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1頁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2頁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3頁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4頁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5* 聯(lián)合大學(xué)通識教育心講師關(guān)鍵詞:墨子、志、表法、墨辯、知識論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和孔子齊名的偉大思想家與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乃以志為法,目的在培養(yǎng)學(xué)生敬、愛、節(jié)用的情操。墨子有教無類, 並且依照學(xué)生的個特質(zhì)以談辯、說書、從事科施教,並以 發(fā)展?jié)撃?、改善社會為施教之?biāo)的。墨子為了行道立法儀,講求科學(xué)精神,影響所及,墨門特重求知方法、實驗應(yīng)用,並注重溝通與表達。此外,墨子 以獎、懲並行來規(guī)範(fàn)學(xué)生的行為,也以無比的愛心輔導(dǎo)學(xué)生。墨門弟子在墨 子的教育,由於受到墨子格精神的感召,表現(xiàn)出為義、犧牲小我的 可貴行為,真正將類生命乃為創(chuàng)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之意義發(fā)揚出來。部分 弟子傳承墨子注重邏輯、推理論証

2、的思想,因應(yīng)時勢轉(zhuǎn)變?yōu)檎摾砻?。墨學(xué) 雖然在秦、漢之後驟然消失,但墨子施教的方法,相信仍有足以讓現(xiàn)代教育取法之處?!咎嵋?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湯智君*東海文學(xué)報第 16 期頁 2553 東海大學(xué)文系2004 年 7 月26韓非子顯學(xué)篇云:世之顯學(xué),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見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1981),頁 1080。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曰:孔丘、墨翟,脩先聖之術(shù),通六藝之論??诘榔溲?,身行其志,慕義從風(fēng),而為 之服役者不過數(shù)十。使居子之位,則徧為儒墨矣。見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1984),頁 144。呂氏春秋仲春紀(jì)第卷第當(dāng)染篇,秦呂不韋撰

3、,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臺灣華書 局,1982),頁 10。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仲尼弟子 列傳云:孔子曰受業(yè)身通者七十有七,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xué):子游,子夏。足見孔門弟子學(xué)有所長,成就非凡者眾。見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新校本史記家注并附編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頁 1938、2185。孟子滕文公。見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正義收於十經(jīng)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1989),頁 117。淮南子脩務(wù)訓(xùn)。同註 2,頁 333。崇。 直到秦世漢

4、初,學(xué)界仍將墨子與孔子相提並論。 墨子和 孔 子同樣 以 有教無 類 的胸襟 教 育學(xué)生 , 並以積 極 的行動對當(dāng) 時國際 社會產(chǎn)生 重大影響 力。 然 而 , 儒 、 墨 兩 家教育 哲學(xué)不同 。 李 紹 崑 先生認(rèn) 為:孔 子的教育 哲學(xué)以 為 心 ,他的 教育目的 是把 他 的 弟子培 養(yǎng)成為 士 。 墨子的 教育哲學(xué) 是以 為心 ,他 的 教足 見 孔 、 墨 聖熱心救世,為世所推 起利,而除萬民之害 。 流思想 之 。 漢 初 淮 南 子 脩 務(wù) 訓(xùn)說 :孔子 無黔突, 墨子 無 煖席 。 是 以 聖不 高山,不 廣河,蒙 恥辱以干 世主,非 以貪祿慕 位, 欲 事可知墨家思想為當(dāng)

5、時主 墨翟之言盈,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 弟子的 成就亦極 高(詳論 於後文) 。 而且, 墨家也是 個聲勢 浩大 , 並具有影 響力的學(xué) 術(shù)團體, 在戰(zhàn)國時 代盛極 時,所以 孟子說: 楊 朱 、儒家弟子 眾多,表 現(xiàn)非凡自 不待言,墨門 數(shù),皆所 染者得當(dāng) 也 。 先聖之術(shù),通六藝之論 , 作育無數(shù)英才 。 他 們在教育的貢獻, 呂氏春秋 當(dāng)染 篇評曰 :此 士(孔墨 )者,無 爵位以顯 , 無 賞 祿以利 。 舉 之顯榮 者,必稱 此士也 ,皆死久 矣,從屬 彌眾 , 弟 子 彌 豐 , 充 滿 。 孔 、 墨 之 後 學(xué) ,顯 榮於 者眾 矣, 不可 勝。 孔子和墨子聖修 春秋戰(zhàn)國時代,

6、儒家和墨家並稱為顯學(xué) 言一、前東海文學(xué)報27見李紹崑,墨子:偉大的教育家(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9),頁 19。墨子貴義篇。見清孫詒讓著,定本墨子閒詁(臺北:世界書局,1986),頁 265。墨子耕柱篇。同前註,頁 259。墨子公孟篇。同註 8,頁 279。墨子法儀篇云: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志篇 又云:子墨子曰:吾所以知貴且知於子者有矣。曰:為貴、為知而已矣,然則義果自出矣。故可知,具有種種美善,而墨子之義,乃自聖王亦師法之志而出。其詳請參見拙 著,墨家義利相容論,聯(lián)合學(xué)報22(2003.5),頁20-23。墨子法儀篇云:必欲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之相惡相

7、賊也。、志篇曰:之意, 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之所不欲也。欲之有 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又欲之強聽治也,之強從事也。故而志篇墨子斷言:欲義而惡不義,的意志就是要為義。詳見拙著,墨家義利相容論,頁 22-24。 參見歐陽教,教育哲學(xué)導(dǎo)論(臺北:文景出版社,1989),頁 40-43。林永喜,孔孟荀教育哲學(xué)思想比較分析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1986),頁 58-59。 除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孔門科,見前註 4;論語先進篇亦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 子夏

