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雙校聯盟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0分)1.西周時,周王與各諸侯國有明確的分工,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權利給諸侯,諸侯則需為周王鎮(zhèn)守疆土、服從周王的命令、繳納貢賦。這表明西周“分封”是()A.以土地為紐帶的政治關系 B.以周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

C.以血緣宗親作為基本特征 D.造成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2.西漢絲綢之路初通時,絲綢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區(qū)還是“習俗頗殊,地廣民稀”,到東漢初年,河西已是“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據此可得出()A.古代中國對外貿易以經濟目的為主 B.經貿活動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影響顯著

C.絲綢之路興起之時是以河東為中心 D.河西地區(qū)的民族融合得到明顯發(fā)展3.如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選項中所列舉的事件,對應正確的是()A.①建立隋朝②滅亡陳朝③開通運河 B.①滅亡陳朝②建立隋朝③開通運河

C.①開通運河②建立隋朝③滅亡陳朝 D.①建立隋朝②開通運河③滅亡陳朝4.如圖為《中國歷代糧食平均畝產量示意圖》,哪一項歷史解釋準確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概況?()

A.糧食畝產總體呈增長趨勢,但增速較緩 B.玉米等高產作物傳入大幅增加糧食產量

C.生產規(guī)模小使中國古代的糧食產量很低 D.畝產量相對穩(wěn)定主要源于人口增長穩(wěn)定5.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的數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紙和黃粉紙多層封裹,別無其他保護裝置。而其后的奏折,則按規(guī)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貼有印花的夾板作為保護裝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賜發(fā)并備有小鎖,宮中及具折官員本人各有鑰匙一把。這表明清朝()A.朝政決策科學化 B.皇帝對官僚的控制加強

C.軍機處權力膨脹 D.相權受到了進一步削弱6.孫思邈在《千金方》序文中將自己的著述初衷表達如下:“余緬尋圣人設教,欲使家家自學,人人自曉。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這反映出()A.傳統醫(yī)學重在教化病人心理 B.中醫(yī)不斷完善自我

C.儒家思想浸潤傳統醫(yī)學倫理 D.三教合一趨勢加強7.哲學家唐君毅說:“如果要在中國史上找宗教戰(zhàn)爭,太平天國可以說是變相的基督教與儒教之間的戰(zhàn)爭,而義和團則是民間道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戰(zhàn)爭。這一言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基督教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B.當時農民運動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C.近代東西方文化不可能融合 D.中國本土宗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沖擊8.2017年1月11日新華社報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八年抗戰(zhàn)”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zhàn)”,“十四年抗戰(zhàn)”始于()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9.1992年,國務院頒發(fā)《關于加強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要求農產品形成以市場購銷為主,合同訂購為輔的格局。1993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實行40多年的口糧定量辦法,價格隨行就市。這表明當時中國()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改革開放后工業(yè)發(fā)展迅速

C.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過渡 D.糧食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10.美國政治學家喬萬尼?薩托利認為:“(雅典民主)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痹搶W者意在強調雅典民主政治()A.剝奪了公民的個人利益 B.屬于奴隸主專政的工具

C.控制了公民的獨立意識 D.追求公民集體利益至上11.“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公元600年的歐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歐洲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毕铝芯跋髮儆凇安煌钡氖牵ǎ〢.技術進步的莊園

B.教會與國王的合作

C.層層分封的等級秩序

D.英國貴族市民代表開會12.1898年,美國打著門羅主義旗號,發(fā)動美西戰(zhàn)爭占領古巴,從所謂“援助者”搖身變成實際統治者。如圖是反映當時美國欺凌占領古巴的西班牙的漫畫。該漫畫可論證()A.世界的殖民地分割完畢 B.新老殖民擴張性質相同

C.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美國逐漸主導世界秩序13.1947年6月5日,美國提出“復興計劃”必須尊重歐洲國家主權,如果不能爭取到歐洲所有國家同意,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國家實施。如果蘇聯不同意,那么分裂歐洲,制造矛盾的責任當然也就由蘇聯承擔。下列屬于“復興計劃”產生的直接影響有()

