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7(稅收原理)_第1頁
財政學7(稅收原理)_第2頁
財政學7(稅收原理)_第3頁
財政學7(稅收原理)_第4頁
財政學7(稅收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1/31《財政學》1第七章稅收原理我愛競賽網2023/1/31《財政學》2本章內容稅收概念稅收產生發(fā)展稅收特征稅收職能作用稅收原則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稅收制度與稅制要素稅收分類現(xiàn)行稅制體系概述2023/1/31《財政學》3第一節(jié)稅收概念一、稅收概念:

1、定義: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一部分國民收入分配無償取得財政收入形成的一種分配關系。

2、內含:(1)主體是國家(2)對象是一部分剩余產品(3)依據(jù)是政治權力(4)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xiàn)國家職能(5)本質是分配關系二、稅收概念的不同理解:2023/1/31《財政學》4第二節(jié)稅收的產生和發(fā)展一、產生條件:

1、剩余產品出現(xiàn)(經濟必要條件)

2、國家的建立(政治充分條件)2023/1/31《財政學》5二、產生過程:生產力發(fā)展剩余產品出現(xiàn)私有制階級國家(稅收)2023/1/31《財政學》6三、發(fā)展情況:

1、夏(貢),商(助),周(徹)(《史記卷二·夏本紀》:自虞夏時,貢賦備矣)

2、周:工商稅收(關市之征、山澤之賦)

3、春秋時期:魯國初稅畝4、經歷社會形態(tài):奴隸制社會稅收、封建制社會稅收、資本主義社會稅收、社會主義稅收2023/1/31《財政學》7四、我國歷史上的稅收名稱:貢、助、徹、征、賦、課、役、捐、租等2023/1/31《財政學》8第三節(jié)稅收特征一、稅收特征內容:1、強制性2、無償性3、固定性二、稅收三性相互關系:無償性是核心、強制性保證無償性得以實現(xiàn)、無償性是強制性的物質保證、二者都以固定性為實現(xiàn)形式三、把握稅收特征的意義:區(qū)別稅與非稅,指導稅費改革2023/1/31《財政學》9第四節(jié)稅收職能與作用一、稅收職能:

1、組織收入

2、調節(jié)經濟

3、監(jiān)督管理二、稅收作用: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fā)揮稅收的作用2023/1/31《財政學》10一、古代西方稅收原則:(一)威廉·配第的稅收原則:配第提出稅收應當貫徹“公平”、“簡便”、“節(jié)省”三條標準。第五節(jié)稅收原則2023/1/31《財政學》11(二)尤斯迪的稅收原則①稅收應該采取促進國民主動納稅的征稅方法,即賦稅應當自愿繳納。②稅收不得侵犯人民合理自由,也不得增加對產業(yè)的壓迫,即賦稅要不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也不要不正當?shù)叵拗迫嗣竦淖杂?。③平等課稅,即賦稅的征收要做到公平合理。④課稅應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征收迅速,其間沒有不正之處。⑤挑選征收費用最低的商品貨物征稅,即賦稅的征收費用不能過度,須和國家的政治原則相適應。⑥納稅手續(xù)簡便,稅款分期繳納,時間安排得當,即賦稅應在比較方便的時候、并為人民所接受的方式繳納。2023/1/31《財政學》12(三)亞當·斯密的稅收原則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稅收四原則平等原則確實原則便利原則節(jié)約原則2023/1/31《財政學》13二、近代西方稅收原則(一)薩伊的稅收原則:稅率最適度原則節(jié)約征收費用原則各階層人民負擔公平原則最小程度妨礙生產原則有利于國民道德提高原則2023/1/31《財政學》14(二)西斯蒙第的稅收原則第一,稅收不可侵及資本;第二,稅收不可以總產品為課稅依據(jù);第三,稅收不可觸及納稅人最低生活費用;第四,稅收不可驅使財富流向國外。總結:經濟原則

