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一內容理解與信息篩選信息類文本閱讀客觀題占9分,至關重要。從題干要求看,表現為“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材料內容,有關說法是否正確”和是否“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觀點”的判斷等;從考查的能力看,包括如下方面:學案1內容的理解分析復習目標:1.掌握文本信息篩選的方法,明察信息設誤的九種方式。2.準確梳理文內信息,辨析圖示信息篩選與轉述的正誤。知能建構教考融通九種常見的選項設誤方式設誤方式一
曲解文意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曲解文意指選項中的觀點與原文不一樣,錯項故意更換個別詞語或者說法,從而背離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觀點。選項往往是丟掉原文中的一兩個關鍵詞,或者不顧前后語境斷章取義,或者利用某些概念的多義性進行誤導,從而形成的似是而非的表述。整體上把握材料,把題目中所提供的選項,如對詞語的解釋、對語段的理解等,還原到材料的對應之處,將選項與原文仔細對照,逐項檢查,看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類型1文本信息篩選觸類旁通
選項(2023·全國甲卷T1—A)考古學者對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更側重發(fā)掘能體現古代物質文化面貌的大型遺址。對應原文從考古發(fā)現來看,考古學提供了傳統(tǒng)歷史學不可想象的新發(fā)現、新材料,呈現出不同時期的古代物質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產生活狀態(tài)以及各地的文明化進程等,如不同區(qū)域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聚落遺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設施、手工業(yè)作坊,以及象征王權、神權、軍權和復雜禮制出現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比對分析選項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舉例,且“以及”表示并列,無法看出側重哪個方面。設誤方式二
以偏概全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命題者設計選項時故意增刪、改動文中表示范圍限制或程度輕重的詞語干擾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選項句中關鍵詞,如:(1)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等);(2)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4)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注意選項與原文重要詞語前邊的修飾與限制的表程度、范圍、數量、頻率等的關鍵詞。觸類旁通
選項(2022·浙江卷T8—D)袁枚把人文主義融入飲食,大致表現在這樣三方面:尊重物性,要了解食材;不要浪費,要物盡其用;物為人用,要保護生命。對應原文袁枚作詩以“性靈說”為主張,認為詩應直抒心靈,表達真意,這一主張也融合到了飲食中:他認為在烹飪之前要了解食材、尊重物性,注意食材間的搭配和時間把握;他反對鋪張浪費,提出“肴佳原不在錢多”,食材之美更在于物盡其用;他將人文主義引入飲食,宣揚“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比對分析選項以偏概全。袁枚把人文主義融入飲食,只表現在“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上,即對可食之物的生命的尊重。設誤方式三
無中生有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即原文無此信息。指干擾項的內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據,或原文中并無此意,而命題者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用來迷惑考生。(1)選項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體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體依據。(2)選項句中的幾個詞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仔細檢查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原文合理地推斷出來。觸類旁通
選項(2022·全國乙卷T1—B)西方語言沒有不時省略主語的句式特點,敘事時較難將人物和場景融為一體。對應原文流動視角的所謂流動,就是敘事者帶領讀者與書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視角,實行“三體交融”:設身處地地進入敘事情境,主要人物變了,與之交融的敘事者和讀者也隨之改變視角。讀《水滸傳》的人可能有一個幻覺,你讀宋江似乎變成宋江,讀武松似乎變成武松,這便是視角上“三體交融”的效應。中國古代句式不時省略主語,更強化了這種效應……西方小說往往離開人物,從另一視角描寫環(huán)境,細及它的細枝末節(jié)、歷史沿革,以便給人物活動預先構建一個場景。比對分析選項無中生有。文中只說“中國古代句式不時省略主語,更強化了這種效應”,至于西方語言有沒有這一特點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及。設誤方式四
偷換概念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主要指命題人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命題者暗中將兩個概念的內涵如屬性、作用、發(fā)展趨勢等進行了調換、改變或混淆,乍看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實際上并不是一回事。選項句與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減少一兩個詞語,甚至是增減了“的”“了”等助詞;或換了一個相近的詞語或句子而改變了原文的意思。應注意看選項與原文是否存在信息錯誤對接的現象,尤其看選項的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觸類旁通
選項(2020·全國Ⅱ卷T1—A)美術館所收藏、陳列的部分藝術品的真實性值得懷疑,因為實物并不等同于原物。對應原文把實物當作原物的傾向,在美術史領域根深蒂固。事實上,實物并不等于原物,我們需要對美術史中“原物”的概念進行反思,對美術館藏品的直覺上的完整性質疑。比對分析選項偷換概念。原文認為,“實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質疑的是“美術館藏品的直覺上的完整性”,而非“美術館所收藏、陳列的部分藝術品的真實性”,這里屬于“偷換概念”。設誤方式五
