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運動的綜合應用課件_第1頁
牛頓運動的綜合應用課件_第2頁
牛頓運動的綜合應用課件_第3頁
牛頓運動的綜合應用課件_第4頁
牛頓運動的綜合應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1,PPT學習交流,2,PPT學習交流,3,PPT學習交流,4,PPT學習交流,5,PPT學習交流,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tài)的物體,其重力是否變化?物體處于超重還是失重,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否有關? 提示:處于超重和失重狀態(tài)的物體,其重力不變; 物體處于超重還是失重,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無關.只與加速度的方向有關.,6,PPT學習交流,7,PPT學習交流,連接體問題的處理方法 (1)整體法:連接體中各物體如果有共同的加速度,求加速度可把連接體作為一個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離法:如果要求連接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必須恰當?shù)馗綦x出其中一個物體或一部分物

2、體,對該物體或該部分物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8,PPT學習交流,1.(2011德州模擬)電梯內(nèi)的地板上豎直放置一根輕質(zhì)彈簧,彈簧上方有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當電梯靜止時彈簧被壓縮了x;當電梯運動時彈簧又被壓縮了x.試判斷電梯運動的可能情況是( ) A.以大小為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大小為2g的加速度減速上升 C.以大小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D.以大小為g的加速度減速下降,9,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D.物體靜止時,kxmg,當電梯運動時,取向上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得:2kxmgma,可求出:ag,方向豎直向上,因此電梯可能以大小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以大小為g的加速度減速

3、下降,故A、B均錯誤,C、D正確.,10,PPT學習交流,2.(2011廣州模擬)在2009年第11屆全運會上,福建女選手鄭幸娟以“背越式”成功地跳過了1.95 m的高度,成為全國冠軍,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下落過程中她處于失重狀態(tài) B.起跳以后上升過程她處于超重狀態(tài) C.起跳時地面對她的支持力等于她對地面的壓力 D.起跳時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大于她對地面的壓力,11,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C.無論是上升過程還是下落過程,運動員的加速度始終向下,所以她處于失重狀態(tài),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起跳時地面對她的支持力與她對地面的壓力為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應相等,C項

4、正確,D項錯誤.,12,PPT學習交流,3.從正在加速上升的氣球上落下一個物體,在物體剛離開氣球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向下做自由落體運動 B.物體向上運動,加速度向上 C.物體向上運動,加速度向下 D.物體向上還是向下運動,要看物體離開氣球時的速度 【解析】選C.剛離開氣球瞬間,物體由于慣性保持向上的速度,但由于合外力向下,故加速度方向向下.,13,PPT學習交流,4.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月球表面:沒有空氣;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的1/6;沒有磁場.若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時釋放氫氣球和鉛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qū)υ虑虻挠绊?,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氫氣球和鉛球都處于超重狀

5、態(tài) B.氫氣球?qū)⒓铀偕仙?,鉛球加速下落 C.氫氣球和鉛球都將下落,但鉛球先落到地面 D.氫氣球和鉛球都將下落,且同時落地 【解析】選D.沒有空氣,說明物體不受浮力,B選項錯. 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的1/6,說明物體要下落且同時落地,D選項對.,14,PPT學習交流,5.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5 kg的斜 面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體與地 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10.5,斜面 高度為h0.45 m,斜面體右側(cè)豎直 面與小物塊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0.8,小物塊的質(zhì)量為m 1 kg,起初小物塊在斜面的豎直面上的最高點.現(xiàn)在從靜止開始在M上作用一水平恒力F,并且同時釋放m,取g10 m/s2,設小物塊與斜面間最大

6、靜摩擦力等于它們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問:,15,PPT學習交流,(1)要使M、m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至少多大? (2)此過程中水平恒力至少為多少? 【解析】(1)以m為研究對象,豎直方向有: mg-Ff0 水平方向有:FNma 又Ff2FN 得:a12.5 m/s2.,16,PPT學習交流,(2)以小物塊和斜面體為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1(Mm)g(Mm)a 水平恒力至少為:F105 N. 答案:(1)12.5 m/s2 (2)105 N,17,PPT學習交流,18,PPT學習交流,一、對超重、失重問題的理解 1.盡管物體的加速度不是豎直方

