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5.2答司馬諫議書》教學設(shè)計【教材分析】《答司馬諫議書》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中的課文,屬于文言文。關(guān)于文言文閱讀,《普通語文課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chǔ)。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本文通過作者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四條罪狀”的反駁,從而批駁了保守派的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狀況,表明自己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本文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全文一氣貫通,結(jié)構(gòu)嚴謹。【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一、教學目標: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2、能夠把握教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文言知識,領(lǐng)會文句意思,通過朗讀,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借助注釋和詞典,通過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四條罪狀”的反駁,從而感受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掌握作者循循善誘的高超的說理藝術(shù),不斷提高學生的說理思維。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做事堅持原則,說話要委婉有禮、謙恭敬人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窘虒W重點和難點】1、通過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四條罪狀”的反駁。2、把握文中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手法?!窘虒W準備】課前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王安石以及“王安石變法”的資料。布置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揣測朗讀停頓,朗讀課文,給不會讀的字注音,圈點出自己認為需要積累的文言詞匯。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可適當補充,實現(xiàn)資源共享。通過課前預(yù)習,學生對課文作者和時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文學常識的掌握也是中考時文言文重點要考得的知識點之一,另外,通過讀課文,學生知道了哪些知識已經(jīng)掌握,哪些知識自己還不能解決,需要上課時仔細聽講才能解決,這樣,聽課時就會有側(cè)重點。。【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課文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然而卻遭到許多士大夫的及力反對,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或許能從中了解到王安石實施變法所受的阻力及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二、作者簡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臨川人,曾被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兩次出任宰相,堅持推行變法,世稱王安石變法。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成就,他主張為文應(yīng)“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他的著作有《臨川先生文集》、《王荊公詩文集》。三、背景簡介北宋宋神宗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內(nèi)外交困。擔任參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司馬光于熙寧三年(1070年)致書王安石,不遺余力地攻擊新法,王安石當即答以簡短的回函,進而寫了這封信作為答復,表明自己改革的決心。四、題解“答”即“答復、回復”之意。“諫議”則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guī)勸的書信”,而要作“回復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五、聽課文錄音先聽錄音然后學生默讀六、文字疏通重點的字詞某:作者在信稿上用來代替自己的名字。蒙教:承蒙賜教。竊:謙詞,私下,代“我”。操:持。術(shù):治國之道,政治主張。強聒:強作解說。聒,喧擾,嘈雜,這里指多話。略:簡略。上報:回信。重念:又想到。視遇:對待。厚:優(yōu)厚。反復:書信反來。鹵莽:粗疏草率,冒失無禮。見?。涸徫?。名實:名義和實際。人主:皇帝。侵官:增設(shè)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職權(quán)。生事:生事擾民。征利:搜刮錢財,與民爭利。拒諫: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舉:推行。辟:排除,駁斥。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諂媚、不行正道的人。固:本來。習于茍且:習慣于得過且過。恤:考慮。洶洶:波濤聲。這里指反對新法的吵鬧之聲。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對上的怨恨。胥,互相。非特:不只是。特,只是。度(dù):計劃,主張。度(duó):考慮。膏澤:給以好處。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敢知:敢于領(lǐng)教。知,領(lǐng)教,接受。由:機緣,機會。不任:不勝。區(qū)區(qū):情意誠摯。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極點。七、課文的結(jié)構(gòu)(段落層次)全文分為四段。第一段: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二段: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段: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lǐng)教的。結(jié)構(gòu)分析┏一、交代寫信的緣由┓答司馬諫議書┫二、駁斥謬論┣針鋒相對┃三、分析原因┃態(tài)度堅決┗四、書信常規(guī)的結(jié)┛第二課時一、問題討論1、王安石為什么要寫這封書信?提示:因為司馬光寫了一封長信,對王安石的變法橫加指責,故王安石寫此信為自己辯解。2、“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中“術(shù)”指什么?提示:“術(shù)”指二人所持的治國之道、政治主張。3、司馬光如何指責王安石?提示:指責王安石變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第2段作何理解?提示:作者在該段以犀利的筆鋒逐一駁斥司馬光對自己的指責。