張冠李戴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選項在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有意將此人表述成彼人,將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將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張冠李戴往往出現在選項句的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當選項中出現類似“××的觀點是……”這樣的句子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此類情況。注意選項句的主語、賓語與原文的相關信息的主語、賓語是否一致。觸類旁通
選項(2021·全國甲卷T1—B)《中國目錄學史》的各篇“采多樣之體例”,好處是尊重史事,缺點是強立名義。對應原文為什么不用通常的敘述方法來寫中國目錄學史?因為在他看來,中國目錄學雖然源遠流長,但發(fā)展進程中“時代精神殆無特別之差異”……硬要劃分時期,區(qū)別特點,“強立名義,反覺辭費”。姚名達(在《中國目錄學史》中表達)的理念是“體例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為體例所困”,具體對策是“依史事之所宜,采多樣之體例”。比對分析選項張冠李戴。根據原文可知,“強立名義”是發(fā)展進程中的“中國目錄學史”的缺點,而非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的缺點。設誤方式六
因果混亂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就是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的關系;二是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選項句與原文相似,注意:(1)選項句中的“因”與“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2)注意一些改換因果關系的關鍵詞。在遇到涉及因果關系的選項時,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比較一下,仔細分析有無因果關系,或者因果關系是否倒置。觸類旁通
選項(2020·新高考Ⅰ卷T1—B)沿革地理在中國古代較為發(fā)達,是因為古代學者需要借助它來開展儒學和歷史研究,但它并沒有獨立的學術空間。對應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內容關系到國計民生,也是治學的基礎,例如歷史地名的注釋和考證、歷代疆域和政區(qū)的變遷、黃河等水道的變遷,特別是與儒家經典和傳統(tǒng)正史的理解有關的地理名稱和地理知識,都被看成是治學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達到高峰,很多乾嘉學者致力于此?!袊馗锏乩黼m然早已成為專門學問,卻一直未形成新的學科。比對分析選項強加因果。從原文可看出,沿革地理的部分研究內容與儒學和歷史研究有關聯,但不構成因果關系。由中國沿革地理早已成為專門學問,可以推斷“沒有獨立的學術空間”的說法曲解文意。設誤方式七
混淆時態(tài)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主要是指已然與未然、或然與必然混淆。“已然”是事物已經成為事實的狀態(tài)?!拔慈弧笔鞘挛锷形闯蔀槭聦嵉臓顟B(tài)。命題者故意把“尚未發(fā)生的事情”轉述為“既成事實”?!盎蛉弧笔恰翱赡苁恰?命題者故意轉述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選項句中有一些關鍵詞,如:“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然、可能、估計、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注意選項與原文中這些表時間、結果等的關鍵詞。觸類旁通
選項(2021·全國乙卷T3—A)人文研究的主體,在數字人文中實現了從具體的學者個人向計算機的轉變。對應原文一種新的人文研究形態(tài)應運而生,這就是“數字人文”……遠讀是數字人文的基石……對遠讀結果的解讀,仍然要依賴學者在細讀文本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對本領域的認知和理解。一句話,人的閱讀不可替代。比對分析
選項混淆時態(tài)。根據原文可知,“數字人文”還只是剛出現,還得依賴具體的學者個人,并未實現“從具體的學者個人向計算機的轉變”。選項將未然變已然。設誤方式八
混淆是非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即肯定和否定顛倒。命題者設計選項時在事物的性質上設置干擾,有意對閱讀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對閱讀材料中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選項句中往往會出現含有肯定或否定意味的關鍵詞,如:“沒有、沒、無、無非、拒絕、妨礙”等。注意區(qū)別原文中作者對每一種事物的觀點態(tài)度,特別注意含有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語句,關注否定性詞語。觸類旁通
選項(2019·全國Ⅰ卷T1—D)真正扎根時代、富有責任感的藝術家,無須考慮人民群眾的娛樂和消費需求。對應原文誠然,娛樂和消費也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責任感的藝術家會深深感到,我們就生活在那些為美好生活、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人們中間,理應對我們的共同奮斗負有共同責任。比對分析
選項混淆是非。原文說“誠然,娛樂和消費也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選項中“無須考慮”將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混淆是非。設誤方式九
武斷絕對
設誤解讀選項特征判斷技巧命題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態(tài)、條件、范圍、分寸的細微差別,排除個例和特殊現象,用同樣的說法表述兩種或多種事物,一概而論。選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觀性,夸大事物實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如將部分表述為“都”,將“只有……才……”表述為“只要……就……”等。重點關注:表數量多少的詞語;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觸類旁通
