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園林史重點_第1頁
中外園林史重點_第2頁
中外園林史重點_第3頁
中外園林史重點_第4頁
中外園林史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園林史講義第一章:緒論一、園林的定義: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chuàng)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游憩境域,就稱為園林。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fā)展,還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qū)以及休養(yǎng)勝地。二、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主要是指東方式園林,歐洲式園林和阿拉伯園林。在世界三大園林體系里面,中國園林藝術獨樹一幟,有自己獨特的美學特點和藝術的特點。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園是紐約“中央公園”。其作者是奧姆斯特德三、園林發(fā)展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人類社會的原始時期,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產(chǎn)生園林。直到后期進入原始農(nóng)業(yè)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現(xiàn)種植場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雖說出于生產(chǎn)的目的,但在客觀上已多少接近園林的雛形,開始了園林的萌芽狀態(tài)。第二階段:大體上相當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這個階段,園林經(jīng)歷了由萌芽、成長而興旺的漫長過程,在發(fā)展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中國古典主義園林表現(xiàn)一種順乎大自然風景構成規(guī)律的縮移和模擬。中國古典園林指的是世界園林發(fā)展第二階段上的中國園林體系而言第三階段:18世紀中葉(清朝),對自然保護的對策和城市園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園林的發(fā)展又出現(xiàn)新的趨勢。與接觸大自然、回歸大自然有著直接關系的休閑、旅游活動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另外生態(tài)學的興起,生態(tài)平衡的關注四、“田園城市”理論的提出者英國學者E·霍華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在《明日之田園城市》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園城市”的設想五、園林城市:“園林城市”是在中國\o"特殊"特殊環(huán)境中提出的,它和我國\o"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o"私家園林"私家園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的前身是\o"錢學森"錢學森先生提出的“\o"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有些類似于\o"歐洲"歐洲國家提出的“\o"花園城市"花園城市”。他們都強調(diào)城市\(zhòng)o"景觀"景觀的塑造,猶如繪畫一樣,用人為的\o"審美"審美情趣來建設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皥@林城市”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而“花園城市”則印記著歐洲國度的風情。生態(tài)園林:生態(tài)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tài)學原理為指導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構成的群落,種群間相互協(xié)調(diào),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tài)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養(yǎng)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wěn)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xiàn),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生態(tài)園林是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園林的經(jīng)驗,遵循生態(tài)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lián)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tài)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tǒng)工程發(fā)展園林,使生態(tài)、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同步發(fā)展,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為人類創(chuàng)造清潔、優(yōu)美、文明六、中國古典園林定義是它由中國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集權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長,比起同一階段上其他園林體系,歷史最久、持續(xù)時間最長、分布范圍最廣,是一個博大精深而又源遠流長的風景式園林體系。七、形成中國古典園林特點的三個特殊條件是:一、經(jīng)濟上以血緣家族的地主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體,工商業(yè)經(jīng)濟處于附庸的地位。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權,依靠封建禮制和官僚機構相結合的國家機器,有效地控制著全國的廣大地域。三、儒家倡導的以禮樂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統(tǒng)思想,始終占著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八、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史是:五個時期:1、生成期大約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220年。相當于殷、周、秦、漢時期2、轉折期公元220至公元589年,相當于魏晉南北朝時期。3、全盛期相當于隋、唐。帝國復歸統(tǒng)一4、成熟時期從公元960年至公元1736年,相當于兩宋到清初。(宋,元,明,清初)5、成熟后期相當于清中葉至清末(1736年至1911年),集大成終結階段。九、中國古典園林的類型:1)按基址的選擇和開發(fā)方式分為:人工山水園和天然山水園天然山水園:一般建在城鎮(zhèn)近郊或遠郊的山野風景地帶,包括山水園、山地園和水景園等。規(guī)模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為建園基址,規(guī)模大的則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環(huán)境圈起來作為建園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營構?;返脑嫉孛惨騽堇麑ё鲞m當?shù)恼{(diào)整、改造、加工,工作量的多少視具體的地段條件和造園要求而有所不同。人工山水園是我國造園發(fā)展到完全自覺創(chuàng)造階段而出現(xiàn)的審美境界最高的一類園林,即在平地上開鑿水體、堆筑假山,人為地創(chuàng)設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營構,把天然山水風景縮移模擬在一個小范圍之內(nèi)。這類園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鎮(zhèn)內(nèi)居多。它們的規(guī)模從小到大,包含的內(nèi)容亦相應地由簡到繁。一般說來,小型的在0.5hm2以下,中型的約為0.5~3hm2,3hm2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園了。人工山水園乃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的一個類型。2)按布置形式分為:自然式和規(guī)則式按照園林基址的選擇和開發(fā)方式的不同:中國古典園林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guī)則式兩大類型自然式一直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主流,也是其代表形式,具有極深的淵源,如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wǎng)師園;無錫:寄暢園;南京瞻園;上海:豫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佛山:梁園等。規(guī)則式園林,如清北京御花園,慈寧宮花園,陵園如明十三陵。十、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蘇州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嶺南四大名園(青暉園、余蔭山房、可園、梁園)嶺南園林的代表是現(xiàn)今保存較好的清代廣東四大名園:廣州番禺的余蔭山房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順德的青暉園十一、按園林的隸屬關系分為:私家,皇家,寺觀三大造園活動的主流,還有衙署園林、公共園林、書院園林等等十二、按地域分主要三大風格:江南、北方、嶺南十三、江南園林屬于文人寫意派山水園,而文人寫意山水園的特征:1、以人工造景為主,以有限的山池、樹木、建筑再現(xiàn)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2、巧妙地組織景區(qū)及游覽線,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求得變化,通常以粉墻、花窗或山石、長廊分割園景空間,從而隔而不斷,“小中見大”,蘊意無窮;3、講究建筑的玲瓏奇巧和細部處理,室內(nèi)普遍陳設各種字畫、工藝品和精美家具楹聯(lián)詩詞題詠與園林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文字渲染園林的詩情畫意,深化人們對園林景色的理解,啟4、發(fā)人的想象,烘托江南園林特有的平淡、深遠之氣;5、文人畫家參與園林設計與造園實踐,每一園林具有自己明確的主題意境,各具千秋。