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的保護_第1頁
野生動物的保護_第2頁
野生動物的保護_第3頁
野生動物的保護_第4頁
野生動物的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野生動物的保護第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野生動物(wildlifeorwildanimal)是指“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狀態(tài)下,或來源于天然自由狀態(tài),雖然已經(jīng)短期馴養(yǎng),但還沒有產(chǎn)生進化變異的各種動物”。野生動物的廣義概念泛指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狹義概念,通常指陸生的脊椎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

第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地球上已經(jīng)有記載的生物種類約為141.3萬種(Wilson1992),其中昆蟲約占53.2%,其他動物約占19.9%。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jù)粗略估計,脊椎動物種數(shù)有5250多種,其中陸棲脊椎動物種數(shù)為2300多種,占世界的10%,包括500多種獸類(世界約4200種),1240多種鳥類(世界約9000種),390多種爬行類(世界約6300種)和280多種兩棲類(世界約4000種)。

第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據(jù)統(tǒng)計,僅分布在中國的特有獸類就有73種,占獸類種數(shù)的14.6%;特有鳥類有99種,占鳥類種數(shù)的8.3%;特有爬行動物有26種,占爬行動物種數(shù)的6.9%;特有的兩棲動物有30種,占兩棲動物種數(shù)的10.8%;特有魚類有440種,占魚類種數(shù)的15.7%。

全世界有15種鶴類,中國就有9種;全世界的雉雞科鳥類有276種,中國就有56種,其中有19種為中國所特有,因此中國被稱作“雉類王國”。

第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1野生動物的生境及其類型

生境(habitat)是指動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的地方,具有物種的特異性,每種動物對生境的要求都不相同。一種動物的生境通常需要滿足該種動物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空間資源,包括食物、水和隱蔽三大要素。

野生動物生境的三要素構成了野生動物生活的三角區(qū),三角區(qū)的最適搭配成為野生動物對生境喜好和選擇的目標。第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金絲猴的母與子穿山甲的母與子第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保護生境就是保護動物的家園。第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類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第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野生動物的生態(tài)功能和作用

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物種是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形成一個功能整體,稱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也是相互作用的,并共同構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相互依存和制約的,這猶如一張建立在空氣、陽光、土壤和水四大基柱上的由各個物種交叉組成的網(wǎng)。第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生態(tài)系統(tǒng)示意(仿Bailey1984)第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野生動物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一方面受生態(tài)系統(tǒng)規(guī)律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又影響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變化。前者表現(xiàn)在野生動物對環(huán)境的依賴和適應,后者表現(xiàn)在野生動物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所起的作用。第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不同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很寬,稱作普化者(generalist),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不高,有較廣的分布,如黃鼬、豹貓、麻雀等。有的很窄,稱為特化者(specialist),對食物及生境等生存環(huán)境有特殊的要求,分布也狹窄,如大熊貓、揚子鱷、藏羚羊等。

第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野生動物的受危與滅絕滅絕意味著永遠,瀕危則還有時間!第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1滅絕(Extinction)的概念滅絕:當一個物種不再有活的個體存在于這個世界時,即被認為該物種滅絕了。如果一個物種僅有的個體在圈養(yǎng)或其他人類控制的條件下存活,即被認為是“野外滅絕”。如美國的黑足鼬第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如果一個物種在其曾生活過的某個地方再也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仍有發(fā)現(xiàn),即認為是“地方滅絕”。如麋鹿、野馬如果一個物種雖然存在,但其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到其對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種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則被認為是“生態(tài)滅絕”。如東北虎、華南虎第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2物種滅絕的原因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物種的滅絕呢?科學家做出了種種假設:大量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幾十億噸的塵埃投入空中,使環(huán)境發(fā)生不可想象的改變。由于分布廣泛的火山爆發(fā)引起的;地球氣候的逐漸變化導致早期物種大滅絕。科學家一致認為地球上物種的滅絕原因都是環(huán)境急劇變化的結果,是自然的力量。第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歷史上物種滅絕的情況自生命最初在地球上出現(xiàn)以來,物種多樣性就維持著一種增加的趨勢。這種增加并不平穩(wěn):物種形成速度時高時低,還有突發(fā)性的大規(guī)模滅絕事件發(fā)生。目前已發(fā)生五次大規(guī)模的滅絕。最大規(guī)模的滅絕發(fā)生在2億5千萬年前的二疊紀。第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雖然自有生命以來,種和科的數(shù)目增加了,但是,已出現(xiàn)過的五個大規(guī)模自然滅絕事件,使相當部分的生物類群消失。第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3現(xiàn)代物種滅絕