7、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體就會出現(xiàn)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當ay方向豎直向上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當ay方向豎直向下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 2.盡管整體沒有豎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體的一部分具有豎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體也會出現(xiàn)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19,PPT學習交流,3.超重并不是說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說重力減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說重力完全消失了.在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時,物體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發(fā)生變化,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發(fā)生變化. 4.在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chǎn)生向下的壓

8、強等.,20,PPT學習交流,(1)發(fā)生超、失重現(xiàn)象時,并不是物體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而是視重發(fā)生了變化. (2)物體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發(fā)生超、失重現(xiàn)象的物體的質(zhì)量和豎直方向的加速度共同決定的,其大小等于ma.,21,PPT學習交流,【例證1】(16分)為了測量某住宅大樓每層的平均高度(層高)及電梯的運行情況,甲、乙兩位同學在一樓電梯內(nèi)用電子體重計及秒表進行了以下實驗:質(zhì)量m50 kg的甲同學站在體重計上,乙同學記錄電梯從地面一樓到頂層的過程中,體重計的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并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象.已知t0時,電梯靜止不動,從電梯內(nèi)樓層按鈕上獲知該大樓共19層.求:,22,PPT學習交流,(1

9、)電梯啟動和制動時的加速度大小. (2)該大樓的層高. 【解題指導】解答該題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從圖象中提煉解題信息:力的大小和作用時間. (2)可以采用運動學公式或v-t圖象確定該大樓的層高.,23,PPT學習交流,【自主解答】(1)對于啟動狀態(tài)有:F1mgma1 (2分) 得:a12 m/s2 (1分) 對于制動狀態(tài)有:mgF3ma2 (2分) 得:a22 m/s2. (1分) (2)電梯勻速運動的速度 va1t121 m/s2 m/s (2分) 從圖中讀得電梯勻速上升的時間t226 s (1分) 電梯運行的總時間t28 s (1分),24,PPT學習交流,電梯運行的v-t圖象如圖所

10、示, (2分) 所以總位移 (2分) 層高 (2分) 答案:(1)2 m/s2 2 m/s2 (2)3 m,25,PPT學習交流,【變式訓練】(2011鄭州模擬)在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的電梯里,某同學把一測量加速度的小探頭(重力不計)固定在一個質(zhì)量為1 kg的手提包上進入電梯,到達某一樓層后停止.該同學將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后列在下表中:,26,PPT學習交流,為此,該同學在計算機上畫出了很多圖象,請你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和所學知識判斷如圖所示的圖象(設F為手提包受到的拉力,取g=9.8 m/s2)中正確的是( ),27,PPT學習交流,A. B. C. D.,28,PPT學習交流,【解析】選B.由題意

11、可知,電梯在14 s內(nèi)一直向上運動,位 移x一直增大,故錯誤;前3 s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最后 3 s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不隨時間改變,故錯 誤,正確;由F1-mg=ma1,F1=m(g+a1)=10.2 N,中間8 s內(nèi), F2=mg=9.8 N,最后3 s內(nèi),F(xiàn)3-mg=ma2,F3=m(g+a2)=9.4 N, 故正確,故B項正確,A、C、D項錯誤.,29,PPT學習交流,二、整體法與隔離法的選取原則 1.隔離法的選取原則:若連接體或關聯(lián)體內(nèi)各物體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統(tǒng)內(nèi)兩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就需要把物體從系統(tǒng)中隔離出來,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整體法的選取原則:

12、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來分析整體受到的外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0,PPT學習交流,3.整體法、隔離法交替運用原則:若連接體內(nèi)各物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可以先用整體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離法選取合適的研究對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體求加速度,后隔離求內(nèi)力”. 4.涉及隔離法與整體法的具體問題 (1)涉及滑輪的問題,若要求繩的拉力,一般都必須采用隔離法.若繩跨過定滑輪,連接的兩物體雖然加速度方向不同,但大小相同.,31,PPT學習交流,(2)固定斜面上的連接體問題.這

13、類問題一般多是連接體(系統(tǒng))各物體保持相對靜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題時,一般采用先整體、后隔離的方法.建立坐標系時也要考慮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則,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體(或稱為劈形物體、楔形物體)與在斜面體上物體組成的連接體(系統(tǒng))的問題.當物體具有加速度,而斜面體靜止的情況,解題時一般采用隔離法分析.,32,PPT學習交流,【例證2】(13分)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疊放著一質(zhì)量為mA=2.0 kg的薄木板A和質(zhì)量為mB=3 kg的金屬塊B.A的長度L=2.0 m.B上有輕線繞過定滑輪與質(zhì)量為mC=1.0 kg的物塊C相連.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10

