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以及碳的化學性質_第1頁
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以及碳的化學性質_第2頁
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以及碳的化學性質_第3頁
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以及碳的化學性質_第4頁
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以及碳的化學性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參照鉆石,石墨,碳60,課題1鉆石,石墨和C60,自學提示,教材P114P117,同種元素構成的物質必定是單體嗎? 為什么? 請舉個例子。 鉆石、石墨和C60是同一種物質嗎? 3 .純金剛石有什么物理性質? 什么用途? 4 .石墨有什么物理性質? 什么用途? 在這些用途中表現(xiàn)出了什么樣的性質? 木炭、焦炭、活性炭、碳黑是單體嗎? 這些是由什么構成的? 木炭和活性炭有什么樣的結構?根據P115實驗7-1,觀察到了什么樣的現(xiàn)象? 這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質?在這種性質中,木炭、活性炭哪個能力更強? 木炭活性炭有什么用途?7. C60由什么構成? 鉆石,和石墨的構成一

2、樣嗎? C60正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8 .觀察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圖,它們的物理性質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通過9.3、4、7、8問,能得出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嗎?請用適當?shù)恼Z言填空。 10 .石墨能制造鉆石嗎? 這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學習目標:了解金剛石、石墨和C60的微觀結構、物理性質和用途。 學習要點: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學習難點:鉆石、石墨與C60微觀構成的對比。 為什么自學提示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體? 請舉個例子。 由同種元素構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由同一元素構成的純粹的物質被稱為單質,同一元素有時形成2種以上的單體,因此由同

3、一元素構成的物質可以是單質(純粹的物質),也可以是由幾種單體構成的混合物。 例如,金剛石、石墨、C60不是同一物質,而是由碳元素構成的3種不同的碳單體。 鉆石、石墨和C60是同一種物質嗎? 由同一元素構成的物質可以是單質(純物),也可以是由幾種單質構成的混合物。 例如,物理性質:金剛石為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硬度大。 用途:切玻璃,切大理石,制作鉆頭和金剛石等。 自學提示3 .純粹的鉆石有什么物理性質? 什么用途? 純金剛石是無色透明的,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仔細想想閃亮的裝飾品金剛石、金剛石、含雜質的金剛石是顏色、金剛石裝飾品、金剛石、硬度成為金剛石最重要的性質。 利用這個性質,可以

4、用金剛石畫玻璃。 金剛石可用于大理石的切割和硬金屬的加工等。 碳的單質,1 .金剛石氣高華麗的碳單質,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折射率2.42,具有強的分散性。 仔細考慮之后,變成了裝飾品的鉆石。 拉玻璃,切大理石,加工硬金屬,用安裝在挖掘機上的鉆頭挖掘硬巖層。 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 石墨的物性:石墨為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細鱗片狀固體,柔軟,熔點高,導電性好,潤滑性好。 石墨用途:可做電車滑塊、鉛筆芯、電極等。 自學提示4 .石墨有什么物理性質? 什么用途? 在這些用途中表現(xiàn)出了什么樣的性質? 石墨、石墨有深灰色的金屬光澤,是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 石墨是最軟的礦物之一,石墨的

5、用途,鉛筆芯是石墨和粘土粉末的混合物。 石墨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可以作為電極使用。 石墨耐高溫,可以作為坩堝熔制金屬。 電車頂部的2根導電桿與電線接觸的地方分別安裝石墨制的滑塊,保證行駛時的供電。 為什么用石墨做滑塊呢? 石墨的潤滑性、導電性和熔點都很高。 木炭、焦炭、活性炭、碳黑是單體嗎? 自學表明,這是由石墨的微小結晶和少量雜質構成的混合物。比較碳和碳的不同,“碳”、“碳”:元素的名稱,是原子能負荷數(shù)為6的原子的總稱。 例如碳元素、碳單質、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 (這里不能使用“炭”)表示由碳構成的某種單體木炭、活性炭、焦炭、碳黑等。 一般在沒有明確記載具體的單體的情況下,習慣使用“可燃碳”