開頭先提出一個雙方均認可的道理,“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著對強加給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駁,連用“不為……”四個不容置疑的判斷句,顯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風度。5、第3段作何理解?提示:該段具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指出當前現(xiàn)狀,并強調(diào)皇上要改變此情況,而自己不顧眾人反對,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問句,增加結(jié)論的不容置疑性。第二層用盤庚遷都的事實,來論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確性,增強說服力。第三層由兩個假設(shè)句構(gòu)成,內(nèi)容上退中有進,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駁斥更顯柔中有剛。6、第4段作何理解?提示:結(jié)束全文,說一些禮儀性的客套話。7、作者在文中提到“盤庚之遷”這一歷史事件有什么作用?提示:為了借此來說明自己實施新法的堅定性和正確性。點撥:教學設(shè)計>文章中所舉事例通常是為了論證自己闡述的內(nèi)容。8、從文中哪個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對變法招來的怨誹早有預(yù)料?提示:則固前知其如此也。9、你對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認識理解的?【明確】王安石推行的心法雖然沒有也不可能觸及正個封建制度和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卻敢于對傳統(tǒng)政策進行改革和沖擊,敢于對大地主大官僚的種種特權(quán)加以抑制和打擊,把封建生產(chǎn)關(guān)系中不能適應(yīng)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進行一些調(diào)整,提出在當時已經(jīng)存在的物質(zhì)條件下能夠解決的任務(wù)。作為地主階級的一個成員,他能看到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過度剝削所造成的“富者財產(chǎn)滿布洲域,貧者困窮不免于溝壑”(《風俗》)的狀況,又能認識到“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與《馬運判書》)亦即認識到發(fā)達所有生產(chǎn)力去生產(chǎn)天下的財富以求增加國家收入的重要性。這些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不僅以“理財”增強國力,而且以“整軍”改變北宋王朝的腐敗軍制。他打擊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勢利,為反擊契丹貴族和黨項貴族的割據(jù)政權(quán)的侵犯作好了物質(zhì)準備,盡力改變北宋王朝長期以來“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的屈辱處境,欲在全中國再一次納入一個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安石領(lǐng)導的變法圖強的革新運動,也是一次愛國主義的政治運動。因此,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斗爭,雖然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政見之爭,但它實在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一個重要事件。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論書》,便是這一場斗爭中的生動速寫,這一大事件的真實紀要。它是在“積貧積弱”的困境中發(fā)出的發(fā)奮圖強的呼聲,它直接宣傳了變法革新的積極思想。所以九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10、你是如何評價司馬光的?看人要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人一分為二,在否定其缺點的同時,也要肯定其優(yōu)點,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長信,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阻撓王安石變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馬光在學術(shù)上是一位貢獻很大的歷史學家,他用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后人把他和司馬遷稱為史學界“前后兩司馬”。二、練習鞏固(一)段落層次1、第1段:交代寫信的。2、第2段:針對信中指責自己的、、、、,逐一加以駁斥。3、第3段:分析對新法怨恨、誹謗的,并表示對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滿。4、第4段:書信常規(guī)的語,使全文結(jié)構(gòu)。參考答案:1、緣由2、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3、反對派原因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4、結(jié)束嚴謹(二)字詞過關(guān)1、解釋加點字①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②重念蒙君實視遇厚()③而天下之理得矣()④辟邪說()⑤故略上報()⑥故今具道所以()⑦舉先王之政()⑧不恤國事()2、用現(xiàn)代漢語譯下列句子①、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②、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③、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參考答案:1、①持②優(yōu)厚③明白④排除,駁斥⑤簡略⑥詳細⑦推行⑧考慮2、①所持的見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緣故。②名義和實際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③至于怨恨咒罵的人這么多,這本來是我預(yù)先就知道會這樣的。三、寫作特點詞語運用:簡明扼要,鏗鏘有力。面對保守派的指責,作者說道:“則固前知其如此也?!薄叭缭唤袢债斠磺胁皇率?,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弊掷镄虚g透露出一種堅持自己的信心。中心表達:本文通過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幾個方面的辯駁,從而批駁了保守派的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狀況,表明自己的堅決態(tài)度。寫作借鑒:本文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全文一氣貫通,結(jié)構(gòu)嚴謹,這是同學們需借鑒的。四、譯文參考我的陳述:昨天承蒙來信賜教。我私下認為與您交好已經(jīng)很久了,可是議論事情每每意見不合,是因為所持的見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緣故。雖然想強作解說,可想到終究一定不會得到諒解,所以想約略寫此回信,不再一件一樁地替自己辯解。又想到承蒙您很看重我,在書信往來中不應(yīng)草率。