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工程學-操縱裝置與手工具ppt課件_第1頁
人機工程學-操縱裝置與手工具ppt課件_第2頁
人機工程學-操縱裝置與手工具ppt課件_第3頁
人機工程學-操縱裝置與手工具ppt課件_第4頁
人機工程學-操縱裝置與手工具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 機 工 程 學,孫倫 溫州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1,第四章 操縱裝置與手工具,1、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 2、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 3、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 4、手工具及人機學,2,導入,3,導入,4,導入,5,導入,6,導入,7,導入,課程收集 1、收集操縱裝置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2、時間30分鐘/收集數(shù)量每組20個 3、PPT呈現(xiàn),8,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9,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一、人體的肌力及其影響因素,人體施力來源于肌肉收縮的力量,稱為肌力。 工作操縱力主要是臂力、握力、指力、腿腳力,有時也用腰力、背力等。 操縱力與施力的人體部位、施力方向和指向、體位姿勢、施

2、力位置、對速度、頻率、耐久性、準確性的要求等因素有關。,表5-5 身體主要部位肌肉能產(chǎn)生的力值 (單位:N),1人體主要部位的肌肉力量,10,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一、人體的肌力及其影響因素,2坐姿的手臂操作力,圖5-4 坐姿手臂操縱力的測試方位和指向,11,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一、人體的肌力及其影響因素,3立姿的手臂操縱力,立姿屈臂操縱力的分布,a)前后方向的推拉 b)左右方向的推拉,瞬間向后拉的力比連續(xù)操作向后拉的力要大很多 向內(nèi)推的力比向外拉的力,12,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一、人體的肌力及其影響因素,4握力,男子優(yōu)勢手的握力約為自身體重的4758;女子約

3、為自身體重的4048。 所有肌力均隨施力持續(xù)時間加長而逐漸減小。例如某些肌力持續(xù)4分鐘,會衰減到1/4左右;肌力衰減到1/2所持續(xù)時間,對多數(shù)人是基本相同的。,13,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一、人體的肌力及其影響因素,5坐姿的腳蹬力,有座椅靠背的支撐,可以發(fā)揮較大的腳蹬操縱力。,與鉛垂線約成70方向是最適宜的腳蹬方向。此時的膝部略有上抬,大小腿在膝部的夾角在140-150之間。 從俯視的方向來看,腿的腳蹬方向偏離正前方15以上,操縱力就明顯減小,靈敏度也降低。,14,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二、反應時和運動時,反應時 指從刺激呈現(xiàn)到人開始作出外部反應的時間間隔,也稱反應潛伏期。

4、 影響反應時的有人體主觀因素,和外界刺激客觀因素。,15,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二、反應時和運動時,1簡單反應時、辨別反應時與選擇反應時,簡單反應時最短,辨別反應時次之,而選擇反應時因既要辨別刺激種類,又要確定相應的反應形式,時間最長。,16,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一)運動速度與頻率,1人體運動部位、運動形式與運動速度,表5-11 完成一次動作的最少平均時間(單位:ms),17,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一)運動速度與頻率,2運動方向與運動速度,肢體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快慢有所差異。,右手在水平面內(nèi)8個方向上運動時間的

5、對比,18,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一)運動速度與頻率,3運動軌跡與運動速度,人手水平運動快于鉛垂運動;前后運動快于左右運動;往下快于往上;順時針轉快于逆時針。 人手向里拉準確度高于往外推。右利者右手向右快于左手向左,左利者有對應的特性。 單手可在此手一側60內(nèi)自如運動;雙手在左右各30內(nèi)自如運動。正中方向及附近單、雙手運動最自如。,19,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一)運動速度與頻率,4運動頻率,表格中是一般人運動能達到的限值,適宜的工作操作頻率應小于這些數(shù)值,長時間工作的操作頻率應該更小。,表5-12 人體各部位的最高運動頻率

