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課件_第1頁
詩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課件_第2頁
詩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課件_第3頁
詩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課件_第4頁
詩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描寫音樂的手法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對彈奏者的動作、神態(tài)等的描寫

描摹聲音(運用擬聲詞)比喻(以聲寫聲)通感(以形寫聲)夸張、擬人等聯(lián)想、想象通過環(huán)境的烘托通過其他事物、人對聲音的感受或反應(yīng)表現(xiàn)描寫音樂的手法正面描寫:對彈奏者的動作、神態(tài)等的描寫1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①比喻、以聲寫聲。

(手法)②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翻譯)③把大弦的粗重之聲比作急雨聲,小弦的輕細之聲比作私語聲;

用急雨聲、私語聲來形容大弦的粗重之聲與小弦的輕細之聲;(分析)④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琵琶樂聲的粗重繁密與輕柔細致,表現(xiàn)了琵

琶女彈奏技藝的精妙。

(作用:音樂特點,彈奏者技藝高超)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2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①疊詞、擬聲詞。

(手法)②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翻譯)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琵琶樂聲的粗重繁密與輕柔細致的特點。

(分析:音樂特點)④使音樂更加貼切形象,表現(xiàn)了琵琶女彈奏技藝的精妙。

(作用:彈奏者技藝高超)⑤音樂美。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3例2: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①夸張、通感、以形寫聲。

(手法)②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翻譯)③將抽象的音樂變?yōu)榭筛械男蜗?,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

刀槍鳴的視覺景象來形容聽覺所聞的聲音。

(分析)④突出了琵琶樂聲的激越雄壯、高亢激昂,形象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彈奏技藝的精妙。(作用:音樂特點,彈奏者技藝高超)例2: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4例3: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①側(cè)面描寫、用環(huán)境烘托。

(手法)②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一輪皎潔的

明月,萬籟俱寂。

(翻譯)③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烘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

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

(分析:環(huán)境特點,與音樂關(guān)系)④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琵琶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從側(cè)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藝的高超絕妙(作用:音樂特點,彈奏者技藝高超)例3: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5例4:

聽蜀僧睿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賞析: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①正面描寫蜀僧彈琴,比喻,以聲寫聲。(手法)②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我仿佛聽到萬壑松濤聲。(翻譯)

③“一揮手”寫出了蜀僧彈琴時瀟灑的動作和氣定神閑的從容姿態(tài);比喻,用大自然萬壑松濤之聲比喻琴音的清越宏遠,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琴聲極其宏偉、鏗鏘有力的特點。(分析)④表現(xiàn)了蜀僧彈琴技藝的高超。(作用)例4:聽蜀僧睿6例4:

聽蜀僧睿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賞析: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①側(cè)面烘托,寫聽琴的感受。(手法)②詩人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音樂終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聽者仍沉浸在藝術(shù)享受之中。(翻譯,分析)③從側(cè)面寫出了琴聲的優(yōu)美動聽,蜀僧技藝的高超。(作用)例4:聽蜀僧睿7例4:

聽蜀僧睿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賞析: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①側(cè)面描寫,環(huán)境烘托。(手法)②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翻譯)③烘托了天色的昏暗,說明時間過得很快,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而不自知的狀態(tài),(分析)④從側(cè)面寫出了琴聲的優(yōu)美動聽,蜀僧技藝的高超。(作用)例4:聽蜀僧睿8例5:

聽穎師彈琴韓愈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勿以冰炭置我腸。例5:聽穎師彈琴9

①正面描寫、比喻寫琴聲: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琴聲裊裊升起,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談情說怨。以聲寫聲細柔婉轉(zhuǎn)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以形寫聲、通感(用視覺寫聽覺)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接著又轉(zhuǎn)成風和日麗,遠處飄動著幾片白云,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漂浮不定,若有若無。琴聲柔和,宛轉(zhuǎn)悠揚。以形寫聲、通感(用視覺寫聽覺)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以聲寫聲和聲中主調(diào)高揚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聲調(diào)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險峰,在再也無法升高分寸的時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

①正面描寫、比喻寫琴聲:10

②側(cè)面烘托寫聽者的感受:烘托琴音美妙,技藝高超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慚愧呀,我空有一雙耳朵,不會欣賞音樂。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但是聽了穎師的琴聲之后,我先是在一旁起坐不安……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倉皇中我急忙伸手阻止了這一彈奏,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穎師你高超的琴藝,一會兒把我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獄,就好像同時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

