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基礎》教學教案_第1頁
《室內設計基礎》教學教案_第2頁
《室內設計基礎》教學教案_第3頁
《室內設計基礎》教學教案_第4頁
《室內設計基礎》教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室內設計基礎》教案

—室內設計的含義認知

一、室內設計的含義

我國的《辭海》把室內設計定義為:“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功能、技術、藝術的

綜合設計。根據(jù)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生產(chǎn)或生活)、所處環(huán)境和相應標準,運用技術

手段和造型藝術、人體工程學等知識,創(chuàng)造舒適、優(yōu)美的室內環(huán)境,以滿足使用和審

美要求?!?/p>

我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一一建筑.園林.城市規(guī)劃卷》則把室內設計定義為:“建

筑設計的組成部分,旨在創(chuàng)造合理、舒適、優(yōu)美的室內環(huán)境,以滿足使用和審美的要

求。室內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平面設計和空間組織、圍護結構內表面(墻面、

地面、頂棚、門和窗等)的處理,自然光和照明的運用以及室內家具、燈具、陳設的

選型和布置。此外還有植物、擺設和用具等的配置。

室內設計屬于一門綜合學科,需要工程技術、審美藝術和人機科學等各學科知識

的交互,是對建筑環(huán)境的繼續(xù)和深化,是對建筑物內部環(huán)境的再創(chuàng)造?,F(xiàn)代的室內設

計是以科學為基礎,藝術為表象塑造精神與物質并重的室內環(huán)境,是一項理性和感性

有機結合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據(jù)記載,在原始社會西安半坡村,如圖1-1,出現(xiàn)了方形和圓形居住空間,從功能

著手將室內空間進行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合理布局,入口處兩側建造有引導氣

流作用的短墻。在方形居住空間中,近門位置的火炕安排有進風的淺槽。

原始氏族社會的居室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潔的石灰質地面,滿足基

本的使用功能。新石器時代的居室遺址里,還留有修飾精細、堅硬美觀的紅色燒土地

面,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繪有獸形和圍獵的圖形。

即使在人類建筑活動的初始階段,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對“使用和氛圍”、“物質和

精神”兩方面的功能同時給予關注。如圖1-2,商朝的宮室,從出土遺址顯示,建筑

空間秩序井然,嚴謹規(guī)正,宮室里裝飾著朱彩木料,雕飾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紋的銅

盤。秦時的阿房宮和西漢的未央宮,雖然宮室建筑已蕩然無存,但從文獻的記載,從

出土的瓦當、器皿等實物的制作,以及從墓室石刻精美的窗板、欄桿的裝飾紋樣來

看,當時的室內裝飾已經(jīng)相當精細和華麗。

室內空間伴隨人們每天學習、工作和休憩的過程中,雖然人們在室內空間逗留的

時間和所在的空間類型或許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但總體來講,人對室內環(huán)境的要求便

是舒適。這個舒適包括了很多層涵義,比如歸屬感、安全感、榮譽感等。但從根本上

可以說,一方面是物質的,另一方面是精神的。

首先是物質方面的要求?!把眼詾槠?,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墉以為室,當

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道德經(jīng)》中

的這句名言一語道破了室內空間的真正意義。墻面、地面和頂面三大界面圍合的空間

是我們利用的室內空間的主要部分,即''無”的部分。人們營造室內空間環(huán)境,其主

要的直接目的是使用功能。

其次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人類的追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馬斯洛對人類要求的劃分來說,有以下五個方面和層次:

生理的需求:饑餓、溫暖、陽光等;

安全的需求:回避危險和恐懼等;

歸屬和愛的需求:社交、歸屬、親情和友情等;

尊重的需求:成就、力量、權利、名譽等;

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知識、理想、抱負等。

人們無論是獨居還是群體活動,從內心深處都期望有個宜人的室內環(huán)境,來滿足

人們這些不同層次的需求。但每個人因為工作性質、生長環(huán)境、成長歷程和時代背景

的差異,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取向和喜好是有差異的,因此,其在特定行

為中對室內環(huán)境的提出要求也是有差異的。比如說,深受中國古文化影響的學者,自

己的居室多墨寶,環(huán)境較“書氣”和凝重味,而一些喜歡追星和時尚青年,室內環(huán)境

則色彩絢麗、時尚感強。一些兒童空間之所以顏色鮮能,裝飾畫面造型活潑率真,是

為了滿足兒童對未來的期待遐想和美好祝愿。

《室內設計基礎》教案

—室內設計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

從廣義上講,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都屬于建筑學的范疇,它們之間是不可能完全

分離的。有的學者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一部分,是建筑設計中不可分割的

組成部分。一座好的建筑物,必須包含著內、外空間設計的兩個基本內容?!北M管建

筑設計與室內設計有很多相似點,例如它們都要考慮造型上的形式美,使用上的功能

美,使用者的審美,同時它們同樣受到經(jīng)濟和技術條件的制約,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

計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其一,建筑設計是設計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更加強調綜合

性。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建筑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

物與周圍環(huán)境、與各種外部條件的協(xié)調配合,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各個細部的構

造方式,建筑與結構、建筑與各種設備等相關技術的綜合協(xié)調,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

料、更少的勞動力、更少的投資、更少的時間來實現(xiàn)上述各種要求。然而,室內設計

僅僅是對某一具體的空間環(huán)境進行處理,通過內部空間造型、室內照明、色彩、裝飾

等營造一種空間氛圍。由此可見,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的關注重點是不同的,在統(tǒng)籌

性和綜合性上也是大相徑庭的。

其二,建筑設計是室內設計的前提條件,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續(xù),是建筑設

計生活化的再深入。兩者按工作階段劃分以建筑工程的構架完成為界限,之前為建筑

設計,之后是室內設計。很多時候建筑可以存在很久甚至是幾百年,可是室內設計會

隨著功能的轉變,時代的變遷,不斷更新,賦予建筑物不一樣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

義。

其三,室內設計所涵蓋的內容,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不斷延展。當前室內設計

的具體內容主要有:空間設計、室內裝飾裝修設計、室內陳設與家具設計、室內物理

環(huán)境設計四大部分。然而室內設計的對象并不總是局限在建筑物內部,諸如飛機、輪

船等的內艙空間設計,也帶有強烈的室內設計特征,也屬于室內設計范疇。

二、室內設計與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起源于歐美,原先是在工業(yè)社會中,開始大量生產(chǎn)和使用機械設施的

情況下,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作為獨立學科有40多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

大戰(zhàn)中的軍事科學技術,開始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飛機的內艙設

計中,如何使人在艙內有效地操作和戰(zhàn)斗,并盡可能使人長時間地在小空間內減少疲

勞,即處理好:人、機和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各國把人體工程學的

實踐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運用到空間技術、工業(yè)生產(chǎn)、建筑及室內設計中去,于

1960年創(chuàng)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xié)會。

及至當今,社會發(fā)展向后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過渡,重視“以人為本”,為人服

務,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fā),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研究人們衣、食、住、行

以及一切生活、生產(chǎn)活動中綜合分析的新思路。

人們在室內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范圍的大小,即動作域,它是確定室內空間尺度

的重要依據(jù)因素之一。以各種測量方法測定的人體動作域,也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

