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三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人說,日本明治維新是自身條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發(fā)生的資產階級改革。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級武士破產 B.西南大名的強大C.民族危機的加劇 D.倒幕運動的勝利2.國學大師季羨林在書序中寫道:“我們今天的十二億炎黃子孫,也同樣懷有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的強烈愿望??上覀冎腥A民族驅體上還保留有西方殖民主義留下的毒瘤,面積雖小,痛苦卻大。前年,香港回歸了……從此以后,我們真正是金甌無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載歌載舞、普天同慶呢?”據(jù)此推斷,該書序應作于A.“一國兩制”提出之初 B.澳門回歸祖國之前C.“九二共識”達成之時 D.兩岸實現(xiàn)?;鹬H3.從1840年到1861年,中國至少出現(xiàn)了22種有關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紀行》反映了當時中國的邊疆和世界形勢,《中西紀事》提出中國已被納入世界局勢變化的軌道中。這A.直接引發(fā)了中國近代化運動B.揭露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C.反映國人對西學的迫切要求D.推動國人重新審視世界局勢4.呂思勉在《中國大歷史》中指出“倘使這時候,能悟到銀兩與銀幣不是一物;把銀也鼓鑄成一種貨幣,且單認銀為貨幣,而把銅錢認為銀幣的輔助品;中國早就可進為銀本位之國……惜乎清朝順、康、雍、乾四朝,對于幣制都很有熱心整頓,始終沒想得穿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銀兩需用既廣,而實際上專用秤量量法,不覺得不便殊甚……”。與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中國在清朝康乾時期已實行銀本位B.中國的貨幣理念在當時是最先進的C.中國在當時已將銀幣作為主要通行貨幣D.中國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礙中國轉型5."樹大分權,子大分家。"分家主要是分財產。在中國古代社會,分家一般都是由舅舅主持。這一習俗A.確保了個體農業(yè)經濟的穩(wěn)定 B.意在表明和保證公平公正性C.體現(xiàn)母族親屬關系的重要性 D.有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6.盧梭說:“如果自然曾經注定了我們是健康的人,我?guī)缀醺矣跀嘌裕伎嫉臓顟B(tài)是違反自然的一種狀態(tài),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北R梭在此A.贊賞理性對人類的價值 B.倡導浪漫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C.呼喚人本身的徹底解放 D.強調生命權是人的自然權7.20世紀50年代,黨和政府提出了“衛(wèi)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以預防醫(yī)學理論為指導,動員全社會進行“除四害、講衛(wèi)生、消滅主要疾病”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這A.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明意識 B.推動了國民經濟的順利恢復C.建立了完善的公共衛(wèi)生體系 D.解決了城鄉(xiāng)的衛(wèi)生防疫問題8.2014年7月14日數(shù)字中國網:“第一次從半統(tǒng)制經濟轉為計劃經濟,第二次從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兩次經濟體制轉型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關于這兩次經濟體制轉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改變了計劃與市場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B.改變了各種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結構C.“一五”計劃完成與中國入世成功可分別視為轉型標志D.轉型前后社會主義性質發(fā)生變化9.赫魯曉夫上臺后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圖是1953至1963年蘇聯(lián)與世界實際GDP平均增長率對比(%)。對該圖信息解讀符合實際的是A.沖擊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認市場管理體制,造成了經濟混亂C.強化部門管理體制,降低生產積極性D.與美國軍備競賽,致使經濟全面滑坡10.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11.根據(jù)如圖文字特點判斷,下列使用該文字寫就并保存下來的文獻是A.《十二銅表法》 B.《荷馬史詩》 C.《吉爾伽美什》 D.《摩訶婆羅多》12.如圖是美國、英國、日本、巴西、印度在不同時期反映城市化進程的“城市人口比重變化”曲線圖,美國所對應的數(shù)字是A.①B.②C.③D.④13.1940年,國民政府將中央農業(yè)試驗研究所改為糧食增產委員會,由政府撥給經費。先后改良水稻、小麥品種共計90余種。同時,改變西南地區(qū)冬季農閑不種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廣冬季稻耕作。這些措施A.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的實際需要 B.有利于敵后戰(zhàn)場堅持長期抗戰(zhàn)C.有助于減輕英美盟國的援華負擔 D.觸及了農村落后的生產關系14.1816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依照國會法案建立合眾國銀行,搶了各州立銀行的業(yè)務。不久,馬里蘭州議會通過一項稅法,向設在該州的合眾國分行征稅。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決,并推翻了馬里蘭州的征稅法案。該事件表明,此時美國A.各州喪失了征稅權 B.聯(lián)邦憲法的權威下降C.聯(lián)邦制得到了鞏固 D.最高法院是權力中心15.啟蒙思想家們認為“它是最壞的統(tǒng)治形式,它違背了理性和自然法,注定不會長久?!边@里的“統(tǒng)治形式”是A.直接民主制 B.君主專制 C.開明君主制 D.君主立憲制16.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為了令畫作更傳神,總共解剖和觀察了30多具人類尸體,以了解人體結構;畫家喬托則運用解剖、明暗和透視法等科學手段作畫。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探索精神A.掙脫了中世紀的愚昧迷信 B.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C.受到近代醫(yī)學發(fā)展的啟迪 D.體現(xiàn)了理性主義的啟蒙精神17.要深入研究下圖中B處的古代歷史,我們不得不借助的當?shù)毓糯淖质?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泥版文字18.公元前516年,齊國上空出現(xiàn)了彗星,按當時的說法,彗星出現(xiàn)是災禍的象征。齊景公準備舉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災禍。大臣晏嬰認為,如果國君有好的德政,還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國君像夏桀、商紂那樣暴虐,違命亂德,那么即使祈禱又有什么用處?這反映出當時A.君權神授觀念受到徹底批判B.形成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C.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D.出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19.在中國近代史上,英國公使曾說“我們可以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了”,這是因為A.簽訂《南京條約》 B.簽訂《天津條約》C.簽訂《馬關條約》 D.簽訂《辛丑條約》20.“(唐)初,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政事堂于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兵、戶、刑禮等五房分理有關政務。根據(jù)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終都是三省議事機關 B.促使三省體制走向完備C.成為尚書省的替代機構 D.發(fā)展成為中央決策機構21.在拿破侖時代,參與制訂《民法典》的普雷阿梅紐說:“這是令人欽佩的上帝秩序,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內心的原則。正是在這里,在公平中,在良心上,羅馬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教義”。據(jù)此可知A.古羅馬自然法等思想影響深遠 B.古羅馬最早產生理性精神C.基督教教義影響民法典的制定 D.羅馬法與宗教改革思想一致22.古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性格溫和,穩(wěn)健而有責任感,頗受貴族派擁戴,在民眾面前謙卑順從、仗義疏財,有人因此評價“他由于被認為敬畏人民而得以控制人民”。這表明當時的雅典A.道德水準決定政治家的地位 B.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無遺C.貴族與平民的分歧得以彌合 D.精英階層受民主政治制約23.右側是份售書廣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務運動中成為暢銷書的是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24.嚴復《文鈔?原強》:“中國知西法之當師,不自甲午敗衂之后始也。