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_第1頁
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_第2頁
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_第3頁
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_第4頁
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自助游實用省錢之攻略北京恭王府發(fā)布時間:[2006—07-2010:32:42]閱讀30932

恭王府在西城區(qū)前海西街。是目前現(xiàn)存王府中規(guī)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一座。?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親王府第。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珅的邸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邸宅入官,嘉慶帝將其一部分賜給其弟慶僖親王永磷,是為慶王府.以后咸豐將慶王府收回,轉賜其弟奕沂,是為恭王府。咸豐、同治年間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園。?恭王府的建筑,可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邸占地46.5畝,分為中東西三路,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后面環(huán)抱著長160余米的通脊二層后罩樓。樓后為花園,占地38.6畝,園內建筑也約略形成中東西三路,園中散置了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闊3間的大門和面闊5間的二門,門里原有正殿銀安殿,已毀,現(xiàn)存后殿,即嘉樂堂;東路由三進四合院組成,是恭親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為錫晉齋,院宇宏大,廊點周接,氣派非凡。在三路院落之后,環(huán)抱東西長160米的40余間兩層后樓,東邊名瞻霧樓,西邊名寶約樓。樓后即花園—-蘋錦園,俗稱恭王府花園,占地2.8萬平方米。園內建筑分中東酉三路,也有約略的軸線,散置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臺、大戲臺、沁秋亭等。?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qū)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它的陸上建筑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

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qū),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余地區(qū)則分布著40個景區(qū),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也照搬過來。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qū).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

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遺憾的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人憑吊。門票價格:60元乘車路線:乘331、365、375、801路可達.紀念堂對外開放廳室主要有:①北大廳。正中是毛澤東漢白玉座像,總高3.45米.背景是一幅《祖國大地》絨繡,寬23.74米,高6.6米。大廳里的4根方柱,柱體是江蘇無錫奶油紅大理石,柱端采用天山白色大理石作襯托。地面鋪杭州灰色大理石。天花板上裝110盞玻璃葵花燈.【學校名稱】北京大學

簡稱北大

PekingUniversity,英文媒體也常用BeijingUniversity【成立時間】1898年【學校性質/歷史地位】北京大學,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以中國最高學府身份建立,最初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tǒng)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傳承著中華數千年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tǒng),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xiàn)代的延續(xù),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可以用“上承太學正統(tǒng),下立大學祖庭"來評價北大的歷史地位.在2006英國TimesHigher的世界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在總平均排名世界第十四,名列亞洲高校第一。國家“211工程”大學.北大西門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fā)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會理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北京大學因而在中國文化史和近現(xiàn)代歷史中均享有重要的地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fā)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北大南門【學校地址】北京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核心地帶,西靠“頤和園”,北臨“圓明園”,南靠北四環(huán),周邊高校眾多,例如東北邊的清華大學、東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邊的中國農業(yè)大學,南邊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學校概況】占地2707853平方米(4062畝)。北京大學現(xiàn)有普通本??茖W生15000余人、碩士生8119人、博士生3956人,共有5個學部、42個院系、216個研究所(中心)、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個附屬和教學醫(yī)院;100個本科專業(yè)、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258個碩士專業(yè)、228個博士專業(yè);81個全國重點學科、3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88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1135名)、1503名副教授。北京大學的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藏書629萬余冊?,F(xiàn)任校黨委書記閔維方教授、校長許智宏院士。北京大學教學樓【歷史變遷】★

京師大學堂1898年,經光緒皇帝下詔,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chuàng)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xiàn)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學.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后,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1902年12月,京師大學堂恢復.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中央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大學,為中國近代正式設大學之始,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現(xiàn)代學制.北大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tǒng)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鐘亭★

