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_第1頁
《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_第2頁
《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_第3頁
《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_第4頁
《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游記》一人所為還是一人一看

過去,有一句老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三國”。有人解釋說:“老不看三國”是因為《三國演義》講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講的都是計謀,人老了,其一是該有計謀的已經有了,不需要看了;其二是沒有計謀的再看也沒有用了,還和誰爭斗啊?“少不看西游”是因為《西游記》是我國一部古典神話小說,講的故事離奇古怪,玄天玄地,年少的看了,容易產生相信鬼神思想,將少年引入歧途。對“少不看西游”的說法,筆者認為不夠全面,是不是還應包括“少看西游看不懂”?那么,《西游記》到底說了什么,令“少看西游看不懂”呢?對《西游記》的含義,胡適和魯迅都有自己的看法。胡適認為“這部《西游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它并沒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它并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西游記考證(八)》)。魯迅也說《西游記》“實不過出于作者之游戲”(《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如果《西游記》真像兩位文豪說的那樣,那么國人將其稱為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不是有點言過其實了?筆者這么說,不是硬要塞給《西游記》什么主題,而是認為《西游記》確有主題,但這個主題比較隱晦,是沒有閱歷的年少之人難以看懂的。要想了解《西游記》的真正含義,還要先從《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說起。關于《西游記》的作者有很多說法,筆者未加考證。有說《西游記》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因為其中許多章節(jié)的內容都是以往民間流傳的故事,包括唐僧取經這條主線。但筆者認為真正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游記》這部神話小說應是一人所為。因為在這部《西游記》中有著自始至終一脈相承的主題,而要表達這個主題的人更像是吳承恩。因此,筆者贊成吳承恩是《西游記》作者的看法。吳承恩(151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而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聰穎,博學多才,年輕時“即以文鳴于淮”,“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他曾希望通過科舉踏上仕途,但“屢困場屋”,47歲才補為歲貢生,50多歲時,迫于家貧母老,不得已任浙江長興縣丞。任職一年左右,因“不諧于長官”,“恥折腰,遂拂袖而歸”。后來一度補為荊王府紀善,“掌諷導禮法,開諭古誼及國家恩諭大節(jié)”。晚年歸居鄉(xiāng)里,貧老而終。由于吳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當時的社會黑暗丑陋,世人爭名奪利,官場腐敗之風盛行。他雖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但時乖命舛,遭遇坎坷,終不得志,幾乎以一青衿而終老。這樣的境遇,形成了他憤世嫉俗的思想情緒和“半生不肯受人憐,喜笑悲歡氣傲然”的傲岸性格。盡管他對當時的社會極為不滿,但又無能為力。他嘆息自己“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因此,只好借助神話小說揭露社會,抒發(fā)自己心中的不滿和憤懣。這樣做,一是神話小說有趣味性,世人愿意看,容易流傳;二是神話小說比較隱晦,沒有直接地、赤裸裸地抨擊現實社會,在作者所處的時代不至引來殺身之禍。于是,寓意小說《西游記》誕生了。那么,作者是如何通過《西游記》這部神話小說揭露作者當時所生活的現實社會呢?且聽筆者將所悟到的主要內容一一道來。在《西游記》的第一回里,講美猴王孫悟空為了能成為佛、仙、神圣,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齊壽,獨自乘筏,漂洋過海來到南贍部洲。書中有這么一段話,說孫悟空“一心里訪問佛仙神圣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作者憤世嫉俗的思想躍然紙上)。正是那:看到此,你不覺得這是作者假借美猴王孫悟空的思想來表達他對當時社會的真實看法嗎?作者在《西游記》的第一回就寫了這段話,目的就是開門見山地告訴讀者:我這本書就是揭露我所生活的現實社會。這一點,在《西游記》第八回又從另一個角度得到印證。第八回有這么一段,說如來佛祖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等眾,敷演大法,宣揚正果。