所以現(xiàn)在詳細說明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許會原諒我。大凡讀書人要爭的,主要是名義和實際是不是相符的問題。名義和實際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搞明白了?,F(xiàn)在您所拿來指教我的,認為是侵犯職權(quán)、生事擾民、搜刮錢財、拒絕進諫,致使天下人怨恨咒罵。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旨意,在朝廷上討論法令制度,進行修訂,把它交給主管官員去執(zhí)行,算不得是侵犯職權(quán);推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令來興利除弊,算不上是滋生事端;替國家理財,算不上是搜刮錢財;駁斥謬論,批駁奸佞,不是什么拒絕進諫。至于怨恨咒罵這么多,這本來是我預(yù)先知道會這樣。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小官員大多把不關(guān)心考慮國家大事、附和世俗、討好眾人當作上策。皇上想改變這種情況,而我不估量政敵的多少,想出力協(xié)助皇上對抗他們,那么他們怎么會不聲勢洶洶?當年盤庚遷都,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只是朝廷里的官員罷了。盤庚不因為人們怨恨的緣故,就改變他的計劃。考慮得合情合理之后才行動,這樣就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如果你責備我在職的時間很久,不能幫助皇上有大的作為,來使老百姓得到幸福,那么我承認自己的罪過;如果說現(xiàn)在應(yīng)當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墨守以前的陳規(guī)舊法罷了,(這)就不是我所敢于領(lǐng)教的了。沒有機會(和您)見面,(我對您)不由得從內(nèi)心仰慕到了極點五、小結(jié)王安石以書信作答司馬光,駁斥保守勢力對新法的種種指責,表示了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5.2答司馬諫議書》教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掌握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積累文言文基本知識點;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風格特征。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答司馬諫議書》層次清晰,條理分明的結(jié)構(gòu)。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文章的說理藝術(shù);鑒賞文章的語言美和結(jié)構(gòu)美。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王安石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窘虒W重點】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窘虒W難點】領(lǐng)略《答司馬諫議書》簡明扼要,鏗鏘有力的詞語的運用?!窘虒W課時】2課時?!窘虒W過程】導讀:知人識體導入新課回顧歷史,一些力圖富國強兵的變法者往往遭到傳統(tǒng)勢力的阻撓,王安石也不例外。作為改革者的王安石與作為保守派的司馬光是兩股針鋒相對的勢力。他們都試圖說服對方,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篇《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以堅定的態(tài)度和明確的觀點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對司馬光來信中的觀點一一駁斥。作者簡介作者簡介: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宋朝臨川(今江西省臨川)人,后被封為“荊國公”,人稱“王荊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列寧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作品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3.文體知識“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等,如:《報任安書》(司馬遷)、《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4.寫作背景《答司馬諫議書》這個文題的意思是:回給司馬諫議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身為參政知事(相當于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第二年,當時任翰林學士、右諫大夫的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長信,列舉新法的種種弊端,要王安石放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復信。二、聽讀:感概知貌1.聽課文朗讀注意讀音和停頓,并粗知句義。2.讀音檢測怨謗(bàng)難壬人(nán)胥怨(xù)盤庚(gēng)會晤(wù)3.連讀整體把握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三、細讀:咬文嚼字1.小組合作探究每4個同學為一組,左邊的同學探究第一、二段,右邊的同學探究第三、四段,在合作探究的基礎(chǔ)上上臺展示。要求:1人朗誦,1人指出該段的重要詞語,1人翻譯,1人強調(diào)特別要注意的難句翻譯。2.小組展示探究成果(以下僅為預(yù)設(shè))第1自然段●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窀`:我私下,謙詞?!衩浚和?,常常?!裥g(shù):方術(shù),方法,這里指政治主張?!裰兀河??!穹磸停褐笗磐鶃?。●具道所以:詳細說明這樣做的理由?!褚娝。涸徫??!蛑啬蠲删龑嵰曈龊?,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譯: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對于書信往來是不應(yīng)簡慢無禮的,因而我在詳細地說出我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諒解我。第2自然段●儒者:這里指讀書人。●侵官:侵犯官員的職權(quán)?!裾骼号c民爭利?!褚灾拢阂蚨兄隆!裥拗诔ⅲ涸诔⑸嫌懻撔薷??!衽e:施行,推行?!癖伲厚g斥,抨擊。●壬人:善以巧言獻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固前知:本來事先就知道?!蛏w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譯:我們讀書人所要爭論的,特別是在“名稱”(概念、理論)與“實際”是否符合上?!懊Q”與“實際”的關(guān)系明確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確的認識了?!蚪窬龑嵥砸娊陶摺Wg:現(xiàn)在君實用來指教我的?!蚰硠t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譯:我卻認為接受皇上的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用來交給主管官署去執(zhí)行,不算是“侵官”?!虮傩罢f,難壬人,不為拒諫。譯: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批駁巧言諂媚的壞人,這不算“拒諫”?!