14、,最大靜摩擦力可視為等于滑動摩擦力.忽略滑輪質(zhì)量及與軸間的摩擦.起始時令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繩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如圖),然后放手,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后B從 A的右端脫離(設 A的右端距滑輪足夠遠)(取g=10 m/s2).,33,PPT學習交流,【解題指導】由題圖可知:(1)B、C應作為一個整體求其加速度;A單獨求其加速度.(2)要求“B從 A的右端脫離”,則B與A的相對位移應為L. 【自主解答】以桌面為參考系,令aA表示A的加速度,aB表示B、C的加速度,xA和xB分別表示 t時間內(nèi)A和B移動的距離,則由牛頓定律和勻加速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34,PPT學習交流,以B、C為研究對象 mCg-

15、mBg=(mC+mB)aB (3分) 以A為研究對象:mBg=mAaA (2分) 則由xB= aBt2 (2分) xA= aAt2 (2分) xB-xA=L (2分) 由以上各式,代入數(shù)值,可得t=4.0 s (2分) 答案:4.0 s,35,PPT學習交流,【規(guī)律方法】多物體運動問題的處理思路 研究對象涉及到多個物體,考點往往涉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牛頓運動定律、受力分析、摩擦力等多個知識點,綜合性較強,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力和運動的關系問題.此類試題歷來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可以有效地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解決該類問題的關鍵是:(1)弄清各個物體之間哪些屬于連接體,哪些物體應該單

16、獨分析;(2)分別確定出它們的加速度;(3)尋找物體間的位移關系,一般位移關系是聯(lián)系物體運動的紐帶.,36,PPT學習交流,【變式訓練】在一根繩子下面串聯(lián)著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的質(zhì)量比下面小球的質(zhì)量大,當手提著繩的端點O并使兩球沿水平方向一起做勻加速運動時(空氣阻力不計),則圖中正確的是( ),37,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 設上面一段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為,下面一段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先 把M、m看做一個整體,對整體分析可知受到重 力和上段繩的拉力,如圖所示,則由牛頓第二 定律知: F合(mM)gtan (Mm)a 得:agtan 以m為研究對象,則有:mgtan ma,其中

17、aa,所以tan tan ,即,故選項A正確.,38,PPT學習交流,【例證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板,靜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個質(zhì)量為m、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左端沖上木板.從物塊沖上木板到物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的過程中,物塊和木板的v-t圖象分別如圖中的折線acd和bcd所示,a、b、c、d點的坐標為a(0,10)、b(0,0)、c(4,4)、d(12,0).根據(jù)v-t圖象,求:,39,PPT學習交流,(1)物塊沖上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達相同速度后一起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3; (2)物塊質(zhì)量m與木板質(zhì)

18、量M之比; (3)物塊相對木板滑行的距離x.,40,PPT學習交流,【標準解答】(1)由v-t圖象可求出物塊沖上木板做勻減速直 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1 m/s21.5 m/s2,木板開始 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 m/s21 m/s2,達 到同速后一起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3 m/s2 0.5 m/s2. (2)對物塊m沖上木板減速階段:1mgma1 對木板M向前加速階段:1mg2(mM)gMa2, 物塊和木板達到共同速度后向前減速階段: 2(mM)g(Mm)a3 以上三式聯(lián)立可得:,41,PPT學習交流,(3)由v-t圖可以看出,物塊相對于木板滑行的距離x對應 圖中abc的面積,故

19、x104 m20 m 答案:(1)1.5 m/s2 1 m/s2 0.5 m/s2 (2)32 (3)20 m,42,PPT學習交流,43,PPT學習交流,對物體的受力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不準導致錯誤 有一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以2 m/s的速度勻速運動,現(xiàn)將一物體輕輕放在傳送帶上,若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則傳送帶將該物體傳送10 m的距離所需時間為多少?,44,PPT學習交流,【易錯分析】在解答本題時易犯錯誤具體分析如下:,45,PPT學習交流,46,PPT學習交流,【正確解答】以傳送帶上輕放物體為研究對象,如圖所示.在豎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動摩擦力,做v0=0的勻加速運