書中這樣寫道:“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敬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边@里的南贍部洲也就是書中如來佛祖所說的要傳三藏真經的“東土大唐”,而“東土大唐”這個地域不就是幾百年后作者所生活的明朝地域嗎?在這里,作者又一次假借如來佛祖之口表達了他對當時世界各地的看法,再一次揭露了作者當時所生活的現實社會。那么在《西游記》的第一回中,孫悟空追求的“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齊壽”是不是有什么含義呢?以筆者看來,它的含義應是作者所追求的“千古留名、萬古流芳”的思想境界。在作者的眼里,這個境界在南贍部洲這樣一個追逐名利、齷齪的現實社會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到西牛賀洲這樣的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找到。這也正是作者講述孫悟空為什么來到南贍部洲幾年后,又乘筏漂洋過海,到西牛賀洲向須菩提祖師學藝的緣由。在《西游記》第二回中,介紹了孫悟空向須菩提祖師學藝,學會了地煞七十二變化和筋斗云等。關于筋斗云,書中有這么一段話:“這朵云,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在《西游記》第十二回描述觀世音菩薩到東土大唐告訴唐太宗取經之事和尋找取經之人時,說觀世音菩薩從半空中拋下一個柬帖,上面寫有:“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后面的章回也提到過取經路程是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蓖ㄟ^這兩段話我們看到:孫悟空一個筋斗云是十萬八千里,而取經路也是十萬八千里,這難道是巧合嗎?絕不是,這是作者有意而為。之所以讓兩者一致,就是要告訴我們:孫悟空一個筋斗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達取經地點。但在《西游記》中,為什么不讓孫悟空去取經,而卻讓孫悟空保著陳玄奘歷盡千辛萬苦和磨難,費勁周折去取經呢?關于這一點,在《西游記》第二十二回豬八戒和孫悟空的一段對話中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唐僧師徒三人困在流沙河東岸,孫悟空去化齋飯,瞬間即回,告之唐僧相去五七千里之路后,“八戒道:‘哥哥又來扯謊了,五七千里路,你怎么這等去來得快(會駕云的豬八戒都不相信)?’行者道:‘你哪里曉得,老孫的筋斗云,一縱有十萬八千里。像這五七千里,只消把頭點上兩點,把腰躬上一躬,就是個往回,有何難哉!’八戒道:‘哥啊,既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背著,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流沙河)罷了,何必苦苦的與他(收服前的沙和尚)廝戰(zhàn)?’行者道:‘你也會駕云,你把師父馱過去罷?!私涞?‘師父的凡胎肉骨(說的真),重似泰山,我這駕云的怎能得起?須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云,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如同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說的好)。像這潑魔毒怪(收服前的沙和尚),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像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夠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他的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你我)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道出世俗偏見)?!痹谶@段對話中,作者暗示在當時的社會,明明能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讓能人做,偏讓庸人做;庸人做不了,卻讓能人輔佐庸人,且用庸人的做事方式去做能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會出現不讓能人做卻讓庸人做這樣違背常理的怪現象呢?這是因為:能人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盡管成就很大,世人卻不以為然。正像孫悟空所說“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太順利做到的事反倒不可信,太容易完成的事反倒不珍惜。只有按照庸人的速度,付出沉重代價而達到的目的,凡夫俗子才認為真實、才覺得可信、才感到可貴!這是一種多么可笑的世俗思想和混蛋邏輯!那么,除此之外,不讓孫悟空卻讓陳玄奘取經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說到這,我們再來看看孫悟空和陳玄奘的出身。在《西游記》的第一回中,是這樣描寫孫悟空出世的:“單表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知既久,雖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作者通過這樣一大段話,描寫孫悟空這個人物的來歷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之所以將孫悟空描寫成猴子,是因為猴子反應敏捷、動作靈活、性情急躁,不拘小節(jié)。