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滿族民間舞蹈音樂歷史文化的演變及發(fā)展_第1頁
論滿族民間舞蹈音樂歷史文化的演變及發(fā)展_第2頁
論滿族民間舞蹈音樂歷史文化的演變及發(fā)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滿族民間舞蹈音樂歷史文化的演變及發(fā)展

論滿族民間舞蹈音樂歷史文化的演變及發(fā)展?jié)M族在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重大貢獻的少數(shù)民族。其遠祖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滿族人民不僅能征善戰(zhàn),還以愛說好唱、能歌善舞的“禮儀之邦”而著稱。縱觀滿族音樂的歷史,滿族民間舞蹈音樂隨著歷史發(fā)展的曲折、文化形態(tài)的多元而不斷變化。

一、肅慎、挹婁、勿吉、靺鞨的民間舞蹈音樂

挹婁、勿吉、靺鞨可以說是肅慎的后裔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滿族的先世肅慎是東北地區(qū)最早見于我國古代文獻記載的古老民族。在漢代以后至晉朝,肅慎被稱為挹婁,有些史書明確地說挹婁,是“古肅慎之國也”。而勿吉族稱史見于南北朝,《魏書》、《北史》中均有記載,并稱之為肅慎、挹婁的后裔。北齊以后,勿吉又稱靺鞨。但他們的傳承不等于一成不變的相沿,而是一個多民族融合進化的結果。

肅慎、挹婁、勿吉、靺鞨的社會風俗、風土習俗、社會制度基本相同。在群體生活的原始社會,人們從狩獵、采集野果、挖掘植物莖塊等獲取生活資料的勞動中,從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情達意的呼聲中,孕育了歌舞的因素。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時期樂舞多由狩獵、戰(zhàn)斗活動演化而來,帶有“引弓之民”的原始生活風貌。另外,在范曄《后漢書》中就曾記述了滿族先世挹婁人祭天祭神的歌舞情景:“晝夜會聚歌舞,舞輒數(shù)十人相隨,踏地為節(jié)?!笨梢钥闯鲞@時的歌舞眾人相隨,音樂簡單,節(jié)奏鮮明。

在靺鞨七大部中,粟末靺鞨是先進部分。8世紀初,以粟末靺鞨為主體,吸收了一部分高麗人及其他部的靺鞨人,形成了新的共同體——渤海。滿族雖不是粟末靺鞨的直系后裔,卻是統(tǒng)一祖先。渤海時期是滿族先世文化的第一個高峰。音樂舞蹈形式豐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渤海實行文化開放政策,渤海樂對高麗樂、日本音樂和我國中原音樂有過較大影響。據(jù)史料記載,公元740年渤海使臣己珍蒙在日本宮廷演奏“渤海樂”之后,“渤海樂”便成為日本宮廷雅樂,與唐樂、吳樂、三韓樂并列。女真人繼承了渤海樂,金代宮廷也設置了“渤海樂”。

二、女真民間舞蹈音樂

五代時,靺鞨改稱為女真。女真并非是靺鞨在五代時期簡單的稱謂改變,它是黑水靺鞨人與渤海遺民及其他部落或部族錯居雜處、融合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女真人以能歌善舞著稱。歌舞是女真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凡是婚嫁節(jié)令、聚會宴飲、薩滿祭祀、朝廷禮儀都離不開歌舞,而且不分君臣貴賤、男女老幼,皆可同歌同舞。元雜劇中曾多次提到女真人善歌舞,還有不少歌舞如《四國朝》、《鷓鴣舞》等被元雜劇吸收、運用。金院本中也有很多都采用了女真歌舞。女真著名舞曲《鷓鴣舞》不但成為元雜劇的插入性歌舞,同時也經常在勾欄里同雜劇交叉演出。

女真入主中原后,這些民間歌舞也傳到了中原,并且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和競相仿效。陸游在詩中寫到:“中原驛中捶畫鼓,漢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記宣和裝,廬兒盡能女真語”。詩中所寫的“舞女”為漢族藝人,卻能用女真語表演女真歌舞,可見樂舞在漢族影響之大。由于和中原漢族的交往頻繁,中原的歌舞和樂器也傳到了塞北,至金太宗時,樂器已經由原來的鼓、笛曾至蘆管、琵琶、箏、笙、箜篌、拍板等十余種,演出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另外,薩滿歌舞也在女真民間流傳。金朝女真的《薩滿舞》與清朝滿族的《薩滿舞》幾乎一致。

三、清代滿族民間舞蹈音樂

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在1616建立了奴隸制政權——后金。這是我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第二個王朝。后來由皇太極改為大清,1635年皇太極宣布廢除女真稱號,定族名為滿洲。從此,滿族作為一個新的民族,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在滿族這個共同體形成發(fā)展中,主體部分是女真人,同時,她也融合和吸收了部分漢族、蒙古族、錫伯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成員。

元滅金后,女真文化遭到破壞,有些歌舞已失傳,但仍有一些在民間流傳下來。至努爾哈赤崛起,歌舞又重新興盛起來,除了繼承其先世女真歌舞外,又創(chuàng)作了一些內容和形式倶新的歌舞。每逢年節(jié)或重大活動必飲宴歌舞,連努爾哈赤在宴請部落酋長時,也“自彈琵琶,聳動其身”,眾人環(huán)立,拍手唱曲,以助酒興。這時的歌舞音樂,大體分為祭祀舞蹈音樂、筵宴舞蹈音樂和民間舞蹈音樂三類。

滿族進入中原后,民間舞蹈音樂和筵宴舞蹈音樂接受了較多的漢族影響,祭祀舞蹈音樂則保留了更多的民族特色。滿族民間祭祀稱為家祭,是滿族崇拜祖先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凡舉行此種儀式都是歌舞相伴。歌舞是祭祀的手段,借以達到娛神娛人的目的。雖然這些祭祀歌舞存在著滿族生產力不發(fā)達階段對神靈的崇拜,但也真實地反映了滿族人民祈求吉祥幸福、健康長壽的淳樸愿望,表達了他們對先人崇敬、懷念和對后人的期望、激勵。

滿族民間歌舞和筵宴歌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有廣泛的群眾性。在民間凡年節(jié)及喜慶等活動,都舉行群眾性的歌舞。滿族傳統(tǒng)秧歌有別于漢族,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读吋o略》有明確記載:“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戛擊相對舞,而扮一持傘燈賣膏藥者作前導,伴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達旦乃已?!睆闹形覀兛芍@是一種歌舞分家的秧歌,并用“傘燈”、“尺許兩圓木”作舞具,舞蹈音樂以打擊樂器鑼、鼓伴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滿族民間歌舞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歌舞形式,如《笊籬姑姑舞》、《太平鼓》、《五魁舞》、《狩獵舞》、《祝壽舞》、《戰(zhàn)神舞》、《腰鈴舞》、《銅鏡舞》、《拍水茶茶妞》等,其音樂節(jié)奏還是為傳統(tǒng)歌舞音樂的“老三點”。

滿族的民間舞蹈音樂是世世代代滿族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百年來由于滿漢雜居、通婚、以及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情況,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