國立北京大學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嚴復出任校長。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使得北京大學思想解放,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朱家驊、胡適等一批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曾在此時期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魯迅也在此兼講師。北大因而成為開風氣之先的“新文化運動”中心和多種社會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學是中國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要發(fā)源地和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學教授“南陳北李"相約分別在南方和北方籌建中國共產黨,陳獨秀當選為第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長期作為中共實際的領袖人物。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fā)。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羅家倫起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隨后舉行示威游行。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fā)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往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北京大學復員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復校,胡適出任校長,整合了北平大學醫(yī)學院、農學院以及北洋工學院在北平的部分師資和學生。北京大學圖書館★

合并后的北京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土、建4系合并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學,農學院、醫(yī)學院、政法專業(yè)等脫離北京大學,或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關院校。院系調整后的北京大學遷校址于原燕京大學校址,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中國各行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發(fā)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貢獻",并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fā)表講話,發(fā)出了“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號召。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啟動了“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從此,北京大學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1998年5月4日,原北京醫(y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yī)學專科學校,創(chuàng)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y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yī)學院。1985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yī)科大學.靜園草坪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原北京醫(y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yī)學??茖W校,創(chuàng)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y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yī)學院。1985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yī)科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大建設的新時期,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兩所大學之一。毛澤東題寫的北京大學校名北京大學始終保持“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百余年來,北大校園中人文淵藪,英才輩出,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據統(tǒng)計,北大校友中,已有吳文俊、王選、黃昆等三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僅五人),12人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近500人當選兩院院士,北大的畢業(yè)生和教師為我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y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yè)、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區(qū)前海西沿18號。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園,后成為恭親王奕沂府的草料場和馬廄。民國年間,恭親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園賣給輔仁大學,把此處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宅園。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這里渡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國子監(jiān)在北京城的東北隅,有一條古老的成賢街,在其人口處和中間,矗立著4座完整的過街牌樓,金碧輝煌。人們走進這條古老的街道,可以遠遠望見牌樓上三個斗大的金字“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是元、明、清三代的國家最高學府,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十年(130年)。明初稱“北平郡學”,永樂二年(140年),復改稱國子監(jiān)。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有集賢門、太學門、辟雍、彝倫堂、敬一亭等,建筑布局相當講究。進人學府院內大門-—太學門,即可見到一座瑰麗壯觀的琉璃牌坊,南面的題字是“圜橋教澤”,北面的題字是“學海節(jié)觀”。正廳彝倫堂,是監(jiān)生們會講的大禮堂,皇帝來國子監(jiān)講學時在這里設座.東西兩廊各有房33間、設監(jiān)內“六堂”:東為率性、誠心、崇智,西為修道、正義、廣業(yè),是監(jiān)生課堂。東西兩面還有4廳:東為典簿、繩愆,西為典籍、博內,是監(jiān)內分管文書、紀律、圖書、教學的辦公處。國子監(jiān)內有十三經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東西六堂,縣位于國子監(jiān)與孔廟的夾道之內。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共63萬余字.經書由蔣衡花費十二年的時間書寫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為主劉墉為副安排考訂蔣衡所書的經書并動工刻石。這部十三經刻石成于乾隆年間,故又被稱為“乾隆石經"。國子監(jiān)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學家許衡,當時有學生200余人。在這里學習的學生叫“監(jiān)生”,大致有三種來源:一是從全國各地秀才中選拔的正途監(jiān)生,到此作進一步深造;二是外國留學生,大致來自高麗、逞邏、交趾、俄羅斯等;三是“捐監(jiān)”,掛名監(jiān)生,只要交足銀子,就能領取“監(jiān)照”,算是監(jiān)生。六百年前的三朝最高學府,如今建筑依然,已改為首都圖書館。寬敞的院落,參天的古柏,花木蔥蘢,清雅幽靜,為當代的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梅蘭芳紀念館位于北京西城區(qū)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兩進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蘭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