十四、北方園林大體上從皇家園林入手,皇家園林的特點是1、仿景縮景,2、軸線對稱,是北方園林最明顯的特點,3、一池三山,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直至現(xiàn)代園林中表現(xiàn)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為定制十五、嶺南園林的特點,由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自然園林和適合于嶺南人生活習慣的私家園林,也不同北方園林的壯麗,江南園林的纖秀,而具有輕盈、自在與敞開的嶺南特色十六、總體來說,對中國三大地域園林的特點是七個字“北雄、南秀、嶺南巧”十七、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主要是由中國園林的性質決定的。因為不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他們既貪圖城市的優(yōu)厚物質享受,又想不冒勞頓之苦尋求“山水林泉之樂”。因此,他們的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達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于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如亭、臺、樓、閣、廊、榭、軒、舫、館、橋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組成體現(xiàn)各種情趣的園景。中國古典園林特征/建筑思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十八、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境界:生境、畫境和意境生境: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huán)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tài)因素。生境是指生態(tài)學中環(huán)境的概念。

生境又稱棲息地。具有一定環(huán)境特征的生物生活或居住地。意境:中國園林不但要創(chuàng)造富于生機的生境和上升到富于畫意的畫境,而且更要創(chuàng)造“觸景生情”,產(chǎn)生浪漫主義的激情和理想主義的追求,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這就是中國園林的第三層次藝術境界。中國古典園林形成畫境的三種情況(一)借助于人工的疊山理水把廣闊的大自然山水風光縮移模擬于咫尺之間。(二)預先設定一個意境的主題,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構成的物境把這個主題表述出來,從而傳達給觀賞者以意境的信息(三)意境并非預先設定,而是在園林建成之后再根據(jù)現(xiàn)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點題”——景題、匾額、對聯(lián)、石刻等。中國古典園林形成意境的三種情況(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nèi)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guī)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guī)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巖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静贾脩鞘杳芟嚅g,形態(tài)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間,融于自然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現(xiàn)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nèi)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nèi)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xiàn),遠空藍天白云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三)園林建筑,順應自然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huán)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nèi)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xiàn)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四)樹木花卉,表現(xiàn)自然與西方系統(tǒng)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xiàn)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shù)里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xiàn)自然。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xiàn)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xiàn)“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第二章生成期一、生成期處于中國歷史的殷周秦漢時期二、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是囿、臺、園圃三種形式三、囿的定義:最早的囿是蓄養(yǎng)禽獸的場所。即把一塊較大的地域范圍起來蓄養(yǎng)禽獸,主要供帝王狩獵,也兼作宮廷膳食和祭品的供應。囿起源于狩獵四、臺最初的功能是:登高以觀天象、通神明五、園林雛形的功能:栽培、圈養(yǎng)、通神、望天,生產(chǎn)是園林雛形的源初功能,游觀則是其次六、影響著中國古典園林向著風景式發(fā)展的三個藝術形態(tài)(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講究自然與人的統(tǒng)一融合,利用自然要素,打造最與人貼近的園林環(huán)境。從中,讓人仿佛有如同與自然一體之感,好像園林很久就建于此,沒有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跡,而是自然原長原生,實現(xiàn)最真實、最隨性、最原始的狀態(tài)。君子比德思想:則是在隨性、灑脫中,又有些中規(guī)中矩,在元素不變的基礎上,布局、造景上講究對稱、平衡,以求規(guī)則,有序,給人以嚴肅、莊重之感,相對來說,天人合一更隨性自然、而君子比德則略帶約束,講求規(guī)則。神仙思想:神仙思想的打造,最難,在現(xiàn)實生活,也不需要,其基本是尋求一種無欲無求,一種出世的境界,在這里,給人只有享樂,沒有奮進的感受,有些消頹,不是城市園林應有的風格。七、名詞解釋:一池三山,“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謂一池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萊、瀛洲、方丈。它源于齊國的東海神話,成就于皇家園林的祈壽夙愿八、殷時期的主要園林:鹿臺和沙丘苑臺是其中主要的兩處。鹿臺在今河南湯陰,沙丘苑臺在今河北邢臺九、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園林:楚國的章華臺、吳國的姑蘇臺。十、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園林出現(xiàn)在秦漢時期這個時期的皇家園林相比較最初的園林多了一個功能,求仙西漢時期最具有代表性質的五座皇家園林;上林苑、未央宮、建章宮、甘泉宮、兔園,尤其要熟習上林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占地之廣可謂空前絕后,其苑墻長達130~160公里。但西漢末年,上林苑作為皇家園林已是名存實亡。內(nèi)容包括:1.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動物:3.苑:“上林苑門十二,中有苑三十六”。4.宮:即宮殿建筑群(如犬臺宮、扶荔宮等)5.臺:(土或木堆筑)6.觀:觀、館是漢代對體量比較大的非宮殿建筑的通稱。7.生產(chǎn)基地:苑內(nèi)設作坊多處,設果園、蔬圃、養(yǎng)魚場、牲畜圈、馬廄,供應宮廷需要。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園林,具備了早期園林的全部功能——狩獵、通神、求仙、生產(chǎn)、游憩、居住、娛樂,此外還兼有軍事訓練基地的功能。也是一個范圍極其廣闊的天然山水環(huán)境,各種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間,全然不同于秦代宮苑之建筑密集,復道相連的情況?!皩m”:以宮殿建筑群為主體,山池花木穿插其間,“宮”與“苑”渾然一體;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擴大為相對獨立的園林一區(qū),呈“宮”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宮便是一例。這類皇家園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由人工經(jīng)營。‘苑’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帶的離宮別苑,占地廣、規(guī)模大。許多宮殿建筑群散步在遼闊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呈“苑”中有“宮”的格局。這類皇家園林往往內(nèi)涵廣博、功能復雜,如像上林苑即具備游憩、居住、朝會、娛樂、狩獵、通神、求仙、軍訓、生產(chǎn)等項功能,乃是名副其實的多功能的活動中心。十一、生成期的特點--簡答一、尚不具備中國古典園林的全部類型,造園活動的主流是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已見諸文獻記載,但為數(shù)甚少而且大多數(shù)是模仿皇家園林的規(guī)模和內(nèi)容,兩者之間尚未出現(xiàn)明顯的類型上的區(qū)別。園林的內(nèi)容駁雜,園林的概念也比較模糊。二、園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獵、通神、求仙、生產(chǎn)為主,逐漸轉化為后期的游憩觀賞為主。但無論天然山水園還是人工山水園,建筑物只是簡單地散布、鋪陳、羅列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三、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禪活動,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響,大自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尚保持一種濃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說,又導致人們從倫理、功利的角度來認識自然之美。對于大自然山水風景,僅僅構建了低層次的自覺的審美意識。園林中所進行的審美的經(jīng)營尚處于低級的水平上,造園活動并未完全達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地。建筑作為一個造園要素,與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間似乎并無密切的有機關系。因此,園林的總體規(guī)劃尚比較粗放,談不上多少設計經(jīng)營。