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98石膏散_圣惠卷二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膏散_圣惠卷二十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91.1. 組成: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391.2. 功效:風(fēng)虛汗出不止。 391.3. 來源:《圣惠》卷二十三。 39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392. 相似度75%:防風(fēng)神術(shù)湯 392.1. 組成:防風(fēng)、蒼術(shù)、甘草、石膏。 39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392.3. 加:防風(fēng) 392.4. 減:麻黃根 392.5. 功效:風(fēng)濕熱三氣頭痛。 392.6. 來源:《傷寒大白》卷一。 393. 相似度75%:蒼術(shù)石膏湯 393.1. 組成:蒼術(shù)半兩,石膏5錢,知母(銼)1錢半,甘草1錢。 39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393.3. 加:知母 393.4. 減:麻黃根 403.5. 功效:濕溫,身多微涼,微微自汗,四肢沉重。 403.6. 來源:《保命集》卷中。 404. 相似度60%:白虎加術(shù)湯 404.1. 組成:知母6兩,甘草(炙)2兩,石膏1斤,蒼術(shù)3兩,粳米3兩。 40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04.3. 加:知母、粳米 404.4. 減:麻黃根 404.5. 功效: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者;濕溫,兩脛逆冷,胸腹?jié)M,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發(fā)汗不解,脈浮者;濕溫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xì)者;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疹毒煩熱渴瀉者。 404.6. 來源:《活人書》卷十八。 405. 相似度60%:通神散 405.1. 組成:蒼術(shù)4兩,石膏4兩,甘草2兩,黃芩2兩,滑石6兩。 40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05.3. 加:黃芩、滑石 405.4. 減:麻黃根 405.5. 功效:傷寒,始得脈便沉而里病表和,屬內(nèi)傷者。四時(shí)傷寒,內(nèi)外一切所傷。 415.6. 來源:《傷寒標(biāo)本》卷下。 416. 相似度60%:白虎加蒼術(shù)湯 416.1. 組成:知母6兩,甘草(炙)2兩,石膏1斤,蒼術(shù)3兩,粳米3兩。 41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16.3. 加:知母、粳米 416.4. 減:麻黃根 416.5. 功效: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者;濕溫,兩脛逆冷,胸腹?jié)M,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發(fā)汗不解,脈浮者;濕溫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xì)者;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疹毒煩熱渴瀉者。 416.6. 來源:《活人書》卷十八。 417. 相似度60%:白虎加蒼術(shù)湯 417.1. 組成:石膏2錢,知母(去粗)1錢,蒼術(shù)(米泔水浸,曬)1錢,羌活1錢,甘草5分。 41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17.3. 加:知母、羌活 417.4. 減:麻黃根 417.5. 功效:中暑無汗,脈虛弱,腹?jié)M身重,口燥面垢,譫語發(fā)狂。 427.6. 來源:《傷暑全書》卷下。 428. 相似度50%:鶴頂?shù)?428.1. 組成:寒水石(煅)2兩,石膏2兩,甘草2錢。 42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28.3. 加:寒水石 428.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28.5. 功效:小兒積熱,及暑月火盛心煩,并麻瘄熱癥,一切結(jié)熱。 428.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五。 429. 相似度50%:加味人參白虎湯 429.1. 組成:人參、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蒼術(shù)。 42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29.3. 加:人參、知母、粳米 429.4. 減:麻黃根 429.5. 功效:中暑,身熱汗出,頭痛大渴,煩躁不寧,甚則氣乏神倦,足冷惡寒。 429.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三。 4210. 相似度50%:加味平胃散 4210.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橘皮、甘草。 431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310.3. 加:厚樸、陳橘皮 4310.4. 減:石膏、麻黃根 4310.5. 功效:婦人脾血不固,崩漏。 4310.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 4311. 相似度50%:加減平胃散 4311.1. 組成:甘草(銼,炒)2兩,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香)3兩2錢,陳皮(去白)3兩2錢,蒼術(shù)(去粗皮,米泔浸)5兩。 431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311.3. 加:厚樸、陳皮 4311.4. 減:石膏、麻黃根 4311.5. 功效: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氣短,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 4311.6. 來源:《脾胃論》卷下。 4312. 相似度50%:茴香湯 4312.1. 