①加劇了美蘇冷戰(zhàn)

②確立了雅爾塔體制

③揭開了美蘇冷戰(zhàn)的序幕

④加劇了歐洲的分裂和對抗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秦朝“半兩”錢,漢代“五銖”錢,銅幣主要以重量為名。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詔鑄“開元通寶”錢,此后歷代錢幣上不再標識重量,幣值與錢幣重量逐漸脫鉤。這一變化產生的直接影響是()A.阻礙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B.為非金屬貨幣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弱15.2016年11月,法國國民議會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紀念之際,依據《憲法》通過了“為所有遭鎮(zhèn)壓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員平反”的第907決議,宣稱這是一次“盡歷史責任”的“莊嚴行動”。此決議說明了()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B.歷史價值觀的變化逐步影響了歷史評價

C.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歷史認識更加清晰 D.巴黎公社的史料豐富程度影響歷史結論16.如果要給如圖《赫魯曉夫給卡斯特羅拔導彈牙》設置一個主題,準確的是()A.兩極對峙中的對抗與妥協

B.“冷戰(zhàn)”中的“熱戰(zhàn)”

C.“冷戰(zhàn)”從歐洲擴展到美洲

D.北約與華約的全面對抗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17.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華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從未中斷過的文明?!腥A文明的組成,既包括定居于黃河、長江流域的較早以農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華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少數民族文明。它的演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過程中整合為一體的過程?!撕箅m然歷經戰(zhàn)亂與分裂,不斷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進來,但沒有任何一種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這個大格局始終保持著它的完整性而沒有打破?!獓牢拿鳌吨腥A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宋代的畢弄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15世紀40年代,德國工匠谷登堡在中國活字印刷和油墨技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金屬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壓榨機改裝成了印刷機,代替了純粹的手工操作,從而提高了質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機械化生產和大量復制成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術標志著印刷時代的新紀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經》,這個事件標志著西方進入了一個信息迅速、廉價傳播的時代?!幾浴锻鈬侣勈访~解釋》(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谷登堡的技術成就及其對文化發(fā)展的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的確,憑著自己的實力,這些印歐語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進中節(jié)節(jié)勝利。但是不久他們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歐人部落的抵抗,這些印歐人幾個世紀前就移居歐洲并占領了希臘半島及愛琴海諸島。他們發(fā)覺自己已經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這樣,兩支印歐人發(fā)生了三次著名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期間,波斯國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臘半島的北部,千方百計想在歐洲大陸上占據一席之地?!幾訹美]房龍《房龍講述人類的故事》材料二:中國人移民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間”。隨著中外一系列條約的簽訂,洋布“把土布消滅了百分之九十九”,“無業(yè)貧民乘北風附洋舶往國外圖生計”。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清政府加強了對起義造反者的鎮(zhèn)壓,大量農民出洋避禍。如“廣東新會平南王黃德滋,率部渡南中國海,最后抵達澳洲北部達爾文港,成為淘金工人”?!幾詮埱锷堵哉撛缙谌A工移居澳大利亞的社會歷史條件》材料三:聯合國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國籍劃分,國際流離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難民來源國及數量分別是:敘利亞660萬人,委內瑞拉440萬人,阿富汗300萬人,南蘇丹220萬人,緬甸110萬人,索馬里90萬人,剛果(金)80萬人,蘇丹70萬人,伊拉克60萬人,中非共和國60萬人。——摘編自陳冰《全球難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波斯人的遷徙對區(qū)域政治與文化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中國人移民澳洲的內因。(3)根據材料三,指出當代世界難民的主要來源區(qū)域,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zhàn)以來聯合國為保護難民基本人權作出的努力。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絲綢之路形成之初依賴于國家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訴求,政治動機大于經濟利益需求,在隨后的漢與大究、龜茲等西域地區(qū)之間最初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活動中,逐漸出現了“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于道”的場景,最終絲綢之路拓展為中國向外輸出絲綢、瓷器、茶葉、冶鐵等商品和技術及輸入香料、作物、宗教、藝術等的東西方交流與合作之路?!幾酝醭吨袊糯z綢之路的概念、特點及其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材料二隋唐以后,陸上絲綢之路日益阻塞,海上運輸逐漸興盛,至宋朝,我國通過海運基本形成了以絲綢、瓷器、茶葉為主的多元化對外產品出口格局。此時,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有通往日本、朝鮮等地的東海航線,還有通往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線。此外,政府還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牢多黨貿易之事”,但從明中期開始,海上絲綢之路由盛轉衰。雖然在清朝經歷了短暫的復示,卻又不得不面對閉關鎖國等政策并逐漸陷入了最低谷。這一時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葉、絲絹、土布和瓷器等為主?!幾詮堅娪辍逗I辖z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代絲綢之路開辟、發(fā)展的主觀目的和客觀效果。(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宋代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主要變化及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興衰歷程的認識。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一種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須積極吸收各種外采文明,并加以改良,因為文明之間的交流會產生一些新結果……故不同文明間的適當融合往往會產生一種和諧文化,給社會成員帶來安全感和滿足感……另外,一種文明的成長、發(fā)展并不是在封閉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它總是在與各種外來文明的沖突中來調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從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幾躁愒段拿鞯膮R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提煉材料中觀點并展開評述。(說明:運用中外古代史的具體史實,對材料中觀點展開評析。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復材料)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王授予諸侯管理土地的權利,諸侯承擔為周王鎮(zhèn)守疆土、繳納貢賦的義務,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周王授予諸侯土地和人口是雙方政治關系的前提,也說明西周“分封”是以授予土地為紐帶的政治關系,故A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權制,故B項錯誤;