礎數(shù)據(jù)。如果說人體尺度是靜態(tài)的、相對固定的數(shù)據(jù),人體動作域的尺度則為動態(tài)

的,其動態(tài)尺度與活動情景狀態(tài)有關。

了解了人體工程學與有關學科以及人體工程學中人、室內環(huán)境和設施的相互關

系,我們就能夠充分的考慮這些因素,做出合適的適當?shù)倪x擇,并考慮在不同空間與

圍護的狀態(tài)下,人們動作和活動的安全,以及對大多數(shù)人的適宜尺寸,并強調其中以

安全為前提。良好的設計可以減輕人的勞動,節(jié)約時間,使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

而良好的設計得益于正確地使用人體工程學原理。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三、室內設計與環(huán)境心理學

環(huán)境心理學是研究環(huán)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

又稱。人類生態(tài)學或生態(tài)心理學。工程心理學是研究人與工作、人與工具之間的關

系,把這種關系推而廣之,即成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環(huán)境心理學之所以成為社會

心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是因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的行為,而從系

統(tǒng)論的觀點看,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是統(tǒng)一的,二者都對行為發(fā)生重要影響。

1.個人空間

大雁飛行時,鴨子休憩時,鳥兒停落在電線上時,它們相互都保持著一定的距

離,互不影響(見圖1-9);公共場合中人們不愿意夾在兩個陌生人中間,因而在公共

場所中,經(jīng)常看到座椅兩邊坐的人最多;同樣如果一個人占據(jù)了中間的位置,那么常

常也意味著客滿了。

心理學家由這些現(xiàn)象出發(fā),研究提出了“個人空間”的概念:個人空間像一個圍

繞著人體的看不見的氣泡(見圖1-10),腰以上部分為圓柱形,自腰下逐漸變細,呈

圓錐型;這一氣泡隨著人體的移動而移動,依據(jù)個人所意識到不同的情境而脹縮,是

個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間范圍,他人對這一空間的侵犯與干擾會引起個人的焦慮

與不安。

個人空間起著自我保護的作用,是一個針對來自心理和生理兩方面潛在危險的安

全圈,以避免過多的刺激造成人們生理和心理的傷害。一個人在侵犯別人個人空間的

同時,自己的個人空間也同時被別人侵犯。室內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個人空間,讓人

們進入到室內空間時,更好地享受室內空間帶來的愉悅感。

2.人際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決定了在相互交往時何種渠道成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類學

家霍爾把人際距離明確概括為四種:密切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和公共距離,每

一種距離都和特定的感官反應以及特定的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反映出人在交往時不

同的心理需求。

(1)密切距離

密切距離指0~0.45米,可以相互體驗到對方的輻射熱、氣味,適合撫愛和安慰;

距離稍遠則表現(xiàn)為親切的耳語。這種距離一般不適合公共場合,一般在私密空間進

行。

(2)個人距離

個人距離指0.457.2米,可用“一臂長”來形容這一距離。處于該距離內,談話

聲音適中,適用于親屬、師生、密友之間的談論。校園景觀設計中,可設置一些用于

學生或師生交流的場所,此場所的尺度可按照便于彼此之間交流的個人距離來設計。

(3)社會距離

社會距離指1.2~3.6米,這是大多數(shù)商業(yè)活動和社交活動中所慣用的距離。這一距

離常用于非個人事務性接觸,如同事之間商量工作;此距離還起著互不干擾的作用,

即使熟人在這一距離出現(xiàn),坐著工作也不為失禮;反之,若小于這一距離,即使陌生

人出現(xiàn),坐著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打招呼。

(4)公共距離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公共距離指3.6~7.6m或者更遠的距離。這一距離主要用于演講、演出與各種儀

式,在大多數(shù)開敞空間中,宜采用這個距離。

3.私密性

私密性使人具有個人感,并具有隔絕外界干擾而同時仍能使人在需要的時候保持

與其他人接觸的作用。在公共空間中,使用者的活動和行為傾向的多樣性要求對應不

同層次的空間環(huán)境。在室內設計中為不同活動進行領域劃分的時候,必須采用相應的

物質手段來滿足不同的空間層次要求。

營造獨立的空間是獲得私密性的主要手段。辦公室內辦公桌隔斷、家庭玄關以及

室外影壁都是營造私密性的常用手法。

4.室內設計中的心理學分析

人行為也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心理與行為是對應并有共性,會對相同的環(huán)境做出

類似的反應。這也正是我們用環(huán)境心理學指導現(xiàn)代室內設計的基礎,就其共性可以歸

納為以下四點:

(1)推拉動作分析

如果一扇門的單側有拉手,那么根據(jù)人們的行為習慣,會做出“拉”的動作(如

圖1-16);但如果上面有一塊平板,那么人們就會做出“推”的動作。按照人們的行

為習慣,順時針旋轉是增大音量,逆時針則是減小音量;水龍頭的開關,順時針旋轉

是關閉,逆時針旋轉是開啟。

(2)室內流線分析

在便利店的陳設設計中,要按照人們的行為習慣把商品按照逆時針的方向布置陳

列,引導人們“向左轉”或逆時針,自然輕松地完成購物行為。

(3)家具陳設分析

由于地域和民族習慣的不同,人們在布置室內家具陳設時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如

圖1-18所示,日本人喜歡把桌子放在靠近窗戶的位置,歐美人喜歡吧桌子正對門口,

而中國人則喜歡吧桌子放在能顧兼顧門口和窗戶的位置。

(4)捷徑效應

所謂捷徑效應是指人們在穿過某一空間時會盡量采取最簡潔的路線,即使有別的

因素影響也是如此。我們在室內空間設計時,要注意對距離的控制,不應過長。如圖

1-19,高鐵候車室的座椅一般是與檢票口呈平行狀方向排列,以更好地縮短座椅與檢

票口的距離。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室內設計基礎》教案

—第三節(jié)室內設計的風格和流派

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是在不同的時代思潮和地區(qū)特點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

上,通過創(chuàng)作構思和表現(xiàn),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范圍內,具有代表性

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shù)氐娜宋囊蛩睾妥匀粭l件密切相

關,又需有創(chuàng)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的特點。形成風格的外在和內在因素。風格雖然表現(xiàn)

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fā)展等深刻的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

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室內設計的風格主要可分為:傳統(tǒng)風格、現(xiàn)代風格及后現(xiàn)代風格等。

一、傳統(tǒng)風格

1.中國傳統(tǒng)室內設計風格

中式風格以宮廷建筑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筑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氣勢恢

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金碧輝煌、雕梁畫柱、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

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中式風

格的代表是中國明清古典傳統(tǒng)家具及中式園林建筑、色彩的設計造型。特點是對稱、

簡約、樸素、格調雅致、文化內涵豐富,中式風格家居體現(xiàn)主人的較高審美情趣與社

會地位。

新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具有含蓄的內蘊,使整個空間傳統(tǒng)中透著現(xiàn)代,現(xiàn)代中揉