這非常符合作者內心崇尚的能人形象,有思想、有才華,但性格剛烈、敢闖敢干、無拘無束。之所以說孫悟空是仙石孕育,是暗示孫悟空非等閑之輩,天資聰穎,有素質,是個人才。但同時更重要的是道出了孫悟空沒有根基、沒有背景。而陳玄奘的出身就不同了,《西游記》的第十一回(有的版本為十二回)有這么一段,描寫唐太宗欲在全國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設建道場,弘揚佛法。書中寫道:“次日,三位朝臣聚眾僧在那山川壇里,逐一從頭查選。內中選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你道他是誰人?靈通本諱號金蟬,只為無心聽佛講,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逐浪泱。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yǎng)。年方十八認親娘,特赴京都求外長??偣荛_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兇黨。狀元光蕊脫天羅,子父相逢堪賀獎。復謁當今受主恩,凌煙閣上賢名響。恩官不受愿為僧,洪福沙門將道訪。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當日對眾舉出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陳玄奘)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蓖ㄟ^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么三點:一是陳玄奘系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有根基;二是陳玄奘是一位僧人,自幼出家,德行高;三是陳玄奘是當朝文淵殿大學士狀元郎陳光蕊的兒子、殷開山總管的外孫,有背景。我們從《西游記》對孫悟空的描寫中可以看到:孫悟空會地煞七十二變化和筋斗云,火眼金睛等,可謂有才;辦事認真,盡職盡責,光明磊落,敢作敢當,有正義感和責任感,敢打敢拼,不畏權貴,有情有義,知恩圖報,信念堅定,忠貞不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等,可謂有德。但畢竟天生石猴,沒有根基;無親無故,沒有背景。這種容易功成名就的好事,明知你能做也不能讓你做。僧人陳玄奘,膽小如鼠、聽信讒言、真假不變、好壞不分,同時,又沒有什么降妖伏魔的本領。但他卻是金蟬子轉世,有根基;是唐太宗御弟,大學士陳光蕊之子,總管殷開山外孫,有背景?!扒笕≌娼洝边@種容易功成名就的好事,明知陳玄奘不能做,也讓能人孫悟空保著他做。這一點,深刻地揭露了作者所生活的現實社會不是任人唯賢而是任人唯親的腐敗的用人制度。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極度憎惡和無奈,從中我們也看到了作者的清高和孤傲。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妖魔鬼怪到處都是,而無奈的是:孫悟空一路降妖伏魔究竟打死了誰?打死了白骨精、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蝎子精等等。為什么能打死這些妖魔鬼怪呢?通過書中的描述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妖魔鬼怪都是自己修煉成精的,任憑他們多么狡猾,能耐多大,道行多深,但由于他們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所以自然在被打死之前沒誰出面干預了。而像黃袍怪(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金角大王(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兒)、銀角大王(太上老君看銀爐的童兒)、紅孩兒怪(牛魔王之子)、靈感大王(觀音菩薩蓮花池中的金魚)、黃眉怪(彌勒佛祖面前司磬的黃眉童兒)、金鼻白毛老鼠精(李天王的干女兒)等等,因為他們有背景,有靠山,所以當原形畢露后,佛、仙、神圣等就趕到了,口口聲聲說,大圣住手,這是我的童兒、這是我的坐騎、這是我的寵物等等,不由分說,把原形畢露的妖魔鬼怪都帶走了,眼睜睜不能消滅他們。更有甚者,某些佛、仙、神圣等,竟然唆使自己的童兒、坐騎、寵物等跑到人間作惡。請看《西游記》第三十九回有這么一段內容:當孫悟空知道在烏雞國興妖作怪的原是文殊菩薩坐下的青毛獅子時,“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是該質問)?’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祖差來的(不會是真的吧?佛祖怎么能差他來做壞事?佛祖到底是個什么人呢)。’行者道:‘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真是不可思議)。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這不是個好國王嗎),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為什么要難為人家?還不是因為你自持清高),他不識我是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誰讓你不露真面目還難為人家呢)。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看到這兒,我們不禁要問,烏雞國國王明明是個好善齋僧的好人,為什么卻遭此厄運?菩薩和佛祖應該是救苦救難的,怎么竟會干將烏雞國國王推到井下浸他三年這等缺德的事?凡人且知道不知者不怪,更何況是菩薩和佛祖?