蛑劣谠拐u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譯:至于怨恨誹謗的很多,那是本來早就該料到會這樣的。第3自然段●恤:憂慮,顧念。●洶洶然:大吵大鬧的樣子。●胥:相與?!裉兀簝H僅?!穸龋河媱潯!穸龋╠uó):估計,考慮。●是:認定做得對?!窀酀伤姑瘢菏┒鳚山o這些人民?!袷率拢鹤鍪?。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袷兀耗??!裰侯I(lǐng)教?!虮P庚之遷,胥怨民也。譯:盤庚遷都的時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譯:盤庚不因為有埋怨他的人的緣故而改變他的計劃?!蛉缭唤袢债斠磺胁皇率?。譯:如果說現(xiàn)在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第4自然段●無由:沒有機會。●不任:不勝?!駞^(qū)區(qū):拳拳,專誠、懇摯的意思。研讀:尋章摘句王安石為什么要寫這封書信?因為司馬光寫了一封長信,對王安石的變法橫加指責,故王安石寫此信為自己辯解?!八僦g(shù)多異故也”中“術(shù)”指什么?“術(shù)”指二人所持的治國之道、政治主張。司馬光如何指責王安石變法?指責王安石變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本文是一篇書信體的駁論文,作者批駁了司馬光的什么觀點?“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保ā扒止?、生事、征利、拒諫、致謗”)5.作者認為判斷是非的原則是什么?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實相符是辯別是非的原則)6.從文中看,王安石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變法?人——“習于茍且”士大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事?“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辟邪說,難壬人”。在如此嚴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對變法持怎樣的態(tài)度?文中哪些語句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這種態(tài)度?堅持變法,義無反顧。集中體現(xiàn)立場的語句:“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9.作者重點批駁對方的什么觀點?這樣批駁有什么好處?“(變法)以致天下怨謗也”(致謗)抓住要點、駁倒要點,司馬光信中其他的細支末節(jié)也就不攻自破。言簡意明,要言不煩,理足氣盛,毫不枝蔓。全文要點(板書):五、品讀:郢匠揮斤1.全班齊讀課文2.概括全文思路全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二部分: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部分: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lǐng)教的。第四部分:書信常規(guī)的結(jié)束語。3.概括文章中心本文逐條駁斥司馬光對新法的責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茍且偷安、不恤國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決心。4.寫作借鑒本文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全文一氣貫通,結(jié)構(gòu)嚴謹,值得借鑒。六、拓讀:尋旨悟理1.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是贊同變法還是反對變法?你是如何評價司馬光的?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長信,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阻撓王安石變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馬光在學術(shù)上是一位貢獻很大的歷史學家,他用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后人把他和司馬遷稱為史學界“前后兩司馬”。2.《諫太宗十思疏》寫于唐王朝國力上升的階段,側(cè)重建議君主如何“守成”?!洞鹚抉R諫議書》寫于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時代,強調(diào)臣子如何幫助君主“除弊”。學了兩篇文章后,請從下面的話題中任選一個進行探討。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善始與克終墨守成法與因時而變同俗媚眾與堅持自我示例:創(chuàng)業(yè)維艱,守成不易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笔虑橐呀?jīng)完成,物無大小,俱得亨通。但是,也正因如此,更應(yīng)該謹慎小心,避免業(yè)績毀于一旦。因為凡事情成功之后,人們往往會松懈下來,這樣就容易再次出現(xiàn)混亂,因此必須謹小慎微、堅守正道,才能“守成”。所以,在事情成功之后,為防止最終發(fā)生危亂,必須懂得“守成艱難”,要謹慎行事?!?5.2答司馬諫議書》教學設(shè)計【教材分析】:本文是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王安石給司馬光的回信。全文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辯白變法是正確的。文章逐條反駁司馬光觀點,表示出作者堅持變法,絕不動搖的決心?!窘虒W目標】(核心素養(yǎng))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學會從語言入手讀通讀懂文言文。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的論證方法。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賞析本文的寫作特點。4、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窘虒W重點】:疏通文意,學習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的論證方法?!窘虒W難點】:體會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菊n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背景知識1、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臨川),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2、題解“答”,解釋為“答復”;“司馬”,司馬是復姓,指司馬光;“諫議”,官名,司馬光當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書”,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等,如:《報任安書》(司馬遷)、《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3、寫作背景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有“布衣宰相”之美譽的范純?nèi)剩ǚ吨傺椭樱┥蠒u王安石“掊克財利”,舍“堯舜知人安民之道”,世人認為王安石變法“天下必受其禍”。