著古典??臻g上講究層次,多用隔窗、屏風來分割,用實木做出結實的框架,以固定

支架,中間用根子雕花,做成古樸的圖案。

門窗對確定中式風格很重要,因中式門窗一般均是用椽子做成方格或其它中式的

傳統(tǒng)圖案,用實木雕刻成各式題材造型,打磨光滑,富有立體感。

天花以木條相交成方格形,上覆木板,也可做簡單的環(huán)形的燈池吊頂,用實木做

框,層次清晰,漆成花梨木色。

家具陳設講究對稱,重視文化意蘊;配飾擅用字畫、古玩、卷軸、盆景,精致的

工藝品加以點綴,更顯主人的品位與尊貴;木雕畫以壁掛為主,更具有文化韻味和獨

特風格,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家居文化的獨特魅力。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2.西方傳統(tǒng)室內設計風格

(1)拜占庭風格

拜占庭的文化是由古羅馬遺風、基督教和東方文化三部分組成,而與西歐文化大

相徑庭的獨特文化,對歐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建筑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建筑及內部設計上,最大的成就是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建筑型制一一集中式型制。

其特點是把穹頂支承在四個或更多的獨立支柱上的結構形式,并以帆拱作為中介的連

接(見圖1-22),同時可以使成組的圓頂集合在一起,形成廣闊而有變化的新型空間

形象。

在內部裝飾上,墻面往往鋪貼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頂面不貼大理石,而選用馬

賽克或粉畫。馬賽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塊彩色玻璃鑲成的。為保持大面積色調的統(tǒng)一,

在玻璃馬賽克后面先鋪一層底色,最初為藍色,后來多為金箔做底。玻璃塊往往有意

略作不同方向的傾斜,以造成閃爍的效果。粉畫一般常用在規(guī)模較小的教堂,墻面抹

灰處理之后由畫師繪制一些宗教題材的彩色灰漿畫。柱子與傳統(tǒng)的希臘柱式不同,而

具有拜占庭獨特的特點:柱頭呈倒方錐形,并刻有植物或動物圖案,一般常見的是忍

冬草。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如圖1-24。教堂內部的柱墩和墻面用

彩色大理石貼面,并由白、綠黑、紅等色組成圖案。柱子與傳統(tǒng)的希臘柱式不同,大

多是深綠色的,也有深紅色的。柱頭都是貼著金箔的白色大理石,柱頭、柱身和柱礎

的交接處都包有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金箍。團匕233巨厚剜搠睇賺先知疑相竄窿隆徒

的形象,閃閃發(fā)光,酷似一粒粒寶石。地面也用馬賽克鋪裝。

(2)哥特風格

哥特式建筑產(chǎn)生于羅馬式建筑和文藝復興建筑風格之間,1140年左右產(chǎn)生于法

國,由羅馬式建筑發(fā)展而來,一直持續(xù)至十六世紀。

哥德式建筑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guī)Ъ?,以卓越的建筑技藝表現(xiàn)了神秘、哀

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jīng)

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

飛天感。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筑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

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chǎn)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

氛。如圖1-25,沙特爾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標準的法國哥特式建

筑。它與蘭斯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和博韋大教堂并列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室內風格設計元素主要包括:直上飛天的視覺暗示、層層推進的尖形拱

門、華麗復古的花紋搭配。

①直上飛天一一建筑上的“銳角三角形"

家庭的哥特式主要表現(xiàn)是建筑上的”銳角三角形",以一種向上直飛的“視覺暗

示”,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筑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

體,給人帶來一種向上的神秘感。

②尖形拱門一一層層推移的奇突空間

哥特式裝修風格中,衛(wèi)浴的裝修比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裝修風格就華麗多了,花色的

搭配以及窗簾的運用,都讓人感到好像是溫馨的臥室一般。暗色的馬賽克與純白的洗

浴設施,制造出鮮明的個人特色。

圖1-25沙特爾大教堂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③花紋搭配一一華麗復古的藝術

家庭裝修的一處小精致,柜子上的花紋以及墻面的裝飾讓人無不感嘆之華麗,搭

配復古的相框,哥特式風格自然而然呈現(xiàn)出來。其中裝飾小的景致也充滿了花紋真的

讓很多喜歡花紋的人很心動。布藝裝飾喜用彩色玻璃鑲嵌,色彩以藍、深紅、紫色為

主,達到綜合應用,斑斕富麗精巧迷幻。

(3)文藝復興時期的室內設計風格

14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精神沖破了歐洲宗教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強調一種以理性取

代神權的人本主義思想,在建筑及室內裝飾設計上,這一時期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拋棄

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體現(xiàn)著和諧與理性的古希

臘、古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此外,人體雕塑、大型壁畫和線型圖案鍛鐵飾件也

開始用于室內裝飾,并參照人體尺度,運用數(shù)學與幾何知識,分析古典藝術的內在審

美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將幾何形式用作室內裝飾的母題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特征之

O

15世紀初葉所建的被譽為早期文藝復興代表的佛羅倫薩主教堂(如圖1-27),它的

八角大廳的上部是一個直徑達42.5m的八角面穹窿,表面繪滿彩色壁畫。其他天花有

著與早期中世紀風格一樣的十字拱頂。連續(xù)尖拱廊的柱式上下分為兩段,下面的為帶

有兩道凹角的方柱,上面是帶有一道凹角的半壁柱,而且各有細密精致的柱頭,在尖

拱的頂端有一道橫貫整個教堂室內的檐部線腳,其上是一排秩序感很強的圓形窗,產(chǎn)

生了豐富有趣的幾何形效果,同時又加強了同圓形穹頂?shù)暮魬?。整個空間失去了哥特

時期那種高狹的空間和脈絡分明的骨架,卻保留了哥特式輕巧、飛翔的特點。

意大利文藝復興反映在藝術上以古希胎羅馬風格為基礎,同時摻進東方和哥特式

藝術來裝飾建筑外部與室內。室內陳設單純,細部裝飾糅合進了蔗若、植物矍藤、天

使、怪獸、假面等雕飾作為家具的裝飾,在莊重中顯出優(yōu)雅華麗的特點。文藝復興風

格雖具1鬻鬻譬;管管糊嘴夢倫耀魂新的設計式怖

(4)巴洛克室內設計風格

巴洛克藝術,系出于法語音譯(Baroque),意為形態(tài)不圓的珍珠,這個詞是豐富裝

飾的同義詞。它起源于16世紀晚期盛行于17世紀,巴洛克最早產(chǎn)生于意大利,與反

宗教改革有關,它為教會服務,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意大利羅馬的耶穌會教堂

被認為是巴洛克設計的第一件作品,如圖1-29,其正面的壁柱成對排列,在中廳外墻

和側廊外墻之間有一對大卷渦,中央入口處有雙重山花,這些都被認為是巴洛克風格

的典型手法。

巴洛克風格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強調建筑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

環(huán)境等的綜合性,突出夸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

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

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3.日本傳統(tǒng)室內設計風格

日本和式建筑,又稱“和樣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紀日本佛教建筑

繼承7?10世紀的佛教寺廟、傳統(tǒng)神社和中國唐代建筑的特點,采用歇山頂、深挑

檐、架空地板、室外平臺、橫向木板壁外墻,檜樹皮葺屋頂?shù)龋庥^輕快灑脫。如圖

1-31,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是日本佛教律

宗的總寺院,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筑風格的建筑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