第三章轉折期一、轉折期相當于我國魏晉南北朝歷史時期二、為什么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轉折期?答: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亂時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儒、道、佛、玄諸家爭鳴,彼此闡發(fā)。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也給予園林發(fā)展以很大的影響。造園活動普及于民間,園林的經(jīng)營完全轉向于滿足作為人的本性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為主,并升華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境界。所以說,魏晉南北朝乃是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折時期。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建置較為集中的是哪三個城市?答:鄴城、建康、洛陽。換個說法魏晉時有三座皇家園林都稱為華林園,這三座城市分別是(鄴城,洛陽和建康)鄴城遺址位于河北省臨漳縣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距邯鄲市40公里。始筑于春秋齊桓公時。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后以此為都,北周時為楊堅焚毀。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向社會開放。鄴城遺址是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勘測時發(fā)現(xiàn)了佛教造像埋藏坑;3月份,佛造像埋藏坑田野發(fā)掘工作已初步完成。建康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原名金陵。秦置縣,名秣陵。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在此筑石頭城,改稱建業(yè)。西晉統(tǒng)一,仍名秣陵。太康三年(282),分秣陵北另置建鄴縣。后避愍帝司馬鄴諱更名建康。東晉南朝相承不改。故城在今江蘇南京市。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o"河南省"河南省第2大城,新興工業(yè)城市,省轄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位于省境西部,北臨\o"黃河"黃河。轄6區(qū)及偃師、孟津、新安、汝陽、\o"嵩縣"嵩縣、欒川、伊川、宜陽、洛寧9縣。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563.60萬;其中市區(qū)面積544平方公里,人口121.2萬。遠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于此。公元前11世紀西周武王時始形成城市。公元前770年后有\(zhòng)o"東周"東周、\o"東漢"東漢、\o"曹魏"曹魏、\o"西晉"西晉、\o"北魏"北魏、\o"隋"隋、\o"唐"唐、\o"后梁"后梁、\o"后唐"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稱“九朝古都”。四、北魏洛陽城市規(guī)劃的格局是什么?答:它的功能分區(qū)較之漢魏時期更為明確,規(guī)劃格局更趨完備,“干道—衙署—宮城—御苑”自南而北,構成城市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動的中心。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體型變化,形成一個具有強烈節(jié)奏感的完整的空間序列。以此來突出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的象征。大內(nèi)御苑毗鄰于宮城之北,既便于帝王游賞,也具有軍事防衛(wèi)上“退足為守”的用意。這個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軸線規(guī)劃體制,奠定了中國封建時代都城規(guī)劃的基礎。確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五、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一)園林的規(guī)模比較小,也未見有生產(chǎn)、經(jīng)濟運作方面的記載,但其規(guī)劃設計更趨于精密細致。筑山理水的技藝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已有用石疊山的做法。理水與園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結合。建筑的內(nèi)容多樣,形象豐富,樓閣、觀等多層建筑有所發(fā)展,臺已不多見。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園要素的綜合而成的景觀,其重點已從模擬神仙境界轉化為世俗題材的創(chuàng)作,更多地以人間的現(xiàn)實取代仙界的虛幻。園林造景的主流仍是追求“鏤金錯采”的皇家氣派。三)皇家園能夠像林開始受到民間的私家園林的影響,南朝的個別御苑甚至由當時的著名文人參與經(jīng)營。四)以筑山、理水構成地貌基礎的人工園林造景,已經(jīng)較多地運用一些寫意的手法,把秦漢以來的注重寫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轉化為寫實與寫意相結合。五)皇家園林的稱謂,除了沿襲上代的“宮”、“苑”之外,稱之為“園”的也比較多。就園林的性質而言,它的兩個類別——宮、苑——前者已具備“大內(nèi)御苑”的格局。六、金谷園屬于城市私園、郊野別墅園、花園、莊園哪種私園?答:金谷園郊野別墅園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西北,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極一時之盛。唐時園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據(jù)《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孫秀使人求之,不得,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本G珠泣曰:“當效死于君前?!币蜃酝队跇窍露馈6拍吝^金谷園,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詠春吊古之作。該時期私家園林的特點是:一)以居處園林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賜予二)園林規(guī)模由漢代的宏大,到樸素雅致、妙造自然的“小園”,北朝文人庾信還專門寫了一篇《小園賦》。三)造園的創(chuàng)作方法從單純寫實到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四)私家園林率先邁出了轉折時期的第一步。七、寺觀園林營建的三個基本條件?答:一是靠近水源以便獲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樹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勢向陽背風、易于排洪,小氣候良好。該時期著名的一些寺觀園林:一)東林寺東晉佛教高僧慧遠,廬山的第一座佛寺——東林寺東林寺位于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因處于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于東晉大元九年(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fā)源地,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云居山道場和三合寺。東林寺建寺者為名僧慧遠(334~416年),俗姓賈,山西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東結“龍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籌建東林寺。慧遠在東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門上千人,羅致中外學問僧123人結白蓮社,譯佛經(jīng)、著教義、同修凈土之業(yè),成為佛門凈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荊州,歷住江陵五層寺、琵琶寺。二)大明寺大明寺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的游覽勝地,古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蜀岡中峰。初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年—464年)而得名。唐天寶元年(742年),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此傳經(jīng)授戒,該寺因以名聞天下,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另還有,浙江三門大明寺為臺州古剎之一,始建于唐代。河南濟源大明寺,原名通慧禪寺,始建于宋代,元代改為大明寺。河北邯鄲大明寺,始于年代無考,坐落于永年縣,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于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于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綠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雞鳴寺寺址所在,三國時屬吳國后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chuàng)道場。東晉以后,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才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非主流園林的出現(xiàn):文人名流經(jīng)常聚會的新亭、蘭亭,亭在漢代本來是驛站建筑;會稽近郊的“蘭亭”蘭亭作為首次見于文獻記載的公共園林,自有其歷史的價值。而通過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會和詩文唱和所流露出來的審美趣味,給予當時和后世的園林藝術以深遠的影響。八、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或者說成就一)、與生成期相比較,這時期的園林的規(guī)模由大入小,園林造景由過多神異色彩轉化為濃郁的自然氣氛,創(chuàng)作方法由寫實趨向于寫實與寫意相結合。二)、中國古典風景式園林由再現(xiàn)自然進而至于表現(xiàn)自然,由單純地摹仿自然山水進而至于適當?shù)丶痈爬?、提練,但始終保持著“有若自然”的基調(diào)。建筑作為一個造園要素,與其他的自然諸要素取得了較為密切的諧調(diào)、融糅關系。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由此前的粗放轉為變?yōu)檩^細致的,更自覺地經(jīng)營,造園活動完全升華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三)、園林的狩獵、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僅保留其象征的意義,游賞活動成為主導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它的兩個類別之一的“宮”已經(jīng)具有“大內(nèi)御苑”性質,納入到都城的總體規(guī)劃之中。