8、。見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收於十經(jīng)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頁 96。同註 7,頁 4。教和哲 學(xué)的研究 ,能說書 的則當(dāng)發(fā) 展他們的 社會經(jīng)濟 事業(yè),能 從事 的 則當(dāng)投入保家衛(wèi)國的國防事務(wù)。是 否如此分類?迄無資料可驗證 。 總。 墨 門 科所學(xué)習(xí)之內(nèi)容,李紹崑先生說:能談辯的固當(dāng)專精於宗 科改善個 ,培養(yǎng) 個潛能 使之適應(yīng) 社會需要 ;而其積 極功能更 要知 道 如何改善社會,導(dǎo)引社會之變遷,朝著至善之境邁進。 尋 繹墨子的教育理 念與方 法,不外 乎激發(fā)弟 子的潛能 ,導(dǎo)引其 門弟子了 解社會的 需要 , 並 積極 謀求 社會 的改 善 。 墨 子 教育 學(xué)生 ,依 其

9、志 趣分 設(shè) 談辯 、 說 書 、 從事 科施教 ,如同孔 門分德 行、 言 語 、 政 事 、 文 學(xué) 。 簡 言之,教育的消極功能在 即文化陶冶 、 教 育 是文化開發(fā) 五 大 觀 點法, 就是 要 敬 愛 節(jié)用 ,表 現(xiàn)出 正當(dāng) 合宜 且有 利於 全體 類 的行 為,落實於實踐就是積極為義。 所 以 ,在墨子的教育,他的學(xué)生也都 成為推動十論的義勇之士。 教育是 立 國的根 本 ,其發(fā) 展 和個 的 素 養(yǎng) 、 社 會的品 質(zhì) 以及國家的 基礎(chǔ)息 息相關(guān) 。 什 麼是教 育?根據(jù) 歐陽教先 生所述教 育的歷程 或目 的 , 學(xué)者所 論不外乎 教育即 生長 、 教 育 是自我 實現(xiàn) 、 教

10、 育 即社會 化、 教 育。 墨 子貴義 就 是 以 志為 子所說的義 , 來自於萬善的志 , 沒有比義 更 重 要的事物了 。 墨說:義,之大器也 。 ,又 、 義 , 之良 寶也 。 的確,墨 子曾說: 萬事莫 貴於義 育目的是把他的弟子培養(yǎng)成為 尊 、 事 鬼 、 愛 、 節(jié) 用 的 智 者 。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28墨子魯問篇。同註 8,頁 288。如墨子書記:子墨子游耕柱子於楚(耕柱篇)、子墨子使管黔滶游高石子於衛(wèi)(耕柱篇)、子墨子游公尚過於越(魯問篇)、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魯問篇)、子墨子出 曹公子於宋(魯問篇)等。呂氏春秋孟夏紀(jì)卷第勸學(xué)篇(作觀師篇)。同註 3,頁 6。的重

11、要,也見 墨子施教 影響深刻 之斑 。 因 此,墨 子對學(xué)生 的教 育 方法,師 生之間的 輔導(dǎo)互動 ,墨門弟 子在社會 的表現(xiàn) ,乃至墨 門集 團 的 利他行 動成為我 民族之精 神,都值 得我們?nèi)?思考 、 探 討 。 本 篇 論 文 擬 從。 這 充 分證明 了教 育 對刑戮 死辱之 ,卻變 成 名士顯 昏亂 、 貧 、 熹 音 湛 湎 、 淫僻 無禮 、 務(wù)奪侵 凌 是 當(dāng)時國家 呈現(xiàn)出來 的各種社 會問題 。 墨 子遊 方各國, 將運用他 所主 張 的 十論, 因時因 擇務(wù)而 從事 。 墨 子希望 幫助各國 切實改善 政治 、 經(jīng) 濟 、 社 會 、 宗 教 、 倫理種 種病狀 。

12、他 堅信十 論的實踐 ,是救當(dāng) 世的 不 法門 。 他 以身作 則遊說各 國,也派 遣學(xué)成的 優(yōu)秀弟子 出仕各國 ,更 廣 泛發(fā)揮濟世的作用。 淮 南 子 泰 族 訓(xùn)云 : 墨子 服 役者百 八 十, 皆 可使赴火蹈 刃,死 不還踵, 化之所致 也。 化 之 字 ,適足 以說明墨 子的 施 教 對學(xué)生 鉅大的感 染力 。 呂 氏春秋 勸學(xué) 篇提 到高何和 縣子 石 本為 齊國之 暴者 , 遭 鄉(xiāng)里所 斥。 由 於 學(xué) 於墨子 受到感染 ,本 該 是凡入國,必?fù)駝?wù)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 之尊、事鬼;國家務(wù)

13、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之,談 辯與訓(xùn)練 口才,說 書與研發(fā) 古書,從 事與訓(xùn)練 防禦必定 有關(guān) , 亦各有所 長。 由 墨 子 整 部 著作來 看, 墨 子 書 七 十 篇論 文 , 至十 九篇屬於 說書 科 的經(jīng)世 濟民之學(xué) ,十至 十五篇 屬於 談 辯 科 的 論理學(xué) ,五十 至七十 篇則為 從事 科 的 防禦戰(zhàn) 略之 學(xué) 。 科別之 間性質(zhì)迥 異,教學(xué) 目標(biāo)亦截 然不同 。 至 於十 六至五十 篇 則 詳 贍記 載著 墨子 施教 的實 錄 。 墨 子 魯 問篇 記 載墨 子將 遊 方各 國,弟 子魏越問 老師墨子 :既得 見方之 君子,則 將先語? 墨 子 回 答: 東海文學(xué)報29墨

