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齡前兒童計算能力的發(fā)展對兒童進行早期數學教育,不僅需要研究了解幼兒數概念發(fā)展的特點, 也需要研 究了解幼兒計算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只有掌握幼兒計算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便于正 確地確定幼兒計算教學的內容,提出適宜的進行計算教學的方法,同時也便于小 學在此基礎上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數學教學。本文的研究表明,幼兒在數概念發(fā)展的同時,計算能力也在逐步地發(fā)展著, 而且與數概念的發(fā)展有著緊密的。幼兒的計算能力也是在各種活動中以及成人的 教育影響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在對物體集合的元素反復進行操作的基礎上形 成運算的初步概念,逐步掌握計算的方法,并對一些小的數目的計算逐步達到比 較熟練。一幼兒的加、減計算能力的發(fā)展通
2、過測試研究,幼兒的加、減計算能力的發(fā)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一)實物操作階段(三一四)歲三歲以下的幼兒,對加、減計算基本上還處于朦朧狀態(tài)。測試結果表明,讓 兩歲半以下的幼兒先拿1個木塊,再添上1個木塊,問一共有幾個木塊,只有 1/3的兒童能做對。有1/3的兒童不會拿?;蛘呦茸ヒ话?,再抓一把;或者先拿 1個然后又拿走,也說不出有幾個。還有 1/3的兒童在試者引導下能操作,但說 不清一共有幾個木塊。如果讓兒童先拿 1個,再添上2個,則只有的兒童能 夠操作,但說不出一共是3個。有少數兒童還是先拿1個,再拿1個,說一共是 2個。這表明這些幼兒只認識數目2。減法的實物操作有類似的情況。超過兩歲 半而不滿三
3、歲的幼兒,能進行“ 1+1”“2 -1 ”的實物操作,但當試者提出“ 1+2”“4-2”之類的實物操作要求時,能做對的很少。在出示需要用“1+T或“2-1 ”計算的實際問題時,兩歲半以下的幼兒基本上都不會做,而且勺幼兒 的回答是加法問題和減法問題的得數相同。這表明這些幼兒在操作活動和數目的 計算之間還沒有建立起。超過兩歲半而不滿三歲的幼兒,對需用“1+1 ”計算的實際問題多數能正確回答,對需用“2-1 ”計算的實際問題則有半數能正確回答; 但是當改換其他數目,如需用“ 2+2”“5-2”計算的實際問題則只有極少數能正 確回答。這說明這個階段的大多數幼兒,由于多次操作活動,開始形成牢固的個 別,
4、即1個添上1個是2個,2個拿走1個剩1個,但是還沒有真正理解加減運 算的一般含義。三歲多的幼兒開始進入加、減法的實物操作階段。這時約有半數幼兒能夠進 行5以內加、減法的實物操作,極少數幼兒還能進行 10以內加、減法的實物操 作。有些幼兒能夠正確地進行操作,但是說錯了得數。另外還有些幼兒由于點數 實物的能力還很差,操作還有困難。開始有一部分幼兒通過操作初步理解加、 減 法的含義,即添上是加,拿走是減。由于多數幼兒能點數實物并說出計數的結果, 因而有些幼兒不僅能口頭回答得數, 而且同時能用手指表示得數。例如,當提問 “1個添上2個是多少? ”有些幼兒一邊回答“3 個”,一邊伸出3個手指。這 說明幼
5、兒在做加減計算時在極大程度上需要實物操作的支持。如果讓幼兒做抽象 的數的計算,則5以內的加法有的幼兒做對,5以內的減法只有20%的幼兒做 對,而且做對的題目大多是重現(xiàn)他們生活經驗中已經形成的,幼兒還不會利用實物操作的方法(如數手指)去解決他們不熟悉的計算題。至于結合兒童生活經驗 的實際問題,除了需用“ 1+1”“2-1 ”計算的題目大多數幼兒能口答以外, 其他 題目很少能做對。大多數幼兒不理解題意,隨便說一個數來回答;甚至有的幼兒 還沒聽完整個應用題,就說出一個得數。也有極少數幼兒能答對5以內的加、減 法應用題,但是不明白是怎樣算的。例如,提問一個三歲十個月的幼兒,“小明 有2塊糖,媽媽又給他
6、2塊,小明一共有幾塊糖? ”在說對得數以后, 問她是怎 樣想的,她說,“我知道幾個數,1加1等于2, 2加2等于4。”這說明三歲多 幼兒還沒有明確的選用運算方法和已知數的意識,有些幼兒雖然初步知道要用加 法或減法計算,但是還不會根據題意選擇已知數,于是往往把自己所會的加法算 式都說出來,做為回答,出現(xiàn)對刺激的反應的泛化現(xiàn)象。(二)半具體半抽象階段(四一六歲)這一階段幼兒計算能力的發(fā)展有以下幾個特點:1. 幼兒完全掌握了 5以內加、減法的實物操作,大多數掌握了 10以內加、 減法的實物操作。通過實物操作大多數幼兒初步理解加、減法運算的含義。2. 能夠進行一些抽象數目的加、減計算,但一般還離不開具