大內(nèi)御苑居于都城中軸線的結束部位,這個中軸線的空間序列構成了都城中心區(qū)的基本模式。四)、私家園林作為一個獨立的類型異軍突起,集中反映了這個時期造園活動的成就,城市私園多為官僚、貴族所經(jīng)營,代表一種華靡的風格和爭奇斗富的傾向。莊園、別素隨著莊園經(jīng)濟的成熟而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它們作為生產(chǎn)組織、經(jīng)濟實體同時也是文人名流和隱士們“歸田園居”、“山居”的精神庇托。它們作為后世別墅園的先型,代表一種天然清純的風格。其所含蘊的隱逸情調(diào)、表現(xiàn)的山居和田園風光,深刻地影響著后世的私家園林特別是文人園林的創(chuàng)作。五)、寺觀園林拓展了造園活動的領域,一開始便向著世俗化的方向發(fā)展。郊野寺觀尤其注重外圍的園林化環(huán)境,對于各地風景名勝區(qū)的開發(fā)橋了主導性的作用。六)、“園林”一詞出現(xiàn)于當時的詩文中。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觀這三大類型并行發(fā)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雛形的園林體系,它上承秦漢余緒,把園林發(fā)展推向轉折的階段,導入升華的境界,成為此后全面興盛的伏脈。中國的風景式園林,正是沿著這個脈絡進入隋唐的全盛期。第四章全盛期一、全盛期隋唐為什么說是全盛期?要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入手答:隋唐均采用均田制,在經(jīng)濟機構中消除莊園領主經(jīng)濟的主導地位,逐漸恢復地主小農(nóng)經(jīng)濟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長足發(fā)展的基礎。但莊園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從早先的‘領主莊園’轉化為“地主莊園”。士族衰落,庶族漸興。在政治結構中消弱門閥士族勢力,維護中央集權,確立科舉取士制度,強化官僚機構的嚴密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上儒、道、釋共尊而以儒家為主,儒學獲得正統(tǒng)地位。廣大知識分子改變了避世和消極無為的態(tài)度,通過科舉積極追求功名、干預世事,成為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的主要力量。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發(fā)達興旺的高峰。文學藝術方面,諸如詩歌、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在發(fā)揚漢民族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甚至外國的養(yǎng)分而同化融糅,呈現(xiàn)出群星燦爛、盛極一時的局面。繪畫的領域已大為開拓,花鳥、人物、神佛、鞍馬、山水均成獨立的畫科。始有工筆、寫意之分。無論工筆或寫意,既重客觀物象的寫生,又能注入主觀的意念和感情。即所謂的“外師造化,內(nèi)法心源”,確立了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準則。山水詩、山水游記已成為兩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出現(xiàn)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傳統(tǒng)的木構建筑,無論在技術或藝術方面均已趨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規(guī)范化的裝修、裝飾。建筑物的造型豐富,形象多樣。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院落延展表現(xiàn)出深遠的空間層次,在垂直方向上,則以臺、塔、樓、閣的穿插而顯示豐富的天際線。觀賞植物栽培的園藝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培育出許多珍貴品種如牡丹、瓊花等,也能夠引種馴化、移栽異地花木。另外,唐代無論宮廷和民間都盛行賞花、品花的風習。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相應地達到了全盛的局面。該時期皇家園林集中在哪兩個城市?答:隋唐時期的皇家園林集中建置在長安、洛陽什么是大內(nèi)御苑?大內(nèi)御苑:一般建在京城里面,與皇宮相毗鄰,相當于私家的宅園,稱為大內(nèi)御苑離宮御苑?行宮御苑?大多數(shù)則建在郊外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幽靜的地方,一般與離宮或行宮相結合,分別稱為離宮御苑、行宮御苑。行宮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駐蹕之用;離宮御苑則作為皇帝長期居住并處理朝政的地方,相當于與大內(nèi)聯(lián)系的政治中心。相應的一些名園屬于哪個類型?大內(nèi)御苑:大明宮、洛陽宮、禁苑、興慶宮;行宮御苑、離宮御苑:西苑、上陽宮、玉華宮、仙游宮、翠微宮、華清宮、九成宮等。比如興慶宮是大內(nèi)御苑,華清宮是離宮御苑二、園中園的格局出現(xiàn)在轉折時期,即隋的西苑:擴展一下:清代最著名的園中園是?以江南寄暢園為藍本的諧趣園文人參與造園是哪個時期,隋唐這個時期的私家園林是一個重點在唐代,私家園林的一些別稱,另外還要分清哪些園子是城市私園:綺麗—宰相牛僧儒的歸人里宅園,清雅—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園。哪些是郊野別墅園:平泉莊——李德裕;浣花溪草堂——杜甫如、歸人里宅園、履道坊宅園。履道坊宅園是誰興建的?白居易那么白居易為了紀念這座園林,所寫的韻文是什么?池上篇這個時期的郊野別墅園(很重點,填空、選擇都會出有)要清楚郊野別墅園的別稱:這種別墅園在唐代統(tǒng)稱之為別業(yè)、山莊、莊,規(guī)模小者也可叫做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名目很多,但其含義則大同小異。以及其建置的三種情況:一、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而風景比較優(yōu)美的地帶。二、單獨建置在風景名勝內(nèi)。三、依附于莊園而建置。還有這三種情況中的名園:李德裕的平泉莊,杜甫的浣花溪草堂,李泌的衡山別業(yè),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王維的輞川別業(yè),盧鴻一的嵩山別業(yè)這個時期,文人園林的興起,大家要注意一下,尤其是白居易,大家要了解,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文人造園家三、這個時期寺觀園林的功能分區(qū)有哪四個?答:殿堂、寢膳、客房、園林四部分功能分區(qū)所謂寺觀園林的世俗化的問題,唐代衙署園林的出現(xiàn),公共園林的發(fā)展,尤其是長安的公共園林,三種形式“風景建筑”“水庭”“分院制”,這個時期的造園成就:一)、皇家園林的“皇家氣派”已經(jīng)完成形成。其不僅表現(xiàn)在園林規(guī)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園林總體布置和局部的設計處理上。皇家氣派是皇家園林的內(nèi)容、功能和藝術形象的綜合而予人一種整體的審美感受。它的形成、與隋唐宮廷規(guī)制的完善、帝王園居活動的頻繁和多樣化,有著直接的關系,標志著以皇權為核心的集權政治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經(jīng)濟、文化的空前繁榮。皇家園林在隋唐三大園林類型中的地位,比魏晉南北朝時期更為重要;就園林的性質而言,已經(jīng)形成了大內(nèi)御苑、行宮御苑、離宮御苑三個類別及其類別特征。二)、私家園林的藝術性較之上代又有所升華,著意于刻畫園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細致處理。已開始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以詩入園、因畫成景的做法,在唐代已見端倪。通過山水景物而誘發(fā)游賞者的聯(lián)想活動、意境的塑造,亦已處于朦朧的狀態(tài)。隱與仕結合,表現(xiàn)為“中隱”思想而流行于文人士大夫圈子里,成為士流園林風格形成的契機。同時,官僚的壯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為士流園林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社會條件和經(jīng)濟基礎。文人參與造園活動,把士流園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又促成了文人園林的興起。唐代已涌現(xiàn)出一批文人造園家,把儒、道、佛禪的哲理融會于造園思想之中,從而形成文人的園林觀。文人園林不僅是以“中隱”為代表的隱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備的清沁淡雅格調(diào)和較多的意境涵蘊也在一部分私家園林創(chuàng)作中注入新鮮血液,使得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又進一步深化,為宋代文人園林興盛打下基礎。三)、寺觀園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結果,同時也反過來促進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進一步世俗化。城市寺觀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觀園林亦發(fā)揮了城市公共園林的職能。郊野寺觀的園林(包括獨立建置的小園、庭園綠化和外圍的園林化環(huán)境)把寺觀本身由宗教活動的場所轉化為兼有點綴風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進原始型旅游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郊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宗教建設與風景建設在更高的層次上結合,促進了風景名勝區(qū),尤其是山岳風景區(qū)普遍開發(fā)的局面,同時也是中國所特有的“園林寺觀”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四)、公共園林已更多見于文獻記載。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兩京,尤其重視城市的綠化建設。且衙署園林在唐代已成為普遍。城市公共園林中更多的以“原”、“水渠轉折部位”以及街道綠化為主。五)、風景式園林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法的運用,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個新的境界。造園用石的美學價值得到充分肯定,“置石”已相當普遍,“假山”一詞開始用作為園林筑山的稱謂。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從外面的溝渠引來活水。園林植物題材更為多樣化,有足夠品種的觀賞樹木及花卉以供選擇。園林建筑從極其華麗的殿堂樓閣到極其樸素的茅舍草堂,它們個體形象和群體布局均豐富多樣而不拘一格。