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0_第1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0_第2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0_第3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0_第4頁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鞏固提升一、請為下面文段或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1.美與丑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答案: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參考譯文】楊朱路過宋國,宿于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兩個老婆,那個長得丑的受到寵愛,長得美的卻受到冷淡。楊朱問這是什么緣故。旅店的老板說:“美的自認為美,我就不覺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覺得她丑了?!睏钪毂銓λ膶W生說:“做賢德的事而拋棄自以為賢德的心理,到哪里會不受到贊美呢?”2.郢書燕說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答案: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緟⒖甲g文】郢國有一個人寫信給燕國的相國。他是在晚上寫的,燈光昏暗,于是對身邊舉燭的侍從說:“舉燭。”可是不小心把這句話寫到信里面去了。其實,“舉燭”并非寫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國的相國收到信,理解為:舉燭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選拔賢德的人來加以任用。燕國的相國于是告訴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來治理國家,國家因此得到治理。雖然這樣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來的意思?,F(xiàn)在的學者很多也是這樣的。3.知人善任鄭國將有諸侯之事①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應(yīng)對賓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注]①諸侯之事:諸侯之間的重大政治活動。答案: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應(yīng)對賓客。【參考譯文】鄭國將有諸侯之間重大政治活動的時候,子產(chǎn)就向子羽詢問四周鄰國所做的事情,并讓他多參加談判等交涉的活動。然后和裨諶一同乘車去到郊外,讓他謀劃怎樣做可行,怎樣做不行。然后把計劃告訴馮簡子,讓他參與決斷。一切準備妥當,就交給子太叔讓他去執(zhí)行,來應(yīng)對各國賓客。4.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參考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guī)律,是減少有余的補給不足的??墒巧鐣姆▌t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余的人。那么,誰能夠減少有余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顯示自己的賢能。5.鯉魚跳龍門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A.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B.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C.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D.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答案:D【參考譯文】龍門山,在黃河以東的地界。禹治洪水來到這里,把山從中鑿斷,成為一扇門的外形,大約有一里光景。河水從中間洶涌地流下,兩岸連車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無數(shù)黃顏色的鯉魚,從江海和河川爭先恐后游到龍門來。一年當中,能夠跳上龍門的,不過七十二尾。剛剛跳上龍門,就有云和雨伴隨,天火又從后面去燒它的尾巴。尾巴一燒掉,它就真的變成龍了。6.王戎死孝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shù)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敝傩墼缓蛵m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A.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B.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C.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D.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解析:本句的人名出現(xiàn)較多,大多作主語或賓語,如仲雄、和嶠、王戎,還有陛下這一稱呼,這些都是斷句的重要依據(jù)。答案:C【參考譯文】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王、和兩人都以孝著稱。此時王戎瘦得皮包骨頭,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和嶠則哀號哭泣,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晉武帝對劉仲雄說:“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嶠嗎?我聽說和嶠悲傷過度,這讓人很擔心。”劉仲雄回答道:“和嶠雖然極盡禮數(shù),但精神元氣并沒有受損;王戎雖然沒拘守禮法,卻因為哀傷過度已經(jīng)形銷骨立了。所以我認為和嶠是盡孝道而不毀生,王戎卻是以死去盡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擔心和嶠,應(yīng)該去為王戎擔心呀?!?.齊人說靖郭君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饼R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本腹蛞娭?挖叾M曰:“海大魚?!币蚍醋摺>唬骸翱陀杏诖?。”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自得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失齊,雖隆薛之城到于天,猶無益也?!本唬骸吧啤!蹦溯z城薛。(《戰(zhàn)國策·齊策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A.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自得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D.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自得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C.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自得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D.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自得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蔭/奚以薛為答案:A8.樹難去易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矣夫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答案: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矣/夫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參考譯文】楊樹,橫著栽它可以長,倒著栽也可以長,折斷它也可以長。但是如果讓十個人栽樹,一個人在后面拔,那么就沒有一棵樹可以成活生長了。以十人之多,栽容易生長的東西,卻不能夠勝過一個人的力量,什么原因呢?栽樹難而拔樹容易呀。二、用“/”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1.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答案: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2.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立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今吾是以泣答案: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立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今吾是以泣3.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yè)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quán)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答案: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yè)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quán)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緟⒖甲g文】世間的財富地位和名聲,如果是通過提高品行和修養(yǎng)所得來,那么就像生長著的漫山遍野的花草,自然會繁榮昌盛綿延不斷;如果是通過建立功業(yè)所換來,那么就像生長在花盆中的花草,便會因為遷移變動或者繁茂或者枯萎;如果是通過玩弄權(quán)術(shù)或依靠暴力得到,那么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因為沒有根基,花草就會很快枯萎。