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_第1頁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_第2頁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_第3頁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_第4頁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4419 資助課題.*Pr oject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team Project of Universities outstan ding Young Scientific and T echnological in H ub ei Province (Grant No. 2004419 .第33卷第2期2011年4月低 溫 物 理 學 報Vo l. 33, N o. 2A pr il 2011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劉長林 汪建華1, 2熊禮威1, 2劉 繁1, 21武漢工程大

2、學等離子體化學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武漢430073;2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合肥230031收稿日期:2010 09 03; 修回日期:2010 10 17摘要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矩具有無電極放電污染、無需昂貴真空設備和易于連續(xù)化加工等特點,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設計了一套基于BJ26波導的微波能利用率高、穩(wěn)定性好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裝置. 該裝置由最高輸出功率為800W 的2. 45GHz 程控微波源、調配系統(tǒng)、波導諧振腔和耦合天線組成. 利用加裝游標卡尺的接觸式短路活塞, 對微波反射面位置進行高精度調節(jié), 通過對波導諧振腔和耦合天線的設計, 在大氣環(huán)境下實現了微波等離子體的放

3、電. 在不同微波功率、氣源以及氣體流量條件下進行了等離子體放電實驗. 結果表明, 微波功率為700W 、氬氣流量為3! 103cm 3/min 時, 等離子體放電強度最高、穩(wěn)定性最強. 利用電磁場理論對各種實驗結果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關鍵詞:大氣壓力; 等離子體炬; 等離子體波導; 放電PAC C:9410D, 5275H , 5240F , 5280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N ATMOSPHEREMICROWAVE PLASMA TORCH DEVICE *LIU Chang lin 1WANG Jian hua1, 2XIONG Li w ei1, 2LIU F

4、an1, 21K eyL aborator y of Plasma Ch emistry and Ad v anced M ater ial , Wu han I nstitute of T ech nology , Wu han 4300732I nstitu teof P lasma P hysics , Chinese A cad emy of S cie nce , H e f e i 230031Received date:2010 09 03; Revised m anu script received date:2010 10 17Abstract A tmospher e mi

5、cr ow ave plasma tor ch dev ice can be ex tensiv ely used for var ious applicat ions due to its u nique characterist ics, such as electr ode f ree discharg e co ntaminat ion, w ithout expensive vacuum equipment and con tinuous processing easily. A stability and efficient atmospher e micro wave plasm

6、a tor ch device based on BJ26r ectan g ular w aveg uide w as developed, which is supplied by t he 800W 2. 45G Hz pr og rammed micro wav e po wer source, a tunning system, a w av eguide resonance cavit y and a coupling antenna. Atmo spheric microw ave plasma tor ch w as pr oduced by adjusting impedan

7、ce matching v ia co ntact ty pe sho rt circuiting plunger w ith vernier caliper and desig ning o f w aveg uide resonance cav ity and coupling antenna. It is fo und that t he idea l discharg e conditio n is 3! 103cm 3/min arg on flow r ate wit h 700W micr ow ave pow er under differ ent m icrow ave po

8、w er, g as species and g as flow rate. Finally, the discharg e result w as also analyzed in deta il using elect romag net ic field theor y. Keywords:at mospher ic pr essure; plasma tor ch; plasma w aveg uide; discharg e PAC C:9410D, 5275H, 5240F, 52801引 言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是指工作在一個大氣壓下的以微波能為激發(fā)源的等離子體, 同其他能量源等離子

9、體相同, 其電子溫度主要在120eV 之間, 電子數密度在1012m-3到1025m-3之間. 根據電子溫度的不同, 一般可以將大氣微波等離子體分為局部熱平衡等離子體(LTE 和非局部熱平衡等離子體(Non LT E 1.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不僅不需要配置和維護昂貴的真空設備, 而且能夠應用于連續(xù)化加工, 使得大規(guī)模生產成為可能, 因此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重視, 其應用領域主要有廢氣處理、材料加工和合成、元素光譜分析等2.根據波導諧振腔形狀的不同, 已有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可以分為以下幾種37:(1 帶短路活塞的常規(guī)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 (2 窄邊階梯型壓縮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 (3