六)、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這三個藝術門類已有相互滲透的跡象。隋唐園林作為一個完整的園林體系已經(jīng)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嶄露頭角,影響及于亞洲漢文化圈內(nèi)的廣大地域。當時的朝鮮、日本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其中也包括園林在內(nèi)。隋唐園林不僅發(fā)揚了秦漢的大氣磅礴的豪放風度,又在精致的藝術經(jīng)營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個全盛局面繼續(xù)發(fā)展到宋代,在兩宋的特定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終于瓜熟蒂落,開始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時期。第五章、成熟期一——兩宋園林一、兩宋園林轉為成熟期的歷史背景一)宋代,與地主小農(nóng)經(jīng)濟十分發(fā)達的同時,城市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空前繁榮,資本主義因素移栽封建經(jīng)濟內(nèi)部孕育。經(jīng)濟的發(fā)達與國勢羸弱的矛盾狀況,成為人們沉湎享樂、茍且偷安的負面心理普遍滋長的溫床,形成了宮廷和社會生活的浮蕩、侈靡和病態(tài)的繁華。這種浮華、侈靡、講究飲食服輿和游賞完了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無不大興土木、廣營園林?;始覉@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大量修建,其數(shù)量之多,分布之廣,較之隋唐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二)城鄉(xiāng)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四大發(fā)明完成于宋。建筑技術方面,李明仲的《營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經(jīng)》,是官方和民間對當時發(fā)達的建筑工程技術實踐經(jīng)驗的理論總結。園林的觀賞樹木和花卉的栽培技術在唐代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已出現(xiàn)嫁接和引種馴化的方式。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和周師厚《洛陽花木記》都有所記載。除此還有專門記敘某類花卉的如《牡丹記》、《牡丹譜》、《梅譜》、《蘭譜》、《菊譜》、《芍藥譜》等等。品石已成為普遍使用的造園素材,相應地出現(xiàn)了專以疊石為業(yè)的技工,吳興稱“山匠”,蘇州稱“花園子”,園林疊石技藝水平大大提高,且出版了多種的《石譜》。這些都為園林的廣泛興造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也是當時造園藝術成熟的標志。三)宋代重文輕武,文人的社會地位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高。文官執(zhí)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文官多半是文人、能詩善畫的文人擔任中央和地方重要官職的數(shù)量之多,且與士大夫合流的情況又有所發(fā)展。再加上朝廷執(zhí)行比較寬裕的文化政策,出現(xiàn)了在封建時代極為罕見的一定程度上的言論自由。文化方面的這些特殊情況刺激了文人士大夫造園的興趣,他們有些參與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有的著文描述某些名園從而發(fā)展了“園記”這種文學題材。文人士大夫的造園活動大為開展,民間的士流園林得以進一步文人化,則又促成“文人園林”的興盛?;始覉@林亦更多地受到民間的影響,比起隋唐時其規(guī)模變小了,皇家氣派也有所削弱,但規(guī)劃設計更趨于清新、精致、細密。四)中唐以后,詩詞無論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到了宋代,詩詞完全失去盛唐的閎放、波瀾壯闊的氣度,主流已轉向纏綿悱惻、空靈婉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詩人大部分詩詞都是對茶酒書畫、花草樹木、庭院泉石等為題材。園林詩和園林詞已成為宋代詩詞中的一大類別。它們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通過對疊石為山、引水為池以及花木草蟲的細膩描寫而寄托作者的情懷。繪畫方面,宋代畫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受人尊崇的社會地位。畫壇上呈現(xiàn)為人物、山水、花鳥鼎足三分的興盛局面,山水畫尤其受到社會上的重視而達到最高水平。五代、北宋山水畫的代表人物為董源、李成、關仝、荊浩四大家,從他們的全景式畫幅上,我們可以看到崇山峻嶺、溪壑茂林,點綴著野店村民、樓臺亭榭。以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方法表現(xiàn)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說明了“對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寫意,寫意自然不取琢飾”的道理。南宋,馬遠、夏珪一派的平遠小景,簡練的畫面構圖偏于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使官者的眼光隨之望入那一片空虛之中頓覺水天遼闊,發(fā)人幽思而萌生出無限的意境。兩宋的山水畫都十分講究以各種建筑來點綴自然風景,畫面構圖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人文景觀的分量,表明了自然風景與人文相結合的傾向。園林景色和園林生活愈來愈多地成為畫家們所傾注心力的題材,不僅著眼于園林的整體布局,甚至某些細部或局部,如疊山、置石、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等,亦均刻畫入微。自唐代文人涉足繪畫而萌芽的“文人畫”,到了兩宋時異軍突起,涌現(xiàn)出一批廣征博涉、多才多藝,集哲理、詩文、繪畫、書法諸藝于一身的文人畫家。蘇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被有些學者稱之為“歐洲文藝復興式的藝術家”。宋代藝壇的興盛,意味著詩文與繪畫在更高層次上的融糅、詩畫作品對意境的執(zhí)著追求。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士流園林興盛和文人廣泛參與園林規(guī)劃設計,園林中熔鑄詩畫意境比之唐代就更為自覺,同時也更重視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不僅私家園林如此,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也有同樣的趨勢。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林互相滲透的密切關系,到宋代已經(jīng)完全確立。五)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中,除了傳統(tǒng)的琴棋書畫等藝術活動之外,品茶、古玩鑒賞和花卉觀賞也開始盛行。它們作為文人的共同習尚,大大的豐富了文人生活藝術的內(nèi)容,交織構成文人經(jīng)省生活的主體。而進行這些活動需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場所,這個場所往往就是園林。前者的盛行必然促進后者的發(fā)展。綜上所述,宋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將園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時也促成了造園的繁榮局面,乃屬勢之必然。二、兩宋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宋代的皇家園林集中在東京和臨安兩地,若論園林的規(guī)模和造園的氣魄,遠不如隋唐,但規(guī)劃設計精致則過之。園林的內(nèi)容比之隋唐較少皇家氣派,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園林,南宋皇帝就經(jīng)常把行宮御苑賞賜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園收歸皇室作為御苑。宋代皇家園林之所以出現(xiàn)規(guī)模較小和接近私家園林的情況,固然由于國力國勢的影響,也與當時朝廷的政治風尚也有直接的關系。這個時期著名的皇家園林有哪些?東京的皇家園林只有大內(nèi)御苑和行宮御苑。大內(nèi)御苑:后苑、延福宮、艮岳行宮御苑:景華苑(城內(nèi))瓊林苑、宜春苑、玉津園、金明池、瑞圣苑、牧苑等處(城外)較著名的為北宋初年建成的“東京四苑”——瓊林苑、玉津園、金明池、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時建成:延福宮、艮岳尤其要知道北宋時期的東京四苑----(瓊林苑、玉津園、金明池、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時期的艮岳三、兩宋時期的私家園林: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地區(qū),又相繼為北宋和南宋政權的政治中心之所在地。私家園林的興盛自不待言見于文獻記載比較多的,中原有洛陽、東京兩地,江南有臨安、吳興、平江(蘇州)等地。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有哪些?如洛陽、吳興、平江等地洛陽名園記誰的作品?宋人李格非以及洛陽名園記中對私家園林的三個類型?一是花園類;二是宅園;三是游憩園(別業(yè)類)。三個類型中的各個名園一)花園類:是以搜集觀賞花木為主,面積往往較大。如天王院花園子、歸仁園、李氏仁豐園二)宅園類:主要是供主人生活的連接宅弟的園林。如富鄭公園、環(huán)溪、湖園、苗帥園、趙韓王園、大字寺園等。三)游憩園(別業(yè)類):供園主休息游憩宴和宴會娛樂之用,園景與住宅分開,多住城郊。如:董氏西園、董氏東園、獨樂園、劉氏園、叢春園、松島、水北胡氏園、東園、紫金臺張氏園、呂文穆園。滄浪亭始建于(宋)朝代?滄浪亭的寓意?北宋詩人蘇舜欽有感于漁夫《滄浪之水》歌與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之語,題名為滄浪亭夢溪園位于潤州即今鎮(zhèn)江、沈園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宋代池臺極盛,為越中著名園林?,F(xiàn)僅存葫蘆形的水池,名“葫蘆池”,池上跨石橋,池邊有疊石假山。據(jù)說,過去的沈園比現(xiàn)在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紳士所建,故名沈園。由于園內(nèi)建有樓臺亭閣,假山池塘,環(huán)境優(yōu)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常來此游覽,賦詩作畫。沈園聞名的另一原因是與宋代大詩人陸游有關。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卻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十余年后他們春游沈園相遇,陸游傷感之余,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晚年再過此園,又作《詠沈園》詩一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簡答:文人園林的特點宋代文人園林的風格特點大致概括為簡遠、疏朗、雅致、天然四個方面。