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經過修繕,梅蘭芳先生搬到這里居住。梅蘭芳先生逝世后,周梅先生的親人將家中珍藏的照片、劇本、紀念品等共3萬余件文物、資料捐給國家。1986年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約40多公里處的一個著名的陵墓區(qū)。這里青山環(huán)抱,風景美麗,在方圓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后人稱為明十三陵。十三陵是明代皇陵,位于昌平縣天壽山下的盆地中。其中包括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處,統(tǒng)稱十三陵。十三陵廣達40平方公里,建造用時長達200多年(1409-1644),工程極為浩大。陵區(qū)三面環(huán)山,蟒山、虎峪雄踞兩側;北京平原橫陳于前。神路長達20余里。十三座陵墓呈整體布局,各陵又自成體系。一般游人主要游覽其中的兩個陵墓,一個是建筑規(guī)格最宏偉的長陵,一個是將地下宮殿發(fā)掘出來的定陵。大宮門是十三陵的正門,大宮門左右各有龍、虎二山把門。門右側立有“下馬碑”,從前不論帝后、大臣等,到此必須下馬步行進入陵區(qū),以體現(xiàn)皇祖?zhèn)兊某绺吲c尊嚴。長陵建成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明樓匾額上寫有“長陵”二字,碑上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字樣.高聳的明樓,是長陵的標志。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陵墓,建于公元1426年。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不足九個月。獻陵分為前后兩組建筑,前部分建陵門,棱恩殿自成一院落,后一院落則由三座門起始,由二柱門、石供案、明樓、寶城等組成。京東大溶洞位于平谷縣黃松峪鄉(xiāng)黑豆峪村東側,是爬山、攀巖、公路自行車等多種旅游運動項目的理想場所。京東大溶洞發(fā)育于中元古界,高于莊組白云巖地層,距今大約15億年,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溶洞之一,由此號稱“天下第一古洞”。國家4A級旅游區(qū),是平谷接待游客最多、旅游收入最高的旅游景點.京東大溶洞現(xiàn)洞內全長2500多米,其中有100米的水路。洞內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彩.洞內沉積分類有:鵝管、石筍、石珍珠、石鐘乳、石塔、石幔、石人、石獸、石花等,最為壯觀的是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洞壁上具有浮雕特色的“龍繪天書”,洞壁上群龍飛舞盤旋,活靈活現(xiàn),天書文字曲折,仿佛記敘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古老傳說。洞內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彩。景點名稱云居寺云居寺行車路線乘917路車到房山站,換乘開往云居寺方向的中巴到云居寺;或乘游10路直達所在區(qū)縣房山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房山區(qū)南尚樂鎮(zhèn)水頭村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20元,學生10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云居寺位于北京城南郊,距市區(qū)約75公里.這里鄰近上方山云水洞,又有拒馬河流經,景色殊麗.?

寺建于隋唐之際,歷代屢有擴建,是北京南郊的佛教圣地,惜于八年中日戰(zhàn)爭中遭兵焚,僅存北塔(遼塔)及四周的唐塔;近年又修復大悲殿、天王殿、配殿、藏經閣、戒壇等建筑.

云居寺除了是一座歷史名剎外,這里也保存自隋唐迄明清的石刻經板,尤為珍貴。云居寺刻經始自隋代的靜琬和尚,他為了永久保存佛法,遂將佛經刻於長100公分、寬50公分的石板上,以後代代相傳,從未間斷.?

云居寺石經板主要藏于寺內南塔塔前地穴中,藏量豐富,共發(fā)掘出一萬多件石刻經板。云居寺門外的石經山也有四千多塊石經板,分藏于九個洞窟,其中以第五窟的雷音洞所藏最具價值,約有100多塊隋唐的佛刻石經,洞內石柱上并雕有1056尊佛像.總計云居寺一帶的石經板達一萬五千馀件,時間上涵蓋千馀年,內容包含佛經三千四百馀卷,不但工程浩大,同時也展現(xiàn)中國石刻藝術精湛的一面,有"北京小敦煌"之稱。景點名稱白草畔白草畔行車路線天橋或六里橋乘917路車到房山站,換乘開往白草畔的中巴到四馬臺村所在區(qū)縣房山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房山區(qū)史家營鄉(xiāng)四馬臺村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白草畔自然風景區(qū)于房山區(qū)霞云嶺鄉(xiāng)四馬臺村,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2035米,是北京地區(qū)惟一能乘車直達2000多米高峰的旅游景點。?