7、體的實物操作,出現(xiàn)大量的扳手指的現(xiàn)象。同三歲多的幼兒相比,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因為三歲多的幼兒還沒有完全掌握用實物計算的方法,還沒有學會利用手指進行 計算。在測試中,令三歲多幼兒用手指算,大多數都不會。例如,讓三歲七個月 的女孩伸指算3個添上2個是多少,她右手伸3個手指,左手伸1個手指;算6 個添上3個是多少,就不會伸手指了。讓三歲十一個月的男孩算5個減去3個是 多少,他先答“ 6”。再讓他伸指算,他先錯誤地伸 4個手指,而且不會去掉3 個。但是四歲多的幼兒,由于大都有了利用實物計算的能力, 有些幼兒開始能把 用實物計算的方法應用于抽象數目的計算中去。測試結果表明,5以內的加、減法,很
8、多幼兒不需用手指就可以算出得數;5以上10以內的加、減法,四歲多的幼兒基本會用手指計算的只占 33%左右,而五歲多的幼兒基本會用手指計算 的達75 %左右。但是能用手指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仍占少數,約占25%, 而且大多數是五歲半以上的兒童。這些幼兒在用手指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也明顯地反映出半具體半抽象的特點。例如,讓一個五歲八個月的女孩算“8+4”,她先伸出8個手指,然后看著手指接著數 4個數,說得“ 12”;另一 個五歲九個月的女孩,采取另外一種方法,她伸出 4個手指表示要加的4,然后 看著手指點數9、10、11、12,說得“ 12”。3. 口頭解答加、減法應用題能力有較大發(fā)展。四
9、、五歲的幼兒絕大多數能口 頭解答5以內加、減法應用題,一半左右能口頭解答 10以內加、減法應用題。 這與幼兒掌握了用實物計算加、減法有密切的。在成人教育的影響下,幼兒通過 大量的用實物計算活動,一方面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另一方面逐步學會用 實物(特別是手指)計算的方法,從而就為口頭解答加、減法應用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測試結果表明,這個階段的幼兒口頭解答5以內加、減法應用題,正確率都高于 相應范圍的抽象數目的計算,有些幼兒做得還比較熟練。但是這不能說明幼兒對 加、減法的含義和應用已有較深的理解, 仍說明這階段幼兒的加、減法計算的半 具體半抽象的特點,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兒童日常生活的事物為兒童提
10、供了具 體的直觀的表象。從以下的事實可以得到證明:(1)這個階段的幼兒在操作活動 中往往是用“添上”“去掉”等詞語來表示“加”和“減”的概念的,當出示抽象數目的式題,如說“3加2”“5減3”時,很多幼兒還不懂“加”“減”的意 思,甚至有用手指計算加法的方法來計算減法。(2)有些幼兒不會做5以內加、減法的某幾個式題,但是能夠做類似的應用題,這在減法中尤為明顯。例如,在 五歲的幼兒中有 50 %不會做式題“5 -3”,其中三分之一的幼兒完全不懂 “5-3”的意思,但是都能做對用“ 5-2”計算的應用題;其中一半幼兒在做式 題“5-3”時不會扳手指,但是做用“5-2”計算的應用題時卻能用扳手指的方法
11、 做對了。這說明由于應用題給幼兒提供了計算活動的情境,使幼兒在頭腦中產生實物計算的表象,借助表象并配合實物計算達到正確地計算出結果。(3)在口頭 解答應用題時,大多數幼兒只能說出得數,而說不出加法或減法算式。如五歲多 的幼兒能說出加法算式的只占1/3,能說出減法算式的只有。說明幼兒雖然能 口頭解答一些加、減法應用題,但仍處在直觀的表象的階段,幼兒對于用加、減 法算式來表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還沒上升到概括性的認識。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這個階段的幼兒在抽象數目的計算中, 一般都 表現(xiàn)為加法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減法的成績。 說明減法計算要比加法計算難。這與幼 兒的心理發(fā)展有關。按照皮亞杰的觀點,從心理