海禁大開以還,所興發(fā)者亦不少矣。譯署一也,同文館二也,船政三也……拉雜數(shù)之,蓋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強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則淮橘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睋?jù)此,嚴復的主旨是A.肯定了師夷長技的成就 B.闡釋了富國強兵的內容C.否定了學習器物的價值 D.強調了政治變革的必然25.據(jù)統(tǒng)計:17世紀全世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估計約有500萬;18世紀時,超過一個億。導致此現(xiàn)象的因素是A.拿破侖戰(zhàn)爭光大了啟蒙思想 B.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對外擴張C.新航路開辟擴大了英國市場 D.英國一直走在現(xiàn)代化的前列26.1883年,德意志帝國議會通過了第一部國家社會保障立法《疾病保險法》,對廣大勞動者進行強制保險,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險費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資的1.5%;1905年,德國實行高溫工作限制,若超過28℃,每班工作不得超過6小時。這表明統(tǒng)一后的德國A.帶有普魯士專制傳統(tǒng) B.君主立憲政體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歷史的進步性 D.統(tǒng)治階級極力維護自身利益27.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嘉靖年間,歙縣在京徽商出資出力創(chuàng)建了會館,令來者“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边@表明①徽商活動范圍廣,在都城有一定影響②血緣關系是徽商集團不斷發(fā)展的紐帶③民間自發(fā)集資,為同鄉(xiāng)商民提供服務④明朝政府對會館發(fā)展起到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8.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蘇聯(lián)出現(xiàn)了一場住房危機,1928年最高蘇維埃出臺了《住房建設法案》,明確提出“有必要鼓勵私人投資國有住房建設”,以緩解城市住房緊張局面。這反映了當時蘇聯(lián)A.政府鼓勵私營經濟發(fā)展 B.新經濟政策造成負面后果C.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D.工業(yè)化進程加速人口流動29.毛澤東在一篇報告中說:“應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依據(jù)這一觀點,建國后進行了A.土地改革 B.農業(yè)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30.影響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工農聯(lián)盟的發(fā)展壯大 B.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C.中國共產黨工作中心的轉移 D.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變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現(xiàn)代化進程史學界認為,15~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發(fā)生了重大轉折,……而同一時期,中國社會雖也有發(fā)展,但與歐洲相比傳統(tǒng)觀念變化不大。問題:(1)概述歐洲歷史在15~18世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2)同一時期,中國處于哪一歷史階段?請你從中國角度概括分析這一時期中國變化較小的原因。3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的城市建設和相關理論在商周時期已經產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兩重身份,但側重政治、軍事屬性。城市公共空間主要為政治統(tǒng)治和群體服務,同時也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鎮(zhèn)的廣場以及其相鄰建筑如牌坊,常常與當?shù)氐臍v史、風俗有密切聯(lián)系。隨著佛教的發(fā)展,“廟會”興起并成為新的公共場所。唐宋以來,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間明顯發(fā)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園、娛樂場所等逐漸成為公共空間結構的新要素。新中國的城市和公共空間建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歷經波折,但也取得了較大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突出了廣場、街道等傳統(tǒng)方面,還顧及了社會弱勢群體和鄰里聯(lián)誼等新興需求,而且引入了社會資本和群體參與。材料二15世紀以后的歐洲,城市公共空間結構打破了中世紀的封閉狀態(tài),宏偉的林蔭大道和廣場,早期古希臘城市規(guī)劃思想中的幾何學構圖也重新出現(xiàn),這些體現(xiàn)著人對社會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紀以來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城市規(guī)模和數(shù)量急劇擴大,產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間問題。為了緩解日益嚴重的人與環(huán)境、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等矛盾,20世紀初以來,英美等國著重從美觀舒適、衛(wèi)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摘編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演變》(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發(fā)展的特點和積極作用。(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以來歐洲國家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發(fā)展的原因。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南方在公元前已經種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漿。戰(zhàn)國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就有“有柘漿些”之句,柘漿即甘蔗汁?!缎绿茣酚涊d唐太宗派專使到印度學習熬糖法。當時制糖規(guī)模有限,產量不高,尚屬名貴產品,供少數(shù)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時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謂糖霜的技術。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分別敘述了甘蔗移裁技術,并畫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設備。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費逐漸進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調元《粵東筆記》載,此時糖最白者“售于東西二洋,稱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薄幾浴肚宕铺菢I(yè)的發(fā)展》等材料二大規(guī)模種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紀上半期。1624年荷蘭人占據(jù)后,在南部實行貸款、貨種等手段推進蔗植業(yè),成為荷屬東印度公司產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災人禍使無數(shù)貧民流亡至臺,多以從事農業(yè)為生,甘蔗的種植面積繼續(xù)擴大。鄭成功收復后,利用天時地利發(fā)展蔗植業(yè)。1683年康熙統(tǒng)一后,閩粵等省先進的制蔗糖技術工具很快傳入。為追求經濟利益,農民大面積種植甘蔗。甘蔗的廣泛種植帶動了制糖業(yè)的興起。清代后期,臺糖是外銷的主要商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幾浴肚宕铺菢I(yè)的發(fā)展》等材料三近代以來,歐洲甜菜糖業(yè)迅速崛起,在20世紀初已占據(jù)世界糖品生產總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業(yè)也空前發(fā)展,直接左右著北美及東亞糖品市場的走勢。受其影響,東亞傳統(tǒng)甘蔗糖業(yè)大國——中國主導的前近代東亞糖業(yè)舊格局解體,傳統(tǒng)的手工制糖技術也逐漸衰落?!幾浴吨袊菢I(yè)史研究的新開拓》(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大陸地區(qū)制糖業(yè)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清之際地區(qū)制糖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原因。(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中國制糖業(yè)衰落的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1853年“黑船事件”促使日本開國,民族危機加劇,屬于日本明治維新的外部因素,C正確;其他不是外部因素,排除。2、B【解析】