6、 (單位:次/s),20,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運動準確性的影響因素,運動速度與準確性,A點可以兼顧準確性與運動速度,21,第一節(jié) 人體施力與運動輸出特性,三、肢體的運動輸出特性,運動準確性的影響因素,運動方向與準確性,觸碰次數(shù) 247 202 45 32,22,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23,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一)操縱器的類型,1按操控方式分,可分為手動、腳動、聲控操縱器等操控類型。 也可以分為直動、遙控操縱器等操控方式。,2按操控運動軌跡分,旋轉式操縱器: 如旋鈕、搖柄、十字把手、手輪等。 移動式操縱器: 如操縱桿、手柄、推扳開關等。 按壓式

7、操縱器: 如按鈕、按鍵等。,3按操控功能分,分為開關式、轉換式、調(diào)節(jié)式操縱器等類型。,一、操縱器的類型與選用,24,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二)操縱器的選用,一、操縱器的類型與選用,25,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二)操縱器的選用,一、操縱器的類型與選用,如何選擇操縱裝置? 操作要求,一般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快速、精細的操作,主要采用手動或指動控制器。用力的操作應采用手臂及下肢控制。 手動控制器應安排在容易接觸到和易看到的空間。 按鈕的間距應為15mm,各手控制器的間距不小于50mm。 手撳按鈕、旋鈕適用于費力小、移動幅度不大及高精度的階梯式或連續(xù)式調(diào)節(jié)。 長臂桿、手柄、手輪、踏板

8、則適用于費力、幅度大和低精度的操作。,26,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一、操縱器的類型與選用,(二)操縱器的選用,27,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三、操縱器的形狀和式樣,28,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三、操縱器的形狀和式樣,29,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三、操縱器的形狀和式樣,尺寸形狀適合手腳尺寸及解剖學條件。 操作力、操作方向、速度、行程、準確度控制要求,與人出特性適應。 不同操縱器易于識別,避免互相混淆。 操作體位合理,減輕疲勞和厭倦感。 操縱器與顯示器有正確的互動協(xié)調(diào)關系;且與人的自然行為傾向一致。 形狀美觀、式樣新穎,結構簡單。合理設計多功能操縱器。,30,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

9、人機學原則,三、操縱器的形狀和式樣,手動操縱器的握持位應為圓滑的形狀,以求握持牢靠、方便、無不適感。手掌按壓的操縱器表面,采用蘑菇形球面凸起形狀。手指按壓的表面要有適合指形的凹陷輪廓。按鈕應為圓形或矩形,按鍵應為矩形。,31,第二節(jié) 操縱器的人機學原則,四、操縱器的尺寸和操作行程,操縱器上握持、觸壓、抓捏、摳挖部位的尺寸,與手腳尺寸適應;操作行程,與人的關節(jié)、肢體活動范圍適應。,(左) 手輪輪緣直徑2530mm;(依據(jù)“手長”)手輪一次轉動角度不超過120。適宜在90(右) 操縱桿球形桿端球徑3250mm:長度150250mm的短操縱桿,左右轉動角度不大于45,前后轉動角度不大于30;長度50

10、0700mm的長操縱桿,轉動角度1015。,32,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33,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按鈕常見;多個連續(xù)排列在一起的按鈕稱為按鍵。主要人機學參量有:截面尺寸、操縱力(按壓力)和工作行程。,表5-19 按鈕按鍵的人機學參量(摘自GB/T 147751993),34,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35,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設計注意事項,按鈕顏色的選取。 用作兩種工作狀態(tài)轉換的按鍵,附加顯示當前狀態(tài)的信號燈。 表面形狀、觸感、凸起高度、間距等都影

11、響按鍵的使用。,36,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設計注意事項舉例,表面形狀、觸感、凸起高度、間距等都影響按鍵的使用,37,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設計注意事項舉例,按鈕的安置是否適合操作手型,38,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提問:鍵盤涉及到哪些人機工程學問題?,39,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1、按鍵回彈性 2、按鍵表面的設計 3、按鍵的排布,40,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41,第三

