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_第1頁
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_第2頁
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_第3頁
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_第4頁
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歷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第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導入神舟五號發(fā)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飛行時間/圈數(shù):21小時/14圈楊利偉1965.6.21~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第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9時發(fā)射10月17日4時33分返回共115小時33分指揮長費俊龍1965.5.5~江蘇昆山市巴城鎮(zhèn)人操作手聶海勝1964.10.13~湖北棗陽人第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兩彈”的成功研制第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我國的“兩彈元勛”是誰?“兩彈”是哪兩彈?2.第一顆原子彈是由哪國制造成功的?3.原子彈第一次在軍事上使用的情況是什么?4.中國發(fā)展原子彈的原因是什么?“兩彈元勛”鄧稼先“兩彈”是指原子彈、導彈原子彈、氫彈矛盾?原子彈(原子彈、氫彈)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1945年7月16日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左右,美派兩架B-29飛機飛臨日本廣島投擲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彈重約4100公斤,爆炸威力約14000噸梯恩梯當量;8月9日上午10時30分,美又派飛機向日本長崎投擲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彈重約4500公斤,爆炸產(chǎn)生的威力估計為20000噸梯恩梯當量。目的:防御、打破核訛詐中國要是沒有原子彈這個東西,人家就要欺負我們。——毛澤東第5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科學院學部在北京成立(1955年6月1日)郭沫若(郭開貞)1892.11.16~1978.6.12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詩人四川樂山沙灣人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是中國大陸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中國科學院的學術領導機構。負責對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計劃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咨詢,對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出研究報告,對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和中長期目標提出建議,對重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第6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第7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中國第一顆氫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第8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從首次爆炸原子彈到爆炸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前蘇聯(lián)用了4年,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2年零8個月第9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鄧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第12屆中共中央委員。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他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還領導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皟蓮椩獎住编嚰谙?924.6.25~1986.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身患重病的鄧稼先在醫(yī)院與同行探討學術問題第10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兩彈一星”功勛王淦昌(中)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是核武器研究實驗工作的開拓者。他指導并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制工作,是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為我國高科技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王淦[gàn]昌與研究人員一起工作第1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乘克萊夫蘭總統(tǒng)號(PresidentCleveland)輪船回國

1950年6月,錢學森的造訪讓當時美國國防部海軍次長金布爾陷入不安,錢學森剛一離開辦公室,他立即撥通司法部的電話,決不能放走錢學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因為無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個師。