6、“可燃碳”等碳。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和活性炭由石墨的微小晶粒和少量雜質構成。 右圖顯示了利用活性炭的什么性質? 電子顯微鏡所見的木炭結構,在活性炭制造過程中利用高壓水蒸氣去除孔中的油,由于其結構中的外表面(表面積與其體積之比)大于木炭,因此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強于木炭。 木炭和活性炭的強吸附能力取決于它們的疏多孔結構。 由于內部疏松多孔質,與氣體和溶液接觸的表面積大,容易吸附氣體和色素等。 木炭和活性炭為什么有吸附能力? 木炭的用途,高性能木炭填充的枕頭,活性炭的用途,食品脫色,冰箱除臭劑,疏多孔質的結構,吸收食品和工業(yè)產品的色素,吸收異味物質,比木炭吸附能力強,吸附有毒氣體,在制糖工業(yè)中

7、使砂糖脫色,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體的木炭焦炭炭黑,用途,凈水消臭劑、冶煉金屬、生產水氣(H2 CO )、油墨、顏料、橡膠輪胎中的填充劑、燃料、吸附劑、制造黑火藥、C60是由C60分子構成的金剛石、與石墨的構成不同的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構成的C60材料科學、超導體等的研究正在進行7. C60是由什么構成的? 鉆石,和石墨的構成一樣嗎? C60正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自學提示、C60魔法碳單質分子、C60分子結構、文字中出現(xiàn)的信息? C60是分子。每個C60的分子由60個碳原子組成。 C60分子的結構像足球一樣。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8 .觀察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圖,發(fā)現(xiàn)它們的物理性質有

8、差異的原因是什么,自學,通過碳單體的不同結構,金剛石,石墨,碳60,9.3,4,7,8問,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請用合適的語言填空。自學提示,碳單質、金剛石與石墨的性質和用途比較,金剛石王冠、工業(yè)石墨、無色透明正八面體狀結晶、深灰色鱗片狀固體,加工思考后有光澤,稍有金屬光澤,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質,最軟的礦物質之一,無,良好,電極,鉛正八面體形狀固體,深灰色,有金屬光澤,柔軟,有滑動感,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顏色不透明,請用線描繪以下相關內容:結構性質的用途、石墨可以制成金剛石。這種變化是化學變化。 10 .石墨能制造鉆石嗎? 這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自學提示,總結,金剛石、石墨、C6

9、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體,根據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用途也不同。 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大大決定物質的用途。 HOME,“鉆石永遠,一個永遠流傳”,北宋黃庭堅墨(用炭黑等制作)所寫的字,試著說明了“鉆石永遠,一個永遠流傳”(鉆石的主要成分是c )這個廣告語說明了碳在常溫下的化學性質。 惰性,碳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是惰性的。溫度上升的話碳的活性會怎么樣呢?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1,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用途:二,高溫下的活性:1,可燃性: C O2=CO2,著火,(放熱),如何證明純金剛石和石墨都由碳組成a :在高溫下燃燒純金剛石和石墨證明純金剛石和石墨是由碳組成的

10、。 單體c的可燃性,1,與充分的O2的反應:2,與不充分的O2的反應:(放出熱量),碳和氧的反應,每12質量份的c和32質量份的O2完全反應,生成44質量份的CO2。 碳能夠燃燒24質量份的c,需要64質量份的O2能夠燃燒。 碳和氧的反應,如果O2只有32質量份,c就不能充分燃燒,只能生成CO。 每24質量份的c與32質量份的O2完全反應,生成56質量份的CO。 由于碳的化學性質不足,碳的化學性質,金剛石、石墨等碳單體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所以它們具有共同化學性質的木電線桿和木樁,在埋入地下之前,往往會有些埋入地下的木表面有點燒焦。 這是為什么? 木頭燒焦后變成木炭,木炭與空氣和水分接觸變得難以反應,可以長期保存。 碳和一部分氧化物的反應表明,實驗6-2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混濁,試管內的黑色粉末出現(xiàn)紅色物質。 氧化銅失去氧變成單質銅,奪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炭的還原性,木炭是把氧化銅還原成銅的物質,木炭具有還原性,成為還原劑。 單體碳的還原性為冶金工業(yè)焦炭還原氧化鐵、HOME、H2與c還原CuO實驗比較、實驗裝置圖、H2與c還原CuO實驗比較、實驗裝置圖、H2與c還原CuO實驗現(xiàn)象比較、1,黑色粉末為紫紅色。 2、試驗管口部產生微珠。 1、黑色粉末變成明亮的紫紅色2 .產生使澄清的石灰水白濁的氣體。 H2 CuO=Cu H2O,碳可以還原其他金屬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