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5單元第11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5單元第11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5單元第11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5單元第11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5單元第11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1講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一)外交政策和原則1.方針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2.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耙贿叺埂钡膶嵸|及意義(1)實質: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嚴正立場。它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2)意義:“一邊倒”解決了國民經濟建設所急需的貸款、物資設備和技術,有利于解決國家平安問題和提中學國的國際地位。3.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內容:相互敬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利、和平共處。(2)意義: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差異,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二)成就1.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時,已同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與印度、緬甸等國共同提倡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日內瓦國際會議。4.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和合作?!扒笸娈悺钡膬群?1)“同”,一是指與會亞非國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經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臨著發(fā)展民族經濟和維護民族獨立的任務。(2)“異”是指各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存在差異。“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為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與合作。二、20世紀70年頭以來的外交(一)20世紀70年頭外交突破1.中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復原(1)緣由①美國霸權地位衰落。②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在聯(lián)合國的作用大為加強。③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2)復原: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代表的提案,復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1年,中國是“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lián)合國。因為中國是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也是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2.中美關系的改善(1)緣由①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20世紀60年頭末,長期敵視中國的政策也難以接著下去。②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面臨蘇聯(lián)的威逼。③中美兩國都有改善關系的共同要求。(2)過程①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發(fā)表《中美上海公報》。②1978年12月,中美兩國發(fā)表《中美建交聯(lián)合公報》。③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尼克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使他深受羞辱……(1972年訪問時)我走完階梯時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思索杜勒斯與尼克松不同看法的緣由。提示:杜勒斯拒絕緣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和抗美援朝的成功;兩大陣營的對抗。尼克松握手的緣由: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美國陷入越南斗爭的泥潭。3.中日關系的改善(1)緣由:美國改善對華關系的推動。(2)過程:1972年9月,田中角榮訪華,簽署《中日聯(lián)合聲明》,實現(xiàn)了中日邦交正?;?。中美關系的緩和不是中日關系正?;母揪売?。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因素之一,中日關系正?;现腥针p方的國家利益,這才是根本緣由。4.影響中美關系的緩和以及中日建交,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很多西方國家也紛紛和我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出現(xiàn)了一個和中國建交的熱潮。(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1.國際溝通與合作(1)原則:同等互利、形式多樣、講求實效、共同發(fā)展。(2)表現(xiàn)①擴大同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鞏固和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②在多邊經濟領域取得顯著成就。2001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③主動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1991年,我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及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1)立場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20世紀80年頭以后,中國堅決不移地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2)表現(xiàn)①改善和發(fā)展同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形成了面對21世紀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②主動致力于促進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如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③主動支持聯(lián)合國依據宗旨和原則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國方案1.內容(1)中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睬常任理事國之一,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持聯(lián)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核心作用,推動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中東和平進程等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2)中國主動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更《巴黎協(xié)定》生效。(3)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4)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動“一帶一路”的重要共識,被寫入聯(lián)合國決議和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等重要國際文件。2.作用: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主動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耙贿叺埂睂χ腥A人民共和國的影響“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實施,不僅使新中國在經濟救濟、外交等方面倚重蘇聯(lián),并且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蘇聯(lián)閱歷,產生了很多弊端,走了很多彎路。同時也加劇了中美關系的凍結程度,限制了中國外交向縱深發(fā)展?!蚊鼷悺睹绹鴮θA政策與新中國“一邊倒”外交政策之聯(lián)系》[思維激活]“一邊倒”外交政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多個領域?!耙贿叺埂闭邆戎赜谝庾R形態(tài),限制了中國外交向縱深發(fā)展。?探究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先后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外交方針。這是依據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做出的重大決策?!