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病原文闡釋-課件_第1頁
濕熱病原文闡釋-課件_第2頁
濕熱病原文闡釋-課件_第3頁
濕熱病原文闡釋-課件_第4頁
濕熱病原文闡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原文闡釋1ppt課件1原文闡釋1ppt課件2一、濕熱病提綱原文1條【原文1條】濕熱證,始惡寒,后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

自注,此條乃濕熱證之提綱也,濕熱病屬陽明太陰者居多,中氣實則病在陽明,中氣虛則病在太陰。病在二經之表者,多兼少陽三焦,病在二經之里者,每兼厥陰風木。以少陽厥陰,同司相火,陽明太陰濕熱內郁,郁甚則少火皆成壯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證最易耳聾、乾嘔,發(fā)痙、發(fā)厥。而提綱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諸證,皆濕熱病兼見之變2ppt課件2一、濕熱病提綱原文1條【原文1條】濕熱證,始惡寒,3局,而非濕熱病必見之正局也。始惡寒者,陽為濕遏而惡寒,終非若寒傷於表之惡寒,后但熱不寒,則郁而成熱,反惡熱矣。熱盛陽明則汗出,濕蔽清陽則胸痞,濕邪內甚舌白,濕熱交蒸則舌黃,熱則液不升而口渴,濕則飲內留而不引飲。然所云表者,乃太陰陽明之表,而非太陽之表。太陰之表四肢也,陽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為濕熱必有之證,四肢倦怠,肌肉煩疼,亦必并見。其所以不干太陽者,以太陽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風寒必自表入,故屬太陽。濕熱之邪從表傷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陽明為水谷之海,太陰為濕土之臟,故3ppt課件3局,而非濕熱病必見之正局也。始惡寒者,陽為濕遏而惡寒,終非4多陽明太陰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門戶,實一身之半表半里也。邪由上受,直趨中道,故病多歸膜原。要之濕熱之病,不獨與傷寒不同,且與溫病大異。溫病乃少陰太陽同病,濕熱乃陽明太陰同病也。而提綱中言不及脈者,以濕熱之證,脈無定體,或洪或緩,或伏或細各隨證見,不拘一格,故難以一定之脈,拘定后人眼目也。

濕熱之證,陽明必兼太陰者,徒知臟腑相連,濕土同氣,而不知當與溫病之必兼少陰比例。少陰不藏,木火內燔,風邪外襲,表里相應,故為溫病。太陰內傷濕飲停聚4ppt課件4多陽明太陰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門戶,實5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此皆先有內傷,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臟之謂。若濕熱之證,不挾內傷,中氣實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於濕,再因饑勞而病者,亦屬內傷挾濕,標本同病。然勞倦傷脾為不足,濕飲停聚為有馀,所以內傷外感孰多孰少,孰實孰虛又在臨證時權衡矣?!咎嵋勘緱l為濕熱病的提綱。原文列舉了濕熱病初起的典型癥狀,自注則深入分析了濕熱病的病機、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及病變特點,是全篇的重點。5ppt課件5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此皆先有內傷,再感客邪,非由

【討論】(一)濕熱證初起典型癥狀及分析—初起六大主證

始惡寒——衛(wèi)陽被濕邪所遏,陽氣不得宣通。

后但熱不寒——濕郁化熱汗出——熱熾陽明,迫津外泄;熱在濕中,蒸濕為汗

胸痞——濕蔽清陽道路舌白——濕邪內盛

口渴不引飲——津不上承則口渴,太陰濕盛,飲邪內停分析:定階段:衛(wèi)氣同病定位:中上二焦定性:濕重于熱6ppt課件【討論】(一)濕熱證初起典型癥狀及分析—初起7脈象——在條文中未提出,依據自注:“以濕熱之證,脈無定體,或洪或緩,或伏或細,各隨證見,不拘一格,故難以一定之脈,拘定后人眼目也?!迸R床脈多見濡或濡緩或濡數。(二)濕熱病的病機演變特點1.濕熱病的病因與感邪途徑:

“濕熱之邪,從表傷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7ppt課件7脈象——在條文中未提出,依據自注:“以濕熱之證,脈無定體,8病因——濕熱病邪感邪途徑——口鼻(多見)、肌表

繼承了吳又可邪從口鼻而入的學術觀點,與葉天士“溫邪上受”之說相合。2.濕熱病的發(fā)病特點:

原文自注:“太陰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此皆先有內傷,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臟之謂”。8ppt課件8病因——濕熱病邪2.濕熱病的發(fā)病特點:8ppt課件

發(fā)病——內外合邪為病

3.濕熱病的病變中心及病機演變特點:①病變中心——脾胃“濕熱病屬陽明太陰者居多”?!瓣柮鳛樗戎?太陰為濕土之臟,故多陽明太陰受病”?!爸袣鈱崉t病在陽明,中氣虛在則病在太陰”。葉天士:“里濕素盛,外邪入里,里濕為合”章虛谷:“外邪傷人,必隨人身之氣而變。---故人身陽氣旺,邪隨火化,而歸陽明,陽氣虛即隨濕化而歸太陰也”9ppt課件發(fā)病——內外合邪為病3.濕熱病的病變中心及病機演變特點:10②病多歸于——膜原“邪由上受,直趨中道,故病多歸膜原?!薄澳ぴ?,外通肌肉,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門戶,實一身之半表半里也?!薄蚰ぴ纳聿课唬陉柮?,是上、中、下三焦

之通衢,半表半里之中道。10ppt課件10②病多歸于——膜原◎膜原的生理部位--近于陽明,是上、中11◎濕邪之邪由口鼻而入,直趨中道,流布三焦,膜原則首當其沖?!驖褡枘ぴ菨駵氐囊粋€特殊證型--當濕濁偏甚,郁遏陽氣于內,即可出現相應的證候:寒甚熱微,有汗,身痛,手足沉重,嘔逆脹滿,苔白厚膩,甚至白膩如積粉,舌邊尖紅赤,甚紫絳,脈濡等癥。

治當疏利透達。11ppt課件11◎濕邪之邪由口鼻而入,直趨中道,流布三焦,膜原則首當其沖12(三)濕熱病的正局、變局

正局—條文所列六大主證及自注中的必見之證自注:“然所云表者,乃太陰陽明之表……太陰之表四肢也,陽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為濕熱必有之證,四肢倦怠,肌肉煩疼,亦必并見?!绷笾髯C:始惡寒,后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必有之證: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煩疼。12ppt課件12(三)濕熱病的正局、變局正局—條文所列六大主證與吳鞠通對濕溫的定義合參:“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睗駸岵〕跗谂R床表現:惡寒身熱不揚,午后熱盛,少汗,頭痛如裹,身重肢倦,胸悶不饑,面色淡黃,口不渴,苔白膩,脈濡緩。13ppt課件與吳鞠通對濕溫的定義合參:濕熱病初期臨床表現:13ppt課件1414變局——耳聾、干嘔、發(fā)痙、發(fā)厥。自注:“病在二經之表者,多兼少陽三焦;病在二經之里者,每兼厥陰風木。陽明太陰濕熱內郁,郁甚則少火皆成壯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證最易耳聾、干嘔、發(fā)痙、發(fā)厥?!?4ppt課件1414變局——耳聾、干嘔、發(fā)痙、發(fā)厥。自注:“病在二經之表15手少陽三焦,經脈循行過耳――耳聾足少陽膽,膽火上沖――干嘔竄于二經之表竄于二經之里手厥陰心包,火郁心包――發(fā)厥足厥陰肝,引動肝風――發(fā)痙15ppt課件15手少陽三焦,經脈循行過耳――耳聾竄于二經之表竄于二經之里16(四)傷寒、溫病、濕熱區(qū)別——寒、溫、濕辨異:傷寒——太陽為寒水之腑,寒邪必從表而入,風寒之氣

同氣相求——純太陽表證濕熱——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表傷者十之一二——太

陰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

陽明必兼太陰溫病——由口鼻而入,少陰不藏,木火內燔,風邪外襲,

表里相應——太陽兼少陰(指伏氣溫?。簻兀┳宰ⅲ簼駸嶂?,不獨與傷寒不同,且與溫病大異.16ppt課件16(四)傷寒、溫病、濕熱區(qū)別——寒、溫、濕辨異:傷寒——太17濕溫初期與太陽傷寒的區(qū)別:季節(jié):夏秋雨濕季節(jié)病因:外—濕熱病邪內—脾胃濕熱病位:脾胃濕溫太陽傷寒冬季嚴寒季節(jié)外—風寒病邪內—衛(wèi)陽不固太陽膀胱經病理:濕邪阻遏衛(wèi)氣氣機不暢。寒邪襲表阻遏陽氣。17ppt課件17濕溫初期與太陽傷寒的區(qū)別:季節(jié):夏秋雨濕季節(jié)病因:外—濕18發(fā)?。浩鸩【徛Y狀:惡寒身熱而不揚,無汗或少汗(隨熱勢增高而汗出)頭沉如裹,