白草畔有豐富的奇花異草、野果山菜,她是難得的野生動物寶庫。?

景區(qū)按海拔高度設立了三級度假村,一級是四馬山莊,海拔850-—900米,比北京氣溫低3--5度;二級是松林度假村,海拔300—-1400,比北京氣溫低6--7度;三級是白草畔山頂度假村,海拔2000米以上,比北京氣溫低8--9度。這三級度假村各具特色,是您消暑度假的理想場所。?

白草畔山上有高坪白草、千秋古柏、五指秀峰、丁香清泉、亭臺賞月、極頂晨光、云海煙波、京城燈火等景觀;山下有松海林濤、蟻冢千丘、怒石天降、史前勝跡、松林圓城、母子拜龍、鯤鵬峽谷、神洞仙道等景觀。景點名稱妙峰山風景區(qū)

行車路線地鐵蘋果園站乘336、326路車到河灘站,換乘去妙峰山的中巴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妙峰山鄉(xiāng)澗溝村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6:00—19:00票價(元)30元,學生半價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妙峰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京西門頭溝區(qū)妙峰山鎮(zhèn)北部,北與昌平,東與海淀相鄰,西倚太行山脈,南有永定河大峽谷縈繞.距市中心55公里,京蘭公路(109國道)、豐沙鐵路橫穿而過。妙峰山為北京著名的“八頂”之一,以“金頂廟會”著稱,主祀碧霞元君的娘娘廟“香火甲天下”;妙峰山獨特的廟會民俗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fā)源地;山腳下的澗溝村是我國的玫瑰之鄉(xiāng),培育千余畝世界馳名的妙峰玫瑰;妙峰山主峰海拔1291米,為距京城最近的千米高山,妙峰山是京郊一處集宗教朝圣、民俗采風、親近自然、康體休閑、花果觀光、山地度假、消夏避暑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景點名稱靈山風景區(qū)靈山風景區(qū)行車路線地鐵蘋果園站乘336、326路車到河灘車站,換乘去靈山的中巴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清水鎮(zhèn)西北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全天票價(元)35元,學生半價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靈山風景區(qū)位于門頭溝與河北交界處,距市區(qū)122公里,海拔2303米,是北京地區(qū)最高峰,因為海拔高、溫度低而成為京郊避暑勝地.雖然靈山方圓只有25平方公里,卻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qū)。

這里天然景觀獨特,夏季氣候變幻莫測,山間云霧繚繞,既有暖溫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生長著杜鵑、丁香、白樺林和榛子、黃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yǎng)殖場。景點名稱百花山風景區(qū)百花山風景區(qū)行車路線地鐵蘋果園站乘366、326路車到河灘、換乘百花山的中巴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清水鎮(zhèn)百花山林場聯(lián)系電話6981163260856110開放時間全天票價(元)30元,殘疾人、老人半價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百花山,山如其名,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華北百草園”之稱。?

百花山景區(qū)由四大部分組成,即百花山主峰景區(qū)、百花山草甸景區(qū)、望海樓景區(qū)、百草畔景區(qū)。三十五個景點分布在景區(qū)各處,其中以百花草甸、百花山瀑布、萬年冰肌、山頂日出、晚霞映翠、螞蟻山等最為著名。景區(qū)內植被繁茂,人跡罕至,為野生動植物休養(yǎng)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穿行其間,你不時會聽到勺雞、褐馬雞、黑鸛等清脆的叫聲,如果走遠的話,還會看到斑羚、野鹿的身影.。..。.但是如果想攀登百花山,請你準備好體力、毅力與膽量。愿你能夠穿透林海到達山頂,親身體會百花山的真諦。景點名稱川底下(古跡山莊)川底下(古跡山莊)行車路線地鐵蘋果園乘336路車到河灘,乘去齋堂方向的中巴到齋堂,再乘小巴到川底下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川底下村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全天票價(元)20元,10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古跡山莊距北京市區(qū)90公里,是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所屬的一個自然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其建筑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造型藝術高超,頗具特色.

