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陸與東南亞的建筑_第1頁
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陸與東南亞的建筑_第2頁
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陸與東南亞的建筑_第3頁
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陸與東南亞的建筑_第4頁
第十七章 印度次大陸與東南亞的建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七章

中古印度與東南亞的建筑

中古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的建筑指該地8—19世紀的建筑。12世紀后土耳其穆斯林占領了印度北部,14世紀末蒙古人又在印度建立了信奉伊斯蘭教的莫臥兒帝國,因此,中古印度的建筑應包括伊斯蘭建筑。但為歸類的方便,中古印度的伊斯蘭建筑歸于第九章中古伊斯蘭建筑之中。第十章主要介紹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建筑。

至于中古東南亞的建筑,即8—19世紀東南亞受到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影。向的宗教建筑,其中,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與中國長城、印度的泰吉陵、埃及的金字塔并列為世界東方五大古跡。

(公元8世紀一公元19世紀)1古印度建筑:B.C.500年產生佛教(B.C.2000年左右創(chuàng)立婆羅門教)謨亨約.達羅城

1)城市的街道是按主導風向排列成南北向,東西則用次要道路聯系起來,非常整齊,拐角處都做成圓角.2)城市下水道

城市經過規(guī)劃,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

大約7.77平方公里。第一節(jié)謨亨約·達羅城摩亨佐達羅城的總平面謨亨約·達羅城(Mohej。—daro,公元前三千紀)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個,位于印度河下游,現今巴基斯坦境內。城市經過規(guī)劃,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大約7.77km’。主要干道順主導風向而南北走,寬達lorn,由東西向的次要街道把它們連接起來,形成方格形的街道網每個街區(qū)長約336m,寬約275m。城市分兩部分,下城住市民、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上城建造在大約l0m高的人工平臺上,住著祭司和貴族。上城里有一座高塔;一個可能是祭祀或節(jié)日用的大廳,方形,每邊長約28m,里面4排圓柱,每排5棵,柱子用磚砌,屋頂是平的;另外還有一座廟宇,四周有柱廊,柱廊里有走道和各種房間。院子中央有一個大水池,長11.3m,寬7m,深2.4m。池壁厚2—2.5m,用磚精工砌成,為抵抗水的側壓力,稍微向后傾斜一點。摩亨佐達羅城·堵坡(stupaB.C.270-B.C.52)埋葬佛骨堵波是半球形的建筑物,和世界各地許多早期的墳墓形制一樣,脫胎于住宅。印度北方古代的住宅是竹編而抹泥的,近于半球形。最大的一個串堵波在桑契(Szlchi),大約建于公元前250年。它的半球體直徑32m,高12。8m,立在4.3m高的圓形臺基上。臺基的直徑是36.6m。頂上有正方的一圈石欄桿,圍著一座托名佛邸的亭子,冠戴著3層華蓋。半球體是用磚砌成的,表面貼一層紅色砂石第二節(jié)佛教建筑桑契大.堵波四周有一圈石欄桿,建于公元前2世紀,海面正中設一個門(公元前1世紀),朝向正方位。欄桿仿木結構,在立柱之間用插榫的方法橫排著3根石料,斷面呈橄欖形。桑奇1號坡的欄桿門桑奇1號坡建于B.C.250 年,半球體直徑32M,高12.8M,立在4.3M高的圓形臺基上。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僧徒們依山鑿窟,建造了許多僧院,名為毗訶羅(Vihara)。