2023/1/31《財政學》15(三)瓦格納的稅收原則財政政策原則國民經濟原則社會公平原則稅務行政原則充分彈性稅源選擇稅種選擇普遍平等確實便利節(jié)約2023/1/31《財政學》16三、現(xiàn)代西方稅收原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橫向公平縱向公平衡量受益原則能力原則客觀標準說主觀標準說收入財產消費均等犧牲比例犧牲最小犧牲稅收經濟效率稅收行政效率2023/1/31《財政學》17(一)公平原則稅收公平原則是指政府征稅要使各個納稅人承受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并使各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保持均衡?!皺M向公平”是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相同的人應當繳納相同數(shù)額的稅收。“縱向公平”是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不同的人應繳納數(shù)額不同的稅收。西方經濟學界存在著兩種主張:一種主張稅收應遵循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誰納稅;另一種主張稅收應遵循支付能力原則,即按能力納稅。支付能力原則又分為支付能力客觀說和支付能力主觀說。三、現(xiàn)代西方稅收原則2023/1/31《財政學》18(二)效率原則

稅收效率原則指政府課稅必須使社會所承受的非稅款負擔為最小,即以較少的稅收成本換取較多的稅收收入。①稅收的經濟效率稅收的經濟效率指稅收對經濟資源配置、對經濟機制運行的消極影響越小越好。稅收要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影響或很少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超額負擔越小,稅收的經濟效率越高;反之,稅收的經濟效率越低。②稅收的行政效率稅收的行政效率是指以較少的征管費用和執(zhí)行費用換取較多的稅收收入。征管費用和執(zhí)行費用越小,稅收的行政效率越高,反之,稅收的行政效率越低。2023/1/31《財政學》19(三)穩(wěn)定原則

①“內在穩(wěn)定器”作用稅收會隨著經濟形勢的周期性變化自動發(fā)生增減變化,從而對經濟的波動發(fā)揮自動抵消作用。它是依靠稅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內在機制,自行發(fā)揮作用,收到穩(wěn)定經濟的效果。②“相機抉擇”作用政府根據(jù)經濟運行的不同狀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靈活多變的稅收措施,以消除經濟波動,謀求既無失業(yè)又無通貨膨脹的經濟穩(wěn)定增長。當經濟蕭條時,應實行減稅政策,包括降低稅率、廢除舊稅以及實行免稅和退稅等,以推動社會總需求的增長;當經濟過度繁榮時,則應增加稅收,包括提高稅率、設置新稅等,以抑制社會總需求。2023/1/31《財政學》20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稅收原則(一)財政原則第一,財政收入要足額、穩(wěn)定。一方面,開征一些新的直接稅稅種,如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征收社會保障稅,對遺產和贈與行為征收遺產稅和贈與稅,對股票等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開征證券交易稅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xiàn)有直接稅稅種的征收管理,減少稅收流失,從而逐步提高直接稅收入在全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第二,財政收入要適度、合理。政府征稅,包括稅制的建立和稅收政策的運用,應兼顧需要和可能,做到取之有度。2023/1/31《財政學》21(二)公平原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稅收公平原則應具有兩層內涵:稅負公平、機會均等。稅負公平,是指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要與其收入相適應,這既要求做到稅收的橫向公平,又要求達到縱向公平。要實現(xiàn)稅負公平,就要做到普遍征收、量能負擔,還需統(tǒng)一稅政、集中稅權,保證稅法執(zhí)行上的嚴肅性和一致性。機會均等,是基于競爭的原則,通過稅收杠桿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鼓勵企業(yè)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以達到社會經濟的有序發(fā)展。要實現(xiàn)機會均等,就必須貫徹國民待遇原則,實現(xiàn)真正的公平競爭。