日本建筑深受中國唐代建筑風格的影響,結合本土的文化,逐漸形成了日本的設

計特色。日本傳統(tǒng)風格將自然界的材料大量運用于居室的裝飾設計中,不推崇豪華奢

侈、金碧輝煌,以淡雅節(jié)制、深邃的禪意為境界,重視實際使用功能。

日本室內設計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傳統(tǒng)的日式家具以其清新自然、簡潔淡雅的獨特品味,形成了獨特的家具風

格,對于活在都市森林中的我們來說,日式家居環(huán)境所營造的閑適寫意、悠然自得的

生活境界,也許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2)領略不俗風采典雅又富有禪意的日式家居風格在我國可謂是大行其道,異域

風格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人們的喜愛,又能領略到其中的不俗韻味。

(3)日式風格裝修的特點是淡雅、簡潔,它一般采用清晰的線條,使居室的布置

帶給人以優(yōu)雅、清潔,有較強的幾何立體感。

(4)對于日本人來說,木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簡潔的木質裝飾會給生活

帶來淡雅整潔的氣息,會讓我們從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氐郊抑?,猶如進入了自

然氧吧,清新簡潔,生活的恬淡氣息無法阻擋。

(5)日式設計風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響,講究空間的流動與分隔,流動則為

一室,分隔則分幾個功能空間,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禪意無窮。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二、現(xiàn)代風格

1.工藝美術運動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TheArts&CraftsMovement)是發(fā)生于19世紀下半葉,起源于英國

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又稱作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

(JohnRuskin),運動主要實踐人物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這場

運動是針對家具、室內產(chǎn)品、建筑等工業(yè)批量生產(chǎn)所導致的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開

始探索從自然形態(tài)中吸取借鑒,從日本浮世繪和設計中找到改革的參考,來重新提高

設計的品位,恢復英國傳統(tǒng)設計的水準。

作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傳承者,莫里斯有著崇尚自然的思想,主張用田園式來打破古典

主義,著重表現(xiàn)建筑材質的自然美。莫里斯邀請朋友韋布為自己建造的住宅一一“紅

屋”,算是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建筑。

整體的布局追求了功能性,呈現(xiàn)出靈活的L型,使得每個房間盡可能的根據(jù)需求

得到日照,內部空間也根據(jù)功能需要靈活布置,位于南側的樓梯聯(lián)系上下兩層,整體

流線排布極為合理。紅屋整體充滿了濃郁的田園風情,坡屋頂靈活自由地穿插在一

起,外墻沒有刻意裝飾,盡力保持了紅磚的原色,營造出舒適安逸的氣氛。

紅屋較大的意義在于開始按照功能排布空間,打破傳統(tǒng)住宅建筑的局限,使得建

筑功能更加合理與人性化,同時在滿足了功能的基礎上加入藝術范式,對后來的現(xiàn)代

主義風格有啟迪的作用。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2.新藝術運動風格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chǎn)生并發(fā)展的一次影響面相當大

的“裝飾藝術”的運動,是一次內容廣泛的、設計上的形式主義運動。主張藝術與技

術的結合,在室內設計上體現(xiàn)了追求適應工業(yè)時代精神的簡化裝飾。由于該運動崇尚

曲線,故新藝術運動又稱“曲線運動”。藝術家們從自然界藤蔓等植物中吸取靈感,

創(chuàng)作清新優(yōu)美的曲線來裝飾他們的作品,達到自由流動的曲線和非對稱的線條。裝飾

材料采用現(xiàn)代材料,比如玻璃、鑄鐵和電燈,也常常把回淺浮雕、雕刻藝術運用到室

內外設計中。由于鐵便于制造各種曲線,因此在建筑裝飾中大量應用鐵鉤件,包括鐵

梁柱。

維克托?霍爾塔設計的塔塞爾住宅的里面呈對稱的聯(lián)立式樣,造型完全是傳統(tǒng)的建

筑模式。然而,在建筑的內部卻有一個復雜而且開敞的樓梯。樓梯上有曲線狀的鐵欄

桿和支撐立柱,地面上還鋪有馬賽克花磚的圖案(如圖1-33)。

歐仁?瓦林設計的馬松住宅里面的餐廳被認為是新藝術運動成就的典型(如圖1-

34)。在內部的木制品、頂棚線腳、墻面處理、地毯、燈具以及家具中,每一處細部

都由歐仁?瓦林設計。他創(chuàng)造出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這是一種非常協(xié)調的、新穎的、曲線

狀的、復雜的形式。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3.包豪斯學派室內設計風格

現(xiàn)代主義風格起源于包豪斯,主要特點是強調工業(yè)化生產(chǎn)與設計相結合。包豪斯

學院派提倡注重發(fā)揮結構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摒棄多余的裝飾,崇尚合理的構

成工藝,尊重材料的特性,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常見的材料有金

屬和玻璃等。

如圖1-35,1925年格羅皮烏斯在他設計的包豪斯校舍的實驗工廠中更充分地運用

玻璃幕墻。這座四層廠房,二、三、四層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墻,成為后來多層和高層

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墻的先聲。把大量光線引進室內是當時現(xiàn)代主義建筑學派主張的現(xiàn)

代功能觀點的一個主要方面。歐洲傳統(tǒng)建筑大多室內幽暗,陽光很少,而格羅皮烏斯

設計的房屋有較大的窗戶,有陽臺。在總體布局上,為了保證陽光照明和通風,摒棄

了傳統(tǒng)的周邊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

度來決定它們之間的合理間距,以保證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間的綠化空間。

它以理性的設計手法來強調室內空間的使用功能,所以也成為功能主義。包豪斯

學院派把室內設計從純粹的裝飾束縛中解脫出來,推動了室內設計的發(fā)展,具有里程

碑的意義。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三、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

現(xiàn)代設計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一直繁榮到70年代。但是,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冷

漠、單調、毫無個性的設計理念也致使許多設計師們感到厭倦,急于尋找和發(fā)現(xiàn)一種

全新的表達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的波普設計開始,各國設計師們開始了各種各樣

的反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嘗試,運用美國的通俗文化對現(xiàn)代主義設計進行改造,后現(xiàn)代主

義設計由此拉開了帷幕。

1966年,美國建筑家、理論家羅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一書,在著作中他首先肯定了現(xiàn)代主義在設計史上做出的偉大貢獻,同時也提出了現(xiàn)

代主義風格設計理念的丑陋、平庸和千篇一律,嚴重阻礙和限制了設計師才能的發(fā)

揮,并導致了大眾欣賞趣味的單調乏味。

1977年,英國建筑評論家詹克斯出版了他的《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語言》一書,奠定

了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理論的基石。他極力推崇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及室內設計的多義性、二

元性及多種可供選擇的文化價值,朝著隱喻、形意、鄉(xiāng)土和新的模糊空間等方向發(fā)