這種做法豈不是心胸狹窄的小人所為嗎?烏雞國國王將文殊菩薩浸在御水河中三日三夜可以理解,因他是肉眼凡胎之人,看不清菩薩身份,何況菩薩還難為人家;而因烏雞國王浸文殊菩薩三日三夜,文殊菩薩和如來佛祖卻害烏雞國王三年就太不可思議了!太過分了!哪還有半點菩薩心腸?通過以上這段內容,作者告訴我們,在當時的現實社會里,正義的執(zhí)法人,歷盡千辛萬苦、百般磨難,通過生死較量,剛將有背景的“妖魔鬼怪”的罪行調查清楚,正準備繩之以法時,他們的靠山(“佛”、“仙”、“神圣”等)就出面干涉,將他們庇護起來,逃避法律的制裁。試想,這些有背景的“妖魔鬼怪”之所以有恃無恐、為所欲為,正是他們的后面有“庇護神”。而這些“庇護神”,高高在上,表面上道貌岸然、樂善好施、心胸寬闊、通情達理、慈悲為本、善念為懷,背地里卻尖刻兇殘、斤斤計較、心胸狹窄、恃強凌弱,與世俗小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待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等在人間為非作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為了他們一己之利、一己之憤,竟然慫恿和唆使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等違法亂紀,以致給江山、社稷、生靈等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對于這些“庇護神”和“始作俑者”,誰又追究了他們的過錯呢?書中從未提到。像“孫悟空”這樣敢質問他們幾句的人又有幾個呢?可見,這是一個多么骯臟、齷齪、腐敗的社會?這不正是作者對所生活的明朝中后期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嗎?《西游記》中有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在《西游記》第三十一回,講述四大天師回奏玉帝在人間為害的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怪乃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星下凡時,“玉帝道:‘多少時了?’天師道:‘四卯不到,三日點卯一次,今已十三日了。’玉帝道:‘天上十三日,下界已是十三年?!惫P者孤陋寡聞,不知道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出處在哪里,但用在《西游記》里簡直是太妙了。筆者認為這也是作者有意而為,是不是要告訴我們:“高高在上”的“佛”、“仙”、“神圣”等,由于他們神通廣大,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自然也比人間的凡夫俗子有能量,因此,這些“佛”、“仙”、“神圣”等對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的“一時”疏忽或縱容,就可以導致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在民間“長期”為害;這些“佛”、“仙”、“神圣”等對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的“一點”疏忽或縱容,就可以導致他們的“童兒”、“坐騎”、“寵物”等在民間造成“巨大”危害。這和作者當時生活的現實社會是多么的相符。在對當時社會的揭露上,筆者覺得最深刻的莫過于描述唐僧師徒到達雷音寺如來佛祖處求取真經這段內容。在《西游記》第九十八回有這么一段話:“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圣僧東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芈勓缘?‘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鹫咝Φ?‘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矣!’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莫嚷!此是什么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鄙厦孢@段對話妙極了。阿儺、伽葉是如來佛祖身邊兩個最得意的弟子和助手,連這兩個人都明目張膽、理直氣壯地索要“人事”,還有哪里是凈土呢?這里寫孫悟空要找如來佛祖告狀,一是認為佛家宣揚佛法、濟世救人,不應該有任何代價,索要“人事”是不應該的;二是對佛祖還抱有希望,認為佛祖不會允許阿儺、伽葉索要“人事”。而阿儺、伽葉呵斥孫悟空,表明兩人并不害怕孫悟空告他們的狀。為什么不怕?且往后看。由于唐僧師徒沒給阿儺、伽葉“人事”,其結果是阿儺、伽葉給唐僧師徒撿了無字之經?!皡s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只見白熊尊者閃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之經(正義之舉卻采用非正義手段)?!边@段寫得非常好,他告訴我們:在雷音寺也有正義之人———燃燈古佛和白熊尊者。燃燈者,點燃自己照亮別人也,亦即光明使者。黑白兩道的“白”代表正義,“熊”這個動物給人的印象是憨厚實在,作者用“白熊”二字,也象征白熊尊者是正直的人。但光明使者———燃燈古佛想告訴唐僧師徒所取之經不是有字真經的正義之舉,卻不能光明正大去做,而是讓白熊尊者采取暗中搶奪的方式,足見燃燈古佛的無奈(應該做但卻不能說破,也不敢說破)。白熊尊者按照燃燈古佛的吩咐將唐僧師徒求取的無字之經搶奪后,孫悟空追得很急。白熊尊者怕孫悟空的棒頭上沒眼,傷著自己,只好將搶奪的無字之經拋落塵埃。孫悟空停止追趕,與后趕到的豬八戒一起將散落的經本收拾后背著來見唐僧?!