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與(王)介甫書》批評王安石變法“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批評王安石排斥異己,黨同伐異。他還列舉實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司馬光認為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王安石則寫了《答司馬諫議書》回復。【補充文?!克抉R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拜相后盡廢王安石新法。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配享宋哲宗廟廷,畫像入昭勛閣國家功勛圖;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宋哲宗賜碑名為"忠清粹德"。死后,哲宗將他葬於高陵。靈柩送往夏縣時,京城的人們罷市前往憑吊,有的人甚至賣掉衣物去參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聲超過了車水馬龍的聲音。等到安葬的時候,哭的人非常真誠,仿佛是在哭自己的親人。嶺南封州的父老們,也都紛紛祭奠司馬光,京城及全國各地都畫他的像來祭祀他,吃飯前一定要先祭祀他。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二、預(yù)習檢測1、字音游處(chǔ)強聒(guō)重(chóng)念難(nàn)壬(rén)人胥(xū)怨怨謗(bàng)2、成語積累興利除弊: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yè),除去各種弊端。無所事事:閑著什么事情都不干。三、初讀課文,概括段意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二部分: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部分: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四部分:書信常規(guī)的結(jié)束語。四、逐段細讀,分析講解1、第一段文言知識點: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蒙教:承蒙指教。這里指接到來信。竊:私.私自。這里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游處:同游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每:常常。操:持。術(shù):方法,主張。強聒: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解說。聒:語聲嘈雜。見察:被理解?!耙姟贝颂幈肀粍印B裕汉喡?。上報:給您寫。辨:同“辯”,分辨。重念:又考慮到。視遇:看待,對待。反覆:指書信往來。鹵莽:簡慢無禮。具道:詳細說明。所以: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冀:希望。內(nèi)容分析:第一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昨日蒙教”是禮貌性套語;第二層提到與司馬光“游處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濃,拉近情感距離;第三層急速轉(zhuǎn)到“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直接點明二人政見不一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點所在又不傷感情。第二句又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司馬光見解堅定,并不肯輕易改變,所以“雖欲強聒”多講幾句,一定得不到見察;對于洋洋灑灑三千余字的來信,只作簡單答復,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層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司馬光很是看重自己,書信往來,不宜魯莽,所以要做詳細解釋,希望司馬光能夠?qū)捤?。這里說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和方法。2、第二段文言知識點:名實:名義和實際。怨謗:怨恨,指責。以謂:認為。人主:皇帝。這里指宋神宗趙頊。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有司:負有專責的官員。不為:不是,不算。舉:施行。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辟,批駁。難(nàn):排斥。壬(rén)人:善于巧言獻媚,不行正道的人。固:本來。前:預(yù)先。內(nèi)容分析:第二段是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分別對司馬光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司馬光在來信中指責王安石實行變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這些責難,如果就事論事地一一加以辯解,那就很可能會因為具體事實而陷于被動招架,越辯解越顯得理虧。所以作者避實就虛,只談理念,不談事實,以此為變法正名。3、第三段文言知識點:恤:顧念,憂慮。同俗自媚于眾:附和世俗,向眾人獻媚討好。上:皇上。這里指宋神宗。乃:卻。抗:抵制,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非特:不僅。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劃。度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里用作動詞。是:這里用作動詞,意謂認為正確。膏澤:施加恩惠.這里用作動詞。不事事:不做事,無所作為。前一“事”是動詞,后一“事”是名詞。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所敢知:愿意領(lǐng)教的。知,領(lǐng)教。內(nèi)容分析:第三段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王安石認為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憂國事、附和流俗、討好眾人為處世的良方。然后,王安石繼續(xù)抬出皇帝“欲變此”作為變法大旗,找出變法合法依據(jù),說自己變法是為了“助上抗之”,始終把變法和皇帝綁定,這就有了“誰反變法誰就是反朝廷”的預(yù)設(shè),接下來,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說明反對者之多并不表明變法有錯誤,只要“度義而后動”,確認自己做得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后悔的必要。盤庚之遷,連百姓都反對,尚且未能使他改變計劃,那么當前實行變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的反對,就更無退縮之理了。這是用歷史上改革的事例說明當前所進行的變法的合理與正義性,表明自己不為怨誹之多而改變決心的堅定態(tài)度。4、第四段文言知識點:不任:不勝。區(qū)區(qū):小,用作自稱的謙辭。向往:仰慕。內(nèi)容分析:文末正面表明態(tài)度:“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蘊含著銳利的鋒芒,字面上是說自己不敢聽聞“不作為”“墨守成規(guī)”這樣的字眼,實則反諷司馬光不作為,因循守舊。綿里藏針。第二課時一、文言知識點分類總結(jié)通假字1.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解)2.