選項(2020·新高考Ⅰ卷T2—C)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研究在國際上領先,主要得益于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域的擴大。對應原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歷史地理學者繼承和發(fā)揚沿革地理注重文獻考證的傳統(tǒng),充分運用地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科學原理,引入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學科分支,擴大研究領域,在歷史地圖編繪、行政區(qū)劃史、人口史、區(qū)域文化地理、環(huán)境變遷、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有的已居國際領先地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在整體上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標志著這門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學科迎來了一個向現代化全面邁進的新階段。比對分析根據原文信息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研究在國際上領先的原因有“我國的歷史地理學者繼承和發(fā)揚沿革地理注重文獻考證的傳統(tǒng)……擴大研究領域”,并沒有說哪個原因是主要的。選項“主要得益于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域的擴大”的推斷絕對化??寄芡黄扑季S提升例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①古籍今譯是一項在現實生活中發(fā)揮廣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來,成果豐碩。從宏觀上講,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或影響上層建筑,使其對經濟基礎產生反作用,從而調節(jié)或改變人的現實生存條件,間接地參與對經濟基礎的鞏固或變革;從細節(jié)上看,它以其認識功能影響人的意識,進而影響人的行為,達到影響社會生活的目的。這類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樣來得直接,也不具有強制性,它就像杜甫說的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們的心田,陶冶情操。它雖不能與國計民生活動并駕齊驅,但從生存發(fā)展的意義上講,社會是受益于它的。②在翻譯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的標準,受到人們的推崇。我們現在沿用“信、達、雅”三個詞,并賦予它們以新的含義。“信”是指忠實地反映原作的內容,包括思想、風格、精神等?!斑_”是指譯文要暢達明白,用現代漢語將原作的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把拧笔侵敢?guī)范、典雅。雅是有條件的,原作雅,譯文才能雅?!靶?、達、雅”之間,信是基礎,是第一位的,達與雅是第二位的。沒有信,達與雅就失去了基礎。達是信的翅膀,沒有達,信也就失去了憑借。雅是達的發(fā)展,沒有達,不可能有雅。③今譯的過程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這里存在古今漢語表達形式之間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內容與譯者的理解之間的矛盾等。當譯者將原作的內容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忠實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上述這些矛盾基本上解決了,今譯也就完成了。④翻譯界歷來有直譯和意譯之說,有人主張直譯,有人主張意譯,雙方進行了長期的爭論。主張直譯的人批評意譯胡譯、亂譯。主張意譯的人批評直譯逐字呆譯、死譯。實踐證明,直譯、意譯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譯方法。直譯與意譯具有共同性,亦有差異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實于原作。差異性主要表現在方法上,前者強調按原文的結構、語序翻譯。其優(yōu)點,在內容上易于忠實地、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意義,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語氣及語言上的特色。后者強調反映原文的風格神韻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譯。其優(yōu)點,在內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風格神韻,在形式上易于再現原文的體裁、風貌。需要指出的是,與直譯相比,意譯帶有更大的主觀性。對于這一點,譯者應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異性,所以各自都有它們的適應性。直譯適宜于翻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意譯適宜于翻譯文藝作品,如詩、詞、賦、曲等。當然,用直譯還是用意譯,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能直譯者不妨直譯,不能直譯者須用意譯,兼及二者,方為妥當。不管采用哪種方式,今譯中原作信息的丟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⑤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的介入,為古籍今譯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徑,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譯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典籍里的中國》,對古籍的活化、詮釋做了積極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譯作品正在日益涌現,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摘編自尹波、郭齊《古籍今譯的理論與方法》)圖解文本
[典題]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嚴復提出“信、達、雅”文言文翻譯的標準,其中,“信”是基礎,“達”是“信”的憑借,“雅”是“達”的發(fā)展,至今一直受到人們的推崇。B.譯者把原文的內容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忠實、準確地表達出來,就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原作的思想內容與譯者的理解矛盾就得以解決。C.直譯與意譯具有共同性,亦有差異性,但用直譯還是意譯,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不論使用哪種方法翻譯,原作信息或多或少都有丟失。D.科學技術進步,多媒體介入,為古籍今譯的外化提供了新途徑,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譯概念的延伸,不同方式的今譯作品正在日益涌現。B解析
