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doc_第1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doc_第2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doc_第3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doc_第4頁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當代文學論文-獰厲之愛與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結摘要白樸的梧桐雨藉李、楊愛情悲劇的演繹,融入了家國淪亡的切膚之痛,揭示了人類的自然情欲與社會機制、道德規(guī)范之間尖銳的對峙。這種對峙對處于特殊位置的個體施加無形的壓力,造成情愛與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無奈,并最終導致人格的扭曲和個性的喪失,釀成盛衰無常、命運難料的失落感和幻滅感。關鍵詞白樸;梧桐雨;帝妃之戀;悲劇意蘊白樸是最早以文學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雜劇創(chuàng)作的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雜劇十六種,其中絕纓會、趕江江、梁山伯、銀箏怨、崔護謁漿、高祖歸莊、賺蘭亭、斬白蛇、游月宮、錢塘夢、鳳凰船等均已佚失,流紅葉、箭射雙雕僅存少量殘曲?,F(xiàn)存完整的劇作只有兩種:梧桐雨和墻頭馬上。另有東墻記,可能經(jīng)過明人增飾修改,已非其原貌。受自身文化素質和時代藝術氛圍影響,白樸雜劇的題材多取自歷史和民間傳說,內容則多涉男女情事。從錄鬼簿著錄的劇目看,除絕纓會、高祖歸莊、賺蘭亭、斬白蛇、箭射雙雕等五種外,余者皆系以婚姻愛情為題材的劇作;民間廣為流傳的“梁?!惫适?,就是由白樸率先編成祝英臺死嫁梁山伯雜劇而搬上舞臺的。分別被列為“元代四大悲劇”和“元代四大愛情戲”的梧桐雨和墻頭馬上,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著名敘事長詩長恨歌和井底引銀瓶,從中可見白樸對白居易詩歌的愛賞和推崇。梧桐雨所敷演的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君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情愛故事,自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問世以來,曾以多種形式在民間廣泛傳播,晚唐有鄭處誨的明皇雜錄、郭浞的高力士外傳、曹鄴的梅妃記,五代有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宋代有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和石曼卿的拂霓裳轉踏(已佚),繼之有金院本擊梧桐和宋元南戲馬踐楊妃。逮至元代初葉,李、楊故事更成為戲劇和講唱文學的熱門題材,雜劇有關漢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庾吉甫的楊太真霓裳怨和楊太真浴罷華清官、岳伯川的羅光遠夢斷楊貴妃,諸宮調有王伯成的開元天寶遺事等。此外,關漢卿、馬致遠等人均寫過以李、楊故事為題材的散曲作品。白樸本人除梧桐雨外,還編撰過雜劇唐明皇游月宮。盡管該劇已無劇本流傳,但從現(xiàn)存的天寶遺事諸宮調中,我們約略可知此劇也應是一本帶有神話色彩和悲劇意蘊的愛情戲,甚至可認為是梧桐雨的姊妹篇。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在唐宋人筆記、傳奇如明皇雜錄、楊太真外傳、碧雞漫志諸書中均有記載,情節(jié)大同小異,僅僅敘及明皇學得仙樂霓裳羽衣曲一事,并無些許愛情糾葛。但從散見于雍熙樂府等曲譜內的天寶遺事諸官調殘曲來作推測,其中的游月宮套演唱的當是一則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其大致情節(jié)為:中秋之夜,法師葉法善引領明皇夢游月宮,聆聽仙樂霓裳羽衣曲,并見到月中仙予嫦娥,兩相愛悅,情意甚篤,但終因仙凡阻隔,無法締結良緣,只得悵然分手,明皇不禁情懷悒怏:“且寄此宵情,只從明朝害,整整的相思一載。