肢體困重倦怠,苔白膩,脈濡緩。惡寒發(fā)熱,必然無汗,頭痛劇烈,身體骨節(jié)疼痛,苔白滑,脈浮緊。

起病較快治法:芳香化濕方藥:三仁湯

藿樸夏苓湯。辛溫解表麻黃湯,桂枝湯。18ppt課件18發(fā)?。浩鸩【徛Y狀:惡寒身熱而不揚,惡寒發(fā)熱,必然19濕溫與傷寒表證的辨證要點:

濕邪終非寒乃純陰之邪傷表之惡寒甚,且見胸痞、有汗、渴不欲飲、苔膩等癥。

濕溫與溫熱類溫病的辨證要點:以表濕顯著與伏氣溫病初起里熱亢盛相鑒別;以有無濕邪遏表和濕阻中焦的癥狀與新感溫病初起來區(qū)別。陳平伯《外感溫病篇》云:“陽邪從陽,必傷衛(wèi)氣,而人身之中,肺主衛(wèi),胃為衛(wèi)之本,是以風溫外薄,肺胃內應,風溫內襲,肺胃受病……而熱渴咳嗽為必有之證也?!?9ppt課件19濕溫與傷寒表證的辨證要點:

濕邪終非寒乃純20(五)濕熱病的預后

勞倦傷脾為不足——饑傷、勞傷而致脾餒、脾乏表

現脾氣不足而少健運。

濕飲停聚為有余——太飽、太逸而致脾困、脾滯表

現脾氣實滯而少健運。

自注:如濕熱之證,不挾內傷,中氣實者,其病必微……然勞倦內傷為不足,濕飲停聚為有余。20ppt課件20(五)濕熱病的預后勞倦傷脾為不足——饑傷、勞傷而致脾21

總之,第1條原文通過對初起六個主證及自注進一步剖析,論述了濕熱病病因、感邪途徑、病變部位,病機、證候(包括正局、變局),鑒別診斷及預后,綱領性地概括了濕熱病的全過程,故曰濕熱病提綱。二邪在衛(wèi)表原文2、3、21條21ppt課件21總之,第1條原文通過對初起六個主證及自注進一步剖22【原文2條】

濕熱證,惡寒無汗,身重頭痛,濕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蒼術皮、薄荷、牛蒡子等味。頭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惡寒,濕遏衛(wèi)陽之表證,頭痛必挾風邪,故加羌活,不獨勝濕,且以祛風。此條乃陰濕傷表之候?!咎嵋看藯l論述濕邪傷表尚未化熱的證治(陰濕)22ppt課件22【原文2條】【提要】此條論述濕邪傷表尚未化熱的證治(陰23【證候分析】:惡寒無汗——濕困衛(wèi)表,衛(wèi)陽郁閉身重——濕性重濁,阻滯氣機頭痛——濕郁清陽不升,頭痛如裹,緊束感。

結合1條,還應見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局委煛浚?/p>

藿香、香薷、蒼術皮——芳香辛散(治皮表濕)薄荷、牛蒡子——宣透衛(wèi)表羌活——祛風勝濕23ppt課件23【證候分析】:【治療】:23ppt課件241.如何辨別濕未化熱(陰濕):依據是:(1)有惡寒,且惡寒重發(fā)熱輕。若濕化熱則但發(fā)熱不惡寒?!坝幸环謵汉?,便有一分表證存在?!睗駸嶙C中,惡寒有否與多寡意味濕邪化熱與否。(2)以藥測證:無清熱藥納入本條治療中。24ppt課件241.如何辨別濕未化熱(陰濕):(2)以藥測證:無清熱藥納252.關于“頭痛”及“祛風勝濕”

薛氏認為頭痛必挾風邪,故提出頭痛,而未提出頭重如裹。且治療加羌活,祛風且能勝濕,頭不痛者去羌活。為什么“祛風能勝濕”?(1)風藥能升陽,從而鼓動中焦,使脾氣周旋靈活,促進脾胃轉輸運化以清除濕邪,如李東垣的升陽益胃湯即助甲木(膽火)上升。(2)風藥能使?jié)裥暗靡酝谢?。?)大凡形成內濕,肺脾虛即氣虛當以溫補之,加上風藥,可以補而不滯,如羌活、獨活。黃芪二兩(20克)人參

半夏

炙甘草各一兩

(各10克)

羌活

獨活

防風

白芍各五錢(各6克)陳皮四錢(4克)

白術

茯苓

澤瀉

柴胡各三錢(各3克)

黃連二錢(1.5克)25ppt課件252.關于“頭痛”及“祛風勝濕”為什么“祛風能勝濕”?黃芪263.他注分析:

楊照藜:“頭痛屬熱,不必牽涉及風”。

本證屬濕在表未化熱,非屬熱,且每可挾風,羌活祛風又可勝濕,故為適用之品。

楊照藜:“濕宜淡滲,不宜專用燥藥?!?/p>

凡濕未化熱者,溫燥為一治療大法,淡滲法為治濕常用之法26ppt課件263.他注分析:26ppt課件27【提要】濕邪傷表,濕已化熱證治(陽濕)

【原文3條】

濕熱證,惡寒發(fā)熱,身重關節(jié)疼痛,濕在肌肉,不為汗解。宜滑石、大豆黃卷、茯苓皮、蒼術皮、藿香葉、鮮荷葉、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惡寒者,去蒼術皮。自注:此條外候與上條同,惟汗出獨異。更加關節(jié)疼痛,乃濕邪初犯陽明之表。而即清胃脘之熱者,不欲濕邪之郁熱上蒸,而欲濕邪之淡滲下走耳。此乃陽濕傷表之候。27ppt課件27【提要】濕邪傷表,濕已化熱證治(陽濕)【原文3條】2728【證候分析】

惡寒——濕遏衛(wèi)陽發(fā)熱——濕漸化熱身重——濕阻氣分關節(jié)疼痛——濕留關節(jié)突出發(fā)熱,不為汗解。蒼術皮、藿香葉——芳化燥濕桔?!伍_上鮮荷葉——升發(fā)脾氣,宣化在表之濕,利濕散熱?;?、大豆黃卷、茯苓皮、白通草——淡滲利濕、泄熱達下?!局委煛?8ppt課件28【證候分析】突出發(fā)熱,不為汗解。蒼術皮、藿香葉——芳化燥29【討論】1.濕在肌肉---關節(jié)疼痛。

不為汗解---為濕熱郁蒸;濕邪化熱的標志。

2.陰濕與陽濕

章虛谷《醫(yī)門棒喝》:“惡寒而不發(fā)熱,故為陰濕,以其惡寒少而發(fā)熱多,故為陽濕?!标帩窦礉裎椿療?,證候性質近于寒濕。陽濕即濕已化熱,與陰濕相對而言。29ppt課件29【討論】2.陰濕與陽濕29ppt課件30

陰濕與陽濕比較30ppt課件30陰濕與陽濕比較30ppt課件31臨床運用:陰濕:可用藿樸夏苓湯陽濕:可用三仁湯或曾伯淵濕溫初起方:藿香、佩蘭、淡豆豉、滑石、蒼術皮、茯苓皮、金銀花、連翹、竹葉、陳皮、通草、甘草(惡寒無汗加杏仁)31ppt課件31臨床運用:陽濕:可用三仁湯或曾伯淵濕溫初起方:31ppt32二方共有的藥物及作用:杏仁——開上;蔻仁——運中;薏仁——滲下;厚樸——理氣;半夏——燥濕。藿樸夏苓湯;三仁湯。32ppt課件32二方共有的藥物及作用:杏仁——開上;蔻仁——運中;薏仁—33不同點:藿樸夏苓湯三仁湯組成:

藿香、豆豉、豬苓茯苓、澤瀉。竹葉、滑石、通草、甘瀾水。適應證:濕邪偏于衛(wèi)表,熱不明顯者。濕漸化熱者。33ppt課件33不同點:藿樸夏苓湯三仁湯組成:藿34在我們的身體里百分之七十五是水分。從江本勝博士水結晶實驗報告中,我們了解到:我們心情善良、常常懷感恩的心,愛護利益他人的心,這個身體里面所有的水結晶都是最美好的,身體健康、強壯,就不會生病。如果心情不好,常發(fā)脾氣、一肚子怨恨、得到的結晶就非常不好。這個不好的結晶就會破壞身體里面正常的組織,就會生病。這是對我們本身來說,所以希望世界上的人常存歡喜心、愛心、感恩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世界就會越來越好。------靜空法師34ppt課件34在我們的身體里百分之七十五是水分。從江本勝博士水35如果“人類對看不見的東西充滿信心,就不會有顯微鏡的發(fā)明。對看不見的東西,或現有科學手段還不能證明的東西,承認它有存在的可能性,承認人類對未知領域的研究能力還十分有限,這才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相反看得見就說有,看不見就說無,只相信自己的認知能力,這才是唯心的。這種態(tài)度顯然也不是客觀的。只相信所能證明的,是對科技的迷信。這些態(tài)度從來都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也不是人類向未知世界進步的基礎?!蔽覀儗@個世界的認識,就像讓魚去解釋什么是水一樣。------靜空法師

35ppt課件35如果“人類對看不見的東西充滿信心,就不會36尚熾昌醫(yī)案:李某某,男1997年5月12日就診。四月某日因洗頭受涼,病發(fā)熱惡寒如瘧狀,一直按感冒治療,注射用青、鏈霉素半個月,熱仍不解。又服中藥解表劑,辛溫、辛涼皆嘗用,病無起色?,F已發(fā)熱25天。體溫38.5℃,并伴有惡寒,身重,口渴不欲飲,脘悶不饑,大便不實。體檢及輔助檢查無異常發(fā)現。舌苔白膩,脈濡。36ppt課件36尚熾昌醫(yī)案:李某某,男1997年5月1237尚師曰:“此濕溫證也”。遂處三仁湯原方。杏仁10克,白蔻仁12克,生苡仁12克,半夏10克,滑石15克,厚樸10克,通草6克,淡竹葉6克。服1劑即熱退。三日后熱雖又起,但溫度偏底,續(xù)服1劑,熱退身暢而差。按語:發(fā)熱可見于多種疾病,因于濕溫之發(fā)熱往往纏綿難愈,其治即不宜辛溫發(fā)汗,又不宜辛涼解肌。唯宜芳香宣化,暢達氣機之法。用三仁湯以祛氣分之濕邪,則氣達津布,發(fā)熱自除。37ppt課件37尚師曰:“此濕溫證也”。遂處三仁湯原方。按語:發(fā)熱可38【原文21條】濕熱證,胸痞發(fā)熱,肌肉微疼,始終無汗者,腠理暑邪內閉。宜六一散一兩,薄荷葉三、四分,泡湯調下即汗解。

自注:濕病發(fā)汗,昔賢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蓋既有不可汗之大戒,復有得汗始解之治法,臨證者知所變通矣。【提要】暑濕郁表證治

3、暑濕郁表證治:38ppt課件38【原文21條】濕熱證,胸痞發(fā)熱,肌肉微疼,始終無汗者,39

【證候分析】

發(fā)熱,始終無汗——濕已化熱,腠理郁閉,氣機受阻胸痞,肌肉微疼——濕熱蘊結,氣機不宣,故胸痞;邪郁肌表,故肌肉微疼(邪犯陽明之表)

39ppt課件39【證候分析】39ppt課件40

【方藥】

六一散加薄荷(即雞蘇散)

滑石:解肌清熱、開竅利濕

甘草:清熱和中

薄荷:透解風熱六一散加薄荷葉,泡湯調下,輕宣透達,使衛(wèi)氣通暢,濕開熱透則邪隨微汗而解,即吳子音所注“辛涼解散”之理。40ppt課件40【方藥】六一散加薄荷葉,泡湯調下,輕宣透達41【討論】1、邪郁肌表的依據:(1)雖無惡寒,但表實無汗,又無口渴等氣分證狀(2)條文所言“腠理暑邪內閉”指明病在肌表衛(wèi)分,吳子音言:“濕熱蘊遏,氣郁不得宣”,當指衛(wèi)氣郁遏。(3)從吳氏指出治宜“辛涼解散”也說明為暑濕閉郁,表氣不宣之證。41ppt課件41【討論】41ppt課件422、濕熱病可汗否?薛氏:“濕病發(fā)汗,昔賢有禁”。張仲景:“濕家忌投發(fā)汗”。王叔和:“其人常傷于濕……治在足太陰,不可發(fā)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痛所在”。薛氏29條:“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乃汗出過多,衛(wèi)外之陽暫亡……”。42ppt課件422、濕熱病可汗否?薛氏:“濕病發(fā)汗,昔賢有禁”。42p433、可用微汗的標準:431、濕熱郁閉腠理,氣機受阻而始終無汗。2、肌肉微疼、胸痞等邪犯陽明之表之輕證。章虛谷云:“屬暑濕閉于腠理”,

“濕證固非一概禁汗”43ppt課件433、可用微汗的標準:431、濕熱郁閉腠理,氣機受阻而始終444、此微汗與濕溫初起禁辛溫發(fā)汗不同:

自注中“蓋既有不可汗之大戒,復有得汗始解之治法,……”

滑石非單純利水之品,而是上達腠理,下行水液,通達表里三焦之上品,其利毛竅開腠理的作用與薄荷葉辛涼透表相伍,使蘊遏肌表之邪得微汗而解。

《本草求真》:“滑石開竅利濕,不獨盡由小便而下,蓋能上開腠理而發(fā)表,是除上中之濕熱;下利便溺而行水,是除中下之濕熱;熱去則三焦寧而表里安,濕去則闌門通而陽明利矣”。44ppt課件444、此微汗與濕溫初起禁辛溫發(fā)汗不同:45

吳子音:加香薷溫散之法,應適于外寒束表而兼暑濕者,對本證濕熱在表雖無汗而不惡寒并不相宜。

吳錫璜:用泡湯取其輕揚透汗,及煎劑用輕清開泄的蘆根、豆豉、竹葉、杏仁、綠豆衣等,甚合薛氏微汗之旨,臨證可作參考。45ppt課件45吳子音:加香薷溫散之法,應適于外寒束表而兼暑濕者46三邪在氣分1.邪在上焦原文31、14、18條2.邪在中焦原文8、12、10、13、37條3.邪在下焦原文11、29條46ppt課件46三邪在氣分1.邪在上焦原文31、14【原文18條】濕熱證,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絡,宜葶藶、枇杷葉、六一散等味。

自注:人但知暑傷肺氣則肺虛,而不知暑滯肺絡則肺實。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則病自除?!咎嵋渴顫駛危ɑ驖駸嶂坝魷谓j而致實證咳喘)的證治。1、邪在上焦(原文18、31、14條)47ppt課件【原文18條】濕熱證,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于4848【證候分析】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暑濕(濕熱)粘滯、壅阻肺氣,肺氣不得宣降,氣逆而上?!痉剿帯枯闼炞印獮a肺氣,降痰枇杷葉——降肺氣六一散——清利濕熱

本證屬實證,還可見面垢、口渴不欲飲、苔厚膩、脈濡滑而數、兩寸有力等癥。48ppt課件4848【證候分析】【方藥】葶藶子——瀉肺氣,降痰491、本證的病機及癥狀探討:

本條冠以“濕熱證”,又言“暑邪入于肺絡”,楊照藜認為此為濕熱上壅之證,故可理解為暑濕或濕熱之邪引起。2、為什么暑濕易于傷肺?