泄仓行狞h史探討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史料二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自主權利是必需得到敬重的?!幾浴吨腥A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錦》(1)史料一說明白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及其提出的依據。(2)史料二說明我國外交淡化了意識形態(tài)。結合史料一、二,為什么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記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針”中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束縛,具有包涵性和開放性,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國初期外交的特點(1)革命性:其主要原則是在中國革命運動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同革命運動后期的實踐及解決的問題有親密聯(lián)系。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等方針,從產生的指導思想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看,這幾項原則都表現(xiàn)出一種劇烈的革命性。(2)結盟性:實行“一邊倒”政策,堅決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蘇聯(lián)結盟,是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點。(3)同等性: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基礎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時也在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外交實踐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4)內向性:即外交決策往往受到國內政治的制約和影響。(5)過渡性:即從革命型外交向國家型外交過渡的過程中形成,它包括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歷史角色的轉變。這些特征在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當長時間。?探究2中美關系從對抗走向正常化史料一1969年1月……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lián)的爭霸中,日好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提出,今日世界上有“五個力氣中心”(美國、蘇聯(lián)、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峥怂纱_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竭B慶《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979》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后,雙方的貿易、科技和文化往來漸漸增多。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中美雙方政府官員也在不斷進行接觸?!x益顯《中國外交史》(1)史料一體現(xiàn)出三個意思:一是美國所面臨的形勢,二是尼克松相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三是尼克松的希望。(2)史料二體現(xiàn)了中美關系正?;瘜蓢挠绊?。(1)依據史料一,概括“尼克松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緣由。(2)依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美關系走向正?;年P鍵問題是什么。怎樣理解《聯(lián)合公報》的發(fā)表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提示](1)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危機加深;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fā)展;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2)關鍵問題:臺灣問題。理解:中美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tài);兩國關系起先走向正?;?;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國官方與民間往來漸漸增多。中美關系正常化對中國的影響外交環(huán)境中美關系的改善是20世紀70年頭震驚世界的大事,追隨美國的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掀起與中國建交的高潮,美國圍堵中國的聯(lián)盟徹底崩潰。蘇聯(lián)也起先檢討對華政策,中國的外交環(huán)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經濟建設中美建交后,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引進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閱歷,主動發(fā)展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供應了強大動力祖國統(tǒng)一中美建交后,美國從臺灣撤軍,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系。外國力力從臺灣的撤退為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創(chuàng)建了條件,20世紀80年頭后,中國漸漸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和平統(tǒng)一方針,為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創(chuàng)建了條件教化生活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中國留學的目的地漸漸從蘇聯(lián)轉向美國,促進了中美文化溝通,中國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國的影響從家國情懷的角度感受新時期的中國外交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時期中國重大外交事務(部分)時間事務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80年參與聯(lián)合國裁軍工作會議;復原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席位1984年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lián)合聲明》1988年成為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特殊委員會成員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4年派遣警察部隊赴海地維和2008年派出軍艦赴亞丁灣、索馬里海疆護航2011年發(fā)表《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白皮書2024年舉辦G20杭州峰會綜觀大事表中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解析]本題考查關于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的相識。結合材料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歸納擬定論題,例如“中國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中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運用材料中的相關史實,進行闡述說明即可。[答案]示例一:論題: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闡述:自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主動參與了聯(lián)合國及其特地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1980年中國復原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席位,融入世界經濟體系;1980年參與聯(lián)合國裁軍工作會議;1984年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1996年中國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平利用原子能,為防止核擴散發(fā)揮重要作用;1988年,成為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特殊委員會成員,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全球經濟貿易合作,促進中國經濟發(fā)展和深化改革,因此,中國以聯(lián)合國為舞臺,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示例二:論題:中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闡述:新時期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20世紀70年頭,中美關系正?;?,有利于世界和平;1980年參與聯(lián)合國裁軍工作會議;1984年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1996年中國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平利用原子能,為防止核擴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88年,成為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特殊委員會成員,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2001年中國提倡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加強區(qū)域政治經濟合作,維護區(qū)域和平穩(wěn)定。