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_第1頁
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_第2頁
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_第3頁
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_第4頁
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畢業(yè)論文論 文 題 目 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特性分析馮惠欣漢語言文學作者姓名 專 業(yè) 名 稱 準 考證 號 指導 教 師20 年 月 日II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所呈交的畢業(yè)論文(設計)是我個人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成果。 除特別加以標注的地方外, 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本論文如有 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及相關資料若有不實之處,由本人承擔一切相關責任。本人的畢業(yè)論文 (設計)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屬三亞學院所有。 本人保證: 發(fā)表或使用與本論文相關的成果時署名單位仍然為三亞學院, 無論何時何地, 未經學 院許可,決不轉移或擴散與之相關的任何技術或成果。 學院有權保留本人

2、所提交論文 的原件或復印件,允許論文被查閱或借閱;學院可以公布本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 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手段復制保存本論文。加密學位論文解密之前后,以上聲明同樣適用。論文作者簽名:年月III目錄摘 要 IV一、海南軍坡節(jié)概述 II(一)起源 II(二)活動概述 IV(三)??谲娖鹿?jié)實地調研 V二、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性 VI(一)統(tǒng)一文化 VI(二)海神文化 VI(三)農耕文化 VII三、軍坡節(jié)文化特性的意義 VIII(一)提升凝聚力 VIII(二)豐富民俗文化 IX(三)教育后人 IX四、“文化”性對其他節(jié)慶的啟示 X(一)節(jié)慶活動或習俗背后都有“文化”含義 X1節(jié)日所蘊涵的信仰 X

3、I2傳統(tǒng)節(jié)日或習俗所蘊涵的感恩 XI3傳統(tǒng)節(jié)日或習俗是民俗精神的寫照,蘊涵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 XII(二)“文化”性可以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民俗文化 XIII1傳承民俗傳統(tǒng)文化 XIII2增強民俗凝聚力 XIII3增進交流,弘揚民俗文化 XIVIV摘要軍坡節(ji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過歷史的傳承、時代的演變、民間的弘揚,軍 坡節(jié)在海南民間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是海南民間一個 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 它更是沉淀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是海南省民俗文化中重要 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第一部分通過對海南軍坡節(jié)的來歷和當代發(fā)展狀況的介紹讓大家 首先了解下海南軍坡節(jié)。 第二部分通過對軍坡節(jié)統(tǒng)一

4、文化、 海神文化、 農耕文化的介 紹,展現(xiàn)了軍坡節(jié)所具有的文化性。第三部分,提升凝聚力、豐富民俗文化、教育后 人等三個方面的闡述, 展現(xiàn)了海南軍坡節(jié)所具有深層次的內涵。 第四部分, 通過節(jié)慶 活動或習俗背后都有“文化”含義和“文化”性可以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民俗文化兩個 方面的闡述,表達了筆者從海南軍坡節(jié)“文化”性對其他節(jié)慶的啟示。本文實地考察 了 2016年??谲娖鹿?jié)的盛況。 此次共有 20 家黎、苗、漢冼夫人紀念館的裝軍隊伍參 加巡境安民同場共慶軍坡節(jié)。當天的慶典活動中,傳統(tǒng)的祭祀、上刀梯、過“火山” 穿杖、舞獅摘青等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動紛紛上演, 還有黎苗族同胞盛裝參與裝軍巡 游。此外,活動

5、現(xiàn)場還舉行了冼夫人頌詩聯(lián)書法展, 展出歌頌冼夫人的詩詞聯(lián)語書法 作品約 100 幅。關鍵詞 軍坡節(jié);民俗;文化性;II一、海南軍坡節(jié)概述(一)起源軍坡節(jié),(民間也稱為鬧軍坡、發(fā)軍坡、吃軍坡等)是海南最具民俗特色、也是 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民間節(jié)日, 其歷史源遠流長。 由于軍坡節(jié)歷史悠久, 可能無法找到這 個節(jié)日的最初的源頭, 這是許多民俗事項共同的現(xiàn)象在其發(fā)展過程中, 會染上各 個時代的色彩; 而在多民俗地區(qū), 還會打上不同民俗的烙印。 軍坡節(jié)是海南人民的一 個重要的節(jié)日, 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有著十分厚實的群眾基礎, 老百姓非常 熱衷于這個節(jié)日。軍坡節(jié)被稱為海南人的廟會, 大年過后, 農歷