題干所給材料強調的是分封制以授予土地為紐帶,故C項錯誤;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非分封制造成的,故D項錯誤。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題需正確解讀材料中“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權利給諸侯,諸侯則需為周王鎮(zhèn)守疆土、服從周王的命令、繳納貢賦”的主旨,并正確掌握分封制的含義。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2.【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處于絲綢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區(qū)經濟得到長足發(fā)展,說明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沿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影響較大,B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的對外貿易主要是以貢賜貿易為主,不是以經濟為目的,A排除;

材料只是強調的是河西地處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是絲綢之路的中心的信息,C排除;

材料沒有體現民族融合的信息,D排除。

故選:B。

本題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經貿活動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影響顯著。

本題以絲綢之路影響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

3.【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處為公元581年,此時隋朝建立;②處為公元589年,這一年隋滅陳,完成了全國的統一;③處為公元605年,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這一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因此,①②③分別對應隋朝建立、隋滅陳和開鑿大運河。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排除B、C、D。

故選:A。

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fā)展。解答本題,考生需要熟知與隋朝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

本題主要通過隋朝的重大歷史事件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調動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時空觀念素養(yǎng)。

4.【答案】A【解析】從材料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糧食產量雖然所有增長,但是增速較慢,體現的是農耕經濟的停滯性,A正確;

BCD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緊密結合所學知識中關于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作答。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屬于考試重點內容,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5.【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保密性強,這加強了皇帝對官僚的控制,B項正確;

材料反映密折制度保密性強的特點,與決策科學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

材料信息沒有涉及軍機處,排除C項;

明朝已經廢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項。

6.【答案】A【解析】材料“余緬尋圣人設教,欲使家家自學,人人自曉。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的大意是健康是每個人的事,每個人都學點中醫(yī)知識,可以解決自己的小病小恙,對自己和家人受益多多。由此可知,這反映出傳統醫(yī)學重在教化病人心理,故A項正確;

材料體現的是傳統醫(yī)學重在教化病人心理,而非中醫(yī)不斷完善自我,故B項錯誤;

材料沒有涉及儒家思想,故C項錯誤;

材料沒有涉及三教合一趨勢,故D項錯誤。

故選:A。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醫(yī)學成就,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余緬尋圣人設教,欲使家家自學,人人自曉。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的意思分析即可。

