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_第1頁
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_第2頁
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_第3頁
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_第4頁
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鐘紹京(659-746),字可大,生活于初唐后期,其書師承初唐四家;之一的薛稷,筆法精妙,風姿秀逸。靈飛經(jīng)、遁甲神經(jīng)、升仙太子碑碑陰、轉(zhuǎn)輪王經(jīng)等等都是鐘紹京的代表作,其中以小楷靈飛經(jīng)最負盛名。唐代興國人鐘紹京,系三國魏太傅鐘繇的第 17 世孫。因其祖孫二人都在書法上造詣匪淺,世稱鐘繇、鐘紹京為大小鐘;,足見二人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大小鐘都擅小楷,在小楷史上可圈可點。然而世人多關(guān)注鐘繇及其宣示表,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卻鮮有人知?,F(xiàn)以時間順序,就歷代書家對鐘紹京及其靈飛經(jīng)的品評加以梳理,還原兩者在書法史上的真實地位,以期對后學者提供借鑒。一、鐘紹京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歷

2、代書法論文選收錄了歷朝歷代多位著名書法品評家對鐘紹京的品評,皆為欣賞贊嘆之語。在被多次提及中,涉及到鐘紹京的逸聞趣事、其對書法的癡迷以及對其書法筆法、結(jié)構(gòu)、審美、師從的品鑒分析,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顯而易見。鐘紹京工書善畫喜收藏,書法、繪畫、收藏都有所涉獵,書法尤其著名,歷朝歷代都對其書法有所賞鑒,下文以朝代先后進行具體闡述。唐代對鐘紹京的評論多是對其逸聞趣事的陳述講解及其書法列次排序的整體評價。唐著名書法評論家張懷瓘與其書估有云:近日有鐘尚書紹京,亦為好事,不惜大費,破產(chǎn)求書。計為數(shù)百萬貫錢,惟市得右軍行書五紙,不能致真書一字。;1意在講述一個有關(guān)鐘紹京的趣事,張懷瓘認為鐘紹京也算是好事之徒,

3、不惜花費巨額財力求購王羲之的真跡,總共花了幾百萬貫錢,卻僅僅在市場上找到王羲之的五張行書,至于楷書一個字都沒買到。別人眼中的不可理喻恰恰反映了鐘紹京對書法的癡迷,也從另一個側(cè)面看出鐘氏對楷書的狂熱,推崇大王,不惜重金只為求大王真書。無獨有偶,唐代另一位書家蔡希綜也對鐘紹京的書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于法書論中評價初唐各書家,如是云:唐初歐陽詢、虞世南、陸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瑯琊王紹宗、潁川鐘紹京亦深有意焉。;2蔡希綜認為鐘紹京的楷書筆意深遠,僅次于歐、虞、褚、薛等人,這在唐楷盛行、名家輩出的時代已經(jīng)是極高的贊譽了。宋代評價鐘紹京書法,除了書家排序之外,更兼及他書法的筆畫、審美,以及時人對其

4、書法的接受情況,顯得更為細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其元豐類稿中盛贊鐘紹京: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即鐘紹京的書法妍美嫵媚、遒勁有力、法度嚴正。同時代書家朱長文在續(xù)書斷下列能品六十六人,鐘紹京列第十五。前十四人分別為,唐高宗、唐玄宗、唐順宗、漢王元昌、臨川公主、楊師道、裴行儉、魏叔瑜、宋令文、王紹宗、王知敬、盧藏用、岐王范、李邕。這十四人中不乏帝王能臣,難免有恭維之嫌,鐘紹京位列其中,實屬難得。此外,還詳細提到時人對鐘紹京書法的接受情況,云:鐘紹京,以善書直鳳閣。武后時題諸宮殿、明堂,及銘九鼎,皆其筆也。紹京嗜書畫,如王羲之、獻之、褚遂良真跡藏家者,至數(shù)十百卷,然自書微怯,不足逮前輩云。;

5、記載了鐘紹京因為擅長書法而受賞識被朝廷重用,武后時期各個宮殿、明堂的匾額以及鐘鼎的祭祀銘文都由其書寫。鐘紹京極喜書畫,尤愛大王、小王、褚河南等書家,家中也收藏有他們的真跡上百卷。鐘紹京的書法得到了上至宮廷皇室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然而他卻自認為自己的書法微露怯弱之感,趕不上書法名家的真跡。鐘紹京謙遜嚴謹?shù)臅☉B(tài)度可見一斑,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其書法造詣高深的原因之一。元代由于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緣故,對書法這種傳統(tǒng)漢文化介紹也相對簡單,對鐘紹京的記載也較為簡略。書法家鄭杓生活于元代泰定年間,其在衍極卷五?天五篇中指出:朝議郎、行左豹衛(wèi)長史、直鳳閣鐘紹京奉相王教拓勒碑額,雍州萬年縣光宅鐫字。;詳細地保存了