到來歲中秋顯素色,休等閑教霧鎖云埋。卻早離了妝臺,準備迎風戶半開,則向那初更左側,我試等待,看月明千里故人來?!睋?jù)賈仲明為王伯成所補挽詞“馬致遠忘年友”,則王為馬的后輩,其年輩自然也更晚于金元之交的白樸,而其所敘唐明皇游月宮與嫦娥相戀故事,理應受到白樸雜劇唐明皇游月宮的直接影響。這就是說,白樸率先把明皇游月宮聞仙樂的傳聞改造成一個人神相戀故事。依據(jù)流紅葉、銀箏怨、錢塘夢、梁山伯、崔護謁漿諸劇的素材原型,也足以證明白樸是擅長于編撰纏綿悱側的愛情悲喜劇的,他極有可能把平淡無奇的明皇月宮聞仙樂傳說演繹成一本四折、情節(jié)完整、風流駘蕩的愛情佳作。我們不妨這樣認為:梧桐雨楔子中明皇所述納楊妃入宮的過程,是明皇于月宮與嫦娥相戀的順向延續(xù),是劇作家別出心裁地將一則虛無縹緲的人神愛戀故事成功地人間化了。且聽明皇的自白:“去年八月中秋,夢游月宮,見嫦娥之貌,人間少有。昨壽邸楊妃,絕類嫦娥,已命為女道士;既而取入宮中,策為貴妃,居太真院。寡人自從太真人宮,朝歌暮宴,無有虛日?!睙o論是從梧桐雨與游月宮的相互承接關系看,還是從梧桐雨的故事情節(jié)來審視,梧桐雨演繹的確實是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之間綺艷悱側的愛情故事。由于李、楊之間君妃愛戀的特殊性,后人在認定該劇主題時見仁見智,持論紛紜。我們無意于對各家之說較短量長,只是想從元人歷史劇大多靈活地處理史料素材、“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亦即“借史寫心”的創(chuàng)作動機出發(fā),發(fā)掘和體認梧桐雨所宣泄的帶有突出的時代印記和鮮明個性特征的情感意緒。盡管梧劇包裹著厚重的歷史外殼,染上了由題材所決定的政治評判色彩,但作者實在的用意并不在評騭古人功過、總結興亡教訓,徒然地發(fā)泄一通虛無悲涼的滄桑之嘆,而是憑借令人散欷嘆惋的君妃愛戀悲劇,揭示了植根于人類心靈深處的性愛的普遍性在帶有草原游牧文化特質的市民意識的沖擊之下倫理觀念和價值體系發(fā)生斷裂的金元時期,這種具有本能原欲意味的性愛更以恣肆放縱的形式膨脹釋放它不僅超越了帝、妃主從關系的局限,甚至也突破了以“三綱五常”為準則的傳統(tǒng)道德的藩籬,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異化傾向和潛在的破壞力量;然而,包括帝王在內的人類的自然情欲與社會機制、道德規(guī)范之間尖銳的對峙這種對峙更對處在特殊角色位置上的個體人性施加無形的壓力必然造成情愛與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無奈,并最終導致人格的扭曲和個性的喪失,釀成盛衰無常、命運難料的失落感和幻滅感。要而言之,白樸借助君妃之戀所表現(xiàn)的,既是愛情悲劇、社會悲劇,更是人性與人生的悲劇。梧桐雨的主旨是言情的,且其“情”的內核帶有野性的、非禮的成分,這也許就是古今論者不愿將其視為正宗愛情戲的緣由。由于李隆基的納子妃為己有、楊玉環(huán)與叛臣安祿山的“情密”“私通”均為“穢事”,無論如何都不能掛靠到“純潔真摯”的“愛情”烙上了深深的倫理道德印記的兩性愛戀題旨上來,而毋寧判定其為指斥唐明皇“重色誤國”的嚴肅的歷史悲劇或政治悲劇,或界定為貌似周嚴實則模棱兩可的“譴責與同情”俱在的“雙重主題”,但作出這樣純然的道德與政治評判的結果,則又令人失望地與經(jīng)過后人“潤飾”改篡過的長恨歌傳的創(chuàng)作宗旨“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殊途同歸了。對于愛情的本質,馬克思講過這樣一句話:“愛情是一種情欲?!蔽覀円膊环吝@樣理解:愛情是排他性的個人情欲的升華。既如此,表現(xiàn)在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漢皇重色思傾國”的“風情”及由此釀成的“綿綿長恨”應理所當然地視為“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愛情,白樸以長恨歌及長恨歌傳為藍本并摻入了諸多民間傳說內容的著名雜劇梧桐雨,當然也就是一部不無獰厲色彩和怨悱之氣的愛情悲劇。梧桐雨對長恨歌、長恨歌傳等提供的歷史素材所作的關鍵性的改造主要有兩點:一是還原李隆基強納子妃為己有的史實,二是將僅見于資治通鑒等正史的安、楊“穢亂”傳聞作為情節(jié)線索編人劇中。