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基于知識密集型組織組織政治過程架構的研究AbstractOrganizationalpoliticsistheinfluentialprocessofsociety,andspeculativebehaviorinwhichorganizationmemberpursuittheoptimizationofselfinterest.Thedevelopmentofknowledgeintensiveorganizationalpoliticsrelatestoconsequentialrelationincludingthecauseofinfluenceonbehavior,theeffortofoperationalprocessandappearance,soweareconcernedabouttheresearchonorganizationalpoliticsprocessstructrue.Keywordsknowledgeintensiveorganization;organizationalpoliticsprocessstructure摘要:組織政治是一種社會性的影響過程,組織成員對于個人、群體、組織致力于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投機行為。知識密集型組織組織政治的發(fā)生有過程上的因果關系,其中包括了影響行為發(fā)生的前因、運作過程與產生的后果,因此組織政治的過程研究是我們所關注的。關鍵詞:知識密集型組織;組織政治過程架構知識密集型組織又稱為技術密集型組織,它是指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復雜、先進而又尖端的科學技術才能進行生產的產業(yè),或者在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中知識密集程度高的產業(yè)。這類組織占用勞動力較少,但從業(yè)人員具有較高的科技專業(yè)知識,集中了高科技成果的產業(yè)部門,產品技術性能復雜,勞動生產率很高,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集中代表著一個國家和組織的最高水平。大力發(fā)展知識密集型組織,是我國加快經濟發(fā)展的重大舉措。那么哪些組織屬于知識密集型組織呢?經濟合作暨發(fā)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定義了一些屬于知識密集的組織,它包含有航天、電腦與辦公室自動化的設備、制藥、通信與半導體、科學儀器、汽車、電機、化學制品、法律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營銷顧問公司、軟件公司、IT公司、大多數政府機構、軍隊以及高等院校等。而在國內組織方面,對于知識密集型組織并無明確定義。依據政府的相關政策,對于高科技產業(yè)的定義,不論是從研發(fā)經費投入比率或列舉定義高科技產業(yè),都認定其大多具有知識密集的特性,故高科技產業(yè)即知識密集組織1。1組織政治的定義(1)在工作環(huán)境中不被組織正式認可,會產生不確定性、沖突、不和諧以及壓力的行為(Ferris,1994)2。(2)個人或組織非正式且含有狹隘、分歧不和的行為;以技巧觀之,則為非法且不被正式管理當局認可接受的專門技術(Mintzberg,1983);這樣的行為將造成個人或團體間的敵對斗爭。(3)個人為迎合上意所表現的策略(WortmanLinsenmeier,1977)。(4)在利益團體中使用權利以影響組織決策制定的行為(Pettigrew,1993)。(5)一種社會的影響過程,可能對組織產生功能性或非功能性的結果(Ferris,etal,1989;Madison,1980)3。(6)組織政治是一種社會影響的過程,其行為是經策略設計以獲得極大化短期或長期的個人利益,而其結果可能與其他人的利益一致,或是需借犧牲別人的利益以成就自己的利益(Ferris,etal,1989)。(7)組織政治活動的施行,是個人借由對權力及其他資源的取得、加強及使用,以便在不確定或是紛擾的環(huán)境中,獲得其想得到的產生結果(Pfeffer,1992)。(8)組織政治是一種社會性的影響過程,組織成員對于個人、群體、組織致力于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投機行為(陳黃煌,1996)。綜合上述組織政治的文獻,沒有1項定義獲得廣泛的支持,事實上在此領域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一些難以定義的概念,但仍有一些共同的見解(李安民,2002),如下說明:(1)政治行為是一種運用社會影響力(socialinfluence)的方法。(2)政治行為是設計用來促進或保護個人的私利(self-interests)。(3)至少包括兩個團體(parties),而且這兩個團體明確或隱含在許多方面具有分歧的利益。2組織政治的研究對于組織政治的研究可分為客觀行為及個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兩類研究4:(1)將組織政治視為可看見的客觀行為(objectivebehavior):針對采取的政治策略(技巧)研究,例如,Judge&Bretz(1994)提出,使用上司較易注意(supervisor-focused)的政治策略(如逢迎),比起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策略,較易達到個人較高的職業(yè)生涯成功目標。