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自學材料_第1頁
觀察法自學材料_第2頁
觀察法自學材料_第3頁
觀察法自學材料_第4頁
觀察法自學材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觀察法一、 含義。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和描述客觀對象(如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行為表現等)并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二、 特點 。第一,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的活動。第二,觀察是在自然發(fā)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任何干預和控制的狀態(tài)下進行。第三,觀察的對象是當前正在發(fā)生的事實現象,具有直接性, 觀察不適用于過去的事實現象。第四,觀察是在一定的心理與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其結果的解釋也以理論為前提。第五,觀察總是借助于一定的觀察工具(人的器官,眼耳舌鼻;科學儀器,攝影機等)。三、學習目標:掌握教育觀察研究法的特點與類型理

2、解和把握非結構式觀察與結構式觀察的主要方法四、 觀察法的設計與實施(一)觀察法的設計1.確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也就是要理解和把握研究問題的性質和內容,只有針對問題的性質內容選取的觀察方法,才可能最適宜、最有效。研究者應該通過閱讀文獻,和專家交流,深入了解問題背景。1. 確定觀察內容。一個好的觀察內容應具備兩點。第一,能準確反映、體現或說明觀察目的;第二,可以被觀察到。研究者應深入進行初步的必要的調查研究,制定出合適的詳細的觀察內容。其實,觀察的內容與研究的問題之間不僅僅是一個后者決定前者的關系,而且在一定情況下前者也可能對后者產生影響。雖然我們事先腦子里有個研究的問題,但是到達現場以后,如果發(fā)

3、現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與原來的設計大不一樣,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研究問題。觀察內容的選擇舉例:有一位研究者原來計劃對一所小學的校園文化進行研究,重點觀察學生在校園里活動的情況;結果發(fā)現邪所小學根本沒有“校醫(yī)”可言,學校是如此地擁擠,幾乎沒有任何空地供學生開展校外活動。結果, 她將自己昀研究問題改成對學生課間活動進行研究,重點觀察學生下課后在教室內或走廊上進行的活動.2. 選擇觀察策略。觀察提綱全少應該回答下面六個方面的問題(goetz&察策略的適用條件、優(yōu)缺點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結合自己的觀察目的,選出合適的觀察策略。3. 制定觀察記錄表。觀察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獲取資料,顯然,觀察記錄表

4、是解決這一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技術手段。制定觀察記錄表盡可能做到簡單易行,可靠有效。敘茲曼和斯特勞斯(schatzman&strauss,1973) 將現場觀察筆錄分成四個部分:“實地筆記”,專門用來記錄觀察者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性內容;“個人筆記” ,用來記錄觀察者個人在實地觀察時的感受和想法;“方法筆記”,記錄觀察者使用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理論筆記” ,用于記錄觀察者的初步理論分析。下表是一位觀察者按照這種格式從中午12: 0012: 30 在一所大學的食堂里進行觀察時所做的記錄表。實地筆記個人筆記方法筆記理論筆記12:00 食堂里大約有 300人, 我感覺很擁擠。這個數字是我的估中午 12

5、點似乎是學10 個窗口前隊伍平均有4 米計,不一定準確。生就餐的高潮。長。12: 05在賣餡餅的窗口排了一個足有兩米長的隊,而且排隊的大部分 (大約四分之三 )是男生。我 想 是 不 是 今 天我站在離賣餡餅窗也 許 買某 一 樣食 物的餡餅特別好吃 ?口有 5 米遠的地的 人 數與 該 食物 的是 不 是 男 生 特 別方,看不清楚餡餅質 量 之間 有 正相 關喜歡吃餡餅 ?的質量,不知道這關系 ?些人買餡餅是否因為餡餅好吃。12: 10食堂里有 5 對成也許他們是戀人。我只是根據他們坐似 乎 女生 喜 歡主 動雙的男女坐在一起吃飯,兩在一起的親密樣子向男生“獻殷勤”這個人坐得很靠近,都是男

6、的判斷他們是戀人,一 點 與我 平 時的 印坐在女的左手邊。這個猜想需要進一象不一樣,需要步檢驗。迸一步觀察和檢驗。.12: 20一位女生將一勺為什么這些“戀人我現在與他們坐在似 乎 女生 喜 歡主 動菜送到旁邊男生的嘴邊,望們”在公共食堂里同一張桌子上,可向男生“獻殷勤”這著對方的眼睛說:“ 想不想吃如此“放肆” ?!我以 聽 到 他 們 的 對一 點 與我 平 時的 印這個菜 ?”對此有反感。話。象不一樣,需要迸一步觀察和檢驗。4.訓練觀察人員,制定觀察計劃和方案。(二)觀察法的實施。觀察法的實施可簡單分為獲取觀察資料、呈現觀察結果兩個過程。前者具體來說就是觀察者按照在觀察設計中制定的程序

