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科技課件.ppt_第1頁
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科技課件.ppt_第2頁
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科技課件.ppt_第3頁
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科技課件.ppt_第4頁
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科技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文俊吳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 吳文俊院士是有名的數學家,他的研究涉及數學的很多領域。 其主要成果是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領域。 出生于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袁隆平1930年。 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 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業(yè)教育和雜交水稻的研究。 1980-1981年赴美接受國際水稻研究所的技術指導。 1982年擔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小組副組長。 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選王選,1937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 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修訂算數學專業(yè)(本科)。 現任北京大學計

2、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1919年9月出生于北京市,1948年獲得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黃昆在固體物理學的幾個領域做了開拓性的工作。 2002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金怡濃于1929年生于天津,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機系,1956年大學畢業(yè)不久的金怡濃和青年學子們被派往蘇聯科學院精密機械和計算機技術研究所進修學習。 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東生于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遼寧省。 1942年畢業(yè)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

3、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 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永志1932年出生于遼寧省昌圖縣。 1952年考上清華大學航空系,1961年畢業(yè)于莫斯科航空學院導彈設置修訂專業(yè),1992年當選國際宇宙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第一院士,2006年當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山東淄博人。 1951年畢業(yè)于山東農學院。 現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發(fā)育所研究員、植物細胞和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振聲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原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長。 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明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專家。 四川成都人。 1946年從中央大學化學系畢

4、業(yè)。 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1993年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4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7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吳征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國際知名植物學家、植物區(qū)系研究權威人士,從事植物科學研究已有60多年,專業(yè)從事植物分類地理學和藥用植物學。 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 2008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忠誠于195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醫(yī)學院。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 50年代,在中國開展腦血管造影新技術,提高顱內病變的確診率,1965年出版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業(yè)書籍。 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徐光憲萩名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

5、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紹興上虞市,1944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化學系,曾擔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 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葉篤正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學術巨匠之一,為研究全球變化、大氣環(huán)流和氣候變化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重大創(chuàng)新貢獻,在全球變化領域提出了新的體系創(chuàng)新。 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福建省清人。 肝膽外科專家。 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60年代第一次實施簡便安全的肝外科手術新療法間歇肛門切斷肝切除法,成功實施了中肝葉切除術。 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谷超豪蕭名數學家。1926年5月出生

6、于浙江溫州,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現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遼寧省瓦房店市人。 195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yè)于索尤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修訂飛機專業(yè)。 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師昌緒金屬學和材料科學專家。 1920年出生,河北省徐水縣出身。 1945年畢業(yè)于國立西北工學院,獲國家級獎10項、光華工程科學技術獎、國際實用材料創(chuàng)新獎等。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王振義。 1924年出生,

7、江蘇興化人。 1948年畢業(yè)于上海震旦大學醫(yī)學部,取得博士學位。 1992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謝家麟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 生于1920年,60年代初開發(fā)了中國脂肪沖擊電力最大的速度控制器和能夠向中國最早的高能量發(fā)展的30MeV電子束加速器。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良龍建筑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者、教育家。 我1922年出生在南京。 1944年畢業(yè)于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1946年協(xié)助梁思成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爆炸力學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之一、萩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

8、和中國工程院士鄭哲敏、中國早期警戒機事業(yè)開拓者和創(chuàng)始人、萩名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士王小謨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鄭哲敏院士1924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 194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機械工學系,1948-1952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機械工學系學習,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從1955年回國到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擔任現在的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被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哲敏是國際萩名力學家,中國爆炸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先驅之一,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組織者和領導人之

9、一。 急速發(fā)展的現代技術,誰知道的比較多? 你知道什么樣的技術新聞? 用你所知道的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名詞來說,看看誰知道,比較一下吧?;ヂ摼W、多媒體、轉基因、DNA、克隆、航天飛機、宇宙飛船、照相機、蓬勃發(fā)展的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的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在世界上蓬勃發(fā)展,展示了人類從工業(yè)社會到信息社會的歷史活動:孟杰的姐姐在香港讀大學,孟杰想和姐姐交流,你認為可以采用什么樣的通信方式(至少寫三種),寫信,打電話,發(fā)郵件,聊天視頻聊天可視電話, 內容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圖像技術顯示技術,趨勢:數字化、高速化、網絡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說到您身邊的信息產品,它

10、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便利,收藏發(fā)現、視頻會議、在線研究二急速崛起的生命科學、生活劇場,很多日子沒見到老兄弟倆相遇了。其中一人查出心臟病,不禁感慨:腎臟壞了可以換腎臟,肝臟壞了可以換肝臟,心臟壞了怎么辦?他的心里充滿了對生活的無能、現代人的煩惱、不可思議的想法。 如果你是醫(yī)學小博士,提出你最好的治療方案,視野聚焦,在人體健康方面,知道生命科學應用于其他哪些領域,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學、轉基因食品、克隆動物、巖娃牛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栽培面積約23億畝,水稻栽培總面積每年全國增產的糧食超過200億公斤,可以養(yǎng)活6000萬人口。 小組研究:生命科學對人類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對促進人口與健康、農

11、業(yè)高新技術、生態(tài)環(huán)境、食品與化工等領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自主探索合作討論,到1961年4月,蘇聯成功發(fā)射了“東方”號載人飛船。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計劃成功的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州5號載人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 楊利偉: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神州6號載人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 (費俊龍,聶海勝) 2008年9月25日,中國神州7號載人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2010年中國將發(fā)射“天宮一號”,2011年11月1日發(fā)射神州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2012年6月16日發(fā)射神舟九號(景海鵬、劉旺、女宇航員劉洋)9 2020年中國首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北斗導航衛(wèi)星、資源調查、空間往返、空間利用和空間控制任務,可以為聯合作戰(zhàn)提供偵察、監(jiān)視、通信、定位,2010年4月美國X-37B無人航天戰(zhàn)斗機首次試飛,國際空間站、 小組討論: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