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_第1頁
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_第2頁
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_第3頁
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_第4頁
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齊法家君節(jié)私、臣德廢私立公思想新探

“國王節(jié)”是國王的必要儀式。“臣德”,即作臣的應有的道德。法家明確提出了“君節(jié)”、“臣德”的概念,并以此對為君作臣的提出了道德上的要求,其核心內容是君節(jié)無私、臣德廢私立公。然法家素有提倡利己主義或非道德主義之惡名。今云法家主張君節(jié)無私、臣德廢私立公,恐世人多有不信,特作此考。一、第三,是立君以為君也君節(jié)無私,出自《管子·牧民》:“毋曰不同生(姓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xiāng),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jié)”。此處的國即諸侯國。就是說為君的處理問題不能講親疏之別,不能看是不是同一家族、是不是老鄉(xiāng)、是不是同一地區(qū)的。而應當象天地日月對待萬物一樣,一視同仁,毫無偏私?!豆茏印分袑?jié)無私的論述,不下十幾處。“明王慎之,不為親戚、故貴易其法”(《管子·法法》);“明君不為親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親”(同上)。“親戚”是指相互之間有血緣關系,“故貴”是指故日之權貴。就是說君主應當把國家利益看得高于血親利益和故舊權貴的利益這些都是要求為君的不能有私心,不能講私情?!盀槿司?公正而無私”(《管子·五輔》)?!胺矊⒘⑹?正彼天植。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則不私近親、不孽疏遠”(《管子·版法解》)。“正天植”就是要把心放正、無偏私,這樣才能公正無私,既不給親者近者以私惠,也不對疏者遠者施加災禍?!豆茏印钒丫?jié)無私看作是國君能得到民眾擁護的一個重要條件?!胺簿杂斜娬?愛施(利)之德也。愛有所移(私)、利有所并,則不能盡有。故曰,有眾在廢私”(《管子·版法解》)?!坝斜娫趶U私”這一思想至今不過時。君節(jié)無私這一思想不僅僅出現(xiàn)在《管子》一書中,在齊法家的另一派別的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中,也有充分表現(xiàn)。他說:古者“立天子以為天下也,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慎子·威德》)。又說,明君“愛不得犯法,貴不得逾規(guī)”(同上),“無勞之親,不任于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慎子·君臣》)?!肮俨凰接H,法不遺愛”的品格,在中國歷史上千百年來被老百姓所崇敬,包公、海瑞幾百年來受人歡迎,就是由于他們有這種品德。慎到作為齊法家的一個派別與管仲學派在其他問題上有一些區(qū)別,但在君節(jié)無私這一看法上是一致的。有人說法家“主要代表是商鞅和韓非。反映在《管子》書中的倫理思想只是法家倫理思想的一個分支”(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第191頁)。言下之意是說《管子》一書中的倫理思想不是典型的法家主張。此言有其合乎實際的一面,但不盡然。管仲學派德法并舉、兼重法教。韓非與商鞅任法不任德,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管仲與商韓在這一問題上確實是不相同。但是,所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對德法在治國的作用的看法上和德法關系上,而不在于要不要道德。在對于為君作臣的道德要求上,管仲學派與商韓學派大致是相同的。商鞅沒有直接的君節(jié)無私的表述,但是他主張君節(jié)無私的意思是十分明確的。他認為堯、舜和周公都是無私心的,他們是為君者的榜樣。“堯、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也,為天下而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越父子、親越人也,明于治亂之道也?!?《商君書·修權》)所謂:“越父子”即疏遠父子之情、不講父子之情;所謂“親越人”即親近關系疏遠的人、格外照顧關系疏遠的人。商鞅認為堯、舜無私心;所以能任人唯賢,不論親疏。對于周公旦不講親疏、不論私情的舉動,商鞅也極為贊賞,“昔者周公旦殺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商君書·賞刑》)。管叔、霍叔是周公的兄弟。參與庚武叛亂。周公為維護周朝統(tǒng)一,大義滅親,殺了管叔、流放了霍叔。關于國君對親疏應一視同仁、不講個人恩怨,商鞅也有明確說法:明主“不失疏遠,不違親近,故臣不蔽言”(《商君書·修權》)?!懊骶蛊涿褚?使必盡力以規(guī)其功,功立而富貴隨之,無私德也”(《商君書·錯法》)?!盁o私德”即無私惠,不因私人關系好而施于恩惠。