1955年9月17日,在美國的洛杉磯港口,克萊夫蘭總統(tǒng)號輪船即將起航。世界著名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購買了這一天的船票,返回中國。錢學森是當時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同時還是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兼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主任,當時的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沒能到碼頭送行,但他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錢學森回國絕不是去種蘋果樹的。火箭之王中國航天之父第1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錢學森回國時在北京車站受到熱烈歡迎錢學森周培源吳有訓第1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錢永健RogerYonchienTsien1952.2.1~美籍華裔化學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于當?shù)貢r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裔美國科學家下村修(OsamuShimomura)、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Chalfie),以及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三人在發(fā)現(xiàn)綠色熒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按傳統(tǒng),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140萬美元),三人將分享諾貝爾獎金。第1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華裔科學家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Alfred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瑞典籍化學家工程師硝化甘油炸藥發(fā)明人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1922年生于合肥,美籍華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達賴:1935年生于西藏,中國國籍,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高行?。?940年生于江西,法籍華人,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錢永健:1952年生于紐約,美籍華人,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第15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一號”試驗成功(1960年11月5日上午9時)蘇聯(lián)撤走專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中國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用蘇聯(lián)專家認為會爆炸的中國自己生產(chǎn)的國產(chǎn)燃料,成功地發(fā)射了一枚蘇制P-2導彈。而此時中國人按照蘇聯(lián)提供的圖紙仿制出來的導彈,也開始進入最后的組裝。人們把新中國航天人自己制造出來的第一枚導彈命名為“東風一號”。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時,中國第一枚仿制的火箭“東風一號”點火了。第一次引進彈發(fā)射成功,第一發(fā)仿制彈也發(fā)射成功,“東風一號”成為壓倒西風的前鋒。第16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二號”飛行試驗成功(1964年6月29日)頭腦熱起來的火箭人異想天開地為一步登天把V-2的圖紙放大了一倍,制造出的“東風2號”于1962年3月21日上午9時5分53秒發(fā)射失敗。1964年6月29日,“東風二號”又開始發(fā)射試驗。連續(xù)三發(fā)都取得了成功。標志著中國從此擁有了可以遠程打擊的導彈盾牌。第17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966年10月27日9:00進行導彈和原子彈的“兩彈結(jié)合”飛行試驗,9:09分14秒,核彈頭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導彈核武器首次試驗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18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我國向太平洋海域進行全程發(fā)射洲際導彈試驗成功(1980年5月18日)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鄧小平第19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航天技術第20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屠善澄郭永懷王大珩趙九章羅沛霖王希季楊嘉墀錢驥陸元九閔桂榮參加“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研制的部分專家第2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運載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發(fā)射控制臺操縱員胡世祥按下發(fā)射按鈕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第2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繼蘇、美、法、日后第五個自行研制和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第2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基地官兵收聽衛(wèi)星發(fā)回的“東方紅”樂曲第2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人造衛(wèi)星第25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我國發(fā)射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實驗通信衛(wèi)星“STW-1”1984年4月8日1988年9月7日我國發(fā)射“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第26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繼美蘇之后成功發(fā)射并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1975年11月26日11時30分至11月29日是繼美蘇后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第27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我國首次用一枚運載火箭發(fā)射三顆衛(wèi)星——“科學實驗衛(wèi)星9號”。是中國發(fā)射的第9、10、11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標志著中國宇航技術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成功發(fā)射“一箭三星”第28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舟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我國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1號”在酒泉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并安全返回,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飛向茫茫太空的一次歷史性跨越。第29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聳立在發(fā)射架前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神舟一號1999.11.20.06:30:07~1999.11.21.03:41: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飛行時間/圈數(shù):21小時11分/14圈神舟二號2001.01.10.01:00:03~2001.01.16.19:22: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飛行時間/圈數(shù):6天零18小時/108圈神舟三號2002.03.25.22:15:00~2002.04.01.16:51: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飛行時間/圈數(shù):6天零18小時/108圈神舟四號2002.12.30.00:40:00~2003.01.05.19:16: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地區(qū)飛行時間/圈數(shù):6天零18小時/108圈神舟五號2003.10.15.09:00:00~2003.10.16.06:28: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qū)飛行時間/圈數(shù):21小時/14圈神舟六號2005.10.12.09:00:00~2005.10.17.04:33: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秋韻飛行時間/圈數(shù):115小時33分鐘/76圈神舟七號2008.09.25.21:10:04~2008.09.28.17:37:00著陸地點: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飛行時間/圈數(shù):68小時27分鐘/45圈第30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舟五號發(fā)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飛行時間/圈數(shù):21小時/14圈楊利偉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艙繼俄羅斯、美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9時第3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五航天全程回顧第3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舟六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10月12日上午9時“神舟六號”發(fā)射成功2005年10月12日9時飛行員費俊龍(左)和聶海勝(右)第3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005年10月17日4時33分,“神舟六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圖為聶海勝出艙一刻?!吧裰哿枴狈祷嘏摮晒χ懙?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采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28日17點37分返回艙在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神舟七號肩負航天員第一次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科學實驗(包括在太空中進行固體潤滑材料和太陽能電池極板艙外暴露試驗)、釋放小衛(wèi)星(小衛(wèi)星將圍繞軌道艙進行伴隨飛行)、太空中繼終端試驗(為我國建立天地測控網(wǎng)奠定良好基礎)。第35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神七航天員(左起:景海鵬、翟志剛、劉伯明)第36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雜交水稻技術和醫(yī)療技術第37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袁隆平1930.9.7~江西九江市德安縣人雜交水稻研究創(chuàng)始人“雜交水稻之父”