它們大抵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小禪室,顯然模仿民居的三合院布局。毗訶羅的旁邊通常有舉行宗教儀式的石窟,名為支提(Chaitya)。支提多為瘦長的馬蹄形,也有一圈柱子。在里端,半圓部分的中央是一個就地鑿出來的宰堵波石窟阿丹陀石窟阿丹陀石窟的總平面阿丹陀石窟的立面卡爾利支提窟卡爾利支提窟的平面菩提伽佴寺佛祖塔在相傳佛祖悟道的地方,菩提迦耶(Budh—G9ya),造了?!獋€廟和一座塔(公元前2世紀建,14世紀重建)。塔是金剛寶座式的,在高高的臺基上立5座修高的方錐體,中央一座獨高55m,4角的4座小得多。它們布置得比較密集,塔表面雖然覆滿了雕刻,但仍舊保持著整體輪廓的幾何明確性,有水平分劃而不很顯著。塔的形象單純挺拔,莊重有力。4個小塔同中央主塔對比,不僅反襯了主塔的高大,而且加強了它的動勢,使它仿佛從小塔中沖突而出,騰空而去。這種金剛寶座式塔以后傳到東南亞,也傳到中國。第四節(jié)東南亞國家宗教建筑尼泊爾尼泊爾有多種民族和多種文化,與西藏有密切的文化交流。它流行佛教,也有婆羅門教。它的宗教建筑主要有三種形式:兩種是佛教或印度教的樓閣式(PagodaStyle)和串堵波式(StupaStyle);一種是婆羅門教的,叫什喀拉式(ShikharaStyle),即北印度的外廓柔和的高塔。樓閣式塔是木構的,多為方形,2至4層,每層有出挑深遠的檐子,用雕花斜撐支承。頂上是四坡攢尖頂,中央有覆鐘和相輪。加德滿都,巴坦,沙拉多拉牢堵波巴特岡,達巴廣場緬甸只流行佛教。7一8世紀時,廟宇和印度婆羅門教的相仿,方形的主體,方錐形的頂子分為許多水平層。墻面比較簡潔、嚴整。也有僧院和宮殿。緬甸巴根,明迦拉賽底塔阿瑜陀耶,?堵波泰國于14世紀才統(tǒng)一為—一個國家,建都阿瑜陀耶(Ayudhya)。它的建筑除印度影響外,還有高棉(柬埔寨)的影響。泰國也是—個佛教國家。南部的寺廟,是高棉式的。有層層山墻、向前的門廊和外廓柔和的塔。但塔形顯然又來自北印度的什喀拉式婆羅門塔。北部則在14世紀后有緬甸式的覆鐘形?堵波。泰國的牢堵波比較陡峭挺拔,臺基、塔體、圣骸堂、錐形頂子等各個組成部分和緬甸的塔相同,但各部分形體完整,區(qū)別清楚,交接明確,幾何性很強,顯得更多變化,更豐富。泰國柬埔寨的宗教建筑在早期同印度的一樣,10~13世紀,形成了自己強烈的特色,并且創(chuàng)造了東南亞最宏偉壯麗的建筑群柬埔寨廟宇的典型形制是金剛寶座塔。在3層或者5層臺基上建造5座塔,中央一座,四角各一座。偶或只造中央一座。神堂就在塔里??v橫兩個軸線都完全對稱。臺基周邊圍一道柱廊,用石材建造,卻借用民間木結構的形式,有陡削的兩坡起脊屋頂柬埔寨吳哥窟最外一圈圍墻東西長約1480m,南北約1280m,墻外有190m寬、8m深的人工河。建筑群的中心是一座金剛寶座塔吳哥窟總平面圖局部剖面圖金剛寶座塔在兩層寬大的平臺上,每層平臺的邊沿有一圈復廊,角上有亭,第二層平臺的角亭的頂子高聳成塔。每邊有門,西面是正面,兩層平臺的西面都有3座門,它們之間用田字形的廊子連接。第一層平臺的東面也有3座門,其余的都只有1座門。這些門串連成縱橫兩根主要軸線。平臺很高,角亭和大門之前都有長長的臺階,因此,連接兩層平臺的門的廊子,分段升高,在正面形成了重重疊疊的山墻,輪廓很豐富活潑。門和角亭的屋頂是十字脊的,4個山墻面都有錯落,接應著廊子,這是柬埔寨木構建筑中常用的手法,泰國建筑中也多有所見。所有的廊子的頂子都是筒形拱的,因此兩坡起脊的屋面微呈外凸的弧形,而與木構的不同。金剛寶座塔在縱橫兩條軸線的交點上。高高的臺基基底是21lmXl84m,上面沿邊圍一圈廊子,它們和4個長方形的過廳以及中央的方形神堂又組成一個田字形的布局,把5座塔連接起來。中央神堂上的塔高約25m,連臺基和兩層平臺一起總高大約65m。4角上的塔比中央的只略小一點,相距比較遠,構圖很舒展。塔的輪廓呈柔和的曲線,5個成簇,有如春筍之競發(fā)。第二層平臺角亭上的塔同它們相呼應,使建筑群輪廓多一層起伏,也更加舒展多了第十九章中古日本國的建筑(公元6世紀中葉一公元19世紀中葉)中古日本國的建筑,指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日本明治維新以前的建筑。日本為島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盛產木材,木架草頂為日本建筑的傳統(tǒng)形式。