展。

1.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設計理念

(1)強調形態(tài)的隱喻、符號和文化、歷史的裝飾主義。

后現(xiàn)代主義室內設計運用了眾多隱喻性的視覺符號在作品中,強調了歷史性和文

化性,肯定了裝飾對于視覺的象征作用,裝飾又重新回到室內設計中,裝飾意識和手

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構件構成的通透空間,成了大裝飾的重要手段。后現(xiàn)

代設計運動的裝飾性為多種風格的融合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環(huán)境,使不同的風貌并

存,以這種共享關系貼近居住者的意義和習慣。

(2)主張新舊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義立場。

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并不是簡單地恢復歷史風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現(xiàn)代主義運動摒

棄的廣闊的歷史建筑中,承認歷史的延續(xù)性,有目的、有意識地挑選古典建筑中具有

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東西,對歷史風格采取混合、拼接、分離、簡化、變形、解構,

綜合等方法,運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結構構造方法來創(chuàng)造,從而形成一種新的

形式語言與設計理念。

(3)強化設計手段的含糊性和戲謔性。

后現(xiàn)代主義室內設計師運用分裂與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

格局和模式,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義性,將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冷漠、理性的特

征反叛為一種在設計細節(jié)中采用的調侃手段,以強調非理性因素來達到一種設計中的

輕松和寬容。

2.后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要素

(1)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

例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蟲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種優(yōu)美、波狀的形體圖案等,

體現(xiàn)再墻面、欄桿、窗杈和家具等裝飾上。線條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勁而富于節(jié)奏

感,整個立體形式都與有條不紊的、有節(jié)奏的曲線融為一體。

(2)注重地域性和歷史文化的延續(xù)

后現(xiàn)代風格是對現(xiàn)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后現(xiàn)代風格強調建筑及室內

裝潢應具有歷史的延續(xù)性,但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chuàng)新造型手法,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夸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

式以新的手法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傳統(tǒng)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征、

隱喻等手段。

(3)大量使用鐵制構件,將玻璃、瓷磚等新工藝,以及鐵藝制品、陶藝制品等綜

合運用于室內。注意室內外溝通,竭力給室內裝飾藝術引入新意。

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并不是一種具有明確宗旨的設計風格,而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xiàn)代

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后現(xiàn)代主義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這是

由后現(xiàn)代主義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決定的。不確定性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根本特征之一,這

一概念具有多重含義。在設計多元化的今天,室內設計也產(chǎn)生了更多的新風格,但可

以確定的是,當前仍處于后現(xiàn)代主義時期。解析后現(xiàn)代主義室內設計理念是尋找經(jīng)典

的設計原則和對歷史不斷提出質疑的學術性探討方式之一。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四、現(xiàn)代室內設計流派

1.高技派

高技派或稱重技派,注重“高度工業(yè)技術”的表現(xiàn),有幾個明顯的特征:首先是喜歡

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銹鋼、鋁塑板或合金材料?,作為室內裝飾及家具設計的主

要材料;其次是對于結構或機械組織的暴露,如把室內水管、風管暴露在外,或使用

透明的、裸露機械零件的家用電器;在功能上強調現(xiàn)代居室的視聽功能或自動化設

施,家用電器為主要陳設,構件節(jié)點精致、細巧,室內藝術品均為抽象藝術風格。高

技派典型的實例為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柏林議會大廈等。

2.解構主義

一個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的后現(xiàn)代建筑思潮。它的特點是把整體破碎化(解構)。

主要想法是對外觀的處理,通過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筑元素之

間關系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墻壁,或者結構和外廓。大廈完成后的視覺外觀產(chǎn)

生的各種解構“樣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預測性和可控的混亂為特征。如圖1-43,扎

哈?哈迪德設計的伯納姆亭,采用了結構主義的設計手法。

3.風格派

風格派起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荷蘭,以畫家蒙德里安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強調

“純造型的表現(xiàn)”,“要從傳統(tǒng)及個性崇拜的約束下解放藝術”。風格派認為“把生

活環(huán)境抽象化,這對人們的生活就是一種真實”。他們對室內裝飾和家具經(jīng)常采用幾

何形體以及紅、黃、青三原色,間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風格派的室內,在

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極為鮮明的特征與個性。建筑與室內常以幾何方塊為基礎,對

建筑室內外空間采用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穿插統(tǒng)一構成為一體的手法,并以屋頂、墻

面的凹凸和強烈的色彩對塊體進行強調。

如圖1-45,施羅得住宅是一棟用輕靈的手法表現(xiàn)出明晰的建筑主題的別墅,其設

計人是家具設計師兼建筑師里特維爾德。受當時荷蘭“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術家倡

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主張

在建筑領域的典型表現(xiàn)。由光光的墻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即

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xiàn)代建筑師的建筑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是現(xiàn)

代建筑非常重要的開端。

4.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內樸實無華,室內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為基調,簡潔明確,例

如美國建筑師R?邁耶設計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內即屬此例。R?邁耶白色派的室內,

并不僅僅停留在簡化裝飾、選用白色等表面處理上,而是具有更為深層的構思內涵,

設計師在室內環(huán)境設計時,是綜合考慮了室內活動著的人以及透過門窗可見的變化著

的室外景物,由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室內環(huán)境只是一種活動場所的“背景”,從而

在裝飾造型和用色上不作過多渲染。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室內設計基礎》教案

—室內設計的原則和發(fā)展趨勢

一、室內設計的原則

伴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人們已經(jīng)對室內空間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

代室內設計應依據(jù)環(huán)境、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室內設計設計首先要以人為核心,

在尊重人的基礎上,關懷人、服務于人。另一方面,設計的出現(xiàn)可能是技術上的革

新,也可能是社會上的需求改變或文化氛圍的演變的結果。一個新設計的誕生,涉及

三方面的主要因素:技術的、經(jīng)濟的和人的因素。也就是說,設計的出現(xiàn)可能是技術

上的革新,也可能是社會上的需求改變或文化氛圍的演變的結果,因此,在設計開發(fā)

的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個設計原則。

1.功能性設計

這一原則的要求是使室內空間、裝飾裝修、物理環(huán)境、陳設綠化最大限度的滿足

功能所需,并使其與功能相和諧、統(tǒng)一?!毙问阶冯S功能”是西方工業(yè)時代現(xiàn)代設計的

思潮理念,闡述的問題對于傳統(tǒng)器用思想、對于生活乃至生產(chǎn)方式的意義,進而涉及

產(chǎn)品設計的諸多問題:如功能與形式的關系、審美與觀念的關系、設計視覺心理等等

都有積極重大的歷史意義。這就是柳冠中先生常說的事理學的道理:功能和形式均是

圍繞人的事(需求和矛盾等等)產(chǎn)生的,對它們的關系的闡釋就是理的完善。

2.經(jīng)濟性設計

廣義來說,就是以最小的消耗達到所需的目的。如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工作方法

和程序省力、方便、低消耗、低成本等等。一項設計要為大多數(shù)消費者所接受,必須

在''代價”和“效用”之間謀求一個均衡點,但無論如何,降低成本不能以損害施工

效果為代價?經(jīng)濟性設計原則包括兩方面:即生產(chǎn)性和有效性。

3.美觀個性化設計

愛美是人的天性。當然,美是一種隨時間、空間、環(huán)境而變化性、適應性極強的

概念。所以,在設計中美的標準和目的也會大不相同。我們既不能因強調設計在文化

和社會方面的使命及責任而不顧及使用者需求的特點,同時也不能把美庸俗化,這需

要有一個適當?shù)钠胶狻?/p>

設計要具有獨特的風格,缺少個性的設計是沒有生命力與藝術感染力的。無論在

設計的構思階段、還是在設計深入的過程中,只有加以新奇的構想和巧妙的構思,才

會賦予設計以勃勃生機。

4.方便性原則

室內設計的方便性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對道路交通的組織,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服務