2023/1/31《財政學》22(三)效率原則效率原則一方面要求提高稅收的經濟效率,使稅收對市場微觀活動的效率損害達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稅收的行政效率,即稅收的征管費用和執(zhí)行費用最小化。提高征稅效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提高稅收征管的現(xiàn)代化程度,這是提高我國征管效率的根本途徑。其次,要改進管理形式,實現(xiàn)征管要素的最佳結合。最后,要健全征管成本制度,精兵簡政、節(jié)約開支。2023/1/31《財政學》23(四)法治原則法治原則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稅收的程序規(guī)范原則和征收內容明確原則。前者要求稅收程序(包括稅收的立法程序、執(zhí)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稅內容法定。要實現(xiàn)依法治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這是法治原則的前提。其次,要從嚴征管。要實現(xiàn)依法治稅,還必須使用現(xiàn)代化手段,興建稅務信息網絡。最后,還必須加強稅收法制教育。2023/1/31《財政學》24第六節(jié)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一、稅收負擔(一)稅收負擔概念:

稅收負擔,簡稱稅負,是指一定時間內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承受的經濟負擔,反映了社會產品在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分配數(shù)量關系。一定的稅負水平既決定著國家通過稅收手段聚財?shù)亩嗌伲譀Q定著對納稅人經濟利益的影響程度,對實現(xiàn)稅收的公平與效率等原則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響。

2023/1/31《財政學》25(二)稅收負擔的分類

1.絕對稅負與相對稅負絕對稅負是指用絕對額表示的稅負程度。對納稅人個體而言,絕對稅負是指在一定時期的稅負總額,一般用“負擔額”表示。負擔額一般不是指依率計征數(shù)額,而是實際繳納的數(shù)額(應納稅額減去減免數(shù)額加上附加稅額)。對全社會的納稅人而言,絕對稅負是指一定時期內的稅收收入總額。相對稅負是指用相對額表示的稅負水平。2023/1/31《財政學》26

2.名義稅負與實際稅負

名義稅負是指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依據(jù)稅法向國家繳納的稅額。一般用名義負擔率來度量,名義負擔率為應納稅款占其收益的比率。名義負擔率與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不一定相符,原因是:一是存在減免稅因素;二是應納稅額是指全部應納稅額,而不是某一種稅的應納稅額。2023/1/31《財政學》273.直接稅負與間接稅負從稅負是否轉移的角度看,稅收可分為直接稅負和間接稅負。直接稅負是指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的稅款不能轉嫁他人,由自己負擔。間接稅負是指稅款由納稅人通過各種方式部分或全部轉由他人負擔。2023/1/31《財政學》28

4.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宏觀稅負水平以稅收總收入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它表明在GDP分配中的集中程度,是政府制定稅收政策的重要依據(jù),也是稅收政策實施的綜合體現(xiàn)。微觀稅負以納稅人的納稅額占納稅人的相關收入的比重來表示。

5.平均稅負與邊際稅負平均稅負是以平均稅率表示的稅負,邊際稅負是以邊際稅率表示的稅負。2023/1/31《財政學》29(三)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1、宏觀稅負衡量指標宏觀稅負水平的高低反映政府在國民經濟總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政府的社會經濟職能和財政職能的強弱。宏觀稅收負擔率=全國稅收總收入/全國國民(內)生產總值常用的指標大體上有以下三種口徑的宏觀稅率:(1)稅收收入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稱為小口徑宏觀稅負;(2)政府財政收入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中口徑宏觀稅負;(3)政府收入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大口徑宏觀稅負。2023/1/31《財政學》302、微觀稅負衡量指標當需要考察納稅人個體的稅收負擔時,可采用微觀稅負指標。微觀稅負是從微觀角度考察稅收負擔的指標。它反映的是經濟活動中各個微觀主體具體承受稅負的程度,也是在微觀主體間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的重要依據(jù)。企業(yè)稅收負擔率=應繳稅款總額/企業(yè)可支配財力(1)企業(yè)所得稅負擔率=應納所得稅稅款/實現(xiàn)利潤額(2)個人所得稅負擔率=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個人可支配收入(3)增值稅負擔率=應納的增值稅稅款/含稅銷售額(4)營業(yè)稅負擔率=應納營業(yè)稅稅款/營業(yè)收入額(5)消費稅負擔率=應納消費稅稅額/含稅銷售額2023/1/31《財政學》313、中觀稅負衡量指標當需要考察某地區(qū)、某部門、某種稅等的負擔水平時,可采用中觀稅負衡量指標。中觀稅負是指某個地區(qū)、國民經濟某個部門或某個稅種的稅收負擔。(1)地區(qū)稅收負擔率=地區(qū)稅收總收入/地區(qū)國民(內)生產總值(2)部門和行業(yè)的稅收負擔率=應納稅額/部門或行業(yè)的增加值2023/1/31《財政學》32(四)影響稅收負擔的因素1、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是稅收負擔的最根本決定因素,而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等指標是一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最直觀的表現(xiàn)。2、經濟結構一國的經濟狀況對稅負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量的制約上,還體現(xiàn)在結構的分布和變遷上。3、國家職能定位盡管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影響稅負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一般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稅收負擔也相應較高,但事實上,處于同樣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國家其稅收負擔也相差很大,這是因為生產力水平并非決定稅收負擔的唯一因素,政府的職能定位也是影響稅負水平的重要原因。2023/1/31《財政學》334、經濟體制與財政體制的模式體制因素直接影響財力集中度。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不但擔負著社會管理職能,而且還擔負著大量的經濟建設任務,因而政府職能范圍顯著地大于同期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在其他因素一定時,一般地說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其財政集中度要高于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同一國家如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和市場經濟體制時期,其財政集中度也大不相同。2023/1/31《財政學》34二、稅負轉嫁與歸宿概述(一)基本概念:

1、稅負轉嫁亦稱稅收負擔轉嫁,這是指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后,通過經濟交易過程,將所繳稅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轉移給他人負擔,自己不負擔或者少負擔稅收的一種經濟現(xiàn)象。

2、稅負歸宿是指處于轉嫁中的稅收負擔的最終歸著點,它表明轉嫁的稅負最后是由誰來承擔的。2023/1/31《財政學》35(二)稅負轉嫁的形式:1、前轉(forwardshifting)又稱為順轉,指納稅人將所繳納的稅款,通過提高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方法,向前轉嫁給商品與生產要素的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負擔。2023/1/31《財政學》362、后轉(backwardshifting)又稱為逆轉,指納稅人通過壓低購進商品或要素的價格將稅負轉嫁給商品或要素的供給者。2023/1/31《財政學》373、混轉:又稱散轉一種商品或要素的稅負,同一筆稅款,一部分通過前轉轉嫁出去,另一部分通過后轉轉嫁出去2023/1/31《財政學》384、消轉(diffusedshifting)又稱稅收的轉化。納稅人對其所納稅款,既不向前轉嫁,也不向后轉嫁,而是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改進生產技術,補償其納稅損失,使支付稅款之后的利潤水平不比納稅前低,從而使稅負在生產發(fā)展和收入增長中自行消失。2023/1/31《財政學》395、稅收資本化(capitalizationoftaxation)也稱資本還原。生產要素購買者將所購生產要素未來應納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中預先扣除,壓低生產要素價格,向后轉嫁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2023/1/31《財政學》40三、稅收轉嫁與歸宿局部均衡分析(一)供求彈性是決定稅收轉嫁狀況的關鍵:課稅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供求彈性是決定稅收能否轉嫁及轉嫁多少的關鍵。1、稅收轉嫁與需求彈性:所謂需求彈性即需求的價格彈性,指的是商品或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對于市場價格升降所做出的反應程度。需求的價格彈性大小用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價格的變化率的比值來衡量Ed=⊿Q/Q÷⊿P/P稅收的轉嫁跟需求彈性的關系,分為四種情況介紹:2023/1/31《財政學》41(1)需求完全無彈性:Ed=0需求完全無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生產要素因政府征稅而提高價格時,購買者對價格的提高沒有任何反應,其購買量不會因為價格的提高而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稅收會全部向前轉嫁,落在商品或要素購買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42數(shù)量Q價格PODSS’=S+TEE’P1P2Q需求完全無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稅收完全通過提價而轉嫁給購買者T2023/1/31《財政學》43(2)需求完全有彈性:Ed→∞需求完全有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提高價格時,購買者對價格的提高反應極其強烈,其購買量會因價格的任何提高而減少至0。在這種情況下,所征稅收會全部向后轉嫁或不能轉嫁,而落在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或生產者自己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44需求完全有彈性下的稅收轉嫁價格數(shù)量ODSS’=S+TEE’QQ’PT結論:納稅人不能通過提高商品或要素價格的途徑把稅負向前轉嫁給購買者,而只能向后轉嫁或通過減少產量的辦法自行消化。2023/1/31《財政學》45(3)需求富有彈性:1﹤Ed﹤∞需求富有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提高價格時,購買者因價格提高而作出的反應較為強烈,其購買量下降的幅度會大于價格提高的幅度,從而迫使價格不得不回降或阻止價格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稅收向前轉嫁困難,只能更多地向后轉嫁而落在生產要素提供者或生產者的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46需求富有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需求富有彈性的情況下,銷售量減少的幅度大于價格提高的幅度。稅收難以向前轉嫁,而是更多的向后轉嫁,生產者的總收入因而趨于下降。