14、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59-260。子墨子曰:問於儒者,何故為樂?曰:樂以為樂也。子墨子曰:子未我應(yīng)也。今我問曰:何故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墨子認(rèn) 為葉公子 高和孔子 的問答並 未觸及 若之何 , 也就是 實踐 的 方法的問 題,因此 問者與答 者皆不得 要領(lǐng) 。 在 公孟篇 另有 段可 以 說 明儒、 墨兩家所著重的方不同: 葉公子高問政於仲尼,曰:善為政者若之何?仲尼對曰:善為政者,遠(yuǎn)者近之,而舊者新之。子墨子聞之,曰:葉公子高未得其問 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葉公子高豈不知善為政者之遠(yuǎn)者近也,而舊 者新是哉?問所以為之若之何也。不以之所不智告,以所智告之。故 葉公子高未得其問也,

15、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一)講求科學(xué)的精神與論證儒家和 墨 家在態(tài) 度 方法 , 基本 存 在著極 大 的差異 。 由 墨 子 耕柱篇載墨子批評孔子的政論可見斑: 墨 子 貴義 篇 云: 必去六 辟 。 嘿 則 思 ,言則 誨 ,動則事, 使者 代御,必 為聖 。 墨子這 種去感情 、 重理性 的教育方 法, 似 乎 過於嚴(yán) 苛。 然 而 他 是本著 這種求己 為聖的精 神去影響 學(xué)生,所 以墨 子 方面以 言語諄諄 教誨, 方面則以 實際的行 動成為學(xué) 生學(xué)習(xí)的 模範(fàn) , 可 說理論與實務(wù)雙管齊。 茲將墨子教育學(xué)生的方法分述於: 二、墨子施教的方法墨子施 教的方法 ,來闡述 墨子對其 門弟子

16、的 影響 。 透 過 墨子的 教育 和 墨門弟子 的表現(xiàn), 以驗証 韓 非子 所 謂顯 學(xué) 之 說 , 並由此 深入 了 解 先秦時代墨子之思想,從而給予客觀的評價。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30墨子公孟篇。同註 8,頁 277。鐘友聯(lián),墨家的哲學(xué)方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頁 16。墨子兼愛篇。同註 8,頁 71。墨子非命篇。同註 8,頁 169。凡出言談由文學(xué)之為道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法。若言而無義,譬猶立朝夕于員鈞之也。則雖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之情偽,未可得 而識也,故使言有法。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於其本之也,考之鬼之志、聖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

17、書。用 之奈何?發(fā)而為刑,此言之法也。因此他提出法 。 非命篇云: 可焉。 表現(xiàn) 。 公孟篇 載墨子 問:何 故為室? 、 何 故 為樂? 就 是 個很好的例子。 墨子具 有 理性思 維 的格 特 質(zhì),他 教 育學(xué)生 , 行義 ,為了使社 會能有 公是公非 ,因此立 法儀 。 他 認(rèn) 為 從事者, 無論士 將相 , 都 應(yīng)該有 定的法 則。 百 工 不 分巧拙 ,為方以 矩,為圓 以規(guī),直 以繩 , 正 以縣, 百工用以 度量的矩 、 規(guī) 、 繩 、 懸等工 具,均為 客觀的標(biāo) 準(zhǔn)。 因 此 墨子所 謂皆以 此五者為 法 , 這 個 法 , 有標(biāo) 準(zhǔn) 的 意 思 。 在 當(dāng) 時,各 學(xué)派皆以

18、論辯的形 式來推介 自己的學(xué) 說,墨子 亦然 。 但 墨 子 重 實 際,他 說:非 者必有 以易之, 若非而 無以易之 ,譬之猶 以水 救 火 也 【 俞 樾 墨子平 議校改為 以水救 水,以火 救火也 。 】 , 其 說 將 必 無的確, 墨子喜歡 問為什 麼? , 這 便是科 學(xué)精 神 的科學(xué)的 方法 。 由這段 論辯,可 見儒家重 視動機和 目的,墨 家看重的 則是進行 的方 法 和結(jié)果 。 鐘 友聯(lián)在 墨家的 哲學(xué)方法 書 提到: 墨家的思 維方 式 , 是主客 對立的, 講求分析 ,重視觀 察。 墨 家 之 認(rèn)識事 物,是把 事物 置 於 主體之 外,而以 固定的理 智的概念 對事

19、物, 不斷加以 概念之規(guī) 定, 這 是暑焉,室以為男女之別也。則子告我為室之故矣。今我問曰:何故為樂?曰:樂以為樂也。是猶曰:何故為室?曰:室以為室 也。東海文學(xué)報31墨子非命篇。同註 8,頁 164。同註 22,頁 36-37。(二)注重篤學(xué)思辨與實踐 墨子 貴義篇載: 說是創(chuàng) 新的,這 也是大 貢獻,對 後世有深 遠(yuǎn)影響 。 墨 子以歷 史經(jīng) 驗 、眾 的 耳 目 聞 見 、 對 社 會 產(chǎn) 生 的 實 效 為 真 理 標(biāo) 準(zhǔn) , 強 調(diào) 事 、實 、 利 對 檢驗認(rèn) 識的決定 作用,乃 是種樸 素唯物主 義的 經(jīng) 驗 論 的真理觀 。 這 不 僅 影響了後 期墨家, 即便是後 代儒家荀