6、二月到三月之間便是海南人鬧軍坡 的時節(jié)。據(jù)史料介紹,海南的軍坡節(jié)分為 公期和婆期 勇勤、柳改玲 : 海南洗夫人文化節(jié) ( 軍坡節(jié) ) 的文化反思 , 海南廣播也視大學學報 ,2007,而公期 又分為 大公 期和小公期 ,是祭祀祖先和歷史人物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主要是紀念民俗英雄冼夫 人。這個由民間自發(fā)興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傳已經有 1300 年的歷史,紀念方式歷代不變, 既有神話色彩,又不失表現(xiàn)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冼夫人(公元 513602 年)原籍并非海南,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高涼郡(郡治 在今日陽江縣西)內越旗大姓冼氏人。冼氏世代為越族首領。冼夫人自幼聰敏過人, 在父母家時勤學經書, 苦練武藝。長大后

7、有智謀, 懂軍事,在多次平叛亂中戰(zhàn)功卓絕, 威望甚高。公元 569 年(陳,寶帝太建元年) ,她率兵平定了廣州刺史、輕車將軍歐 陽紇的叛亂后, 當時廣東的西南地方、 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是歸她管轄之下。 冼夫人 在轄治海南期間,建置崖州,恢復海南與中原的聯(lián)系,平定海南叛兵匪賊,使得海南 地方安定,百姓樂業(yè)。她大膽改革,奮力圖強,為老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一是她從大 陸組織移民來開發(fā)海南, 這些移民上島后, 把當?shù)貛X南和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 如推 行牛耕、興修水利、選育良種、制肥施肥、田間管理等傳授給海南人民,促進了生產 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二是親自副食儋縣百姓, 遷移縣城到離海較遠的東南方,

8、 避免了水患為害, 使人民安居樂業(yè)。 三是她倡導墾殖, 無償?shù)叵蜣r民提供種苗、 種子, 又設法向人民傳授紡織、 制衣技術, 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 四是她的丈夫馮寶在海南III第 4 期。組織人民辦學,還把醫(yī)療知識傳授給人民, 提高了人民群眾建廟奉祀最多的歷史人物, 而且很為神化。海南人民群眾稱謂她為冼夫人、冼太夫人、誠敬夫人、圣母娘娘、郡 主夫人、懿美夫人等,她成了海南群眾心目中的神靈偶像。冼夫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 軍事家。冼夫人生前身后累得皇朝封賜, 計有 “保護侯夫人”、“中郎將石龍?zhí)蛉恕?、“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誠敬夫人”、 “懿美夫人”等十多種。軍坡節(jié)就是源于當年冼夫

9、人閱軍比武點將出征的軍事行動。 清宣統(tǒng)定安縣志建置志譙國夫人廟載: “譙國夫人廟在邑城南門外三里許潭 覽村。 , 二月十二為夫人生前行軍之期。屆期,各縣行香者云集,舟車絡繹,士女 殷軫,溟南第一賽場也。”其“生前行軍”,說的就是冼夫人當年閱軍比武點將出征的 軍事行動。陳朝時期,崖州治遷到漢珠崖郡治(今??谑协偵絽^(qū)舊州鎮(zhèn)舊州村) 。有一年, 為了振興武備,樹立朝廷的聲威,冼夫人于二月十二在州治隔博沖溪(今南渡江)西 岸的沙源峒,舉行閱軍比武點將出征儀式,全島各縣峒的令長、峒主前來觀摩1 。隨后,冼夫人指令各縣峒也仿效沙源閱軍的程式, 各自在當?shù)嘏e行相應活動。 縣 峒是地方行政組織,不是軍隊建制,