價格數(shù)量OSDS’=S+TEE’QQ’PP’T2023/1/31《財政學》47(4)需求缺乏彈性:0﹤Ed﹤1需求缺乏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提高價格時,購買者因價格提高而作出的反應較弱,其購買量下降的幅度會小于價格提高的幅度,因而價格提高的阻力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轉嫁稅負就相對容易,稅收會更多地向前轉嫁而落在購買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48需求缺乏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在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銷售量的減少幅度小于價格的提高幅度,所以稅收向前轉嫁容易,生產者的總收入因稅收更多地向前轉嫁而趨于增加。價格數(shù)量OSDS’=S+TEE’QPQ’P’T2023/1/31《財政學》492、稅收轉嫁與供給彈性:所謂供給彈性即供給的價格彈性,指的是商品或要素的供給量對于市場價格升降所作出的反應程度。供給的價格彈性大小用供給量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之間的比值衡量:Es=⊿Q/Q÷⊿P/P稅收的轉嫁跟供給彈性的關系,也分為四種情況介紹:2023/1/31《財政學》50(1)供給完全無彈性:Es=0供給完全無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價格不能相應提高時,生產者對價格的相對下降沒有任何反應,其生產量不會因價格的相對下降而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所征稅收會全部向后轉嫁或不能轉嫁,落在生產要素提供者或生產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51供給完全無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在供給完全無彈性的情況下,稅收會完全向后轉嫁或不能轉嫁,而由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或生產者承擔。價格數(shù)量SDD’PP’OQEE’T2023/1/31《財政學》52(2)供給完全有彈性:Es→∞供給完全有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價格不能相應提高時,生產者對價格下降所作出的反應極為強烈,其生產量會因價格的任何下降而減少至0。由于生產量劇減,反而驅使價格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所征稅收會全部向前轉嫁,落在購買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53供給完全有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在供給完全有彈性的情況下,稅收會完全通過漲價形式向前轉嫁給購買者。價格數(shù)量OSS’=S+TDE’EQQ’PP’T2023/1/31《財政學》54(3)供給富有彈性:1﹤Es﹤∞供給富有彈性,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價格不能相應提高時,生產者因價格下降而作出的反應比較強烈,其生常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價格相對下降的幅度。由于生產量減少,就要驅使價格上漲。在這種情況下,稅收的大部分會通過價格提高向前轉嫁出去,更多的落在購買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55供給富有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在供給富有彈性的情況下,生產量減少的幅度大于價格相對下降的幅度,所以稅收易于更多的向前轉嫁。價格數(shù)量OSDD’EE’QQ’PP’2023/1/31《財政學》56(4)供給缺乏彈性:0﹤Es﹤1供給彈性小,說明當某種商品或要素因政府征稅而價格不能相應提高時,生產者因生產條件限制,轉產困難而對價格相對下降作出的反應微弱,其生產量下降的幅度會小于價格相對下降的幅度。由于產量保持在原來的水平,價格就難于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轉嫁稅收困難,稅收會更多的向后轉嫁或不能轉嫁,落在生產要素提供者或生產者自己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57供給缺乏彈性下的稅收轉嫁結論:在供給缺乏彈性的情況下,生產量的減少幅度小于價格相對下降的幅度。所以稅收不易向前轉嫁,而會更多的向后轉嫁或不能轉嫁。價格數(shù)量SDD’EE’QQ’PP’O2023/1/31《財政學》583、稅收轉嫁與供求彈性:最終取決于供求彈性的力量對比需求和供給完全有彈性或完全無彈性的情況都是理論上的而假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罕見的。在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商品或要素的需求與供給是屬于富有彈性或缺乏彈性的。常見的是:一部分稅收通過提高價格形式向前轉嫁給商品或要素購買者,另一部分稅收通過成本增加向后轉嫁給生產者或要素提供者。轉嫁的比例,根據(jù)供求彈性的力量對比而定。2023/1/31《財政學》59(二)商品課稅稅負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從量計征下的商品課稅歸宿:(1)假定政府對消費者征收商品稅,以消費者為納稅人(2)假定政府對生產者征收商品稅,以生產者為納稅人2023/1/31《財政學》60對消費者征收從量消費稅的稅收歸宿價格數(shù)量SODD’EE’QQ’PPdPsTF2023/1/31《財政學》61對生產者征收從量消費稅的稅收歸宿價格數(shù)量SODEE’QQ’PPdPsTFS’=S+T2023/1/31《財政學》622、從價計征下的商品課稅歸宿:在從價計征下,消費品的價格成為決定征收稅額大小的一個因素,價格越高,納稅越多。