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_第1頁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_第2頁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_第3頁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_第4頁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回憶〔第五分冊〕1840—1919年近代史前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屈辱、抗爭與變革屈辱:侵略戰(zhàn)爭、不平等條約抗爭:各階級、階層的抗爭變革:從器物——制度——思想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和辛亥革命1919—1949年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共成立1924—1927年:國共合作〔國民大革命〕1927—1936年:國共對峙〔土地革命〕.第六分冊中國歷史內容:1937—1945年中國全面抗戰(zhàn)——21世紀初

共6單元(一;二;五;六;七;八〕18課內容根本線索:努力表達現、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過程.兩個歷史階段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第一、二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第五、六、七、八單元)探索與成就現代(近代)歷史過程日本侵華爭取民族獨立當代歷史過程制度建設建設成就國際地位偏差和錯誤調整和糾偏.第一單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年〕

核心問題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勝利

重點內容〔1〕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2〕抗日戰(zhàn)爭的進程〔3〕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根本線索: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建立全民族浴血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支援亞洲戰(zhàn)場敵后戰(zhàn)場全民族抗日勝利強調“全民族〞.一、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第1課〕〔1〕20世紀30年代“九一八〞事變,特別是華北事變后,日本企圖變中國為其獨占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組建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成為必要——必要性1、建立背景:〔2〕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和瓦窯堡會議積極倡導并正式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方針;1935年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游行,社會各屆廣泛響應,“一二九〞運動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在此背景的感召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堅持剿共的政策不滿,決定停止進攻紅軍,逼蔣抗日——可能性.日本侵華的背景明治維新后日本竭力推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大陸政策呈現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

1929年經濟危機加快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伐

英美等國的自顧不暇為日本侵略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

中國內戰(zhàn)給予日本可趁之機日本侵華的概況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制造“華北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日本侵華的影響

中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使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團結起來,組建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成為必要英美:損害英美在華利益,與英美矛盾加深.共產國際:共產國際召開七大,提出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英美:日本對中國侵略,嚴重損害其在華利益,雙方矛盾加深國內方面:各階級階層面對侵略的態(tài)度變化國際方面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斗爭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fā)表宣言,提出〞發(fā)動群眾斗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主張;中共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后來開展為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中共中央發(fā)表“八一宣言〞、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方針;領導“一二?九〞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東北人民自發(fā)的抗日斗爭

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組成抗日義勇軍,沉重打擊了日偽軍。國民黨內愛國力量的抗日活動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張學良和楊虎城在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主張的感召下,決定停止進攻紅軍,逼蔣抗日..親愛的全國同胞:華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現在,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安心讀書嗎?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親愛的全國同胞,中華民族的危機,已到最后五分鐘。我們,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著最后一課的青年,實已切身感受到難堪的亡國慘痛?!?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書?1935年12月9日....發(fā)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左〕將軍與楊虎城將軍.2、建立過程:〔1〕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A.西安事變的爆發(f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勸說蔣介石停止剿共無效的情況下,發(fā)動“兵諫〞,扣押蔣介石,并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zhàn)、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B.西安事變的解決及其影響:

解決:西安事變后,中共以民族大局為重,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派遣周恩來等赴西安談判:經過努力,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等六項承諾;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的轉折點:①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親日派擴大內戰(zhàn)的陰謀;②迫使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國共十年內戰(zhàn)、分裂對峙局面根本結束;③對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中國由內戰(zhàn)走向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后的“復雜局勢〞材料1:日本軍部在評論西安事變時稱:南京政府現在應該樂于接受日本的建議,“采取聯合行動,共同對付俄國支持的中國共產黨〞,“如果蔣介石委員長試圖履行他抗日的諾言,那末,日本政府將對中國采取更加嚴厲的態(tài)度……西安事變已使中日關系日趨惡化〞?!?試論日本對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及事變后日本侵華策略的調整?材料2:英美早已不滿日本得寸進尺地侵害它們的在華利益。它們非常擔憂蔣介石被殺,親日派掌權,使它們在華的利益蒙受更大的損失。所以竭力主張和平解決,以便維持住蔣介石的統治。它們看出張楊通電的中心是抗日問題,所以主張蔣和張楊妥協,反對南京政府討伐張楊,并一再聲言愿意進行調解。——?中國現代史?材料3:1936年12月20日,共產國際來電:既然發(fā)動已成事實,中國共產黨應……堅決主張用和平方法解決這一沖突——?毛澤東傳?材料4:12月19日,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各方面的情況已比較清楚。毛澤東在報告中說:“目前問題主要是抗日問題,不是蔣個人的問題,盲目的擁護蔣個人而不問抗日是完全不對的?!覀冎饕且魞葢?zhàn)與不使內戰(zhàn)延長。……爭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毛澤東傳?.

圍繞西安事變解決,南京國民政府內部的明爭暗斗反映出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斗爭的實質在于擴大內戰(zhàn)還是和平解決,問題的焦點在于處理蔣介石

西安事變的最終結果如何?中共在其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這說明了什么?

