,兩岸之間走過了一段不平坦的路,這讓我們更要珍惜今天兩岸關系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并為之繼續(xù)做出不懈的努力。 好風憑借力,揚帆再起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牢牢把握兩岸和平發(fā)展主題,從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繼續(xù)推動兩岸“大三通”,開啟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fā)展的新篇章。這篇新聞述評有述有評,將觀點和事實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我們平常寫文章一樣,如果只講道理,就空洞乏味,如果只列舉事實,就干澀平淡,缺乏感染力,擺事實和講道理應該結合到一起。第一節(jié):述評文體的性質有人說新聞述評是對新聞文體的一種突破和創(chuàng)新,

9、也有人說新聞述評是對新聞規(guī)范的破壞,你怎么看呢?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在我國早期報刊的“政論時代”,報刊的觀點性內容較多,事實較少,為了補充事實信息,報刊通常會以綜合欄目的形式摘錄外電或者外報的新聞。這種綜合性的欄目上的新聞通常是按日期排列的,稱為“大事記”。例如1904年創(chuàng)辦的東方雜志的“中國大事記”和“外國大事記”。早期的“大事記”只是新聞信息的堆積和疊加,只有事實,沒有評論,還不能稱之為“述評”。1912年章士釗創(chuàng)辦的獨立周報在本館特別啟事中描述了述評的演化軌跡即由直接的摘錄性報道到夾敘夾議式的報道: 即至最普通之紀事欄亦復夾敘夾議,獨見匠心,從未直錄公牘,剪抄報章,為向來叢報所未有。1

10、915年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一創(chuàng)刊就推出了“國外大事記”和“國內大事記”兩個欄目。雖然也是新聞的摘要,但是與早期記事欄的簡單堆砌相比,新青年的記事欄多了幾分精細,從信息的選擇到概括,都能體現(xiàn)出編者的認識。并且將新聞報道和新聞背景聯(lián)系到了一起,更便于讀者的閱讀、認識和評價。1918年創(chuàng)刊的每周評論開始用“述評”這一稱謂來代替“大事記”,并把“國外大事述評”和“國內大事述評”放在了第一版的首要位置。這兩個欄目不僅選題精,而且有系統(tǒng),有條理,記者先把各種相關的信息讀通了讓后再講述給讀者,在講述的過程中夾雜了一些個人的認識和判斷?!笆鲈u”這一新聞文體開始成形了。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

11、舉例:1918年12月22日每周評論第一號“國外大事述評”的第一條新聞平和會議,介紹了1919年巴黎和會的會期安排: 據倫敦泰晤士報,這次平和會議分為三種會議,第一種會議是英美法意四國的代表會議,專討論將來會議的要點。美國總統(tǒng)到巴黎以后,即可開會。閉會大約須在明年正月。第二種會議在三月舉行。所有協(xié)商國方面的國家都有代表。大國舉三個代表乃至五個代表。小國舉兩個代表。新解放的小民族各有一個代表。這就是討論戰(zhàn)后平和的會議。第三種會議專討論國際同盟的事情,即德國諸國也要加入。這個會議所決議,就做以后國際會議的基礎。討論平和條件的時候,那詳細的條件如境界問題、河流問題,總要由會員先調查預備清楚,才能在那

12、第二種會議里討論的。我們中國可以在這會議提出的就是青島問題了。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但是那第一種會議所討論的結果,更為重要。因為他們所討論的是平和會議的大綱。以后的會議都是遵照那大綱的。 最近的推測,平和會議可于一月一號開幕。這則報道綜合了很多信息,使讀者可以全面而完整地了解巴黎和會,同時該文中又加入了一些判斷、分析和推測,像“我們中國可以在這會議提出的就是青島問題了”就屬于事實判斷,“第一種會議所討論的結果,更為重要。因為他們所討論的是平和會議的大綱”屬于分析的內容,結尾處的“最近的推測,平和會議可于一月一號開幕”則是推測和預告,“推測”也是一種判斷,是記者在綜合各方面資料的基礎上作出的較為