10、因此只是“仿效”軍隊而舉行,稱“裝軍” 。因 舉辦裝軍大都在寬闊的山坡上舉行,亦稱“軍坡” 。由于冼夫人為海南及整個嶺南的發(fā)展,為民俗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做出了卓越貢獻, 海南人民稱謂她為冼夫人、冼太夫人、誠敬夫人、圣母娘娘、郡主夫人等,她成了海 南群眾心目中的偶像,以至將她奉為神靈。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粵、桂、瓊以至東南亞等地,信奉冼夫人的民眾越來越多, 并在各地建立起祠廟加以祭祀。 而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冼夫人也逐漸被神化, 被后人 附上了許多傳說,形成了冼夫人文化信仰圈。而在海南省新坡鎮(zhèn)上流傳著冼夫人當年曾在此地安營扎寨、 檢閱將士的說法, 當 地人們因而模仿當年冼夫人的閱兵儀式, 舉行“裝軍”等

11、一系列活動, 從而形成了“軍 坡節(jié)”,現(xiàn)代“軍坡”活動溶進了人們走親戚、進行農貿集市、舞龍舞獅等內容,內 涵更為豐富了。但是,紀念冼夫人的扮軍演習 (也稱“裝軍” ) 始終不變。冼夫人逝世后,各地按例照常舉行裝軍活動,以紀念冼夫人。這時的裝軍,是冼IV1 民國瓊山縣志 風俗 夫人婆祖神軀率軍巡游村巷,驅邪賜福。紀念冼夫人,就是學習和傳承她憂國憂民、 愛國愛民的精神;紀念冼夫人,就是祈求冼夫人神靈保境安民,平安福詳。(二)活動概述軍坡節(jié)是海南人民歷代紀念冼太夫人最為隆重的民間節(jié)日。 各鄉(xiāng)各村軍坡節(jié)的時 間都不一致, 各地根據(jù)冼夫人當年出征實際到達時間而定紀念日。 各自供奉神主也不 同,一般以一鄉(xiāng)

12、或一村為單位, 每到軍坡節(jié), 人們都要紡制當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 祈求一 令傳下,百事百順,還要大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各村還要組織秧歌隊,舞 獅隊,裝軍,行公,摹仿冼夫人當年壯觀的出軍程序和儀式,組織隊伍舉著刀槍 舉行閱兵儀式,一連數(shù)天。這時期,過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裝神 穿腮等舉行一些獨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動,讓人大開眼界。冼夫人生前是海南的最高領導者, 各地的峒主是她政策路線的執(zhí)行者。 德高望重 的峒主有許多登上神壇享受廟宇香火, 峒主廟亦仿效舉行軍坡活動。 一些地方供奉其 他的神祗,因為民眾敬仰冼夫人,故亦舉行軍坡活動以紀念冼夫人。目前,全島各市 縣均

13、奉祀冼夫人,廟宇計有 434 座之多,有官建,亦有民造,漢、黎、苗等民俗皆祭 祀,都舉辦軍坡節(jié),呈現(xiàn)一派團結、和睦、友愛的景象。大略估計,全島裝軍的村莊 和人口占原居民總數(shù)三分之二以上。全島每個月都有軍坡節(jié),而以農歷二月份最多。 清道光瓊州府志輿地志節(jié)序載: “二月迎南火雷、高涼郡主二夫人,裝軍擁 從,三日方止?!彼f就是這個情況?,F(xiàn)在,海南各地民間舉辦的很多廟會大多跟新坡鎮(zhèn)軍坡有關。雖然都叫軍坡節(jié), 但海南島各地日期卻差別非常大, 據(jù)說各地以冼夫人出兵到達本地時間作為軍坡節(jié)日 期。各地軍坡節(jié)日一般集中在農歷 2月到 3月之間。清咸豐瓊山縣志建置志壇 廟載:“冼太夫人廟 , 每逢誕節(jié), 四方來

14、集, 坡墟幾無隙地。”又輿地志 節(jié)序 載:“正月下浣,鄉(xiāng)民競抬本境之神以與鄰村所祀者相會,因而刲羊擊豕,聚會飲酒, 唱演土戲,謂之裝軍?!避娖鹿?jié)內容主要有:祭祀、求讖、祈福、上刀梯、過“火山” 、 舞虎、舞獅、舞龍、街舞、裝軍、穿杖、婆祖巡境安民、文藝晚會、學術論壇、體育 比賽、走親戚、吃婆期、購吉祥物等。軍坡節(jié)的一個重要習俗是大擺酒席, 宴請親朋好友, 大吃大喝是免不了的。 晚上, 各鄉(xiāng)各村都要請戲班劇團來演瓊劇、臨高木偶戲、放電影等,連續(xù)幾晚,大過戲癮, 處處都顯示出一派興盛祥和的氣氛, 象征著海南人民結束了動亂不安、 長期受盜匪欺 凌、受強權壓迫的悲慘歷史,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美好生活。節(jié)日壯