根據(jù)材料,季羨林大師指出,“前年香港回歸了”,“從此以后,我們真正是金甌無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書應作于1999年澳門回歸之前,B選項符合題意;“一國兩制”提出之初是在1980年代,“九二共識”達成于1992年,兩岸實現(xiàn)停火是在1979年,三者均不能滿足“前年,香港回歸了”這一條件,ACD三項不符合題意。3、D【解析】

根據(jù)材料主旨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解西方,通過著書立說介紹西方,故D正確;A項直接表述有誤,扼;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迫切要求表述有誤,排除D。4、D【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順、康、雍、乾四朝,對于幣制都很有熱心整頓,始終沒想得穿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與材料“倘使這時候,能悟到銀兩與銀幣不是一物;把銀也鼓鑄成一種貨幣,且單認銀為貨幣,而把銅錢認為銀幣的輔助品;中國早就可進為銀本位之國”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礙中國近代化,D正確。5、B【解析】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觀念中,舅舅是具有血緣關系的外姓人,分家由舅舅主持能夠體現(xiàn)公平和公正,故選B;舅舅主持分家和確保個體農業(yè)經濟的穩(wěn)定無關,排除A;舅舅主持分家是為了保證財產分配的公正和公平,不是為了體現(xiàn)母族關系的重要性和保證家庭關系和諧,排除CD。故選B。6、B【解析】