關于第一點,包括長恨歌傳在內的史書、筆記、傳奇均不避諱楊氏本為玄宗十八子壽王(瑁)妃的真相,只是陳鴻所記有意含混罷了:“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nóng)楊玄琰女于壽邸,既笄矣?!钡拙右讓⑦@一事實真相改造成了“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應當說,白氏此舉確有“為尊者諱”亦即從道德角度肯定李、楊愛情的良苦用心,這也從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上印證了長恨歌并非旨在“諷諫”、“譴責”的創(chuàng)作動機。至于楊妃與安祿山的“私情”,長恨歌及長恨歌傳未見只字,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始有“上幸愛祿山為子,嘗與貴妃于便殿同樂。祿山每就座,不拜上而拜妃”的簡略記載,亦不涉“穢事”。宋初樂史撰楊太真外傳,收入上述一節(jié)文字,稱安祿山“恩遇最深,上呼之為兒?!逼渚硐掠钟小俺酰撋絿L于上前應對,雜以諧謔。妃常在座,祿山心動”數(shù)語。舊唐書安祿山傳則云:“(祿山)后請為貴妃養(yǎng)兒,入對皆先拜太真?!毙绿茣箦鷤鳡亢弦陨现T說,簡記作“初,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姊約為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歡?!币苍S是史傳作者有意回避,擬或民間傳聞,不足為信,逮至北宋中葉,安、楊“穢亂”事尚未見諸載籍。司馬光資治通鑒出,安、楊“私情”漸次“曝光”。先是在“天寶六年春正月”中點破“(上)命楊鯖、楊綺、貴妃三姊,皆與祿山敘兄弟。祿山得出人禁中,因請為貴妃兒?!崩^而在“天寶十載正月”條中詳記貴妃為祿山辦“洗兒”會事:“甲辰,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后三日,召祿山人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后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丑聲聞于外,上亦不疑也。”白樸正是在史傳及稗官佚聞的基礎上,將被禮教中人罵為不堪的安、楊“私情”寫入劇本、搬上舞臺、訴諸視聽的。我們甚至可以說,出現(xiàn)于元代中后期的天寶遺事諸宮調,是將梧桐雨中有關安、楊“穢事”的描寫踵事增華,演繹成“漁陽鼙鼓”整套曲文的。梧桐雨正面揭示安、楊曖昧“私情”的細節(jié)有如下數(shù)端:(正末云)不知后宮中為什么這般歡笑?左右,可去看來回話。(宮娥云)是貴妃娘娘與安祿山做洗兒會哩。(正末云)既做洗兒會,取金錢百文,賜他做賀禮。就與我宣祿山來,封他官職。(楔子)(安祿山云)叵耐楊國忠這廝,好生無禮,在圣人前奏準,著我做漁陽節(jié)度使,明升暗貶。別的都罷,只是我與貴妃有些私事,一旦遠離,怎生放的下心。(楔子)(旦扮貴妃引宮娥上,云)近日,邊庭送一蕃將來,名安祿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賜與妾為義子,出入宮掖。不期此人乘我酒后私通,醒來不敢明言,日久情密。我哥哥楊國忠看出破綻來,奏準天子,封他為漁陽節(jié)度使,送上邊庭,妾心中懷想,不能再見,好是煩惱人也!(古名家雜劇本第一折)(安祿山引眾將上,云)我今只以討賊為名,起兵到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愿足。(詩云)統(tǒng)精兵直指潼關,料唐家無計遮攔;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第二折)白樸公然將楊妃“污亂事”堂而皇之地寫進劇本,不免讓那些“愛護”其“名節(jié)”的性理之士大為尷尬,認為白氏此舉有虧于名教,玷污了楊氏的“清白”,也損害了作品的健康主題。當然,出現(xiàn)在梧劇中的楊妃“穢跡”,也給那些善于以冷峻的批判眼光審視古典文學作品的論者找到了口實,或以此為論據(jù)首肯梧劇“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朽、抨擊唐明皇重色誤國”的“批判性”主題,或指責白樸“兜售女人禍水的陳腐觀念”、“損害了作品進步的思想性”。