B項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當譯者將原作的內容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忠實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上述這些矛盾基本上解決了,今譯也就完成了”?!鞍言牡膬热萦靡?guī)范的現代漢語忠實、準確地表達出來”“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是解決問題的條件,二者之間不是條件關系。思維路徑第一步,標注敏感點選項中可能作為設誤點出現的詞語,表修飾、限制性的詞語,表條件、因果、轉折、順承關系的詞語,文本中出現的重要概念等,都可以作為敏感點標注出來。第二步,找準信息源根據題干的要求和選項的表述確定篩選范圍,在此基礎上,迅速鎖定選項對應的信息區(qū)間。第三步,落實設誤處把選項代入原文相關的局部區(qū)域,在詞語、句間關系等細節(jié)之處進行比對,注意常見的設誤方式。拓展訓練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古籍今譯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廣泛的作用,就宏觀而言,它影響人的行為,從而達到影響社會生活的目的。B.古籍今譯對人們意識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雖然不能與國計民生活動并駕齊驅,但它有益于社會。C.我們之所以賦予“信、達、雅”三個詞以新的含義,是因為這種標準自嚴復提出后,一直受人們推崇。D.直譯和意譯各有優(yōu)劣,各有適用的文體;從原作信息的丟失情況看,意譯明顯地比直譯丟失的更多。B解析
A項張冠李戴,“影響人的行為,從而達到影響社會生活的目的”是“細節(jié)上”的作用。C項強加因果,原文沒有這層關系。D項無中生有,原文為“今譯中原作信息的丟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并沒有說直譯和意譯誰多誰少。信息的圖示轉述,往往采用箭頭“→”、圖框“
”和簡明的文字表述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對于這類篩選整合信息的選擇題,要準確還原符號的含義,辨別各選項與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進而作出選擇。解答此類題目,要掌握流程圖、示意圖的一般特點:①方框里的詞語屬于關鍵概念,是句子的“主干”。②帶箭頭的橫線展示著事件發(fā)展的趨勢或動作行為的走向,橫線上的詞語,屬于概念間發(fā)生關系的方式,起過渡和連貫作用。③幾個概念在整個事件或行為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可能存在因果、條件、遞進、并列、轉折、包含等關系,要注意辨識區(qū)分選項的圖示能否準確表述出這些關系。類型2圖示信息的篩選與轉述例題
(2022·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材料一
中國學者進入典籍英譯領域時間相對較晚,據現有漢學書目統(tǒng)計,中國典籍譯本絕大多數是由西方漢學家或獨立,或在中國合作者幫助下完成的。傳教士以降的西方譯者為中國典籍的異域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以往的西方譯者翻譯中國文化典籍時,大多采取迎合譯語讀者的翻譯策略,翻譯過程中曲解、誤譯中國文化之處比比皆是。此外,中國古代經典文本的語言具有語義的渾圓性、語法的意合性和修辭的空靈性這三大特點,使得絕大多數外國學習者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觸及中華文化的內核。然而,典籍英譯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紹真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發(fā)展,讓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國。我們應當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典籍翻譯實踐和接受之間的窘況與差距,從典籍翻譯大家身上汲取翻譯的智慧,獲取前行的指導和力量。在這方面,對楊憲益、戴乃迭(英國籍)合譯的與英國人霍克思翻譯的《紅樓夢》譯本的比較,是一個值得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課題。這兩個譯本于20世紀70年代出版,三位譯者皆因此獲得巨大聲譽,也同時掀起了翻譯界此后對兩種譯本經久不息的對比研究熱潮。在這過程中,我們應深入了解中國典籍的外譯事實,客觀分析兩種譯本的優(yōu)長與不足,將中國的本土經驗和理論與西方翻譯理論相結合,取其精華,讓中國的翻譯研究與實踐在傳承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中獲得升華,在實踐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我們講述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時代能力。(摘編自辛紅娟《中國典籍“誰來譯”》)材料二
翻譯思想是決定譯者翻譯行為和翻譯結果的主因,只有通過其翻譯思想,讀者才能理解其翻譯過程中所采取的種種策略,也才能對這些策略所產生的譯文進行更客觀的評價。從霍克思的譯本中可見,他對原文采取了大多時候“忠實不渝”、間或背信棄“意”的態(tài)度。為證此言,舉個背信棄“意”的例子。《紅樓夢》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個較長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寫作目的,并說明選用“甄士隱”和“賈雨村”作為人物姓名的緣由,為讀者理解整部小說進行鋪墊。霍克思在其譯本中大膽地省卻了這段文字的翻譯,直接從“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譯起?;艨怂嫉氖∽g,顯然不是漏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對其譯本藝術性的考量。為了實現譯本與原著在藝術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說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將“忠實”的對象定位于篇章層面。楊憲益的翻譯可以稱之為“臨摹式翻譯”?!芭R摹”是初學書畫之法,就是照著一幅書法或者繪畫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終達到與原作的惟妙惟肖。臨摹者往往會將忠實原作視為自己對藝術的全部追求,楊憲益翻譯的《紅樓夢》正是這樣一件藝術性高超的臨摹作品。(摘編自黨爭勝《霍克思與楊憲益的翻譯思想芻議》)材料三