組成:茴香(炒)1兩半,良姜(銼,用東壁土炒)1兩半,蒼術(shù)(如前制)2兩,甘草(炙)1兩。 441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412.3. 加:茴香、良姜 4412.4. 減:石膏、麻黃根 4412.5. 來源:《活幼心書》卷下。 4413. 相似度50%:家秘神術(shù)湯 4413.1. 組成:蒼術(shù)、防風(fēng)、石膏。 441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413.3. 加:防風(fēng) 4413.4. 減:甘草、麻黃根 4413.5. 功效:風(fēng)熱霍亂。頭痛身熱,上吐下瀉,心腹絞痛,甚則轉(zhuǎn)筋。 4413.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4414. 相似度50%:化斑湯 4414.1. 組成:石膏(煨令透)1兩,知母1兩,人參3分,甘草5分。 441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414.3. 加:知母、人參 4414.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514.5. 功效:小兒斑疹。胃熱發(fā)斑,脈虛者。 4514.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 4515. 相似度50%:救生散 4515.1. 組成:菊花蒂1兩,川芎1兩,石膏(煅)1兩,甘草1分。 451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515.3. 加:菊花蒂、川芎 4515.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515.5. 功效:外傷風(fēng)冷,內(nèi)積憂思,氣郁聚涎,隨氣上厥,伏留陽經(jīng),頭疼壯熱,眩暈,或胸膈寒痞。 4515.6. 來源:《三因》卷十六。 4516. 相似度50%:鬼箭湯 4516.1. 組成:鬼箭羽(如雞子大)1塊,甘草1尺(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煎,抹去沫,焙干)4兩,石膏(如雞卵)1塊。 451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516.3. 加:鬼箭羽、麻黃 4516.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516.5. 功效:風(fēng)入心腹攣急。 4516.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4617. 相似度50%:橄欖丸 4617.1. 組成:川百藥煎、烏梅、甘草、石膏各等分。 461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617.3. 加:川百藥煎、烏梅 4617.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617.5. 功效:婦人口干煩躁,咳嗽。 4617.6. 來源:《得效》卷十五。 4618. 相似度50%:甘露飲 4618.1. 組成:石膏1兩,寒水石1兩,甘草3錢。 461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618.3. 加:寒水石 4618.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618.5. 功效:小兒伏熱吐瀉,兼中暑昏迷,煩渴不止,心燥體熱,頭疼及傷風(fēng)體熱,煩渴嗞煎。 4618.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4619. 相似度50%:干葛石膏湯 4619.1. 組成:干葛、知母、石膏、甘草。 471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719.3. 加:干葛、知母 4719.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719.5. 功效:傷寒陽明經(jīng)半表半里癥??诳氏瑫円菇詿?,六脈洪數(shù)而長;濕熱腹脹,煩渴口淡。 4719.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4720. 相似度50%:干葛神術(shù)湯 4720.1. 組成:干葛、蒼術(shù)、防風(fēng)、石膏。 472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720.3. 加:干葛、防風(fēng) 4720.4. 減:甘草、麻黃根 4720.5. 功效:陽明濕熱,閉郁中焦,胃陽不能敷布,但頭汗,周身無汗。 4720.6. 來源:《傷寒大白》卷三。 4721. 相似度50%:黃芩湯 4721.1. 組成:黃芩(去黑心)3兩,石膏(碎)5兩,甘草(炙,銼)2兩,升麻2兩。 472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821.3. 加:黃芩、升麻 4821.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821.5. 功效:食飲失度,乳石發(fā),口中發(fā)瘡。 482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 4822. 相似度50%: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4822.1. 組成:麻黃4兩(去節(jié)),杏仁50個(gè)(去皮尖),甘草2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482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822.3. 加:麻黃、杏仁 4822.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4822.5. 功效:邪熱壅肺,發(fā)熱喘急,煩渴,汗出,苔黃,脈數(shù)?,F(xiàn)用于肺炎、猩紅熱(爛喉痧)、過敏性哮喘等。 4822.6. 來源:《傷寒論》。 4823. 相似度50%:平胃加消湯 4823.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橘皮、甘草。 482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823.3. 加:厚樸、陳橘皮 4923.4. 減:石膏、麻黃根 4923.5. 功效:死胎不下,其證指甲青、舌青,脹悶甚者,口中極臭。 4923.6. 來源:方出《得效》卷十四,名見《醫(yī)林纂要》卷八。 4924. 相似度50%:平胃膏 4924.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橘皮、甘草。 