15、觀、恢宏的場面和豐 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及文化活動令人嘆為觀止。軍坡節(jié)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傳承, 時代演變,民間弘揚, 如今已經發(fā)展為海南民 間最負盛名、規(guī)模最大、最為隆重、獨具海南民俗特色、且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的民俗 節(jié)日。(三)海口軍坡節(jié)實地調研2016年 3月 17日,海口瓊山區(qū)馮寶冼夫人紀念館熱鬧非凡, “2016年海南黎苗 漢民族同慶軍坡節(jié)”活動舉行,來自海口、瓊中、瓊海、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近 20 家黎、苗、漢冼夫人紀念館的裝軍隊伍在此參加巡境安民同場共慶軍坡節(jié)。??谑匈蛉宋幕瘜W會副會長馮健英告訴我,該學會經過多年在海南的尋訪記 錄,海南有 434 座紀念冼夫人的廟宇或紀念館, 分布

16、在全省各市縣, 遍布黎苗漢民族 地區(qū),每座廟或紀念館覆蓋的村莊,少則兩三個村,多是二三十個村,甚至有九十多 個村。有的跨越兩三個鄉(xiāng)鎮(zhèn),甚至跨越縣、市,每個廟和紀念館統(tǒng)轄幾百乃至上萬人 口,覆蓋村莊 3000 多個,人口占全島原居民半數(shù)以上,有漢、黎、苗民族,以漢族 居大多數(shù)。軍坡節(jié)上“鬧軍坡”。當天的慶典活動中,傳統(tǒng)的祭祀、上刀梯、過“火山” 、穿 杖、舞獅摘青等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動紛紛上演, 還有黎苗族同胞盛裝參與裝軍巡游, 引來眾人觀看。“軍坡節(jié)是海南黎、苗、漢群眾熱衷參與的節(jié)日。 ”海南省馮寶文化研 究會會長馮川建說:“此次活動是海南當?shù)乩?、苗、漢群眾在同一場地鬧軍坡,展現(xiàn) 海南百姓團結

17、、和睦、友愛的景象,黎、苗、漢群眾穿著傳統(tǒng)服飾進行裝軍巡境等民 俗活動,充分展現(xiàn)軍坡節(jié)這一具有濃郁海南本土特色的節(jié)日文化。 這對于發(fā)揚和傳承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具有促進作用。 ”此外,活動現(xiàn)場還舉行了冼夫人頌詩聯(lián)書法展, 展出歌頌冼夫人的詩詞聯(lián)語書法 作品約 100 幅,展出作品包括連環(huán)畫冼夫人 、海南冼廟大觀、冼夫人傳說故事 與頌聯(lián)、軍坡節(jié)、冼夫人頌瓊劇作品集 、冼夫人在瓊研究文選等宣揚冼夫人 功德,弘揚冼夫人精神圖文并茂等文籍。VI二、海南軍坡節(jié)的“文化”性每個民俗節(jié)日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當中所蘊含的就是這個民俗節(jié)日所特有 的、所傳承的精神,這就是民俗節(jié)日的文化性。海南軍坡節(jié)也是如此,它是為了

18、紀念 冼夫人而被傳承,正是由于冼夫人通過平定叛匪和傳授農耕技術才為為海南的和平穩(wěn) 定、百姓安居樂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 也正是由于她開辟了海南人民生活的新局面而被渲染 上了神話的色彩。(一)統(tǒng)一文化公元 569 年(陳,寶帝太建元年) ,冼夫人率兵平定了廣州刺史、輕車將軍歐陽 紇的叛亂后,當時廣東的西南地方、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是歸她管轄之下1 。冼夫人在轄治海南期間,建置崖州,恢復海南與中原的聯(lián)系,平定海南叛兵匪賊,使得海南 地方安定,百姓樂業(yè)。史說元帝初元三年 (前 46)罷珠崖郡之后, 時至梁朝武帝大同 ( 535-546)年間, 海南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中央王朝對海南地區(qū)只是“遙領”而已。當