商鞅對君節(jié)無私的論述不象管仲學派那樣多,但是在上面那些論述中也足以表明商鞅反對為君的行親親之道。他認為“親親者,以私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無行也?!?《商君書·開塞》)此話不多,然而十分明確,十分深刻地揭露了“親親”倫理觀念的本質是行私。法家:“君節(jié)”、“臣德”所反對的正是行親親之道。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同樣主張為君的應大公無私。“主上不神,下將有因……若天若地,孰疏孰親?能象天地,是謂圣人”(《韓非子·揚權》)。韓非的這幾句話與《管子·牧民》中的“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jié)”如出一轍,也是希望為國君的能象天地日月一樣公而無私。他對堯、舜、啟、商湯、周武為國為民,不講私情,處罰其親屬的作法也極為稱贊:“五王之所誅者,皆父兄子弟也。而所殺亡其身、殘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國傷民敗法類也”(《韓非子·說疑》)。就是說他認為國家利益高于私家利益。圣王明君就應當“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是在焉從而舉之,非在焉從而罰之?!?同上)所謂“是在焉”指擁有真理、有功勞,“非在焉”指犯有過錯。這叫做“明于公私之分”(《韓非子·飾邪》)。韓非所主張的也是為君不應別親疏,所反對的也是“親親”之道。在《五蠹》一文中,他對直弓因告發(fā)其父偷羊而被殺一事作了一番評論,指出儒家道德理論中有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即“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他把孔子主張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親親之道稱之為“匹夫之行”。認為這種道德是不足取的。“人主兼舉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所謂“人主兼舉匹夫之行”是說人主若要行親親之道,國家就沒有希望。韓非從這件事講起,對何謂私、何謂公,作出如下的界定:“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蒼頡固以知之矣?!彼^“自環(huán)者”即環(huán)自者,就是圍繞一己之利孜孜以求的行為。韓非指出,這些道理蒼頡早就知道了。言下之意是說:孔子你不知道關于公私的這一道理嗎?從管仲到慎到、商鞅、韓非,主張君節(jié)無私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從法家的最早的創(chuàng)始人到最后一位集大成者,都主張君節(jié)無私,這是一個歷史事實。二、職業(yè)道德?!靶泄怨x更?!狈覍ψ鞒嫉牡赖乱笈c對為君的道德要求大致相同。但在法家看來,為君的主一國之事,是天下共同利益的代表,所以也稱君為公室、公庭。國君既然是公的代表,故曰君節(jié)應無私。作臣的不是天下的代表,他們是為君出力而又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私利,因此,也稱臣為私門。作臣的會有私利,但是他又是輔佐國君治理天下的,從他們的職業(yè)要求而言,他應當廢私立公,否則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故曰臣德廢私立公。臣德廢私立公出自《管子·正》:“廢私立公,.能舉人乎,臨政官民,能后其身乎?……舉人無私,臣德咸道。能后其身,上佐天子?!毕驀e薦人才是作臣的職責之一。舉薦人才是為了國家的公利,所以要出以公心,而不能計較個人恩怨。這樣做就叫做廢私立公,這才符合“道”的要求?!暗馈钡囊笫鞘裁?“無德無怨,無好無惡,萬物宗一,陰陽同度,曰道”(同上)。為臣的執(zhí)掌行政、管理民眾,這都是公務。公務在身則要先公后私(即“后其身”),這樣才能擔當輔佐天子的重任?!豆茏印芬粫训赖缕焚|視為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要因素?!赌撩瘛菲f:“錯(措)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授有德,則國安?!焙沃^有德?“愛民無私曰德”(《管子·正》)。在管仲看來,掌握了天時規(guī)律的人可以讓他作為完成具體事務的帶頭人;只有那些沒有私心的人才可以安排他們作行政官吏,這就是所謂“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牧民》)。無私心,成為作臣的首要條件。慎到、商鞅與韓非對于作臣的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也首先是去私心、行公義。慎到說“君明臣直,國之福也”(《慎子·逸文》)。所謂“臣直”,即如商鞅所說作臣的不應當為了私利而曲意逢迎國君?!胺蚯鲬]私,非國利也,而為之者以其爵祿也”(《商君書·農戰(zhàn)》)。他明確指出,如果象亂世之君臣憑借手中的權利謀取個人私利,那么勢必使國家陷于危機之中?!皝y世之君臣,區(qū)區(qū)然皆擅一國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國之所危也”(《商君書·修權》)?!吧靡粐笔侵笧榫莫氄家粐畽嗬?“管一官之重”是指大臣和其他官吏掌握一個方面、部門的權利,這都是以權謀私的條件。