12、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案例:鍵盤,字符和按鍵的排布,“柯蒂(Qwerty)”鍵盤存在三方面的宜人性缺陷。,打英文讀物左右手負擔比例為 57:43,對人群多數(shù)的“右撇子”不利。,A、S、I、O等常用字母由不靈活的小指、無名指敲擊,分配不合理。, 頂行的E、U、I、O屬常用字母,要移動手部才能敲擊,費時,不便。,1932年就有Dvorak的改進鍵盤問世,由于人們的“慣性”而未能流行。,42,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案例:鍵盤,操作尺側偏與手腕傷害,鍵盤一字形橫向排列,操作時手腕尺側偏,易引起疾患。克羅沫(Kroe

13、mer)于1972年提出了改進設計“K鍵盤” 。,圖5-26 傳統(tǒng)鍵盤與K鍵盤,43,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案例:鍵盤,44,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案例:鍵盤,45,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一、按壓式操縱器,(一)按鈕和按鍵,案例:鍵盤,46,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一)旋鈕,其形狀可分為圓形、多邊、指針旋鈕和手動轉盤等。 ()適于微調(diào),()力量可大些,()旋鈕上帶有指示刻度線。 圓形旋鈕需要做出齒紋、刻痕,使旋鈕可以施加足夠的轉動力矩。,47,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

14、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一)旋鈕,48,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一)旋鈕,指針式旋鈕:旋鈕帶有指針的形狀,當旋轉旋鈕時,可靠指針確定旋鈕的位置??傻玫捷^精確的調(diào)節(jié)。設計時應突出指針的形狀,以便使操作者了解旋鈕的最終位置。參考尺寸如圖。,49,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二)手輪與帶柄手輪,50,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三)手柄形狀,1、設計合理的操縱手把,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手把形狀應與手的生理特點適應 手把形狀應便于觸覺對它進行識別。,51,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三)手柄形

15、狀,設計手的接觸物時應避免將受力集中于掌心和指骨肌,防止受壓受震而引起難于治愈的痙攣,至少也減少了手的疲勞和操作不準。,52,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三)手柄形狀,53,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三)操縱桿,操縱桿不宜用作連續(xù)控制或精細調(diào)節(jié),常用于及格工作位置的轉換操作。其有點是可以獲得較大的杠桿比,用于克服大阻力的操縱。,1、形態(tài)和尺寸 操作阻力大時用長操縱桿,操作頻率高用短操縱桿。 2、行程與扳動角度 操縱桿的人機學原則是:操作時只用手臂而不移動身軀。,54,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二、轉動式操縱器,(三)操縱桿,3、操縱桿的安

16、裝位置 坐姿狀態(tài)下,腰肘部高度操作最有力,當操縱力較小時,上臂自然下垂位置的斜向操作更為輕松。,55,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有腳踏板和腳踏鈕兩種,宜在坐姿下操作,用于下列兩情況: 操縱工作量大,只用手操作難以完成任務; 操縱力大,如超過50N且需連續(xù)操作,或間歇操作但操縱力更大。,56,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1. 腳踏板,腳踏板可分雙腳操作和單腳操作。雙腳操作的腳踏板主要有往復式和回轉式;單腳操作的腳踏板是直動式,分腳踏式和腳踩式。,57,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1. 腳踏板,坐姿:腳踏板典型的例子,如汽車的制動踏板。

17、這種踏板人腿與腳的舒適角度為90度,其位置有三種。,34,a)是座位較高,小腿與地面幾乎垂直的情況,腳的下壓力不能超過90N; b)是座位較低,小腿傾斜的情況,此時踏力不能超過180N; c)是座位很低,小腿較平的情況,此時一般蹬力能達到600N。,58,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1. 腳踏板,站姿:若是站立操作,則腳踏板的高度不得超過地面25cm,最佳為20cm或稍小些。立姿、坐姿、立坐交替操作時的腳踏板設計參數(shù),可供選用。,59,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2. 腳踏紐,在某種情況,當手操作不便時,可采用腳踏鈕來代替手動按鈕的迅速操作。圖為常用腳踏