19、時海南俚 人首領冼夫人統(tǒng)領的部屬有千余峒, 冼夫人請命于朝廷, 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 這才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自西漢至南北朝,歷經始設、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 縣,并沒有長治久安, 由于地方叛亂連連、 中原經濟危機和政治決策等原因最終導致 罷郡,此后海南島長期處于自治狀態(tài)。 冼夫人率部歸附對后世中央王朝有效統(tǒng)治海南 具有重要意義。(二)海神文化海南軍坡節(jié)即為祭祀冼太夫人的節(jié)日, 節(jié)日時間多在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日舉行, 各 村以傳說冼夫人出征到本村的日子為軍坡節(jié),俗稱“發(fā)軍坡” ,世代相傳,由于海南 各地神祗派系不同, 對舉辦軍坡節(jié)的時間和內容上也有所不同。 軍坡民

20、俗與古老儺戲、VII跳大神、薩滿舞等十分相似,探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軍坡節(jié)中有一種儀式叫做穿仗, 據(jù)說這種表現(xiàn)形式叫做戰(zhàn)前動員令, 即用法仗 穿過臉腮,然而不知疼、 不流血這一神奇現(xiàn)象至今仍無法用現(xiàn)代科學解釋清楚。 穿仗 與海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1 冼夫人的功績 , 七十三章 , 667 頁 , 南方出版社我國沿海地區(qū)都有崇拜海神的風俗, 海南島的海神信仰傳統(tǒng)更是源遠流長。 盡管 受到破除迷信的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的沖擊,海南民眾敬拜海神的信念依然綿綿不 絕。不僅漁民出海前或歸來后, 要到自己所信仰的海神廟向神靈禱告, 即使生活在城 市里的居民和商販,也常去供奉海神的廟堂里燒香祭拜。

21、海南島的海神有外來神祇, 也有土生土長的神祗, 并且每一個神靈都有故事在民 間廣為流傳。 眾多的海神廟構成海南島上一條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景線, 映證了在十分 久遠的古代,海南人的海上漁獵與商貿經營就十分活躍這樣一個事實。(三)農耕文化自冼夫人管理海南以來, 她從大陸組織移民來開發(fā)海南, 這些移民上島后, 把當 地嶺南和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如推行牛耕、興修水利、選育良種、制肥施肥、田間 管理等傳授給海南人民,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土地,既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 也與當?shù)孛耧L民俗的發(fā)源緊密相連。 農耕文化 是融活態(tài)性、動態(tài)性等特點為一體, 包含生物資源、 生態(tài)景觀、民俗文化、傳統(tǒng)村落、

22、 傳統(tǒng)知識與技術體系等在內的復合型農業(yè)生產系統(tǒng), 具有多種功能和價值。 不同的農 業(yè)實體,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依賴其相應的農業(yè)實體。在海南島這片土地上, 先民們在勞作時, 也創(chuàng)造出了不少的習俗文化, 孕育出了 獨特的農業(yè)文化、 民俗文化。例如五指山市牙胡梯田稻作系統(tǒng),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在長期梯田耕作過程中, 黎族人民就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人文藝術, 黎族舂米舞、 “牛日”、“三月三” 等烙上了梯田農耕文化的印記, 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和理念。在風調雨順、豐收季節(jié),村里婦女在繁忙的舂米勞動中,流露出豐收的喜悅 情感,以敲擊舂桶為音樂、并跳起歡快的舞蹈。在海南苗族村莊

23、則沿襲著“吃糍粑不 拍灰”、“不能踩三腳”等生活習俗。VIII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厚重而多彩。 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或習俗都被 賦予了獨特的文化性。 海南軍坡節(jié)正是由于它所處的時期和具有的獨特的意義, 它的 文化性具體表現(xiàn)在統(tǒng)一、海神和農耕文化三個方面。三、軍坡節(jié)文化特性的意義每個民俗節(jié)日都具有文化性。 每個民俗節(jié)日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正是這些民俗節(jié) 日的內在文化特性才使得他們具有了更深刻的意義。(一)提升凝聚力軍坡節(jié)所拜的神是冼太夫人及其手下的將領及歸順了的黎部族首領, 有些是后來 的一些漢人杰出將領, 絕大多數(sh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這些人死后受海南人民所 供拜,這些神絕對不是