今天動物種類的滅絕或瀕于滅絕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改變生境。人類對森林的過度開發(fā)土地的過度開墾,及其它經(jīng)濟活動,使野生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或萎縮,進而是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甚至消失;主要表現(xiàn)生境破壞、生境破碎、生境退化和污染(包括殺蟲劑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全球氣候變化等)等。第二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過度捕殺和開發(fā)。由于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人們對動物的利用也逐步增強了,獲取動物的方法和手段也明顯提高了,人類為了獲取更多野生動物的皮、肉等產(chǎn)品而亂捕濫殺,導致大量動物數(shù)量減少甚至滅絕;環(huán)境污染(包括殺蟲劑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全球氣候變化等)導致動物死亡。第二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盲目引種和生態(tài)入侵為什么一些外來物種能夠如此容易地侵入和占領新的生境并取代當?shù)匚锓N?其原因是在新的生境中缺少它們的自然捕食者、有害物和寄生蟲。它們可能通過爭奪有限資源而取代當?shù)匚锓N;也可能捕食當?shù)匚锓N直至滅絕;或者能改變生境以至許多當?shù)匚锓N不再能夠存在。第二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疾病的加速擴散傳播。美國黑足鼬的最后一個野外種群據(jù)知在1987年被犬瘟熱病毒毀滅。在片段化的保護區(qū)中,動物種群可能會臨時建立起異常高的密度從而促進了疾病的高速傳播。第二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生境破壞的間接影響能夠增加一個生物體對疾病的易感性。在許多保護區(qū)和動物園中,物種接觸到一些在野外很少遭遇或從未遭遇過的物種,因此傳染會由一個物種傳播到另一個物種。如坦桑尼亞的塞倫杰提國家公園中25%的獅子被犬瘟熱病殺死,主要是由于公園附近3萬只家養(yǎng)狗中的一只或多只接觸造成的。第二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野生動物所面臨的潛在危險還可能還來自《國際關貿(mào)總協(xié)定》。該規(guī)定主張自由貿(mào)易,認為動物福利、環(huán)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考慮不應該阻止野生動物國際貿(mào)易的自由,因此不能禁止動物的進出口?!秶H關貿(mào)總協(xié)定》第二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滅絕的速度在過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了58種獸類,平均每年滅絕0.15種,即大約每7年滅絕一種,這個速率比化石記錄高出7–70倍。而20世紀的100年里,共滅絕了23種獸類,平均每4年滅絕一種,比化石記錄高出13~135倍。在近40年里,地球上動物種類滅絕的速度,已達到正常速度的100~1000倍。而且滅絕的速度越來越快。第二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科學家預言,如果人類對自然資源消費水平和破壞作用保持目前狀況不變,物種滅絕的速度將提高到每小時滅絕一種。在世界受危動物中,中國受危獸類和鳥類的種數(shù)都排在前三名。受危的獸類有128種,鳥類有183種,爬行類有96種、兩棲類有29種,魚類有92種。

第二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中國已滅絕脊椎動物的物種中文種名滅絕中國滅絕可能滅絕銀白魚是多鱗銀白魚是新疆大頭魚是異龍中鯉是灣鱷是鳳頭麻鴨是野馬(野生種)是麋鹿(野生種)是高鼻羚羊是第二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有些動物分布區(qū)大大縮小,種群數(shù)量劇減,正處于滅絕邊緣。包括金絲猴、老虎、大熊貓等54種獸類;東方白鸛、朱鹮、丹頂鶴等23種鳥類;中國小鯢、大鯢、棕黑疣螈等15種兩棲類;海龜、眼鏡王蛇、揚子鱷等50種爬行類;白鱘、花鰻鱺、大鰭魚等29種魚類。第三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受危種的確認

什么樣的野生動物算得上受危物種(threatenedspecies),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確認,一是通過國際上IUCN出版的紅皮書和紅色名錄來加以確認;另一則是通過各個國家制定的本國法律和保護動物名錄來加以認定。IUCN出版最早的紅皮書是1966年的《哺乳動物紅皮書》,繼而又出版了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植物、無脊椎動物等分冊,以及所有瀕危動物的《紅色名錄》。