于反復不宜鹵莽(鹵通“魯”,粗魯)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詳細)古今異義1.故略上報上報:古義: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匯報。2.于反復不宜鹵莽反復: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復。3.則眾同為而不洶洶然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4.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5.今君實所以見教者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6.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區(qū)區(qū):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7.以致天下怨謗也以致:?古義:因而招致。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1.以膏澤斯民膏澤:名詞作動詞,施加恩惠。2.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第一個“事”:名詞作動詞,做。文言句式1.判斷句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也”表判斷)?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加粗的“為”譯為“是”表判斷)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斷)?2.狀語后置句(1)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狀語后置)(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狀語后置)?3.賓語前置句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何為應(yīng)為“為何”)4.定語后置句至于怨誹之多(“多”作定語后置)二、問題探究1、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結(jié)合課文分析其反駁的方法有哪些?明確:(1)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2)舉出根據(jù)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jù),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3)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2、結(jié)合課文具體分析:王安石是如何解釋司馬光所說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這幾方面的事情的?明確:先駁“侵官”,作者不談具體現(xiàn)象,而是指出決定進行變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修之于朝廷”,經(jīng)過朝廷的認真討論而訂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具體主管部門去執(zhí)行。這一“受”、一“議”、一“授”,將新法從決策、制定到推行的全過程置于“朝廷”,抬出皇帝作為擋箭牌,使對方無話可說。封建時代,有幾個人敢指責皇帝呢?有誰敢于認領(lǐng)“皇帝侵官”這個坑呢?于是乎“侵官”這個話題就自然消解了。次駁“生事”。王安石把推行新法解釋為“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宣傳變法是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擾民”?!芭e先王之政”也是王安石變法的金字招牌,在封建時代,“先王之政”更具不可動搖性,輕易動不得的,王安石以此為理論根據(jù),在輿論場幾乎就立于不敗之地了。再駁“征利”。只用“為天下理財”一句。王安石這里只談理念,不談事實?!盀樘煜吕碡敗笔抢砟?,這一理念在理論上是無比正確的,也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對方對此也無話可說,“征利”的責難也消解了。然后駁“拒諫”。王安石說之所以“拒諫”是因為他要“辟邪說,難壬人”,王安石的意思是說來進諫的都是奸佞小人,奸佞小人說的都是歪理邪說,既然如此定性諫者和諫言,就洗白了自己“拒諫”的罪名。王安石的招數(shù)是------不是我不想聽諫言,而是那些諫言都是歪理邪說;不是我排斥異己,而是來進諫者都是奸佞之徒。一句話,不是我不行,是他們都不行。最后講到“怨誹之多”,也不從正面反駁,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語帶過。三、拓展宋人和后世對王安石的評價:《宋史·論》曰:朱熹嘗論安石“以文章節(jié)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jīng)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wù),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贝颂煜轮砸病N羯褡谟?,問韓琦曰:“安石何如?”對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余,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神宗不聽,遂相安石。嗚呼!此雖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去世后,司馬光曾說:“介甫文章節(jié)義過人處甚多,……方今……不幸謝世,反復之徒必詆毀百端,……朝廷宜加厚禮,以振浮薄之風?!?。司馬光對王安石的道德文章進行了肯定,而對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進行了全盤否定。北宋時期,其反對派就以修史的方法進行批評,朱熹多次批評王安石及其后學:“學術(shù)不正”,“壞了讀書人”,但是朱熹對王安石個人是給予了相當肯定的。梁啟超《王荊公》是20世紀評議王安石及其新法影響最為持久的著作。《王荊公》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梁啟超稱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把免役法視作“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還認為保甲法“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睔v史學家黃仁宇認為,王安石的多項改革,涉及將當時的中國進行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以及數(shù)目字管理,但不見容于當時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關(guān)技術(shù)能力而無法取得成功。按黃仁宇先生的說法是他可以把中國歷史一口氣提前1000年。王安石的變革思想,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的改革家的思想,是人類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這些成果,使人類有了擺脫野蠻統(tǒng)治的可能和方向?!?5.2答司馬諫議書》教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寫作背景;理解課文內(nèi)容。2、在掌握實詞、虛詞,以及各種句式的基礎(chǔ)上翻譯課文。