“當代神農(nóng)”

“米神”原子彈讓中國人不再受恐嚇!袁隆平使中國人不再挨餓!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水稻)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fā)明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贊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第38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種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zhì)優(yōu)良、適應性廣的秈[xiān]型雜交水稻。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觀察兩系法雜交晚稻的結(jié)實情況。袁隆平在觀察水稻生長情況“雜交水稻之父”第39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袁隆平獲得國際農(nóng)業(yè)最高獎——世界糧食獎第40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001年2月19日江澤民與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袁隆平(右)合影第4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袁隆平當選2004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第4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958年9月5日《解放日報》報道“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和中醫(yī)科合作采用針灸代替藥物麻醉,已獲得成功”。文章介紹8月30日,該院耳鼻喉科尹惠珠主任醫(yī)師第一次以針刺代替藥物麻醉,手術順利。到9月4日,該院已成功為13例患者摘除了病變的扁桃體。應用針刺麻醉施行扁桃體手術獲得成功開創(chuàng)麻醉新途徑第4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上海第六人民醫(yī)院首例斷肢再植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陳中偉醫(yī)師等為一名27歲的上海機床鋼模廠工人王存柏成功地接活了一只完全斷離的右手前臂。半年后,再植肢體功能已恢復良好功能。這是我國第一次斷肢再植獲得成功。陳中偉1929.10.1~2004.3.23浙江寧波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第4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958年上鋼三廠青年爐長邱財康在工作中被1200℃鋼水燙傷,全身燒傷面積89.3%,其中三度燒傷23%。瑞金醫(yī)院(原廣慈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燒傷??撇》?,率先制定出有關燒傷治療的程序,挽救了邱財康的生命,成為我國燒傷外科發(fā)展的開端。1958年救治大面積燒傷病人邱財康成功第45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63”計劃和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應用第46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86年3月“863”計劃出臺第47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王大珩1915.2.26~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應用光學專家王淦昌1907.5.28~1998.12.10中國核科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著名高能物理學家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楊嘉墀1919.7.16~2006.6.11江蘇吳江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衛(wèi)星和自動控制專家陳芳允1916.4.3~2000.4.29浙江臺州黃巖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空間系統(tǒng)工程專家

1991年4月,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榮獲“863計劃”榮譽證書。1983年,這4位科學家聯(lián)名上書中共中央,建議發(fā)展中國自己的高技術。經(jīng)過全國200多位專家全面論證,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高技術研究發(fā)展綱要》即“863計劃”誕生?!?63”計劃倡議人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第48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91年鄧小平為“863”計劃實施5周年揮毫題詞“發(fā)展高科技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863”計劃四位科學家給黨中央的信和鄧小平的批示時間均在1986年3月而得名第49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生物工程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第50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國家領導關注“863”“863”計劃實施意義推動了我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縮短了我國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第51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國家圖書館大型計算機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勝利油田的石油勘探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中國銀行大型計算機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中學生在電子教室上課第52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政府上網(wǎng)工程企業(yè)上網(wǎng)工程家庭上網(wǎng)工程第53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全國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wǎng)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wǎng)友要維護網(wǎng)絡安全不破壞網(wǎng)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學生文明安全上網(wǎng)須知第54頁,共6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課堂小結(jié)“兩彈”的成功研制航天技術雜交水稻技術和醫(yī)療科技“863”計劃和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應用1.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2.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爆炸成功3.我國導彈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發(fā)展4.我國核武器成功研制的重大意義1.導彈核武器研究推動航天技術進步和航天事業(yè)發(fā)展2.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3.我國航天試驗飛船的四次成功發(fā)射4.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及其意義1.第一個水稻矮稈良種培育成功2.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3.新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小面積試驗成功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醫(yī)療技術1.“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