該村落座北朝南,北靠龍頭浸水,面對金蟾望月和威虎鎮(zhèn)山,還有神龜嘯天、蝙蝠獻福、一線天、花仙池、老龍頭、老龍窩、神駒蹄窩、牛頭山、抗日小學遺址、九柏九石陣,京西故道遺址等自然景觀。鐵別是70套四合院,主次分明,青磚灰瓦,玉階雕梁,硬木家俱,古色古香。中國封建等級制度在這塊古老的建筑群落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全村統(tǒng)一構思,各成單元,并配有防汛、照明、防盜設施。四合院內充分利用空間,設計獨具匠心,門樓等級嚴格,影壁構思巧妙,磚雕、木雕、石雕、刀法樸拙;頌詞、壁畫、楹聯(lián)俊秀典雅。

這里高低錯落,看似古堡又似山城,完全用彩色石板鋪成的小巷,曲徑通幽,是拍攝電視劇、電影的天然基地。曾有多部影視作品在這里拍攝。這里民風純樸,熱情好客,土特產品、山野菜也非常豐富。景點名稱潭柘寺潭柘寺行車路線乘地鐵到蘋果園站下車,換乘931路車到潭柘寺站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潭柘寺鎮(zhèn)潭柘山下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8:00-17:00票價(元)35元,學生半價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潭柘寺始建于晉代,是北京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皇家寺院。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說。因寺后有龍?zhí)?,廟前有柘樹而得名.?

進入潭柘寺的山門,要經過一座看似普通但名字卻不同凡響的石拱橋─界凡橋.傳說橋的南面是凡人世間,走進山門,便是神仙境界了。過了界凡橋進入寺內,可按中路、西路、東路的順序游覽寺內景觀。中路山門門額“敕建岫云禪寺”為清康熙帝手書。天王殿前,有直徑1。85米,深1。1米的炒菜用鍋,直徑4米,深2米的粥鍋,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煮16小時,粥既粘且香,這兩口鍋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說。天王殿后,便是全寺建筑之冠的大雄寶殿,上檐額“清靜莊嚴”為康熙帝手書,下檐額“福海珠輪”是乾隆帝御筆。西路的建筑有戒臺、觀音殿、公主拜磚、龍王殿等古跡。景點名稱戒臺寺戒臺寺行車路線乘地鐵到蘋果園站下車,換乘931路車到戒臺寺站下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永定鎮(zhèn)戒臺寺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8:00-17:00票價(元)35元,學生、老人17.5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戒臺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風景秀麗.?

戒臺寺位于門頭溝區(qū)的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離區(qū)政府11公里,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

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積4.4公頃,建筑面積8392平方米.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廟巍峨宏大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濃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不僅是中國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時也是一處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

戒臺寺始建于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歷史上的戒臺寺在中國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寺內的戒壇可以授佛門的最高戒律菩薩戒,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最高學府之一。又因其曾持有遼代道宗皇帝親筆抄寫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從而自遼代到元代中期,一直是北方佛教律宗的中心。戒臺寺自遼代建立戒壇以后,一直受到歷代朝廷的重視,很多代住持都是皇帝親自選派,不少名僧還被委以各種官職,有多位皇帝到此進香禮佛,特別是自明代以后,戒臺寺開壇授戒必須要有皇帝敕諭,以便將戒臺寺直接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景點名稱齋堂水庫齋堂水庫行車路線蘋果園站乘336、326路車到河灘,換乘去清水方向的中巴車到齋堂水庫下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西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齋堂水庫位于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西,是清水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庫。水庫1974年9月建成,總庫容量5420萬立方米。主壩高58米,長380米,寬5米,為碾壓式黏土斜墻土壩。這里水面開闊,碧水蕩漾,開展有劃船、游泳、垂釣等項目,有深山綠寶石之稱。景點名稱落坡嶺風景區(qū)