492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924.3. 加:厚樸、陳橘皮 4924.4. 減:石膏、麻黃根 4924.5. 功效:打撲傷損,不問皮破與暗傷。 4924.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三。 4925. 相似度50%:木賊散 4925.1. 組成:木堿1兩(小便浸7日,取出曬干),甘草(炙,銼)1兩,蒼術(shù)4兩(河水浸1日,去皮卻,用陳粟米泔浸7日,控出,切片,曬干)。 492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4925.3. 加:木堿 4925.4. 減:石膏、麻黃根 4925.5. 功效:一切眼疾。 5025.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5026. 相似度50%:木土兩平湯 5026.1. 組成:石膏3錢,茯苓3錢,蒼術(shù)3錢,炒梔子3錢,白芍5錢,甘草1錢。 502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026.3. 加:茯苓、炒梔子、白芍 5026.4. 減:麻黃根 5026.5. 功效:脾火內(nèi)伏,瘀血存注而不散,右脅大痛,腫起如復(fù)杯,手不可按,按之痛益甚。 5026.6. 來源:《辨證錄》卷二。 5027. 相似度50%:秘方勻氣散 5027.1. 組成:香附子(炒)1兩,甘草1兩,蒼術(shù)1兩,茴香1兩。 502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027.3. 加:香附子、茴香 5027.4. 減:石膏、麻黃根 5027.5. 功效:目不疼不癢而赤昏。 5027.6. 來源:《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5028.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5128.1. 組成:麥冬(去心,炮)1兩,石膏(生用)半兩,甘草1分(炮)。 512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128.3. 加:麥冬 5128.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128.5. 功效:小兒吐逆。 5128.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5129. 相似度50%:減味竹葉石膏湯 5129.1. 組成:竹葉5錢,石膏8錢,麥冬6錢,甘草3錢。 512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129.3. 加:竹葉、麥冬 5129.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129.5. 功效:陽明溫病,脈浮而促者。 5129.6. 來源:《溫病條辨》卷二。 5130. 相似度50%:麻杏石膏湯 5130.1. 組成: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513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230.3. 加:麻黃、杏仁 5230.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230.5. 功效:肺癰,風(fēng)傷皮毛,熱傷血脈,身熱咳遂,痰有腥味,脈象數(shù)大。 5230.6. 來源:《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 5231. 相似度50%:兼氣散 5231.1. 組成:栝樓3兩,石膏3兩(研),甘草3兩,甘皮2兩。 523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231.3. 加:栝樓、甘皮 5231.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231.5. 功效:消渴。 5231.6. 來源:《外臺(tái)》卷十一引《廣濟(jì)方》。 5232. 相似度50%:麻黃丸 5232.1. 組成:麻黃根2分,石膏1分。 523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232.3. 減:甘草、蒼術(shù) 5232.4. 功效:人汗勞不止。 5332.5. 來源:《醫(yī)心方》卷十三引《效驗(yàn)方》。 5333. 相似度50%:龍翔飲 5333.1. 組成:麻黃1錢,大棗1錢,蒼術(shù)1錢,石膏3錢半,甘草1分,生姜1錢。 533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333.3. 加:麻黃、大棗、生姜 5333.4. 減:麻黃根 5333.5. 功效:妊娠煩躁口渴,浮腫有熱而大便秘,或麻痹者。 5333.6. 來源:《產(chǎn)論》卷一。 5334. 相似度50%:橘皮湯 5334.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葛根(銼)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打碎)1兩。 533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334.3. 加:陳橘皮、葛根 5334.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334.5. 功效:飲酒過度,酒毒積在腸胃,或嘔吐不食,渴多引飲。 533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 5335. 相似度50%:菊花湯 5435.1. 組成:菊花1兩,石膏1兩(碎),芎?半兩,甘草(炙)1兩。 543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435.3. 加:菊花、芎? 5435.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435.5. 功效:風(fēng)頭疼。 5435.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六。 5436. 相似度50%:降氣湯 5436.1. 組成:白芷、蒼術(shù)、甘草、香附各等分。 543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436.3. 加:白芷、香附 5436.4. 減:石膏、麻黃根 5436.5.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魯般經(jīng)》。 5437. 相似度50%:干葛防風(fēng)湯 5437.1. 