和服務方式的方便程度。在室內設計中,道路交通的組織,不僅要滿足使用者的出行

需要、也要為必須進入的交通提供方便(如:救護車、救火車、安裝設備車輛等)。同時

在室內設計空間、綠化空間、街道空間、休息空間最大限度的滿足功能所需的基礎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上,還要考慮在公共服務設施為使用者的生活所提供的方便程度,所以要根據(jù)使用者

的生活習慣、活動特點采用合理的分級結構和宜人的尺度,使小空間內的公共服務半

徑最短,使用者來往的活動路線最順暢,并且利于經(jīng)營管理,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

的、方便的室內設計。

5.綠色生態(tài)室內設計

早在數(shù)千年前,我國先哲就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旨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和睦

相處。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尋找與之適應的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營造一個方便、安

全、舒適的適合居住的綠色家居環(huán)境已成為室內設計的一個新的目標和趨勢。

自然要素能幫助人們產(chǎn)生自然美感,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

加快,使城市居民接觸自然的機會大大減少。將自然要素引入室內設計,不僅可以美

化室內整體環(huán)境,還能有效提高生活環(huán)境質量,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在室內設計中

引入自然要素應從細節(jié)處著手,使自然要素在室內設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具

體設計過程中,可以應用以下手法。

(1)添置綠色植物作為室內裝飾,在增加室內美感的同時,提高居住者的心理體

驗。綠色植物不僅能夠提高空氣清新度、調節(jié)空間濕度,還可以有效緩解居住者在工

作生活中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從而提高居住者生活質量。在室內設計過程中利用自然要

素,是綠色設計理念應用于室內設計的細節(jié)體。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2)在室內環(huán)境中引入自然因素??赏ㄟ^搬進、微縮、模擬、聯(lián)想、因借等方式

將自然因素引入到室內環(huán)境中,使室內和室外景觀得到有效地溝通。

①搬進。

將花草、樹木、山石和瀑布等自然因素搬進引入到室內,進行室內景觀創(chuàng)造,在

大型公共空間中運用得較為普遍。

②微縮。

在空間有限而難以引入原狀自然物的情況下,采取等比微縮的手法來設計尺度較

小的自然景觀。如假山、洞穴、噴泉、瀑布、流水墻乃至小橋、籬笆等。

③模擬。

通過人工手段和人造物,模擬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景觀,創(chuàng)造特定生態(tài)場景。如用燈

光模擬陽光、月亮、星星,用鵝卵石和大理石碎片鋪裝路面模擬鄉(xiāng)間小道等。

④聯(lián)想。

用以自然景物為題材的壁紙、織物、藝術品和雕塑等陳設和以表現(xiàn)自然風光的音

樂以及釋放花草芬芳的氣味,喚起人們對自然的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心理自然環(huán)境。

⑤借因。

即通過敞廳、敞廊、景窗和幕墻等形式將室外的自然景觀“借”到室內環(huán)境來,

使室內環(huán)境空間有機結合,達到室內外環(huán)境相互滲透。

(3)節(jié)約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注重創(chuàng)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物理環(huán)境。

①采光。

人類生活在自然中,接受自然界的各種恩惠,其中主要是太陽。室內采光設計是

否科學,不但影響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涉及到能源的節(jié)約與浪費。

如大面積的天然采光面、明廳、明臥、明衛(wèi)、明廚的設計,不僅能節(jié)約能源,而且還

能改善室內環(huán)境。

②通風。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新鮮的空氣則是人體健康的必要保證。封閉的

室內空間中,會致使室內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從而引起身體不適癥逐年上升。人的健

康因素與空內空氣質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自然通風乃是室內空氣凈化、消除室內余

熱、余濕的最經(jīng)濟有效的手段。在較少污染的地區(qū),適于自然通風設計。設計者還應

對不同室內的人流量、采光、當?shù)貧夂蜃兓瘲l件、溫度差別作充分的了解,以便對窗

口大小、位置、通風量做出正確計算,達到較完美的設計。

③防護電磁波。

現(xiàn)如今電視機、電腦、組合音響、冰箱、微波爐、電磁爐、吸塵器等家用電器的

使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但同時也帶來了電磁波輻射污染問題。據(jù)測試,有些家

用電器的電磁波輻射值都遠遠高于國家規(guī)定的輻射強度低于50微瓦的標準。電磁波的

輻射?,對人體的視覺、血液系統(tǒng)、腦細胞組織、生育系統(tǒng)以及孕婦、胎兒都有相當程

度的損害,被業(yè)內人士稱為“隱形殺手”。因此,在室內環(huán)境設計中,對家電的布置

要考慮適宜的位置以及人與電器的安全距離,來加強電磁波的屏蔽防護。

(4)使用自然材料或以自然物質為基礎的無毒、無害、無污染物產(chǎn)生的“綠色飾

材”。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綠色飾材”具有安全舒適和保健的功能。所謂安全舒適是指具有輕質、高強、

防火、防水、保溫、隔熱、隔音、調溫、調光、無毒、無害等功能,如草墻紙、麻墻

紙、實木地板等;所謂保健功能是指具有消毒、防臭、滅菌、防霉、抗靜電、防輻

射、吸附二氧化碳等功能,如環(huán)保地毯、環(huán)保型石膏板、水溶性涂料等?!熬G色飾

材”以其優(yōu)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們營造室內綠色環(huán)境的理想選擇。

(5)從有形設計向無形設計轉變,從加法設計向減法設計轉變。

《道德經(jīng)》寫到“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泊恩凱爾認為,減法設計的本質意思就是一切從簡。

減去過多的裝飾品的冰釋,讓空間回歸開放,回歸自然。提倡用一種非物質的手

段通過精煉、簡約設計去營造“意境”。例如應用以少勝多、計白當黑的“省略美

學”的象征性設計手法營造一種“言不盡意”的含蓄美??臻g的留白是極簡設計中最

常用的手法,簡單的線條就能勾勒出一個純凈的家居世界,拋開一切冗余的元素。

“減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增大居室面積、節(jié)省裝修開支、減少自然資源的消

耗、減少污染、回歸自然等等?!皽p法設計”使空間看起來是通透的、寬敞的,色彩

是單純的、統(tǒng)一的,燈光是明暗的、塊狀的,營造一種別于他人的,形不碎、色不

雜、光不亂和用不舊的優(yōu)雅居室。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二、室內設計的發(fā)展趨勢