行車路線乘地鐵到蘋果園,換乘929路車到落坡嶺站下車所在區(qū)縣門頭溝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色樹墳鄉(xiāng)落坡嶺村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

落坡嶺風景區(qū)位于門頭溝色樹墳鄉(xiāng)落坡嶺村旁永定河谷,以落坡嶺水庫為主要景觀。水庫建于1976年,庫容365萬立方米。混泥土重力壩高為19。5米,長220米,頂寬4.75米,湖周圍有許多天然景觀,奇峰、怪石、幽峽、天然林景等。來此旅游可在庫區(qū)劃船賞景,消夏避暑。景點名稱茅盾故居茅盾故居行車路線乘104、107、108、113路車交道口站下車,路西后圓恩寺胡同內300米所在區(qū)縣東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后圓恩寺胡同13號聯(lián)系電話6404052064044089開放時間9:00—16:00票價(元)5元,學生3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茅盾故居位于交道口南大街后圓恩寺胡同13號一所具有北京傳統(tǒng)特色的小四合院中,茅盾一生的最后幾年就是在這里渡過的。1985年3月茅盾故居紀念館正式開放。茅盾先生1896年生于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早年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五四”運動后投身文學事業(yè),曾與鄭振鐸、葉圣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他以自己的筆反擊國民黨當局的文化圍剿。推動抗戰(zhàn)文藝的發(fā)展,有力地支持人民解放戰(zhàn)爭。建國后歷任中央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并長期擔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分前后兩進院落,共有大小房間22間。建館后,故居內的書房、臥室、會客廳等處陳設嚴格按照茅盾先生生前的原貌布置.前院西廂房是會客廳,室內的沙發(fā)、案頭的花瓶、壁上的對聯(lián)都是舊有之物。北房的陳列介紹了茅盾先生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東廂房以圖片和實物展示了茅盾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后為祖國文化建設和世界和平所做不懈努力。展品中包括委任狀、代表證、創(chuàng)作原稿、記錄手札以及他使用過的鋼筆、錄音機、印章等.后院是茅盾先生的書房和臥室,這里四壁皆書,經室子集、中外名著無所不有,多年記錄的藏書連同他自己的著作已集中建成“茅盾文庫”。景點名稱老舍故居老舍故居行車路線乘103、104、108、111路車到燈市西口站下車,向西,燈市口西街路北所在區(qū)縣東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東城區(qū)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老舍故居(紀念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院,原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1999年2月1日正式開放。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箲?zhàn)期間,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工作,為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宣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后,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務.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等?!暗な列≡骸笔?950年老舍旅美回國后購置的,這是一座北京舊式小院,小小的黑門坐西朝東,進門為一小院,只有兩間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東西各有三間廂房,現(xiàn)辟為展室,從第一篇小說《小鈴兒》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老舍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薈萃其間,再現(xiàn)了先生一生的創(chuàng)作成就.北房三間,左右各一間耳房,現(xiàn)為原狀陳列,展示了先生當年的生活原貌。明間和西次間為客廳,在這不大的客廳里,曾聚會過很多文化名人,周總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邊的沙發(fā)上,與先生親切交談。東次間為臥室。