3、概括每段的段意,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窘虒W重點】:在掌握實詞、虛詞,以及各種句式的基礎(chǔ)上翻譯課文??偨Y(jié)歸納文言知識點?!窘虒W難點】:文言知識歸納,培養(yǎng)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窘虒W方法】:朗讀、研討?!窘虒W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回顧歷史,一些力圖富國強兵的變法者往往遭到傳統(tǒng)勢力的阻撓,王安石也不例外。作為改革者的王安石與作為保守派的司馬光是兩股針鋒相對的勢力。他們都試圖說服對方,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篇《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以堅定的態(tài)度和明確的觀點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對司馬光來信中的觀點一一駁斥。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1、題目解說:“答”即“答復、回復”之意?!爸G議”則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guī)勸的書信”,而要作“回復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2、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止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他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設(shè)置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jīng)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对姟?、《書》、《周官》三經(jīng)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fā)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jīng)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3、背景資料: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身為參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當時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所以稱為“司馬諫議”)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長信,列舉了實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是作者的復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五事,并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滿。文章批駁了司馬光的意見,針鋒相對而又文筆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舉重若輕而簡明扼要,既表明決絕的態(tài)度又不失贈答之禮。4、學習生字:強聒(guō)鹵莽(lǔmǎng)見?。╯hù)拒諫(jiàn)怨謗(bàng)利弊(bì)不恤(xù)
盤庚(gēng)
胥怨(xù)會晤(wù)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翻譯課文:方法:分小組,在小組內(nèi)合作探究,用抽簽的方式?jīng)Q定所翻譯的課文的段落,這樣避免學生只關(guān)注自己要翻譯的段落;其他小組可以質(zhì)疑、補充。第1自然段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竊:我私下,謙詞。每:往往,常常。術(shù):方術(shù),方法,這里指政治主張。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重:又。反復:指書信往來。具道所以:詳細說明這樣做的理由。見?。涸徫摇Wg文:昨日承蒙賜教,我私下以為跟君實您相處,彼此相好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而議論問題常常看法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張多有不同的緣故。即使我強做解釋,最終也一定不會被您所諒解,所以只簡略的給您回封信,不再一一加以辯解了??墒怯窒氲侥院裼龃遥跁磐鶃頃r不宜草率失禮,所以今天我詳細地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原諒我。第二自然段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儒者:這里指讀書人。侵官:侵犯官員的職權(quán)。征利:與民爭利。以致:因而招致。見教者:指教我的問題(內(nèi)容)譯文:我們讀書人所要爭論的,特別是在“名稱”(概念、理論)與“實際”是否符合上。“名稱”與“實際”的關(guān)系明確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確的認識了?,F(xiàn)在君實用來指教我的。認為是侵犯官員的職權(quán)、惹事生飛、與民爭利益、拒絕接受諫議,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討論修改。舉:施行,推行。辟:駁斥,抨擊。難:責難。壬人:善以巧言獻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固前知:本來事先就知道。譯文:我卻認為接受皇上的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用來交給主管官署去執(zhí)行,不算是“侵官”。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批駁巧言諂媚的壞人,這不算“拒諫”。至于怨恨誹謗的很多,那是本來早就該料到會這樣的。第三自然段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恤:憂慮,顧念。洶洶然:大吵大鬧的樣子。譯文:眾人習慣于茍且度日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顧念國事、和大家一樣媚俗認為是好的,皇上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而我自己不估量政敵的多少,想出力幫助皇上對抗他們,那么,眾人為什么還大吵大鬧呢?盤庚之遷,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胥:相與。特:僅僅。度:計劃。度(duó):估計,考慮。是:認定做得對。譯文:盤庚遷都的時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盤庚不因為有埋怨他的人的緣故而改變他的計劃。如果說現(xiàn)在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膏澤斯民:施恩澤給這些人民。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守:墨守。知:領(lǐng)教譯文:如果君實責備我已經(jīng)在位很久了,也不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來施恩澤給這些人民,那么我知罪,如果說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還固守以前所做的事情,就不是我所敢領(lǐng)教的了。