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礦產(chǎn)勘查原始地質編錄技術要求6(山地和鉆探工程)2、淺井地質編錄,3、坑道地質編錄(2008.7).ppt_第1頁
固體礦產(chǎn)勘查原始地質編錄技術要求6(山地和鉆探工程)2、淺井地質編錄,3、坑道地質編錄(2008.7).ppt_第2頁
固體礦產(chǎn)勘查原始地質編錄技術要求6(山地和鉆探工程)2、淺井地質編錄,3、坑道地質編錄(2008.7).ppt_第3頁
固體礦產(chǎn)勘查原始地質編錄技術要求6(山地和鉆探工程)2、淺井地質編錄,3、坑道地質編錄(2008.7).ppt_第4頁
固體礦產(chǎn)勘查原始地質編錄技術要求6(山地和鉆探工程)2、淺井地質編錄,3、坑道地質編錄(2008.7).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繪制素描圖 以四壁的實際規(guī)格或平均規(guī)格,按比例繪制淺井輪廓圖。 對編錄壁上各分層界線,礦層(體)界線,斷層線等以及樣品,標本,產(chǎn)狀位置等進行垂直投影,展繪到輪廓圖上,然后按自然趨勢曲線連接相同性質投影點構成各類界線,標注樣品、標本號,產(chǎn)狀數(shù)據(jù)等。如淺井立體圖中,ABCD是巖層分界面,投影素描分層界線時, 將A、B、C、D四點在淺井壁交線上的位置,投影到展開淺井四壁的交線上,圓滑連接相鄰各點即為淺井展開圖上四壁的地質界線。,井底投影 淺井底按正投影繪制。淺井底呈水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底上繪制的各類界線均為相關地質體走向線。同井多次編錄須投繪多個相應的井底圖。 淺井底面任一投影點,可向井底任意一邊

2、作垂直投影交于底邊上一點,該交點至底邊端點距離和該交點到投影點距離即為投影點的兩個平面坐標數(shù)值。,文字記錄和采樣 采用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DZ/T007893)A5的格式進行記錄。文字記錄的內(nèi)容應與素描圖上的內(nèi)容完全一致。對不同的巖性層、含礦層(體)、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等界線的井深以界線與基線交點的讀數(shù)為準,井壁地質現(xiàn)象以及樣品、標本、產(chǎn)狀等位置,則以水平投影在基線上讀數(shù)為準。 文字記錄應針對主要地質體或地質現(xiàn)象,有擇重的進行。例如描述礦層(體),要抓住礦石特征,重點記錄反映礦石成因的特征和現(xiàn)象,描述斷層應記錄斷層特征(斷層面、破碎帶、兩盤相對移動方向等),反映斷層性質和破壞程度。并進行

3、照相。 采樣工作 淺井樣槽一般布置在反映礦層走向的編錄壁上,一般呈鉛直狀連續(xù)布置。當?shù)V層薄、樣品數(shù)量少時,樣槽也可呈斜向(垂直礦層)布置??滩蹣右?guī)格類同探槽 。,整飾 填充花紋、標注產(chǎn)狀、垂直標尺、圖例、樣表、責任表等。質檢后素描圖上墨 。,資料成果提交 a、淺井素描圖 b、井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裝訂成冊) c、淺井工程標本、樣品、采樣記錄表(裝訂成冊) d、實物標本(陳列標本,鑒定副樣) e、樣品成果報告冊(化學分析樣、鑒定樣、小體重樣等),3.坑道(平硐)地質編錄,準備工作 編錄組一般由23人組成。 首先進行施工質量驗收和安全檢查 。 隨施工進展及時在現(xiàn)場分段進行編錄、采樣,以便坑壁支護

4、。 清洗坑壁后,編錄人員縱觀有關地質現(xiàn)象,討論導線、分層、采樣位置等。 工具、材料準備:除一般用品外,必備基線樁(鋼釘或鐵釘)、吊錘、標桿、油漆、安全帽、照明燈具等。,確定繪圖方向 東西向坑道(西端在225315,東端在45135范圍內(nèi))坑道起點在西時,自西往東編錄,坑道的西端放圖的左側,則自左往右作圖,(如圖a);坑道起點在東時,自東往西編錄,則自右往左作圖(如圖b)。,南北向坑道(北端在31545,南端在135225范圍內(nèi))??拥赖谋倍朔艌D的左側,南端放圖的右側,坑道起點在北時,自北往南編錄,則自左往右作圖(如圖a);坑道起點在南時,自南往北編錄,則自右往左作圖(如圖b)。,設計基線 基點

5、和基線沿坑道頂扳中心線布設,坑口的基點是起始點?;c編號為0、1、2、3(坑口基點及坑內(nèi)主要礦層底板及拐彎大于15的基點應用儀器精測XYZ坐標), 測坡度角、測方位角和距離,兩人測得方位角及坡度角誤差在3以內(nèi)時,取其平均值。 經(jīng)驗:一般在頂扳釘鋼釘或油漆標點,垂直投影到坑底拉皮尺為基線,可用塑料管(直徑510mm)裝水找水平測坑底高差。,分層記錄 基點、基線記錄:將基點的編號及已定測的坐標、基線編號、長度、方位角及坡度記錄于“剖面及坑道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 原始地質記錄 按“剖面及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格式和內(nèi)容”以分層為單元按編錄基線順序,從坑口向內(nèi)分段基線依次進行。 記錄分層界線位置、斷層線位置、標本及樣品采集位置、產(chǎn)狀測量位置在基線上的讀數(shù)。 巖礦描述要求分層進行 a.巖性與礦層(體)要分層進行描述,如一條基線包涵了兩種巖性層時,應分段進行描述; b.如果幾條基線只控制了一種巖性時,則合并一次性描述。 c.“地質描述”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