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魅力課堂教學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1頁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魅力課堂教學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2頁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魅力課堂教學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3頁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魅力課堂教學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4頁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魅力課堂教學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

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政權更迭壹目錄民族交融貳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叁第一章政權更迭

東漢三國時期(220-280)魏220蜀221吳222西

266-316

東晉(317-420)十六國前秦統(tǒng)一北方宋北魏梁齊陳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統(tǒng)一北朝(439-581)南朝(420-589)199年-200年官渡之戰(zhàn)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208年赤壁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一)三國鼎立1、魏國: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東漢滅亡2、蜀國: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3、吳國: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yè),國號吳曹魏:繼承漢制,鞏固對黃河地區(qū)的統(tǒng)治,在西域設戊己校尉,對西域進行管理。孫吳:開發(fā)江東,造船業(yè)發(fā)達,發(fā)展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到達夷洲,加強臺灣與內地聯(lián)系。蜀漢:發(fā)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促進西南地區(qū)發(fā)展。蜀國的絲織業(yè)興旺,蜀錦行銷三國。三國鼎立形勢圖(262年)戶數人口兵力魏103萬443萬60萬蜀28萬94萬10.2萬吳52.3萬230萬23萬(二)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1、統(tǒng)一歷程①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fā)兵滅蜀②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③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tǒng)一2、統(tǒng)一意義:結束了東漢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國家統(tǒng)一。3、滅亡: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匈奴貴族所滅。西晉短暫統(tǒng)一原因: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晉書》①

根本原因:宗室諸王爭權奪勢(八王之亂),政治動蕩,秩序混亂;②

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化激化階級矛盾;③

直接原因: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奪權(五胡內遷)(三)東晉1、建立: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

永嘉之亂,是西晉后期匈奴劉漢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最終使西晉滅亡的歷史事件。永嘉之亂后,晉朝統(tǒng)治集團大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東晉十六國形勢圖司馬睿

從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①形成原因:A.歷史根源:東漢以來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B.政治原因: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中央集權削弱,皇帝依賴士族支持。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②主要特征:A.政治: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B.經濟: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C.文化:崇尚清談和玄學,擔任清官。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2、門閥士族政治——東晉政治的基本特征D.經濟基礎: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提供經濟保障。(四)南朝1、420年,武將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宋。此后南方先后經歷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合稱“南朝”2、四個王朝都定都于“建康”,加上之前在此定都的“吳和東晉”,統(tǒng)稱為“六朝”六朝古都——南京(五)十六國

與東晉同時期的北方割據政權。最主要的有15個,加上西南地區(qū)的成漢,合稱“十六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六)前秦統(tǒng)一北方與淝水之戰(zhàn)(1)統(tǒng)一北方時間:4世紀下半葉①時間:383年(2)淝水之戰(zhàn)②雙方:前秦與東晉③結果:東晉打敗前秦④失敗原因:前秦政權內部各族未充分融合,統(tǒng)治基礎脆弱,戰(zhàn)略戰(zhàn)術失當。⑤影響:前秦迅速崩潰,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紛紛乘機獨立,黃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狀態(tài)。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七)

北朝的結束北魏東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齊(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隋朝滅576年588年576年北周滅北齊581年楊堅代魏

建立隋朝588年隋滅南陳

統(tǒng)一全國第二章民族交融1、東漢以來:五胡內遷②影響:A.激化了民族矛盾。①原因A.統(tǒng)治階級為補充兵源及勞動力,強迫西、北邊陲的少數民族內遷中原。B.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B.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流融合。C.中原內亂,軍事力量薄弱。C.北方漢人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自此,中國歷史進入比較長的政權分立的時期

2、十六國:少數民族政權建立西晉滅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15個割據政權,加上西南的成漢,歷史上稱為“十六國”。鮮卑族拓跋部的崛起4世紀后期,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燾統(tǒng)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發(fā)生了29次農民起義……北魏前期,吏治混亂,各級官吏貪污現象相當嚴重,北魏統(tǒng)治者和漢族人民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北魏的統(tǒng)治舉步維艱。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權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qū)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

——節(jié)選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鮮卑姓漢姓拓跋元賀樓樓邱穆陵穆步六孤陸賀蘭賀獨孤劉孝文帝率先娶漢族大姓盧、崔、鄭、王四家女兒為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族大姓,還讓自己的六個弟弟都娶了漢族地主的女兒為妻。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治,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段簳と纬峭鮽鳌愤w都洛陽材料二:(北魏)南遷,革夷從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材料一: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富。

——《洛陽伽藍記》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意義材料三:北朝的強盛來自……變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獏亲趪吨袊糯倭耪沃贫妊芯俊反龠M了民族交融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洛陽的繁榮推動北魏經濟的發(fā)展為隋唐的統(tǒng)一和強盛奠定了基礎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第三章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1、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fā)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江南)地廣野豐……會土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直一金?!端螘凡牧隙海|晉)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qū)域之內,宴如(即安定)也。

——《宋書·沈曇慶傳》材料三:北人相繼南移,同時攜來高級栽培技術,南方灌溉、防洪、運河等水利工程不斷修筑,資源也不斷開發(fā),終使江南的經濟力量趨于壯勝。

——摘編自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③勞動力和技術因素: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②社會環(huán)境:江南戰(zhàn)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相對安定。①自然環(huán)境:江南自然條件優(yōu)越,具備良好的開發(fā)基礎。2、江南開發(fā)的表現(1)農業(yè):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增加(2)手工業(yè):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yè)都有明顯進步3、江南開發(fā)的影響(1)促進民族交融;(2)縮小南北方的經濟差距,

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魏晉南北朝唐安史之亂后南宋

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南方開始大規(guī)模發(fā)展)

開始正式南移(南方逐漸超過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為經濟重心)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態(tài)’,但又以不同的方式推動了‘回歸’”

政治:發(fā)動為實現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并多次出現短暫或局部的統(tǒng)一

經濟:江南開發(fā)推動南方農業(yè)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南北差距縮小

民族:南北方都出現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推動多元一體的局面復現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國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時期,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大變革時期,上承秦漢帝國、下啟隋唐帝國,為隋唐的大一統(tǒng)奠定基礎。本課小結2.據統(tǒng)計,在東晉權力中心的錄尚書事、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等職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荊、揚、徐幾個重要都督區(qū)的都督,也基本上由當權士族擔任。由此可知,東晉時期

A.舉賢不及士族 B.士族把持政權C.專制皇權鞏固 D.權力重心下移B1.三國時期,魚豢著《魏略》記述“(氐族)衣服尚青絳,俗能織布,善田種,畜養(yǎng)豕牛馬驢騾……由與中國錯居故也?!边@一現象表明,氐人當時A.已經完全以農耕生活為主 B.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產以耕織和飼養(yǎng)相結合 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C課堂練習3.據《宋書》記載,南朝時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出現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北方人民大量南遷C.江南自然條件優(yōu)越 D.政府重視經濟發(fā)展4.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鮮卑族建立)統(tǒng)治者祭祀孔子,興郡國學校及國子學,西魏(鮮卑族建立)的統(tǒng)治者參考《周禮》改定官制,崇尚儒術。這些做法說明

A.民族矛盾逐漸消失B.漢化改革是發(fā)展主流C.鮮卑族完成封建化D.文化認同觀念的加強BD5.《魏書》載:“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褰洝x,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這說明孝文帝A.認同漢族文化 B.注重學以致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