商鞅由此得出一個十分重要的結論:“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同上)。“公私之交”即公私的界限。意思是說分清公私界限、不假公濟私,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比起商鞅來說,韓非對于為臣的應當廢私立公的論述則要多一些?!坝械乐?不貴其家”(《韓非子·揚權》)。他認為作臣的在處理與君與國的利害關系時,所遵循的原則應當是“欲利而(爾)身,先利而(爾)君;欲富而(爾)家,先富而(爾)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他把那些為謀私人利益而違犯法規(guī)、損害國家利益以謀私家的大臣稱之為“重人”?!爸厝艘舱?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韓非子·孤憤》)。他發(fā)誓要“燭重人之陰情”、“矯重人之奸行”(同上),與重人勢不兩立。韓非與商鞅相同,重公私之辨,主張“公私有分”。他認為公私不分與結黨營私這兩種現(xiàn)象之間互為因果、有密切的聯(lián)系?!盁o比周則公私分,公私分則朋黨散”(《韓非子·難三》)?!氨戎堋奔唇Y伙營私。沒有結伙營私的事,公私界限就分明;公私界限分明,宗派不拆自散。韓非提出了“居官無私”的要求。他承認“人臣有私心,有公義”(《韓非子·飾邪》)?!靶奚頋嵃锥泄姓?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污行從(縱)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同上)?!八搅x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同上)。他還指出為君的是否清明對作臣的能否廢私立公關系極大,“明主在上,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同上)。韓非寫了一篇題為《八奸》的文章,“八奸”是指八種為奸之術。“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術”。韓非對這八種為奸之術作了分析,指出這都是為了“樹私利其間”、行其私”、“成其所欲”、“以語其私”、“求其所欲”等自私卑鄙的目的。他說這些風氣是“亡國之風”。有了這八奸,“賢者懈怠而不勸,有功者隳“墮”)而簡其業(yè),此亡國之風也”(《八奸》)。認為作臣的應當廢私立公、居官無私,也是從管仲到慎到、商鞅、韓非的一貫主張。三、法家并無德道德觀,也有非道德主義的觀點和態(tài)度國內外學術界均有法家是非道德主義的說法。今略引幾段為證:“法家提倡利己主義,把法與道德對立起來,主張‘法治’,否認道德的社會作用,具有非道德主義的傾向”(《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第191頁)?!绊n非這種極端利己主義人性論,是他非道德主義倫理學說的基礎?!n非這種極端非道德主義思想,乃是對人類文明的反動”(《中國倫理學說史》上卷第275—276頁,浙江人民出版社版)。“法家倫理思想以韓非為主要代表,主張‘不務德而務法’,否定道德和道德的社會作用,主張人性‘自為’,從極端功利主義導向了‘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義”(《(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緒論》載《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6期第37頁)。“法家的學說,在這里可解釋為有點象馬基雅維里關于政府和政治的觀點,在人性問題上也是如此”([美]《道德百科全書》第70頁,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筆者手頭還有幾十本有關倫理學與中國哲學史的書中,都有類似上述的看法。法家非道德主義的說法頗為流行,甚至在一些人看來這已成定論。筆者近日讀法家的著作《管子》、《慎子》、《商君書》、《韓非子》,覺得法家是非道德主義的說法難以成立。在我看來,法家有法家的道德觀。法家以自己的道德觀去批評儒家的道德觀是事實,但以此得出法家是主張非道德主義的說法,則有以儒家之是非為是非之嫌。以關于為君作臣應當有什么道德這個問題為例:儒家篤于道德,但是在關于為君的道德要求中,孔子本人就很少講為君的應當無私??鬃铀麄鞯膫惱淼赖缕渲赶蛑饕抢习傩?其次是臣。法家與儒家正好相反,他們大談君節(jié)臣德,對老百姓的道德要求都不甚詳細,只是反復強調人君的表率作用,甚至認為、君主不求于民?!爸魃碚?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從上下文看,此處的“子”當為“主”—筆者),不求于民”(《管子·君臣上》)。道德要求的重點指向不同,這是法家與儒家道德觀的一個區(qū)別。如上所考,法家對于君節(jié)臣德的道德要求的核心,是無私、廢私,反對別親疏,反對行親親原則,主張所有的人皆一于法,既使國君也不得置身于法之外。而儒家是以宗法親親之道為本,并且要把這種孝悌原則擴大到政治領域。有人問孔子:你為什么不去做官、參與政治?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呀,只有講孝弟,把這種風氣影響到卿相大臣、影響到政治,也就是參與了政治,為什么一定要做官?(“‘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