一)簡遠簡遠即景象簡約而意境深遠。簡約并不意味著簡單、單調(diào),而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造園諸要素如山體、水體、花木、建筑小品不追求品類之繁雜,不濫用設計之技巧,也不過多地劃分景域或景區(qū)。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園林中特別受到重視,除了以視覺景象的簡約而留有余韻之外,還籍助于景物題署的“詩化”來獲致像外之旨。用文字題署景物的做法已見于唐代,如王維的輞川別業(yè),但都是簡單的環(huán)境狀寫和方位、功能的標定。到了兩宋時則代之以詩的意趣,即景題的“詩化”。二)疏朗園內(nèi)景物的數(shù)量不求其多,因而園林的整體性強,不流于瑣碎。筑山往往主山連綿、客山拱伏而構成一體,且山勢多平緩,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水體多半以大面積來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積的叢植或群植成林為主,林間留出隙地,虛實相襯,于幽奧中見曠朗。建筑的密度低,數(shù)量少,而且個體多于群體。就園林總體而言,虛處大于實處。正由于造園諸要素特別是建筑布局之著眼于疏,園林景觀乃益見其疏朗。三)雅致兩宋時期朝廷內(nèi)外黨禍甚烈,知識分子宦海浮沉,福禍莫測。他們中一部分人不甘心于沉淪,追求不同于流俗的高蹈、沉湎隱逸的雅趣便成了逃避現(xiàn)實的唯一的精神寄托。竹是宋代文人畫的主要題材,也是詩文吟詠的主要對象,它象征人品的高尚、節(jié)操。蘇軾“寧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園中種竹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作為園林的雅致格調(diào)的象征,當然不言而喻的了。菊花、梅花也是入詩入畫的的常見題材,北宋林逋喻之為“梅妻”,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名句。蘇軾因石成癖而創(chuàng)立了以竹、石為主體的畫體,逐漸成為文人畫中廣泛運用的體裁。園林用石盛行單塊的“特置”,以“透、瘦、漏、皺”為太湖石選擇和品評的標準亦始于宋代。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廬、草亭等,亦示不同流俗。園中的流杯亭的建置,象征一向為文人視為高雅韻事的“曲水流觴”。景題的命名,主要為了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而創(chuàng)造意境。這種由“詩化”的景題而引起的聯(lián)想有多半引導為操守、哲人、君子、清高等的寓意,抒發(fā)文人士大夫的脫俗和孤芳自賞的情趣,也是園林雅致特點的一個主要方面。四)天然宋代私園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現(xiàn)在兩方面:力求園林本身與外部自然環(huán)境的契合;、園林內(nèi)部的成景以植物為主要內(nèi)容。園林選址很重視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園內(nèi)建筑物更注重收納、攝取園外之“借景”,使得園內(nèi)園外相結合而渾然一體。文獻和宋畫中所記載、描繪的園林,絕大部分以花木種植為主,多運用成片上述四個特點是文人的藝術趣味在園林中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中國古典園林體系基本特點的外延。文人園林在宋代的興盛促成了中國園林藝術繼兩晉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升華。宋代文化發(fā)展之登峰造極、文人廣泛參與造園活動,以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種種因素,固然為此次升華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當時佛教禪宗的興盛、隱逸思想的轉變,以及藝壇出現(xiàn)的某些情況,也是促成文人園林風格異軍突起的契機。兩宋時期的公共園林,尤其要注意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新十景”: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農(nóng)村的公共園林,浙江楠溪江倉坡村是歷經(jīng)千百年滄桑而保存下來的,也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宋代農(nóng)村公共園林。倉坡村的公共園林并非一般私家園林的內(nèi)向、封閉的小橋流水格局,也沒有堆筑假山,而是呈現(xiàn)為開朗、外向、平面鋪展的水景園的形式,既便于村民的群眾性游憩、交往,又能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相呼應、融糅,從而增益了聚落的畫意之美。另外,村落的建筑物均為木結構,容易發(fā)生火災,公共園林能提供取水救火的方便,也有其實用功能。兩宋時期的造園特點一)、在三大園林類型中,私家園林造園活動最突出。士流園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園林大為興盛。文人園林作為一種風格幾乎涵蓋了私家造園活動,并為它在下一個階段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文人園林的風格特點,也就是中國風景式園林的特點的外延。文人園林的興盛,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達到成熟境地的一個重要標志。二)、皇家園林較多地受到文人園林的影響,出現(xiàn)了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私家園林的傾向。這種傾向沖淡了園林的皇家氣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宋封建政治在一定程度的開朗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寬容性。寺觀園林由世俗化而更進一步文人化,文人園林的風格也涵蓋了絕大多數(shù)寺觀園林。公共園林雖不是造園活動的主流,但比之上代已更為活躍、普遍。某些私家園林和皇家園林定期向社會開放,亦多少發(fā)揮其公共園林的職能。三)、疊石、置石均顯示其高超技藝,理水已能夠縮移摹擬大自然界全部的水體形象,與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經(jīng)營相配合而構成園林的地貌骨架。觀賞植物由于園藝技術發(fā)達而具有豐富的品種,為成林、叢植、片植、孤植的植物造景提供了多樣選擇余地。園林建筑已經(jīng)具備后世所見的幾乎全部形象,它作為造園要素之一,對園林的成景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建筑小品、建筑細部、室內(nèi)家具陳設之精美、比之唐代又更勝一籌。四)、唐代園林創(chuàng)作的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傳統(tǒng),到南宋時大體上已完成其向寫意的轉化。這是由于禪宗哲理以及文人畫寫意畫風的直接影響,諸如“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美學觀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文人畫的畫理介入造園藝術,從而使園林呈現(xiàn)為“畫化”的表述。景題、匾額的運用,又賦予園林以“詩化”的特征。它們不僅更具象地體現(xiàn)了園林的詩畫情趣,同時也深化了園林意境的蘊含。而后者正是寫意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寫意山水園”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終完成。五)以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為主的兩宋園林,其所顯示的蓬勃進取的藝術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了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登峰造極的境地。元、明和清初雖然尚能秉承其余緒,但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就再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勢頭了。第六章成熟期二(元、明、清初)明代皇家園林建造的重點?明代御苑建設的重點在大內(nèi)御苑,與宋代有所不同的是:一、規(guī)模趨于宏大;二、突出皇家氣派,住上更多的宮廷色彩。清初皇家園林的建造重點?皇家園林的宏大規(guī)模和皇家氣派,比之明代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始覉@林的建造重點在離宮御苑。三山五園?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清漪園三座離宮御苑?暢春園、圓明園、避暑山莊私家園林,比如明末的江南名園中的揚州鄭氏兄弟的四座園林,鄭元勛的影園、鄭元俠的休園、鄭元嗣的嘉樹園、鄭元化的五畝之園,被譽為當時的江南名園之四。其中,規(guī)模較大、藝術水平較高的當推休園和影園。尤其是影園,影園的作者是鄭元勛。蘇州園林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的建造時期:宋代——滄浪亭;元——獅子林、明——拙政園、清——留園,寄暢園等一些名園要熟習滄浪亭始建于北宋,獅子林始建于元代,藝圃、拙政園、五峰園、留園、西園、芳草園、洽隱園等均創(chuàng)建于明代后期。無錫“寄暢園”是江南地區(qū)唯一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末清初時期之文人園林,勺園是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鐘(1570-1631)于明萬歷年間所建。是“米氏三園”(漫園、湛園)中最為有名的一個。明李偉的清華園清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李漁的芥子園、賈膠侯的半畝園、王熙的怡園、萬柳堂、吳梅村園、王漁洋園、朱竹坨園、吳三桂府園、祖大壽府園等。有幾處是由園主人延聘江南造園家主持營建的。這個時期文人園林、造園家、造園理論著作是重點:張南垣張南垣,名漣,原籍江蘇華亭,生于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晚歲徙居嘉興,畢生從事疊山造園。南垣反對傳統(tǒng)的縮移摹擬大山整體的疊山方法,他從追求意境深遠和形象真實的可入可游出發(fā),主張堆筑“曲岸回沙”、“平崗小坂”?!傲旮汾橥印?,“然后錯之以石,繚以短垣,翳以密筿”。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幻覺,仿佛園墻之外還有“奇峰絕嶂”.人們所看到的園內(nèi)疊山好像是“處于大山之麓”而“截溪斷谷,私此數(shù)石者,為吾有也”。這種主張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讓人聯(lián)想大山整體形象的做法,開創(chuàng)了疊山藝術的一個新流派。戈裕良清造園家。他筑的假山,別具風格,能渾然一體,巧奪天工,不需借助于牽羅攀藤,掩飾點綴,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稱花園子。他的造園技藝堪稱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稱“蘇州園林為我國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園林又為蘇州第一”。