20、子重 符 驗 、 韓 非講 參驗 , 乃 至王充 重效驗 ,也都 是對墨子 這 思 想 的繼承與發(fā)展。 。 墨 子提出 檢驗認(rèn)識 真理的標(biāo) 準(zhǔn)問題, 在國哲 學(xué)史 可的實驗 精神 表 法 分 別 是 本之 者、 原 之 者 、 用之 者。 綜 合 非 命 、 篇, 本之者 指的是 :考之 鬼之志 、 聖王之 事。 ; 原 之 者 的 依 據(jù) 是 徵 以 先 王 之 書、 百 姓 耳目 之實 ; 用 之 者 是 廢(讀 為發(fā))以 為刑政, 觀其國 家百姓之 利 , 表 法 就是 條證明的 程序或方 法。 墨 子 提 倡兼 愛、 非 攻 、 尚 賢 、 尚 同 、 節(jié) 用 、 節(jié) 葬 、 非 樂

21、、 志 、 明 鬼 、 非 命 等 各 項 主張, 都是依循 此 表 法 而成立的。 科學(xué)態(tài) 度 有項 最 大的特 點 ,就是 依 靠經(jīng)驗 資 料 。 在 表法 ,我 們可以發(fā) 現(xiàn)許多科 學(xué)精神 。 尤 其是第 表原 之者 , 特 別 重 視類的 耳目經(jīng)驗 ;第表 用之者 ,講求 實驗觀察 實施成效 ,是 科 學(xué)故言必有表。何謂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原察百姓耳目之 實。於何用之?廢(讀為發(fā))以為刑政,觀其國家百姓民之利,此所 謂言有表也。墨子以為,若是言談沒有法儀,那就如同在運轉(zhuǎn)的圓鈞,置設(shè)測影器量測時間樣,是不可能的。法,又稱表

22、,或稱表法。表法究竟指 甚麼?非命篇云: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32墨子貴義篇。同註 8,頁 268-269。墨子貴義篇。同註 8,頁 267-268。講的就 是行動 方面是 分辨真知 識與假知 識的試金 石,另 方面 亦 是今瞽曰:鉅者白也,黔者墨也。雖明目者無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墨子治 學(xué)勤奮, 即便南遊 於衛(wèi)國, 旅途依 然手不釋 卷。 周 公 旦 大 概 是墨子效 習(xí)的榜樣 ,墨子認(rèn) 為周公旦 輔佐子 ,夕見 柒十士 , 政 事 繁 忙之餘 ,猶不忘 朝讀書 百篇 。 墨 子客氣 的說:自 己既沒有 君相 的 事 業(yè); 也沒 有耕

23、農(nóng)的 困難 ,怎 能荒 廢讀 書呢 ?更 何況 讀書 是為 了 揣曲 直 , 也 就是建 立正確的 是非對錯 判斷的標(biāo) 準(zhǔn),因此 墨子即便 出遊 也 攜 帶大量 的書籍 。 學(xué) 生不解 墨子之意 ,而質(zhì)疑 墨子何以 教公尚過 揣 曲 直 而已 的 話 。 墨 子 認(rèn)為書 固然要多 讀,但 的道理 殊途而同 歸, 已 經(jīng) 理解道 理的就不 必再死讀 。 墨子好 學(xué)不倦, 是身教最 好的典範(fàn) ,但 在 教 育絕 不侷限於 書本 。 墨 子 認(rèn)為學(xué) 習(xí)應(yīng)勤於 思考 、 敏 於 實 踐 。 書 本 知 識 並非萬 能,若能 對事理觀 察深入, 明白其義 理,那麼 不用書本 ,也 可 以 達到教 育的效

24、果 。 墨子不 僅對書本 知識珍視 ,也同樣 重視知識 的思 辨 與 判斷。 墨子在 篤 學(xué)與思 辨 之外, 也 注重實 踐 。 實 踐 首 在知行 合 ,與言行 致 。 般往 往言行不 能合, 或者口是 心非 。 造 成 的結(jié)果 ,輕 則 使 議論空 泛毫無價 值,嚴(yán)重 的恐怕是 整個社會 失去標(biāo)準(zhǔn) ,甚至是 非黑 白 顛 倒,影響極鉅。 墨子 貴義篇以瞽者論黑白為例: 子墨子南遊使衛(wèi),關(guān)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曰:吾夫子教公尚過曰:揣曲直而已!今夫子載書甚多,何有也?子墨子曰:昔者 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柒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子,其脩至於今。翟無君之事,無耕農(nóng)之難,吾安敢廢此。翟聞之,同

25、歸之物,信有誤 者。然而民聽不鈞,是以書多也。今若過之心者數(shù)逆於精微,同歸之物, 既已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書也。而子何怪焉!東海文學(xué)報33梅貽寶,墨子學(xué)述(),國文化月刊121,(1989.11),頁 6。請參見拙著,論墨家義學(xué)的實踐,聯(lián)合學(xué)報22(2003.5),頁 7-12。墨子大取篇。同註 8,頁 246。墨子貴義篇。同註 8,頁 271。然而之士,非兼者之言,猶未止也。曰: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姑嘗兩而進之,設(shè)以為士,使其士者執(zhí)別,使其士者執(zhí)兼。是故別 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親,若為吾親。 是故退睹其友,