疤粕疂M眼垂淚道:‘徒弟呀,這個極樂世界,也還有兇魔欺害哩(白熊尊者這樣的好人卻被冤枉了。同時,通過唐僧的口,客觀地說出西方極樂世界并不都是好人,不過這個判斷卻又是不辨真假)!’”師徒發(fā)現所取的經本,俱是無字之經后,“長老(唐僧)短嘆長吁的道:‘我東土人果是沒福(宿命論者,再一次表現出唐僧是無能之輩)!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盡管如此,卻想不出辦法,真是窩囊)!’行者早已知之,對唐僧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早有準備,有‘人事’就給有字之經,無‘人事’就給無字之經)??旎厝?告在如來之前,問他財作弊之罪(還是孫悟空,有辦法、有膽量)?!敝链笮鄣钋?。行者嚷道:‘如來!我?guī)熗絺兪芰巳f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義正言詞,理直氣壯,敢與佛祖論短長)!’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看來是佛祖安排的)。但只是經不可以輕傳,也不可以空取(哪有這個說法呀?當初讓觀音菩薩告之東土大唐派僧人來取經時為何不說)。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佛祖的貪婪之心躍然紙上,只誦了一遍經便要這么多錢,還嫌少。哪還有半點濟世救人的佛祖樣,豈不是空披一張佛祖皮)。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振振有辭,實無理狡辯)。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愚迷不悟又怎能認識無字之經?這不是矛盾嗎)?!唇?‘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撿幾卷與他,來此報數?!笨吹酱?筆者想起第八回有這么一段:如來佛祖對諸菩薩說:“‘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那么開始既然說送或者說讓善信求取,現在為何又說經不可以輕傳,也不可以空取?豈不是前后矛盾嗎?噢,原來說送或者說讓善信求取是如來佛祖當著諸菩薩說的,需要冠冕堂皇;而說經不可以輕傳,也不可以空取是如來佛祖當著唐僧師徒說的,不說明白他們不知道需要用錢買。我們都知道,弘揚佛法、濟世救人、普度眾生是佛祖的本分,而《西游記》中描述的如來佛祖?zhèn)鹘泤s講條件、要“人事”,這和看到落水之人求救,還要向落水之人要錢才肯搭救有什么區(qū)別?這哪里是如來佛祖啊?分明是市儈小人!他讓東土大唐僧人來此取經,同時又讓弟子索取“人事”才可傳經,這買賣也做得太好了!看來傳經是假,誆你買經是真!這種生意焉能不紅火?焉能不長久?看到此,你不覺得書中的如來佛祖對唐僧師徒說的“曾將此經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的話是他抬高佛經的身價,誘惑唐僧師徒出高價買經并使其心理平衡的騙人假話嗎?書中描述的他對唐僧師徒“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無字之經)傳之耳”的說法與書中描述的燃燈古佛“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的想法正好相反。這是不是作者的筆誤?筆者認為決不是,而是作者有意這樣寫。作者描述燃燈古佛心里所想的事肯定是真實的,那么為什么如來佛祖說的和燃燈古佛心里想的不一樣呢?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如來佛祖說的話是騙人的假話。既然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無字之經傳之,佛祖后來為何卻又同意給有字真經?豈不是前后矛盾嗎?分明是佛祖自知理虧,敷衍搪塞。還有,如來佛祖原說是要將三藏真經送上東土,陳玄奘也是奔著三藏之數來的,連法號唐太宗都給他取為“三藏”,怎么現在又變成“每部中各撿幾卷與他”?噢,原來是如來佛祖知道了唐僧師徒沒帶多少“人事”,所以不能讓阿儺、伽葉他們再給全部三藏真經了。看到此,你對這個佛祖的崇拜和敬畏還有多少?我們再往后看?!岸鹫邚皖I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傳經是名,賣經是實再一次得到印證)。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來時分明說是傳經,誰知到地方了還要買經呀)。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實無物可給了,連吃飯的家什都拿出來了)。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怕人家嫌少,還得祈求商量人家)。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還要許諾日后的好處)。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前恿?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看來這種行為在西方極樂世界并不是光明正大的,還是會被人取笑的)!’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他也知道羞恥),只是拿著缽盂不放(舍臉皮不舍財)。伽葉卻才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卑?、伽葉很明白佛祖“每部中各撿幾卷與他”的意思,最后只給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