1.室內設計需回歸自然化

人們對室內自然環(huán)境的需求不應滿足于過去的僅僅幾盆花草的擺設,而是應該追

求自然化的整體效果,或是自然化的室內環(huán)境。這里,自然界的陽光,空氣與水被引

入室內,樹木、花草和山石等都與人工環(huán)境緊密結合,形成多層次的室內環(huán)境。這

里,你所感受到的決不是那種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模式或冷冰冰的機械語言,而是領略到一

份清新,自然與和諧的美感。同時,你也不必擔心塵土,風雨的侵襲和噪音的干擾。

如圖1-52,阿爾卑斯高原“湖泊”酒店建于意大利阿爾卑斯山的一所酒店。遵循

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陽光穿過落地玻璃門,照亮了方正的客房的每一個角落。床鋪

被放置在靠近窗戶的地方,面對著山谷和雪山,客人一睜眼便可看見阿爾卑斯山壯美

的景色。房內休息區(qū)的蒲團也是用傳統(tǒng)的亞麻布做成的,這些用手工織布機織出的近

百年的老布,讓新建的客房帶上了歲月的痕跡。在設計中運用了大量傳統(tǒng)的材料?,例

如自然石材幕墻、木頭、玻璃和亞麻布,并在加工過程中引入了傳統(tǒng)制作工藝。每一

個空間,特別是表面材質的呈現(xiàn)都經(jīng)過3d和4d軟件模擬,以保證最好的效果。不同

的木材、瓷豉、織物、地毯和燈具在色彩和肌理方面得到統(tǒng)一,內部空間完整和諧。

2.室內設計需整體藝術化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屋的堆積”中解放出來,求各種物件之

間存在統(tǒng)一整體之美。室內設計需高度現(xiàn)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室內設計師要

學會采用一切現(xiàn)代科技手段,使室內設計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實現(xiàn)

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創(chuàng)造出理想的值得人們贊嘆的空間環(huán)境來。

3.室內設計追求高度智能化

智能家居是在物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之下物聯(lián)化體現(xiàn)。智能家居通過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將家中的

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tǒng)、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tǒng)、數(shù)字影院系

統(tǒng)、網(wǎng)絡家電以及三表抄送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窗簾控制、

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huán)境監(jiān)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fā)以及可編程

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tǒng)的居住功能,

兼?zhèn)浣ㄖ⒕W(wǎng)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集系統(tǒng)、結構、服務、管理為一體的

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環(huán)保的居住環(huán)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幫助家庭

與外部保持信息交流暢通,優(yōu)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有效安排時間,增強家居

生活的安全性,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jié)約資金。

4.室內設計?講求個性化

大工業(yè)化生產(chǎn)給社會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問題。為了打破同一化,人們追求個

性化。服務方便化:城市人口集中,為了高效、方便,國外十分重視發(fā)展現(xiàn)代服務設

施室內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更強調“人”這個主體,以讓消費者滿意、方便為

目的。新型材料廣泛應用:隨著新型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的快速發(fā)展,未來的家

居將變得妙不可言。空間格局自由劃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的面積會呈

大型化,原有小空間住房將逐步得到改造和重新裝修。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角大廳的上部是一個直徑達42.5m的八角面穹窿,表面繪滿彩色壁畫。其他天花有著

與早期中世紀風格一樣的十字拱頂。連續(xù)尖拱廊的柱式上下分為兩段,下面的為帶有

兩道凹角的方柱,上面是帶有一道凹角的半壁柱,而且各有細密精致的柱頭,在尖拱

的頂端有一道橫貫整個教堂室內的檐部線腳,其上是一排秩序感很強的圓形窗,產(chǎn)生

了豐富有趣的幾何形效果,同時又加強了同圓形穹頂?shù)暮魬?。整個空間失去了哥特時

期那種高狹的空間和脈絡分明的骨架,卻保留了哥特式輕巧、飛翔的特點。

意大利文藝復興反映在藝術上以古希臘羅馬風格為基礎,同時摻進東方和哥特式

藝術來裝飾建筑外部與室內。室內陳設單純,細部裝飾糅合進了蔗若、植物矍藤、天

使、怪獸、假面等雕飾作為家具的裝飾,在莊重中顯出優(yōu)雅華麗的特點。文藝復興風

格雖具有古代的裝飾特點,但通過重新的組織,變?yōu)橐环N新的設計式樣。

5巴洛克室內設計風格

巴洛克藝術,系出于法語音譯(Baroque),意為形態(tài)不圓的珍珠,這個詞是豐富裝

飾的同義詞。它起源于16世紀晚期盛行于17世紀,巴洛克最早產(chǎn)生于意大利,與反

宗教改革有關,它為教會服務,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意大利羅馬的耶穌會教堂

被認為是巴洛克設計的第一件作品,如圖1-29,其正面的壁柱成對排列,在中廳外墻

和側廊外墻之間有一對大卷渦,中央入口處有雙重山花,這些都被認為是巴洛克風格

的典型手法。

巴洛克風格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強調建筑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huán)

境等的綜合性,突出夸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

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

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6.日本傳統(tǒng)室內設計風格

日本和式建筑,又稱“和樣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紀日本佛教建筑

繼承7?10世紀的佛教寺廟、傳統(tǒng)神社和中國唐代建筑的特點,采用歇山頂、深挑

檐、架空地板、室外平臺、橫向木板壁外墻,檜樹皮葺屋頂?shù)?,外觀輕快灑脫。如圖

1-31,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是日本佛教律

宗的總寺院,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筑風格的建筑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

日本建筑深受中國唐代建筑風格的影響,結合本土的文化,逐漸形成了日本的設

計特色。日本傳統(tǒng)風格將自然界的材料大量運用于居室的裝飾設計中,不推崇豪華奢

侈、金碧輝煌,以淡雅節(jié)制、深邃的禪意為境界,重視實際使用功能。

日本室內設計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傳統(tǒng)的日式家具以其清新自然、簡潔淡雅的獨特品味,形成了獨特的家具風

格,對于活在都市森林中的我們來說,日式家居環(huán)境所營造的閑適寫意、悠然自得的

生活境界,也許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2)領略不俗風采典雅又富有禪意的日式家居風格在我國可謂是大行其道,異域風

格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人們的喜愛,又能領略到其中的不俗韻味。

(3)日式風格裝修的特點是淡雅、簡潔,它一般采用清晰的線條,使居室的布置帶

給人以優(yōu)雅、清潔,有較強的幾何立體感。

(4)對于日本人來說,木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簡潔的木質裝飾會給生活帶

來淡雅整潔的氣息,會讓我們從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回到家中,猶如進入了自然

氧吧,清新簡潔,生活的恬淡氣息無法阻擋。

(5)日式設計風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響,講究空間的流動與分隔,流動則為一

室,分隔則分幾個功能空間,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禪意無窮。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三、現(xiàn)代風格

1.工藝美術運動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TheArts&CraftsMovement)是發(fā)生于19世紀下半葉,起源于英國

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又稱作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

(JohnRuskin),運動主要實踐人物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這場

運動是針對家具、室內產(chǎn)品、建筑等工業(yè)批量生產(chǎn)所導致的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開