26、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yǎng),死喪不葬埋。別士之 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於 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後可以為高士墨子重 辯 ,亦即 注 重溝通 與 表 達 。 如 前所述 , 墨子的 十 論都是依循 表 法 而 成 立 的 。 除 了 表 法 , 墨 子 還用了 兩而進 之 的 論 證, 來維 護自 己的 主張 。 在 墨 子 兼 愛 篇 裡可 以看 到這 種論 證: 足 見 墨子辯 才無 礙 ,石也, 盡之 卵,其石 猶是也, 不可毀也 。 充滿自信。 用矣, 舍言革思 者,是猶 舍穫而攈 粟也 。 以 其 言非吾 言者,是 猶以

27、 卵 投、 吾言足 自負(fù), 他曾經(jīng)說 : 無,子 墨子之言 也,猶在 。 (三)重視溝通與表達的技巧墨子的 時 代,諸 侯 割據(jù), 王 室沒落 , 再加 工 商業(yè)的 發(fā) 達,諸子蜂 起,各 家學(xué)派為 了宣揚自 己的思想 與學(xué)說, 不得不用 辯術(shù) 。 不 僅 墨 家 重 辯,連 儒家的孟 子和道家 的莊子, 也都極重 視。 墨 子 對 自己的 辯術(shù) 相 當(dāng)。 他 注重 篤學(xué) 、 思 辨 與 實魯 、 說服 楚國 魯陽 文君 停止 伐鄭 等踐,要求知行合,樹立言教與身教的榜樣。 行 , 除 了言誨 不倦宣 揚其理念 ,更勤事 不輟的實 踐其理念 。 墨 子 的義行包 括義鉤 止戰(zhàn)之論 、 曉 喻

28、魯君愛 利百姓 、 勸說 衛(wèi)國 執(zhí) 政 大夫公 良桓子節(jié) 約以畜士 、 止 楚 攻 宋 、 勸阻 齊太王和 項子 牛 侵墨子是 位哲學(xué) 實踐家, 他坐而 言, 起 而衡量知 識價值的 尺度 。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34墨子兼愛篇。同註 8,頁 72-74。王讚源教授認(rèn)為:墨子不注重推理形式結(jié)構(gòu)的邏輯分析,卻用心於推論概念實質(zhì)的分析。換言之,墨子邏 輯有反對形式化的傾向,重視語意關(guān)係,甚於重視語法關(guān)係。見氏著,墨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頁 144。趙紹君,國論文的先河墨子,南都學(xué)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6(1996.第 5 期),頁 57。墨子書的文字雖較質(zhì)樸無華,但推理周密有序,辭句

29、諷寓犀利,且警切顯豁,平易近,並能廣徵博喻,以說明事理。尤其文體,乃承老 子、論語之說明式文體,啟孟莊荀韓之論辯式 文體,誠可謂先秦諸子文體轉(zhuǎn)變之橋樑,開戰(zhàn)國百餘年議論文學(xué)之風(fēng)氣墨家的 辯學(xué)小 取篇, 然而前期 墨家的論 文已充分 運用此 法。 王 冬珍教授探論墨家的辯術(shù),尤有肯斷的評價,她說: 辟 、 侔 、 援 、 推 法 見 於 後 期踐的 指導(dǎo)意義 。 者仍然 認(rèn)為: 墨子所創(chuàng) 立的 表 法 和 辟 、 侔 、 援 、 推 法,無 疑是對 國論文寫 作與發(fā)展 的個極 為卓越的 貢獻 。 這 些論辯 方法對後 世乃至今 日論文的 寫作都有 著非常重 要的,理 論 和 實,學(xué) 輯有 反對形

30、式 化的傾向 ,重視語 意關(guān)係, 甚於重視 語法關(guān)係 這段話 墨子闡述 了兼士和 別士言 相非行相 反 , 倘 若 此士 言行 相 合猶如符 節(jié),那麼 即便是愚 夫愚婦, 也要選擇 兼士 。 墨 家 主張以 兼 易別 , 墨子就 將兼士 與別 士 言 行 對 舉 。 他 以 言行合 的 理 論 為基礎(chǔ) ,透過世 選擇兼 士卻又反 對兼愛, 這種言行 不致的 謬誤 , 來 辯駁世非難兼愛,以為不可行是錯誤的。 從 墨 子 書 觀 察 ,墨子 正 是善用 論 據(jù),並 以 推理方 法 論述觀點。 墨子透 過探原 、 類 比 、 歸 納 ,乃至 詭論 等 種種方 法來闡揚 其主 張 , 因此 墨 子

31、書 篇 篇俱為 邏輯嚴(yán)密 、 結(jié)構(gòu)完 整的議論 文。 雖 然 墨 子 的 邏於。是故退睹其友,飢即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yǎng)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我以為當(dāng)其於此也,無愚夫愚婦, 雖非兼之,必寄託之於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擇即取兼,即此言行 費也。不識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東海文學(xué)報35王冬珍,墨家的辯術(shù),收於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5),頁 179。墨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61-262。 方授楚,墨學(xué)源流(臺北:臺灣華書局,1979),頁 112。儒者曰:君子必古服古言然後仁。應(yīng)之曰:所謂古之言服者,皆嘗新矣。而古言之服之,則非君