(2)將組織政治視為個人主觀的心理狀態(tài):Gandz&Murray(1980)建議對組織政治應由個人主觀的角度來衡量,較由單一的客觀角度衡量更為恰當。因為個人對事情的反應(如工作態(tài)度)是依據其對事實的知覺,而非事實的真相(Lewin,1936)。許多學者也以此觀點來驗證個人對組織政治知覺的反應(Cropanzano,etal.1997;Ferris&Kacmar,1992;Kacmar,etal.1999;Randall,etal.1999)。3組織政治的過程架構組織政治的發(fā)生有過程上的因果關系,其中包括了影響行為發(fā)生的前因、運作過程與產生的后果。在此方面研究學者提出了他們的看法,Fairholm(1993)認為權力的使用是受限于多變的環(huán)境因素及參與者的特性、人格特質或外貌,所有這些因素,無論是個別的或組合起來,都會影響員工對權力使用的方式與成效,而影響最顯著的因素就是人的意愿與環(huán)境資源5,6。Pfeffer(1981)認為組織內的行為是由理性及政治兩種提示所運作的,當組織內各團體的意見產生分歧時,他們對目標也有著不同的意見,因此沖突即衍生而來,要達成決策就必須依賴權力和影響力,以政治模式解決組織的問題。我們通過對知識密集型組織的分析發(fā)展出組織政治的過程架構,我們認為“不確定性”與“意見的分歧”是影響政治模式的前置條件,政治行為就是為了要得到獎賞,有影響力、有控制力,而發(fā)生的不確定性與沖突事件,其中前置條件包括:(1)個人條件:包括價值觀、個性、個人要求、態(tài)度;(2)團體條件:包括團體動機,團體規(guī)范;(3)情境條件:包括目標即工作的相互依賴關系,稀有資源,模糊的角色即目標,組織氣候及歷史因素。他認為在有政治敏感度的促使下,如個人發(fā)現組織結構及人事將要改變,部門之間需要調整時,想要掌控稀有資源時,則會想到運用權力引發(fā)政治行為。其操作機制包括:使用不同的政治策略,以達到其政治目的所做的決策等。結果:則可能是意圖想要達到的結果或是所產生的后果不是意料中的(見圖1)。圖1知識密集型組織組織政治的過程架構Fdirholm(1993)發(fā)展的權力運用模式(powerusemodel),他認為:(1)有決策情境或需求時,當情況模糊、資源稀少、互相依賴時,就很可能發(fā)發(fā)生沖突。個人可通過權力行為來改善以上情況,唯有有權者可降低決策情況的不確定性,且決策者的地位、個性特質,或專業(yè)知識均可給予他們足夠的資源以解決歧義與模糊的狀況7;(2)情境因素:包括參與者間的依賴關系及稀有資源情況,有權者會利用權力及所擁有的稀有資源來左右他人的行為,達成他們的目標;(3)個人因素:包括參與者對自由的需求,感覺比其他人重要及具備功能性能力,當這些因素程度強時,個人就可以成功地運用溝通的技巧、說服等互動方式,去達成想要的目的8;(4)使用權力的行為:則包括各種不同的政治行為(見圖2)圖2使用權力的模式從以上對知識密集型組織的分析,我們認為個人因素、組織因素、情景因素是知識密集型組織發(fā)生組織政治的主要緣由。因此,我們將針對組織政治知覺的3類前置因素:(1)個人特性;(2)組織特性;(3)環(huán)境特性,以及政治行為的操作機制,后果影響(因素)等各構面進行探討。3.1個人特性與組織政治相關的研究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價值觀、人格特質、個人需求及態(tài)度會影響到其是否會從事組織行為。其中個人價值觀包括唯我論、唯物主義者及對社會認知的看法等。人格特質包括:嗜冒險者、功利主義者、投機者、內外控性格、權威主義、權術主義及憤世嫉俗等特性,并是促使個人從事組織政治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個人需求中則包括:對權力、自主性、安全感、地位等需求愈高者愈可能從事政治行為。個人態(tài)度則包括: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的認同,承諾愈低者愈會從事組織政治行為。我們認為不良組織權術行為的原因可分為個人因素與組織因素。個人因素是指某些性格特質與個人特殊需求,例如具有外控性格、權威主義、高冒險性、尋求安全感等的人員比較不會考慮組織利益而有組織權術的行為。Fairholm(1993)的研究發(fā)現,當一個人具備有能力可與人競爭時,當他感覺比其他人重要時,想獲得自由時,就會促使他運用權力去從事組織政治行為,因為有權力者方有自由。所以有自信的人、具有攻擊性的人、外向的人、有自尊的人、專橫的人比較會從事政治行為9。3.2組織特性與組織政治相關的研究我們認為團體動機(motives)與團體規(guī)范(norms)是影響是否從事組織政治行為另一重要因素。Robbins(1992)認為組織對員工低度依賴、績效評估制度不明確、政策指定民主化、高度績效壓力、不重過程只重結果等是促使組織政治行為的重要組織因素。Johnson(1995)&Stever(1990)也認為組織內若無信任,其成員與組織本身無法有效率的運作,且會發(fā)生出許多與工作無關的政治斗爭行為,并會影響其管理成效。工作環(huán)境中對員工的回饋、晉升機會,與高層間的互動愈少、正式化程度愈低的組織,其政治行為就愈多,而組織中工作的不安定感,員工對晉升機會、上級、同事、獎賞、組織的不滿,不鼓勵創(chuàng)新等組織特性,皆是促使組織政治行為的重要因素。同時組織內若是降低對人的控制,其成員會乘機運作政治行為而產生許多負面影響10。Kveitner&Kinicki(1977)又認為政治行為主要是不確定性所引發(fā)的,他們認為組織內5種不確定性包括:(1)目標不明確;(2)績效評估不明確;(3)決策過程不明確;(4)個人或團體間的激烈競爭;(5)任何形式的改變。