7、進入觀察情景,采用事先選好的觀察策略和技術手段進行觀察,并把觀察到的資料記錄下來;后者具體指對所收集到的觀察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做出結論和推論,并將其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注意:觀察記錄與研究者的評價要分開,盡量保證研究的客觀性。五、主要觀察策略非結構式觀察的具體策略:實況詳錄法、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結構式觀察的具體策略:時間取樣法、事件取樣法、等級評定量表1.日記描述策略:又稱兒童傳記法,即對同一名(個別)或同一組(少數)觀察對象長期跟蹤進行反復觀察,以日記的形式描述性地記錄其行為表現的觀察方法。日記描述可分為綜合性日記和主題日記。事例: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就是用日記方式記錄兒子陳一

8、鳴心理發(fā)展的實例(陳鶴琴不僅在其 兒童心理之研究 一書中采用了他親自觀察記錄兒子陳一鳴身心發(fā)展的大量實例。)智慧的發(fā)展:今天他玩一個木球滾到椅子下面,他就跪下去拿,不過椅子的檔把他擋住了,他拿不著就喊起來,叫人來拿,但是沒人去幫他,后來他爬到沒有檔的一面拿到了。這里可以證明他的智慧已經發(fā)展得很高了。 從前他拿不著東西就喊叫, 并不能想出第二個方法來對付它, 現在一個方法不成就想出第二個來, 第二個不成又想出第三個來, 當兒童智慧已經發(fā)展到這樣地步的時候,做父母的不應當事事為他代做,以免阻止他智慧的發(fā)展。2.軼事記錄策略:指觀察者在觀察過程中,以記事為主,對被觀察對象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一些典型行

9、為或事件進行客觀記錄的一種方法。.需要記錄中心人物、在場兒童的活動、行為發(fā)生的順序、客觀描述等方面。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托馬斯在1968 年對一個 6 歲男孩搗亂行為進行研究。托馬斯在觀察前先將搗亂行為分為九種,并分別作出了具體的操作定義:1粗魯活動:包括離開位置、站起來、走動、跑動、蹦跳、搖動椅子等。2跪:跪在椅子上、坐在腳上、橫躺在課桌上。3侵犯他人:投擲、推撞,擰、拍、戳及用東西打其他同學。4. 擾亂別人:搶奪他人的東西,破壞其他同學的所有物等。5說話:和其他同學講話、喊叫老師、唱歌等。6叫嚷:哭鬧、尖叫、咳嗽、吹口哨等。7噪聲:發(fā)出咯咯聲、撕紙、鼓掌、敲擊書桌等。8轉方向:把頭和身子轉

10、向同學,向別人顯示東西等。9做其他事:如玩弄東西、解自己的鞋帶等。托馬斯將這九種搗亂行為代碼排列成表格,每當觀察到某種行為出現時,就在該種行為的代碼上畫一圓圈。觀察的時間為20 分鐘,每10 秒鐘一個問隔。托馬斯運用軼事記錄法,其日的在于改進教師對待學生的方法。3.時間取樣觀察策略:它要求觀察者事先確定所要觀察的維度,然后據此有選擇地在某些時間段內觀察某一特定行為或發(fā)生的事情,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到事先擬定的記錄表上。時間取樣觀察策略收集以下三方面內容:1.某一行為事件是否出現或發(fā)生;2.該行為或事件出現的頻率; 3.該行為或事件持續(xù)的時間有多長。4.事件取樣觀察策略: 要求觀察者事先確定所要

11、觀察的特定事件或行為,然后觀察記錄該事件或行為的發(fā)生情況。注意事項:1.確定所要觀察的特定事件或行為;2.確定觀察的時間、地點、要記錄的信息;設計、使用記錄表和代碼系統時,應遵循各自的原則和方法。美國研究者達維首先使用事件取樣法,在秋季和冬季4 個月的時間內, 觀察幼兒在自由游戲階段中所發(fā)生的爭執(zhí)行為,觀察對象是2 5 歲的 19名女孩子和 21名男孩子。預先確定所要記載有關爭吵的7 種類別是: 爭吵的時間長度; 爭吵時發(fā)生的情況; 他們爭什么; 爭吵時出現的行為; 爭吵時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結果如何; 后果如何。5.行為核查表策略:行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來核查某種行為是否發(fā)生或出現的一種簡表。編制核查表的步驟:1.根據研究目的確定觀察內容;2.在核查表中分別列出所要觀察的目標行為;.3.在表中按一定的邏輯關系組織、排列目標行為,按項目的難易水平循序組織核查表;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