因為暑邪易傷津氣,肺主氣。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暑濕傷氣,肺先受病,諸氣皆痹?!?/p>

雷少逸:“暑為火邪,肺為金臟,火未有不克金者?!?9ppt課件491、本證的病機及癥狀探討:49ppt課件503、“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的理解:

葶藶子苦辛大寒,歸肺、膀胱經,其苦降辛散,性寒清熱,專瀉肺中水飲及痰火而平喘咳。

《開寶本草》:“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之痰飲”。

《本經》:“通利水道”作用。50ppt課件503、“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的理解:50ppt課件51

滑石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利水通淋,清解暑濕,與葶藶子同歸膀胱經,合用則利水之力加強,加之葶藶瀉肺氣下行的作用。

薛氏云:“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而病自除。”

臨證還可以加入桑皮、黃芩、白前、車前草等,亦可用《溫病條辨》千金葦莖湯加杏仁、滑石方。51ppt課件51滑石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利水通淋,清解暑濕,與52【原文31條】濕熱證,初起壯熱口渴,脘悶懊憹,眼欲閉,時譫語,濁邪蒙閉上焦。宜涌泄,用枳殼、桔梗、淡豆豉、生山梔,無汗者加葛根。

自注:此與第九條宜參看,彼屬余邪,法當輕散;此則濁邪蒙閉上焦,故懊憹脘悶。眼欲閉者,肺氣不舒也。時譫語者,邪郁心包也。若投輕劑,病必不除?!督洝吩唬骸案哒咴街?。用梔豉湯涌泄之劑,引胃脘之陽而開心胸之表,邪從吐散。

【提要】濕熱濁邪蒙閉上焦氣分之候。52ppt課件52【原文31條】濕熱證,初起壯熱口渴,脘悶懊憹,眼欲閉,53輕宣上焦氣機,透邪外達?!咀C候分析】壯熱、口渴、脘悶懊憹——由衛(wèi)入氣,阻于中上焦。眼欲閉、時譫語——上焦?jié)駸釢嵝懊杀吻尻枺瑪_及心神。梔子豉湯加枳殼、桔?!痉剿帯?3ppt課件53輕宣上焦氣機,透邪外達?!咀C候分析】壯熱、口渴、脘悶懊憹54【討論】1.關于神志癥狀:眼欲閉:神情淡漠,精神不振的狀態(tài)。時譫語:即偶有譫語,為邪郁心包所致。均為輕度神志癥狀。以藥測證:梔豉湯加枳殼、桔梗,功用僅可輕宣上焦氣機而透邪外達,可知本證非神志重證。54ppt課件54【討論】時譫語:即偶有譫語,為邪郁心包所致。以藥測證:梔552.“宜涌泄”的異議“涌泄”之法。依據《內經》:“高者越之”。

梔豉湯本為輕清氣熱之劑,主治熱邪初入氣分之熱郁胸膈之證,無涌泄作用。加桔梗、枳殼在于輕宣上焦氣機,透邪外達。薛氏:“引胃脘之陽,開心胸之表”

目的在于宣暢上焦。

章虛谷:“若舌苔薄而滑者,邪未膠結,可以吐散。若舌苔厚而有根。濁邪瘀結,須重用辛開苦降。如吐之,邪結不得出,反使氣逆而變他證也?!?5ppt課件552.“宜涌泄”的異議“涌泄”之法。依據《內經》:“高者56【原文14條】濕熱證,初起即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濕熱阻閉中上二焦。宜草果、檳榔、鮮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漿水煎。

自注:此條乃濕熱俱盛之候。而去濕藥多清熱藥少者,以病邪初起即閉,不得不以辛通開閉為急務,不欲以寒涼凝滯氣機也?!驹~解】瞀亂:瞀:視物不明,甚至昏蒙;瞀亂為視物不明,心中悶亂,甚至神識昏蒙。56ppt課件56【原文14條】濕熱證,初起即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濕熱57地漿水:把新汲水倒入約三尺深的黃土坑,待沉淀后,取清液用,有清暑解毒作用?!吨夂蠓健罚骸盎蛴霭l(fā)毒,急掘地作水坑,以水令滿,熟攪稍澄,飲水自解,名為地漿?!?/p>

章虛谷:“于陰地掘坑,汲凈水倒坑中攪之,候澄清,名地漿水,能解暑毒?!薄咎嵋繚駸岱x濁阻閉上中二焦的證治。57ppt課件57地漿水:把新汲水倒入約三尺深的黃土坑,待沉淀后,取清液用58初起即胸悶不知人——濕熱穢濁閉塞機竅,濁邪害清。瞀亂,大叫痛(胸脘、胃腹疼甚絞痛)

——清陽閉阻不行?!咀C候分析】【方藥】草果、檳榔、芫荽(王注用薤白)——辛香燥濕、理氣辟穢,以開氣機阻閉。菖蒲——鮮用芳香化濁,開竅逐穢,以解清竅閉塞。六一散——清利濕熱泄?jié)??;蚣釉斫恰粮Z開通。地漿水(煎)——解暑祛濁。58ppt課件58初起即胸悶不知人——濕熱穢濁閉塞機竅,濁邪害清?!咀C候分591、病因與發(fā)?。?/p>

本證為濕熱病的特殊類型,特點是發(fā)病急且重。

沈宗淦云,“此條頗似痧證,宜用靈驗痧丸為妙,六一散有甘草,須慎用?!薄居懻摗?/p>

發(fā)痧乃因夏秋間暑濕交蒸,穢濁氣盛,或素體虛弱,不耐暑熱,或素體濕熱內盛,感其氣而發(fā)病,每伴有頭脹、頭重、惡心、欲吐不得吐、腹脹、苔白膩垢濁等。蒼術(米泔水浸)5錢,明天麻6錢,麻黃6錢,雄黃6錢,朱砂6錢,麝香(后入)6分,丁香1錢,大黃1兩,蟾酥(燒酒化)1錢5分,甘草4錢。59ppt課件591、病因與發(fā)?。骸居懻摗堪l(fā)痧乃因夏秋間暑濕交蒸,602、病機與治療:

薛氏認為此屬濕熱俱盛之候。但從所列癥狀分析,應是以濕熱穢濁之邪為主,熱勢并不熾盛。

治療:急以辛通開閉。故祛濕藥多,清熱藥少。以避免過于寒涼凝滯氣機。

臨床多采用中成藥。如玉樞丹、紫金錠、藿香正氣散、十滴丸水、行軍散等?;蛞怨勿鸱?、針刺法急救之。60ppt課件602、病機與治療:60ppt課件61【原文8條】濕熱證,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樸、檳榔、草果、藿香、蒼術、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自注:瘧由暑熱內伏,秋涼外束而成。若夏月腠理大開,毛竅疏通,安得成瘧。而寒熱有定期,如瘧證發(fā)作者,以膜原為陽明之半表半里,濕熱阻遏,則營衛(wèi)氣爭,證雖如瘧,不得與瘧同治,故仿又可達原飲之例。蓋一由外涼束,一由內濕阻也?!咎嵋繚駸嶙瓒裟ぴC治。2.邪在中焦(原文8、12、

10、13、37條)61ppt課件61【原文8條】濕熱證,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樸62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樞機不利

【證候分析】柴胡——厚樸、檳榔、草果、半夏、蒼術——藿香、干菖蒲——六一散——和解少陽理氣燥濕芳香化濁清利濕熱【方藥】此仿吳又可達原飲,溫燥藥多,用于濕重于熱。如熱重用達原飲,濕重用雷氏透達膜原法。62ppt課件62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樞機不利【證候分析】柴胡—63①達原飲:檳榔、川樸、草果——知母——白芍——黃芩——直達膜原;滋陰;和血;清熱燥濕;甘草——和中。適用于營陰不足,且濕遏熱伏者,以舌紅絳苔垢膩為辨證要點。吳鞠通:“乃調和之品,如渴與水,非拔病之藥”63ppt課件63①達原飲:檳榔、川樸、草果——知母——白芍——黃芩——64②雷氏宣透膜原法:川樸、檳榔、草果——直達膜原;藿香、半夏、生姜——行氣化濕,降逆止嘔;佐黃芩——清濕中之熱;甘草——和中。適于舌不紅絳,僅苔白膩者。64ppt課件64②雷氏宣透膜原法:川樸、檳榔、草果——直達膜原;藿香、半65【討論】1、對“膜原為半表半里”的理解:

與1條提綱中的說法一致,其近于中焦,是上、中、下三焦之要沖,實一身之半表半里,與傷寒半表半里有異。

傷寒半表半里:寒邪傳里化熱,郁于足少陽,從表里間劃分界限。

濕熱半表半里:濕遏熱伏寄于中焦,是上下概念的轉樞。65ppt課件65【討論】65ppt課件662、關于濕遏膜原證:

是濕熱證氣分階段的一個特殊類型。證見:寒熱如瘧,汗出胸痞,口渴不引飲,脘腹脹悶,舌苔白膩甚或滿布垢濁、或如積粉、舌邊尖紅赤,甚則紫絳等濕濁內盛之候。病機:濕濁偏甚,郁遏氣機,樞機不利。治療:薛氏以達原飲加減開達濕濁之邪。66ppt課件662、關于濕遏膜原證:66ppt課件673、兩方方解比較67ppt課件673、兩方方解比較67ppt課件68【原文12條】濕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濕滯陽明,宜用辛開,如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自注:此濕邪極盛之候??诳誓艘翰簧仙?,非有熱也。辛泄太過即可變而為熱,而此時濕邪尚未蘊熱,故重用辛開,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咎嵋繚裥皹O盛,尚未化熱證治。68ppt課件68【原文12條】濕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濕滯陽明,宜用辛69【證候分析】舌遍體白——濕濁極盛的重要標志??诳省獫裥白瓒?,津不上升(但口渴而不欲飲)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辛苦溫燥濕理氣。