根據(jù)“思考的狀態(tài)是違反自然的一種狀態(tài),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可知,盧梭主張“回歸自然",強調人的感性,反對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義的特點,故選B;材料反映盧梭反對理性至上,并非贊賞理性,排除A;C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7、A【解析】

掀起愛國衛(wèi)生運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講衛(wèi)生的文明意識,故選A;愛國衛(wèi)生運動與國民經濟恢復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B;CD項說法過于夸張,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8、D【解析】

題干中的兩次經濟體制改革與轉型的根本目的都是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性質沒有發(fā)生變化,D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ABC三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故選D。9、A【解析】

由圖可知,赫魯曉夫上臺后針對斯大林模式開始尋求突破,其執(zhí)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蘇聯(lián)的GDP平均增長率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選A。赫魯曉夫實行的依然是計劃經濟發(fā)展模式,排除B;降低生產積極性的說法顯然不符合蘇聯(lián)1953年到1958年的經濟發(fā)展形勢,排除C;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致使經濟全面滑坡的是勃列日涅夫,排除D。10、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材料看,中書省掌民政即行政,樞密院掌軍事,三司使掌財政,互不統(tǒng)屬,分別對皇帝直接負責,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強化了皇權,C項符合題意;材料中體現(xiàn)的是分權,A項不正確;專制皇權達到頂峰的標志是清軍機處的設立,B項不正確;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央官制,D項不正確。故答案為C項。11、C【解析】

根據(jù)圖中文字特點可判斷為楔形文字,屬于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發(fā)明的文字?!都獱栙っ朗病肥翘K美爾的英雄史詩,故C正確;《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成文法,排除A;《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文學成就,排除B;《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古詩,排除D。故選C。12、B【解析】

城市化是工業(yè)革命的結果。美國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同時進行的國家,其城市化水平呈直線上升趨勢,因此②是美國,故B項符合題意;英國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城市化水平直線上升,但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后,被美國超越,即呈曲折發(fā)展歷程,所以①為英國,A項不符合題意;日本的工業(yè)化要晚于美國的工業(yè)化,故③為日本,C項不符合題意;美國的城市化比重變化不可能開始于1900年以后,D項不符合題意。13、A【解析】