因而納稅后需求曲線的斜率會較稅前發(fā)生變化,發(fā)生旋轉2023/1/31《財政學》63從價計征下的商品課稅歸宿政府所征稅收同樣是由生產者和購買者共同負擔的,分配比例較從量計征有所變化。價格數(shù)量SODD’EE’QQ’PPdPsTF2023/1/31《財政學》643、關于商品課稅歸宿的基本結論:政府對商品的課稅,不論是以生產者作為法定納稅人,還是以購買者作為法定納稅人,也不論采取從量計征形式,還是采取從價計征形式,都不會改變依照供求彈性決定的稅負的分配格局。決定商品課稅轉嫁與歸宿的關鍵因素是課稅商品的供求彈性。至于法定納稅人是誰以及采取何種形式計征,則是無關緊要的。對商品課稅的轉嫁與歸宿的分析,應將注意力放在課稅商品的性質極其供求彈性的力量對比上。2023/1/31《財政學》65稅收轉嫁與供求關系的原理,同樣可以應用于對生產要素收入課稅的分析生產要素收入分為:以下逐一分析每項稅收歸宿:(三)生產要素收入課稅稅負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工資收入利潤(利息)收入地租收入2023/1/31《財政學》661、工資收入課稅的歸宿以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為課稅對象的所得稅,其稅負的轉嫁和歸宿,情形取決于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的力量的對比。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67(1)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大于勞動力的需求彈性時工資收入課稅的歸宿分析——分析結論:如果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大于勞動力的需求彈性,那么,勞動者在稅收的轉嫁中將處于較有利的地位,生產者則處于較不利的地位。政府稅收將大部分向前轉嫁給生產者,落在生產者身上。工資率勞動時數(shù)DS’SEE’FLL’WdWWsOT2023/1/31《財政學》68(2)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小于勞動力的需求彈性時工資收入課稅的歸宿分析——分析結論:如果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小于勞動力的需求彈性,那么,勞動者在稅收的轉嫁中將處于較不利的地位,生產者則處于較有利的地位。政府稅收將大部分不能轉嫁,落在勞動者身上。工資率勞動時數(shù)SELL’E’FWdWWsODD’T2023/1/31《財政學》69以資本所有者的利潤(利息)收入為課稅對象的所得稅,其稅負的轉嫁與歸宿,情形取決于資本這一生產要素的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的力量對比。如圖分析:2、利潤(利息)收入課稅的歸宿2023/1/31《財政學》70資本的供給彈性大于資本的需求彈性時利潤(利息)收入課稅的歸宿如果資本的供給彈性大于資本的需求彈性,那么,資本所有者在稅收的轉嫁中將處于較有利地位,生產者則處于較不利地位。政府稅收將大部分向前轉嫁給生產者,落在生產者身上。資本收益率資本投入量DS’SEE’FKK’IdIIsOT2023/1/31《財政學》71資本的供給彈性小于資本的需求彈性時利潤(利息)收入課稅的歸宿如果資本的供給彈性小于資本的需求彈性,那么,資本所有者在稅收的轉嫁中將處于較不利地位,生產者則處于較有利地位。政府稅收將大部分不能轉嫁,落在資本所有者身上。資本收益率資本投入量SEKK’E’FIdIIsODD’T2023/1/31《財政學》723、地租收入課稅的歸宿以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為課稅對象的所得稅,其稅負的轉嫁與歸宿,情形完全取決于土地的需求彈性。因為,土地的供給曲線基本上是無彈性的,無論地租率怎樣變化,土地的數(shù)量都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隨之變化。在土地的供給彈性等于0的假定下,土地所有者在稅收的轉嫁中將處于不利地位,政府稅收將完全不能轉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如圖分析:2023/1/31《財政學》73地租收入課稅的歸宿在土地供給完全無彈性的條件下,政府對土地所有者地租收入的課稅,將完全不能轉嫁,由土地所有者自己負擔。土地供給量地租率SDEE’NORdRsTD’2023/1/31《財政學》744、生產要素收入課稅歸宿之基本結論:政府對生產要素收入課稅的歸宿決定于生產要素的供求力量的對比如果要素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要素所有者將在稅負轉嫁中處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稅收會更多的向前轉嫁,落在要素購買者身上。如果要素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要素購買者即生產者將在稅負轉嫁中處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稅收會更多的向后轉嫁,落在要素所有者身上。2023/1/31《財政學》75四、稅收轉嫁的一般規(guī)律1、稅收轉嫁與供求彈性2、稅收轉嫁與課稅范圍3、稅收轉嫁與計稅方法4、稅收轉嫁與經濟交易5、稅收轉嫁與商品性質6、稅收轉嫁與市場形態(tài)2023/1/31《財政學》76