32、子也。然則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等,為 了追求理 想社會, 在知識的 追求與技 術(shù)的創(chuàng)發(fā) 顯然更 積極 。 墨子說: 吾以為 古之善者 則訹之, 今之善者 則作之, 欲善之益 多也 。 意味著 傳述固然 重要,但 不應(yīng)畫 自限;創(chuàng) 新才能前 瞻未來, 使 善 之 益多 。 非儒篇也有這樣的議論: 墨 家 篤信 志,講求 兼愛 、 平於歷史 之態(tài)度, 亦儒墨所 以相非也 。 顯見墨 子不以傳 述者為滿 足,更希 望成為創(chuàng) 作者 。 儒 、 墨之所 以有 此 差異, 殆因 墨 家以 平等 而欲 實現(xiàn) 理想 之社 會, 故不 憚革 命而 無先 例可 循;儒 家雖不乏 溫情之改 良而不敢 有所破壞

33、 ,故 述 而 不 作 。 此 乃 對公孟子曰:君子不作,術(shù)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之甚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述,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述,己有 善則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述而不作,是無所異於不好述而作者矣。 吾以為古之善者則述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四)傳述與創(chuàng)新並重如前所 言 , 儒 、 墨 兩家在 態(tài) 度方法 存在著 差 異 。 孔 子 作春秋,曾 謙虛的 說自己 述而不作 ,後儒 卻反而奉 此為行事 為文之圭 臬時 , 墨 子就 認(rèn)為 這種 態(tài)度 太過 消極 保守 ,缺 乏創(chuàng) 造性 。 墨 子 耕 柱 篇 云: 所謂 推 理周 密有 序 、 辭句 諷寓 犀利

34、,且 警切 顯豁 、 廣 徵 博喻,以 說明事理 ,皆可 見墨家為 了宣揚己 見善用辯 術(shù),這就 是墨 子 教 育重視溝通與表達的證明。 也。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36墨子非儒篇。同註 8,頁 181。同前註。淮南子要略訓(xùn)。同註 2,頁 375。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根據(jù)墨子公孟篇記載墨子對話儒者程子,墨子認(rèn)為:儒之道,足以喪者,政焉:儒以為不明,以鬼為不神,鬼不說,此足以喪。又厚葬久喪,重為棺槨,多為衣衾,送死 若徙。年哭泣,扶後起,杖後行,耳無聞,目無見,此足以喪。又弦歌鼓舞,習(xí)為聲樂,此足以喪。又以命為有,貧富、壽夭、治亂、安危有極矣,不可損益也。為者行之,必不聽治矣;為者行之, 必不從事矣

35、,此足以喪。(前揭書,頁 277。)類似的記載亦見於淮南子要略訓(xùn):墨子學(xué)儒 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前揭書,頁 375。)都說明了墨子長於思考、勇於批判的性格。有游於子墨子之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欲使隨而學(xué)。子墨子曰:(五)勸學(xué)、責(zé)行、輔導(dǎo)三效並用1.啟發(fā)學(xué)習(xí)墨子教 育 學(xué)生, 注 重教學(xué) 方 法,講 求 教育成 效 ;在師 生 的互動, 也有許 多溫馨感 的故事 。 墨 子 公孟 篇即載 學(xué)生由於 未成 熟 , 往往並 不能理解 到學(xué)習(xí)的 重要 。 墨 子 乃以 出仕 的 誘 因,來 激發(fā) 學(xué) 生 學(xué)習(xí)的動機,使勤學(xué)、 樂

36、學(xué): 墨子鼓 勵學(xué)生, 知識固然 要傳承, 更要加以 應(yīng)用並且 創(chuàng)新 。 墨 子 創(chuàng) 造 發(fā)明的精 神,使得 他成為哲 學(xué)科學(xué)家 ,也是科 學(xué)發(fā)明家 。 墨子的 思想 乃 在 期許學(xué) 生積極主 動的學(xué)習(xí) 與投入, 追求真理 、 創(chuàng)新思 想。 這 種 觀 念 , 直 至今日也是歷久而彌新的進步思想。 , 繼而開創(chuàng) 新的學(xué)派 ,成為 代宗 師 。,由 於長於思 考、 勇 於 批 判隱然 有不 以法 古而 自限 的意 味 。 墨 子 學(xué) 儒者 之業(yè) ,受 孔子 之術(shù) 。 又曰:君子循而不作。應(yīng)之曰:古者羿作弓,伃作,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邪?且其所

37、循,必或作之,然則其所循,皆小道也。味守 舊,社會 就會退步 ,文化也 會衰敗 。 所 以, 君子必古 服古 言 而後仁 ,墨子並不能接受。 非儒篇又說: 言,而後仁乎?東海文學(xué)報37墨子公孟篇。同註 8,頁 278-279。墨子公孟篇。同註 8,頁 279。子墨子曰:言足以復(fù)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亦可 見墨 子對 弟子 因材 施教 ,諄 諄教 誨, 循循 善誘 。 墨 子遇 到可 造之 材,不 惜以仕誘 導(dǎo)為學(xué), 不外乎想 多培植 個有用的 ,為社 會多 貢 獻份力 量。 如 不 幸 遇到太 熱衷名利 ,只想追 求富貴的 弟子,他 還是 苦 口 婆心曉以大義,勸勉他為