24、海南人民的血緣祖先, 這些神海南人民稱其境主, 一個境主一 般管轄一個鄉(xiāng)大小的地域, 該區(qū)域里的境民供奉其為神, 每年的“公期”都要祭拜他。 “公期”和“軍坡”都是根據(jù)地域而定的,住在這個境里就要祭拜這個境的境主,如 果你搬到了另一個地區(qū)則又要祭拜這另一個地區(qū)的境主, 這些也說明了 “境主”不是 血緣的祖先而是一個地域神。這是因為海南的漢人都是大陸的移民, 當年海南的大陸漢人移民來到海南后憑借 漢人軍事上的強大逐漸蠶食當?shù)乩枞说耐恋?,就像美國的白人蠶食印地安的土地一 樣,這個過程當中免不了要跟當?shù)乩枞俗龆窢?,而這些“境主”就是當年維護漢人利 益的杰出代表, 他們死后漢人依然借助他們的靈魂來嚇唬

25、當?shù)乩枞耍?于是就有了這些 神。不少剛到海南的外地朋友看到海南人民祭拜的 “公祖”竟然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緣 祖先會驚呼怪叫, 其實不論拉美、 澳洲還是在海南, 移民崇拜的多數(shù)是他們的首領而 不是他們的祖先。這是因為移民是一個五湖四海集聚的群體,如果還在搞什么血緣、 幫派,那么他們就沒有凝聚力了,移民沒有了凝聚力生存就會成為危機。所以,首領 才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這就是首領成為海南人民的神的原因。這些正是海南“軍坡”文化的獨特之處,這種隨意性和自愿性使海南的“軍坡”IX文化具有全中國之最的包容胸懷, 其生長的土壤是海南的移民文化。 正像一位隨遇而 安、與人為善的海南人所說: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

26、家” 。海南人民之所以如此崇敬冼夫人, 是因為海南人認準冼夫人是個愛民的清官, 冼 夫人成為神靈之后有求必應, 還繼續(xù)對老百姓好, 所以老百姓愿意掏錢供奉香火。 紀 念冼夫人能給后來人帶來一種強烈的凝聚力, 讓百姓有歸屬感, 這也體現(xiàn)了海南老百 姓對社會安定,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1(二)豐富民俗文化冼夫人文化節(jié), 原名軍坡節(jié), 以??诿耖g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 以文化節(jié) 為載體,使“裝軍出游” 、海南八音、公仔戲、麒麟舞等眾多歷史文化藝術再次受到 民眾的喜愛,極大地豐富了??诘貐^(qū)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F(xiàn)在,軍坡節(jié)除主會場外,過火山、民俗巡游、公仔戲、瓊劇、舞龍舞獅等活動 也在各分會場如火如荼

27、地進行。文化節(jié)期間,軍坡節(jié)組委會組織了各類的文化活動, 適應來自不同民眾的需求。 冼夫人文化節(jié)的各個會場, 除了保留民間祭祀和廟會紀念 活動等傳統(tǒng)項目外, 更新增了民俗大展演、 京劇國粹專場、信眾大聯(lián)歡等項目。 據(jù)悉, 自 2002 年原瓊山市人民政府將軍坡節(jié)易名為“冼夫人文化節(jié)”以后,該節(jié)每年在政 府的主導下舉辦。 除保留傳統(tǒng)的群眾活動外, 又融進現(xiàn)代文體活動, 讓來自四面八方 的游客在欣賞、玩轉海南本土民俗文化的同時,更能欣賞到其他地區(qū)的藝術魅力。(三)教育后人冼夫人逝世后,各地按例照常舉行裝軍活動,以紀念冼夫人。這時的裝軍,是冼 夫人婆祖神軀率軍巡游廟境村巷, 驅邪賜福。紀念冼夫人, 就

