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七年級語文課件《濟南的冬天》_第1頁
上學期七年級語文課件《濟南的冬天》_第2頁
上學期七年級語文課件《濟南的冬天》_第3頁
上學期七年級語文課件《濟南的冬天》_第4頁
上學期七年級語文課件《濟南的冬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舍濟南的冬天剛剛走出朝氣蓬勃的春天,今天我們即將跟隨作家老舍先生走進濟南的冬天。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別有一番風味。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個什么樣子?導入:1積累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濟南的冬天之美;2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目標4體悟作者對濟南山水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作者介紹鑲

發(fā)髻

單單

安適

著落

慈善肌膚

秀氣

寬敞貯蓄

澄清

空靈地毯

xiāngjìdāndānānshì

zhuóluò

císhànxiù·qijīfū

kuān·changzhùxù

chéngqīngkōnglíngdìtǎn理解詞語:響晴:

溫晴:

設若:

安適:

著落:

秀氣:

水墨畫:

貯蓄:

空靈:

晴朗無云。溫暖晴朗。

假如。

安靜而舒適??梢砸揽炕蛑竿膩碓础G逍?。文中形容小山的秀美小巧。

純用水墨不著色彩的國畫。

儲存,積蓄。

靈活而不可捉摸。1.讀課文,說一說作者是如何贊譽濟南的?濟南的冬天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么?課堂活動一:初讀感知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溫晴2.《春》這篇文章為我們繪制了幾幅春景圖,本文圍繞“寶地”“溫晴”又為我們展現(xiàn)了哪些圖景呢?再次瀏覽課文,完成一份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城外的遠山寶地(暖和舒適的老城)繪山景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描水色水藻綠,河水清,藍水晶濟南的冬天(溫晴)1.你覺得作者對濟南的感情是怎樣的?找出這些語句,體會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請選擇你認為能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語段有感情朗讀,并注意重音與停連的處理。活動二:再讀悟情直接抒情“寶地”“慈善”“秀氣”……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間接抒情“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2.補充資料通過以上朗讀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語段有的直接抒情,有的間接抒情,全文處處體現(xiàn)著作者對這一座城市的熱愛之情。那么濟南的冬天真的這樣溫暖嗎?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氣溫(攝氏度)-3.20.36.515.422.125.927.226.221.915.87.3-0.213.8材料1:濟南境內的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最高峰海拔為989米。材料2: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最低氣溫零下19.7℃,最低月均氣溫-3.2℃(1月)。你覺得這些資料與文章有何矛盾之處?背景資料:

本文的寫作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老舍25歲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赴英國倫敦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開倫敦回國的途中,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又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沐浴在濟南溫暖宜人的冬季里,作者感到驚異和陶醉,于是發(fā)自肺腑地寫出了《濟南的冬天》這一經典美文。文中的濟南可能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濟南冬天的“溫晴”,正是老舍內心的“溫情”的映射,傾注了老舍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請同學們帶著喜愛贊美的感情,再次朗讀課文,注意體會這些句子和詞語對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特點的作用。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第二課時1.積累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濟南的冬天之美;2.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4.體悟作者對濟南山水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學習目標1.本文篇幅不長,總共有7段,作者的高妙之處就在于除最后一段,前面5段每一段都使用了一個關鍵的修辭手法,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并賞析其妙處?;顒右唬盒揶o寫溫晴(1)第一自然段用北平冬天的大風、倫敦冬天的重霧、熱帶日光的毒辣,和濟南冬天做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2)“暖和安適地睡著”“把他們喚醒”運用了擬人手法,把老城的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樣的動作——“睡著”和“喚醒”,增添了趣味性。幾個句子組合起來,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5)“不忍得”運用擬人手法,把水寫得善解人意、和藹可親;而“綠的精神”“照個影兒”,表達得特別新鮮,特別活潑。(3)“把濟南放在……”“低聲地說”運用了擬人手法,表現(xiàn)小山對濟南的溫柔呵護,把小山寫得特別有人情味;“小搖籃”運用了比喻手法,表現(xiàn)濟南受到的嬰兒般的呵護。(4)“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句由矮松樹尖兒上的雪聯(lián)想到護士的帽子,因而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讓人聯(lián)想到嫻靜、溫柔、美麗這些形容詞,非常富有想象力。

2.研讀課后知識卡片“比擬”,了解修辭手法的作用。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比擬

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物→人

擬人

擬物人→物

物→物

作用

:印象鮮明,感情強烈,引起共鳴類型

2.研讀課后知識卡片“比擬”,了解修辭手法的作用。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最低點理想的境界?(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3)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1)“暖和安適地睡著”把他們喚醒“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樣的動作——“睡著”和“喚醒”,增添了趣味性。幾個句子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2)山竟然有人一樣的動作,把濟南安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還會說話,像人一樣有愛心。這是擬人的寫法,其實是對濟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山的熱愛之情。(3)寫雪后夕暉,非常美。最生動的是把“薄雪”比成人,有感情,會害羞,比單純的客觀寫景要好。1.春天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你瞧: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多么美?。】墒嵌焖坪蹙蜎]有這樣熱烈了。本文作者用怎樣的色彩來描繪濟南冬天的溫晴?試找出相關描寫語段,分享你的看法?;顒佣荷世L溫晴松的青黑與雪的潔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與天空的藍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黃白相間,相得益彰。這些顏色搭配恰當、濃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畫,既無黑白照片的單調,又無油畫的濃墨重彩,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溫暖的感覺。2.精讀這一段,完成下面的任務:

(1)找出這段文字中像線索一樣貫穿全段的一個字;

(2)用“/”線給這段文字分層;

(3)說一說“頂”字“鑲”字為什么用得好。妙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頂”字用得很恰當,突出了它的色彩、位置。“鑲”字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在藍天邊緣的景觀。有感情朗讀這一段小結:

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以靜為動,以虛寫實;更重要的是段末點題,在描敘景物之后有一個抒情式的點題,使整個段落在結構上、在情感上都顯得很精致?;顒尤和卣褂柧?/p>

學者吳炫這樣評價《濟南的冬天》:“敘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煉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似乎無結構,但是內容組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