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無由:沒有機會。不任:不勝。區(qū)區(qū):拳拳,專誠、懇摯的意思。四、默讀課文,理清條理: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二部分: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部分: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lǐng)教的。第四部分:書信常規(guī)的結(jié)束語。五、教師小結(jié):“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等,如:《報任安書》(司馬遷)、《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這個文題的意思是:回給司馬諫議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身為參政知事(相當于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第二年,當時任翰林學士、右諫大夫的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長信,列舉新法的種種弊端,要王安石放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復信。本文是一篇書信體政論文,通過回答司馬光對推行新法的責難和攻擊,揭露了反對派保守庸俗的思想和用心,表明了作者推行新法的堅定立場和決心。六、布置作業(yè):1、課后習題一。2、識記文言常識1)通假字: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解)2)古今異義:(1)、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竊:私意,私下,謙詞。今常用義為:偷竊。)(2)、雖欲強聒(雖:即使,表假設(shè)。今常用做表轉(zhuǎn)折的連詞。)(3)、不復一一自辨(復:再,又。今常用義為往復,重復。(4)、故今具道所以(“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而成的名詞性詞組,不是今常用做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其意為:原因,···的原因。)(5)、度義而后動(義:適當,恰當,今常用義為:正義,意義,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等。)(6)、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區(qū)區(qū):誠心。今常用義為:數(shù)量極少。)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的論證方法。2、培養(yǎng)禮貌地對待別人的處事態(tài)度及寬容的氣度。3、作者善于從對方的長信中概括幾個基本論點,針鋒相對地進行駁斥,而不是在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做到了以少勝多。4、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體會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窘虒W重點】:學習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的論證方法。【教學難點】:學習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shù)男形奶攸c?!窘虒W過程】:一、復習導入:“王安石變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這次變法中,以王安石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發(fā)生過激烈的斗爭。雖說歷史是那樣的遙遠,但是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依然可以領(lǐng)略到當時唇槍舌劍的滾滾硝煙?,F(xiàn)在,讓我們撩起歷史的面紗,穿越時間的隧道,去感受一下這段轟轟烈烈的歷史吧!二、回顧課文各段段意及結(jié)構(gòu):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第二部分: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部分: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lǐng)教的。第四部分:書信常規(guī)的結(jié)束語。三、研習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方法:先把問題設(shè)計出來,以小組為單位研討,統(tǒng)一思想,也可以保留意見,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可以同組或其他組成員補充、質(zhì)疑;甚至可以提出新的問題。1、王安石為什么要寫這封書信?明確:因為司馬光寫了一封長信,對王安石的變法橫加指責,故王安石寫此信為自己辯解。2、“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中“術(shù)”指什么?明確:“術(shù)”指二人所持的治國之道、政治主張。3、從文中看,王安石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變法?明確:人——“習于茍且”;士大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4、實施變法時,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視機買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發(fā)借款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電子商務(wù)散伙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對公租賃房屋物業(yè)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年度文化旅游股份收購投資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間戰(zhàn)略聯(lián)盟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村合作社農(nóng)村電商直播培訓合同
- 2025年農(nóng)村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潔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合同
- 2025年度全新工業(yè)機器人價格保密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軍人保密協(xié)議與軍事設(shè)施維護保密合同3篇
- 2024-2025學年深圳市初三適應(yīng)性考試模擬試卷歷史試卷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wèi)生間
- (完整版)居家養(yǎng)老服務(wù)項目收費標準一覽表
- 常見生產(chǎn)安全事故防治PPT課件
- 粉末涂料使用說明
- 玻璃瓶罐的缺陷產(chǎn)生原因及解決方法63699
- 贊比亞礦產(chǎn)資源及礦業(yè)開發(fā)前景分析
- 大型儲罐吊裝方案
- 海拔高度與氣壓、空氣密度、重力加速度對照表
- 《青田石雕》教學設(shè)計
- 110KV電網(wǎng)線路繼電保護課程設(shè)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