12、學上講,加法與減法是一種運算。 因為作為一個運算,其特點之一是具有可逆的行動。加法作為一種可逆的運算,其本身就包括了它的逆運算一一減法。但是在幼兒期,還缺乏可逆性的運算能力。 據測試,四五歲幼兒有 50%對提出的減法題做了加法。其中大多數是用手指算 的。例如,算“3-1”,幼兒左手伸3個手指,右手伸1個手指,然后合起來數, 說“得4”。少數幼兒不伸手指,直接按正序數數。例如,算“5 -3”,一個幼 兒按正序數1、2、3、4、5、6,說“得6”。在口頭解答減法應用題時,有些幼 兒雖然說對了得數,但是當讓他們解釋怎樣算的時候,往往說的是加法。例如, 提出這樣一道應用題,“小華有5塊餅干,吃了 2塊
13、,小華還剩幾塊餅干? ”一 個四歲八個月男孩回答,“因為3塊餅干加上2塊餅干,吃了 2塊餅干?!币粋€ 四歲七個月女孩則回答,“因為 3力卩1等于4 , 4力卩1等于5。” (同時把5 個手指和3個手指加起來。)這說明幼兒在思考減法應用題時,還不會直接用減 法計算,而是用嘗試法給減數添上幾個湊成被減數,從而確定剩余的數。在成人看來這樣想似乎是困難的,實際上這是幼兒向可逆行的運算能力發(fā)展的雛型,這樣還為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運算關系做了具體的準備。這種情況在五、六歲的幼 兒中也??吹?。(三)抽象數的加、減計算階段(六歲)這個階段兒童開始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這時兒童的加、減計算能力有 較快的發(fā)展,主
14、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 絕大多數兒童掌握了 5以內的加、減法,多數能做10以內的加、減法, 少數能做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甚至能做 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 法。2. 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特別是5以內的加、減法,大多數兒童能夠不費思索地答出得數,還需用手指計算的兒童不到20%,這同四、五歲幼兒相比已顯著減少。10以內的加、減法,遇到一些數目較大的計算,仍有約半數的兒童 往往要用手指計算。至于2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少量兒童不會用手指計算。經過教師的教學,大都能掌握計算的方法。3. 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 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做加法時
15、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在第一個 加數后面接著數數。如8加4 ,有的兒童能從8起接著數4個數,得到12。(2) 分組加。如6加9,有的兒童想到6加4等于10, 10再加5等于15。(3) 利用熟悉的相同數加得的和來推算。如 4加3,有的兒童想出4加4等于8,再 減少1個,得7。這表明這些兒童已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間的某種增減關系和變 化規(guī)律。在做減法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倒著數數。如15減8,從15 起一個一個地倒數到7。(2)利用加減關系。如8減5 ,有些兒童能說出,“因 為5加3等于8 , 8減5就等于3。”表明這些兒童已經具有可逆行的運算的能力。(3)利用已熟悉的減法來推算。如
16、11減6,有些兒童說10減6等于4, 11減6等于5。這實際上也是利用了整體與部分間的增減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以上這些推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邏輯運算的性質,只是在兒童的頭腦中還是直 觀的、具體的,還沒有形成抽象概括,但是無疑為以后的進一步抽象概括打下了 重要基礎。在測試中也發(fā)現(xiàn)有些兒童對所給的題目能夠正確答出得數,卻說不出所用的推想方法,或者對10以內加、減法能說清楚,而對20以內加、減法就說 不清楚。這表明這個階段很多兒童對自己的思維還缺乏自我意識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兒童在做用加、減計算的應用題時,比前一階段也有所發(fā)展。但 是由于兒童對加、減法的概念主要是從合并、添加、去掉等方面來理解,因此所