因此,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氣。(如考生從以下論題闡述可酌情給分:中國主動參與地區(qū)性合作組織活動;中國主動擔當大國責任等)新時期的中國外交和平崛起是中國在21世紀的戰(zhàn)略選擇和發(fā)展目標,其意味著中國自身綜合國力的較大提升以及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的日益增加。中國的和平崛起不僅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而且應以自身的發(fā)展來維護世界和平。國際環(huán)境既是中國崛起、和平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又是中國外交戰(zhàn)略選擇的約束變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通過加入世貿組織、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等方式加強了在國際和地區(qū)性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參與了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新高考·等級考試示范]命題點:新中國的外交關系(2024·山東新高考等級考試模擬·10)下列不同年頭與新中國建交國家數(shù)目統(tǒng)計示意圖中,反映20世紀60年頭末建交狀況的是()ABCD[嘗試解題]________B[20世紀60年頭毛澤東提出“兩個中間地帶”理論,加強了中國同亞非拉國家和歐洲國家的外交聯(lián)系,因此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shù)量起先增多,故B項正確,A項錯誤;中美關系緩和后,中國與美洲國家的外交聯(lián)系才得以加強,故C、D兩項錯誤。]圖示呈現(xiàn)以圖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年頭與新中國建交國家數(shù)目,命題方式敏捷,延長了思索空間,對審題提出了更高要求。[經典題·新情境考法借鑒]【考法示例】運用生活情境,隱性考查中美關系正?;?2024·江蘇高考·13)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回憶錄中指出:“中國和美國在七十年頭初謀求和解,這是世界環(huán)境所確定的。”當時的“世界環(huán)境”是()A.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變更了美蘇對峙格局B.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的沖突基本消退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已經出現(xiàn)D.中美蘇成為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力氣知情境:本題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回憶錄為生活情境,要求相識20世紀七十年頭的“世界環(huán)境”。明立意:從基辛格回憶錄的角度,主要考查史料實證和歷史說明等核心素養(yǎng)。抓關鍵:“七十年頭”是本題的關鍵信息,由此聯(lián)想到西歐經濟復興、日本崛起等。理思路:中國和美國為什么在“七十年頭”謀求和解?這就須要考慮“七十年頭”世界發(fā)生了什么,又產生了什么影響。結合該時間所對應的教材內容不難發(fā)覺,當時歐日崛起、不結盟運動發(fā)展、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等,這些反映的是世界的多極化趨勢。據以上綜合分析可知C項正確?!菊骖}體驗】中蘇關系惡化(2024·全國Ⅰ卷·31)1965年,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這種變更的外交背景是,我國()A.實現(xiàn)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正?;疊.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封鎖B[20世紀60年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舊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故A、D兩項錯誤;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比較少。20世紀50年頭后期至60年頭,由于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剛好調整外交政策,由“一邊倒”轉向反對以蘇聯(lián)為首的修正主義,借此緩解中國面臨的壓力,于是出現(xiàn)了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所占比重上升的狀況,故B項正確;全方位外交政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推行的,故C項錯誤。][模擬題·培素養(yǎng)仿真演練]1.(2024·茂名聯(lián)考)《人民日報》為了紀念抗戰(zhàn)成功10周年、20周年,先后刊登了專欄文章《蘇聯(lián)擊潰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意義》、《人民斗爭成功萬歲紀念中國人民抗戰(zhàn)成功二十周年》。這反映了中國當時()A.外交政策的轉變 B.安排體制的確立C.文化方針的變更 D.工作重心的轉移A[紀念抗戰(zhàn)成功10周年專欄文章強調戰(zhàn)勝日本是中國人民和蘇聯(lián)的功勞,反映了中蘇關系友好,外交上實行“一邊倒”政策。20周年專欄文章對蘇聯(lián)出兵和救濟未提,源于中蘇關系惡化,中國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由此可見中國當時外交政策的轉變,故A項正確;安排體制的確立與評價蘇聯(lián)對戰(zhàn)勝日本的貢獻無關,故B錯誤;文化方針的變更與評價蘇聯(lián)對戰(zhàn)勝日本的貢獻沒有干脆的因果關系,故C項錯誤;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不影響中蘇關系,故D項錯誤。]2.(2024·廣州質檢)1954年,毛澤東會見尼赫魯,闡述了中印等國擁有的共同點:都曾遭遇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他主見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爭,爭取長久的和平。毛澤東闡述的這個“共同點”及其談話精神()A.闡述了不結盟運動的基本內涵B.運用了求同存異的東方文化精髓C.起先了新中國的獨立自主外交D.體現(xiàn)了西方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思維B[依據材料可知,1954年毛澤東會見尼赫魯時闡述中印兩國擁有的共同點,并主見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爭、爭取長久和平,這些“共同點”的闡述體現(xiàn)了中印合作的基礎,運用了求同存異的東方文化精髓,故選B項;不結盟運動興起是在1961年,時間不符,解除A項;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興起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解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毛澤東闡述兩國的共同點,即兩國能夠合作的可能性,而西方的二元對立是一種“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對立方式,解除D項。]3.(2024·廣東適應性測試)下表是1955—1959年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統(tǒng)計表。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時間國家時間國家1955.08.01尼泊爾1958.08.25伊拉克1956.05.03埃及1958.11.01摩洛哥1956.08.01敘利亞1958.12.20阿爾及利亞1956.09.24也門1959.02.04蘇丹1957.02.07斯里蘭卡1959.10.04幾內亞1958.07.09柬埔寨--A.新中國的外交空間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國徹底放棄了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C.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意義巨大D.萬隆會議親密了中國與亞非國家關系D[從材料中1955—1959年中國與亞非等新興民族國家紛紛建交可知,體現(xiàn)的是1955年萬隆會議對中國與亞非國家外交發(fā)展的影響,故選D項;材料僅體現(xiàn)了中國與亞非等新興民族國家的建交,并沒有涉及中國與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等其他國家的外交狀況,不能表明中國的外交空間有了全方位的發(fā)展,解除A項;美國放棄對中國的外交孤立,起先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推動中美關系正?;?,解除B項;中國復原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解除C項。]4.萬隆會議重大的歷史性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會議一樣通過了《亞非會議最終公報》,其中經濟合作的決議強調促進亞非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迫切性,提出與會國在互利和相互敬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進行經濟合作。材料表明()A.不結盟運動的蓬勃發(fā)展B.反殖民斗爭取得階段性成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