4.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_大_寒_硯_冰_堅_手_指_不_可_屈_伸_弗_之_怠_錄_畢_走_送_之_不_敢_稍_逾_約_以_是_人_多_以_書_假_余_余_因_得_遍_觀_群_書。答案: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三、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的畫線部分斷句。(限畫8處)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選自《隋書·經(jīng)籍志四》)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lǐng)會。首先,通讀文章,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有時可借助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由易到難,由大到小,層層劃分。答案:(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四、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諫曰非禮也公曰昔者吾與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今其孰能然吾失夫子則亡何禮之有哀盡而去?!蛾套哟呵铩ね馄隆反鸢福宏套铀?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諫曰/非禮也/公曰/昔者//吾與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今其孰能然/吾失夫子則亡/何禮之有/哀盡而去。五、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汝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取材于《莊子·至樂》)答案:汝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緟⒖甲g文】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從前一只海鳥落到魯國都城的郊外,魯國國君把海鳥迎接到朝堂里獻上美酒,演奏九韶之樂作為娛樂,用最高祭品牛羊豬作為膳食。海鳥卻眼花繚亂憂傷悲戚,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按照養(yǎng)活自己的辦法養(yǎng)鳥,不是按照養(yǎng)鳥的辦法養(yǎng)鳥啊。六、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變數(shù)也知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兇謂之命施兇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論·修本》)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變數(shù)也∕知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兇謂之命∕施兇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七、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中畫線部分斷句,不超過8處。太宗欲相陳普,或譖之曰:“普,山東學究,惟能讀《論語》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藝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上意釋然卒相之答案: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藝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上意釋然∕卒相之八、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論語·為政第二》)【注】①孟懿子,姓孟孫,名何忌。答案: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參考譯文】孟懿子向孔子問什么是孝??鬃诱f:“不要違背?!?之后),樊遲為孔子駕車時,孔子告訴他(這件事)說:孟懿子問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違背。樊遲問:“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來侍奉他們;當他們?nèi)ナ乐?,又要依禮來安葬及祭祀他們?!泵衔洳蚩鬃訂柺裁词切ⅲ鬃诱f:“讓做父母的只因為子女的疾病而擔心。”子游向孔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現(xiàn)在稱作的孝,是僅僅能供養(yǎng)父母就行了。至于狗和馬,也都會有人養(yǎng);如果內(nèi)心不敬,又用什么來區(qū)別這兩者?”子夏問孝,孔子說:“子女侍奉父母能經(jīng)常和顏悅色,是件難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勞;有好吃好喝的,讓父母享受,僅這樣做就能把它當成孝嗎?”九、閱讀材料,完成后面題目。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夫騷與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懷于三代之英而經(jīng)緯乎天人之際者也所遇皆窮固不能無感慨。而不學無識者流,且謂誹君謗主,不妨尊為文辭之宗焉,大義何由得明,心術(shù)何由得正乎?(選自章學誠《文史通義·史德》)(1)文中所稱的“騷與史”是指哪兩部著作?(2)這段文字批駁了“不學無識者流”的什么觀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夫騷與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懷于三代之英∕而經(jīng)緯乎天人之際者也∕所遇皆窮∕固不能無感慨。(1)《離騷》《史記》(2)騷與史(或“屈原司馬遷”)是文辭之宗?!緟⒖甲g文】《離騷》和《史記》堪稱千古以來最完美的文章,它們之所以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是因為(作者的)情懷直追夏商周三代的精英,并致力推究天道與人事的關(guān)系。但他們的遭遇都很困厄,自然不會沒有感慨。那些學問不專精又沒有見識的人,還認為《離騷》與《史記》雖然譏刺毀謗君主,并不妨礙它們被尊奉為文辭的宗師,(如此)《離騷》《史記》承載的大義怎么能夠得到彰顯,世道人心怎么才能得到端正呢?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處斷句。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_其_先_表_之_時_可_導_也_今_水_已_變_而_益_多_矣_荊_人_尚_猶_循_表_而_導_之_此_其_所_以_敗_也_今_世_之_主_法_先_王_之_法_也_,有似于此。答案: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參考譯文】楚國人想襲擊宋國,派人先在澭水里設(shè)立標記。澭水突然暴漲,楚國人不知道,順著標記夜間過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驚嚇的(驚呼聲)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樣。先前測量時,是可以渡水的;但大軍過河時,水位已漲高了,楚國人還是按照原來的標記渡水,這就是他們慘敗的原因。當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像這種情況。十、閱讀材料,完成后面題目。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辭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節(jié)選自鐘嶸《〈詩品〉序》)(1)《詩品》與劉勰的《》均為齊梁時的文學批評名著?!对姶笮颉分袑①x、比、興與合稱為“六義”。(2)選段最后一句話強調(diào)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5個字。答案: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1)文心雕龍風、雅、頌(2)賦和比、興要結(jié)合起來使用(相濟為用)【參考譯文】所以詩有三種表現(xiàn)方法:一叫“興”,二叫“比”,三叫“賦”。文辭已經(jīng)完了意思還有余,是“興”;借物來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寫事實,寫物而寓意于言,是賦。弘揚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斟酌地采用它們,用風骨來強化它,用文采來潤飾它,使得體味它的人余味無窮,聽到它的人動心不已,這是詩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專用比興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辭就滯澀。如果專用賦法,弊病在用意浮淺,用意浮淺,文辭就松散,(甚至于)嬉戲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辭沒有歸宿,就有蕪亂散漫的拖累了。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大_丈_夫_所_守_者_道_所_待_者_時_時_之_來_也_為_云_龍_為_風_鵬_勃_然_突_然_陳_力_以_出。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喻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故覽仆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