17、 能解答的應用題也主要限于這個范圍之內的。 至于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兒 童還很少理解。據研究,五、六歲的幼兒理解合并、添加用加法,去掉用減法, 可達90%以上,而理解求差需用減法的,只占 30%左右。二幼兒乘、除計算能力的發(fā)展幼兒的乘、除計算能力的發(fā)展與加、減計算能力的發(fā)展不同,一般地說是在 非教學影響下自發(fā)地發(fā)展起來的, 其發(fā)展的起始較晚,發(fā)展的速度較慢。但是即 使如此,不少幼兒用非乘、除計算的方法口頭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一定的 水平。測試結果表明,能夠用非乘、除計算的方法口頭解答乘、除法應用題的幼兒, 最早始于四歲半左右。四歲半以下的幼兒都不理解題意, 很少作出反應。四歲半 以上至
18、五歲多的幼兒一般都有反應,但是多數回答是錯誤的,能正確算出結果的 約占25%左右。四五歲幼兒在進行計算時,同做加、減法類似,大多數依靠實 物,主要是看手指。例如,提出一道乘法應用題,“一個小朋友給2個蘋果,3個小朋友一共要給幾個蘋果?”五歲八個月的女孩邊伸手指邊說,“一個小朋友給2個,2個小朋友給4個,再來一個小朋友是6個?!碧岢鲆坏莱☉妙}, “老師有8支鉛筆,一個小朋友分給2支,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五歲一個月 的男孩伸出8個手指,把每2個并起來,邊扳手指邊說,“這倆是一個小朋友的, 這倆是兩個小朋友的,這倆是3個小朋友的,這倆是4個小朋友的?!毖哉Z表達 雖不確切,但從他的操作過程看,
19、思路是很清楚的。六歲多的幼兒做乘、除法應 用題能正確算出結果的可達半數左右, 而且需要憑借實物操作的有所減少, 開始 能夠依靠表象進行思考。例如,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幼兒能用連加法計算, 如“2個和2個合起來是4個,再2個,合起來是6個。”有些幼兒采取另外一 種加法,他們的思路是,“一人給1個就要給3個,一人給2個就要加上3個, 所以是6個?!睂嶋H上是把人數作為相同加數相加, 這反映了實際分物品的一種方法。在做除法應用題時,有的幼兒能用同數連減的方法推算出來; 還有的幼兒 壓縮了思維過程,簡化了推算步驟,如說“8 支鉛筆分給3個小朋友(以后)還 剩2支”,從而確定一共可以分給4個小朋友。從幼
20、兒的推想可以看出,他不僅 把除法應用題與減法應用題起來,而且注意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即做除法應用題 時,不是求剩余多少,而是看分盡時減去了幾個 2支,就是分給幾個小朋友。但 是也還有相當數量的幼兒由于缺乏實際分的經驗,不理解題意,把除法計算與減法計算混同起來。例如,有些幼兒回答說,“給一個小朋友發(fā)2支,還剩6 支,就是發(fā)給6個小朋友?!边€有些幼兒回答說,“能發(fā)出6支鉛筆。”五歲多的幼 兒的回答也有類似的情況。三對發(fā)展幼兒計算能力的幾點意見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學齡前兒童計算能力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性和階段性。一般地說,稍遲于兒童數概念的發(fā)展。三歲以下的幼兒,對加、減 計算基本上處于朦朧狀
21、態(tài)。三歲多幼兒開始進入加、減法的實物操作階段,他們 能夠用實物操作(包括數手指)做一些極簡易的加、減計算,但是還不能用來解 決他們不熟悉的或數目稍大的計算題。 四、五歲的幼兒,進入半具體半抽象的階 段。一方面逐步完善較小數目的加、 減計算的實物操作,另一方面逐步擴大數的 計算范圍;但是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實物操作的方法來進行抽象數目的計 算,只對較小數目的加、減法能夠擺脫實物或手指來進行計算。六、七歲的幼兒 開始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階段。這一時期幼兒依靠實物操作進行計算有所減 少,一部分幼兒能夠進行抽象數目的加、 減計算,有些幼兒的抽象思維還達到較 高的水平。四歲半以后,有些幼兒的乘、除計