13、肯定的事實判斷。第二節(jié):述評的發(fā)展源流1924年國聞通訊社主辦的國聞周報創(chuàng)刊,該報的“一周間國內外大事述評”欄產生了擁有獨立報道資源的、形式完備的新聞述評。 述評不一定天天有,每經過一星期,將國內外重大事件,綜合敘出,綴以簡要評語。從前南京的中央日報、上海的時事新報、天津的國聞周報都曾有一段時間刊登過述評的文字。現(xiàn)在卻不大看見了,只是各種周刊或十日刊等類的冊報中,仍往往有之。 郭步陶20世紀30年代評論作法述評作為一種整合信息的報道形式,通過將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進行綜合概述,更有利于提高讀者的閱讀效率,因而也更有利于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述評寫作,首先需要考慮的兩件事:一是

14、需要傳播什么內容,二是應該達到什么樣的傳播效果。述評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根據作者的認識,將復雜而分散的事情講清楚;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幫助受眾形成對于新聞事件的整體認識。述評之所以要“評”,是因為“評”對于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能夠起到很好的整合和概括的作用,這是一般的敘述做不到的。述評的選題對象,應該是分散的、宏大的、復雜的或者是長周期的,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述評的作用。例如2004年12月5日,在澳門回歸祖國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五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的時刻,新華社發(fā)表社評“一國兩制”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澳門繁榮穩(wěn)定的根本保證;2009年5月19日,中國新聞網發(fā)表述評海西戰(zhàn)略激活兩岸互動三“T”格局 ;

15、2009年10月12日中國青年報的特別報道神圣學府成反腐新陣地 等。舉例1: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一篇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 中國的軍事形勢現(xiàn)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zhàn)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yōu)勢,而且在數量上現(xiàn)在也已經占有優(yōu)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xiàn)已經迫近的標志。 國民黨軍隊在戰(zhàn)爭的第二年底,即今年六月底,總數約計尚有三百六十五萬人。這個數目,對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國民黨開始發(fā)動全國性內戰(zhàn)時期的四百三十萬人來說,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是少了六十五萬人。這是由于國民黨軍隊在兩年戰(zhàn)爭中雖然被殲、被俘和逃亡了大約三百零九

16、萬人(其中被殲、被俘為二百六十四萬人)但在此其內又補充了約二百四十四萬人,故虧短數尚只有六十五萬人。最近則起了一個突變。經過戰(zhàn)爭第三年度的頭四個四,即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沈陽解放時,國民黨軍隊即喪失了一百萬人。四個月內國民黨軍的補充情形尚未查明,假定它能補充三十萬人,虧短數為七十萬人。這樣國民黨的全部軍隊包括陸??哲?、正規(guī)軍非正規(guī)軍、作戰(zhàn)部隊和后勤機關在內,現(xiàn)在只有二百九十萬左右的人數。人民解放軍,則由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百二十萬人,增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二百八十萬人,現(xiàn)在又增至三百余萬人。這種情況,就使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長期占有的優(yōu)勢,急速地轉入了劣勢。這是由于四個月內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個戰(zhàn)

17、場英勇作戰(zhàn)的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結果,而特別是南線的睢杞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北線的錦州、長春、遼西、沈陽諸戰(zhàn)役的結果。國民黨的正規(guī)軍,因為它拚命地將非正規(guī)軍編入正規(guī)軍內,至今年六月底,尚有二百八十五個師的番號。四個月內,即被人民解放軍殲滅了營以上部合計共八十三個師,其中包括六十三個整師。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zhàn)爭進程,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F(xiàn)在看來,只需從現(xiàn)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至于在全國一切地方消滅反動勢力,完成人民解放,則尚需較多的時間。 敵人正在迅速崩潰中,但尚需共產黨人、人民解放軍和全國各界人民團結一致加緊努力,才能最后完全地消滅反動勢力,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tǒng)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國。 第三節(jié):述評的寫作要點毛澤東的這篇評論無論在選題上還是在內容上都顯示出了宏大的氣魄,他以簡潔的筆墨概述了敵我力量的此消彼長的過程,指出“敵人是正在迅速崩潰中”, “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zhàn)爭進程,大為縮短”。結構也極為清晰簡潔,就是由總論到分論再到結論,并無起伏,也無旁逸斜出。雖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