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囊腫-2016年·1_第1頁
口腔頜面部囊腫-2016年·1_第2頁
口腔頜面部囊腫-2016年·1_第3頁
口腔頜面部囊腫-2016年·1_第4頁
口腔頜面部囊腫-2016年·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口腔頜面部囊腫口腔頜面部囊腫 影像檢查方法 超聲波 X線平片 體層攝影 CT MRI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 放射性核素顯像口腔頜面部囊腫 囊腫是一種內含流體或半流體的病理性囊腔,不是真性腫瘤,也不屬于膿腫性病理囊腔。 發(fā)生在口腔頜面部的囊腫幾乎都有上皮襯里和纖維結締組織囊壁。 口腔頜面部囊腫口腔頜面部囊腫/一般特點一般特點一、頜骨囊腫 頜骨內的囊腫和全身其他骨骼相比明顯多見。 牙源性頜骨囊腫:根尖周囊腫,殘余囊腫,含牙(濾泡)囊腫 非牙源性頜骨囊腫:面裂囊腫檢查方法 常采用X線平片檢查:因大多數(shù)頜骨囊腫局限于骨內生長,少有周圍軟組織侵犯 CT和MRI檢查適用于下列情況:懷疑頜骨囊腫惡變并伴有周圍軟

2、組織侵犯者;復發(fā)性頜骨囊腫;普通X線平片不能明確囊腫與上頜竇關系者。(一)根尖周囊腫和殘余囊腫 屬于頜骨炎癥性囊腫 根尖周囊腫(radicular cyst)常為根尖周肉芽腫轉變而來。肉芽腫營養(yǎng)來源受到限制,其病變中心發(fā)生變性、壞死、液化而形成。 臨床表現(xiàn):過程較長,患者無自覺癥狀。囊腫呈膨脹性擴張,使頜骨膨大。平均直徑12cm。較大囊腫捫之有乒乓感或波動感??蓧浩揉徰?,使之松動移位。根尖周囊腫影像學表現(xiàn) 多有齲齒、畸形牙等病原牙的存在。 以病原牙根尖為中心,形成形狀較規(guī)則、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圓形骨質破壞低密度病變區(qū),邊緣清晰銳利。囊腫邊緣形成致密線條影。 當囊腫繼發(fā)感染,致密線條影可消失。

3、可造成骨質膨脹畸形,骨密質變薄。 可形成分葉狀。 牙可被推壓移位,牙根偶有吸收。 根尖低密度病變區(qū) 密度均勻 邊界清楚 可見致密線影 病例一: 男性,32歲. 右上腭隆起伴疼痛三個月, 檢查:穿刺抽出淡黃色液體。 影像學表現(xiàn):右上頜骨囊性膨脹性破壞,邊界清楚,囊內有一牙根。 手術病理:根尖周囊腫 最后診斷:右上頜骨根尖周囊腫 病例2: 男性 14歲,發(fā)現(xiàn)左下頜無痛性腫物1月。 X線表現(xiàn);左下頜骨見大小約4*5cm透亮區(qū),邊緣光滑,鄰近牙根缺損,牙冠破壞。 最后診斷:左下頜骨根尖周囊腫 齲齒。根尖膿腫、根尖肉芽腫、根尖囊腫臨床影像鑒別 根尖膿腫 根尖肉芽腫 根尖囊腫 疼痛 明顯 輕微/無 輕微/

4、無形態(tài) 不規(guī)則 圓/卵圓形 囊狀/分葉狀范圍 較小 小(1cm) 較大境界 模糊不清 清楚 清楚硬化邊 無 無 有根尖 模糊、吸收 清楚、幾無吸收 移位、偶有吸收骨硬板 消失 消失 常存在牙周膜 可增寬 無增寬 無增寬間隙頜骨形態(tài) 無改變 無改變 可膨脹畸形根側牙周囊腫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根尖片示左下5根側單囊圓形低密度病變,邊界清,邊緣光滑殘余囊腫影像學表現(xiàn) 殘余囊腫(residual cyst)系根尖肉芽腫在拔牙后未作適當處理發(fā)展而成。 表現(xiàn)為:拔牙后牙槽窩周圍骨質區(qū)有低密度小圓形囊腔存在。 病例一: 病史:男,49歲,左下拔牙區(qū)陣發(fā)性酸痛4年。4年前有左下牙