倘撇開已被用濫了的機械板滯的思維模式,從元代社會心理的實際出發(fā),冷靜客觀地對待出現(xiàn)在梧劇中的種種“穢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白樸及其他被戰(zhàn)亂和強權推到市井青樓之間的通俗文藝家,常常表現(xiàn)出與綱常倫理觀念公開對峙的思想行為方式,其審美情趣也與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觀大相迥異。處身于傳統(tǒng)文化解體、市民意識高漲的都市之中,作為整體上“垮掉的一代”的落魄文士既親身感受到吏治毀敗、權錢肆虐、道德淪喪所造成的信仰破滅、人格扭曲的憂傷,體驗到科舉廢止、求進無門的失落和無奈,同時也在寄身其間的勾欄瓦舍之中領略到在粗獷樸野的蒙元文化濡染下駘蕩無羈的享樂情趣,培植起與傳統(tǒng)人格模式截然對立的貴己重身、佻達自適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在行為方式上,元初市井文人大多蔑棄禮法,否定現(xiàn)存秩序、糞土富貴榮祿,追求感官刺激,不自檢束而放浪縱恣。與關漢卿公開宣稱“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不伏老)毫無二致,白樸也無所顧忌地向世人告白:“少年枕上歡,杯中酒好天良夜,休辜負了錦堂風月?!?雙調喬木查對景)其套曲中呂陽春曲題情所宣泄的男女愛欲更足以讓冬烘先生們搖頭咋舌: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彌娘催逼緊拘鉗,越間阻越情恢。笑將紅袖遮紅燭,不放才郎夜看書,相偎相抱取歡娛。止不過迭應舉,及第待何如?百忙里鉸甚鞋兒樣,寂寞羅幃冷串香,向前摟定可憎娘。止不過趕嫁妝,誤了又何妨?這種看似玩世不恭、倜儻風流的行為方式,恰恰以超越倫常規(guī)范的極端方式,體現(xiàn)著不甘沉淪的一代文士對主體生命的珍視,對人生自由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明乎此,就不難理解梧桐雨中何以將唐明皇的“亂倫”、楊貴妃的“私情”公之于世,且作者對此不惟毫無譴責之意,倒有幾分贊賞之情。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認為:白樸的梧桐雨無意于把李、楊之間生生死死的愛戀提升到貞潔淳正、以禮節(jié)情、矢志不二的倫理高度,而是借助君妃之間不無畸形變態(tài)質素但卻強烈持久的情愛追求,驗證著男女性愛所具有的超越倫常道德準則的巨大內驅力;從兩情繾綣的長生殿盟誓愿“世世永為夫婦”到楊妃香消玉殞,唐明皇空對著梧桐夜雨“淚染龍袍”,不僅以典型化的手法闡釋了由人類本能性欲升華而來的愛情所蘊涵的超越生死輪回的永恒魅力,也令人感傷地解讀了包括帝、妃在內的蕓蕓眾生無法支配自身命運的人生悲劇旨歸。梧桐雨的悲劇意蘊是從社會、心理兩個相互承接滲透的層面上逐次展開的。二者上下勾連的關捩點是第二折的沉香亭聞變。從戲劇沖突的角度審視,經(jīng)由楔子到第二折,主要表現(xiàn)的是作為擁有無上權力的唐明皇個人的意愿與倫理現(xiàn)實之間的潛在沖突。安祿山失機當斬,惟因其“語言利便”,善于逢迎,明皇輕易地赦其無罪,轉而又因其深得楊妃歡心、認作義子,輕率地加其為平章政事(后因楊國忠反對另授漁陽節(jié)度使);楊氏本為親子壽王妃,只因其“絕類嫦娥”,他可以不顧倫常,“取入宮中,策為貴妃”,又為投楊妃所好,加其族兄楊國忠為丞相,三姊妹皆封做國夫人。七夕乞巧之夜,明皇“朝綱倦整”、“濫醉華清”,“一心只想著貴妃”,貪戀著“太真妃傾國傾城”之貌,專注于美人“一個暈龐兒畫不就”、“一聲聲似柳外鶯”(第一折天下樂)的聲容體態(tài);月下殿前,一對兒恩愛纏綿的情侶以金釵、鈿盒為憑證“悄聲兒海誓山盟”:“愿世世姻緣注定:在天呵做鴛鴦常比并,在地呵做連理枝生?!?同上賺煞尾)沉浸在由最高權力和膨脹的情欲交匯而成的愛河之中,唐明皇絕不會意識到他的“亂倫”縱欲、姑息養(yǎng)奸正在釀造一場陷社稷與情愛于絕境的巨大災難。“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正當他目亂神迷地欣賞楊妃醉舞霓裳之際,突然傳來安祿山造反、攻破潼關、兵臨長安的兇信,滿朝文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