20、動.,47,PPT學習交流,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 = ma知 水平方向:Ff = ma 豎直方向:FNmg = 0 Ff=FN 由式解得a =5 m/s2 設經(jīng)時間t1,物體速度達到傳送帶的速度,據(jù)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解得t1= 0.4 s,時間t1內(nèi)物體的位移 0.4 m10 m,48,PPT學習交流,物體位移為0.4 m時,物體的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相同,此后,開始做勻速運動x2=v2t2 因為x2=xx1=10 m-0.4 m=9.6 m,v2=2 m/s 代入式得t2=4.8 s 則傳送10 m所需時間為t=0.4 s4.8 s=5.2 s. 正確答案:5.2 s,49

21、,PPT學習交流,50,PPT學習交流,1.(2010海南高考)如圖所示,木箱內(nèi)有 一豎直放置的彈簧,彈簧上方有一物塊: 木箱靜止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且物塊壓在 箱頂上.若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物塊對箱頂 剛好無壓力,則在此段時間內(nèi),木箱的運 動狀態(tài)可能為( )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減速上升 D.減速下降,51,PPT學習交流,【解析】選B、D.木箱靜止時物塊對箱頂有壓力,則物塊受到箱頂向下的壓力,當物塊對箱頂剛好無壓力時,表明系統(tǒng)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所以木箱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為減速下降或加速上升,故B、D正確.,52,PPT學習交流,2.(2011泰州模擬)如圖甲所示,兩物體A、B疊放在

22、光滑水平面上,對物體A施加一水平力F,F(xiàn)-t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兩物體在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則 ( ),53,PPT學習交流,A.兩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兩物體沿直線做往復運動 C.B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始終與力F的方向相同 D.t2 s到t3 s這段時間內(nèi)兩物體間的摩擦力逐漸增大,54,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D.由于兩物體在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則有F(mAmB)a,對B有FfmBa,由F-t圖象可知,F(xiàn)隨時間變化,則a隨時間變化,A項錯,C項正確;A、B先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變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然后做加速度增大的

23、變減速運動,再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減速運動至速度為0,整個過程中運動方向不變,B項錯;2 s3 s的時間內(nèi),F(xiàn)逐漸增大,a增大,F(xiàn)f增大,D項正確.,55,PPT學習交流,3.(2011湛江模擬)一根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長繩AB,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繩內(nèi)距A端x處的張力FT與x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 ) A.水平外力F6 N B.繩子的質(zhì)量m3 kg C.繩子的長度l2 m D.繩子的加速度a2 m/s2,56,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C.取x0,對A端進行受力分析,F(xiàn)FTma,又A端質(zhì)量趨近于零,則FFT6 N,A正確;由于不知繩子的加速度,其質(zhì)量

24、也無法得知,B、D均錯誤;由題圖知繩長度為2 m,C正確.,57,PPT學習交流,4.(2011廣州模擬)一斜面固定在水 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質(zhì) 量為m的物體,可使它勻速向上滑動, 如圖所示,若改用大小為3F的力,仍 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該物體,讓物體從底部由靜止開始運動、已知斜面長為L,物體的大小可以忽略,求: (1)在3F力的作用下,物體到達斜面頂端時的速度; (2)要使物體能夠到達斜面頂端,3F力作用的時間至少多長?,58,PPT學習交流,【解析】(1)設斜面傾角為,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Ff.當用F的拉力時,物體勻速運動,有 F-mgsin-Ff=0 當用3F的拉力時,物體的加速度

25、為a,到達頂端時的速度為v, 由牛頓第二定律 3F-mgsin-Ff=ma v2-0=2aL 由式解得,59,PPT學習交流,(2)設3F的拉力至少作用t時間,撤去拉力后加速度為a,還能滑行t時間,撤去拉力后有 mgsin+Ff=ma at2+ at2=L 由式得a=2a,又由速度關系 at-at=0,得t=2t 解得 答案:,60,PPT學習交流,5.(2011福州模擬)在研究摩擦力特點的實驗中,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如圖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塊,拉力從0開始逐漸增大.分別用力傳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計算機繪制出摩擦力Ff隨拉力F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木塊質(zhì)量為0.