6世紀時,隨中國文化的影響和佛教的傳人,日本建筑開始采用瓦屋面、石臺基、朱白相映的色彩以及有舉架和翼角的屋頂,出現了莊嚴宏偉的佛寺、塔和宮室,神社和住宅的樣式也發(fā)生變化。日本建筑的類型有神社、佛寺、府邸住宅、城池和天守閣、鳥居等。著名建筑有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平等院鳳凰堂、伊勢神宮等。日本的庭園也十分有名,受中國園林影響,又發(fā)展為具有日本特色的庭園。由早期的池泉庭園、寢殿造庭園、凈土庭園到枯山水(書院造)庭園、茶庭、回游庭園、江戶園林,在世界各國園林中獨樹一幟。日本國的地圖神社建筑正殿是長方的或正方的,有一些分里外兩間。本梁架,有近似抬梁式的,也有近似川斗式的。兩坡頂,懸山造。正脊上橫向安置著一排圓木,叫做堅魚木。脊的兩端各有一對方木,高高挑起,形成交叉,叫做千木。堅魚木和千木顯然是原始的屋頂結構構件的遺跡,是古式神社建筑的重要特征性構件。地板大多架起1m以上,有一些神社還在四周將地板延伸展出為平臺。入口在長邊或在山墻。門前設木梯。木梯小而陡,朝圣者需用足尖小心翼翼往上走,增加了崇敬莊嚴的氣氛。古代神社的形制:最重要的神社-------三重縣的伊勢神宮(皇大神宮)。它在海濱的密林里,是一個圣地。神宮分內外兩宮,各有4層木板或木柱圍成的欄柵,地段呈長方形,正殿在最里層。按照規(guī)定,內外宮的全部建筑物輪流每20年徹底重建一次,因此經常保持很完好的狀態(tài),但是不免漸漸有新因素滲透進去。伊勢神宮伊勢神宮正殿的平面伊勢神宮外觀伊勢神宮的立面鳥居在神社圣地的大道上或者木柵上,往往有一種牌樓式的門,名為鳥居。它的形式十分簡單:一對立柱,上面架一根橫梁,兩端挑出;稍低,有一根枋子,兩端插入柱身,也有在外側伸出的。

1)日本神社建筑代表.2)堅魚木,干木是古式神社建筑的重要特征性構件.3)鳥居:牌樓式門.伊勢神宮的特點:佛寺建筑佛教在6世紀中葉傳到日本,當時正值日本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6世紀末和7~8兩個世紀,為鞏固封建制度和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日本大量吸收中國的封建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中國的建筑術隨著佛寺建筑而在日本廣泛流傳,從此對日本的建筑發(fā)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日本建筑史中打下了鮮明的印記。早期的佛寺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主要特點。最根本的第一是平行梁架系統(tǒng),包括斗拱和相應的空間特點第二是總平面的布局形制,內向的院落和對稱軸線;第三是主要的建筑類型,如大殿和塔等等法隆寺:法隆寺金堂立面金堂兩層,底層面闊5間,進深4間(1836mXl5.18m),二層各減一間。歇山頂。用梭柱而不用虹梁。出檐寬闊(下層出5.6m,而柱高4.5m),因為二層檐柱在底層金柱之上,收縮很大,出檐更顯得深遠飄灑,但稍覺束腰太細。法隆寺金堂剖面法隆寺五重塔立面法隆寺五重塔剖面法隆寺五重塔法隆寺塔5層,底層至四層平面3間見方,第五層兩間。塔內有中心柱,由地平直貫寶頂。塔總高32.45m,其中相輪等約高9m。各層面闊不大(底層總面闊10.84m),層高小(底層柱子高只有3m多,二層柱高約1.4m),而出檐很大(底層出4.2m),所以這座塔仿佛就是幾層屋檐的重疊,非常輕快俊逸。唐招提寺金堂由中國高僧鑒真和尚主持建造,面闊7間,進深4間(大約28.18mXl6.81m),前檐有廊。正面開間由中央向兩側遞減,略略表示一點主次。柱頭斗拱為六鋪作,雙抄單下昂。仍然是單棋,偷心造。補間只有一個斗子蜀柱。桂離宮桂離宮的松琴亭田舍風住宅,模仿茶室(草庵風茶室盛行之后)稱為“數寄屋”。數寄屋:一般說來,數寄屋比茶室整齊一些,多講求一些實用,少一些造作的野趣,因此更顯得自然平易。木材常常涂成黝黑色,障壁上畫水墨畫,是數寄屋的一個特點??萆剿?京都府龍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東庭枯山水選石,不同于中國的好尚湖石,不求瘦、漏、透,而求其雄渾深厚,氣象壯大。精選形狀紋理,或如懸?guī)r削壁,或如連峰接嶺,或如平岡遠阜。也不同于中國的偏愛用石頭堆疊成假山,而只利用每塊石頭本身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