根據(jù)題干所述,國民政府的上述做法有助于糧食增產,有助于堅持長期抗戰(zhàn),A正確;上述做法發(fā)生在國統(tǒng)區(qū),與敵后戰(zhàn)場無關,排除B;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排除C;材料只是單純涉及到糧食增產,與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無關,排除D。14、C【解析】

最高法院的判決否定了馬里蘭州的征稅法案,體現(xiàn)了中央的權威,表明聯(lián)邦制得到鞏固,選項C正確;A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表述與題干意思相反,排除;美國是三權分立,排除D。15、B【解析】

啟蒙思想家們以理性主義為武器,猛烈批判天主教神權和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認為最壞的統(tǒng)治形式是君主專制,故B;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但畢竟是民主政治,故A不符合題意;啟蒙思想們認為開明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是相對合理的政體,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6、B【解析】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為了令畫作更傳神,總共解剖和觀察了30多具人類尸體,以了解人體結構;畫家喬托則運用解剖、明暗和透視法等科學手段作畫”表明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探索精神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故B正確;選項A過于絕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中世紀的愚昧,故排除A;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探索精神推動了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選項C因果關系倒置,故排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故排除D。17、B【解析】

依據(jù)圖片可知B處是兩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B正確;A處是埃及,發(fā)明的是象形文字,排除;C處是印度,不符合題意,排除;D處是中國,發(fā)明的是甲骨文,排除。故選B。18、D【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晏嬰認為國君如果德政比祈禱更重要,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選項D正確;君權神授觀念是董仲舒提倡的,選項A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春秋時期尚未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選項B排除;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選項C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在于把握晏嬰言論中對鬼神的態(tài)度,其強調人的作用,以此思路解答即可。19、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qū),允許各國駐兵保護,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因此D選項正確。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A選項錯誤;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B選項錯誤;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C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20、D【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材料中列舉了三個時期政事堂的地位,從原來的附屬性機構,到后來成為能夠統(tǒng)領五房的決策機構,故D項表述正確;其它三項都與材料意思無關??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21、A【解析】

根據(jù)材料“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內心的原則”“在公平中,在良心上,羅馬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教義”等信息可知,自然法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強調公平公正,材料體現(xiàn)了拿破侖時代的《民法典》受自然法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xiàn)了《民法典》受自然法的影響,無法得出古羅馬最早產生理性精神的結論,B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了自然法對《民法典》的影響,而不是基督教教義對《民法典》的影響,C項錯誤;宗教改革主要提倡因信稱義,羅馬法不提倡因信稱義,D項錯誤。22、D【解析】

政治家在雅典民眾面前謙卑順從、仗義疏財和“敬畏人民而得以控制人民”的評價,說明古代雅典精英階層受民主政治制約,D項正確;“道德水準”不是“政治家地位”的決定因素,A項錯誤;材料與直接民主弊端表現(xiàn)無關,B項錯誤;一個政治家與民眾的互動不能說明貴族與平民的分歧得以“彌合”,C項錯誤。23、C【解析】試題分析: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派學習西方局限在科技、軍事、教育領域。①②是馬克思主義著作;④是中國傳統(tǒng)的醫(yī)學著作,均可排除,故選C??键c:洋務運動點評:歷時30年之久的洋務運動是一次地主階級的自強運動。盡管這場運動并沒有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洋務運動順應了中國經濟從傳統(tǒng)向工業(yè)化邁進的歷史趨勢,標志著中國近代化起步。24、D【解析】

嚴復強調的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都只是涉及到如技術、船政之類的東西,可是照搬這些西方的東西都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作為維新派的他主張要進行政治變革,故D正確;AB兩項與材料所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C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25、B【解析】

根據(jù)所學,17-18世紀正是英國對外殖民擴張崛起的時期,18世紀中期,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因此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才會大量增加,故B項正確;啟蒙運動對推動英語的推廣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排除A項;擴大英國市場并不會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大量增加,排除C項;英國并非一直走在現(xiàn)代化的前列,排除D項。26、C【解析】