從當下國際學界關于兩百年《紅樓夢》翻譯史及諸種譯本的研究來看,大多數學者對楊譯本和霍譯本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學界就這兩種譯本的翻譯技術性問題有著相當細致的討論。然而我所感興趣的不是翻譯的技術性問題,而是這兩位譯家及兩種譯本的語言修辭、文化身份、翻譯立場與翻譯策略的差異性等問題。楊憲益譯本的翻譯立場與翻譯策略更注重推動英語貼著漢語文化觀念的地面行走,所以楊譯本不可遏制地透露出把中國文化傳統(tǒng)及其風俗觀念直輸給西方讀者的翻譯立場,這也是楊譯本失去西方英語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楊譯本,霍譯本的翻譯立場與翻譯策略超越了漢語《紅樓夢》的字面意義,而旨在探求漢英雙語背后兩種異質文化觀念之間相互理解與解釋的適應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讀者諳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語及其文化、風俗等觀念,以此來創(chuàng)造性、補充性與生成性地重構《石頭記》,從而完成了兩種異質文化觀念之間的轉換生成。(摘編自楊乃喬《<紅樓夢>與The
Story
of
the
Stone——談異質文化觀念的不可通約性及其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典題]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解析
B項,“迎合讀者”錯誤,材料二是說“霍克思在其譯本中大膽地省卻了這段文字的翻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對其譯本藝術性的考量”。C項,“楊憲益譯本”“具有語義的渾圓性、語法的意合性等特點”錯誤,材料一“中國古代經典文本的語言具有語義的渾圓性、語法的意合性和修辭的空靈性這三大特點”是說中國古代經典文本的語言特點,不是楊憲益譯本的特點。選項張冠李戴。D項,“增強譯作的思想深度”錯誤,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霍克思譯本追求藝術性和探求“兩種異質文化觀念之間相互理解與解釋的適應性”,沒有談及思想深度。答題策略解答信息的圖示轉述題要強化兩種意識1.通讀意識做題前一定要通讀所有材料——文字、圖表,正文、注釋。務必整體理解,全面把握。2.細節(jié)意識①文字細節(jié)。對篩選出來的文字信息,要進行辨別,與原文比對,要比出有關與無關,比出事實與結論;要分出主要與次要,辨出觀點與材料。②選項細節(jié)。對于選項的呈現方式,要注意“關鍵詞”和“符號”,特別是符號的指示意義,分清是包含關系還是層進關系。拓展訓練(2022·全國乙卷,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雪晶會根據其形成的云層中的溫度和過飽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狀,在一些溫度范圍內雪晶呈柱狀,在另一些溫度范圍內則呈板狀。隨著過飽和度的升高,雪晶變得越來越大,形狀也越來越復雜。雪晶的基本形狀主要取決于溫度:在-2
℃左右時呈板狀,在-5
℃左右時呈柱狀,在-15
℃左右時又呈板狀,在低于-25
℃時呈柱狀或板狀。雪晶的結構更多地取決于過飽和度,即取決于生成速度:當濕度高時,快速生成的柱狀晶體會變成輕軟的針狀晶體,而六角形板狀晶體會變成星狀的枝蔓晶體。隨著溫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狀會在板狀和柱狀之間來回變化好幾次,而且變化很大:在幾度溫差范圍內,雪晶會從又細又長的針狀晶體(-5
℃)變?yōu)楸《降陌鍫罹w(-15
℃)。雪晶形態(tài)圖(摘編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態(tài)發(fā)生:雪晶中的物理學》)下列圖解,最符合材料相關內容的一項是(
)B解析
根據材料相關內容可知,雪晶的形狀“在-15
℃左右時……呈板狀”;過飽和度濕度高時,“六角形板狀晶體會變成星狀的枝蔓晶體”。而A、D兩項六角形板狀晶體在上,星狀的枝蔓晶體在下,正好相反,可排除A、D兩項;雪晶的形狀“在-2
℃左右時呈板狀”,過飽和度濕度高時“快速生成的柱狀晶體會變成輕軟的針狀晶體”,而C項是在過飽和度濕度低時由實心板狀晶體變成針狀晶體,可排除C項。學案2信息的邏輯推斷類型1文內信息的推斷知能建構教考融通(一)了解推斷的“前提”與“結論”“文內信息的推斷”,命題立足于文本要素各個層次(詞語、句子和段落)而產生新的信息,這些新產生的信息是通過語法結構完整、語意關系復雜的句子來表現的,其指向意義非常明確,通過句子主、述位結構(句首是主位,其余是述位)命題。一般把文本已知的信息作為主位,也就是題干陳述的對象(或稱話題),也稱為推斷的前提。述位則是對主位信息的陳述部分,表達的是新信息,也稱為推斷的結論。由“前提”到“結論”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就是推斷形式。(二)掌握文內信息推斷常用的邏輯關系與形式
邏輯關系推理特征關注點假設關系根據非現實情境,抽象出其實質成分并得出邏輯結論的思維過程。常用“如果……就……”“即使……也……”??醇僭O的前提是否正確,假設的結論是否必然。因果關系因果推論要求原因先于結果,原因與結果同時變化或者相關,對于結果不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釋,強調原因的唯一性。常用“由于”“因此”“可見”“之所以……是因為……”??从袩o因果顛倒、一果多因的問題,是否強加因果。目的關系前者和后者是表示目的和行動的關系。常用“為此”“為了”“以”“以致”??词欠駸o中生有。邏輯關系推理特征關注點條件關系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條件。常用“如果……那么……”“若……則……”和“只要……就……”來表示充分條件??词欠皴e置條件,把充分說成必要、把必要說成充分;條件和結果是不是一對一關系;有無以偏概全或張冠李戴的現象。如果有A而未必有B;如果沒有A,則必然沒有B,則A就是B的必要條件。常用“只有……才……”或“不……不……”來表示必要條件。無論(不論、不管、任、任憑)A,都(總、總是、也)B。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條件,正句說明在任何條件下都會產生的結果。教材題點鏈接請對選項和原文加以比對,分析選項錯誤的原因。1.【選項】雙季早稻米質差,而雙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則品質好,其中主要是雜交稻。因此,雜交稻品質并不差?!窘滩脑摹?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在我國南方生產的稻谷中,有相當一部分米質較差,這主要是雙季早稻……雙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質較好,糧店偶爾出售這種稻米時,則出現排長隊爭購的現象。而雜交稻則占雙季晚稻和中稻面積的80%左右,產量占90%以上。因此,說雜交稻屬劣質米與事實不符。分析:“雙季早稻米質差”錯誤,根據原文,選項擴大范圍,表述過于絕對;“而雙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則品質好”錯誤,原文為“雙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質較好”,選項表述缺少范圍副詞“一般”。