組成:干葛、防風(fēng)、石膏、甘草。 543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437.3. 加:干葛、防風(fēng) 5537.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537.5. 功效:陽明外感風(fēng)熱,齒痛,脈右關(guān)浮數(shù)。 5537.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5538.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5538.1. 組成:麥門冬3分(去心),石膏3分(細(xì)研),甘草半兩(炙)。 5538.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538.3. 加:麥門冬 5538.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538.5. 功效:小兒傷寒,煩熱頭痛,嘔逆。 5538.6. 來源:《圣惠》卷八十四。 5539. 相似度50%:逼毒散 5539.1. 組成:甘草1兩,蒼術(shù)2兩。 5539.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539.3. 減:石膏、麻黃根 5539.4. 功效:孕婦傷寒當(dāng)汗者。 5539.5. 來源:《宣明論》卷十。 5540. 相似度50%:對(duì)金飲子 5640.1. 組成:厚樸(去皮、姜汁炙)2兩,蒼術(shù)(米泔浸1宿)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炒令黃色)半斤。 5640.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640.3. 加:厚樸、陳皮 5640.4. 減:石膏、麻黃根 5640.5. 功效:四時(shí)傷寒,及五勞七傷,耳鳴眼昏,夢泄盜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婦人宮臟久冷,月水不調(diào)。寒熱瘧疾,愈后調(diào)理脾胃。 5640.6. 來源:《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5641. 相似度50%:參膏湯 5641.1. 組成:人參5錢,石膏1兩,知母6錢,甘草3錢5分(一方加寒水石妙)。 5641.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641.3. 加:人參、知母 5641.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641.5. 功效:膈消。上焦渴,不欲多飲。 5641.6. 來源:《脈因證治》卷下。 5642. 相似度50%:不臥散 5642.1. 組成:蒼術(shù)1兩,川芎1兩,甘草1兩,藁本1兩。 5642.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742.3. 加:川芎、藁本 5742.4. 減:石膏、麻黃根 5742.5. 來源:《雞峰》卷五。 5743. 相似度50%:避嵐氣方 5743.1. 組成:蒼術(shù)4兩,荊芥1兩,甘草1兩。 5743.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743.3. 加:荊芥 5743.4. 減:石膏、麻黃根 5743.5. 來源:《續(xù)本事》卷二。 5744. 相似度50%:碧玉散 5744.1. 組成:滑石1兩,青黛5錢,石膏(煅)5錢,甘草5錢。 5744.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744.3. 加:滑石、青黛 5744.4. 減:蒼術(shù)、麻黃根 5744.5. 功效:小兒十分潮熱,5-7日不退。 5744.6. 來源:《幼科證治大全》。 5845. 相似度50%:蒼芩丸 5845.1. 組成:蒼術(shù)5錢,片芩3錢,甘草1錢半。 5845.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845.3. 加:片芩 5845.4. 減:石膏、麻黃根 5845.5. 功效:濕熱發(fā)熱。 5845.6.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5846. 相似度50%:逼毒散 5846.1. 組成:蒼術(shù)8兩,甘草2兩。 5846.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846.3. 減:石膏、麻黃根 5846.4. 功效:瘴氣;傷寒。 5846.5. 來源:《雞峰》卷五。 5847. 相似度50%:蒼術(shù)散 5847.1. 組成:蒼術(shù)(去粗皮,米泔浸1宿)1兩,甘草1兩半(炙),香附子3兩半(炙,炒)。 5847.2. 原方對(duì)照:石膏1兩(研),甘草1兩(炙微赤,銼),蒼術(shù)1兩(銼,炒微黃),麻黃根1兩。 5947.3. 加:香附子 5947.4. 減:石膏、麻黃根 5947.5. 功效:傷寒1-2日以前。 5947.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孕期水腫的健康宣教
- 慢性鼻炎的健康宣教
- 腳破潰的臨床護(hù)理
- 自發(fā)性蕁麻疹的臨床護(hù)理
- 《單片機(jī)原理及應(yīng)用》課件-第8章
- 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jìn)癥的臨床護(hù)理
- 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護(hù)理
- 宮頸外翻的健康宣教
- 更年期角化癥的臨床護(hù)理
- JJF(陜) 118-2024 氧化還原電位滴定儀校準(zhǔn)規(guī)范
- 水泥物資供應(yīng)、運(yùn)輸及售后服務(wù)方案
- DB13∕T 5023-2019 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規(guī)范
- 日本隧道與地下工程新技術(shù)(PPT142頁)
- Tekla節(jié)點(diǎn)示例已全
- 國家開放大學(xué)《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huì)實(shí)踐參考答案
- 胸膜間皮瘤的診治新進(jìn)展
- 菌群移植途徑的選擇與建立臨床應(yīng)用中國專家共識(shí)
- 可愛的嘉興三年級(jí)教材分析與教案(共23頁)
- 管理學(xué)試題庫--十三套試題及答案匯總
- 小學(xué)語文五年級(jí)下冊(cè)期末綜合練習(xí)試題含答案(共2套)
- 玩具風(fēng)險(xiǎn)評(píng)估報(bào)告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