22、算能力也開始發(fā)展,但是仍限于用 非乘、除的計算方法來口頭解答乘、除法應用題。幼兒的這些計算能力發(fā)展的特 點,不僅為學前的數學教育提供有利的科學依據, 也對小學的數學啟蒙教育具有 很大的參考價值。下面就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展幼兒的計算能力,談一點個人意見。(一)幼兒的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不宜要求過高。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屬于預備教育的性質,計算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也要在這一基本 前提下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適當教給一些極初步的、簡易的計算知識和技能,不 能要求過多過高,否則不利于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從國際上看,很多國家對幼兒的計算教育要求也是比較低的。 例如,在日本
23、, 幼兒在六歲上小學以前完全不教加、 減計算。在羅馬尼亞,幼兒進入小學前只教 加1減1的計算。在俄羅斯,幼兒在學前只教一些簡易的 10以內加、減法,加 法只限較大數加較小數,減法只限減數小于差的,計算方法也只限于逐次加1 或逐次減1。美國學前也只教10以內簡單的加、減法。從前面測試的結果看, 我國六歲以下的幼兒,由于教學和家庭的影響,雖然能做一些加、減計算,但是 大都依靠數手指,有些幼兒還不會利用手指進行計算; 六歲以上的幼兒做加、減 法,也還有少一半要依靠數手指。從普及的角度考慮,為了不加重幼兒的學習負 擔,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也避免造成幼兒園與小學的過多重復, 可以 把幼兒園的計
24、算內容限定在10以內加、減法,而且不宜要求達到像小學一年級 那樣熟練,只要通過實物操作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算出較容易的 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就可以了。(二)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幼兒的心理發(fā)展順序。教幼兒計算按照什么順 序進行,過去往往帶有盲目性。例如,有些家長一開始就教幼兒抽象數目的加、 減計算,有些幼兒園或學前班則基本按照教小學生的順序來教幼兒計算,這都是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如前所述,幼兒的加、減計 算能力的發(fā)展特點是,從實物操作過渡到半具體半抽象再過渡到抽象數目的加、 減計算。因此加、減計算的教學應基本符合這一發(fā)展順序。 也要像教幼兒認數那 樣,適當分散教學,循序前進,逐步擴展和提高。可以從四歲開始,先教幼兒進 行實物操作,如把兩堆物品合并起來(總數不超過5),數出物品的總數;或從一堆物品(總數不超過5)中拿走一部分,數一數還剩多少。通過操作給幼兒積 累一些加減法的感性經驗,初步體會“添上”“去掉”的含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紅外線健康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硝苯地平片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超市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股份合同范本
- 居室裝潢裝修合同范本
- 模具制造維修協(xié)議書范本
- 板焊接委托加工協(xié)議書范本
- 教育機構裝修解約協(xié)議書
- 外貿業(yè)務員保密協(xié)議書范本
- 商業(yè)街水電安裝合同范例
- AI09人工智能-多智能體
- 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咨詢費收費計算表
- 行為矯正技術-課件
- 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題》專項練習題及答案(人教版)
- 腦血管造影術后病人的護理查房
- 5.0Mt-a煉焦煤選煤廠初步設計-畢業(yè)論文
- 美術高考色彩備考教學策略
- 2023智聯(lián)招聘行測題庫
- 中國工筆花鳥畫
- T型廣告牌預算表
- 教學設計心肺復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