第三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1989年我國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國家保護動物名錄,規(guī)定了2類共384個種和類別的保護動物。1998年,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整理出版了《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共分獸類、鳥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魚類4個分冊,受危等級分為野生絕跡、國內絕跡、瀕危、易危、稀有和未定6個級別。

第三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1我國野生動物受危等級野生絕跡(EX):指生物種已經(jīng)消失,但人工放養(yǎng)或飼養(yǎng)的尚有殘存,如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國內絕跡(Et):指國內野生種群已經(jīng)消失,但國外尚有野生的種群,如塞加羚羊。瀕危(E):指野生種群已經(jīng)降低到瀕臨滅絕或絕跡的臨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繼續(xù),如朱鹮、華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rsis)、東北虎、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等。第三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易危(V):指野生種群已明顯下降,如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勢必成為“瀕?!闭撸蛞蚪颇场盀l?!蔽锓N,必須予以保護確保該“瀕?!蔽锓N的生存,如金貓(Felistemmincki)。稀有(R):指從分類訂名以來,迄今共只有為數(shù)有限的發(fā)現(xiàn)記錄,其數(shù)量稀少的原因主要不是人為的因素,如暗腹雪雞(Tetraogallushimalayensis)。未定(I):指情況不甚明了,但有跡象表明可能已經(jīng)屬于或疑為“瀕?!被颉耙孜!闭?,如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第三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不同級別動物的種類數(shù)

野生絕跡(Ex)國內絕跡(Et)瀕危(E)易危(V)稀有(R)未定(I)哺乳動物325446203鳥類0223507533爬行類525013818兩棲類2014841魚類312937220第三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國家一級、二級。國務院1988年12月10日批準了林業(yè)部、農(nóng)業(yè)部制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名錄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共384種,其中一級97種,二級287種。第四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CITIS附錄中我國野生動物物種種數(shù)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附錄一163440附錄二11010162附錄三011412總計217149114第四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5物種和生境的保護

為保護和繁育瀕危珍稀物種,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中國相繼建立了14處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如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麋鹿苑(北京)、大豐麋鹿繁育中心(江蘇)、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安徽)、珍稀瀕危動物繁育中心(北京)、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甘肅)、白鰭豚館(武漢)、中國貓科動物繁育中心(哈爾濱)、野馬繁育中心(新疆)等。

第四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中國的大熊貓種群數(shù)量已穩(wěn)定在1000只左右。朱鹮從80年代初的7只增加到500只;野外已經(jīng)絕種的物種,通過從國外重新引種和繁育,種群正在恢復,麋鹿現(xiàn)已發(fā)展到1000多頭,野馬從18匹發(fā)展到130多匹,高鼻羚羊發(fā)展到29只。第四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經(jīng)過10多年的人工繁殖,揚子鱷在安徽宣州已發(fā)展到近萬只。其它如東北虎、金絲猴、羚牛、丹頂鶴、白鸛、綠尾虹雉、紅腹錦雞等100多種瀕危野生動物,也通過人工繁育成功而建立了穩(wěn)定種群。建立保護區(qū)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于1956年在廣東省肇慶市建立了以保護亞熱帶季雨林為主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這標志著我國保護區(qū)事業(yè)的開始。第四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到2002年12月,林業(yè)系統(tǒng)已建立了包括森林類型、濕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荒漠類型等多種類型的保護區(qū)1405處,總面積1.09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1.35%,有效地保護了我國85%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野生植物群落,同時較好地保護了許多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我國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56處。

第四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廣東鼎湖山國家級保護區(qū)第四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保護區(qū)第四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江蘇大豐自然保護區(qū)的麋鹿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原產(chǎn)中國,1900年在中國絕跡。1986年WWF和中國林業(yè)部門在江蘇大豐和湖北石首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放養(yǎng)引回故國的麋鹿。江蘇大豐保護區(qū)位于黃海之濱,占地2668hm2,氣候溫和,環(huán)境優(yōu)美,麋鹿已超過300頭。第四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5野外救護和放生野外救護目前,我國已建立野生動物野外救護中心14處。擬新建20處。野生動物是屬于大自然的,只有在自己的棲息地里,它們才會生活得更好,成活的機率才會最大。人們可以做一些救護的工作,如雛鳥常由于暴風雨的襲擊或同巢雛鳥的擁擠而掉落在巢下,這時可試著將雛鳥放回巢中,或就近造一個人工巢,把雛鳥放在人工巢內。第四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