【方藥分析】還可見脘痞、惡心、腹脹等濕阻脾胃的癥狀。69ppt課件69【證候分析】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辛苦溫燥濕理氣。70運用溫法的時機:可參考王、章二氏提出的若苔滑而不渴,或苔白不渴、且便溺不熱者,方為溫法之證。70ppt課件70運用溫法的時機:可參考王、章二氏提出的若苔滑而不71【討論】1.本證的形成

舌遍體白:為舌苔滿布白膩,標明濕邪尤盛。

無發(fā)熱、汗出:說明熱勢甚微,表明濕邪尚未

蘊熱??诳?,亦非因熱也。

形成:感受濕邪偏重,或因中氣素虧,陽氣素虛,

或內濕素盛等,71ppt課件71【討論】71ppt課件72一因濕盛太陰,轉為濕勝陽微證。

如章注所言:“若苔滑而不渴者,即屬太陰證,宜溫之”。

二為:薛氏指出的可因辛泄太過變而為熱,繼而陽明熱盛化燥化火,出現與溫熱類溫病一樣的深入營血之證。2、轉歸72ppt課件72一因濕盛太陰,轉為濕勝陽微證。2、轉歸733、“濕滯陽明”與“宜用辛開”濕滯陽明:強調了濕盛,為濕濁阻于中焦脾胃。方用辛開:即重用辛溫,辛可理氣,氣機得暢,又可以助濕邪之化,溫可燥化濕邪。選用藥物: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等溫燥之品。楊照藜:“濕盛熱微之證,初起原可暫用此等藥開之。一見濕開化熱,便即轉為清熱,若執(zhí)此為常用之法則誤矣”。薛氏認為:“辛泄太過即可變而為熱”73ppt課件733、“濕滯陽明”與“宜用辛開”73ppt課件744、運用溫法指征:

運用溫法指征:苔白(舌質正常)不渴、且便溺不熱者,方為溫法之征。

單憑苔白,不足診為濕盛之候。尤其素體陰虛者,用辛燥之品更易化燥傷津,故“重用辛開”必須把握好適應證。74ppt課件744、運用溫法指征:單憑苔白,不足診為濕盛之候。尤75吳錫璜的經驗:宣透濕邪后,熱勢每多熾盛,當兼用清解法,值得臨證注意。雷少逸說:“凡濕在表宜散,在里宜滲利,今在氣分,宜溫藥以化之?!?/p>

《時病論》

“溫化濕邪法”:藿香、蔻殼、厚樸、陳皮、蒼術、神曲,亦可用于本證的治療。75ppt課件75吳錫璜的經驗:宣透濕邪后,熱勢每多熾盛,當兼用清76【原文10條】濕熱證,初起發(fā)熱,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濕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殼、桔梗、郁金、蒼術、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佩蘭葉、六一散等味。

自注:濁邪上干則胸悶,胃液不升則口渴。病在中焦氣分。故多開中焦氣分之藥。此條多有挾食者。其舌根見黃色,宜加栝樓、楂肉、萊菔子。76ppt課件76【原文10條】濕熱證,初起發(fā)熱,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濕伏77【提要】濕伏中焦,始見化熱的證治。發(fā)熱汗出(不惡寒)——濕熱入里胸痞,口渴(不欲飲)舌白——濕邪內盛【證候分析】濕重于熱者治宜辛開化濕為主少佐清熱。77ppt課件77【提要】濕伏中焦,始見化熱的證治。發(fā)熱汗出(不惡寒)——78杏仁、枳殼、桔?!p苦微辛,宣利肺氣

藿香、佩蘭、菖蒲、蔻仁、郁金——芳香運脾化濕蒼術、厚樸、草果、半夏——辛苦溫理氣燥濕六一散——淡滲清熱利濕又不傷陰【方藥分析】【討論】1.薛氏治濕五法:78ppt課件78杏仁、枳殼、桔?!p苦微辛,宣利肺氣【方藥分析】【7979即辛開宣肺。肺主一身之氣,為氣化之先,宣通肺氣則三焦氣機宣暢,氣化則濕化。此法不僅適于濕阻上焦,亦用于濕伏中焦,利肺以行脾,濕流下焦,源清而流潔。常用藥有杏仁、桔梗、枳殼。濕為穢濁之氣,芳香化濕,辟穢去濁。常用藥有藿香、佩蘭、蘇葉、菖蒲、蔻仁、郁金。辛苦溫,理氣燥濕。常用藥有蒼術、厚樸、草果、半夏、陳皮、草豆蔻、砂仁,代表方平胃散。

(濕熱并重要配合清熱藥,如黃芩、黃連、白花蛇舌草、梔子、龍膽草,代表方王氏連樸飲)使?jié)裥白孕”愣?。常用藥有滑石、茯苓、澤瀉、薏苡仁、車前子、竹葉、茵陳。是取風藥能托化濕邪而出,且風藥升陽有鼓動中焦,促進脾胃轉輸以清除濕邪的作用。常用藥有防風、羌活、獨活、升麻、柴胡。79ppt課件7979即辛開宣肺。肺主一身之氣,為氣化之先,宣通肺氣則三焦802、關于胃液不升之口渴

自注:“胃液不升則口渴”。指濕邪內阻,津液不得上升,非津液不足,無津上升。辨證要點:

胃津不足--必見舌干燥,而口渴引飲,治宜益胃生津;

胃液不升--必見苔膩而渴不欲飲,治宜化濕為主,濕化則津升,口渴得解。80ppt課件802、關于胃液不升之口渴自注:“胃液不升則口渴”。80p81【原文13條】濕熱證,舌根白,舌尖紅,濕漸化熱,余濕猶滯。宜辛泄佐清熱,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黃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等味。自注:此濕熱參半之證。而燥濕之中,即佐清熱者,亦所以存陽明之液也。上二條憑驗舌以投劑,為臨證時要訣,蓋舌為心之外候,濁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轉移?!咎嵋筷U明中焦?jié)駶u化熱治宜辛泄與清熱并施。

81ppt課件81【原文13條】濕熱證,舌根白,舌尖紅,濕漸化熱,余濕猶滯82【證候分析】舌根仍白膩,舌尖紅——濕漸化熱(薛氏雖稱為“濕熱參半”,但仍屬濕重熱輕之證)辛泄佐清熱:蔻仁、半夏、菖蒲——辛泄大豆黃卷、連翹——清熱六一散、綠豆衣——淡滲利濕【方藥分析】82ppt課件82【證候分析】舌根仍白膩,舌尖紅——濕漸化熱辛泄佐清熱:【83【討論】1.濕漸化熱的診斷要點:(1)辨舌:舌尖紅為漸化熱的標志

薛氏重視舌診:憑驗舌以投劑,為臨證時要訣,蓋舌為心之外候,濁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轉移。10條、12條,舌白或舌遍體白為濕重(濕邪極盛),本條舌根白,舌尖紅為濕已漸化熱。83ppt課件83【討論】83ppt課件84(2)以藥測證,辛開佐清熱。

治療較上條(指12條)增加了清熱藥,說明濕已化熱,實為濕熱兩解之法。濕已化熱易耗傷津液,但余濕尚在,若妄投滋潤又有助濕之弊,佐以清熱可達到保津存液的目的,如薛氏自注所言:“即佐清熱者,亦所以存陽明之液也”。熱病重在救陰,而救陰非生津養(yǎng)液這一途徑,凡能確保津液不受耗損之法,均含救陰之意,清熱即保液之本也。84ppt課件84(2)以藥測證,辛開佐清熱。治療較上條(指12條852.薛氏治濕熱,用藥忌苦寒:

濕雖漸化熱,但薛氏未用苦寒之品,而是采用輕清宣透,滲濕泄熱而又不傷陰的豆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等,主要基于防止苦寒化燥傷陰的治療思想。85ppt課件852.薛氏治濕熱,用藥忌苦寒:85ppt課件86【原文37條】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此太陰之濕與陽明之熱相合。宜白虎加蒼術湯。

自注:熱渴自汗,陽明之熱也;胸痞身重,太陰之濕兼見矣。脈洪大而長,知濕熱滯于陽明之經,故用蒼術白虎湯以清熱散濕,然乃熱多濕少之候。

白虎湯仲景用以清陽明無形之燥熱也,胃汁枯涸者,加人參以生津,名曰白虎加人參湯;身中素有痹氣者,加桂86ppt課件86【原文37條】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87【提要】熱多濕少證治