10、窄邊漸變型壓縮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 (4 窄邊兩邊漸變壓縮型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 上述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中, 波導諧振腔部分一般采用直接短路面或普通短路活塞, 這樣往往會導致微波能利用效率低和諧振反應腔嚴重發(fā)熱8. 本研究設計了一個高微波能利用率、高穩(wěn)定性的微波等離子體矩裝置, 利用加裝游標卡尺的接觸式短路活塞, 對微波反射面位置進行高精度調節(jié), 在大氣環(huán)境下實現了微波等離子體的放電, 產生的等離子體射流為Non LT E, 即低溫等離子體區(qū)域. 在此基礎上, 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氣源以及氣體流量對等離子體炬放電的影響, 并利用電磁場理論對各種放電情況進行了機理分析.2實驗裝置的設計與模

11、擬2. 1實驗裝置及原理本研究設計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如圖1所示, 主要包括微波源、微波匹配系統(tǒng)、諧振腔和耦合天線. 實驗所使用的微波源為功率800W 、頻率2. 45GH z 的程控微波源. 工作過程中, 由微波源產生的微波經過環(huán)形器和水負載后, 通過對裝有游標卡尺短路活塞的調節(jié), 在諧振腔中形成TE 103模式的駐波, 最后在耦合天線的導引下在噴嘴尖端處產生高強度的電磁場, 擊穿流經該區(qū)域的氣體而產生等離子體炬. 度99. 999% 和N 2氣(純度99. 995%. 在對裝置中的電磁場分布進行分析的過程中, 采用Ano soft H FSS 軟件對諧振腔內的電磁場分布情況進行了模擬.

12、 在放電實驗過程中, 使用cano n IXU S 90IS 型數碼相機對等離子體炬的放電情況進行拍照采樣.圖1 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示意圖2. 2諧振腔體的設計諧振腔的結構如圖2所示, 腔體由BJ26的標準波導管改造而成, 一端接微波源和調配系統(tǒng), 另一端連接短路活塞, 在矩形波導長邊的正中心位置開有耦合圓孔. 通過調節(jié)接觸式短路活塞, 使微波經過反射后在諧振腔體內形成T E 103模式的駐波電磁場. 在調節(jié)短路活塞的過程中發(fā)現, 當短路活塞短路面與耦合孔中心軸之間的距離為3/4 g 時, 耦合孔處的電磁場強度達到最大. 圖2也給出了采用Anosoft H FSS 軟件模擬得到的諧振腔體內

13、電磁場分布情況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 當短路活塞短路面與耦合孔中心軸之間的距離為3/4 g 時, 耦合孔的位置正好處于中間一個電磁場強度最高的區(qū)域, 這與實驗過程中得到的結果完全吻合. 此時耦合孔區(qū)域的電磁場強度最高, 在處理廢氣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微波能量的最大利用.圖2 諧振腔體結構與內部電磁場分布圖2. 3耦合天線及噴嘴的設計耦合天線的結構如圖3所示. 該耦合天線與噴嘴通過普通螺紋進行連接, 可以在諧振腔體內上下移動. 微波在耦合天線的導引下到達噴嘴尖端并在, 113第2期劉長林等: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端處電磁場的強度. 該裝置的耦合天線設計有內外兩路進氣和出氣管道, 其目的

14、是在特殊情況下防止準備處理的有毒氣體與空氣接觸發(fā)生反應, 此外, 在外路氣管中通入一些易于激發(fā)的氣體, 也可以在處理一些難于激發(fā)的有毒氣體的過程中起到促進等離子體放電的作用.噴嘴材料選用紫銅, 形狀設計為圓臺型, 以實現從耦合天線的平滑過渡. 噴嘴尖端外徑可以為18mm , 其孔徑可以根據需要處理氣體的流量進行設計. 噴嘴相對耦合孔的位置是影響等離子體矩產生及其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大量試驗發(fā)現, 當噴嘴尖端與法蘭盤上表面平齊時, 能夠獲得最大強度的等離子體炬 .圖3 耦合天線結構示意圖3等離子體放電實驗與分析3. 1氬氣流量對放電情況的影響圖4為微波功率700W 時不同氬氣流量情