6、鐘紹京奉朝廷之命鐫刻碑石、摹拓碑額的記錄。明代時對鐘紹京書法的評價更加全面客觀。不僅深入地論及其書法的筆法、運筆和審美,還分析其書法淵源、師法于誰。畫禪室隨筆中詳細地記錄了書法大家董其昌對鐘紹京的評價,他認為鐘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充分肯定鐘紹京書法的精妙絕倫,明確指出鐘紹京的運筆、用鋒都深受王獻之的影響,還從縱向的角度進一步推斷出趙文敏的楷書是其源頭,這一點是前人沒有的創(chuàng)見。此外,明代嘉靖年間書法家豐坊對鐘紹京的評價也極高,在其書訣中記載:昔人傳筆訣云:‘雙鉤懸腕,讓左側(cè)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后。’論書勢云:‘如屋漏痕,如壁

7、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自鐘王以來,知此秘者,晉則謝安石唐則歐陽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純陀、薛嗣通、孫過庭、鐘紹京;與前代記載不同的是,豐坊詳細論及鐘紹京書法創(chuàng)作的具體方法。筆法上雙鉤懸腕;,運筆時講求讓左側(cè)右;,執(zhí)筆則虛掌實指;,筆勢上才能形成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的視覺效果。并且將鐘紹京與鐘、王、歐、虞、褚、薛等相提并論,足見鐘紹京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評價職思堂帖的臨本:職思堂帖不佳,鐘紹京、趙子昂略可觀。;認為此本不好,只有鐘紹京和趙孟頫的臨本還可以,將鐘紹京與趙孟頫齊平。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在歷下筆譚中如是說:自唐迄明

8、,書有門戶者廿人。爰為續(xù)評:鐘紹京如新鶯矜百囀之聲。;梳理了自唐朝到明朝這期間,書法自成一家的有二十人,分別為虞世南、褚遂良、王家令、柳公權(quán)、薛稷、鐘紹京等。鐘紹京的書法就像新生黃鶯的啼叫般悅耳動聽、婉轉(zhuǎn)柔麗,生動形象地把鐘紹京位列入書法大家之中,使人更易感知。歷代書家對書法之法的追求各有不同,鐘紹京取法較為唐代書家做到了遵循鐘、張、王的謹嚴書理又因時而變,章法嚴正,即唐尚法;宋代中期還遵循古法,末期書家多追求胸臆的抒發(fā)與闡述,虛幻飄渺無定法,正所謂宋尚意;,較難把握,沒有多少可取之處;少數(shù)民族通知的元代書法大家只有趙孟頫上追晉唐,師法大王,但以一己之力難以扭轉(zhuǎn)不重書法的時風;相對于趙孟頫的境

9、遇,鐘紹京是幸運的,身處唐尚法;濃郁的時代書風之中,又吸收先祖書法名家鐘繇這種優(yōu)越的家風,向上取法晉唐的基礎(chǔ)上又加入較為靈動的遒勁美,渾然天成。因此,為歷代書家拍案叫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對此,祝允明也有相關(guān)論斷。他認為,鐘繇、張芝、王羲之等人已經(jīng)把書理做到了極致,后來的書家很難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只是在書法實踐中遵循這些前人的法則。也就是主張上追晉唐學古法是學書的正途。從這一層面上看,鐘紹京也是典范。二、靈飛經(jīng)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小楷作為楷書中的一種特有風格,自漢末魏晉時期出現(xiàn)以來,適應(yīng)科舉考試館閣體的要求,備受文人推崇,經(jīng)久不衰。其間名家名帖輩出,鐘太傅的宣示表、王羲之的樂毅論、趙孟頫的道德經(jīng)、

10、祝允明的醉翁亭記都是代表。唐代靈飛經(jīng)出現(xiàn)于唐代,乃科舉興盛之時,其受統(tǒng)治者的重視程度自不必多言。鐘紹京的小楷名帖靈飛經(jīng)在書法史上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意義。靈飛經(jīng)的內(nèi)容是道經(jīng)的一種。鐘紹京選取道經(jīng)的片段,用小楷書成靈飛經(jīng),包括瓊宮五帝內(nèi)思上法、靈飛六甲內(nèi)思通靈上法以及上清瓊宮陰陽通真秘符三部分?,F(xiàn)在通行的版本是大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由玉真長公主奉敕校寫的本子。根據(jù)董其昌的題跋所言,靈飛經(jīng)是元代的袁桷舉薦唐鐘紹京寫的。作為小楷中的精品,靈飛經(jīng)柔美中顯勁健,綺麗下含風骨,柔中帶剛,綽約多姿,堪稱完美之作。文師華不禁贊嘆:靈飛經(jīng)給人以’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的分寸感和法

