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唐代舞蹈教學活動_第1頁
淺論唐代舞蹈教學活動_第2頁
淺論唐代舞蹈教學活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論唐代舞蹈教學活動摘要中國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盛唐時期更是欣欣向榮。而唐代的舞蹈教學活動那么為唐代舞蹈的興盛做出了重要奉獻。關鍵詞唐代舞蹈教學一、唐代的盛世舞蹈歐陽予倩先生在?唐代舞蹈?一書中,對這一時期的舞蹈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闡釋。文舞的陰柔瀟灑,武舞的蕩氣回腸;唐高宗的寓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于破陣樂,武那么天的用上九百人的夸張的?神宮大樂舞?,唐玄宗的令人驚嘆的新型技術舞者回身換衣,以及平韋后之亂后所作的?光圣樂?;小型舞蹈的健舞、軟舞;最為人稱道的,還是舞者“羽化而登仙的?霓裳羽衣舞?,輕紗羅曼的服裝,時緩時急的節(jié)拍,藝術性和欣賞性俱佳的,也就是唐明皇楊玉環(huán)這對戀人了。二、唐代舞蹈的

2、政府政策唐政府關于舞蹈的態(tài)度,在皇帝們對待自己的娛樂生活中就能看的出端倪。在唐代,但凡宮廷舉行大宴,必定要進展樂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賀皇帝舉行宴會、招待兄弟民族使者、慶豐收、歡送玄奘從西域返長安等都要舉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種樂舞。還有上文提到那幾位皇帝所作的舞蹈,并且遠遠不止這些。國家政策的制定者們,愛舞蹈,享受舞蹈,自然也就為了自己縱情聲色支持舞蹈事業(yè)的開展。另外,唐代有針對百姓的“禁舞條例,實際的意思就是只準皇帝老兒快樂,不許平民百姓娛樂舞蹈。封建的統(tǒng)治階級,把民間的歌舞表演集中到宮廷里,自得其樂,同時把這種享受當做一種特權,不許民間同享。唐代還曾明令制止散樂百戲到農(nóng)村去表演,?唐會要?卷3

3、4說,違背禁令的藝人,或者是接待他們的人家以及村長,就要打三十板,藝人解回原籍服重役。這樣做的理由大致上有二:一是等級觀念;二是維持統(tǒng)治,也就是怕平民聚眾鬧事。三、唐代舞蹈的教學機構(gòu)提到唐代的舞蹈教學機構(gòu),一定會讓人想起教坊和梨園。?教坊記?載:“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盡相因成習。說明當時居延政坊的左教坊以舞蹈訓練為主。?新唐書?卷二十二記載:“玄宗既知音律,又熱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新唐書百官志?載:“武德后,置內(nèi)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為使,開元二年,又置內(nèi)教坊于蓬萊宮側(cè)。唐代教坊主要負責宮廷俗樂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人數(shù)眾多,是頗有影響和代表性的樂舞百戲的創(chuàng)

4、作和演出單位。自成立以后,它便成為宮廷娛樂活動的主要承當者,為唐代音樂舞蹈的開展做出了突出的奉獻。教坊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但在教坊中擔任最高職務的,卻是宦官,職務即教坊使,全稱為“總監(jiān)教坊內(nèi)作使。據(jù)考證,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安史之亂后,宮中如此龐大的樂舞機構(gòu)和眾多的樂工舞人變成了統(tǒng)治者的負擔。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教坊的規(guī)模和人員已越來越小和少,此時的教坊雖然還沒有解散,但比起盛唐之時其規(guī)模和人員已遠遠不及了。教坊樂人隱于民間,大部分人晚景凄涼,只能在晚唐官商宴會的歌舞聲中追尋開元盛世的記憶。梨園是唐玄宗專為自己設立的樂舞機構(gòu),因在禁苑附近的梨園而得名。主要是教授和演奏“法曲,可以

5、選入梨園的都是最優(yōu)秀的樂舞藝人,因此即有?唐會要雜錄?載的:“開元二男,上以天下無事,聽政之暇,于梨園自教法曲,必盡其妙,謂皇帝梨園弟子。梨園弟子從太常樂工中精挑細選,男性藝人300,住禁苑的梨園;女性藝人數(shù)百,住宮中的宜春北院,都稱作“皇帝梨園弟子。公元755年之后,宮廷樂舞機構(gòu)逐步縮減和衰落,統(tǒng)治者也愈來愈無心于樂舞。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公元799年)梨園終于解散。梨園已經(jīng)消失一千多年了,但它的名稱卻一直沿用至今。四、教學機構(gòu)中的教學活動舞蹈藝人在宮廷娛樂中發(fā)揮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平時陪伴玄宗和楊貴妃度過無數(shù)歡樂光陰的正是這些出色的藝人。首先是挑選學生。教坊設立之初,樂人主要有兩部分成員構(gòu)成

6、,一類是原太常寺中的散樂樂人,一類是藩邸的散樂樂人。除此之外,青樓一直是教坊選拔樂人的重鎮(zhèn)。公孫大娘是教坊出色的劍器舞家,經(jīng)常舞于華清宮御前,鄭峪?津陽門?詩云:“公孫劍伎方神奇,僧懷素見之,草書大進,受其舞蹈頓挫之勢的啟發(fā),神奇的舞技才能使眾藝觸類旁通。張云容是楊貴妃發(fā)現(xiàn)的舞蹈天才,曾為之舞姿傾倒,留在身邊精心培養(yǎng),并格作詩頌揚相贈。參考文獻:1歐陽予倩.唐代舞蹈.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3王松濤.從胡舞的流行看盛唐氣象的多元性與延續(xù)性j.中華文化論壇,2021.1.4柏紅秀,王定勇.關于唐代教坊的三個問題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5左漢林.唐代梨園弟子的產(chǎn)生與沿革考述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6柏紅秀,王定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