西耳房即為老舍的書房兼工作室,書房小而樸素,硬木鑲大理石書桌上至今還擺放著老舍喜愛的幾件文玩:一枚齊白石為他刻的印章,一只馮玉祥將軍贈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漁書畫硯”。就是在這間小屋里,從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寫下了《龍須溝》、《茶館》和大量曲藝、雜文、論文、詩歌、散文。老舍喜愛養(yǎng)花,寫作累時,便到院中賞花,院中的柿樹也是他親手栽下的,綠葉叢中綴滿紅柿,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小院因此得名。這就是老舍紀念館,這就是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寫了一輩子北京的老舍的家。景點名稱徐悲鴻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行車路線乘環(huán)線地鐵到積水潭站下車,22、27路車到豁口站下車,新街口北大街路西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新街口北大街53號聯(lián)系電話6225204262252187開放時間9:00—16:00票價(元)5元,學生2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徐悲鴻紀念館原位于東城區(qū)受祿街,1954年對外開放,后因修地鐵,七十年代于西城區(qū)新街口北大街重建,1983年1月重新開放,是一座展示徐悲鴻先生生平活動、作品及收藏品的社科類專題人物紀念館.紀念館是一座典雅的灰綠色二層樓房,是在徐悲鴻故居被拆除后根據周總理的批示于1973年重建的,擁有7個展室和1個序廳。徐悲鴻先生(1895-1953年),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同時還是一位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yè)的愛國主義者。他雖出身貧寒,但通過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獲得了精湛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yǎng),他的中國畫融匯可西方技法,而素描和油畫則攙入可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作品表現(xiàn)出了高度技巧和民族特色的結合。漫步在展廳內,我們在欣賞大師不朽的藝術作品的同時,更為那洋溢其中的高尚民族精神所震撼:巨幅國畫《九方皋》表現(xiàn)了藝術家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對光明前途的向往,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激勵全國人民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田橫五百士》則歌頌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堅韌品格;他筆下的駿馬寄托著喜、怒、哀、樂的感情,與他常畫的雄獅、晨雞一樣表現(xiàn)了令人振奮的戰(zhàn)斗精神。此外,在這里我們還可以從百余幅素描作品看到藝術家在素描技法上的精深功力。藏品中還有《八十七神仙卷》等大師畢業(yè)生收藏的許多優(yōu)秀繪畫作品。來徐悲鴻紀念館,你不僅可以獲得一次完美的藝術享受,還能結識一位人品與畫品高度統(tǒng)一的偉大愛國藝術家。景點名稱魯迅博物館行車路線乘13、25、44、101、102、103、121路車或地鐵到阜成門站下車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宮門口二條19號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休息票價(元)5元,學生3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位于北京阜城門內宮門口二條19號的北京魯迅博物館1956年落成開放,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人物傳記性博物館”。博物館館藏文物3萬余件,其中包括魯迅手稿、藏書、拓片等珍貴文物。在展館的精品中有魯迅地質佚文手稿、《阿Q正傳》的唯一一篇殘稿、魯迅20多歲時所寫《自題小像》手稿、魯迅在仙臺醫(yī)專時的解剖學筆記等等,都是十分珍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陳列館中還展示著“三味書屋"以及魯迅在上海住宅中臥室兼工作室一角的復原模型。魯迅在北京工作生活的14年間,曾居住過四處地方,西三條21號魯迅故居是魯迅在1924年親自設計改建的。這是魯迅故居中保存最完好,唯一對外開放的故居。這是一座普通的小四合院,青灰磚墻、朱紅門窗。院內有魯迅親手種植的白丁香,已經歷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仍枝繁葉茂。故居中展示的日用品,都是魯迅及其家人使用過的原物。景點名稱齊白石故居

