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_第1頁
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_第2頁
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_第3頁
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_第4頁
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研究方案一、問題的提出達維多夫說:“要解決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歸根結底要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設計而改變思維類型。”“以學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的定位、設計、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結構的過程和方法的選用是中學課程改革重要一環(huán)。現(xiàn)行的班級上課注重面向全體,往往搞大家齊步走而難于照顧到學生的特點,如何解決課堂學生有的接受不了,有的吃不飽的現(xiàn)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如何做到有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就目前我校中學化學復習課中,全組化學教師召開了多次教學研討會,都認為各年級推行課堂分層復習效果更有成

2、效。其實課堂布局的真正奧秘在于“學習能力”,只有學會才能減少對“教師”和“教”的依賴。唯有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學生去“經歷”并且“經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靈動。就我校各年級原來進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隨機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雖已被重視,課堂上也出現(xiàn)了民主合作的熱鬧現(xiàn)象,但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一學期或一學年,學習程度有很大差異,復習出現(xiàn)了成績好的學生做簡單題乏味,成績差的學生跟不上,學習沒學習的信心,是我們當前化學課堂教學中還普啟遍存在的問題。但怎么樣才能讓學生自已親身體驗,激發(fā)

3、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讓自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改進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提高復習效力,于是選擇了“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模式探究”這一課題開展探究與實踐。該課題是在心理科學,掌握學習理論、最優(yōu)化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科學的制定分層目標,高效組織課堂分層教學,合理開展分層輔導與檢測,實施整過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二、研究假設因材施教原則同啟發(fā)式原則一樣,是我們熟知的一條最基本的教學原則。人是有差異的,因材施教原則承認這一事實。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再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f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我們在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特長的同時也要引導他

4、們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成為真正的有個性的全面的人。分層教學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原則的要求。按照學生學習成績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在課堂練習中進行分層練習,練習前設計出A、B、C三個層次的練習,學生任選其中的某個層次的練習。這里的分出層次是隱性的,學生不知道,只有老師知道,這樣作的目的在于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每個學期結束,教師根據(jù)學生成績的變化再重新分成A、B、C三個層次。通過合理的“中學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學案,老師著重引導解決難點,大膽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觀察,培養(yǎng)化學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

5、養(yǎng)學生“說化學”的能力。二、理論依據(jù) “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教學家孔子首創(chuàng)的先進教學思想。孔子曾經說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痹诹私鈱W生情況的基礎上,孔子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針對學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進行不同的教學。“中人以上,可以語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也?!?孔子因材施教并非沒有共同的要求,他的培養(yǎng)目標是統(tǒng)一的:就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膹恼?讓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他認為:德才兼?zhèn)涞娜艘痪幸桓?多方面發(fā)展,不要象一個模子里鑄出來似的。因此,他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孟子作為孔家學

6、說的嫡傳人物,繼承發(fā)揚了孔子的這個教學原則思想,強調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因人而教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才)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保ㄓ圩颖M心上)他強調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法。對有的學生應及時點化,有的應成就其德行,有的要發(fā)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問,不能入門者則可以間接地受教。甚至“予不屑之教誨也者,足亦教誨之而己矣”。“教亦多術”,一切因人而宜。學記云:“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心?!币蟆敖桃舱撸L善而救其失者也

7、?!备嬗鹘處熞⒁鈱W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伴L善救失”使“因材”與“施教”的關系更加明確。唐代的韓愈、北宋的張載也曾經提出培養(yǎng)學生要像處理木材一樣做到“各得其宜”。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借一不知名的駝背老人種的樹不僅棵棵能活,而且都長得很茂盛來說明教育者只有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別傳授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才能收到最佳效果。真正使孔子這一教育思想理論化的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教育活動家鄭玄和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鄭玄把孔子的“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概括為“各因其人之失而為之”,首先使孔子的這一教

8、育思想原則化。宋代程頤進一步概括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敝旒卧谡撜Z集注征引此語,才使得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為公認的經典的教學原則。兩千年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稱為教育大國的中國得到了不斷發(fā)展。前蘇聯(lián)蘇霍姆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笨梢?,因材施教,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發(fā)揮孩子的個性優(yōu)勢,進行個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凱洛夫在教育學中提出,“教師對班級進行集體工作條件下對學習進行個別指導原則。”克拉因在教學論中提出“在對學生集體進行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個別指導的原則?!卑桶?/p>