38、學(xué),這可顯見墨子啟發(fā)學(xué)生的熱忱。 2.糾正行為墨子重 實 際,戒 蕩 口 , 而且要 求 言行 致 。 這 點 墨子很 堅 決,在 墨子 書重複記錄了兩次: 有游於子墨子之門者。子墨子曰:盍學(xué)乎?對曰:吾族無學(xué)者。子墨子曰:不然。未好美者,豈曰吾族莫之好,故不好哉。夫 欲富貴者,豈曰我族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貴者,不視,猶 強為之。夫義,之大器也。何以視,必強為之。這個學(xué) 生身體 強良,思 慮徇通 , 誠乃不 可多得的 才 。 墨 子 基 於 愛才,苦 口婆心的 勸導(dǎo)該生 學(xué)習(xí) 。 當(dāng) 該 生學(xué)成 責(zé)仕於墨 子時,墨 子以 子 葬父 之 喻教導(dǎo) 學(xué)生 。 學(xué) 習(xí) 乃出於 自身自覺 的要求

39、, 是為了成 就自 己 的格 、 豐 盈自己 的生命( 為義)而 學(xué),不能 因別而 改變 。 墨 子 以 為 不 學(xué),猶如子不葬父樣,必招恥笑。 此外,公孟篇另載: 姑學(xué)乎!吾將仕子。勸於善言,而學(xué)其年,而責(zé)仕於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聞夫魯語乎?魯有昆弟五者,亦父死,亦長子嗜酒 而不葬,亦弟曰:子與我葬,當(dāng)為子沽酒。勸於善言而葬。已葬, 而責(zé)酒於其弟,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豈獨 吾父哉?子不葬,則將笑子,故勸子葬也。今子為義,我亦為義,豈 獨我義也哉?子不學(xué),則將笑子,故勸子於學(xué)。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38墨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60。墨子貴義篇。同註 8,頁 26

40、7。墨子貴義篇。詳見前文第章、墨子施教的方法,第()節(jié)、注重篤學(xué)思辨與實踐。墨子貴義篇。同註 8,頁 268。墨子貴義篇云: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之用布之慎也。商用布市,不敢繼茍而讎焉,必?fù)窳?者。今士之用身則不然,意之所欲則為之。厚者入刑罰,薄者被毀醜,則士之用身,不若商之用布之慎 也。同註 8,頁 268。墨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60-261。子墨子使管黔滶游高石子於衛(wèi),衛(wèi)君致祿甚厚,設(shè)之於卿。高石子朝必盡言,而言無行者。去而之齊。見子墨子曰:昔者夫子有言曰:無道,仁士不處厚焉。今衛(wèi)君無道,而貪其祿爵,則是我為茍陷長也。子墨子說而召子禽子曰:姑聽此乎?夫倍義而鄉(xiāng)祿者,我常 聞之矣。倍祿而鄉(xiāng)

41、義者,於高石子焉見之也。罰,薄 者被毀醜 ,因此 墨子教育 學(xué)生注重 行為表現(xiàn) 。 賞與罰 的定 義 , 經(jīng) 篇 云 : 賞 : 報 之 功 也。 罰 : 報 之 罪也 。 、功: 利名也 。 罪 : 犯 禁也 。 做的好 ,墨子不 吝鼓勵他 的學(xué) 生 ; 做的不好,墨子也不客氣的予以懲處。 墨子 耕柱篇云: 。 讀 書 不能 自制 的結(jié) 果, 厚 者入 刑的態(tài) 度還 不如 商 用錢 謹(jǐn)慎 ,墨子 感慨: 之君 子不知仁 者,非以 其墨 子自律 嚴(yán)謹(jǐn),他 認(rèn)為當(dāng)時 的士 要 求 自 己云 瞽者論黑 白 之例 名也, 亦以其取 也。 因此 他檢 視 個 ,不 僅注 重他 的動 機, 更要 看實

42、際做 是如 何 。 墨子 公 孟篇 載墨子對 弟子告子 說:政 者,口言 之,身必 行之 。 今 子口言 之,而身 不行,是 子之身亂 也。 子 不 能 治子之 身,惡能 治國 政 ? 子姑亡 ,子之身 亂之矣 。 政治的 事,應(yīng)該 是能說能 行,只說 不做 就 是 言行不能致,也就是亂的開始,般又何嘗不是如此? 除了言 行 致, 明 辨是非 對 錯更是 重 要 。 如 前 文所舉 貴義篇所 子墨子曰:言足以遷行者常之,不足以遷行者勿常。不足以遷行而常之,是蕩口也。是蕩口也。東海文學(xué)報39墨子魯問篇。同註 8,頁 290-291。墨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54。子墨子游荊耕柱子於楚,子過之,

43、食之升,客之不厚。子復(fù)於子墨子曰:耕柱子處楚無益矣。子過之,食之升,客之不由於墨 子對耕柱 子愛之 深 , 因 此 責(zé)之 切。 耕 柱 子為此 產(chǎn)生 反 彈的心理 ,墨子乃 以敺驥 為譬, 告訴耕柱 子他心 對學(xué)生的 要求 。 這 段對話 ,充滿了 師生情感 的交流和 溫馨的互 動。 此 外 , 在 墨 子 耕 柱篇另有則墨子安撫學(xué)生的故事: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於乎?子墨子曰:我將大行,駕驥與牛,子將誰敺?耕柱子曰:將敺驥也。子墨子曰:何 故敺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zé)。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 責(zé)!墨子 遣弟 子勝 綽去 輔佐 項子 牛, 不料 項子 牛 侵魯 , 勝綽 竟然 從