28、是學習和傳承她憂國憂 民、愛國愛民的精神。冼夫人是 6 世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 是嶺南乃至全國人民共同的珍貴精神文 化財富,是愛國主義和民俗團結的楷模, 周恩來總理曾稱她 “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 經過歷史的傳承、 時代的演變和民間的弘揚, 軍坡節(jié)沉淀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 外展示了??谌嗣駸崆楹每?、 淳樸善良的優(yōu)良品質, 是傳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活動。 目 前??谝巡扇×私①蛉思o念館、 開辟活動場地和設施、 成立民間紀念活動組織機 構、購置紀念活動基本設備等措施保護海口這一千年民俗。 同時, 為充分挖掘節(jié)日的 潛在價值, 進一步增強節(jié)日本身的文化內涵, 軍坡節(jié)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

29、化遺產 保護項目。正是由于海南 “軍坡節(jié)” 所具有的意義, 所以才能得到海南各民族人民的信奉和 喜愛。同時,使它能夠在外來文化沖擊嚴重,外國節(jié)日盛行,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冷淡的當下 還能繼續(xù)傳承和弘揚的重要原因。四、“文化”性對其他節(jié)慶的啟示(一)節(jié)慶活動或習俗背后都有“文化”含義海南軍坡節(jié)背后的文化含義是為了紀念冼夫人。冼夫人身逢亂世,歷梁、陳、隋 三代,從冼夫人建議設立崖州到她的孫子馮盎總管海南州縣止, 將近年 時間,海南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 1 作為南越俚僚(黎族)首領,冼夫人身體力行, 促進民俗團結。長期以來,在民俗團結方面,做了許多好事。在治理如今的兩廣地區(qū) 和海南島期間,冼夫人懲治貪官,平定

30、叛亂,鼓勵農耕,發(fā)展生產,開創(chuàng)了安定團結 的大好局面, 世世代代深受兩廣地區(qū)和海南人民愛戴景仰。 她一生致力于國家統(tǒng)一和 民俗團結。她在海南恢復郡縣制,傳播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術,揭開黎、漢等各族人民 共同開發(fā)和建設海南島的歷史新一頁, 冼夫人的功績被永遠銘記, 逐漸發(fā)展成為 “軍 坡節(jié)”這一民俗節(jié)日。 4通過對海南軍坡節(jié)的分析, 不難看出, 與海南軍坡節(jié)一樣, 其他的節(jié)慶活動或習 俗背后都有各自的 “文化”含義。 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或習俗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之一,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俗的傳統(tǒng)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等,與民俗 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 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 來展示

31、中華民俗的精神世 界,敬天信神,感恩知報,使人們在節(jié)日中感受傳統(tǒng)道德的力量,心靈得以凈化,思 想境界得以升華。XI1節(jié)日所蘊涵的信仰中國古人對天有著無限的崇敬, 相信人是神造的, 文化的起源是仰望上天的。 傳 統(tǒng)節(jié)日是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 上溯到源頭多起源于四時易轉處的祀典, 又關聯(lián)到天象歷 法、物候農時。例如尚書堯典記載堯“乃命曦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敬授 人時?!惫艜r人們生產與生活都要順應天道, 人們追逐著日月星辰的軌跡和四季更替, 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貫通一氣,設置的農歷與自然規(guī)律完全協(xié)調一致。四時節(jié) 俗都是以農歷為時間界定的, 從時序安排上宛如一條由自然節(jié)氣生成而貫穿春夏秋冬 的“文

32、化鏈”。中國古人的宇宙觀是 “天人合一”,人生智慧是“天人感應”。傳統(tǒng)節(jié)日是 “天人合一” 世界觀的具體體現(xiàn),除了體現(xiàn)人與自然協(xié)調外,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即“觀 天道以應人道”,與天合德,正如易書中所說: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這種理念一直影響著歷代人們的價值取向、人生態(tài)度。節(jié)日中,人 們希望通過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種儀典達到與神明溝通的美好愿望, 希望盡人事以法1 陳雄: 洗夫人在海南 ,第 18 頁,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年版。 天德,做人要像天那樣剛健、胸懷博大;像地那樣厚德載物。2傳統(tǒng)節(jié)日或習俗所蘊涵的感恩華夏禮儀極重祭祀, 祭祀最初源于人們對于天地的敬