稅負轉嫁理論是研究確定稅收最終負擔人和分析稅收對國民經濟及收入分配影響的理論。隨著財政稅收實踐與理論的發(fā)展,在西方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和觀點,歸納起來,可分為“絕對轉嫁論”和“相對轉嫁論”。五、稅負轉嫁理論簡介2023/1/31《財政學》771.絕對轉嫁論絕對轉嫁說是指對稅負轉嫁問題做出絕對的結論,即一切稅收都可以轉嫁,或某種特定稅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轉嫁。這一觀點包括“純產品說”、“純所得說”以及“均等分布說”。2023/1/31《財政學》782.相對轉嫁論稅負轉嫁的相對論是對稅收轉嫁問題不作絕對的結論,認為稅收負擔是否轉嫁以及轉嫁的程度如何,要根據(jù)稅種、課稅商品的性質、供求關系以及其他經濟條件的不同而異。相對轉嫁論最先由德國經濟學家勞(Rau)提出,后由美國經濟學家塞里格曼(Seligman)系統(tǒng)化,現(xiàn)代觀點基本上都屬于相對說。2023/1/31《財政學》79第七節(jié)稅收制度一、概念:稅收制度——簡稱稅制,是國家有關稅收方面的各種稅收法令和征收辦法的總稱,是國家向納稅人征稅的法律依據(jù)和工作規(guī)程,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二、稅收制度功能: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調節(jié)經濟的手段,稅收制度則使這種手續(xù)法律化、制度化,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稅收制度,是正確處理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分配關系的需要,是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稅收職能的需要。具體來說,稅收制度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稅收制度是稅收分配的法律依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