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確定了反對新內戰(zhàn)、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這說明了中共在西安事變的處理中堅持原那么性、靈活性高度統一的原那么,既表達了中共的成熟性,也表達了中共顧全大局、以民族利益為重,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黨在中共的積極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

思考從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啟示一:中共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不計前嫌,愿意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在復雜的形勢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決策,說明中共進一步成熟起來

啟示二:中華民族各階層人民,痛恨日本的侵略,采取各種方式進行抵抗;以張、楊位代表的國民黨大多數人,也是贊同抗日的,在大敵當前之時,還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這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2〕正式建立——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zhàn)爆發(fā)后:A.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將士奮起對抗。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C.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西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9月,蔣介石成認共產黨合法地位——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根底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B.七七事變后,中共發(fā)表通電,提交國共合作宣言,提出發(fā)動全民族抗戰(zhàn)、實行民主政治等要求;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進一步推動了全國規(guī)??箲?zhàn)的開展;..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社會背景不同實現合作時兩黨的地位不同合作的社會根底有差異反帝反封建成為人民的共同愿望兩黨〔尤其共產黨〕處于開展初期;都屬于革命性質政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合作的根底更廣泛〔包括海內外一切贊同抗日的力量〕也更復雜〔包括蔣介石及其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妄圖滅亡中國國民黨:執(zhí)政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共產黨:成熟,有軍隊、根據地,代表中華民族的利益,成為中國革命力量中堅〔3〕比較兩次國共合作的不同點A.兩次國共合作的不同之處B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合作方式、政治綱領不同

合作所反對對象不同

合作的結果和前途不同黨內合作以新三民主義為合作根底“打倒列強,除軍閥〞主要是反封建根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由于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國共合作中途破裂

雖有嚴重的矛盾和斗爭,但還是堅持了抗戰(zhàn)勝利,完成了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歷史使命黨外合作只有?國共合作宣言?沒有共同的合作綱領打敗日本法西斯侵略.黨的策略路線在于發(fā)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黨在發(fā)動、團結與組織中國人民的力量以反對全國人民的公敵時,應當堅決不動搖的同反日統一戰(zhàn)線內部一切動搖、妥協、投降、叛變的傾向作斗爭。一切破壞中國人民反日運動者,應該起而攻之。共產黨應該以自己徹底的、正確的反日反漢奸賣國賊的言論與行動,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戰(zhàn)線中的領導權。也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反日運動才能得到徹底的勝利必須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而在這個戰(zhàn)線中必須堅持黨的正確領導.3、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建立的作用:〔1〕國內:中共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根底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是抗日戰(zhàn)爭的旗幟,有利于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保證了抗日戰(zhàn)爭走向勝利〔2〕國際: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局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二、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過程〔第2、3課〕1、全面爆發(fā):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

2、戰(zhàn)略防御階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1〕正面戰(zhàn)場〔國民黨〕——防御階段主戰(zhàn)場A.1937年,日本進攻上海,挑起“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組織淞滬會戰(zhàn),是抗戰(zhàn)初期中日第一次大規(guī)模會戰(zhàn),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戰(zhàn)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為沿海工業(yè)內遷贏得時間,進一步推動全國規(guī)??箲?zhàn)的開展B.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被屠殺者達30萬人以上C.1937年9月,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zhàn),八路軍115師在晉東北取得平型關大捷,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D.1938年,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zhàn),取得了臺兒莊戰(zhàn)役勝利,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戰(zhàn)果最大的一次勝利.南京大屠殺時間1937年12月13日開始長達6個星期手段機槍掃射、砍頭、劈腦、切腹、挖心、火燒、活埋、奸淫等殺害人數三十萬以上教訓落后就要挨打!這一筆筆血債我們世代不能忘!日本帝國主義將永遠被釘死在破壞人類和平的恥辱柱上!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為日本侵華罪行翻案的陰謀絕不會得逞!〔獸性〕.E.評價抗戰(zhàn)初期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是抗戰(zhàn)的主力,組織一系列大規(guī)模會戰(zhàn),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方案;也為中共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抗日根據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由于推行片面抗戰(zhàn)路線,所以出現喪師失地的結果〔2〕敵后戰(zhàn)場〔中共〕——抗日根據地A.中共推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建立晉察冀等敵后抗日根據地,發(fā)動群眾,

展開人民戰(zhàn)爭,形成了敵后戰(zhàn)場與正面戰(zhàn)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略態(tài)勢B.毛澤東針對“速勝論〞和“亡國論〞,寫了?論持久戰(zhàn)?,提出了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的論斷,說明了抗日戰(zhàn)爭的開展規(guī)律和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途徑和方法,為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理論根底.3、戰(zhàn)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中共七大〔1〕背景和時間: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夜,中國各派力量不僅關注著最后如何打敗日本侵略者,同時關心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共在延安召開七大〔2〕內容:A.中心任務——發(fā)動和領導全國人民最后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毛澤東做?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B.政治路線——提出“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C.統一認識——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D.領導集體——大會選出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3〕意義:A.在總結歷史經驗、批判和糾正黨內錯誤的根底上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到達空前的統一和團結;B.為中共在毛澤東旗幟下,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根底.4、反攻階段(1945年8、9月間〕——抗戰(zhàn)的勝利〔1〕1945年5月,歐洲戰(zhàn)場戰(zhàn)爭結束后,反法西斯盟國加強對日進攻: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zhàn),出兵中國東北;〔2〕8月9日,毛澤東發(fā)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zhàn)?,中國抗戰(zhàn)進入全面反攻階段;〔3〕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中國八年抗戰(zhàn)取得了偉大勝利〔4〕臺灣光復:1945年10月25日,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幅員,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置于中國主權之下,重新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勝利和驕傲。10月25日被定為“臺灣光復日〞.三、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意義:1、民族解放——這是1840年以來中國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保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防止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2、民族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為中共帶著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根底;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3、光復臺灣——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重新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勝利和驕傲4、世界影響——抗戰(zhàn)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也產生巨大影響。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中國戰(zhàn)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軍主要兵力,共殲滅日軍150多萬,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了決定性作用,為最終戰(zhàn)勝世界反法西斯反動勢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奉獻.小結:本單元知識結構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背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民族危機〔聯系世界背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