33、畏、 感恩和誠敬。禮記祭 統(tǒng)記載:“禮有五經,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傳 統(tǒng)祭祀文化重視祭祀的教化功能, 視其為人倫教化的根本辦法, 說祭祀是 “教之本”、 “教之至也”??梢娚鐣袒S祭祀儀式的完成而完成。這也成為中華文明在民間的 主要傳承形式之一, 不僅在于其對經典文明的代代傳承; 更在于其能夠滲透到民間生 活的方方面面,引導人們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頓。祭神、祭祖、拜年是人神關系、 人倫關系的確證, 這些儀式也是文化開端的象征。 而年節(jié)的本質意義在于開端, 因此從除夕開始, 也是一種感恩的開始, 一種慶祝的開 始,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風調雨順。 禮記月令記載

34、,天子在元日要舉行祭天大 典,還要舉行“祈谷于上帝”和農神后稷的活動。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XII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由此建立起人神關系,獲得神明的庇護,在神圣的祭祀 中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與天地的息息相關。新年祭祖、清明掃墓,都體現(xiàn)著對人倫的重視,體現(xiàn)禮敬祖先,重視孝道,寄托 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 對往昔的尊重, 緬懷先人的道德風范, 實現(xiàn)先人的理想追求等。 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舜帝在元日到祖廟祭祀祖先。 “仁 義”與“孝悌”是中華民俗傳統(tǒng)道德的核心,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著后人的感恩之 心和責任意識。論語學而記載: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講到祭禮對民風

35、民 德的重要影響。華夏祭禮的要義在于“誠”與“敬” ,關鍵是祭拜的人是否在內心真正具有誠意 和敬意。行事之時, 要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古代祭祀內容極為豐富, 日月星辰、 山川河流、還有先賢名人,包括忠臣良將、清官廉吏和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也曾是祭 祀的對象。 73傳統(tǒng)節(jié)日或習俗是民俗精神的寫照,蘊涵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統(tǒng)節(jié)日具有較強的倫理道德價值, 承擔著道德教化的任務, 其中包含的各種禮 儀,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約束, 而這些約束又會體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成為人們生 活中倫理道德的一部份。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種倫理關系,遵守其內涵的道德要求。 行事充分體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生命的關懷。同時,傳統(tǒng)

36、文化中的“忠、孝、誠、 信、禮、義”等價值理念充分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諸種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中。強調和合,追求圓滿至善, 傳統(tǒng)節(jié)日成為維系社會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紐帶。 除 夕、新年、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無不體現(xiàn)著人們對親人團圓、敬老愛幼的美 好愿望。按除夕習俗,家人外出,無論路途多么遙遠,也要在除夕前兼程返鄉(xiāng),合家 團圓。因此,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因漂泊在外、客居他鄉(xiāng)不能回家與親友團聚的游子, 思親懷鄉(xiāng),寫下了“一年將近夜,萬里未歸人”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平實的 詩句,道出了除夕在人們心中的份量。新年是人們表達心愿的時機,有拜年的習俗。 宋代后亦常用名片拜年, 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承

37、放飛帖, 上寫“接福”。 元宵節(jié)人們也是團圓相聚,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燈火家家有, 笙歌處處樓”,有燃燈、觀潮、歌舞等活動。在“銀波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的中秋節(jié),人們與親朋好友相聚,望月XIII懷遠。唐代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寫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展現(xiàn)出一幅 明月升起,光照天涯,反映出人們彼此互相關愛、互相祈福的和諧景象。宋代張孝祥 在念奴嬌過洞庭寫的“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則表達出人們對 澄澈、光明之境的追求。傳統(tǒng)節(jié)日或習俗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感, 背后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的是為 了紀念歷史人物:如寒食節(jié)是為了紀念晉國忠臣介子推“忠”和“孝” ,端午節(jié)紀念 楚國屈原的憂國憂民,堅守節(jié)操。很多的節(jié)俗活動,都是倡導懲惡揚善,弘揚正義, 其中又常常包含著人們對趨吉避兇、吉祥平安等方面的愿望。(二)“文化”性可以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民俗文化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俗、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它實 質上是與人類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鉆木取火、刀耕火種,崇拜自然、圖騰、祖先 與神靈;宗法制社會形態(tài)下,人們講究長幼尊卑、人倫血親、禮教德治。各個歷史階 段,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