枝以通絡,名曰桂枝白虎湯,而其實意在清胃熱也。是以后人治暑熱傷氣身熱而渴者,亦用白虎加人參湯;熱渴汗泄肢節(jié)煩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湯;胸痞身重兼見,則于白虎湯加入蒼術以理太陰之濕;寒熱往來兼集,則于白虎湯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里之邪。凡此皆熱盛陽明,他證兼見,故用白虎清熱,而復各隨證以加減。茍非熱渴汗泄,脈洪大者,白虎便不可投。辨證察脈,最宜詳審也。87ppt課件87【提要】熱多濕少證治枝以通絡,名曰桂枝白虎湯,而其實88【證候分析】壯熱口渴、自汗、脈洪大而長——陽明熱盛之象身重、胸痞——太陰脾濕之征(此即薛氏所云:“太陰之濕與陽明之熱相合”而熱重濕輕之候)治以清熱為主兼以化濕白虎湯——專清陽明之熱佐以蒼術——專燥太陰之濕

【方藥】88ppt課件88【證候分析】壯熱口渴、自汗、脈洪大而長——陽明熱盛之象89

【討論】1.白虎湯加減:胃津枯涸者(身熱渴甚)——白虎湯加人參素有痹氣者(見肢節(jié)煩疼者)——加桂枝——桂枝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兼寒熱往來——加柴胡血虛——加生地精虛——加枸杞有痰——加半夏痞滿氣滯——加厚樸89ppt課件89【討論】89ppt課件90脈虛——用甘藥養(yǎng)肺胃之津下利、發(fā)熱、舌黃——合白頭翁湯伏氣營陰虧損,舌絳熱渴,——合犀角地黃湯大汗脈虛,不熱不渴,——合生脈散大汗、小便短而熱,舌苔黃絳,——加生地、元參

薛氏自注極盡白虎湯之加減變化,至于“茍非熱渴汗泄,脈洪大者,白虎便不可投”臨證時應靈活對待,不必拘泥于四大證俱全,只要確屬陽明熱盛者便可應用。90ppt課件90脈虛——用甘藥養(yǎng)肺胃之津90ppt課件912.熱重于濕”的多種治療方法:

本證屬陽明熱盛兼太陰之濕,治療以清陽明為主,加蒼術燥太陰之濕,本方早在宋代朱肱用作濕溫的治療主方,后葉桂認為本方為“治暑濕相搏而為濕溫病者”釋本方組方意在“以苦寒辛寒之藥清其暑,以辛溫燥烈之藥燥其濕,而以甘平之藥緩其中”。使邪卻正安,熱退濕除。91ppt課件912.熱重于濕”的多種治療方法:91ppt課件92

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焦篇38條有濕熱結聚胸脘之熱重于濕之證。證見:“脈洪滑,面赤,身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上黃滑苔,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92ppt課件92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焦篇38條有濕熱結聚胸脘之熱93病機:吳氏認為此屬陽明暑濕。方用:小陷胸湯加枳實治之。

臨床多見于濕熱兼挾痰飲之證,若用白虎湯之清則不相宜,須用苦寒辛降之法,雖同屬熱重于濕,但病機證候治法方藥又各具特點,臨證當細辨之。93ppt課件93病機:吳氏認為此屬陽明暑濕。93ppt課件94

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亦論熱重于濕:病機:“其病多發(fā)于陽明胃腸,熱結在里,由中蒸上”。證見:神煩,口渴不引飲,口氣穢濁,尤以胸腹熱痛,按之灼手或按之作痛為特征,甚可見耳聾干嘔等。舌苔黃膩或黃白相兼,黃中帶黑,浮滑粘膩,或白而黃而灰點,舌邊尖紅赤少津。94ppt課件94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亦論熱重于濕:94ppt課95治療:苦辛通降,通達表里。方藥:枳實梔豉合小陷胸湯加連翹、茵陳、黃芩、木通等。

如熱勢再盛,漸欲化燥,見渴甚,脈大,氣粗喘逆者,重用石膏、知母加蘆根、燈芯等清熱利濕之品。

何氏的經驗,可視為治療濕熱病熱重于濕證候的發(fā)展。95ppt課件95治療:苦辛通降,通達表里。95ppt課件96【原文11條】濕熱證,數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濕流下焦,宜滑石、豬苓、茯苓、澤瀉、萆薢、通草等味。

自注:下焦屬陰,太陰所司。陰道虛故自利,化源滯則溺赤,脾不轉津則口渴??傆商帩袷⒐室?。濕滯下焦,故獨以分利為治,然兼證口渴胸痞,須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黃卷開泄中上,源清則流自潔,不可不知。

濕熱之邪不自表而入,故無表里可分,而未嘗無三焦可辨,猶之河間治消渴亦分三焦者是也。

3.邪在下焦(原文11、29條)96ppt課件96【原文11條】濕熱證,數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濕流下焦【提要】濕流下焦小腸泌別失職的證治及濕熱為患的特點?!咀C候分析】小便短澀,大便自利——濕流下焦,濕阻氣機,小腸泌別失職,大腸傳導失司??诳省獫裥皟茸?,津不上承,97ppt課件【提要】濕流下焦小腸泌別失職的證治及濕熱為患的98滑石、豬苓、澤瀉、萆薢、通草——

治以分利,小便通利則便泄自止,濕邪去則口渴自愈,故自注曰:“濕以分利為治”。【方藥】98ppt課件98滑石、豬苓、澤瀉、萆薢、通草——【方藥】98ppt課件99【討論】1.關于“下焦屬陰,太陰所司”

指位于下焦的大小腸、膀胱與太陰脾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關。

“陰道虛則自利”非指虛證,乃指腸道功能失司,濕勝則濡泄。99ppt課件99【討論】99ppt課件1002.本證病機:

自注中兼見口渴胸痞:說明病機變化不局限于下焦,故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黃卷,開泄中上。肺為水之上源,宣其上使肺氣得化,脾氣得運,則助于下焦水道通利而利于濕邪的祛除,即“源清則流自潔”。100ppt課件1002.本證病機:100ppt課件1013、濕熱致病特點:(1)蒙上流下,下閉上塞,阻塞三焦:

薛氏認為:不論濕多或濕熱俱多,均可蒙蔽上焦,流注下焦,甚至下焦閉塞,上焦壅盛,造成三焦俱困。

故濕熱病“未嘗無三焦可辨”,治療“當三焦分治”。

治當調理氣機,恢復正常氣化功能。101ppt課件1013、濕熱致病特點:101ppt課件102

薛氏在醫(yī)案中云:“夏季之濕郁,必傷太陰脾,濕甚生熱,熱必窒于陽明胃脈,全以宣通氣分,使氣通濕走熱清?!?/p>

柳寶詒亦認為:“治濕熱兩感之病,必先通利氣機,俾氣水兩暢,則濕從水化,熱從氣化,庶幾濕熱無所凝結?!敝萎敚洪_上、暢中、滲下(利小便)。102ppt課件102薛氏在醫(yī)案中云:“夏季之濕郁,必傷太陰脾,濕甚103(2)為分解濕熱的治療原則提供依據:

薛氏提出,濕熱未合則病輕且緩,濕熱相合則病重且速。因熱得濕蒸則愈加熾熱,濕得熱煽則愈加橫行。因濕熱相合則少火化為壯火,三焦相火上下充斥,內外煎熬,最為酷烈。因此,治療濕熱首當分解濕熱。103ppt課件103(2)為分解濕熱的治療原則提供依據:103ppt課件104【原文29條】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口渴,莖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語亮。乃汗出過多,衛(wèi)外之陽暫亡,濕熱之邪仍結,一時表里不通,脈故伏,非真陽外脫也,宜五苓散去術加滑石、酒炒川連、生地、芪皮等味。自注:此條脈癥,全似亡陽之候,獨于舉動神氣得其真情,噫!此醫(yī)之所以貴識見也?!咎嵋繚駸岵⌒l(wèi)陽暫亡而濕熱仍結于下焦的證治。104ppt課件104【原文29條】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證候分析】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似真陽外脫之證,實為濕熱結于下焦,一時表里不通,且汗出過多,衛(wèi)陽暫傷??诳省钩鲞^多,陰液耗傷。莖痛——濕熱蘊結下焦之征象。105ppt課件【證候分析】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似真陽外10106四苓散(五苓散去術)加滑石——導濕熱下行。黃連、生地——清熱救陰。黃芪皮——固衛(wèi)止汗?!痉剿帯?06ppt課件106四苓散(五苓散去術)加滑石——導濕熱下行?!痉剿帯?01071.本證辨證關鍵:

自注云:“脈證全似亡陽之候,獨于舉動神氣得其真情”。未見陽氣外脫之神氣虛憊,蜷臥欲寐,語聲低微等現象,而是神清語亮,起坐自如,故可判斷此大汗出乃為正氣驅邪自肌腠外出,從汗而解之象,而非氣脫亡陽。107ppt課件1071.本證辨證關鍵:107ppt課件108病機:一時汗出過多,在表之陽隨汗泄越,致衛(wèi)外之陽暫亡,而在里之陽氣一時未能達于肌表,失于溫養(yǎng)肌膚分肉之功,則見手足冷。

如葉天士《溫熱論》“邪與汗并,熱達腠開,邪從汗出”之病機趨勢。

亦即《溫熱論》中“邪退正虛,陽從汗泄,故漸膚冷,未必即成脫證”之理。108ppt課件108病機:一時汗出過多,在表之陽隨汗泄越,致衛(wèi)外之陽暫亡,1092.本證用“芪皮”的提示

王孟英認為本證治療“用法頗極周密”,針對大汗出,氣液兩傷,用芪皮合五苓散中桂枝,固衛(wèi)氣,生地滋陰液,而兩顧氣液。

提示后人注重病發(fā)之因,本證雖有濕熱郁結存在,但更以陽氣泄越不固為急,當酌加芪皮、人參等益氣顧陰,或先予益氣固脫,待陽氣未復,厥回汗止后再繼治濕熱。109ppt課件1092.本證用“芪皮”的提示109ppt課件1103、他注分析“忽大汗出”的原因:

薛氏未言四五日忽大汗出的原因,王注分析“必由誤表所致”,吳注認為“誤服寒涼冰閉者亦有此候”??芍獫駸崃b留氣分之時的治療應避免發(fā)散解表和過用寒涼。110ppt課件1103、他注分析“忽大汗出”的原因:薛氏未言四五日忽

周某,男,24歲。感受時令之邪,而發(fā)熱頭痛,胸中發(fā)滿,飲食作嘔。注射“安乃近”與“葡萄糖液”,汗出雖多而發(fā)熱不退,反增譫語、身疼、嘔吐等癥。試其體溫39.6℃,脈來濡,舌苔白膩,脈證合參,濕邪猶存,治當清利濕熱,芳化濕濁,以行三焦之滯。方用:白蔻仁6克,滑石12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藿香6克,厚樸6克,半夏10克,竹葉6克劉渡舟醫(yī)案之濕溫:111ppt課件周某,男,24歲。感受時令之邪,而發(fā)熱頭痛,

劉老書方時,語其家人曰:服藥則熱退,可勿憂慮。然病人服藥無效,反增口渴心煩,體溫升至40℃,一身酸痛,兩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請劉老再診。切其脈仍濡,而舌苔則黃白間雜。濕溫為患,明白無誤,然前方胡為不效?思之良久,則又書一方:蒼術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上方僅服一劑,高熱即退,足溫,諸癥皆愈。

112ppt課件劉老書方時,語其家人曰:服藥則熱退,可勿憂慮。然按語:此證本屬濕溫為病,當時若利濕清熱,自可奏效而愈。而病家誤發(fā)其汗,乃犯濕家之禁,亡失津液,故致病情加劇。然既按濕溫治療,用方為何不效?此證胸滿泛惡,固屬濕候,而同時又有高熱、煩渴、譫語,則屬陽明之熱顯著。前方用三仁湯治濕之力大,但清熱之力則小,而藿香厚樸又有增燥助熱之弊,故藥后口渴心煩而病不得解。今既熱盛于里,濕阻于外,則陽氣不能下達,故兩足冰涼而不溫。治療之法,非白虎不足以清其熱,非蒼術不足以勝其濕,故改投蒼術白虎湯,一劑即愈。113ppt課件按語:此證本屬濕溫為病,當時若利濕清熱,自可奏效而愈。而病家

濕溫(發(fā)燒待查)

李某某,女20歲,初診:

主訴:患者于8月5日自覺惡寒發(fā)熱,體溫在37℃~39℃之間。經某醫(yī)院診為病毒性感冒,曾服解表藥,熱勢不退。因持續(xù)發(fā)燒19天收住院治療。經西醫(yī)系統(tǒng)檢查,診為發(fā)燒待查。歷用液體支持療法、復方新諾明、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雷米封等藥治療,中藥曾服清營湯、調胃承氣湯、白虎湯、紫雪、至寶以及秦艽鱉甲湯等方藥,其勢不佳。體溫仍在38℃左右。114ppt課件濕溫(發(fā)燒9月30日請趙師會診。

診查:證見發(fā)熱,午后熱重,汗出熱不解,頭暈而沉,口渴不欲飲,胸悶納呆,周身疲乏倦怠。

辨證:濕遏熱伏,午后熱甚汗出而熱不解;濕熱下注,小便色黃。病在中焦,彌漫上下。

治法:擬辛開苦降,佐以芳香淡滲之味。

處方:佩蘭葉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木香6克,馬尾連10克,前胡6克,大腹皮10克,炒麥芽10克,梔子6克。三劑,水煎服。忌食腥勞,甜膩。115ppt課件9月30日請趙師會診。

診查:證見發(fā)熱,午后熱重,汗出熱不解二診10月4日。

服藥后熱勢稍減。因濕熱之邪難以速祛,故再守原方服藥四劑,以冀全功。

三診10月7日。

體溫已退至37.1℃,唯覺頸部酸痛。繼服原方藥兩劑,遂諸癥若失,于10月12日痊愈出院。116ppt課件二診10月4日。

服藥后熱勢稍減。因濕熱之邪難以速祛,故再守[按]:此案為濕熱蘊郁中焦氣分,遺經發(fā)汗、清營,攻下、開竅、滋陰等誤治,寒涼滋膩,更助其濕,濕熱壅塞,阻滯氣機,濕不化而熱不除。此所“發(fā)熱日久不退也。濕溫病為濕與熱合,腔固難解。濕若不去,熱則難除。故治療當以祛濕為先。宜用芳香宣化,辛開苦降,淡滲分消等法,當先調暢氣機,宣通三焦。117ppt課件[按]:此案為濕熱蘊郁中焦氣分,遺經發(fā)汗、清營,攻下、開竅、方中藿、佩、前、杏芳香化濕,宣通肺氣,以肺主氣,氣化則濕亦化,濕化則熱易清;梔子、豆豉清宣郁熱,濕熱郁久則為陳腐之氣,梔豉合用,最善發(fā)越陳腐,故有宣陽解郁之功;半夏、芩連辛開苦降,清熱燥濕,開泄中焦之濕熱積滯;木香、腹皮、麥芽,理氣滯,行水道,助消化,以利三焦。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決濱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暢則上下分消,邪氣自去。藥后得二便通得,是三焦通暢之征,故周身汗出而熱退。118ppt課件方中藿、佩、前、杏芳香化濕,宣通肺氣,以肺主氣,氣化則濕亦化本案初診予藥三劑,服后熱勢略減,而脈癥未變,故二診繼用原方4劑,則霍然而愈矣。非胸中有定見者不能如此處置。若二診時欲速其效而改弦更張,恐不免功虧一簣。要之,濕溫病濕邪阻滯,不易速去,須得濕邪緩緩化去,當其由量變漸至質變,才可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故治療濕溫須胸中有定見,不可朝三暮四,頻頻換方。只要認證準確,立法無誤,即可依法用藥,自可功到自然成。本案即是例證。119ppt課件本案初診予藥三劑,服后熱勢略減,而脈癥未變,故二診繼用原方4120

王某某,男,15歲,1938年4月。據其家屬述病情:患者4月5日開始發(fā)燒,頭暈,惡心嘔吐,胸中滿悶不適,曾服銀翹解毒丸8丸,其熱不退。8日經本街某醫(yī)診為春溫,即服清解方劑,藥如銀花、連翹、桑葉、菊花、元參、沙參、蘆根、石膏,二劑。