始探索從自然形態(tài)中吸取借鑒,從日本浮世繪和設計中找到改革的參考,來重新提高

設計的品位,恢復英國傳統(tǒng)設計的水準。

作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傳承者,莫里斯有著崇尚自然的思想,主張用田園式來打破古典

主義,著重表現(xiàn)建筑材質的自然美。莫里斯邀請朋友韋布為自己建造的住宅一一“紅

屋”,算是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建筑。

整體的布局追求了功能性,呈現(xiàn)出靈活的L型,使得每個房間盡可能的根據(jù)需求

得到日照,內部空間也根據(jù)功能需要靈活布置,位于南側的樓梯聯(lián)系上下兩層,整體

流線排布極為合理。紅屋整體充滿了濃郁的田園風情,坡屋頂靈活自由地穿插在一

起,外墻沒有刻意裝飾,盡力保持了紅磚的原色,營造出舒適安逸的氣氛。

紅屋較大的意義在于開始按照功能排布空間,打破傳統(tǒng)住宅建筑的局限,使得建

筑功能更加合理與人性化,同時在滿足了功能的基礎上加入藝術范式,對后來的現(xiàn)代

主義風格有啟迪的作用。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2.新藝術運動風格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chǎn)生并發(fā)展的一次影響面相當大

的“裝飾藝術”的運動,是一次內容廣泛的、設計上的形式主義運動。主張藝術與技

術的結合,在室內設計上體現(xiàn)了追求適應工業(yè)時代精神的簡化裝飾。由于該運動崇尚

曲線,故新藝術運動又稱“曲線運動”。藝術家們從自然界藤蔓等植物中吸取靈感,

創(chuàng)作清新優(yōu)美的曲線來裝飾他們的作品,達到自由流動的曲線和非對稱的線條。裝飾

材料采用現(xiàn)代材料,比如玻璃、鑄鐵和電燈,也常常把回淺浮雕、雕刻藝術運用到室

內外設計中。由于鐵便于制造各種曲線,因此在建筑裝飾中大量應用鐵鉤件,包括鐵

梁柱。

維克托?霍爾塔設計的塔塞爾住宅的里面呈對稱的聯(lián)立式樣,造型完全是傳統(tǒng)的建

筑模式。然而,在建筑的內部卻有一個復雜而且開敞的樓梯。樓梯上有曲線狀的鐵欄

桿和支撐立柱,地面上還鋪有馬賽克花破的圖案(如圖1-33)。

歐仁?瓦林設計的馬松住宅里面的餐廳被認為是新藝術運動成就的典型(如圖1-

34)。在內部的木制品、頂棚線腳、墻面處理、地毯、燈具以及家具中,每一處細部

都由歐仁?瓦林設計。他創(chuàng)造出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這是一種非常協(xié)調的、新穎的、曲線

狀的、復雜的形式。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3.包豪斯學派室內設計風格

現(xiàn)代主義風格起源于包豪斯,主要特點是強調工業(yè)化生產(chǎn)與設計相結合。包豪斯

學院派提倡注重發(fā)揮結構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摒棄多余的裝飾,崇尚合理的構

成工藝,尊重材料的特性,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常見的材料有金

屬和玻璃等。

如圖1-35,1925年格羅皮烏斯在他設計的包豪斯校舍的實驗工廠中更充分地運用

玻璃幕墻。這座四層廠房,二、三、四層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墻,成為后來多層和高層

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墻的先聲。把大量光線引進室內是當時現(xiàn)代主義建筑學派主張的現(xiàn)

代功能觀點的一個主要方面。歐洲傳統(tǒng)建筑大多室內幽暗,陽光很少,而格羅皮烏斯

設計的房屋有較大的窗戶,有陽臺。在總體布局上,為了保證陽光照明和通風,摒棄

了傳統(tǒng)的周邊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

度來決定它們之間的合理間距,以保證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間的綠化空間。

它以理性的設計手法來強調室內空間的使用功能,所以也成為功能主義。包豪斯

學院派把室內設計從純粹的裝飾束縛中解脫出來,推動了室內設計的發(fā)展,具有里程

碑的意義。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四、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

現(xiàn)代設計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一直繁榮到70年代。但是,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冷

漠、單調、毫無個性的設計理念也致使許多設計師們感到厭倦,急于尋找和發(fā)現(xiàn)一種

全新的表達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的波普設計開始,各國設計師們開始了各種各樣

的反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嘗試,運用美國的通俗文化對現(xiàn)代主義設計進行改造,后現(xiàn)代主

義設計由此拉開了帷幕。

1966年,美國建筑家、理論家羅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

書,在著作中他首先肯定了現(xiàn)代主義在設計史上做出的偉大貢獻,同時也提出了現(xiàn)代

主義風格設計理念的丑陋、平庸和千篇一律,嚴重阻礙和限制了設計師才能的發(fā)揮,

并導致了大眾欣賞趣味的單調乏味。

1977年,英國建筑評論家詹克斯出版了他的《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語言》一書,奠定

了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理論的基石。他極力推崇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及室內設計的多義性、二

元性及多種可供選擇的文化價值,朝著隱喻、形意、鄉(xiāng)土和新的模糊空間等方向發(fā)

展。

1.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設計理念

(1)強調形態(tài)的隱喻、符號和文化、歷史的裝飾主義。

后現(xiàn)代主義室內設計運用了眾多隱喻性的視覺符號在作品中,強調了歷史性和文

化性,肯定了裝飾對于視覺的象征作用,裝飾又重新回到室內設計中,裝飾意識和手

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構件構成的通透空間,成了大裝飾的重要手段。后現(xiàn)

代設計運動的裝飾性為多種風格的融合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環(huán)境,使不同的風貌并

存,以這種共享關系貼近居住者的意義和習慣。

(2)主張新舊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義立場。

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并不是簡單地恢復歷史風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現(xiàn)代主義運動摒

棄的廣闊的歷史建筑中,承認歷史的延續(xù)性,有目的、有意識地挑選古典建筑中具有

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東西,對歷史風格采取混合、拼接、分離、簡化、變形、解構,

綜合等方法,運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結構構造方法來創(chuàng)造,從而形成一種新的

形式語言與設計理念。

(3)強化設計手段的含糊性和戲謔性。

后現(xiàn)代主義室內設計師運用分裂與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

格局和模式,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義性,將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冷漠、理性的特

征反叛為一種在設計細節(jié)中采用的調侃手段,以強調非理性因素來達到一種設計中的

輕松和寬容。

2.后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要素

(1)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

例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蟲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種優(yōu)美、波狀的形體圖案等,

體現(xiàn)再墻面、欄桿、窗根和家具等裝飾上。線條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勁而富于節(jié)奏

感,整個立體形式都與有條不紊的、有節(jié)奏的曲線融為一體。

(2)注重地域性和歷史文化的延續(xù)

后現(xiàn)代風格是對現(xiàn)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后現(xiàn)代風格強調建筑及室內

裝潢應具有歷史的延續(xù)性,但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chuàng)新造型手法,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文本

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夸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

式以新的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