9、斯基的教育學則提出“講課的和非講課的以及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教學形式最優(yōu)結合的原則”他強調:要充分發(fā)揮班級授課制集體性的優(yōu)點,同時又以個別施教作為集體教學的必要補充。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在他們身上既體現(xiàn)著發(fā)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現(xiàn)出巨大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保證教學大綱要求的實現(xiàn),又要根據(jù)學生不同情況,有差別地進行教學。堅持因材施教既是適應學生心理、身體發(fā)展的個別差異,又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多層次、多規(guī)格人才的客觀情況。陶行知說: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

10、因材施教”。 布魯姆說: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找到這樣的策略:既考慮到個別差異,但又確實能促進個體的最充分的發(fā)展。隨著全球經濟知識一體化繼續(xù)擴張的今天,促進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是我們共同的努力方向?!耙虿氖┙獭逼渲兴N涵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它凝結著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和廣大教師的智慧、機智和創(chuàng)造性,閃爍著唯物辨證法的思想光輝。 四、概念界定“化學分層復習課堂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特點有區(qū)別的教學。通過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學案,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著重引導復習每章節(jié)的概念,大膽放手,分層練習,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靈活運用化學技能,掌握化學學習的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11、形成人人參與、主動積極的課堂學習態(tài)度形式。為他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給學生一個適合他的生存空間和學習方式,用心去幫助他,解決他的困難。五、研究目標1、注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將課堂教學程序分解為激發(fā)興趣、明確目標、分析類比和運用創(chuàng)新四個步驟,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協(xié)作、自主構建知識網絡濃厚的創(chuàng)新學習氣氛,凸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理念,使課堂復習教學豐富多彩、高質高效。2、讓學生掌握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掌握化學的基礎題解題技法;第二層次:掌握化學的提升題解題技法;第三層次:掌握化學的拓展題解題技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讀書,會學習,能夠自我

12、完善和提高。3、檢測學生掌握化學學習能力,實驗能力。4、課堂教學具體時段分配:教師引導1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20分鐘+分組解答練習10分鐘六、研究方法1、個案研究法:針對某一個學生、某一類學生、某一節(jié)課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2、經驗總結法:運用經驗總結來建構化學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學經驗。3、調查問卷法:了解當前我校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4、文獻研究法:參考適當文獻資料,提升理論水平。七、研究步驟1、課題研究周期:從2011年3月2012年7月2、課題研究步驟:A、準備階段:從2011年3月2011年4月,本階段完成有關理論學習,查閱資料,制定研究方

13、案。B、課題實施階段:從2011年3月2012年7月從2011年3月2012年7月,對我校各年級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實踐,在活動中調查了解,觀察、問卷,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切實加強過程管理。寫出階段性報告及專題論文,為后面的研究積累經驗。每學期定期開展專題性的研討。互相交流實施經驗,記錄實驗課次數(shù)和實驗記錄情況。保障專題研究落到實處。C、總結階段:從2012年7月2012年12月總結分析一年來的課程實施情況,總結實驗成果。寫出實驗報告和論文,以及形成可推廣中學化學高效課堂復習方式。八、預期研究成果1、“中學化學高效復習課”研究報告2、“中學化學高效復習課”典型教學案例、圖片、光盤等。

14、3、“中學化學高效復習課”論文。九、研究人員組成及分工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由凌珊老師擔任組長,各年級全體化學教師擔任研究教師。2、分工情況:組長:凌珊 主持課題研究工作組員:李燦 樊暉 唐月紅 陳志清 謝紅煜 周彤 熊卉 顏魯敏 實施課題研究工作十、主要參考文獻:1、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人類動機的理論2、陶行知的教育理論3、學會生存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4、學會自治問題之研究陶行知5、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6、中國教育政策與發(fā)展綱要7、新課程標準8、化學教育9、化學教學10、(一)國外較有名的化學教學方法分類主要有:(1)福爾斯(英國 、在化學實驗中分5種,1959年)(2)阿奇馬德(印尼 、在化學數(shù)字新趨向中第四卷中,分9種,6070年代)(3)科思荷莎(南斯拉夫,在學校化學教學中介紹4種)(4)加德納(美國,在我國講學介紹了多種策略性的化學教學方法約16種之多)(5)杜賓寧、奚尤什金(蘇聯(lián),化學教學法專家,2種)(二)國內學者提出的化學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總結各類化學教學論專著,至少有12類方法,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