一旦我們企圖改變時,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他們原有的權力,就產生了政治行為,他們害怕發(fā)現個人與團體間的激烈競爭是政治行為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極容易產生政治行為。3.3情境因素與組織政治相關研究我們認為情景條件中目標與工作的相互依賴性、資源的稀有性、模糊不清的目標與角度、組織氣候與歷史狀況、組織的機會結構等,均是影響組織政治行為的重要前置因素。組織內成員依據以上不同條件而決定是否運作組織政治行為。Rizzo(1970)、Harris(1983)等學者研究都認為當員工角色模糊時,其所處的職位會缺乏必要的可用資源,就會采取政治措施解決問題,以至于降低了工作及組織的績效。Fairholm(1993)則認為參與者間相互依賴的程度、資源稀有性等會影響是否要從事組織政治的重要因素,因為組織是階層式的,因此組織內的權力存在著不對稱性,但此權力并非永恒不變,它會因為彼此依賴關系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因此人們會運用組織政治行為來改變這種權力情況;擁有稀有資源是為了達到想要的結果,因此愈能控制稀有資源者就愈受組織的重視,而員工就會運用其既有的技術與能力來運作組織政治,以達到控制稀有資源的目的。Robbins(1992)認為當組織資源重新分配時,Kacmar&Ferris(1993)認為分配功勞、晉升決策、指派工作時,皆是引起政治行為發(fā)生的時機。Ezzamel(1994)發(fā)現在資訊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中,會因為權力重分配的關系而造成組織內不同部門間對財物的政治斗爭。政治行為會發(fā)生在資源分配時,是在有限競爭的資源,缺乏明確規(guī)則的狀況下所運作的,人們會依據任務的確定性、重要性、團隊的大小及成員的異質性程度大小,決定是否要從事政治行為。因此部門會利用政治過程來得到影響力及權力。當組織結構改變時、部門間需協調時、需要使管理方針具有延續(xù)性時、資源需分配時等不確定性意見分歧的時候,所衍生出的政治行為,同時并會對組織結構的改變、部門間協調的機制、人事的改變及資源的重分配造成影響。3.4組織政治操作機制的研究通過對知識密集型組織的分析,我們整理出組織政治的策略:(1)積聚并控制資源;(2)達成激進或保守的協議;(3)形成結盟與非正式團隊;(4)利用他人;(5)協調事件;(6)維持彈性;(7)降低依賴他人并受他人依賴;(8)利用沖突;(9)預測他人的行為及反應;(10)使自己居于重要地位;(11)利用他人,職涯管理等11種。Daft(1980)認為可以運用增加權力的策略及運用權力的政治謀略來達到目的,如:(1)進入高度確定的領域,從而降低不確定性;(2)增加被依賴性;(3)提供資源;(4)滿足策略權變條件;(5)建立聯盟;(6)擴展網絡;(7)控制決策因素;(8)強化合法性與專業(yè)性;(9)顯現偏好隱藏權力等9種策略。Fairholm(1993)還發(fā)現21種運用權力的策略,如:(1)控制議程;(2)利用模糊;(3)趁火打劫;(4)運用財力;(5)聯盟政策;(6)收買異己;(7)控制決策標準;(8)建立地盤;(9)利用外來專家;(10)建立優(yōu)良形象;(11)合法控制;(12)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13)先斬后奏;(14)利益交換;(15)金玉其外;(16)資源分配;(17)公物私用;(18)蕭規(guī)曹隨;(19)利用替身;(20)利用象征物;(21)洗腦。3.5組織政治后果我們認為處于知識密集型組織的人們?yōu)榱艘玫姜勝p、有影響力、有控制力,而運作組織政治行為,最后得到意圖想要達到的結果,或是所產生的后果不是意料中的,但有時會對組織績效產生負面的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規(guī)范叉車操作員錄用合同
- 綠色高速建設方案
- 批量裝修電梯管理方案
- 水產獸醫(yī)考試題及答案
- 蘭州牙科整改方案
- 新房物品規(guī)劃方案模板
- 脫硫脫碳劑采購方案
- 保險服務培訓
- 站臺站房改造方案
- 鞋子測評面試題及答案
- 開關電源維修手冊
- 平安城維護方案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全冊同步訓練【全冊合集】
- 中建三局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化圖冊
- 辦公樓裝修工程招標文件(改)
- 2020屆天津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考點規(guī)范練11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含解析
- 2023年綿陽東辰5升6考試題及答案
- 瓦工班組安全培訓試卷
- 2022年1月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幼兒教師招聘考試《學前教育專業(yè)知識》真題試卷及標準答案有解析
- 2023年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GB/T 6561-1986十字槽沉頭自攻鎖緊螺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