11、度感。;靈飛經(jīng)帖的藝術(shù)特色鮮明,現(xiàn)就此從筆法、結(jié)體、章法三方面進行總結(jié),具體情況如下。一是筆法細致精妙,筆筆到位。首先,橫豎兩畫作為字的中心被適當拉長。例如:下;字的主筆橫;畫被拉長至豎;畫的兩倍,將輔筆點;上移至橫豎交界處,使整個字更加穩(wěn)定、緊湊;其次,撇、捺作為主筆時有意寫得豐滿肥碩。例如:太;字,橫;變得細長,變原來的撇;為豎撇;且橫之上纖細橫之下漸漸肥碩,從上到下是漸漸由提到按的過程,捺;則從纖巧迅速豐碩起來,較撇;更加雄健有力感,波磔更靈動自然;然后,筆畫較少的字,為了整體美感,往往寫得粗壯。例如:玉;字,三個橫;畫較為短小粗肥且長短不一、各具姿態(tài),豎;畫粗壯有力,點;畫緊實,使筆畫

12、較少的玉;字結(jié)構(gòu)緊湊,堅實有力;再次,有些筆畫尖鋒起筆,與圓筆、方筆交相呼應(yīng)。例如:便;字,撇;畫直接切入,短豎;從上向下像長點一樣切入,起筆尖峰與收筆的圓筆對比鮮明,短橫;從左向右切入,尖峰與圓筆收尾顯得更加靈動,最后一筆捺;從左上向右下切入,先提后按,整個字顯得剛?cè)岵?,更為勁鍵挺拔。二是結(jié)體舒展,收放自如。例如:容;字的宀;,三個濃重的點;呈現(xiàn)穩(wěn)定的三角模式,第一點;從右上切到左下、由細到粗,第二點;較第一點;更為平鋪,從左上切到右下,第三點;從右上切到左下、由粗到細;三點之間用纖細的橫鉤;連接,變平直為抑左揚右,更顯靈動;接下來的撇;和捺;由收到放,完成從細到粗的漸變過程,把原來的收斂

13、變?yōu)槭娣牛环诺綐O致,最后用上寬下窄的口;字承接放筆,中間留有一定的縫隙緩沖,順勢收筆;整個字上下有秩、緊中有松、舒而不散,從收到放,再收回,又放開,最后收筆,收放自如,顯得更加靈巧飛動。三是章法謹嚴。一整行最少十六個字,最多十八個字,字數(shù)大致趨同。每一豎行字字之間筆畫聯(lián)屬,例如:瓊宮五帝內(nèi)思上法的第二豎行為室東向扣齒九通平坐思東方東極玉真青;,共十七個字,每個字的豎;畫上下連貫,氣息暢通;行與行之間,字的橫;撇;捺;點;畫交相呼應(yīng),左右承接,例如:第一行的正;二;乙;平;齊;之橫畫與第二行的東;之捺、九;之鉤、平;方;極;真;青;之橫,相互勾連,連接行間氣勢。通篇行內(nèi)、行間上下左右疏密有致,錯

14、落中見整齊,氣勢貫通,章法自如??偠灾?,靈飛經(jīng)以其在筆法、結(jié)體、章法等方面的藝術(shù)特色,閃耀在書法史上。歷代以來,學人對靈飛經(jīng)的評價甚高。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徵明和董其昌、清代翁同龢、當代啟功等都曾受到此帖的影響。董其昌云:既獲此卷,每寫經(jīng)輒先展閱一過,于古人墨法筆法似有所會。;學習小楷從靈飛經(jīng)開始,可以養(yǎng)成用筆嚴謹?shù)牧己昧晳T。文物出版社于 1984 年影印出版了啟功先生所藏的渤海藏真帖之靈飛經(jīng)初拓本,為我們提供了較好的臨摹范本。鐘紹京及其小楷靈飛經(jīng)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關(guān)田先生主編的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并未收錄鐘紹京的相關(guān)史料,也沒有對其名帖靈飛經(jīng)的介紹,不難看出,學界對其關(guān)注度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參考文獻:1張懷瓘。書估M.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50.2蔡希綜。法書論A.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270.3朱長文。續(xù)書斷A.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