②側(cè)面烘托寫聽者的感受:烘托琴音美妙,技藝高超11例6:

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例6:李憑箜篌引(李賀)12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起來不再飄游。(側(cè)面描寫)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側(cè)面描寫)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正面描寫)以聲寫聲;

以形寫聲(樂聲凄涼、愉悅),通感,聽覺轉(zhuǎn)換成視覺。

箜篌樂聲的美妙感人,李憑演奏技藝高超。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在深秋的夜晚,13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側(cè)面描寫)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引落了漫天綿綿秋雨。(側(cè)面描寫)想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幻覺中仿佛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側(cè)面描寫)想象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cè)面描寫)想象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14例7:

聽箏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①當時詩人的族侄、著名文家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南陲海涯。詩人說“聽箏”聽出了“無限秦人悲怨聲”,試分析詩中都有哪些“悲怨聲”,怎樣表現(xiàn)?請簡要分析。①傷春惜別之情(概括情感)。頷聯(lián)借用比喻、通感(手法),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詩人聽到箏聲似乎看到了柳條搖曳、柳絮紛飛、落英繽紛、杜鵑繞啼的暮春情景,強烈地渲染出一片傷春惜別之情(結(jié)合詩句分析)。例7:聽箏柳中庸15例7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①當時詩人的族侄、著名文家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南陲海涯。②思親之情(盼子思夫)(概括情感)。頸聯(lián)運用想象、聯(lián)想(手法),詩人由低沉、幽咽的箏聲想象誰家的白發(fā)老母枯坐燈前,為游子不歸而對影悲愁;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行而望月長嘆。極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孤獨、愁苦和思念之情。(結(jié)合詩句分析)③對遠方身處困境的親人的擔憂之情(概括情感)。尾聯(lián)直抒胸臆(手法),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親人被貶到南陲海涯,南北遠離,又遭厄運,怎不牽掛、擔憂?(結(jié)合詩句分析)例7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16練習3:

秋興陸游

白發(fā)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注]①迮:[zé]狹窄。

1、根據(jù)中間兩聯(lián),概況作者“愁”的原因。(6分)①因醉后獨倚高閣,天地狹小、國家殘敗、偏安一隅而愁。詩人酒后獨倚高樓,感嘆無奈愁苦于國家在戰(zhàn)爭中的節(jié)節(jié)敗退,領(lǐng)土不斷喪失。②因年邁多病,時光飛逝而愁。中年多病,時光易逝,迫近晚年。③因報國無門,無人賞識而愁。詩人雖深經(jīng)百戰(zhàn),卻不得重用。④因國家戰(zhàn)火不斷而愁。詩人深夜無眠,戰(zhàn)爭中的畫角聲聲不斷,邊關(guān)不寧,戰(zhàn)火不息,不禁無奈悲苦。練習3:秋興陸游17練習3:

秋興陸游

白發(fā)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注]①迮:[zé]狹窄。

2、簡要賞析尾聯(lián)的表達效果。(5分)(1)①虛寫(想象)。(手法)②詩人想象清晨來到煙雨迷蒙的桐江垂釣,把釣舟系在秋葉正紅的楓樹上。(翻譯)③借想象自己將來煙雨垂釣的畫面,表達了自己隱逸的愿望,也暗含報國無門、無人賞識、山河破碎的無奈和苦悶之情。

(分析,情感)

練習3:秋興陸游18練習3:

秋興陸游

白發(fā)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2、簡要賞析尾聯(lián)的表達效果。(5分)(1)①以景結(jié)情。(手法)②詩人想象清晨來到煙雨迷蒙的桐江垂釣,把釣舟系在秋葉正紅的楓樹上。(翻譯)③煙雨迷蒙,詩人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強化了詩歌由滄桑感,蒼涼感和人生短暫的空虛感交織而成的凄愴意緒。(意境情感)④留給讀者想象空間,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術(shù)語)練習3:秋興陸游19練習5: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

海內(nèi)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咀ⅰ竣偃鞘何魃饺堑谋荆?,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④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zhàn)火。

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練習5:野望(唐)杜20練習5:

野望(唐)杜甫①首聯(lián)借景抒情。三城邊防堡壘白雪皚皚,南浦邊清江水長橫跨萬里橋。作者借野望所見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傳達了憂國之情;

看到送別之地,流露思家之情。②頷聯(lián)直抒胸臆。寫四海之內(nèi)戰(zhàn)火不斷兄弟失散,只身遠在天涯不禁涕淚漣漣。通過寫兄弟遠隔,自己孤身飄零,直接而強烈地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③頸聯(lián)直抒胸臆。遲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絲毫勞績報答圣明朝廷。直接而強烈地表達自己年老多病、無以報國的無奈和郁悶之情。④尾聯(lián)直抒胸臆。騎馬來到郊外不住縱目遠望,世事日益蕭條令人悲傷悵惘。直接而強烈地表達對家國之事的憂慮。練習5:野望(唐)杜21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

愛當壚年少,將雅調(diào),寄幽情。盡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鳳孤鳴。都來四條弦里,有無窮、舊譜與新聲。寫出天然律呂①,掃空眼底蓁②箏。落紅。天氣暖猶輕。洗耳為渠聽。想關(guān)塞風寒,潯陽月色,似醉還醒。軒窗靜來偏好,到曲終、懷抱轉(zhuǎn)分明。相見今朝何處,語溪③乍雨初晴。注:①律呂,此指樂律或音律。②蓁,一種弦樂器,如箏。③語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鄉(xiāng)。

練習7: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2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

21.下片“潯陽月色”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寫出白詩中與此句匹配的相關(guān)詩句。(2分)①潯陽江頭夜送客(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②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答此題,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關(guān)語句,從中找出和“潯陽”“月”相關(guān)的詩句.抓住“潯陽”這個表地點的詞來找答案;抓住“月色”這個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詩句。練習7: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3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1、上片側(cè)重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從樂曲方面來描寫:①樂曲的演奏者:愛當壚年少,將雅調(diào),寄幽情。演奏者將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調(diào)之中,直接寫出了琵琶樂聲的深情高雅。②樂曲旋律的復雜變化:盡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鳳孤鳴。都來四條弦里,有無窮、舊譜與新聲。以聲寫聲,琵琶奏出春日百鳥鳴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來,只有年老的鳳凰獨自哀鳴。直接寫出了琵琶樂音的無窮變化。③樂曲聲律的高雅等:寫出天然律呂,掃空眼底蓁箏。詩人盛贊琵琶樂音天然的音律,彈奏出了真情,遠非嘈雜的虛假熱鬧的“秦箏”之聲可以比擬?!鶑恼嬷苯淤澝懒伺脧椬嗾呒妓嚨母叱>毩?: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4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2、下片側(cè)重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從聽者方面來描寫:①氣氛感受:

軒窗靜來偏好,到曲終、懷抱轉(zhuǎn)分明。詩人是由宋入元的士子,他在南宋敗亡后深深懷抱一種被棄無靠的漂泊感。聽到曲終,音樂中的沉寂悲哀慰藉了他內(nèi)心的孤寂,“懷抱轉(zhuǎn)分明”,這是一種知音感,一種借酒澆愁之后的欣慰滿足感,盡管其愁仍未消卻。琵琶演奏者技藝的高超。練習7: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5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2、下片側(cè)重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從聽者方面來描寫:②典故聯(lián)想:

洗耳為渠聽。想關(guān)塞風寒,潯陽月色,似醉還醒。詩人坐在水渠邊認真的聽著樂曲,由樂曲的悲涼情調(diào),想到了昭君出塞時的風冷蒼涼,潯陽江頭商人婦在月色下的孤寂,好像醉了,卻很清醒。由此可見音樂打動了聽者,引起了情感的共鳴,借出塞的王昭君和潯陽棄婦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含蓄委婉地表現(xiàn)了琵琶演奏者技藝的高超。練習7: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6練習7: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2、下片側(cè)重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從聽者方面來描寫:③景色渲染:詩人用飄落的花瓣、雨渲染了暮春時節(jié)的頹敗凄涼,借此烘托了琵琶樂聲的悲哀旋律,而引發(fā)了詩人南宋敗亡后的孤獨愁苦。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琵琶演奏者技藝的高超。練習7: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元)張伯淳271、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問題。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元稹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