5、拔除史。 左下第一磨牙拔牙窩下方可見圓形骨密度降低區(qū),部分骨壁較模糊。 右下雙尖牙區(qū)拔牙窩下方骨質區(qū)有低密度小圓形囊腔,部分骨壁較模糊(二)含牙囊腫(dentigerous cyst) 又名濾泡囊腫(follicular cyst),屬頜骨發(fā)育性牙源性囊腫。 病理特點 (1)胚胎期縮余釉上皮之間/縮余釉上皮與牙冠之間液體積聚; (2)囊腫包繞一個未萌牙的牙冠并附著于牙頸部; (3)感染和外傷可能是該囊腫形成的誘發(fā)因素。臨床表現(xiàn) 好發(fā)于下頜第三磨牙區(qū),其次好發(fā)于上頜三磨牙區(qū)、上頜尖牙區(qū)(阻生牙多發(fā)區(qū))。2040歲多見,男性多于女性。 病變區(qū)缺牙并頜骨膨脹; 術后很少復發(fā),預后好。含牙囊腫影像學表

6、現(xiàn) 頜骨中邊緣光滑、邊界清晰的類圓形透射陰影內含有不同發(fā)育階段的未萌出牙(恒牙)。 所含牙的牙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繞冠根交界處。(有時因投照角度可見牙冠和牙根的一部分包含在囊腔內)。 所含牙的數(shù)目多為一個 一般以單囊表現(xiàn)為主,多囊少見 密質骨可膨脹變薄 囊腫內的牙易被推移動,甚至翻轉。 下頜骨側斜位片示左下頜骨角和升支區(qū)有單囊圓形低密度病變,內含牙一枚,其牙冠朝向囊腔 不同病例左上頜雙尖牙區(qū)單囊圓形低密度病變,邊界清晰,邊緣光滑,內含牙一枚,牙冠朝向囊腔病例一 男性,51歲,右上頜骨膨隆40天,有腫脹感,無疼痛, 檢查:右鼻旁2cm上頜骨膨隆約2x2cm,觸之較硬,邊界不清,無壓瘤。 X線

7、表現(xiàn):上頜骨全景牙片示右上第6、7牙齒根尖下方見骨質透亮區(qū),內可見一游離牙齒。 最后診斷:右上頜骨含齒囊腫。萌出囊腫萌出囊腫 萌出囊腫是指一種圍繞萌出牙牙冠,部分位于骨外,內襯非角化性復層鱗狀上皮的囊腫。 實際上是一種位于頜骨外軟組織的含牙囊腫。 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在牙將萌出的口腔牙齦區(qū)有藍色突出物。 X線上,萌出囊腫的影像表現(xiàn)和含牙囊腫極為相似,兩者不同點在于:萌出囊腫突向牙齦之一側的骨密質邊緣呈模糊不清或消失改變。萌出囊腫內部所含牙之牙根已部分形成。 病例一病例一: 病史病史:女,12歲,右下后牙區(qū)不適1月余。 曲面體層片示曲面體層片示:右下第2磨牙牙囊與牙冠之間的低密度透光區(qū)間距明顯增寬

8、。牙囊上緣骨密質邊緣消失,第二磨牙牙根已部分形成。最后診斷最后診斷:萌出囊腫 曲位體層片示右下頜磨牙區(qū)單囊圓形低密度病變,牙齦側骨皮質線消失,內含牙一枚 萌出性囊腫 Eruption cyst(三)面裂囊腫(facial cleft cyst) 屬發(fā)育性囊腫,系由胚胎期面突融合線內殘余上皮發(fā)展而來。 有特定的發(fā)生部位和形態(tài),與牙無關。 依其所在部位可分為鼻腭管囊腫、腭正中囊腫、下頜正中囊腫、球上頜囊腫、鼻唇囊腫等。1.鼻腭管囊腫(nasopalatine canal cyst) 因導致鼻腭管囊腫發(fā)生的殘余上皮來自鼻腭管(切牙管)內 是非牙源性囊腫中最常見的一種 發(fā)病年齡3060歲,男女比例3:

9、1 臨床表現(xiàn):腭中線前方局部隆起1.鼻腭管囊腫(nasopalatine canal cyst) X線表現(xiàn):病變位于上頜中線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間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圓形低密度改變。病變邊界光滑、清晰。多呈單囊,密度均勻。 中切牙牙根可被推開,但硬骨板和牙周膜的連續(xù)性存在(不吸收牙根)。 不同病例上頜鼻腭管區(qū)囊腫呈“心”形,兩中切牙被推移位2.球上頜囊腫和正中囊腫 球上頜囊腫(globulomaxillary cyst)指發(fā)生于上頜側切牙和尖牙之間的囊腫。 正中囊腫(median cyst)指位于上頜或下頜中線區(qū)的囊腫。2.球上頜囊腫和正中囊腫 球上頜囊腫的X線表現(xiàn):在上頜側切牙和尖牙之間有倒梨形

10、囊狀透射區(qū),并可見兩牙根被推分開。 正中囊腫表現(xiàn)為:上頜或下頜中線區(qū)有囊狀低密度影,與牙無關。球上頜囊腫 上頜側切牙和尖牙之間有囊狀陰影,兩牙被推分開。二、頜面部軟組織囊腫 除唾液腺囊腫外主要有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 影像檢查方法:需采用B超、CT和MRI等檢查方能清晰顯示。 對原發(fā)或繼發(fā)于鰓裂囊腫和甲狀舌管囊腫感染而出現(xiàn)的瘺,尚可用瘺管造影顯示其走向和范圍。(一)皮樣和表皮樣囊腫 皮樣囊腫的囊壁較厚,內含皮膚及其附件 表皮樣囊腫的囊壁不含皮膚附件。 皮樣囊腫多見于口底和頦下中線區(qū),表皮樣囊腫則于眼瞼、鼻和耳下區(qū)多見。 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一般無自覺癥狀,位于口底的皮樣

11、囊腫可使舌體抬高,影響語言、進食、呼吸。 觸診有彈性,面團感。 穿刺可抽出白色豆渣樣分泌物。 突向口內,舌抬高,影響語言,甚至發(fā)生吞咽和呼吸困難 皮樣囊腫 表皮樣囊腫 影像學表現(xiàn) B超,囊壁回聲明顯,內見散在強弱不一的光點,邊緣清晰。 CT,圓形、卵圓形,邊緣光滑。多表現(xiàn)為低密度(水或脂肪液態(tài)脂類物質和膽固醇),少數(shù)為等高密度(出血、鈣化)。增強掃描無強化。 MRI,皮樣囊腫在T1與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表皮樣囊腫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包膜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 病史 18歲 無痛性進行性眼球突出和移位 皮樣囊腫(二)鰓裂囊腫和甲狀舌管囊腫 鰓裂囊腫屬鰓裂畸形。 下頜角以上和腮腺(第一鰓裂來源) 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第二鰓裂來源) 頸根部者(第三、第四鰓裂來源) 甲狀舌管囊腫,好發(fā)于1-10歲兒童,頸正中線舌骨上下最多見。 囊腫感染或破潰后可形成瘺。影像學表現(xiàn) 瘺管造影可顯示鰓裂瘺或甲狀舌管瘺的情況。 經(jīng)瘺管外口注入造影劑,在透視下或X線片上觀察瘺管和瘺口的位置、大小、走向。 可鑒別完全瘺與不完全瘺 可顯示瘺口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 B超,兩類囊腫呈邊緣光滑的圓形液性暗區(qū),內部回聲較少呈均勻分布,近囊壁區(qū)多為實性低回聲,中央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