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4)_第1頁
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4)_第2頁
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4)_第3頁
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4)_第4頁
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八下歷史第五單元第17課,課標要求: 了解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美、中日建交等史實,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方位外交的成就。,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和圖說歷史,能說出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基礎史實。(重點) 2、通過研讀材料,分析中美建交的原因。(難點) 3、通過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知道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第一步 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時間:,會議:,意義:,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聯(lián)合國國徽,喬的笑,第二步 中美建交,由敵

2、對走向緩和、正?;?材料一: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嚴令美國代表團:不準任何人與中國代表握手。 材料二: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專機在北京機場徐徐降落,當尼克松走下舷梯,在離地面還有三四個臺階的時候,就向前來歡迎的周恩來伸出了手。,從20世紀50年代的拒絕握手到20世紀70年代的主動握手反映中美關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中美關系正常化-四大步,中美關系正?;臉酥?試探之旅,旋風之旅,破冰之旅,“乒乓外交”1971.4,基辛格秘密訪華,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7,1972.2,影響: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聯(lián)合公報,材料一:70年代美國還深陷在

3、越南戰(zhàn)爭之中;西歐日本的崛起削弱了二戰(zhàn)后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在這一階段的美蘇爭霸中,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 -改編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當代史,問題思考:中美關系正?;脑颍?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見,認為現(xiàn)在已有五個世界實力中心西歐、日本、中國、蘇聯(lián)和美國,將成為決定未來的中心。 摘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材料三: 1969年3月2日,中國和蘇聯(lián)邊防部隊在烏蘇里江珍寶島上發(fā)生沖突。在珍寶島沖突中,雙方都動用了正規(guī)軍,尤其是蘇方甚至動用了火力強大的“冰雹”式火箭裝置。最終,中國軍隊獲得勝利。之后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正式破裂。,1、70年代美國處于美蘇爭霸劣勢,為應對來自蘇聯(lián)

4、的嚴重威脅。,2、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形勢發(fā)生變化。,3、中蘇關系破裂,中國需要進行戰(zhàn)略轉變。,“過去的時間我們曾是敵人,今天我們還有巨大的分歧。而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的講話,從上述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當中,可以看出: 國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什么?,國家利益,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中美聯(lián)合公報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臺灣問題,解惑釋疑,第三步 中日建交,時間

5、,事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全方位外交,外交政策:,外交舉措:,周邊是首要,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 大國是關鍵, 多邊是舞臺。,繼續(xù)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格局,1.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家實力),2.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 共處五項原則。(外交政策),3. 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 發(fā)展的總趨勢。(國際環(huán)境),測 試 鞏 固,3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