材料反映了統(tǒng)一后的德國為勞動者提供了一定的社會保障,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和工人的利益,說明其有歷史進步性,選項C正確;選項A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在1871年就確立,排除B;德國的統(tǒng)治階級是資產階級和普魯士容克貴族,但材料反映的是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權益的維護,因此選項D排除。27、B【解析】

材料“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體現(xiàn)的是徽商活動范圍較廣,①正確;材料“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體現(xiàn)的是會館主要是為同鄉(xiāng)商民提供服務,③正確,因此B符合題意;徽商的紐帶是鄉(xiāng)土親緣關系,并非都是血緣關系,②錯誤,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和會館之間的關系,④錯誤,CD排除。故選B。28、D【解析】

蘇聯(lián)“一五計劃”時期出現(xiàn)的住房危機特別是城市住房緊張局面,反映出其工業(yè)化進行加速了人口流動,D項正確;為緩解城市住房緊張,明確“鼓勵私人投資國有住房建設”的必要性,不能說明蘇聯(lián)政府鼓勵私營經濟發(fā)展,A項錯誤;1928年新經濟政策已經停止,B項錯誤;1920年代蘇聯(lián)出現(xiàn)住房危機,不能說明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C項錯誤。29、B【解析】

依據(jù)“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建國后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走農業(yè)合作化道路,建立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故選B;土地改革與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無關,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與“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不符,排除C;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與集體化不符,排除D?!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聯(lián)系我國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分析解答。30、C【解析】

據(jù)材料“1927年至1928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中的工人黨員比例下降,農民黨員比例迅速上升;而“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中的工人黨員比例上升,農民黨員比例下降;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至1928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1949年至1956年中國革命的中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導致黨員構成比例變化,C正確;據(jù)材料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不能簡單的斷言工農聯(lián)盟的發(fā)展,A錯誤;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大革命時期,B錯誤;中國民主任務始終是反帝反封建,故D錯誤?!军c睛】1927年至1928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道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巨大變化:經濟方面,15、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占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8世紀,工業(yè)革命首先在英國興起。政治方面:15世紀,西歐民族國家形成,政治上形成君主專制制度;17、18世紀,伴隨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開始在歐洲確立。思想文化方面:14-16世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先后興起;17-18世紀啟蒙思想產生發(fā)展,批判、否定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歷史階段:明清時期;(單獨答明朝或清朝不給分)原因: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根深蒂固;對外關系上,閉關鎖國阻礙工商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政治上,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思想上,“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八股取士等。【解析】

(1)巨大變化: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角度列舉這一時期歐洲的變化。經濟方面,側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這一角度。根據(jù)材料提供的時間“15~18世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占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8世紀,工業(yè)革命首先在英國興起。政治方面:根據(jù)所學可知,15至18世紀正值歐洲民族國家確立,由君主專制向代議制轉變的時期。15世紀,西歐民族國家形成,政治上形成君主專制制度;17、18世紀,伴隨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開始在歐洲確立。思想文化方面:根據(jù)所學知識,在思想文化方面可以列舉這一時期在西歐發(fā)生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2)歷史階段:明清時期;原因:根據(jù)材料“中國社會雖也有發(fā)展,但與歐洲相比傳統(tǒng)觀念變化不大”可知,本題考查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穩(wěn)定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在經濟上,當時中國自然經濟根深蒂固;在對外關系上,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阻礙工商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在政治上,明清時期廢丞相、設軍機處,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在思想上,明清時期在經濟思想上是“重農抑商”,在思想文化上是八股取士等。32、(1)特點:歷史悠久,且持續(xù)發(fā)展;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與文化因素聯(lián)系密切;形式(類型)功能多樣;有較明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支撐);建設總體上以政府(規(guī)劃)為主;立足本身,但也借鑒學習。積極作用:逐漸滿足民眾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推動了城市的發(fā)展(城市化)和社會進步;協(xié)調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2)原因: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全球聯(lián)系的增強;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yè)化和科技進步的推動【解析】

(1)特點:根據(jù)材料“中國的城市建設和相關理論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