濕溫過服寒涼滋膩:120ppt課件120王某某,男,15歲,1938年4月。據

二劑后病勢加重,胸悶如痞,夜不能寐,飲食不進,且已臥床不起,小便黃少,大便略稀。又請某醫(yī)往診,時4月11日。某醫(yī)謂:此乃溫病日久深重,方用元參、知母、石膏、生地、地骨皮、青蒿等,并加安宮牛黃丸,服二付。4月14日因病勢日重,身熱不退,神志不清,7~8日未能進食,胸中滿悶異常,大便稀。4月15日,周大夫謂病勢沉重,原方改安宮牛黃丸為紫雪丹五分繼服二付,病愈危重。121ppt課件二劑后病勢加重,胸悶如痞,夜不能寐,飲食不進,4月17日上午邀余往診。當時體溫39,高燒不退,神志不清,面色蒼白,胸中白陪已漸退,周身干熱,大便溏稀,兩脈沉濡略數,舌苔白膩而滑,舌質邊尖紅絳。此濕溫之證,過服滋膩寒涼,乃濕阻不化,遂成冰伏之勢,逼熱邪入營。今已十二日,用辛溫開閉以暢氣機,芳香宣解而通神明,病勢甚重,諸宜小心,飲食當慎,防其增重。122ppt課件4月17日上午邀余往診。當時體溫39,高燒不

處方:香豆豉12、炒山梔3、前胡3藿香葉10(后下)、菖蒲10郁金6厚樸3半夏10杏仁10白蔻仁末1,淡干姜末1(后二味同研裝膠囊,分兩次隨藥送下)二付。二診:1938年4月20日。連服辛開溫化,宣陽疏調之劑,身熱已退,體溫37.2,遍體小汗,下至兩足,面色紅潤,神志已清,語言清楚,舌苔漸化,胸中白陪基本消失,小溲較暢,大便未通,兩脈中取滑濡,冰伏漸解,寒濕得溫漸化,氣機宣通。123ppt課件處方:香豆豉12、炒山梔3、前胡3藿香葉1

仍以辛宣疏化方法:香豆豉10炒山梔3杏仁10前胡3藿梗10厚樸10半夏10草蔻3三付。三診:1938年4月2日。病情逐漸好轉,病人已下地活動,飲食二便如常,舌白滑潤,脈濡滑,宜調理中焦,以善其后。處方:香豆豉10旋復花10生白術5陳皮6白扁豆10生薏米10茯苓10焦麥芽10三付之后諸恙皆愈,調養(yǎng)半月而安。124ppt課件仍以辛宣疏化方法:香豆豉10炒山梔3杏

按語:濕溫宜宣氣化濕,最忌滋膩,滋膩之品膩滯氣機,且助于濕,反使病膠著難解。濕為陰邪,非溫不化。雖濕熱為患,治宜分清濕之與熱,孰多孰少,當用苦寒也要恰如其分。若誤用苦寒,克伐陽氣,不僅濕不能去,反致冰伏,氣機閉塞,邪無出路,內逼入營,必成昏厥之變。其治法全在開冰伏之郁閉。脾胃位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寒涼入胃,冰伏于中,中焦不通,氣機不行。開之必125ppt課件按語:濕溫宜宣氣化濕,最忌滋膩,滋膩之品膩滯氣機以辛熱燥烈之品,如干姜、草蔻,且以半夏、厚樸辛開苦降,燥濕行滯宣暢中焦,前胡、杏仁、宣降肺氣以開上焦,菖蒲、郁金,滌痰開竅,又加梔子豉湯,以豆豉宣郁熱而展氣機,山梔暢三焦而泄火。諸藥配合使冰伏解而寒濕化,濕郁開且三焦暢,邪有去路,故入營之熱則外透而解。本證因過用寒涼遏傷陽氣,濕熱為寒涼冰伏于內,邪無退路,被逼入營,陰傷不甚,關鍵在于解冰伏開郁閉,宣氣機以透熱,若營陰被傷,熱已透轉,仍當兼顧營分。126ppt課件以辛熱燥烈之品,如干姜、草蔻,且以半夏、厚樸辛開苦降,燥濕行127

薛氏云:“濕熱之邪,不自表而入,故無表里可分,而未嘗無三焦可辨”。薛氏以三焦分證,辨別濕熱之孰輕孰重依據了正邪兩方面的因素:正的一方面是:中氣虛則從太陰濕化,中氣實則從陽明火化;邪的一方面是:濕邪粘滯重濁,易阻塞三焦氣機,只濕無熱或濕多熱少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濕熱俱多則三焦火化有下閉上壅的趨勢,所以濕熱之邪留戀氣分總不離濕化、火化兩途。氣分證小結127ppt課件127薛氏云:“濕熱之邪,不自表而入,故無表里可分,128

濕化,即從太陰脾濕而化,表現為濕重于熱。如8條“濕濁阻遏膜原”,12條“濕滯陽明”,10條“濕伏中焦”,

13條“濕漸化熱,余濕猶滯”,14條“濕熱俱盛困阻中上二焦”,11條“濕流下焦”等。

火化,即從陽明胃熱而化,表現為濕熱并重或熱重于濕。128ppt課件128濕化,即從太陰脾濕而化,表現為濕重于熱。如

濕熱并重:如31條“濁邪蒙閉上焦”,18條“濕熱上壅”,29條“濕熱阻于下焦”等,從熱型、口渴、二便、神志、脈象等方而均表見出熱邪充斥、三焦俱困之象。特別是31條之“眼欲閉、時譫語”正是濕濁上蒙清竅而致的神識模糊、時清時昧的輕癥,此為氣分階段濕熱證神志癥狀的特異性表現。

熱重于濕:如37條“熱多濕少之候”。若濕熱進一步化火化燥、三焦相火起而為瘧、上下充斥,內外煎蒸、甚為酷烈,則進一步深入營血分。

129ppt課件濕熱并重:如31條“濁邪蒙閉上焦”,18條“130

總之,在氣分階段,薛氏以三焦分證以定位,以區(qū)分偏濕偏熱以定性,此借重三焦辨識氣分濕熱之法,正符合濕熱病邪的性質和傳變規(guī)律,已為后世濕熱辨證的科律。四、邪入營血(原文5、7、33、32條)

130ppt課件130總之,在氣分階段,薛氏以三焦分證以定位131【原文5條】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fā)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營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連翹、生地、玄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味。自注:上條言痙,此條言厥。溫暑之邪本傷陽氣,及至熱極逼入營陰,則津液耗而陰亦病。心包受灼,神識昏亂。用藥以清熱救陰,泄邪平肝為務。

【提要】濕熱化燥,內陷心營,所致氣營兩燔的證治。131ppt課件131【原文5條】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fā)痙,神昏譫【證候分析】壯熱口渴、舌黃——濕熱化燥,熱勢亢盛,

氣分之邪猶存。舌焦紅——邪熱由氣入營,熱灼營陰之象。神昏譫語或笑——邪熱內閉心包,心神失常。發(fā)痙——邪熱引動肝風?!驹~解】銀花露:將金銀花加水蒸餾,取露制成,具芳化清泄作用。

132ppt課件【證候分析】壯熱口渴、舌黃——濕熱化燥,熱勢亢盛,【詞解】133犀角、生地、玄參——清心涼營,滋陰養(yǎng)液銀花露、連翹——清氣泄熱羚羊角、鉤藤——涼肝息風菖蒲——芳香開竅,辟穢化濁至寶丹——長于芳香辟穢

【方藥】133ppt課件133犀角、生地、玄參——清心涼營,滋陰養(yǎng)液【方1341.“以藥測證”的提示:

薛氏所選藥物犀角、生地、玄參、連翹、羚羊角、鉤藤等,被后世冠以“薛氏犀羚鉤藤湯”之名,符合“清熱救陰,泄熱平肝為務”的原則。

開竅藥物的選擇上獨具匠心,至寶丹、菖蒲,均為芳香辟穢之品,本證由濕熱化燥而來,選銀花露,是取其較銀花更具清泄芳化作用,尤適合濕熱之證,與葉天士:“若從濕熱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參入涼血清熱方中”的治法相應。134ppt課件1341.“以藥測證”的提示:134ppt課件1352.對自注中:“溫暑之邪,本傷陽氣”的理解:溫暑之邪(包括濕熱病邪):初起本多先犯衛(wèi)、氣而病在陽分,一旦化燥入營動血,則病在陰分。故薛氏云:“及至熱極逼入營陰,則津液耗而陰病?!蓖趺嫌⒁嘧⒃唬骸皰稘裥叭站茫褟臒峄?,在氣不能清解,必致逼營。”

闡明本證的病機是濕邪化熱已由氣入營,形成“氣營兩燔”證。135ppt課件1352.對自注中:“溫暑之邪,本傷陽氣”的理解:135pp【原文7條】濕熱證,壯熱煩渴,舌焦紅或縮。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痙厥,熱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劑犀角、羚羊角、生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