26、78 kg,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sin370.60,cos370.80.,61,PPT學習交流,(1)求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若將實驗中的長木板與水平方向成37角放置,將 木塊置于其上,在平行于木板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 2.0 m/s2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向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如圖 丙所示.求拉力應為多大? 【解析】(1)由題圖乙知,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為 3.12 N,而FfFNmg 所以,62,PPT學習交流,(2)木塊受力如圖所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mgsinFfma FfFNmgcos 聯(lián)立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8.7 N. 答案:(1)0.4 (2)8

27、.7 N,63,PPT學習交流,64,PPT學習交流,一、選擇題(本題共10 小題,每題7分,至少一個答案正確,選不全得4分,共70分) 1.某人在地面上用彈簧測力計 稱得其體重為490 N,他將彈簧 測力計移至電梯內(nèi)稱其體重,t0 至t3時間段內(nèi),彈簧測力計的示 數(shù)如圖所示,電梯運行的v-t圖可能是(取電梯向上運動的方向為正)( ),65,PPT學習交流,66,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D.由題意可知人的重力為490 N,t0t1時間內(nèi),視重為440 N,人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應向上減速或向下加速運動,故B、C錯.t1t2時間內(nèi),視重為490 N, a=0,勻速運動或靜止.t2t3時間

28、內(nèi),視重為540 N,人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應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故A、D均有可能.,67,PPT學習交流,2.(2011長沙模擬)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質(zhì)量分別為m、2m和3m的三個木塊,其中質(zhì)量為2m和3m的木塊間用一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輕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FT.現(xiàn)用水平拉力F拉質(zhì)量為3m的木塊,使三個木塊以同一加速度運動,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zhì)量為2m的木塊受到四個力的作用 B.當F逐漸增大到FT時,輕繩剛好被拉斷 C.當F逐漸增大到1.5FT時,輕繩還不會被拉斷 D.輕繩剛要被拉斷時,質(zhì)量為m和2m的木塊間的摩擦力為,68,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對三個木塊組成

29、的整體,F(xiàn)=(m+2m+3m)a,設輕 繩的拉力恰好為FT,則有:FT=(m+2m)a,以上兩式聯(lián)立可 得,此時F=2FT,即當F=2FT時輕繩剛要被拉斷,B錯誤,C正 確;對m分析,由Ff=ma可得:Ff= FT,D錯誤;此過程中, 質(zhì)量為2m的木塊受重力、地面支持力、m對它的壓力和摩擦 力以及輕繩的拉力FT五個力作用,故A錯誤.,69,PPT學習交流,3.(2011梅州模擬)2009年當?shù)貢r 間9月23日,在位于印度安得拉邦斯 里赫里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 中心,一枚PSLVC14型極地衛(wèi)星運 載火箭攜帶七顆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成 功實現(xiàn)“一箭七星”發(fā)射,相關圖片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30、 ) A.火箭發(fā)射時,噴出的高速氣流對火箭的作用力大于火箭對氣流的作用力 B.發(fā)射初期,火箭處于超重狀態(tài),但它受到的重力卻越來越小,70,PPT學習交流,C.高溫高壓燃氣從火箭尾部噴出時對火箭的作用力與火箭對燃氣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發(fā)射的七顆衛(wèi)星進入軌道正常運轉(zhuǎn)后,均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解析】選A.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A錯誤;火箭發(fā)射初期,因為火箭向上加速運動,故處于超重狀態(tài),隨著火箭距地越來越遠,所受的重力也越來越小,B正確;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可知C正確;衛(wèi)星進入軌道正常運轉(zhuǎn)后,所受的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此時各衛(wèi)星均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D正確.,71,PPT學習交流,4.(

31、2011南通模擬)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長平板車放在光 滑的傾角為的斜面上,車上站著一質(zhì)量為m的人,若要平 板車靜止在斜面上,車上的人必須( ) A.勻速向下奔跑 B.以加速度a 向下加速奔跑 C.以加速度a(1 )gsin向下加速 奔跑 D.以加速度a(1 )gsin向上加速奔跑,72,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以車為研究對象,在平 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 坐標系,如圖所示.因為車靜止不動, 即兩個方向上合力都為零, x方向: FfMgsin0,所以摩擦力(人對車) 沿斜面向上,大小等于Mgsin,故人 受車的作用力沿斜面向下.,73,PPT學習交流,以人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所

32、示.則 有Ffmgsinma FfFf 所以a(1 )gsin, 故C正確.,74,PPT學習交流,5.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分 別為m12 kg、m23 kg 的物體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間用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連接.兩個大小分別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別作用在m1、m2上,則( )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10 N 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50 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間,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間,m1的加速度不變,75,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設彈簧的彈力為F,加速度為a.對系統(tǒng):F1F2(m1m2)a,對m1:F1Fm1a,聯(lián)立兩式解得:a 2 m/s2