2.【選項】假如在馬克思之前,有人發(fā)現了剩余價值規(guī)律,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就不用在黑暗中“摸索”。【教材原文】(必修下冊第五單元《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分析:假設推斷錯誤,結論不成立。原文只是用對比的方法強調了剩余價值發(fā)現的意義,并沒有作出假設推斷。3.【選項】作者認為,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難以摧毀,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十惡不赦的人?!窘滩脑摹?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憐憫是人的天性》)這是純粹的天性的運動,是先于思維的心靈的運動;這種天然的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是難以摧毀的。分析:強加因果,原文只是強調“憐憫心的力量,即使是最敗壞的風俗也是難以摧毀的”,并沒有對“世界上不存在十惡不赦的人”作出判斷。考能突破思維提升一、分析推斷的前提是否有據
內涵解讀分析推斷的前提是否有據,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內容,也就是作為推斷的依據與原文內容是否一致。解題指津首先,在“審選項,抓關鍵”的過程中,分出前提與結論,重點關注關聯詞語。其次,分析選項的前提時思考:(1)前提是否混淆范圍。如原文內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體的,而選項則相反。(2)注意前提中的限制語。如有表示或然語氣的限制語,如“可能”“大概”“也許”“差不多”等——推斷可能成立;如有表示必然語氣的限制語,如“一定”“必定”“肯定”等——推斷可能不成立。這就需要考生仔細比對選項中的前提與原文的信息是否一致。(3)前提在文中是否有依據。例1比對下面的選項與原文,判斷其在推斷中是否存在問題?!具x項】(2023·新高考Ⅱ卷T2—D)即便調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開調查(前提),調查的結果也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原文】一個人去觀察一個現象必然是有興趣的。你自己可以不問這問題,可是被觀察的人是不會不問這問題的。你不能不和這些人接觸,談話,問問題。這些人必然要問:“這人為什么要來問我們呢?”——這問題問得對的,因為一切調查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的,不論是好是壞。你說“客觀”,人家不能承認,而且人家是對的,因為實際受到影響的是他們,他們不能不防。于是調查者逢著“秘密”和“撒謊”了。其實被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是調查者的“秘密”和“撒謊”的反映。人事很像鏡子,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反射成了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比對分析]推斷正確。根據原文的“因為一切調查的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的,不論是好是壞”這句話可知,選項表述正確。二、分析推斷的結論是否正確
內涵解讀推斷結論是根據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由現在推未來、由整體推局部、由抽象推具體以及因果互推等。推斷的結論在選項中一般放在“由此可見”“說明”“總之”“啟示”“將會”“應該”等詞的后面,看這些詞語后表述的結論是否能依據原文中的相關信息推斷出來。解題指津一看:選項結論是否過于絕對,特別注意選項中表述過于絕對的詞語能否在原文中找到與之匹配的信息。二看:選項結論與原文是否相悖,注意選項表述結論的語句和原文表述結論的信息是否相符。三看:“啟示”“將會”“應該”等詞的后面有關發(fā)展趨勢的預測是否合理,判斷這類選項要注重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格外關注根據文本內容是否能夠推斷出選項預測的結果,這個結果是否合乎社會常理,即一般的規(guī)律,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例2比對下面的選項與原文,指出其在推斷中存在的問題?!具x項】(2023·全國乙卷T3—B)因為文學史無法窮盡對作家和作品的認識,所以拾遺補缺才是文學批評的任務。(結論)【原文】
但文學史永遠只是一個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窮盡對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學作品的認識;它是被文學史家精心挑選和組織起來的文學知識和思想,而不是這個學科的文學知識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這個學科研究活動的終極形式。以文學史框架為參考,展開更廣泛細致的闡釋、分析、討論和研究,就成了這個學科研究的主體內容,而這些都是在文學批評的范圍內進行的。文學史就建立在此前文學批評活動的基礎之上,沒有文學批評的繁榮發(fā)展,任何一部文學史都無法獨立地支撐起自己。文學批評不能以文學史框架的要求為當然標準,而要以批評者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理解為基礎。[比對分析]推斷的結論錯誤。根據原文,文學史“不可能窮盡對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學作品的認識”,在這個意義上文學批評的確可以彌補文學史的不完整。但是文學批評的主體內容是“以文學史框架為參考,展開更廣泛細致的闡釋、分析、討論和研究”,而不是“拾遺補缺”。選項強加因果、以偏概全。三、分析推斷的過程是否符合邏輯推斷過程就是由前提到結論的過程,分析推斷的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就是分析假設推斷、條件推斷、因果推斷、目的推斷等邏輯關系是否合理。選項一般以假設、條件、因果、目的等復句形式呈現。1.因果推斷(果因推斷)內涵解讀選項運用因果復句形式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是原因,作為結論產生的前提,后一個分句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作為結論;也可能反之,構成“果因推斷”。常用關聯詞語有“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有的直接用“因此”關聯結論。解題指津分析選項的推斷形式是由因到果還是由果到因,關注選項句中的“因”與“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以及一些表示因果關系的關鍵詞;同時還要注意因果(果因)推斷是否成立:是否強加因果、是否偷換原因、是否原因范圍縮小。例3請把下面選項與原文進行比對,指出其正誤并陳述理由?!具x項】