44、 之 。 不 僅 不能 濟驕而正 嬖 , 反 倒 同流合 污、 助 紂 為 虐 。 墨 子 知 道 後 很生氣 ,乃派弟 子高孫子 去請求項 子牛斥退 勝綽,並 嚴(yán)厲譴責(zé) 勝綽 無 異 於鼓鞭於馬靳 ,明知故犯,分明是為了利祿而出賣了義。 3.心理輔導(dǎo)墨子教 育 學(xué)生灌 輸 正確的 觀 念,行 為 符合義 的 予以獎 勵 ,行為違反 義的也予以懲處。 對於學(xué)生的心理輔導(dǎo), 墨子 書亦有所記載: 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項子牛侵魯,而勝綽從。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正必嬖也。今綽也,祿厚 而譎夫子。夫子侵魯而綽從,是鼓鞭於馬靳也。翟聞之:言義而弗 行,是犯明也。綽非弗

45、之知也,祿勝義也。高石子 倍祿而 鄉(xiāng)義 , 極 為難能 可貴,因 此墨子褒 揚他 。 對 於 政 聲 太壞的學(xué)生,墨子甚至要求撤職。 墨子 魯問篇載: 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40墨子耕柱篇。同註 8,頁 257-258。墨子魯問篇載:子墨子游公尚過於越,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茍能使子墨子 於越而教寡,請裂故吳之,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過許諾,遂為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茍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請裂故吳之, 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而 食,度身而衣,自

46、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鈞之糶,亦於國耳,何必於越哉!同註 8,頁 287-288。不能淫 、 貧賤不 能移 、 威 武 不能屈 最好的 例證 。 墨 子 不為利 祿富 貴 所動,堅 持自己的 理想, 貴義篇 說:為 義而不能 ,必?zé)o排 其道 ; 譬 若匠 之 斲而 不能 ,無 排其 繩 。 可 見墨 子的 精神 。 他 的學(xué) 生受 其影 響,也能以行義為生之目標(biāo),積極投入社會的公益事業(yè)。 的 故 事,就 是 富 貴利祿 。 墨子 魯問篇 載墨子 義辭越 封 (一)墨門集團成就社會公益墨子以 法 、 兼 愛 、 貴 義 為 其教育 目 標(biāo),落

47、實 於實踐 自 然是改善社 會 、 反 對 攻伐 。 墨 子反對 攻伐,乃 是為了 蒼生, 並非為了 求得 功 名三、墨子教育的影響墨子推 薦門耕 柱子出仕 楚國,有 幾位同門 經(jīng)過前往 拜訪,卻 得到 客之不厚 的對待 ,於是向 老師墨子 抱怨 。 墨 子 安慰他 們,稍安 勿躁 。 果 不其 然, 耕柱 子捎 來十 金孝 敬老 師 。 墨子 以 同理 心 接納 學(xué)生 的意 見,予 以支持; 另方面 則要求學(xué) 生繼續(xù)觀 察。 最 後 避 免了同 門兄 弟 反 目成仇 ,也給了 耕柱子證 明自己清 白的機會 。 在前文 ,提到 衛(wèi)君 因 為 看墨子 的面子而 讓高石子 為卿,享 有很高的 俸祿

48、,卻 不接納高 石子 的 進 言 。 為 此 ,高石 子決定 倍祿而鄉(xiāng) 義 , 卻 又 擔(dān)心蒙 受狂名 。 墨 子 除 了 支持高 石子去職 的決定, 並以為 義非避毀 就譽 來 予 以心理 建設(shè) , 更 加堅定其信心,這些都是墨子輔導(dǎo)學(xué)生的實例。 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幾何,而遺十金於子墨子,曰:後生不敢死,有十金於此,願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 也。東海文學(xué)報41公輸篇云: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詘。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 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百,已持臣守

49、圉之器,在宋城,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同註 8,頁 295-296。墨子為了行義,不辭辛苦走十日十夜到楚國,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與侵略者激辯,這可說是最好的身教。 梁任公云:當(dāng)時事蹟可考見的,如齊欲攻魯,墨子見項子牛及齊王,說而罷之。楚欲攻鄭,墨子見楚國的執(zhí)政魯陽文君,說而罷之。詩經(jīng)說: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墨子真當(dāng)?shù)闷疬@兩句話了。見氏著,墨子 學(xué)案(臺北:臺灣華書局,1985),頁 33。孟子盡心篇。同註 5,頁 239。墨子備梯篇。同註 8,頁 322。禽子篤 實的態(tài)度 ,令肅 然起敬; 墨者刻苦 自勵的精 神,更令 讚 嘆 。魯問篇另載: 禽滑釐子,事子墨子,年,手足腁胝,面

50、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子墨子其哀之,乃管酒塊脯,寄于大山,昧葇坐之,以樵禽子,禽子 再拜而嘆。子墨子曰:亦何欲乎?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守道? 子墨子曰:姑亡!姑亡!在 墨 子的身 教 ,他 的 弟子們 也 能 不 嗜奢侈 、 不 事 靡 費 、 不 務(wù)光華, 取法夏禹 形勞 的 精 神 努力為 義。 墨 子 備 梯 篇 載 有禽滑釐在泰山學(xué)守禦之法年,吃苦勞作的情形: 其 實這樣 神,所 以孟子稱 :墨子 兼愛,摩 頂放踵, 利為 之。 的評價,用在墨門弟子禽滑釐等的身,也是適切的。 公曾引 詩 經(jīng) 語 讚嘆墨 子:凡 民有喪, 匍匐救之 。 可 謂 相 當(dāng) 貼 切。 更 可 貴的是 墨門弟子 禽滑釐等 百, 早已持著 墨子發(fā)明 的守 城 器 械, 在宋 城嚴(yán) 陣以 待, 要協(xié) 助宋 國抵 禦楚 的 進犯 。 這 件事 呂 氏春 秋 愛 類篇 亦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