計成與《園冶》《園冶》是一部全面論述江南地區(qū)私家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以及各種局部、細部處理的綜合性的著作,由明末著名的文人阮大鋮、鄭元勛作序。全書共分三卷,用四六駢體文寫成,第一卷包括“興造論”一篇、“園說”四篇,第二卷專論欄桿,第三卷分論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皥@說”共四篇(第一篇“相地”;第二篇“立基”;第三篇“屋宇”;第四篇“裝折”),論述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具體內(nèi)容及其細節(jié)。在篇首計成提出兩個規(guī)劃設計的原則:一、景到隨機;二、雖由人作,宛白天開。前者意即園林造景要適應于園址的地貌和地形特點,并盡量發(fā)揮它的長處、避開它的短處:后者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山水環(huán)境必需予人以一種仿佛天造地設的感覺,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需從屬。協(xié)調(diào)于山水環(huán)境、不可喧賓奪主。尤其是計成園冶,李漁一家言,其中又首推計成園冶,園冶中的內(nèi)容要熟習,比如規(guī)劃的原則兩個,借景的方式5種借景的方式: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借景的原則:‘俗則摒之,嘉則收之”的原則,“相地”中,可供造園的地段分為六種,計成把可供造園的地段分為六類: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莊地、宅旁地、江湖地,并分別論述其特點。他認為山林地最好李漁與《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閑情偶寄》,作者李漁,字笠翁,錢塘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李漁是一位兼擅繪畫、詞曲,小說,戲劇、造園的多才多藝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覽各地名園勝景。他頗以自己能作為造園家而自豪,“往往在煙霞竹石間,泉石經(jīng)綸,綽有余?!薄O群笤诮?,北京為人規(guī)劃設計園林多處,晚年定居北京,為自己營造“芥子園”。尺幅窗、無心畫是指什么?“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實獨虛其中而為便面之形”,這就是所謂“框景”的做法,李漁稱之為“尺幅窗”,“無心畫”。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誰提出的,文震亨與《長物志》說的是什么?疊山理水的原則特征:一、士流園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園林涵蓋了民間的造園活動,導致私家園林達到了藝術成就的高峰二、明末清初,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民間造園活動頻繁的江南地區(qū),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造園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階層,有的出身于疊山工匠三、元、文人畫極盛一時,影響及于園林,而相應地鞏固了寫意創(chuàng)作的主導地位。四、皇家園林的規(guī)模趨于宏大,皇家氣派又見濃郁。五、在某些發(fā)達地區(qū),城市、農(nóng)村聚落的公共園林已經(jīng)比較普遍成熟后期(清中———)集錦式皇家園林,所謂集錦式的園林,主要是指憑借封建帝王的權勢,集中全國財力、物力和能工巧匠,將國內(nèi)國外各類園林的精華,以及山水詩、山水畫中所描繪的自然情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薈萃名園、景象萬千的園林景觀。這是北京乃至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的一個顯著標志。西苑三海、圓明園、清漪園等皇家園林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尤為突出三山五園(玉泉山、香山、萬壽山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清漪園)、避暑山莊。圓明園中的一些景點要清楚,比如說“九州清宴”是座園林的景點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清華園私家園林中,要了解網(wǎng)獅園(被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則”,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范。意謂“漁父釣叟之園”)。留園(因前園主姓劉而百姓俗呼為“劉園”,后取“劉”與“留”同音,遂改名“留園”。著名學者俞樾作《留園記》)等,尤其是個園園名取宋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個園就是一個以假山堆疊精巧而著名的園林。造園工匠們選用褐黃石、太湖石、雪石和狀如竹筍的石筍,疊成四組假山,表現(xiàn)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稱為四季假山。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成熟后期造園的特點從乾隆到清末,是中國歷史由古代轉入近、現(xiàn)代的一個急劇變化的時期,也是中國古典園林全部發(fā)展歷史的一個終結時期。這個時期的園林繼承了上代的傳統(tǒng),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爛爛”的情況,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頹跡象。園林實物大量地完整保留下來,大多數(shù)都經(jīng)過修整開放作為群眾游覽的場所。因此一般人所了解的“中國古典園林”,其實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國園林?;始覉@林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的波折。民間的私家園林一直沿襲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嶺南三大地方風格鼎峙的局面。園林已由賞心悅目、陶冶性情為主的游憩場所轉化為多功能的活動中心。同時又受到封建末世的過分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藝術思潮的影響,園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較大,山石用量較多,大量運用建筑來圍合、分隔園林空間或者在建筑圍合的空間內(nèi)經(jīng)營山池花木。造園的理論探索停滯不前,中、西園林文化開始有所交流。外國古典園林史一、古埃及造園,古埃及造園的類型有哪些?古埃及園林大致可分為三種宅園(DomesticGarden)圣苑(TempleGarden)墓園(Tomb)。二、古埃及造園的特征1、追求小范圍創(chuàng)造出相對舒適的居住小環(huán)境。2、園林多選擇建造在臨近河流和水渠的平地。3、布局嚴謹有序,有總體統(tǒng)一構圖,采用嚴整對稱結構4、樹木和水體是造園最基本要素。(樹木多為實用及庇蔭效果好的樹種,如椰棗、棕櫚、無花果、洋槐、埃及榕等;水池中養(yǎng)魚、水禽、種植睡蓮;水池形狀矩形。)5、有濃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對永恒的生命的追求,產(chǎn)生了相應的神苑及墓園。三、空中花園(懸園)巴比倫的“懸園”“懸園”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紀,亦稱“空中花園”,是歷史上第一名園,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四、西亞造園始自波斯波斯造園:天堂園的概念?園四面有圍墻,其內(nèi)開出縱橫“十”字形的道路構成軸線,分割出四塊綠地栽種花草樹木。道路交叉點修筑中心水池,象征天堂,稱以稱之為“天堂園”。ParadiseGarden:五、古希臘園林類型早期的宮廷庭園宅園—柱廊園★阿多尼斯園—屋頂花園?公共園林1.圣林SacredGrove-4002.競技場3.文人園—哲學家的學園4.柱廊園-概念,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從波斯學到西亞造園藝術,把果蔬園進一步建成裝飾性庭院,施以花木栽培,發(fā)展成為住宅內(nèi)規(guī)整方正柱廊園形式。庭中有噴泉、雕塑、瓶飾等,栽培薔薇、罌粟、百合、風信子、水仙等以及芳香植物。?圣林-概念,樹木為崇拜的對象,神廟外種植樹林,成為圣林。神廟附近的圣林是市民集聚和休息的場所。圣林中競技場周圍有大片綠地,布置了濃蔭覆被的行道樹和散步的小徑,有柱廊、涼亭和坐椅。這種配置方式對以后歐洲公園頗有影響。?古希臘園林特征古希臘園林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緊密結合,作為建筑物的延續(xù),采用規(guī)則式樣以求與建筑協(xié)調(diào);奠定了西方規(guī)則式園林的基礎。?數(shù)學和幾何學的發(fā)展,以及哲學家的美學觀點(美是有秩序、有規(guī)律、合乎比例、協(xié)調(diào)的整體),都影響到園林形式。?(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前580-前500)指出,美就是和諧;亞里士多德(Aristotates,前384-前322)強調(diào)美的整體性。)后世的體育公園、校園、寺園、行道樹等,都留有古希臘的影響。?(根據(jù)雅典著名政治家西蒙Simon(公元前510年~公元前450年)的建議,雅典街道種植了懸鈴木作為行道樹;這是歐洲歷史上最早見于記載的行道樹。)古羅馬造園特征-簡答造園要素:樹木花卉、花壇(Parterre)、草坪、噴泉、雕像、林蔭道、綠色雕刻(Topiary)、迷陣(Maze/Labyrinth)。?布局:對稱幾何形,園子當中一般造水池和噴泉,四周配置方塊的花壇。?古羅馬園林類型主要有:城市宅園(院落花園,或稱柱廊園)、郊區(qū)別墅、公共園林。?院落式花園的布局,從文字記載及龐貝等地的遺址可知都是幾何對稱的。園子當中一般造水池和噴泉,四邊配置方塊的花壇。花園周圍環(huán)繞一圈寬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園相互滲透。中世紀造園的兩種方式:城堡式莊園,寺廟式庭園意大利園林文藝復興初期意大利園林的中心--佛羅倫薩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是美第奇Medici家族最具代表的是那座莊園?美提契莊園文藝復興中期造園的中心?16世紀,羅馬繼佛羅倫薩之后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臺地園-概念:16世紀后半葉的意大利莊園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勢辟成若干臺層,形成獨具特色的臺地園這個時期最著名的兩個莊園是?埃斯特莊園(d’este);蘭特莊園(Lante);文藝復興后期,巴洛克風格對意大利造園的影響意大利臺地園的風格:巴洛克風格法國園林早期古典主義園林受到意大利園林的影響,其中布局發(fā)生了變化,因此第一個宮苑結合一體的作品是阿奈(Anet)府邸花園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園林是什么?凡爾賽宮十八世紀法國園林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其提倡的特征是什么?