行車路線乘7、38路車到辟才胡同站下車,路東辟才胡同內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跨車胡同13號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齊白石故居在西城區(qū)辟才胡同內跨車胡同13號。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齊白石自50歲后直至逝世前寓此。3間北房是當年的“白石畫屋”,因屋前安有鐵柵欄,又稱鐵柵屋。北房檐下懸掛有齊白石撰刻的長3.3米、高0.84米的篆體“白石畫屋”橫匾。大字尚依稀可見。齊白石,原名齊純芝,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開始學習木工,后自學書畫,27歲開始作畫工,40歲后到西安、南昌、桂林和廣州當家庭畫師,1917年來到北京居住在這里,以治印買畫為生。他的畫無所不能,人物、花鳥、草蟲、山水無所不包,生活氣息濃厚。解放后,被聘為中央美院教授。1953年獲人民藝術家獎狀,當選為中國美協(xié)主席。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景點名稱梅蘭芳紀念館

行車路線乘22路車到護國寺站下車向東、乘55路車到劉海胡同站下車,路西護國寺街內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護國寺街9號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2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梅蘭芳紀念館位于北京西城區(qū)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兩進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蘭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先生1961年逝世后,周總理提議建立一座梅蘭芳紀念館,梅先生的親人將家中珍藏的照片、劇本、紀念品等共3萬余件文物、資料捐給國家。1986年10月,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的撁防擠技湍罟輸匾額,正式懸掛在故居的門額上。前院辟為展廳,以大量的照片、實物介紹了梅先生的藝術生涯。梅先生8歲起學習京劇,11歲登臺,飾演青衣兼刀馬旦.新中國成立后,梅蘭芳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劇協(xié)的副主席,并擔任中國戲劇研究院院長等職,為我國文藝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后院的三間北房保持了故居原貌。會客廳內擺放著梅先生使用過的硬木家具及練功用的穿衣鏡、鴿子哨等、西墻上掛著清代畫家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絕》,客廳的里間是起居室,東耳房是臥室,西耳房是書房,西廂房也辟為陳列室,主要展示梅先生的文化業(yè)績。東廂房則專設為錄像室,再現(xiàn)梅先生的藝術風采。景點名稱郭沫若故居梅蘭芳紀念館行車路線乘13、107、111、118路車到北海后門站下車,路北向西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前海西街18號聯(lián)系電話666646816618165066182523開放時間9:00—16:30票價(元)8元,學生4元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郭沫若紀念館坐落在前海系街18號,1988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這里渡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故居為大型四合院,大門內有一座樹木點綴的土丘,二門內的5間北房為其工作室和會客廳,東耳房是臥室,東西廂房各3間。四周回廊環(huán)抱,有封閉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還有一東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圖書等珍貴文物資料.院內有郭沫若夫婦親手栽種的銀杏和牡丹.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銅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過垂花門,是由東西廂房和倆排正房組成的二進四和院,回廊、暖廊將其連為一體,迎面五間正房是郭老的臥室、寫字間和客廳,均按原狀陳設展覽。眾所周知,郭沫若先生自“五四”運動以來,一直活躍在我國文化科學戰(zhàn)線上,他不僅在文學、藝術、史學、古文字學方面成就非凡,而且還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會活動家。生平展正是按照這一主線,通過郭老的手稿、著作、歷史圖片與其它展品,介紹了他在不同歷史時期在詩歌、戲劇、文藝理論、古文字與古代社會研究以及書法藝術等不同領域中的成就,介紹了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階段中的歷史功績,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在科學文化教育戰(zhàn)線及國際交往、和平運動等方面的不朽貢獻。為使觀眾能對郭老有更深刻的了解,專題陳列室還將郭老在各個學術領域或不同歷史時期的成就進行專題介紹。

景點名稱程硯秋故居郭沫若故居行車路線乘7路車到報子胡同站下車,路東北三條胡同內所在區(qū)縣西城區(qū)景點位置北京市西城區(qū)西四北三條39號聯(lián)系電話暫無信息開放時間暫無信息票價(元)暫無信息更新時間2004-04—26景點描述故居為一坐北朝南的兩進院落,面積約390平方米。程硯秋從1937年起直到逝世前寓此.后院北房外屋兩間是書房和練功的地方,自命為《御霜簃書齋》.御霜是芙蓉花的別名,又稱拒霜。里屋為臥室。故居保持原建格局,內部陳設基本保持原狀。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程硯秋(1904-1958),滿族,京劇“四大名旦”之一。11歲登臺,工青衣,創(chuàng)“程派”。最初藝名叫程菊依,后改程艷秋,字玉霜,最后改為程硯秋,字御霜。日偽時期,在京郊青龍橋隱居務農。1949年后,曾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

景點名稱長陵程硯秋故居行車路線德勝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