15、況下等離子體炬高度變化圖, 內部插圖為氬氣流量為3! 103cm 3/m in 時的放電情況. 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 氬等離子體炬的長度隨著氣體流量的增加存在先變大后變小的趨勢, 在氬氣流量上升到3! 103cm 3/min 時, 矩的長度達到最大的25mm. 這是因為當氣體流量很小時, 噴嘴尖端的微波能量足夠完全激發(fā)該區(qū)域的氣體而產生等離子體. 氣體流量從0變化到3! 103cm 3/min 時, 從噴嘴中噴出的氣流量和氣流長度會逐漸增加, 此時噴嘴尖端的電磁場強度可以將噴出的氣體完全電離, 因此等離子體炬的長度會逐漸增加; 而隨著氣體流量的繼續(xù)增加, 從噴嘴中噴出的氣流量繼續(xù)增大, 但由于

16、噴嘴尖端的微波功率恒定不變, 此時能夠激發(fā)的氣體分子數 小. 在實驗過程中還發(fā)現, 隨著氣體流量的增加, 等離子體炬中心的顏色由紫色逐漸轉變?yōu)榘咨? 這也可以通過氣體的不完全電離來進行解釋.圖4 不同氣體流量對等離子體炬高度的影響3. 2氣體種類對放電情況的影響圖5為微波功率為700W, 氣體流量為15! 103cm 3/min 時氮氣和氬氣的放電情況比較,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 氮氣等離子體炬較之于氬氣等離子體炬更小更弱并且不夠穩(wěn)定, 而且顏色也有明顯的差別. 這一結果可以解釋為:氬氣為惰性氣體, 而氮氣原子之間的鍵能較高, 其電離電位高, 電場擊穿強度更強, 在相同微波功率和相同氣體流量情

17、況下氮氣更難放電, 等離子體濃度也小9. 顏色不同則是由電子在復合過程中釋放出的光子能量不同所導致.圖5 15! 103cm 3/min 氮氣、氬氣在微波功率為700W 時的等離子體矩3. 3微波功率對放電情況的影響圖6為氬氣流量固定為15! 103cm 3/min 時等離子體炬長度隨微波功率的變化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 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大, 氬等離子體炬的長度不. 114低 溫 物 理 學 報第33卷低時, 噴嘴尖端的電磁場強度難以完全電離從噴嘴中噴出的氬氣, 因此等離子體炬的長度很小; 隨著微波功率的逐漸增大, 噴嘴尖端的電磁場強度的電離能力逐漸增強, 等離子體炬的長度相應會逐漸增大;

18、當微波功率增加到足夠完全激發(fā)從噴嘴中噴出的氣體后, 繼續(xù)增加微波功率, 等離子體炬的長度將不再變化, 這可以解釋當微波功率從700W 升高到800W 過程中等離子體炬的長度變化不大這一結果.實驗過程中還發(fā)現, 當微波功率較低時, 等離子體炬會與耦合孔內壁發(fā)生拉弧放電現象, 這一現象不受氣體流量和種類的影響. 圖7為微波功率為300W, 氬氣流量為15! 103cm 3/m in 時的放電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噴嘴外壁與耦合孔內壁距離較近, 該區(qū)域的電磁場分布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耦合孔內壁的影響, 在噴嘴尖端外壁和耦合孔內壁之間形成放電通道. 當微波功率較低時, 這一通道更容易發(fā)生氣體的激發(fā), 形成

19、拉弧放電. 而隨著噴嘴尖端電磁場強度的逐漸增大, 尖端自持放電會逐漸取代拉弧放電, 表現為拉弧放電逐漸消失10 .4結 論通過對諧振腔和噴嘴的電磁場模擬設計, 在自行設計的大氣微波等離子體炬裝置上實現了穩(wěn)定的等離子體放電, 并比較分析了不同微波功率、氣源以及氣體流量對等離子體炬放電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明, 開放環(huán)境下的微波等離子體炬屬于低溫等離子體范圍, 微波功率為700W, 氬氣流量為3! 103cm 3/m in 時的放電強度最高, 穩(wěn)定性最強. 由此可見, 該裝置可以在開放的大氣環(huán)境下高效率、低成本、長時間運行, 能夠適用于各種廢氣的處理、納米顆粒的合成以及薄膜的制備, 并且易于實現大規(guī)?;? 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參 考 文 獻1T. Claire, T. Ch ristelle, T. Pas cal, D. Jean, an d L. Ph ilippe,Sp ec trc himica ac ta , p ar t B (2006 , 2.2I. A. Ahmed, R. W. S tephen, L. Jim , and D. Y. Jiu, IE EETr ansactions on plasma sc ienc e , 5(2002 , 1863.3S. J. Rubio, M. C. Quin tero, A. Rodero, and J. M . F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