洛可可風格提倡情感和靈性,對抗古典主義的理性;提倡柔媚和輕松,對抗古典主義的肅穆莊重;提倡順應自然,對抗古典主義人為做作,強加意志于自然。英國風景式園林節(jié)結園概念:方形、長方形等規(guī)則形的模樣綠叢植壇,用低矮的植籬植物如黃楊(Buxussempervirens)等修剪成各式各樣,并用它們組成幾何圖案,植籬植物以外的部分用有色的沙礫或矮草來填鋪。這種型式的園地在英國成為節(jié)結園(KnotGarden)英國古典園林的特點:不像法國園林那樣是茂密的樹林,而是大片牧場間雜著小片的樹叢,以放牧為主。因此英國園林顯得非常開闊?;▓@和林園之間有一道封閉的圍墻,以防牲畜踱進花園。沒有大片平靜的水面。喜歡栽培花卉。十八世紀英國風景園的特點:1、18世紀出現(xiàn)的英國風景園,崇尚自然,為世界園林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2、英國園林大多數(shù)以植物為主題。3、英國風景園的特點是以發(fā)揮和表現(xiàn)自然美出發(fā),園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之中的孤植樹、樹叢、樹群均可成為園林的一景。邱園-英國皇家植物園美國園林城市公園概念自從紐約中央公園問世以后,美國掀起了一場城市公園建造運動,而奧姆斯特德則成為這一運動的杰出領袖,其作品遍布美國及加拿大;歐洲各國也紛紛仿效。在造園史上,這一時期的美國園林也因而被稱之為“城市公園時期”,國家公園-名解主要宗旨在于對未遭受人類重大干擾的特殊自然景觀、天然動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質地貌加以保護,維持其固有面貌;并在此前提下向游人開放,為人們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環(huán)境,同時,也是認識自然、對大自然進行科學研究的場所。第一個國家公園是?——“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NationalPark)日本園林日本庭園的主要形式:★筑山庭:又稱山水庭或筑山泉水庭,主要有山和池,即利用地勢高差或人工筑山引入水流,加工成逼真的山水風貌。要求面積較大。★平庭:即在平坦地上建庭,主要是再現(xiàn)某種原野的風致??梢詾橹ネァ⑻ν?、水庭、石庭、砂庭、林木庭等?!锊柰ィ焊诫S茶室的庭園,必須要表現(xiàn)出差到的精神。構筑物等較為樸素。茶庭的特征?石景:園內(nèi)石景很少,且多半為了實用的目的,如洗手、坐憩等。整塊石頭打鑿砌成的石水缽供客人凈手、漱口之用,石燈則是夜間照明用具同時也作為園內(nèi)的小品點綴。?植物:常綠樹木沿著道路呈自由式的叢植或孤植,地面絕大部分為草地和苔蘚。除了梅花之外不種植任何觀賞花卉,為的是避免因錦繡色彩而干擾人們的寧靜情緒。?鋪地:具有導向性的道路婉蜒曲折地鋪設在草地上,大多做成“飛白”路面,好象水上的汀步以取其自然之趣,間亦有做成“敷石”路面的。?墻垣:一律用竹籬。?入口:大門為“木戶”(柴扉)。枯山水-名解是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通過石組來摹擬創(chuàng)作的園林山水。這樣的枯山水作為園林的一個局部,一般稱之為“前期枯山水”。庭園面積壓縮,由早先的“園”轉化為“庭”。小面積的庭園內(nèi)容極簡約,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組或若干組的石景,白沙或綠苔鋪地,配植少量的喬灌木,此外即別無他物。人不能進入庭園,只可從旁觀賞猶如大型盆景。這就是作為獨立園林的枯山水——后期枯山水。日本園林置石置石是運用若干單塊石頭的成組配列,著重在它們的平面位置的排列組合以及它們之間在體形,大個、姿態(tài)等方面的構圖呼應關系,這樣的一組石頭謂之“石組”。置石不同于中國園林的疊石,不采取用大量石頭堆疊為假山的做法,因而也沒有洞穴、磴道、挑、壓、勾、搭等復雜險奇的結構。日本園林的石組千姿百態(tài),造園匠師把它們歸納為幾種程式:鶴島(鶴石組)、亀島(亀石組)、七五三石組、三尊石組、瀧石組、橋石組、蹲踞。選石:選石講究石頭的姿態(tài)、色彩、文理,忌諱單薄的、近似球形的、缺少變化或者變化過多的??傊?,均以渾厚,樸實、穩(wěn)重者為貴,并不追求中國文人選石所標榜的漏,透、瘦、皺。論述題1、談談你對中國皇家園林的認識、歷代皇家園林的開發(fā)?中國自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這一段,連續(xù)幾千年的漫長歷史時期,帝王君臨天下,至高無上,皇權是絕對的權威。與此相適應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權至尊的禮法制度,也必然滲透到與皇家園林生活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能例外。皇家園林在古籍里面稱之為“苑”、“囿”、“宮苑”、“御苑”,如果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修剪的“靈囿”算起,到19世紀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已經(jīng)有3000多年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里面,與皇宮相毗鄰,相當于私家的宅園,稱為大內(nèi)御苑;大多數(shù)則建在郊外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幽靜的地方,一般與離宮或行宮相結合,分別稱為離宮御苑、行宮御苑。行宮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駐蹕之用;離宮御苑則作為皇帝長期居住并處理朝政的地方,相當于與大內(nèi)聯(lián)系的政治中心。周文王的“靈囿”,以自然的樹木花草為主,鳥獸充其間,并挖池筑臺,供帝王貴族游樂狩獵,實際上就是狩獵園。到了秦漢,皇家園林是當時造園活動的主流,著名的上林苑囊括了長安城的東、南、西的廣闊地域,關中八水流經(jīng)其中,建宮、苑數(shù)量不下三百處。其規(guī)模雖然及其宏大,但卻比較粗獷,殿宇臺觀只是簡單地鋪陳羅列,并不結合山水的布局。此時的皇家園林尚處于發(fā)展成型的初期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爭頻繁,士大夫玄談玩世,崇尚隱逸,寄情山水。受到這種時代美學的浸潤,宮苑的規(guī)模雖不及秦漢,但在內(nèi)容上卻有著更嚴謹?shù)囊?guī)制,表現(xiàn)出一種人工構建結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標志著皇家園林的發(fā)展已升華到較高藝術水平。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統(tǒng)一鼎盛的黃金時代,皇家園林的發(fā)展也相應地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注重建筑美與自然美兩者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洛陽的“西苑”和驪山的“華清宮”,可是為這個全盛時期的代表作。到了北宋,統(tǒng)治階級沉湎于聲色繁華,北宋東京、南宋臨安,金朝中都,都有皇家園林建置,規(guī)模遠遜于唐代,然藝術與技法的緊密細致則有過之,其中東京的御苑“艮岳”,就是這個時期最杰出的作品。元、明兩代,皇家造園活動相對地處于遲滯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擴建為“西苑”外,別無其他建設。直至清代,皇家造園方才興起一個新的高潮,這個高潮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代的皇城宮殿,這樣,皇家建設的重點就很自然地轉到園林方面。加之王公貴族很不習慣于北京城內(nèi)的炎夏溽暑之苦,提出擇地另建“避暑宮城”的擬議。待到康熙中葉政局穩(wěn)定、國力稍裕時,便在北京西北郊和熱河,相繼經(jīng)營皇家園林。到乾隆盛世,進一步擴建、新建,在北京西北郊最后建成三山五園和承德避暑山莊,集中體現(xiàn)了皇家園林的主要特色?;始覉@林的特點皇家園林的最大特點便是“皇家氣派”。具體言之,大致有以下五點:(一)規(guī)模宏大皇帝能夠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權和經(jīng)濟上的雄厚財力,占據(jù)大片土地面積營造園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規(guī)模之大,遠非私家園林所可比擬。我國最早的皇家園林是周代文王的靈囿?;始覉@林數(shù)量的多寡、規(guī)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朝代國力的盛衰。(二)園址選擇自由皇家園林即可包羅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莊,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東南部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疊砌開鑿,宛若天然的山巒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園(北部山景系人工堆疊而成)??傊?,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構造成皇家園林。(三)建筑富麗秦始皇所建阿房宮區(qū),“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漢代未央宮,“宮館復道,興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園內(nèi)建筑的數(shù)量和類型,憑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財力,加重園內(nèi)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為體現(xiàn)皇家氣派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從而將園林建筑的審美價值推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論其體態(tài),雍容華貴;論其色彩,金碧輝煌,充分體現(xiàn)濃郁的華麗高貴的宮廷色彩。(四)濃重的皇權象征寓意,象征“禹貢九州”,東面的福海,象征東海;西北角上的全園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侖山;整個園林布局,象征全國版圖,從而表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寓意。(五)全面吸收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而對江南造園技藝更完全、更廣泛的吸收,則是乾隆時期。模擬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們把北方和南方、皇家與民間的造園藝術來了一個大融匯,使其造園技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廣泛引進江南園林的造園技藝。2.再現(xiàn)江南園林的主題。3.仿制復制名園。2、你對中國私家園林的認識其造園總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用人工的手法細致地模仿自然,濃縮再現(xiàn)出無限的自然山水之美,創(chuàng)造可游、可觀、可居的城市山林,實現(xiàn)人與自然統(tǒng)一和諧的審美思想,同時又刻意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以滿足風雅的生活情趣。(一)私家園林的起源及發(fā)展一、私家園林的起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