(2022·全國乙卷T5—B)開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對幾何和對稱的興趣,因此他的研究沒有向前推進,也沒有得出可信的結論?!驹摹?/p>
(材料一)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材料二)17世紀初,雪花吸引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眼光。當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幾何形狀。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比對分析]錯誤。選項曲解文意、強加因果。根據材料二可知,開普勒對雪花形狀形成原因的思考未停留在“材質”上,而是對其機制進行了猜想,這對未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選項表述與文意不符。根據材料一可知,“因此”前后并不存在因果關系,選項強加因果。2.假設推斷
內涵解讀選項用假設復句的形式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作為前提,后一個分句以假設情況一旦實現所產生的結果作為結論。常見的關聯詞:如果……就……,若……就……,要是……就……。有時關聯詞會省略,但整個句意是假設推斷的。解題指津要判斷假設推斷類選項是否符合邏輯,需要把握:一是假設關系是否成立,就是選項的假設關系是否符合文本內容(文意就是假設關系);二是假設的前提和結論是否對應文本中文意的假設和結論,不能把前提和結論互換,也不能偷換前提或結論。例4請把下面選項與原文進行比對,指出其正誤并陳述理由。【選項】
(2022·全國乙卷T1—C)如果流動視角采取圓形軌跡展開,敘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視角有時并不一致?!驹摹?/p>
流動視角有時也采取圓形軌跡?!端疂G傳》中楊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內聚焦的圓形視角;梁山泊軍隊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內向外輻射的圓形視角。楊、索比武本身著墨不多,卻寫月臺上梁中書看呆了;兩邊眾軍官喝彩不迭;陣面上軍士們竊議,多年征戰(zhàn)未見這等好漢廝殺;將臺上李成、聞達不住聲叫“好斗”;觀戰(zhàn)的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態(tài)。金圣嘆的眉評甚妙:“一段寫滿教場眼睛都在兩人身上,卻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滿教場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滿教場人身上,遂使讀者眼睛不覺在兩人身上?!绷鲃右暯敲钐幵谟?看客反成被看客,著墨不多自風流。[比對分析]正確。選項用“如果”聯系起了前提,在假設的前提下,產生的結論是“敘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視角有時并不一致”,由《水滸傳》中楊志、索超大名府比武時視角的流動,以及金圣嘆的眉評可知,如果流動視角采取圓形軌跡展開,敘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視角有時并不一致。3.條件推斷
內涵解讀選項運用條件關系復句來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作為推斷的前提,后一個分句以這個條件一旦實現所產生的結果作為推斷的結論。條件關系又可分為:①充分條件——不排除其他條件也會引起同樣的結果,常用關聯詞“只要……就……”;②必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能產生后面的結果,常用關聯詞“只有……才……”;③無條件——排除一切條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常用關聯詞“無論……都……”。解題指津判斷這類選項,先區(qū)分選項是充分條件復句或必要條件復句,還是無條件復句。再回歸原文,分析原文內容是否與之匹配。思考三個方面:第一,前后分句是否構成條件關系;第二,是否將原文中的個別因素、措施等轉述成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第三,是否將原文中的充分條件轉述成必要條件,或反之。例5請把下面選項與原文進行比對,指出其正誤并陳述理由。【選項】
(2022·全國甲卷T1—C)無論哪朝哪代,金銀器紋樣設計都脫不開祈福與怡情兩大主旨,其他工藝美術門類的紋樣設計也是如此?!驹摹?/p>
從造型設計的角度來看,工藝美術是共性多、個性少、最為貼近生活的藝術。無論哪朝哪代,祈福與怡情都是紋樣設計的兩大主旨,當然不同時代表現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選擇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不同,這也正是工藝美術史所要展示的一個主要內容。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貼近設計者和制作者裝飾用心的感知,展示沒有文字或鮮有文字卻只是以成品來顯示的設計史脈絡,而不是貼著歷史編年來勾畫發(fā)展的線索。小說家說:“語言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最基礎、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語言也是一種建筑材料,許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語言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的?!睔v史學家則說:“我始終強調運用最基本的‘語文學’的學術方法,對傳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個文本作盡可能全面和深入的歷史化和語境化處理,進而對它們作出最準確的理解和解讀?!边@兩段話同樣可以移用于作為藝術語匯的造型與紋飾。本書就是建立在對藝術語匯發(fā)生與演變的觀察和分析之上。在這里呈現的是兩類語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紋飾表達自身的藝術語言;一是文,即人對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對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載的意義的理解。[比對分析]
正確。根據原文“從造型設計的角度來看,工藝美術是共性多、個性少、最為貼近生活的藝術。無論哪朝哪代,祈福與怡情都是紋樣設計的兩大主旨”可知,選項表述正確。4.目的推斷