33、,F(xiàn)26 N,故A、B均錯;在突然撤去F2的瞬間,由于彈簧測力計兩端都有物體,而物體的位移不能發(fā)生突變,所以彈簧的長度在撤去F2的瞬間沒有變化,彈簧上的彈力不變,故C項正確;若突然撤去F1,物體m1的合外力方向向左,而沒撤去F1時合外力方向向右,所以m1的加速度發(fā)生變化,故D項錯誤.,76,PPT學習交流,6.如圖所示,物體B放在物體A上,A、B的上下表面均與斜面平行.當兩物體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慣性沿光滑固定的斜面C向上做勻減速運動時( )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D.A、B之間是否存在摩擦力取決于A、B表面的性質(zhì),77

34、,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由于物體A、B在光滑斜面上做勻減速運動,整體的加速度應該是gsin ,這正好是各自沿平行斜面方向運動時的加速度,故A、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否則A、B不會一起運動.故選項C正確.,78,PPT學習交流,7.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外殼質(zhì)量為m0,彈簧及 掛鉤的質(zhì)量忽略不計,掛鉤吊著一質(zhì)量為m的重物. 現(xiàn)用一方向豎直向上的外力F拉著彈簧測力計,使 其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 A.mg B.F C. D.,79,PPT學習交流,【解析】選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彈簧的彈力,設為F.先將彈簧測力計和重物看成一個整體,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F(mm0)g

35、(mm0)a 然后以重物為研究對象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Fmgma 取立兩式可得:F ,故選項C正確.,80,PPT學習交流,8.為訓練宇航員能在失重狀態(tài)下工作和生活,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失重的環(huán)境.在地球表面附近,當飛機模擬某些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時,就可以在飛機座艙內(nèi)實現(xiàn)短時間的完全失重狀態(tài).現(xiàn)要求一架飛機在豎直方向速度大小為v1=500 m/s時進入失重狀態(tài)試驗,在豎直方向速度大小為v2=1 000 m/s 時退出失重狀態(tài)試驗.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飛機可能要模擬豎直上拋運動 B.飛機需要模擬向上加速運動 C.完全失重狀態(tài)的時間可能是150 s D.完全失

36、重狀態(tài)的時間可能是30 s,81,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C.當飛機做加速度的大小為重力加速度g、加速度的方向為豎直向下的運動時,座艙內(nèi)的試驗者便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這種運動可以是飛機模擬無阻力的豎直下拋運動或豎直上拋運動,所以A對、B錯誤;如果是豎直上拋運動,可計算出時間是150 s,如果是豎直下拋運動可計算出時間是50 s,因此可得C正確,D錯誤.,82,PPT學習交流,9.(2011鄭州模擬)如圖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分別為m和M(mM12)的物塊A、B用輕彈簧相連,兩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當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兩物塊共同向右加速運動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1.當用同

37、樣大小的力F豎直加速提升兩物塊時(如圖乙所示),彈簧的伸長量為x2,則x1x2等于( ) A.11 B.12 C.21 D.23,83,PPT學習交流,【解題提示】先對甲、乙兩種情況進行整體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別列出方程,再分別對甲、乙兩種情況中的A進行分析,列出方程.,84,PPT學習交流,【解析】選A.水平放置時,F(xiàn)(mM)g(Mm)a1,kx1 mgma1,可得x1 ;豎直放置時:F(mM)g (Mm)a2,kx2mgma2,解得x2 ,故x1x2 11,A正確.,85,PPT學習交流,10.(2011池州模擬)某大型游樂 場內(nèi)的新型滑梯可以等效為如圖所 示的物理模型,一個小朋友在AB段 的動摩擦因數(shù)1tan,他從A點開始下滑,滑到C點恰好靜止,整個過程中滑梯保持靜止狀態(tài).則該小朋友從斜面頂端A點滑到底端C點的過程中( ) A.地面對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B.地面對滑梯始終無摩擦力作用 C.地面對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終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總重力的大小,86,PPT學習交流,D.地面對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大于、后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總重力的大小 【解析】選A.小朋友在AB段沿滑梯向下勻加速下滑,在BC段向下勻減速下滑,因此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