本題以孫思邈的《千金方》的序言為背景材料考查中國古代醫(yī)學的特點,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B【解析】根據“太平天國可以說是變相的基督教與儒教之間的戰(zhàn)爭,而義和團則是民間道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戰(zhàn)爭?!笨傻贸霾牧蠌娬{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都只是利用宗教進行起義,而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B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不是基督教的傳播,排除A項;

C項太絕對,排除C項;

D項不是本質,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要求學生結合太平天國運動的特征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A【解析】“十四年抗戰(zhàn)”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我國局部抗戰(zhàn)開始,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A項正確;

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開始,是“八年抗戰(zhàn)”開始的時間,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zhàn),要求學生結合抗日戰(zhàn)爭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zhàn),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C【解析】農產品形成以市場購銷為主,合同定購為輔的格局,還取消了糧定量辦法,這表明國家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控制放開,逐步走向市場化,這表明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過渡,C項正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于21世紀初期,A項錯誤;

BD兩項僅憑材料無法推斷。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經濟體制改革,考生可結合材料“1992年,國務院頒發(fā)《關于加強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要求農產品形成以市場購銷為主,合同訂購為輔的格局。1993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實行40多年的口糧定量辦法,價格隨行就市”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經濟體制改革,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歷史素養(yǎng)。

10.【答案】D【解析】材料”(雅典民主)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強調的是雅典的城邦利益至上,個人利益服從于城邦利益,D正確;

剝奪了公民的個人利益的說法過于絕對,A排除;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問題,B排除;

控制了公民的獨立意識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實質,理解材料“(雅典民主)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并結合所學解答問題是關鍵。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實質,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雅典民主)社會不允許給獨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許個人得到保護,它完全吞沒了個人?!钡睦斫庹莆蘸徒Y合所學解答選項的辨識分析能力。

11.【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12世紀以后隨著西歐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英法等國王權呈加強之勢,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市民階層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13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相繼出現新的權力機構等級代表會議,等級君主制逐漸形成。等級君主制是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重要的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分享權力,故“英國貴族市民代表開會”反映了中世紀后期西歐的重大變化,故D正確;

A是封建莊園、B是王權和教權的合作、C是封建等級制度,三項均貫穿于整個中世紀時期,不合題意,A、B、C錯誤。

故選:D。

本題考查中世紀的歐洲、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考生可結合材料“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公元600年的歐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歐洲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中世紀的歐洲、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歷史素養(yǎng)。

12.【答案】B【解析】材料中無論是西班牙,還是打著門羅主義旗號的美國,其行為的出發(fā)點都是對古巴進行殖民統治,B項正確;

只涉及古巴,無法得出世界殖民地被分割的情況,排除A項;

材料涉及的空間范圍僅限于古巴,無法得出“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結論,排除C項;

19世紀末的美國尚沒有實力主導世界秩序,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殖民擴張的后果和歷史影響,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殖民擴張的后果和歷史影響,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①馬歇爾計劃是冷戰(zhàn)的經濟措施,加劇了美蘇冷戰(zhàn);

②雅爾塔體制在馬歇爾計劃之前就形成了;

③揭開美蘇冷戰(zhàn)的序幕是杜魯門主義。

④馬歇爾計劃使得美國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加劇了歐洲的分裂和對抗。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馬歇爾計劃,要求學生結合馬歇爾計劃的特征來進行分析。

解答本題要搞清楚馬歇爾計劃的特點,還要搞清楚戰(zhàn)后世界格局變化的特征和影響因素。

14.【答案】D【解析】幣值與錢幣重量脫鉤,為非金屬貨幣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D正確;

幣值與錢幣重量脫鉤,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A錯;

幣值與錢幣重量脫鉤,與“稅收政策轉向以征收貨幣為主”無關,與“土地兼并逐漸加劇”無關,排除BC。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考生可根據材料“此后歷代錢幣上不再標識重量,幣值與錢幣重量逐漸脫鉤”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5.【答案】B【解析】“盡歷史責任”的“莊嚴行動”,是對巴黎公社的高度評價,體現了現實國民議會與“巴黎公社”均對“公平”與“正義”的追求。B項正確。

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考查歷史解釋而非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yǎng)。C項、D項錯誤。