內涵解讀選項運用目的復句形式表述文本內容,一個分句表述實現某種目的或避免某種結果,一個分句表示為此而采取的行為。常見的關聯詞:為了、以、以便、用以、為的是、以免、省得等。解題指津判斷此類選項的正誤,首先考慮目的復句是否成立,再考慮“目的”和為了實現“目的”采取的措施、方針等是否與原文內容匹配。例6(2023·北京卷T2)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詩句,下列對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證明不同的人對相同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體驗。B.證明離身認知觀把人的身體看成計算機的硬件。C.證明認知過程中人不只是像機器一樣接收刺激信號。D.證明離身認知觀的觀點有難以解釋的現實情況。B解析
原文引用詩句是想要說明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同,并不是像離身認知觀說的那樣,人的身體只是計算機上的硬件,故B項理解錯誤。原文通過引用詩句說明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事物“花”會產生或愜意或惆悵的不同情感,可以證明“不同的人對相同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體驗”,故A項理解正確。而這一現象是離身認知觀的觀點難以解釋的現實情況,故D項理解正確。這進一步證明了,人的認知不像離身認知觀認為的那樣“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故C項理解正確?!静牧弦坏诙巍?/p>
最初,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心理學中居于主流地位。該模式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如果把大腦比作計算機的硬件,那么認知就是運行在這個“硬件”上的“程序”。認知功能是相對獨立的,不依賴于身體,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獨立于硬件的,這就是所謂的“離身認知”。離身認知觀把人比作機器,把認知過程看成計算,認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個人收到的刺激信號輸入到另外一個人的大腦中,可以得到同樣的感覺體驗。可是,現實情況是,不同的人對世界的感知千差萬別。面對同一事物可能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愜意,也可能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惆悵。答題策略文內信息推斷題解題“三要領”1.關注選項中表示推理、判斷的關鍵詞及表示邏輯關系的關聯詞。2.要有全文意識。要前后聯系,結合全文的觀點傾向去分析判斷。同時,注意分辨作者觀點與他人觀點。作者常常會列出若干人的觀點加以辨析,或贊同,或否定。我們要注意分辨哪些觀點是他人的,哪些是作者的。3.比對仔細全面,分析選項的觀點是否與原文的觀點匹配。注意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應綜合分析,結合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和類比推理作出準確判斷。要看所述原因或條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據,所述結果或結論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或邏輯事理,要看推斷過程是否合理。知能建構教考融通“四點定位”判定論據是否符合論點
定位文中概念或觀點重點注意概念的內涵是什么;注意題干判定的是哪一則材料的觀點,具體到觀點是什么。定位各選項表達的內容或觀點從內容層面,理解論據表達的意思;從表達層面,如果是古詩文,還要注意詩文中的比喻義、象征義或主旨義,要還原詩歌或古文的具體語境,分析其真正的意旨。類型2文外信息的印證分析定位論據適用的對象或限制條件事實論據是從實踐上證明論點,道理論據是從理論上證明論點。這些事實或理論,均有敘述的對象或適用的范圍,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限制條件。選項往往故意忽略論據適用的對象或限制條件而設誤。定位論據有無特殊論證手法有些論據采用了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的方法,還要注意這些論證方法的特殊之處。教材題點鏈接【教材原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修辭立其誠》)“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仍應加以肯定,仍應承認這是發(fā)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傲⑵湔\”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現代所謂真,古代儒家謂之為“誠”。下列事例,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中“修辭立其誠”觀點的一項是(
)A.一些網絡媒體的標題、正文中出現“跪求體”“哭暈體”,文風浮夸荒誕,令讀者反感。B.《滕王閣序》憑借華美的文辭、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駢散結合的句式被稱為“千古第一駢文”。C.漢初文章有質樸暢達之風,有經世致用之功,折射出了開明務實的治世風貌。D.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要求,寫文章一定要符合實際,遠離空洞抽象,全黨文風煥然一新。B解析
原文中說的是“‘立其誠’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F代所謂真,古代儒家謂之為‘誠’”。B項,強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寓買賣協(xié)議
- 管網水力課程設計
- 專項地下水開采作業(yè)協(xié)議樣本版
- 2025年度動物園場地租賃及動物保護服務協(xié)議4篇
- 個人向工廠轉讓注塑機合同:2024年度版3篇
- 專屬金融咨詢業(yè)務協(xié)議范本
- 二零二五年項目合作開發(fā)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品牌形象及廣告投放承包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研發(fā)項目合作協(xié)議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體育設施PPP項目合同編制指南3篇
- 2019級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yè)三年制人才培養(yǎng)方案
- 室內裝飾裝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洗浴中心活動方案
- 送電線路工程施工流程及組織措施
- 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培訓課件
- 韓國文化特征課件
- 抖音認證承諾函
- 清潔劑知識培訓課件
- 新技術知識及軍事應用教案
- 高等數學(第二版)
- 肺炎喘嗽的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