18、鈕的尺寸供參考。 腳踏鈕的主要一般僅限于開或關的簡單操作,操作空間過小情況下使用。,60,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三、腳動操縱器,3腳動操縱器的操縱力,為避免無意的誤碰觸發(fā),腳動操縱器的操縱力不應太小(表5-21)。,61,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四、操縱裝置編碼,編碼是使一類事物中的個體具有特征或特定代號,以互相區(qū)別,避免混淆。,1形狀編碼,形狀對其功能有隱喻、暗示。 照明不良時也能分辨,戴薄手套時能靠觸覺辨別。,62,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四、操縱裝置編碼,2大小編碼(尺寸編碼),通過操縱器尺寸的差異來使之互相易于區(qū)別。,大小編碼一般只能分為大、中、小3個檔級。,

19、3色彩編碼,一般只用紅、黃、藍、綠及黑、 白等有限幾種色彩用于色彩編碼。,4位置編碼,把操縱器安置在不同位置,以避免混淆。 最好不用眼看能伸手舉腳操作而不錯位。,色彩編碼,位置編碼,63,第三節(jié) 常用操縱器的人機學要素,控制器的設計有以下幾個基本的要求: 1)任何控制器,都要適應人體生理特征的要求。如控制器的安裝位置、排列方式、操縱速度和操縱力的大小都要符合人體的生理特征,以便使操作者都能舒適而滿意的進行操作。 2)控制器要與設備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結合起來。控制器的運動方向應和顯示器指針或設備的運動方向相適應,并使之符合人的習慣。如設備某部分是上下直線運動時,此部分的控制器的操作方向也應上下直線運

20、動;又如汽車的方向盤操作的方向與汽車轉彎的方向應該是一致的。 3)控制器的形態(tài)應體現(xiàn)其操作方式,以利于辨認。 4)控制器的造型設計要求外形尺寸大小適當,適應人體生理恃點,而且造型應美觀大方,且便于操縱。 5)操縱中的握、動等動作都是人與物接觸的過程,從關心人的角度來考慮,我們還是以手動控制器和腳動控制器為主來進行設計探討。,64,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65,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一、手工具設計的人機學因素,(1)手指和手部的活動 手指伸開、握攏靠肌肉拉力現(xiàn)實,因此,手掌面表層多為“屈肌”;手背面表層多為“伸肌” 。,66,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一、手工具設計的人機學因素,(1)手指和手部

21、的活動 手指伸開、握攏靠肌肉拉力現(xiàn)實,因此,手掌面表層多為“屈肌”;手背面表層多為“伸肌” 。,67,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二手工具的一般人機學要求,手工具的大小、形狀、表面狀況與人手的尺寸和解剖條件適應。 使用時能保持手腕順直;避免掌心受壓過大;盡量由手部的大小魚際肌、虎口等部位分擔壓力。 避免手指反復的彎曲扳動操作;避免或減少肌肉的“靜態(tài)施力”。使用手工具的姿勢、體位自然、舒適,符合手和手臂的施力特性。 工具使用中不能讓同一束肌肉既進行精確控制,又出很大的力量;即負擔準確控制的肌肉,和負擔較大出力的肌肉應互相分開。 注意照顧女性、左手優(yōu)勢者等群體的特性和需要。,68,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

22、學,三幾種手工具,69,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三幾種手工具,a)用傳統(tǒng)鉗把 手腕尺側偏 b)改進設計后手腕順直,圖6-4 尖嘴鉗:傳統(tǒng)設計與改進設計,工人們長期使用后的結果,(一)鋼絲鉗等雙握把工具,70,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三幾種手工具,雙握把工具的抓握空間,適合女性的抓握空間60-80mm 適合男性的抓握空間70-90mm,71,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三幾種手工具,(二)旋擰工具的握把,螺釘旋具握把應做出光滑圓潤不硌手的凹凸紋槽。 好把手應減小掌心受壓,讓大、小魚際肌承受較大的壓力?!盎⒖凇碧幤べ|(zhì)堅韌,可承受較大力量。右圖所示的改進旋具,旋擰力矩大,操作方便,抓握更輕松。,72,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三幾種手工具,(三)其他幾種手工具,1避免手指反復的彎曲扳動操作,73,第四節(jié) 手工具及人機學,三幾種手工具,(三)其他幾種手工具,指屈肌與指伸肌的力量較小,頻繁用力影響它的靈活性;長期使用手指彎曲扳動工具,會導致手指的疾患。,1避免手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