故選:B。

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方法。主要考查對巴黎公社評價的認識。

解答本題學生要能夠通過材料結合史學知識分析出對巴黎公社的不同評價分析。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16.【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給出的人物赫魯曉夫蘇聯領導人、卡斯特羅古巴領導人和“導彈”可知它反映的是古巴導彈危機,該漫畫表明蘇聯被迫放棄原有戰(zhàn)略企圖,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的軍事實力遠不如美國,美國在爭霸過程中占有優(yōu)勢,典型表現為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最終蘇聯被迫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導彈,表明兩極對峙中存在對抗與妥協,故A正確;

古巴導彈危機并未發(fā)生直接武裝沖突,故B錯誤;

CD材料未體現,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美蘇兩極對峙格局,解題的關鍵是“赫魯曉夫給卡斯特羅拔導彈牙”。

本題為中檔題,考查美蘇兩極對峙格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答案】【小題1】特點:連續(xù)性;多元一體;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拘☆}2】成就:采用金屬活字印刷將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發(fā)明印刷機。

意義: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促進各民族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了文化的傳承、傳播與保護;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窘馕觥勘绢}考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四大發(fā)明的對外傳播。第一問要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要結合四大發(fā)明的對外傳播的影響來解答。

本題考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四大發(fā)明的對外傳播,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8.【答案】【小題1】影響:建立了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建立了波斯帝國);引發(fā)希波戰(zhàn)爭(引發(fā)區(qū)域戰(zhàn)爭);西亞文明和希臘文明發(fā)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拘☆}2】內因:人口增長,耕地不足,資本主義入侵,勞動力過剩;災荒頻繁,生活困難;政治動蕩,出洋避禍;清政府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出國?!拘☆}3】來源區(qū)域:中東、非洲、拉美、東南亞。

努力:成立聯合國難民署;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確立“世界難民日”?!窘馕觥勘绢}考查人口的遷徙與融入。第一問要結合人口的遷徙與融入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要結合人口的遷徙與融入的影響來解答。第三問要結合人口的遷徙與融入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人口的遷徙與融入,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19.【答案】【小題1】主觀目的:為了配合對匈奴的戰(zhàn)爭。

客觀效果:開辟了中西交通的要道,大大促進了中原和西域、西方文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拘☆}2】變化: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上絲綢之路;或“漢代以陸路為主,宋代以海路為主。原因: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干擾,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經濟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運輸優(yōu)勢明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拘☆}3】認識:政局、科技、經濟發(fā)展、政府政策等影響了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演變?!窘馕觥勘绢}考查絲綢之路。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西漢的民族關系角度分析主觀目的;依據材料一,結合絲綢之路開辟的意義分析客觀效果;第二問,變化:依據材料“隋唐以后,陸上絲綢之路日益阻塞,海上運輸逐漸興盛,至宋朝,我國通過海運基本形成了以絲綢、瓷器、茶葉為主的多元化對外產品出口格局”分析;原因: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政局、陸上絲綢之路、政策、經濟以及科技等角度分析;第三問,依據材料信息,結合影響絲綢之路的因素分析。

本題考查絲綢之路開辟的目的、影響以及演變過程及其原因,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0.【答案】首先,提煉材料中的觀點,如:根據材料信息“一種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須積極吸收各種外來文明,并加以改良”“一種文明的成長、發(fā)展并不是在封閉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它總是在與各種外來文明的沖突中來調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從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可知材料主要觀點是”一種文明的發(fā)展需要積極吸收外來文明并加以改良”。

其次,圍繞提煉的觀點,并以中國古代吸收外來佛教文化和希臘化時代被征服地區(qū)吸收古典希臘文化為例加以說明。如:兩漢之際,來自古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時期,佛教出現了不同宗派,主張頓悟成佛的禪宗成為主流,佛教完成中國化。到宋明時期,佛教由盛轉衰,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論的宋明理學形成,外來佛教融合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文學藝術、繪畫建筑、音樂和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佛教思想中對宇宙、人生的分析,蘊含著獨到的哲學智慧,對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具有啟迪作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詩、書、畫,很多都體現了佛教的內容同時也吸納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